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習慣

健康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我們不斷邁向更健康的人生。不過萬事起頭難,先從戒除不良習慣開始吧!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和 戒菸 、 急救 、 衛生保健 有關的知識,把這些小撇步運用在日常生活裡,一定能幫助你改善生活,避免疾病的侵擾!

基礎知識

健康習慣

AED是什麼?電擊器怎麼用?AED口訣、貼片位置一次看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與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甦術)是搶救心跳停止患者的重要急救方法,有研究指出,與急救時只施行CPR相較,使用CPR+AED可讓患者出院存活率提升2倍。究竟AED是什麼?AED口訣為何?AED電極貼片如何使用?AED電擊器作用原理為何?《Hello醫師》整理相關資訊,讓您對AED有更多瞭解。 AED電擊器是什麼? AED是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英文縮寫,中文也可簡稱「自動體外電擊器」;它可以自動分析人體心律,提供適當的電擊,幫助心臟回復正常跳動。 AED電擊器使用時機? 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會引發心臟驟停,即造成心臟停止跳動,使全身血液循環停滯,身體各個器官則會因無法獲得氧氣供給而逐漸壞死。 這時,施行CPR心肺復甦術,可幫助患者恢復自然呼吸與血液循環。CPR口訣「叫叫CABD」中的「D」,即代表使用AED來幫助心臟「去顫」。 所謂「猝死」,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是從症狀發生1小時內死亡;其中,最常見的非意外或人為原因造成的猝死主因,則為「心因性猝死」,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定義指出,其意指「在急性症狀發作後,在1 小時內發生意識突然喪失,且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至於「心因性猝死」最常見的就是心律不整造成心臟突然停止,即心臟不規律放電亂跳,導致血液無法輸送到重要器官,最後心跳停止。AED的原理即是利用電擊讓心臟停止亂跳,再重新開始正常收縮跳動,恢復血液循環,重建正常心律。 因心律不整而造成心跳停止之患者,若能在1分鐘內施行電擊,急救成功率可達9成,每延後1分鐘電擊,急救成功率下降7~10%。 AED電擊器怎麼用? AED的操作十分簡單,開機後有語音引導使用步驟,盒內附有圖示,即便施救者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也可以像使用傻瓜相機一般,容易上手,因此,又稱為「傻瓜電擊器」。 當施救人員貼妥電擊貼片,並且連接好設備,AED會開始進行心律分析,判斷患者是否要執行電擊,施救者不必擔心自己無法判斷,或出現判斷錯誤的情形;此外,AED也會自動偵測患者的身高、體重,藉此調節電流強弱,避免灼傷皮膚或導致其他併發症。 當AED貼片黏貼於患者胸前正確位置後,AED每2分鐘會分析一次心律;當AED偵測到下列2種狀況時,會建議施行電擊: 心室纖維性顫動(VF):心跳每分鐘超過250次。 心室頻脈(VT):心臟每分鐘在140~200次之間。 若電擊後,患者仍未恢復心跳與意識,應繼續執行CPR,保持AED貼片連接,並持續操作CPR及AED的動作,直到患者恢復正常呼吸,或專業急救人員到場為止。 AED每2分鐘分析一次心律,只有在分析心率與電擊時可暫停壓胸。 AED 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AED口訣:開、貼、插、電 民眾可牢記4字口訣,以便在危急時刻,能迅速且安心地操作AED: 開:打開AED的盒子及電源。 貼:電擊片貼於患者裸露的胸口。 插:電擊貼片插入電擊插孔。 電:AED自動分析心律,判斷需電擊後,大聲喊「請所有人離開」,確認無人觸碰傷患,再按下電擊鈕。                               AED貼片位置及注意事項 AED內附有電擊貼片,分為成人以及嬰幼兒2種,除了尺寸不同外,貼片位置也有所不同: 成人AED貼片:適用大於8歲及25公斤以上的患者。1片貼於左側乳頭側邊,另1片貼於右鎖骨正下方。 嬰幼兒AED貼片:適用小於8歲及25公斤以下的患者。1片貼胸部中央乳頭間,另1片貼於背部肩胛骨之間。 AED嬰幼兒貼片位置   模擬AED用於嬰幼兒急救 注意!若使用的AED無提供嬰幼兒專用貼片,必要時可使用成人貼片。若施救對象為1歲以下嬰兒,請優先使用手持電擊器,或嬰幼兒AED貼片,最後才選擇成人貼片。 AED貼片除了位置要正確,還須注意以下6點: 移除患者胸前之金屬配件。 女性若穿著有鋼圈之內衣,須解開。 若患者胸前皮膚貼有藥劑,須清除。 患者應躺於乾燥的地面上,並保持胸部乾燥。 若患者體內裝有心律調節器或體內去顫器,AED貼片須與裝置間隔3~5公分。 患者胸前有較多體毛時,須先刮除毛髮再黏貼片。 AED價格多少錢?可以租借嗎? 購買AED,須選擇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所核發醫療器材許可證之產品。 點此看政府核可之AED代理商與產品名單 市面上一台AED價格約8~10萬元,以台北市政府為例,北市府依「政府電子採購網共同供應契約採購規範」採購的AED,每台價格為85,000元。 市面上也有廠商提供AED租賃服務,儘管長期下來費用較高,但租賃期間器材維修及檢測等,都由租賃公司負責,可省下維護的成本。無論是購買或租賃AED,價格均依廠牌、數量、型號與服務而異。 AED最近哪裡有?查詢AED地圖 台灣於民國101年修訂《緊急醫療救護法》,規定8大特定公共場合須擺放AED: 交通要衝 長距離交通工具 觀光旅遊地區 學校、大型集會場所或特殊機構 大型休閒場所 大型購物場所 旅宿場所 大型公共浴場或溫泉區 如果您想知道最近的AED的位置?可至衛生福利部公共場所AED急救資訊網查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探索更多健康習慣類別

