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習慣

健康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我們不斷邁向更健康的人生。不過萬事起頭難,先從戒除不良習慣開始吧!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和 戒菸 、 急救 、 衛生保健 有關的知識,把這些小撇步運用在日常生活裡,一定能幫助你改善生活,避免疾病的侵擾!

基礎知識

健康習慣

颱風來免驚!防颱準備3階段、避難物資、查災管道、颱風假薪水一次看

颱風是台灣最常見、且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自然災害之一。每年颱風季來臨時,強風、豪雨、土石流及淹水等威脅可能同時出現,對民眾生命安全與財產帶來重大影響。若能在颱風來襲前、中、後分階段採取正確措施,不僅能降低災害風險,也能在緊急時刻爭取更多應變時間。 為了讓防颱行動更有系統性,《Hello醫師》將防颱準備分為3大階段,並整理颱風相關知識、避難要點與常見錯誤行為,幫助你在颱風季節安全應對各種情況。 文章目錄 颱風基礎知識:為什麼有颱風?幾月有颱風? 防颱準備1:颱風來襲前 ➜ 颱風天要上班嗎?薪水怎麼算? ➜颱風也要準備避難包?避難包要放什麼? 防颱準備2:颱風來襲時 ➜ 颱風天登山、觀浪?最高罰25萬元! 防颱準備3:颱風過後 颱風基礎知識:為什麼有颱風?幾月有颱風? 在了解防颱步驟之前,先認識颱風的成因與季節特徵,有助於判斷風險並提前應變。 形成原因:颱風生成於熱帶海洋,當海水溫度升高、水氣充足且對流旺盛時,就可能形成。 台灣颱風季:全年皆可能受颱風影響,其中7至9月最為頻繁。 常見災害:包括強風破壞、豪雨引發的淹水、土石流與山崩等。 海上、路上颱風警報是什麼?何時解除? 掌握颱風警報的發布與解除條件,有助於在第一時間採取防災行動。中央氣象局會依據颱風可能影響的範圍與時間,分別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或海上陸上颱風警報,並於威脅解除後取消警報。瞭解這些定義與判斷原則,可以避免過早或過晚做出反應,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颱風警報類型與條件 海上颱風警報:預測未來24小時內,颱風七級風暴風範圍將影響海域時發布。 海上陸上颱風警報:預測未來18小時內,颱風七級風暴風範圍可能侵襲台灣本島或離島時發布。 警報解除時機 當七級暴風範圍遠離台灣本島、澎湖、金門及馬祖近海時,即解除颱風警報。 若颱風在接近前轉向或消散,也會直接解除警報。 防颱準備1:颱風來襲前 颱風尚未登陸前,是完成防颱準備的黃金時機。此時應密切關注中央氣象局的最新預報,並提早檢查居家環境、準備防災物資與規劃避難路線。越早完成準備,就越能在風雨來襲時保持安全,減少臨時手忙腳亂的風險。 居家與店面檢查 修補鬆動或破損的門窗,防止強風吹破玻璃。 收起或固定陽台懸掛物、盆栽、廣告招牌及施工鷹架,避免被吹落。 車輛避免停放在低窪地、地下室、堤外或樹下,以防泡水或遭樹木壓損。 清理水溝、排水渠,保持暢通,減少積水可能性。 特殊情境防範 山坡地居民:遵守政府預防性撤離指示,提前離開危險區域。 登山、露營者:已在戶外者應立即返家,未出發者應取消行程。 畜牧業者:檢查牛舍、豬舍、雞舍結構安全,必要時將動物轉移至安全處。 颱風要準備哪些物資? 在颱風期間,交通可能中斷、外出困難,因此需事先儲備足夠的生活物資,避免在風雨中外出採買: 照明用品:手電筒、乾電池、蠟燭(僅限緊急使用) 食物與飲水:可保存的罐頭、餅乾、乾糧及3日份瓶裝水 醫療用品:急救箱、處方藥與常備藥品 生活必需品:衛生紙、濕紙巾、肥皂或消毒用品 重要物品:證件影本與少許現金 低窪地區居民的防颱重點 居住在低窪或易淹水地區的民眾,應特別提早採取防範措施,降低被水淹沒的風險: 關注中央氣象局最新氣象預報,留意自己是否在警戒範圍內。 提早加裝防水閘門或準備沙包。 將重要物品移至高處,避免浸水損壞。 社區或大樓地下室應安裝自動抽水機,並檢查是否運作正常。 提早規劃避難路線,必要時往高處或收容所撤離。 圖片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防淹水措施與檢查工作 颱風或低氣壓接近時,海面漲潮與滿潮可能同時發生,沿海或低窪地區更要警戒,避免海水倒灌。事先檢查與加固防水設備,能大幅減少損害: 將重要文件、電器、衣物移至二樓或高處。 檢查屋頂排水管、雨水溝是否阻塞。 確認屋頂、外牆無龜裂與滲水破口。 清理排水溝落葉與垃圾,確保水流暢通。 準備好防水閘門或沙包,隨時可安裝於出入口。 颱風天要上班嗎?薪水怎麼算? 颱風假期間的出勤與薪資計算,主要依據勞動基準法與企業內部規範: 員工的退避權:因颱風影響有安全疑慮時,員工可行使退避權,雇主不得視為曠工、遲到,也不能扣發全勤獎金或強迫以事假處理。 工作日遇颱風假:出勤者正常給薪,未出勤者可不支薪。雇主是否額外給予加班費或津貼,依企業規定。 休息日遇颱風假:若雇主要求出勤,須依勞基法第24條發給加班費。 颱風也要準備避難包?避難包要放什麼? 若住家位於可能需撤離的地區,建議每位家人都準備一個輕便雙肩背包,方便在接獲撤離通知時立即攜帶。避難包應每半年檢查更新一次,確保物品齊全且可用。 避難包建議內容: 防災食物:瓶裝水、防災食品、餅乾或乾糧 保暖物品:保暖衣物、暖暖包、小毯子 醫療用品:急救箱、個人藥品 重要文件與金錢:證件影本、少許現金 其他工具:手電筒、哨子、收音機、電池、耐磨手套、多功能刀具 寵物物資:水與食物、牽繩、毯子、玩具、健康紀錄 圖片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防颱準備2:颱風來襲時 當颱風已經接近或登陸,強風與豪雨會迅速增強,此時的首要任務是確保人身安全並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颱風期間除了要留在安全的室內,還必須隨時掌握最新災情與氣象資訊,並避免進行可能增加風險的行為。 行動原則 留在室內:持續收聽颱風動態,可透過收音機或撥打166(國語)、167(台語)氣象錄音電話取得最新資訊。 檢查安全設備:留意電路與爐火狀況,防止火災與觸電意外。 必要外出時減速慢行:若不得已需開車外出,務必放慢車速並密切注意路況。 發生緊急狀況立即求援:可撥打119報警或112緊急求援電話。 颱風期間千萬別做4件事 在風雨中從事戶外活動不僅增加自身風險,也可能造成救援困難: 外出購物、探訪或進行任何戶外工作。 誤以為風雨暫歇即可外出(可能只是進入颱風眼)。 前往河邊、農田搶收作物或務農,避免被洪水圍困。 到海邊觀浪、戲水、捕魚或釣魚。 圖片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颱風天停電怎麼辦? 颱風期間可能發生停電,提前了解並遵守安全守則可降低損害: 拔除插座上的電器或電子用品插頭,防止來電瞬間損壞。 […]

