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習慣

健康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我們不斷邁向更健康的人生。不過萬事起頭難,先從戒除不良習慣開始吧!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和 戒菸 、 急救 、 衛生保健 有關的知識,把這些小撇步運用在日常生活裡,一定能幫助你改善生活,避免疾病的侵擾!

基礎知識

健康習慣

大人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不明熱4大原因、診斷及治療方法

34歲的陳先生這半年以來,經常突然發燒,而且每次都沒有其他症狀;他看了很多位醫師、做過很多檢查,都找不到原因。 現在只要一發燒,他就吃普拿疼;退燒藥沒用,就再到醫院打退燒針;如此反反覆覆,令他非常煩惱。 為什麼會突然發燒?一直反覆發燒怎麼辦?不明原因發燒該看哪科?《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大人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認識「不明熱」 發燒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之一,多數發燒都能找出病因,但若經過詳細檢查,仍無法找出原因,即稱之為「不明熱(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意即不明原因發燒出熱。 不明熱的診斷標準 只要病患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就視為患有不明熱: 發燒持續超過3週以上,且體溫多次超過38.3度 曾到過門診檢查3次,仍無法找出病因 住院1週進行詳細檢查,例如抽血、超音波等,仍無法找出病因 不明熱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而且在未找出病因前,病患只能針對症狀治療;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約20~30%的不明熱患者,最後仍找不到病因。 https://wp.helloyishi.com.tw/health/general-health-knowledge/facts-about-body-temperature/ 大人突然發燒沒症狀,可能原因有這些! 根據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的資料顯示,不明熱的可能原因分為以下4種: 感染疾病:最常見的原因,佔不明熱病例的20%,舉凡結核病、愛滋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心內膜炎、腹內感染、以及骨髓炎等各種感染疾病皆可能引起發燒。 結締組織疾病:第二常見的原因,佔不明熱病例的20%,是年輕患者有不明熱的主因,可能罹患疾病包括血管炎、紅斑性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腫瘤疾病:許多惡性腫瘤(癌症)皆會引起發燒,佔不明熱病例的10%。 其他原因:佔不明熱病例的5%;例如藥物引起的發燒、內分泌疾病(甲狀腺或腎上腺問題)或血液疾病(血管栓塞、白血病)。 不明熱診斷7方法,找出反覆發燒原因 針對不明熱的病患,醫師可能會在門診或病患住院期間,透過下列方法進行詳細檢查、評估: 觀察體溫變化:確定病患是否發燒、發燒原因是否與環境相關,並評估發燒型態屬於間歇性或周期性。 詳細詢問病史:例如病患種族、家族病史、國內外旅遊史、是否曾經住院或接受手術治療、身體有無植入物、是否飼養或接觸動物、是否接觸過發燒病人,以及病人所從事的職業、生活、飲食與服藥習慣等。 理學檢查:全身性的身體檢查,檢查重點包括:有無皮疹、淋巴腫大、蟲咬痕跡、注射針孔、黃疸、肝脾腫大、心雜音、關節痛、口腔潰爛及肛門等。 實驗室檢驗:包括血液、生化常規檢驗、內分泌或自體免疫抽血檢查、尿液常規檢驗、鏡檢微生物培養及其他體液檢驗等。 非侵襲性檢查:例如X光、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靜脈腎盂攝影等。 侵襲性檢查:若一般常規檢查無法獲得結論,便可能需要採取侵襲性檢查,例如胃鏡、大腸鏡、脊椎穿刺、骨髓穿刺、組織切片(皮膚、淋巴結)或剖腹探查等。 專科會診:針對病人不同的症狀,安排各次專科的會診,包括感染科、血液腫瘤科、風濕免疫科、一般外科、婦產科或耳鼻喉科等。 不明原因發燒看哪科? 一般而言,感冒所引起的發燒,約1~2天就會退燒,若發燒持續2~3天以上,或是反反覆覆退了又燒,建議到醫院感染科求診;若醫院沒有感染科,則可改看一般內科或免疫風濕科;若體重減輕,且有癌症家族史,則可選擇腫瘤科。 一直反覆發燒怎麼辦?不明熱的治療方法 不明熱的治療分成以下3個階段: 症狀治療:在尚未查明病因之前,醫師會先針對發燒治療,但治療方式會隨著病患體溫、療程而有所不同;若病患體溫低於40度,醫師可能會先藉由冰枕、溫水拭浴等方法退燒,避免藥物影響診斷與檢查;若體溫高於40~41度,再視狀況使用退燒藥。 病因治療:查明病因屬於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若確定為感染性,則依病因給予積極的藥物治療,例如抗生素或抗結核菌藥物;若為非感染性,則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試驗治療:若暫時無法查明病因,在不影響檢查的狀況下,醫師可能會針對疑似的疾病進行試驗治療,觀察病患的反應與治療狀況。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探索更多健康習慣類別

