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基礎知識

乳癌

守護自己與家人!乳癌基因檢測3大關鍵必知

本文由《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Hello醫師》轉載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乳房中心 張源清主任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媽媽罹患乳癌,這樣我是不是也一定會得?」這是許多女性在聽聞家人罹癌後常有的疑問。事實上,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胰臟癌等癌症都可能與遺傳基因變異有關,當家族中出現相關癌症病例時,其他成員確實可能面臨較高的罹癌風險。 隨著對遺傳性癌症認知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主動關心:「我是否也帶有相同的風險基因?」了解家族病史、認識遺傳性癌症的特徵,已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健康課題。透過正確的風險評估,能幫助民眾及早發現潛在威脅,做好預防準備。 究竟哪些人應該接受檢測?檢測能帶來哪些幫助?臺北馬偕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張源清醫師提供以下三個關鍵,幫助民眾建立正確認知並做出明智決策。 了解遺傳性乳癌,提前守護家族的健康密碼 癌症病人中有5-10%是由遺傳性基因變異所引起,雖然遺傳性癌症僅在所有癌症病患中僅占一小部分,但仍不能忽視。根據2005年一針對33,187名癌症病人中的大型研究發現,有14.6%具中度家族癌症的病史,其罹癌風險較一般家族提升2倍;而有7.7%的病人,具有強烈的家族癌症病史,罹癌風險則提升5-7倍。 遺傳性癌症往往具有「家族聚集性」與「年輕化」特徵。當家族中出現多位親屬罹患乳癌、卵巢癌等相關癌症,或確診年齡偏早時,就可能暗示著遺傳因素的影響。主動了解並記錄家族病史,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健康功課。 哪些人屬於遺傳性癌症高風險族群? 臺北馬偕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張源清醫師指出,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需要急著進行基因檢測,關鍵在於正確評估個人風險等級。根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建議進行BRCA基因檢測的乳癌高風險族群包括: 罹患三陰性乳癌,且確診時年齡小於60歲者 任何類型乳癌,確診時年齡小於45歲者 46至50歲確診乳癌,且有一位近親罹患乳癌或攝護腺癌者 有一位近親曾罹患卵巢癌、胰臟癌或攝護腺癌者 有近親在50歲以前罹患乳癌者 這些條件顯示出家族史與年齡在遺傳風險判斷上有著關鍵作用,若不確定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主動諮詢臨床醫師或遺傳諮詢師,避免錯失早期介入的機會,也能避免不必要的焦慮與檢測支出。 為自己檢測,也為家人把關 基因檢測的價值,不只在於幫助當事人了解自身狀況,更可能成為家人提早部署健康管理的重要契機。馬偕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張源清指出,臨床上曾遇過年輕乳癌病人,確診後檢測出BRCA基因變異,讓病人得以提早認知到女兒可能也屬高風險族群;在充分的溝通與評估下,提前為女兒做好保險規劃與健康預防管理。 檢測雖是個人行動,但其影響常延伸至整個家庭。因此,開放地與家人分享檢測結果、理解彼此的情緒與選擇,同樣是這段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預防不代表民眾須過度擔憂或者做出過於極端的決策。張源清主任提醒,真正有效的預防應建立在「合理篩檢 + 專業醫療 + 心理準備」之上,唯有了解自身風險、掌握檢測意義,才能做出合適且負責任的選擇。 知道=選擇的開始;面對=改變的力量 基因檢測不是提升恐懼,而是知情權的展現。對於高風險者,它能提供更早一步的預防與介入機會;對於風險低的民眾,也能避免無謂的焦慮與誤判。 「遺傳性癌症的基因檢測重要性,在於讓人有掌握資訊的能力,進而對自己與家人的人生做出積極佈局。」張源清主任表示。 面對遺傳性癌症的挑戰,每個家庭都有權利了解自己的風險狀況,透過完整的家族病史整理、專業的風險評估,以及必要時的基因檢測,為自己和家人建立更完善的健康防護網。 原文連結:https://knowledge.pse.is/7ys4mz