戒菸

看更多 健康習慣 相關文章

衛生保健

一天刷幾次牙?詳解刷牙步驟,正確刷牙方法、時間大公開!

刷牙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刷牙,每天至少會刷2次;然而,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牙周病在台灣的盛行率高達9成,等於每10人就有9人有牙周病。 為什麼牙周病如此盛行,我們不是都有照指示乖乖刷牙了嗎? 其實多數人刷牙方式、時間都不正確,因此無法完全清除口中的牙菌斑。《Hello醫師》帶您了解正確的刷牙方式、時間,告訴您一天應該刷幾次牙、飯後多久刷牙。 正確刷牙方式:貝式刷牙法 貝式刷牙法是醫學界公認最有效的刷牙方法,能清潔牙齦溝、按摩牙齦,顯著減少口腔牙菌斑的數量。(延伸閱讀:確實刷牙洗牙卻仍牙周病?當心是假牙沒做好清潔) 貝氏刷牙法「口訣321」學起來 貝氏刷牙法不複雜,用口訣「321」就能記住刷牙重點: 3:牙齒的三面(前側、後側、咬合面)都要刷。 2:兩顆一起刷,而且刷牙時,牙刷要呈45度角,刷毛輕碰牙齦。 1:來回刷10下。 正確刷牙方法6步驟 刷牙步驟1:手握牙刷,呈「比讚」的姿勢。 刷牙步驟2:決定刷牙順序,建議維持相同順序,避免漏刷。 參考順序:先刷下排,再刷上排;先刷後牙,再刷前牙;先刷牙齒內側、咬合面,再刷外側。 刷牙步驟3:依照個人習慣順序,將牙刷呈45度角,靠在牙齦與牙齒的交界處。 刷牙步驟4:一次刷兩顆,牙齒的三面都要來回刷10下。 刷牙步驟5:前牙內側(例如門牙後側),可將牙刷打直,貼著牙齦上下刷。 刷牙步驟6:最後輕刷舌頭,完成刷牙。 https://helloyishi.com.tw/oral-health/toothbrush-tips-to-keep-your-teeth-in-shape/ 一天刷牙幾次?飯後過多久時間刷牙? 最理想的情況是每次用餐後都要刷牙,如此一來,才能即時清除口中的牙菌斑,避免孳生。常聽到「333原則」,就是3餐飯後刷牙,用餐後3分鐘內刷牙,且每次刷牙3分鐘以上。 然而,因為工作或外出等因素,有時很難在三餐飯後刷牙,所以可將刷牙次數規劃成一天最少兩次,早餐後和睡前各1次;如果時間及環境許可,午餐後可再刷1次牙。 刷牙時間最少2分鐘,每顆牙齒的清潔時間以洗刷次數計算,每面來回10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健康習慣

飯前運動還是飯後運動?一表看懂吃飽飯後多久可以運動!