看更多 健康習慣 相關文章

衛生保健

除夕可以打掃嗎?過年大掃除順序、秘訣、時間、禁忌習俗一次看

除夕大掃除是許多家庭的習俗,但要如何打掃得有效率又乾淨?很多人卻不清楚。《Hello醫師》為您解析過年的大掃除順序、秘訣、時間、習俗禁忌讓您快速了解過年打掃的方法與習俗! 除夕可以打掃嗎?過年打掃時間、大掃除習俗禁忌 大掃除最佳時間:農曆年底,除夕傍晚前掃完 除夕打掃禁忌1. 晚上打掃 習俗上,打掃應避免的時段,包括除夕晚上,或大年初一到初四,這樣才能「保留財氣」;因此,如果除夕夜前來不及大掃除,必須等到初五才可以打掃。 除夕打掃禁忌2. 晚上洗衣服、晾衣服、洗澡 除夕夜應避免晾衣服,當天傍晚前要把衣服晾乾,不可以晾到初一與整個過年期間,以免「濕過年」;此外,除夕夜習俗上不宜洗澡、洗頭,認為會把好運洗掉,可等到初一再洗。 除夕打掃禁忌3. 晚上倒垃圾 傳統習俗上,除夕晚上9點後就要避免倒垃圾,因為怕將來年財運往外倒,之後持續到初四,也都不宜倒垃圾;到了初五,反而要趕快把「窮」倒掉,因此在初五倒垃圾就是最好的「送窮神,迎財神」方法。 過年大掃除順序:打掃整理房間4大必看訣竅 大掃除順序1. 先丟,再清 在開始打掃之前,可先逐一收拾房間雜物,評估物品應該收起來、扔掉或捐贈。   https://helloyishi.com.tw/mental-health/other-mental-health-issues/how-to-help-those-with-hoarding-disorder/ 大掃除順序2. 先高,再低 從上而下清理,讓灰塵統一堆積在地板,方便最後一起清潔;按以下順序處理高的區域與家具:天花板、天花板裝飾、天花板燈具/燈泡、牆壁。(延伸閱讀:浴室、廁所排水管有臭味?3大原因、解決方法一次懂) 大掃除順序3. 先掃後拖,由裡到外 先掃後拖,可避免地板被踩髒;拖地時記得從房間最遠的角落開始拖地,向門口移動,避免拖完地,把地板踩髒。 大掃除秘訣:3方法整理效率 大掃除秘訣1. 掃地、拖地、擦拭:一次一項任務 一次選擇一項任務:掃地、拖地、擦拭灰塵,例如掃地時,就先集中掃全家,打掃效率會比「先打掃房間、廚房,再打掃浴室」還好;這樣做可避免處在無休止的清潔循環中,一遍又一遍地開始相同的任務。(延伸閱讀:中性清潔劑有哪些?5分鐘速懂中性、酸性及鹼性清潔劑的差異) 大掃除秘訣2. 清潔工具都放在一個容器 將需要清潔的工具都集中放在同一個容器,例如水桶或手提袋,可避免浪費時間找工具,也不必擔心四處走動時,工具會東落一個、西落一個。 大掃除秘訣3. 團隊合作 團隊合作是快速完成大掃除的最佳方法之一,提前和家人約好時間,為每個人分配任務,一起打掃可促進感情,清潔速度也比較快。 若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習慣