看更多 乳癌 相關文章

乳癌

乳癌懷孕到底行不行?7個Q&A為你解答

乳癌(Breast cancer)可能發生在所有年齡層的人身上,造成許多身體痛苦和精神負擔。而還有生育規劃的患者可能會特別擔心乳癌治療是否會影響胎兒,抑或者罹癌後還有無懷孕機會。以下將針對乳癌懷孕的常見問題,逐一為你解答。 懷孕有可能得乳癌嗎? 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會讓部分孕婦發現自己的乳房好像有腫塊。其實大部分懷孕期出現的腫塊屬於良性的纖維囊腫,只有極少數可能是惡性腫瘤,也就是所謂的乳癌。 然而,懷孕期間罹患乳癌的機率偏低,大約在 3/100~1/3000 之間,而較晚生育則可能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5] 罹患乳癌後,還可以懷孕嗎? 不同類型的癌症治療,可能會對一個人生育孩子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化療可能導致不育,因為它會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對卵巢造成傷害,而只要在治療過程中將骨盆腔遮蔽,放療基本上不會傷及卵巢。 幾乎每個乳癌患者都須接受手術與化療,而對於年齡愈大的女性(40歲以上),化療之後的卵巢功能恢復狀況可能不盡理想。若乳癌患者有懷孕的計畫,建議在接受化療前就先將懷孕計畫告知醫師。根據病況,可採冷凍胚胎或卵子,或者施打停經針,提高治療後的受孕機率。 懷孕會增加乳癌復發風險嗎? 乳癌與雌激素有高度相關,但研究顯示,懷孕不會導致增加乳癌復發的機會。相反地,懷孕期間反而讓卵巢不必再持續的分泌雌激素,與製造卵子, 相反的,懷孕於生理上近似雌激素的宣洩,因為雌激素本來就是為了懷孕而有的一種身體自然機制,如果一直未懷孕,對身體會有間接的壓力,這就是為何相對於未懷孕者,懷孕者罹乳癌的風險較低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哺乳不僅不會讓你的乳癌更容易復發。一些研究還指出,親餵母奶的女性有較低的罹癌風險。 乳癌治癒後多久可以懷孕? 醫師通常建議乳癌患者在成功治療後,至少應等待兩年,確保乳癌未復發再考慮懷孕。但不代表未來完全沒有復發可能。此外,若有使用抗荷爾蒙藥物的患者,則需與醫師討論是否停藥或延後生育,以免影響胎兒發展。 請記住,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沒有任何臨床試驗證實何時懷孕安全。生育計劃應該根據你的年齡、癌症類型,以及癌症復發的風險去調整。 有乳癌病史會影響寶寶嗎? 沒有證據顯示乳癌病史會對孕婦的嬰兒產生直接影響,但是有乳癌病史的女性,可能要擔心卵巢可能曾受化療影響,導致受孕機率下降。原則上來說,只要醫師經評估身體狀況合宜,有乳癌病史者也可考慮生育。 乳癌治療是否會影響胎兒? 乳癌治療包括化療、激素治療(Hormone therapy)或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都可能會影響胎兒。原則上,在所有治療完成之前不應懷孕。但如果懷孕婦女確診乳癌,不同孕期的處理方式也有差異,患者需與醫師溝通幫助擬定療程。(延伸閱讀:得了乳癌怎麼辦?分期檢測法、乳癌治療簡介) 例如在第一孕期診斷出乳癌,若必須進行化療,則醫師可能會建議中止妊娠。若是中期以後發現罹癌,由於胚胎發育比較完全,可以考慮進行化療。 乳癌患者可以哺餵母乳嗎? 媽媽們可以放心,哺乳並不會傳染乳癌給寶寶。乳癌治療可能會切除乳房,但只要保有單側乳房且乳管沒有切除,仍可親餵寶寶母乳,不過乳癌治療的患者有較高機率出現乳腺發炎。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化療藥物殘留或放療影響寶寶,最好等療程完全結束後,並與主治醫師討論哺餵母乳的計畫。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專家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與專家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