探索更多健康習慣類別

看更多 健康習慣 相關文章

健康習慣

天然空氣清淨機!5植栽辦公居家都適用

室內植物美觀又實用,除了美化空間,還有淨化空氣的功能。植物可釋放氧氣並吸收二氧化碳,並消除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是天然的空氣清淨機。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研究指出,室內植物可在24小時內清除60%以上的空氣毒素!此外,室內植栽還可降低壓力與提高記憶力。根據挪威研究發現,有植物的工作場所可以使人提高注意力、記憶力和生產力。因此它們不僅適合放在房間,也適合辦公空間。 大多數植物在夜晚會停止光合作用,開始吸收氧氣並釋放二氧化碳,然而一些特殊的植物,如蘭花、多肉植物和附生鳳梨屬植物,反而是會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使室內的空氣更清新。下列這些室內植栽,無論小套房或是大辦公室都適合,且非常好栽培,適合園藝新手! 1. 蘆薈 具抗菌功效,適合用在皮膚上作為鎮定消炎,可將葉片剖開後流出的液體擦拭在如牛皮癬或濕疹處。請留意如果葉片產生褐色斑點,代表空氣中有過量化學物質。蘆薈在陽光下生長最好,適合放置陽台。其生命力強,無需特別照顧或額外澆水。 2. 白鶴芋 白鶴芋外觀優雅,還可以清除空氣中的許多毒素,包含氨、甲醛、苯,及氯乙烯等等物質。它們也可以保持室內空氣濕潤,且其耐陰性極佳,在普通的室內燈下也可生長。但是過敏患者,要小心花朵可能有些花粉。 3. 吊蘭 吊蘭非常適合新手入門,不僅非常容易照顧,且其適應性強,容易繁殖。它還是個天然空氣淨化器。研究指出,吊蘭可過濾周圍的空氣多達90%的甲醛! 4. 虎尾蘭 虎尾蘭非常適合存放在您的臥室,因為它在您睡覺時會釋出氧氣!在夜間,虎尾蘭會釋放氧氣並吸收二氧化碳。它還可過濾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包括甲醛,三氯乙烯和苯。 5. 幸運竹 有人又稱「開運竹」、「富貴竹」,適用於任何環境,其外觀也很適合當室內擺飾。幸運竹代表風水中的木質元素,據說可帶來安全感和幸福感。幸運竹的土壤必須保持濕潤,避免直接曝曬陽光。若葉片呈現褐色,代表已接收過多陽光。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專家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與專家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