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解析影響大便次數7大原因、食物消化時間

每個人對正常排便次數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認為每天大便一次最健康,有些則覺得一週內大便兩、三次都算正常,只要沒有便秘就好;究竟一天大便幾次才是正常?排便次數超過多少算頻繁、低於幾次是便秘?《Hello醫師》帶您了解關於大便次數的秘密。 一天大便好幾次?影響大便次數7大原因 醫學上,排便次數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飲食習慣及進食量都不一樣,大便次數自然也不同。 下列因素皆會影響一個人的排便次數: 進食量:吃進身體的食物愈多,大便次數也會增加。 飲食內容:吃愈多蔬菜和水果,攝取的纖維量愈多,排便次數也會變多;動物性蛋白質和油脂則會增加消化時間,並且容易讓大便變黏、大不乾淨,進而減少排便次數。 飲水量:喝水能刺激腸胃蠕動,而水分則能幫助水溶性纖維,讓大便膨脹、變軟,促進排便。 食物的咀嚼程度:食物咀嚼得愈徹底,腸胃消化的速度愈快;反之,若每次吃飯都狼吞虎嚥,沒咬幾口就吞下,腸胃就會花較長時間處理食物。 腸胃消化能力:腸胃的消化能力會受年齡、生活作息、運動及壓力等因素影響;此外,有脹氣、腹痛、便秘或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者,也較容易腹瀉或便秘。 藥物:部分藥物,例如止痛藥、降血壓藥、第一代抗組織胺、精神病藥及胃藥,容易引發便秘。 疾病:腸躁症、大腸炎或大腸息肉和腫瘤,皆可能引起慢性腹瀉或便秘;腸沾黏、巨結腸症、糖尿病、甲狀腺低下及肛門疾病,也會導致便秘。 吃下去的東西多久會排出來?食物消化時間解說 一般來說,用餐後食物會在胃停留40~120分鐘,進行消化,接著送往小腸,在小腸繼續停留40~120分鐘,進行第二階段的消化、吸收養分。 通過胃及小腸後,剩餘的食物殘渣就會送往大腸,在大腸形成糞便;此階段所需的時間約36小時,但若腸胃消化能力佳、飲食中攝取大量纖維與水分,消化與糞便形成的時間就會縮短,最快10小時就會完成整個過程。 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正常情況下,一天大便三次或三天大便一次皆為合理範圍,只要排便時間規律、大便形狀和顏色都很健康,就沒有問題。 排便規律:固定每天同一個時間大便一次,或每兩天至三天大便一次。 大便形狀:長條型,類似香腸狀,質地不會過硬,變成顆粒狀或表面佈滿裂痕,也不會過軟、形狀偏糊。 大便顏色:呈棕色或深棕色。 若上述三點有其一有異,就代表近日飲食或腸胃有些問題;若問題持續超過1~2週,建議就醫檢查,例如每天原本固定大便一次,突然一個禮拜都沒有大便,或是大便質地連續2週突然變很稀,看不到完整成型的大便。 醫學上,通常超過三天沒大便,或一週大便少於三次,就是便祕,建議可多吃纖維、多喝水,規律運動且作息正常,促進排便。 若平時就固定每三、四天大便一次,每次大便的硬度都很適中、排便量也足夠,這種情形就不算便秘,只是個人排便習慣不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環境荷爾蒙是什麼?有哪些影響?環境荷爾蒙種類及預防解說

有些女性明明體重正常、作息規律且注重飲食健康,卻還是得了乳癌,或是準媽媽們明明每次產檢都正常,寶寶卻還是保不住。其實這都有可能是殘留在體內的環境荷爾蒙在作祟。 環境荷爾蒙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流產、女性疾病等問題。究竟不過環境荷爾蒙是什麼?哪些是常見的環境荷爾蒙?讓《Hello醫師》為你解答! 環境荷爾蒙是什麼?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運作繁複,在各個器官需要互相「溝通」之下,靠的就是荷爾蒙這種物質來傳遞所有訊息。 荷爾蒙種類不少,像是女性的雌激素、黃體素都是荷爾蒙的一種,這些激素會保護女性器官,讓身體維持正常運作。 然而有些外在的化學物質會干擾身體的內分泌系統,這種干擾物為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又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環境荷爾蒙並非指特定的化學物質,只要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化學物質都被歸類為環境荷爾蒙。 環境荷爾蒙的影響 環境荷爾蒙具有類似人體內荷爾蒙之功能,會悄悄改變人體免疫、神經與內分泌系統,阻礙人體正常運作,長期下來會導致各種男女生殖疾病,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前列腺癌、睪丸癌、精子異常,會降低生殖能力,讓不孕的機率大大提升。 環境荷爾蒙有哪些? 隨著現在生活越來越便利之下,環境荷爾蒙處處藏在人們所需的日用品中,農藥、塑膠產品、清潔劑、電子產品都是環境荷爾蒙的來源,可藉由飲用水、飲食、空氣傳播後被人體吸收。 常見的環境荷爾蒙有殺蟲劑的DTT、工業產品的多氯聯苯PCB、塑膠產品的鄰二甲苯類、戴奧辛(Dioxin)、雙酚A,目前已知有70種化學物質被列為環境荷爾蒙,以下簡列2種常見的環境荷爾蒙所造成的影響: 雙酚A(Bisphenol A):又名酚甲烷,為一種化工原料,是罐頭內壁塗層的原料之一。研究指出,雙酚A與成人的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有關,且結構類似雌性激素,會影響女性的生殖功能。 多氯聯苯:自焚化爐中燃燒的廢棄物排放出來,且不易在環境中分解。多氯聯苯會影響皮膚、生殖系統,也有研究指出,多氯聯苯會導致肝癌、膽道癌;另外,若孕婦長期接觸過量的多氯聯苯,生出來的小孩可能有過輕的問題。 怎麼避免環境荷爾蒙? 雖然目前沒有一種方式能完全避免環境荷爾蒙,不過還是有些小撇步可以降低接觸的機率: 減少使用塑膠類產品,不重複使用塑膠餐具。 飲食多樣化,避免化學物質長期殘留在體內。 做好資源回收,不讓化學物質流入環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健保洗牙、自費洗牙的差異?費用多少?洗牙價錢、補助對象公開