關於飯前還是飯後運動,有很多種說法,有一派意見認為飯前運動,會增加熱量的吸收率,消抵減肥的功效,另一派則說飯後運動會讓腸胃消化不良;究竟飯前運動還是飯後運動比較好?吃飽後多久可以運動?《Hello醫師》為您詳細說明! 飯後多久可以運動?視分量和食物而定 人體的腸胃約需3~4小時來消化一頓正餐,而且這個消化時間會依下列2點而有所不同: 一餐的份量:分量愈大,消化時間愈長;換句說話,一餐吃得愈多,腸胃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食物。 一餐的內容物:食物的油脂、蛋白質及纖維量愈多,消化時間愈長,反之則愈短;所以如果食用速食、鹹酥雞或大量甜點,腸胃可能就需要4~5小時來進行消化。 然而,人不需要等到食物全部消化才能運動,但至少要讓為胃部完成基本的消化工作;胃部需要約1~2小時來消化食物,並會於消化完畢後,將食物送至小腸、大腸,接續後面的消化工作。 如果在胃尚未消化完成時,就開始劇烈運動,容易使胃消化不良,出現以下症狀: 腹脹、脹氣 腹痛 噁心、嘔吐 胃食道逆流或上腹部有灼熱感(俗稱火燒心) 吃飽飯後多久可以運動?一表看懂飯後運動時間 飯後運動的時間,除了視食物的分量和種類之外,也會因運動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如果是簡單的運動,例如散步或伸展,不會影響消化作用,飯後運動反能促進血糖利用,達到減脂、瘦身的功效。 以下依據食物的分量、種類及運動的類型,提供建議的飯後運動時間: 適合運動時間 飲食種類  低強度運動 (能輕鬆講話,例如散步、慢騎單車) 中強度運動 (能講話但不能唱歌,例如快走) 高強度運動 (無法邊運動邊講話,例如快跑、籃球) 輕食或小點心 飯後 飯後30分鐘 飯後30分鐘 正餐 飯後 飯後30分鐘 飯後1~2小時 食用大量或高油脂、纖維的食物 飯後15~30分鐘 飯後1小時 飯後2~3小時 飯前運動還是飯後運動? 根據研究,飯前運動同樣也能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血糖吸收,且減脂效果比飯後運動更佳;而且飯前運動不受運動種類及時間的限制,無論從事何種運動、運動時間多長,都不會影響後續的進食消化;因此整體而言,飯前運動的好處及便利性比較高。 若習慣飯後運動,則需注意食用的分量和內容、間隔時間及運動的種類,避免造成腸胃不適,或演變成長期的消化道問題。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中性清潔劑有哪些?5分鐘速懂中性、酸性及鹼性清潔劑的差異

過年大掃除或居家打掃必備清潔劑,依據酸鹼值,市面清潔劑可分為酸性、鹼性及中性,其中以中性清潔劑的刺激性最低,對皮膚傷害最小。 中性清潔劑是什麼?如何區分鹼性、酸性及中性清潔劑?市面上有哪些中性清潔劑?《Hello醫師》一次為您詳解! 中性清潔劑是什麼?從pH值判斷酸性、鹼性及中性 pH值是一種用於衡量酸鹼程度的指標,大於7為鹼性,小於7為酸性,等於7就是中性。 一般居家常見的汙垢,可分為酸性和鹼性: 酸性汙垢:油脂、廚房油垢或水管汙垢。 鹼性汙垢:馬桶尿垢、飲水機或杯子的水垢,或是浴室內的皂垢等。 針對酸性汙垢,用鹼性清潔劑的效果比較好,反之亦然;然而,市售清潔劑為強調其功效,成分多為強酸或強鹼,長期使用容易對皮膚或呼吸道不良影響。(延伸閱讀:疫情洗手也要護手,原生植物精油清潔劑天然抗敏、零刺激) 人體皮膚的酸鹼值落在4.5~6.5之間,屬於中性偏酸;如果長期接觸強鹼或強酸清潔劑,又未戴手套,皮膚會因為過度刺激,而出現乾燥、脫皮或過敏等問題;所以最好使用中性清潔劑,並戴手套,減少對皮膚的傷害;若有頑強的酸、鹼性汙垢,則再使用相對應的清潔劑進一步處理。(延伸閱讀:手錶一戴就發癢,恐患接觸性皮膚炎!掌握7方法避免症狀加重) 鹼性清潔劑的強度分4種 鹼性清潔劑的成分依強度可分為以下4種: 小蘇打(碳酸氫鈉):居家常見的鹼性清潔劑,適用於清潔簡易的油垢。 蘇打(碳酸鈉):鹼性強度更高,是製造肥皂的主要原料;知名清潔用品「水晶肥皂」的pH值即大於10。 氧系漂白水(過碳酸鈉):可輕鬆去除茶垢、砧板汙垢和因油脂而變黃的衣服,但可能會造成玻璃、不鏽鋼和磁器以外的材質變色。 氫氧化鈉:為手工香皂的製造原料,屬於強鹼,可用於去除陳年油垢;使用時需配戴手套,以免手被腐蝕灼傷。 使用酸性清潔劑避免混到漂白水 酸性清潔劑主要用於清除鹼性的水垢,例如浴廁的清潔用品;過去經常使用鹽酸,但因為鹽酸腐蝕性高,若不小心與含氯的清潔劑混合,例如漂白水和除黴劑,又會產生有毒氯氣,現今則多使用含有部分鹽酸或酸性強度較低的清潔用品。 無論是否使用鹽酸,使用酸性清潔劑時皆需避免與含氯清潔劑混合,以免吸入毒氣。 中性清潔劑有哪些? 最常見的中性清潔劑就是沙拉脫,一般日常洗碗或拖地都可以使用;部分品牌也有推出自己的中性清潔劑,在選購時可注意產品標示上面,是否註明pH值等於7。 除了標準的中性清潔劑之外,也可以選擇偏酸或偏鹼的清潔劑,針對不同的頑垢使用;若需使用強酸或強鹼的清潔時,請務必配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膚和呼吸道受傷害。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手指脫皮、乾裂怎麼辦?3招預防皮膚乾燥!護手霜這樣用才有效

