2024年首2例本土日本腦炎確診個案,已有一例不幸身亡,兩案例平日活動地點皆以住家周圍為主,住家附近均有鴿舍、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且兩人無日本腦炎接種紀錄。
為有效防範日本腦炎,我國已全面針對滿15個月的幼兒施打日本腦炎疫苗,但施打日本腦炎疫苗後會造成什麼副作用?又該注意哪些事項?《Hello醫師》一次為各位爸媽解惑!
為何需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主要由攜帶日本腦炎病毒之病媒蚊叮咬人體傳染,流行季節為每年5~10月,但由於日本腦炎致死率高達20~30%,即便患者存活下來,也有高機率出現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因此目前預防日本腦炎的最佳方式,便是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延伸文章:爸媽注意了!常見夏天兒童疾病這樣預防)
日本腦炎疫苗種類
目前國內日本腦炎疫苗主要有以下2類:
- Vero細胞培養不活化疫苗(JEVAL)
- 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IMOJEV)
其中,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為目前政府公費疫苗施打的唯一劑型,但若經醫師判斷不適合接種,則可改以不活化疫苗代替,而成人若有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需求,可至成人日本腦炎疫苗自費接種服務單位一覽表查詢。
日本腦炎疫苗幾歲打?什麼時候打?
我國自106年5月22日起,新生兒日本腦炎疫苗已由鼠腦不活化劑型,轉為活性減毒劑型。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須施打2劑,嬰兒出生滿15個月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
若已接種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依下列原則接續接種活性減毒疫苗:
- 已接種1劑:與前一劑間隔14天以上接種第1劑,間隔12個月接種第2劑。
- 已接種2劑:與最後一劑間隔至少12個月後接種1劑,其後不必再追加。
- 已接種3劑:滿5歲到入學前接種1劑,與最後1劑間隔至少12個月。
日本腦炎疫苗:成人自費接種建議
接種時程:依國內現行供應之疫苗種類,建議如下:
- 活性減毒嵌合型疫苗:建議施打1劑。
- 細胞培養不活化疫苗:
• 建議施打3劑,第1、2劑間隔4週,隔年接種第3劑。
• 前往感染高風險地區旅遊者,可採0~28天2劑時程,第2劑至少要在旅遊前1週前完成;若有持續暴露風險者,隔年接種第3劑。
日本腦炎疫苗副作用有哪些?發燒幾天?
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後,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浮現紅斑。
少數人會於接種後3-7天出現輕微或中度全身無力、肌肉痠痛、易怒、食慾不振、發燒、頭痛等症狀,通常會於數日內自行緩解,而發生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等症狀則極為罕見。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不適症狀持久未癒,請立即就醫。
不適合施打日本腦炎疫苗之族群
根據衛福部《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接種須知》,以下族群應暫緩或不適合接種日本腦炎活性減毒疫苗:
禁止施打日本腦炎疫苗
- 對本疫苗之任何成分曾有嚴重過敏反應者
- 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者(含接受化學治療、使用≧14高劑量全身性皮質類固醇者)
- 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不論有無症狀,其免疫功能有缺陷者。
- 孕婦
- 授乳母親
經醫師評估後核准施打日本腦炎疫苗
-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 使用≧14天高劑量全身性皮質類固醇者,可於停止類固醇≧28天後再接種疫苗。
- 最近3個月曾輸血或接受其他血液製劑者(如免疫球蛋白),應詢問醫師何時可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 育齡婦女在接種疫苗後4週內應避免懷孕。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vaccination-t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