看牙醫自費項目很多,不同療程之間的費用差距很大,但其實無論是小診所或連鎖院所,洗牙的收費規則都一樣。 《Hello醫師》為您說明健保洗牙及自費洗牙的費用、健保給付多久洗牙一次,以及洗牙通常不包含的服務項目。 洗牙要錢嗎?費用多少? 洗牙需要收費。 依據衛生福利部健保署規定,13歲以上民眾,每半年洗牙1次皆有健保給付,僅需支付掛號費;掛號費依各診所、醫院的規定而異,一般約為150元或200元。 健保洗牙多久一次?孕婦有補助? 除了前述的半年給付洗牙1次外,針對孕婦、糖尿病患及以下族群,健保另規定,每3個月給付洗牙1次,幫助減少牙周病與併發症的風險: 孕婦 口乾症患者,例如服用高血壓藥物所致 糖尿病患 牙周病患者 腦血管疾病患者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 使用雙磷酸鹽類或抗骨鬆單株抗體藥物患者 惡性腫瘤患者 身心障礙者 進行化放療的特殊患者 自費洗牙費用多少? 若半年內已洗牙過1次,且非上述特殊健保給付對象,洗牙就需自費,費用通常落在400~1000元之間。 部分牙醫診所也有針對較重視口腔保健或牙齒美白的民眾,提供進階自費洗牙服務,服務項目可能包括: 深度洗牙:更全面地處理牙縫、齦溝的牙結石 牙齒美白:去除茶垢、菸垢等色素,幫牙齒噴砂、拋光 塗氟:加強牙齒抗酸蝕的能力 健保洗牙不包含的服務項目 有些人會納悶醫生在洗牙時發現蛀牙後,為什麼不一起將蛀牙補起來,還要病患回診補牙呢? 這是因為按照健保規定,洗牙與蛀牙為兩個不同的給付項目,因此在「洗牙」時,牙醫師通常不會提供補牙服務。 健保洗牙不包含的服務項目包括: 處理蛀牙:包含修磨牙齒、補牙。 牙齒美白:洗牙主要目的為清除牙結石,並稍微去除部分的茶垢、菸垢;若欲完全去除牙齒表面的色素,讓牙齒變白,需另外安排牙齒美白的療程。 牙周治療:若有牙周炎或牙周病,病患需另外定期回診檢查與治療,療程通常會長達數週或數月,以完全根治牙周問題。 洗牙相關文章 洗牙多久一次?每次幾分鐘?這10種人建議3個月洗牙1次 洗牙後流好多血?5點注意事項跟著做,洗牙流血免擔心! 洗牙會痛嗎?洗牙很痛2大原因!不想酸痛就該這麼做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洗牙會痛嗎?洗牙很痛2大原因!不想酸痛就該這麼做