冬天一到,不少人容易手脫皮、乾裂,尤其是經常需要碰水的家庭主婦和廚房員工;到底手指乾裂脫皮該怎麼辦?為什麼冬天容易手指乾裂?手指乾裂要擦什麼?《Hello醫師》一次為您解答! 冬天手指乾裂原因:皮膚乾燥、缺乏油脂 皮膚表皮有4層組織,最外層是角質層,是保濕的第一道防線;角質層的結構如同一道磚牆,由磚塊(角質細胞)與水泥(脂質)堆砌而成。 正常情況下,角質層能抵禦外來刺激物質、保護皮膚,不讓底部的水分流失,保持皮膚彈性濕潤;然而,天氣變冷時,皮膚的血管會收縮,使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減少,外加上空氣濕度降低,導致皮膚的油脂變少、水分快速流失,引起皮膚脫皮、乾裂。 若皮膚已處於乾燥的狀態,又經常碰水、洗手或消毒,就會讓油脂、水分消失得更快,使手指嚴重乾裂、流血,更可能演變為缺脂性濕疹(又稱冬季癢、乾燥性皮膚炎)或富貴手。(延伸閱讀:勤洗手皮膚竟乾裂又搔癢?皮膚乾燥要注意,掌握7招找回水嫩肌膚) 手指脫皮、乾裂怎麼辦? 手指脫皮、乾裂的改善方法有2個重點,以下分別說明: 減少油脂及水分流失:避免頻繁碰水或接觸刺激性物質 重建保濕防線:擦護手霜和藥膏,加強保濕及保護皮膚 3招減少油脂流失,改善手指脫皮、乾裂 戴手套:從事需要碰水的家事或工作時,記得戴防水手套;若已嚴重乾裂脫皮,可先擦凡士林或護手霜,戴上一層棉手套後,再戴防水手套,增加保濕效果。 使用低刺激性物質:避免使用鹼性或清潔力過強的化學用品,例如洗手乳、沐浴乳、洗碗精或洗衣精。 濕洗手比乾洗手好:酒精或含有酒精的乾洗手用品,不只會去除手部油脂,也會減緩傷口復原速度;建議以濕洗手代替乾洗手,並於洗完手後將水擦乾,避免水分蒸發,將表皮水分一併帶走。 手指裂開要擦什麼護手霜、藥膏? 輕微的手指乾裂,例如關節處或局部地方裂開,通常只要避免皮膚繼續受損,並勤擦護手霜,乾裂就會逐漸改善,但若已演變為濕疹或富貴手,就需看診、使用外用藥膏治療;醫師可能會開立含有類固醇或尿素的藥膏,減緩發炎及增加保濕效果。(延伸閱讀:皮膚莫名發癢怎麼辦?秒懂皮膚乾癢的原因及止癢方法) 每個人膚質和皮膚受損程度不同,適合的護手霜也不同,建議以「擦了不會過度油膩,也不會馬上變乾」作為選購標準,並盡量選擇成分單純、無色素或香料的護手霜,以減少手部刺激。 護手霜最佳的塗抹時機有2個: 每次洗手或碰水後:手部油脂最少,最需要滋潤的時候。 睡覺前:手部皮膚修復的時間較長。 每次塗抹時,僅需擠出一個指節的份量,並充分搓揉,讓手指皮膚完整吸收。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挖耳朵流血怎麼辦?免驚!6大耳朵流血原因教您如何處理

挖耳朵清耳屎是許多人日常清潔步驟之一,但不小心挖太深或太用力,反而容易造成耳朵流血;《Hello醫師》為您剖析6大耳朵流血原因,教您耳屎臭或耳屎多的日常解決方法。 耳屎的形成 耳屎是一種蠟狀物質,又稱作耳垢,是外耳道壁上皮脂腺和汗腺脂肪分泌物的混合物;在咀嚼或說話時的下巴運動,有助於推動這些分泌物到達外耳道,當累積大量碎屑或長時間滯留在耳道中,耳屎會逐漸乾燥變硬。 隨著年齡增長,耳朵內腺體分泌物也會改變,使耳屎變得更乾燥,可能不像過去一樣容易有效自我清潔,耳蠟可能更容易在耳道內積聚並堵塞,反而更難通過耳道。 耳朵流血怎麼辦:6大耳朵流血原因 耳朵出血可能由多種情況引起,包括外傷和感染,治療方式則取決於造成的原因。耳朵流血可能還會出現耳痛、發燒、聽力下降、面癱、頭暈或耳鳴等症狀。  耳朵流血原因1. 挖耳朵太用力 如果挖耳朵太用力,可能導致耳朵流血,這種類型的傷害通常並不嚴重,保持傷口清潔,以免感染即可。  耳朵流血原因2. 耳膜破裂 耳膜又稱鼓膜是保護中耳免受細菌侵害的一層膜,當耳膜撕裂時,便會流血。此外,過大的噪音、嚴重的耳部感染和外傷都可能導致鼓膜穿孔或破裂。乘坐飛機或水肺潛水時,鼓膜也會因氣壓突然變化而破裂。  耳朵流血原因3. 外傷 事故或頭部受到撞擊會導致內出血和耳朵外傷。如果您的耳朵流血並且最近頭部有外傷,請立即就醫或諮詢醫生。  耳朵流血原因4. 嚴重的耳部感染  中耳感染會導致疼痛、暫時性聽力損失和耳內積水。流血是一種常見的耳部感染症狀,耳部感染會導致鼓膜破裂,因為感染會導致耳內積聚液體或膿液。 https://helloyishi.com.tw/otolaryngology/ear-conditions/otitis-media/  耳朵流血原因5. 耳朵裡有異物 常見於兒童將小東西塞進耳朵造成流血與疼痛。  耳朵流血原因6. 耳癌 雖然非常罕見,但耳癌會導致出血、麻木和聽力喪失。  耳屎多怎麼辦:請耳鼻喉科醫生挖耳屎 對多數人來說,耳屎對人體有益處,但被耳屎堵塞的耳道會導致耳痛、感染和其他問題則另當別論。如果耳屎多到塞住耳朵,耳屎會刺激外耳的「迷走神經」分支,從而引起咳嗽。此外,過多的耳屎會導致聽力損失,因此若有耳屎過多的問題,建議請耳鼻喉科醫生協助清潔。(延伸閱讀:聽不見別人說話竟是耳屎塞住耳朵!清潔耳垢千萬別用棉花棒)  耳屎臭怎麼改善? 耳屎臭主要是耳屎中的汗水與細菌結合的味道,若耳屎異味造成困擾,可定期請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清潔,或開立耳屎軟化劑,自己定期清潔,以改善耳屎臭的問題。須留意,耳屎臭可能意味著耳朵感染導致中耳受損,有疑慮請交由專業醫師協助判斷。  定期請醫生協助挖耳朵 請醫生或藥局開立耳屎軟化劑 將加了鹽的白開水滴入幾滴到耳朵,一分鐘後讓翻面將液體排出 濕耳屎、乾耳屎由基因決定,也是決定狐臭的關鍵! 決定耳屎形態的基因存在於人體的 ABCC11 的顯性基因,此基因會影響人體汗腺分泌物的變化,從而決定耳屎類型是濕的或乾的,通常濕耳屎的味道會較重。此外也會影響人體是否有狐臭(濕耳屎的人通常也會有狐臭)。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吃飯一直咬到嘴巴、舌頭?常咬到嘴巴的原因、治療方法大公開!

許多人都曾有吃飯一直咬到嘴巴或舌頭的經驗,究竟為什麼會一直咬到同一個地方呢?是口腔問題,還是神經問題?若咬破嘴巴該怎麼辦?《Hello醫師》帶您深入了解。 為什麼吃飯會一直咬到嘴巴? 一般人吃飯咬到嘴巴或舌頭,通常是因為吃得過急、過快,或是分心,例如一邊吃飯,一邊講話、看電視或滑手機。 這種咬到的情況多是正常現象,只要放緩吃飯速度、專心吃飯,並注意不要再咬到同一個地方,傷口就會於1~2週自行痊癒。 吃飯一直咬到同一個地方?可能是這些原因所致 若吃飯一直咬到同一個地方,可能是先前咬傷的傷口,因為腫脹而導致二次咬傷;因此,若不小心咬到舌頭或嘴巴,除了需避免再次咬傷外,也需妥善照顧傷口,以下提供4點建議: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例如高溫、辛辣、過鹹或過酸的食物。 避免抽菸、喝酒或吃檳榔:菸、酒及檳榔會對口腔造成刺激,減緩傷口癒合。 維持口腔清潔,但避免接觸傷口:保持口腔乾淨能避免傷口感染惡化,但清潔時,需小心不要碰觸傷口,或使用含有酒精或刺激性物質的漱口水。 補充維他命C: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加速傷口癒合,建議可多吃奇異果、芭樂或柑橘等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 若反覆咬到嘴巴、舌頭,且咬傷位置都不一樣,可能是以下2點所致: 咬合問題:正在進行矯正治療,或矯正剛結束,口腔仍在適應階段。 神經或肌肉問題:因為疾病或外傷,導致口腔咀嚼動作不正常,建議赴口腔相關科別接受檢查與治療。(延伸閱讀:嘴巴破:嘴破的症狀、原因、治療、改善方式) 常常咬到嘴巴怎麼辦?3招避免一直咬到嘴邊肉 吃飯細嚼慢嚥:放慢吃飯速度不只幫助消化、增加飽足感,也能減少咬到嘴巴的機會。 專心咀嚼食物:邊吃飯、邊講話容易脹氣,也容易咬到嘴巴,建議食物入口後認真咀嚼,待下嚥後再開口說話。 仔細照顧口腔傷口:口腔傷口愈腫就愈容易二次傷害,若不仔細照顧,恐陷入不斷咬到的惡性循環。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舌頭燙到怎麼辦?含冰塊恐讓燙傷惡化,4招緩解舌頭、口腔燙傷