有些人洗牙會痛,有些人不會,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是牙醫師技術的問題嗎?洗牙會痛該怎麼辦?《Hello醫師》為您解答關於洗牙疼痛的各種疑問! 洗牙會痛嗎? 洗牙的正式名稱為「結石刮除」,因此洗牙的目的不是清洗牙齒,而是將牙齒表面、齒縫及齦溝的牙結石去除。 日常飲食所留下的食物殘渣,會在口腔中助長細菌滋生,形成牙菌斑;若未透過日常刷牙徹底清除,時間一久,就會形成牙結石,導致許多口腔問題,例如口臭、牙齦發炎、蛀牙及牙周病。(延伸閱讀:一天刷幾次牙?詳解刷牙步驟,正確刷牙方法、時間大公開!) 正常情況下,如果平時皆認真清潔牙齒、每半年至1年都固定回診洗牙,牙齒幾乎沒有牙結石的話,洗牙並不會痛,最多只有洗牙超音波震動所造成的酸感。 若洗牙會痛,可能是以下問題所引起。 洗牙很痛的2大原因 牙結石造成牙齦發炎 牙結石是口腔細菌的聚集地;牙齦因對抗細菌侵害,會發炎、紅腫及充血,並容易因為一些刺激而流血、發痛。洗牙會痛的人,通常都有一定數量的牙結石,而且牙齦已呈慢性發炎,因此當牙結石被清除時,周圍的組織就會產生疼痛。 牙齦發炎使牙齦萎縮、牙根外露 牙齦發炎、牙周病或刷牙方式不當,會造成牙齦萎縮、牙根外露,使牙齒變得更敏感、更容易酸痛。 洗牙很痛怎麼辦? 若口腔滿是牙結石、牙齦發炎嚴重,或患有牙周病,洗牙就可能產生明顯疼痛;對此,牙醫師通常會使用局部麻醉來緩解疼痛。 一般人建議每半年至1年洗牙1次,孕婦、牙周病及糖尿病患者則應每3個月洗牙1次。(延伸閱讀:洗牙多久一次?每次幾分鐘?這10種人建議3個月洗牙1次) 長期改善洗牙疼痛的方法,就是認真維持口腔清潔、規律回診洗牙,減少牙結石及牙齦發炎。如果牙齒及牙周組織皆十分健康,洗牙不僅不痛、很少流血,洗牙時間也會縮短。 洗牙常見3大疑問 1. 洗牙會傷害牙齒嗎 ? 洗牙是透過超音波震波和金屬刮刀,將牙齒表面的牙結石去除,不會損壞牙齒;而且牙齒琺瑯質的硬度極高,比骨頭和金屬還堅硬,不會因為洗牙而受損。 2. 洗牙後牙縫會變大? 有些人洗牙後,會覺得牙縫變大、牙齦萎縮,這是因為在洗牙前,牙縫都被顏色與牙齒相近的牙結石給包住,牙齦也因為發炎而腫起。 在洗牙後,原本卡在牙縫和齦溝的牙結石清除了,牙齦也逐漸消腫,牙縫自然會有變大的感覺。 牙縫變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牙齦發炎,因為發炎會導致牙齦萎縮、牙齒移位,因此洗牙就是預防牙縫變大的最好方法之一。 3. 洗牙後,牙齒還是黃黃的? 洗牙主要是去除牙結石,並同時清除牙齒表面的茶垢、菸垢,讓牙齒本身的顏色顯露出來,但無法美白牙齒。 若牙齒的原色有點偏黃,或因為其他因素,例如疾病、年齡或飲食,而影響牙齒的顏色,可考慮赴牙醫診所接受美白療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洗牙多久一次?每次幾分鐘?這10種人建議3個月洗牙1次