冬天天氣寒冷,讓人忍不住想吃一些熱呼呼的東西,但有時食物太燙、沒吹涼,或吃得太急,反而會使舌頭或口腔燙傷。 舌頭燙到該怎麼辦?可以含冰塊降溫嗎?《Hello醫師》和您分享舌頭燙傷的原因,以及緩解燙傷的4個方法、5個治療禁忌。 貓舌頭才怕燙?超過這溫度,舌頭就可能燙傷 基本上,食物溫度只要超過45~50度,就可能造成口腔黏膜受傷;部分食物看似不燙,事實上溫度卻相當高,例如焗烤食物、小籠湯包、麻辣鍋上的辣油,或是熱湯內的豆腐或鴨血,其中又以辛辣食物特別容易燙傷,因為辣會麻痺口腔神經,讓人燙到卻沒感覺。 舌頭燙到怎麼辦?幾天會好?4招緩解口腔燙傷 舌頭或口腔燙傷通常屬於1度燙傷,約2~3天就會復原,但若燙傷後有長水泡或潰瘍(破洞),可能是二度燙傷,需要擦藥或就醫治療,復原時間也會拉長至1週以上。 緩解舌頭燙傷的4個方法: 含冷水:燙傷後,舌頭會發炎、腫脹及疼痛,冷水可減緩發炎及疼痛;建議每含幾秒鐘即可吐掉,直到疼痛減輕為止。 塗抹口內膏:舌頭輕微燙傷通常會自行復原,但若有水泡或潰瘍,可使用含有弱效類固醇的口內膏,幫助傷口癒合,建議在飯後塗抹,且擦完後半小時內不要進食,若擦藥後數天仍未緩解,請就醫治療。 加強口腔清潔:飯後勤漱口或清潔牙齒,可避免食物卡在傷口上,使發炎惡化。 補充維他命C: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加速傷口癒合,燙傷後可多吃奇異果、芭樂或柑橘等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 舌頭燙傷千萬別做這5件事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繼續食用高溫、辛辣、過鹹或過酸的食物,會對舌頭造成二度傷害。 避免抽菸、喝酒或吃檳榔:菸、酒及檳榔會對口腔造成刺激,減緩傷口癒合。 含冰塊:冰塊可能會讓舌頭凍傷,導致組織凍結,並在移開冰塊時造成組織剝離,使傷口更嚴重。 含米酒、鹽水:坊間流傳用鹽水或米酒漱口能殺菌、促進傷口癒合,鹽水確實可以殺菌,但過量反而會刺激傷口,酒精則如上所述,會減緩傷口的復原速度。 聽信其他偏方:有些人會擦蜂蜜、蘆薈膠或非口內膏的外用藥,不僅無效,也可能使傷口惡化,請勿聽信偏方,依上述指示照護即可。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燙傷起水泡怎麼辦?多久會消?4步驟處理燙傷水泡