許多人總等到牙齒出問題了,才願意到牙醫診所洗牙;究竟多久要洗牙一次?為什麼要洗牙,每天刷牙仍不夠乾淨嗎?洗牙過程時間多久?《Hello醫師》為您一一說明。 為什麼要洗牙? 洗牙是維持牙周組織健康、預防牙周疾病的重要措施,並具有以下功用: 清除牙菌斑、牙結石 清除牙齒表面著色,恢復正常光澤和顏色 檢查蛀牙及牙周健康狀況 避免口臭、牙齦發炎或牙周病 牙菌斑、牙結石和牙周病等3件事環環相扣。台灣人牙周病盛行率高達9成,除了因為抽菸、嚼檳榔及刷牙方式不正確之外,也包括未定期回診洗牙、檢查。 牙菌斑:又稱牙垢,由食物殘渣、口腔上皮細胞、唾液及細菌所組成,最快於進食20分鐘後產生,主要藉由日常刷牙清除。 牙結石:若日常刷牙未將牙菌斑清潔乾淨,或未按時洗牙,清除齦溝內的牙菌斑,久了就會導致蛀牙或形成牙結石。洗牙不僅能清除牙菌斑,也能去除牙結石。 牙周病:牙結石沉積已久,會往牙齦下方,也就是牙肉與骨頭的方向發展,造成牙齦腫脹、發炎,形成牙周病,或嚴重損壞牙根,造成病患需接受拔牙治療。 洗牙是用水洗嗎?多久洗牙一次? 洗牙過程雖有水出現,但主要是透過超音波,將牙結石震碎後清除;也有醫師會用牙周刮刀,去除牙齦下方的牙結石。 洗牙一般建議半年洗1次,或最少1年1次,以便及時去除牙結石、治療蛀牙,避免後續問題出現。 洗牙要幾分鐘?洗牙時間因人而異 洗牙時間約半小時至1小時,視個人的牙周健康狀況而定;若牙齒滿布牙結石,或有其他牙周問題,洗牙時間可能較長;反之,若平時皆認真刷牙,每半年也都會按時洗牙,洗牙時間就比較短。(延伸閱讀:洗牙後流好多血?5點注意事項跟著做,洗牙流血免擔心!) 這10種人建議3個月洗牙1次 下列10個族群由於易有牙周問題、併發症風險較高,若罹患牙周疾病,治療難度也比一般人高,建議每3個月洗牙1次(包含在健保給費之內): 孕婦 口乾症患者,例如服用高血壓藥物所致 糖尿病患 牙周病患者 腦血管疾病患者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 使用雙磷酸鹽類或抗骨鬆單株抗體藥物患者 惡性腫瘤患者 身心障礙者 進行化放療的特殊患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洗牙後流好多血?5點注意事項跟著做,洗牙流血免擔心!

不少人洗牙結束後,滿口是血,甚至到了隔天,牙齦還是不時流血,讓人不禁懷疑牙齒是不是洗壞了,否則怎麼會又酸又痛、不停流血呢? 《Hello醫師》向您解釋為什麼洗牙會流血,說明洗牙洗血該怎麼辦、洗牙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為什麼洗牙會流血? 洗牙的正式名稱為「結石刮除」,顧名思義就是透過超音波或牙周刮刀(一根金屬的鉤狀物),將牙齒表面、齒縫及齦溝(牙齒與牙齦之間的縫隙)的牙結石清除。 牙結石由牙菌斑、口水中的鈣和磷所組成,最初呈乳白色柔軟狀,時間一久,顏色會漸漸轉深、質地也會變硬;牙結石不斷沉積在牙縫及齦溝之間,會滋生大量細菌;當身體為對抗這些細菌,免疫細胞會經由血液流向牙齦,造成牙齦紅腫、充血,也是俗稱的發炎。 發炎的牙齦,很容易因為刺激而流血,例如刷牙或使用牙線;洗牙是針對發炎區域的牙齒,去除其牙結石,所以也會造成流血,但仍屬正常現象,因為若不清除牙結石,牙齦發炎的情況會愈發嚴重,可能從輕度發炎演變為牙周病;嚴重時,更可能侵入牙根、損壞骨頭,需拔牙處理才能治癒。 洗牙流血怎麼辦? 洗牙是否會流血,視個人牙周健康狀況而定;若牙齒幾乎沒有牙結石、牙齦也沒有發炎,可能完全不會流血,或只有少量出血;但若牙結石非常多、嚴重牙齦炎,洗牙時可能會大量出血,甚至洗牙後幾天,都還是會輕微流血。 在牙結石清除後,發炎的牙齦通常會於1週內消腫,流血的狀況也會逐漸改善;在這段時間內,請依以下建議照護牙齒,避免牙齦持續發炎。(延伸閱讀:一天刷幾次牙?詳解刷牙步驟,正確刷牙方法、時間大公開!) 洗牙後5點注意事項 用牙線要小心:洗牙後1~2天,避免使用牙線過度清潔流血處,以免傷及牙齦,使出血量增加。 避免吃冰冷、酸、甜的食物:洗牙會將原本包覆牙根的牙結石清除,使牙齒異常敏感,因此1週內,請避免食用冰冷、酸及甜的食物,減少刺激酸痛。(延伸閱讀:碰冷碰熱都會痛?敏感性牙齒一員就是您) 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每天至少刷牙2次,在早餐後及睡前各1次,午餐及晚餐後則可使用牙線與漱口,減少菜渣、牙菌斑的停留時間。 定期吃藥、漱口助消炎:若有輕微牙周病或嚴重出血,醫師通常會開立消炎、止痛藥,或藥用漱口水,幫助消炎、止血。 避免抽菸、嚼檳榔:抽菸、嚼檳榔會使牙齦周邊的血液循環不良,影響牙周組織自我修復的能力;換言之,牙齒會更容易有牙菌斑、牙結石,若有牙周病也更難治癒。 定期回診檢查:定期回診洗牙及檢查,能減少牙結石、改善整體口腔健康;一般人每半年至1年需洗牙1次,牙周病患者每3個月就應洗牙1次。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一天刷幾次牙?詳解刷牙步驟,正確刷牙方法、時間大公開!

刷牙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刷牙,每天至少會刷2次;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牙周病在台灣的盛行率高達9成,等於每10人就有9人有牙周病。 為什麼牙周病如此盛行,我們不是都有照指示乖乖刷牙了嗎? 其實多數人刷牙方式、時間都不正確,因此無法完全清除口中的牙菌斑。《Hello醫師》帶您了解正確的刷牙方式、時間,告訴您一天應該刷幾次牙、飯後多久刷牙。 正確刷牙方式:貝式刷牙法 貝式刷牙法是醫學界公認最有效的刷牙方法,能清潔牙齦溝、按摩牙齦,顯著減少口腔牙菌斑的數量。(延伸閱讀:確實刷牙洗牙卻仍牙周病?當心是假牙沒做好清潔) 貝氏刷牙法「口訣321」學起來 貝氏刷牙法不複雜,用口訣「321」就能記住刷牙重點: 3:牙齒的三面(前側、後側、咬合面)都要刷。 2:兩顆一起刷,而且刷牙時,牙刷要呈45度角,刷毛輕碰牙齦。 1:來回刷10下。 正確刷牙方法6步驟 刷牙步驟1:手握牙刷,呈「比讚」的姿勢。 刷牙步驟2:決定刷牙順序,建議維持相同順序,避免漏刷。 參考順序:先刷下排,再刷上排;先刷後牙,再刷前牙;先刷牙齒內側、咬合面,再刷外側。 刷牙步驟3:依照個人習慣順序,將牙刷呈45度角,靠在牙齦與牙齒的交界處。 刷牙步驟4:一次刷兩顆,牙齒的三面都要來回刷10下。 刷牙步驟5:前牙內側(例如門牙後側),可將牙刷打直,貼著牙齦上下刷。 刷牙步驟6:最後輕刷舌頭,完成刷牙。 https://helloyishi.com.tw/oral-health/toothbrush-tips-to-keep-your-teeth-in-shape/ 一天刷牙幾次?飯後過多久時間刷牙? 最理想的情況是每次用餐後都要刷牙,如此一來,才能即時清除口中的牙菌斑,避免孳生。常聽到「333原則」,就是3餐飯後刷牙,用餐後3分鐘內刷牙,且每次刷牙3分鐘以上。 然而,因為工作或外出等因素,有時很難在三餐飯後刷牙,所以可將刷牙次數規劃成一天最少兩次,早餐後和睡前各1次;如果時間及環境許可,午餐後可再刷1次牙。 刷牙時間最少2分鐘,每顆牙齒的清潔時間以洗刷次數計算,每面來回10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健康習慣