燙傷起水泡是常有的情況,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到底燙傷起水泡的成因為何?水泡該如何處理?需要刺破嗎?水泡多久會消?《Hello醫師》為您一次全部解答。 燙傷起水泡的成因 皮膚有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等3層,水泡會出現於淺二度燙傷、即表皮層及真皮表層燙傷的時候。 淺二度燙傷時,皮膚表皮層組織死亡,真皮層微血管通透性增大,產生組織水腫及大量組織液;組織液會聚集於最容易裂開的表皮層與真皮層之間,進而形成水泡。 燙傷起水泡怎麼辦?要刺破嗎?4步驟處理燙傷水泡 燙傷起水泡後,不建議刺破水泡,怕會引起感染,建議依照以下4個步驟處理: 燙傷處理步驟1:消毒患部和水泡 將雙手洗淨,用鑷子夾棉球沾優碘消毒患部,由內往外繞圈擦拭;再以棉球沾生理食鹽水,依照相同方法清洗患部;最後使用乾棉球將患部吸乾。 燙傷處理步驟2:水泡過大需要刺破時 水泡過大容易自行破掉,也可能在破掉後引發感染,因此可赴診所治療或自行在家處理。(延伸閱讀: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刺破水泡5步驟 先依上述步驟消毒傷口 用打火機消毒縫衣針、20號注射針頭或鋒利小剪刀 自水泡側面輕輕刺破一個缺口 讓組織液自行流出,或拿棉球、棉花棒輕壓,加快流出速度 保留水泡的皮,覆蓋於原處保護傷口 燙傷處理步驟3:包紮患部 將燙傷藥膏平均塗抹於化妝棉、紗布上 藥膏厚度最好超過3~5mm,紗布則必需大於傷口邊緣1公分,才能保護傷口、避免感染 蓋上紗布後以紙膠固定,最好加上網套 燙傷處理步驟4:日常照護 洗澡時可以直接淋濕傷口,因為藥膏厚度足以阻隔水份滲入 洗完澡就可以換藥,1天換藥1次,避免傷口產生分泌物發臭 淺二度燙傷多久會好?水泡多久會消? 淺二度燙傷通常會經歷以下病程階段: 最初燙傷時:沖水冷卻後,有劇烈灼熱痛感1~2小時 燙傷前3天:患部組織受損、失去痛覺 燙傷第4~6天:患部痛覺回復,而且以小腿至腳部最痛(俗稱腳氣) 燙傷第7~8天:患部發癢且受損的皮膚開始脫落,新皮大致生成 若起水泡且未刺破,大約1週身體就會自行吸收水泡中的組織液和血液,慢慢消失,燙傷部位則會於2週內癒合。(延伸閱讀:滿嘴水泡怎麼來?唇皰疹的原因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習慣

水喝太少會怎樣?不喝水壞處、症狀多,身體缺水6大反應公開!

現代人工作繁忙,許多人為了避免勤跑廁所,影響工作,都會刻意在上班時間少喝水,尤其是櫃姐、司機或業務員等職業;反觀另一個族群,因飲料店隨處可見,口味選擇眾多,很多人反而選擇在上班時喝各式飲料,一整天下來,水喝不到一瓶,飲料卻已經喝了2~3杯,導致水分攝取過少。 水喝太少會使身體無法如常運行,久而久之,就會開始出現一些症狀。《Hello醫師》向您說明水喝太少會有哪些壞處、症狀,以及身體缺水的6種反應。 水喝太少會怎樣?不喝水只喝飲料可以嗎? 人體有50~70%都是水分,90%的血液由水組成;人與水的關係就如同汽車與油,一旦缺水或脫水,就無法正常運行,各處零件都會開始損壞。 一位成人每日應喝到體重乘以30~40毫升的水量,假設1位女性的體重為55公斤,她每日應喝到 1650~2200毫升的水量;然而,飲水量還是會因身體狀況、環境而有所不同,若想了解每天應喝多少水、哪些人需少喝水、哪些人應多喝水,可閱讀此篇文章:一天喝水量上限多少?怎麼計算正確飲水量?每天多喝水8大好處 茶和咖啡等飲料雖然含有水分,卻具備很強的利尿作用,會使排出去的水比留在身體裡的多;其他的飲料,例如酒或無咖啡因的含糖飲料,則會有酒精、糖分或熱量攝取過多的問題,因此也不建議過量攝取,最好還是以「水」當作水分的基本來源。 不喝水的下場糟!身體缺水的6種反應 水喝太少,乃至於脫水,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缺水反應,以下分別說明: 尿液顏色變深、味道變重 心跳加快、血壓變低 疲倦、四肢冰冷 頭痛、頭暈 皮膚乾燥、鬆弛 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咳嗽 水喝太少的症狀、壞處一次看 1. 尿液顏色變深、味道變重 想要了解喝水量是否充足,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尿液;若飲用超過身體所需的水分,腎臟會將多餘的水分排除,此時尿液顏色會呈淡黃色或透明無色;反之,若身體水分不足、血液鈉鹽濃度過高,身體就會回收水分,此時尿量會變少、濃度變高,尿液則會呈深黃色或烏龍茶色,並產生明顯尿味。 2. 心跳加速、血壓變低 缺水會導致血液濃稠、血流量變慢,心臟為了更快將血液送至身體各處,跳動速率會增加,甚至可能因此出現心悸的現象;此外,血液濃稠也會引起低血壓,造成頭暈、噁心等症狀。 3. 疲倦、四肢冰冷 血液濃稠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無法正常輸送氧氣至各處組織、器官,使身體開始疲倦、提不起勁,四肢的溫度也會開始下降,容易冰冷。 4. 頭痛、頭暈 大腦有75%都是水分,缺水會使腦細胞萎縮,引發疼痛與不適;另外,血流量減少也會使大腦缺氧,導致血管擴張、發炎及腫脹,進而產生疼痛。 5. 皮膚乾燥、鬆弛 水分的一大用途就是維持皮膚彈性,一旦身體缺水,皮膚就會失去保濕能力,且回彈能力明顯變差,容易乾燥、鬆弛,並且出現皺紋。 6. 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咳嗽 眼睛與口腔皆富含水分,所以當水分不足時,往往會第一時間出現症狀;眼睛容易乾澀,嚴重脫水時甚至可能凹陷;口腔的唾液量會減少,口水會變得濃稠、舌頭乾燥且舌苔明顯,也較容易出現口臭;此外,缺水也會無法維持呼吸道的溼度,開始咳嗽。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習慣