飯前、飯後要間隔多久吃藥?解答4種吃西藥時間、空腹定義

吃藥是一門學問,不同藥物藥效發作的時間不同,服用的時機點也不一樣,而且隨著病症及病情的差異,有些藥一天吃一次,有些卻得吃到三、四次;若不同的藥混合在一起,很容易感到霧煞煞。 《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說關於吃藥時間的各種疑問,告訴您吃藥的間隔時間、時機,以及常見西藥的建議服用時間。 吃藥要間隔多久?2小時?3小時? 吃藥的間隔時間,是為了讓藥物在體內維持穩定的濃度而設定;一天一次的藥物,通常是長效藥,僅需在固定時間服用即可;一天兩次或三次的藥物,藥效時間較短,會間隔6~8小時,在兩餐或三餐時服用;一天四次的藥物,藥效時間最短,通常會是三餐搭配睡前服用。 一天一次、兩次,到底什麼時候吃藥? 以下整理吃藥時機及間隔時間: 吃藥次數及時機 吃藥次數 服用時機 一天一次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 一天兩次 早、晚餐 一天三次 早、午、晚餐 一天四次 早、午、晚餐及睡前 需要時使用 有症狀時再使用,例如止痛藥、退燒藥 吃藥時間 飯前 飯前半小時至1小時 飯後 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 空腹 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 隨餐 吃藥後立即吃飯,或吃飯時服藥 睡前 睡前半小時 未註明吃藥時間 飯前、飯後、空腹、隨餐或睡前均可 空腹的定義? 空腹吃藥是為避免藥物與食物產生交互作用,進一步影響藥效;建議在下列2個時間服藥: 飯前1小時:胃部沒有食物 飯後2小時:胃部已完成初步的消化工作,將食物排空 飯前/飯後/睡前/隨餐,4種吃藥時間及西藥整理! 飯前吃藥 胃藥:氫離子阻斷劑、組織胺阻斷劑 腸藥:止吐、抗腸胃痙攣 糖尿病藥:促胰島素、短效胰島素 鈣片 B肝病毒藥 骨質疏鬆藥 隨餐吃藥 鈣片:腎病患者隨餐吃,有助降磷 降三酸甘油酯藥 部分血糖藥物 飯後吃藥 多數未註明需於飯前、隨餐或睡前服用的藥物;飯後吃藥有助記憶服藥時間 制胃酸藥:最好與其他藥物間隔2小時 睡前吃藥 安眠藥、鎮定劑 感冒藥:但需注意部分鼻塞藥物會影響睡眠 提醒:實際服藥時間,請以藥單及醫師建議為主。 忘記吃藥怎麼辦? 採用「間隔時間對半法」: 如果吃藥的時間,已超過間隔時間的一半:不要補服 如果吃藥的時間,未超過間隔時間的一半:可以補服 範例: 假設一天吃兩次(間隔12小時),吃藥時間分別為早上8點及晚上8點,兩個時間的中間點為下午2點。 早上8點~下午14點突然想到要吃藥:可以補吃 下午14點之後,才想到吃藥:不用補吃,等到晚上8點再服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習慣

飯前運動還是飯後運動?一表看懂吃飽飯後多久可以運動!

關於飯前還是飯後運動,有很多種說法,有一派意見認為飯前運動,會增加熱量的吸收率,消抵減肥的功效,另一派則說飯後運動會讓腸胃消化不良;究竟飯前運動還是飯後運動比較好?吃飽後多久可以運動?《Hello醫師》為您詳細說明! 飯後多久可以運動?視分量和食物而定 人體的腸胃約需3~4小時來消化一頓正餐,而且這個消化時間會依下列2點而有所不同: 一餐的份量:分量愈大,消化時間愈長;換句說話,一餐吃得愈多,腸胃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食物。 一餐的內容物:食物的油脂、蛋白質及纖維量愈多,消化時間愈長,反之則愈短;所以如果食用速食、鹹酥雞或大量甜點,腸胃可能就需要4~5小時來進行消化。 然而,人不需要等到食物全部消化才能運動,但至少要讓為胃部完成基本的消化工作;胃部需要約1~2小時來消化食物,並會於消化完畢後,將食物送至小腸、大腸,接續後面的消化工作。 如果在胃尚未消化完成時,就開始劇烈運動,容易使胃消化不良,出現以下症狀: 腹脹、脹氣 腹痛 噁心、嘔吐 胃食道逆流或上腹部有灼熱感(俗稱火燒心) 吃飽飯後多久可以運動?一表看懂飯後運動時間 飯後運動的時間,除了視食物的分量和種類之外,也會因運動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如果是簡單的運動,例如散步或伸展,不會影響消化作用,飯後運動反能促進血糖利用,達到減脂、瘦身的功效。 以下依據食物的分量、種類及運動的類型,提供建議的飯後運動時間: 適合運動時間 飲食種類  低強度運動 (能輕鬆講話,例如散步、慢騎單車) 中強度運動 (能講話但不能唱歌,例如快走) 高強度運動 (無法邊運動邊講話,例如快跑、籃球) 輕食或小點心 飯後 飯後30分鐘 飯後30分鐘 正餐 飯後 飯後30分鐘 飯後1~2小時 食用大量或高油脂、纖維的食物 飯後15~30分鐘 飯後1小時 飯後2~3小時 飯前運動還是飯後運動? 根據研究,飯前運動同樣也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血糖吸收,且減脂效果比飯後運動更佳;而且飯前運動不受運動種類及時間的限制,無論從事何種運動、運動時間多長,都不會影響後續的進食消化;因此整體而言,飯前運動的好處及便利性比較高。 若習慣飯後運動,則需注意食用的分量和內容、間隔時間及運動的種類,避免造成腸胃不適,或演變成長期的消化道問題。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