人一天要喝多少水?多喝水的8大好處!教你喝水量計算公式

一般人都有「水對人體很重要」及「多喝水有益身體健康」的觀念,但究竟應該怎麼做?為何喝水能維持健康?多喝水又有哪些好處?每天一定要喝2000c.c.才夠,超過或不足都不行嗎?《Hello醫師》為您解開關於喝水的種種疑問,告訴您多喝水的8大好處、如何計算喝水量,以及正確喝水5個方法。 喝水的好處有哪些?多喝水8大好處一次看 人體有50~70%都是水分,每一個細胞、組織或器官都需要水來運行;水的基本功效包括: 促進全身循環 維持體溫正常 潤滑及緩衝關節 保護脊隨和其他敏感組織 透過尿液、汗水和糞便排出廢物 攝取足夠的水分才能讓身體正常運行,若水分不足、脫水,各處器官的功能就會失常,產生各種問題;而每天多喝水對身體有以下好處: 減少尿道細菌孳生,預防泌尿道疾病 增加腸胃酵素活性,幫助消化 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加速尿酸排泄,預防及減緩痛風 避免血液過於濃稠,維持血壓正常 維持軟骨健康,預防及減緩關節疾病 維持電解質平衡 保持皮膚彈性 人一天要喝多少水?教你喝水量計算公式 許多衛教文章都會建議每天要喝足2000c.c.,但每個人身體狀況及日常作息不同,所需的水量也不盡相同,2000c.c.只是一個方便記憶且實行的概念;正確計算喝水量的公式如下: 每日建議飲水量:30~40ml/每公斤 依上述公式計算,1位體重60公斤的成人,每日的建議飲水量為1800~2400ml。 然而,不同的身體狀態、環境或健康狀況所需要的水量也不相同,因此建議還是依個人狀況而定;若為以下4種情況請務必補充額外水分: 因為運動大量出汗。 身處於較容易排汗或脫水的環境,例如潮濕、炎熱或高海拔地區。 因為疾病而頻繁嘔吐、腹瀉。 正在懷孕或哺餵母乳。 若為以下3種族群,則請諮詢醫師建議的飲水量,以免飲水過多,增加身體負擔或使疾病惡化: 身體虛弱或年長者 重病患者 心臟或腎臟疾病患者 [embed-health-tool-bmi] 一天喝水上限是多少?喝太多會水中毒嗎? 有鑑於不同人、不同情況的飲水量不同,無法以單一標準設定統一的飲水上限;舉例來說,一位長時間在高溫曝曬之下勞動的人,和一位長期待於室內吹冷氣、且鮮少活動的年長者,兩者所需的水量就很大差異;若長時間勞動且大量流汗,即使飲水量超過3000c.c,也不太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水中毒通常是因為一瞬間喝下過多的水,導致血中的鹽分被大量稀釋,造成低血鈉的現象;若單日的飲水量大,但每次的喝水量都不多,飲水時間也平均分散開來,就不容易引發水中毒;水中毒通常發生於馬拉松或三鐵選手身上,因為他們會在短時間內補充大量水分,以撐過漫長的賽事。 正確喝水就靠這5招 起床先喝一杯水有助改善便秘、清除體內毒素。 盡量在白天多喝水,睡前喝太多水容易夜尿、影響睡眠。 喝水要小口喝,一次喝下太多水,腎臟會收到進水過多的訊號,加速排尿速度,使水分沒有足夠時間送至身體各處。 若覺得不渴、喝不下,可能是身體缺乏運動流汗,未排出足夠水分;建議定期從事有氧運動,促進排汗,並同時補充水分,維持體內循環。 運動前2~3小時,可先補充500c.c的水量;運動過程中,則每隔10~20分鐘定時補充200~300c.c.的少量水分,以防一次飲用過多的水。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