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習慣

健康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我們不斷邁向更健康的人生。不過萬事起頭難,先從戒除不良習慣開始吧!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和 戒菸 、 急救 、 衛生保健 有關的知識,把這些小撇步運用在日常生活裡,一定能幫助你改善生活,避免疾病的侵擾!

基礎知識

健康習慣

失眠,夜夜輾轉難眠?小心成為失智的高危險族群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規律的睡眠是維持生存的必要生理需求。然而,根據國健署調查,在台灣,平均每4名成人就有一個睡不好,或者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健保署統計更顯示,國人每年服用超過10億顆安眠藥,且過去3年來,健保申報安眠藥用量持續攀升。 不少人將安眠藥視為拯救失眠的萬靈丹,但多項臨床研究卻指出,長期使用傳統安眠藥,特別是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 BZD)藥物,可能與失智症風險增加有關。究竟長期服用安眠藥有哪些副作用?是否真的會讓人變笨?不吃怕睡不著,吃了又怕上癮、變得更依賴,到底該怎麼辦?  服用安眠藥會變笨?! 蔡佳芬醫師說明,「服用安眠藥會變笨」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人的智力主要取決於先天基因,藥物不會直接降低智商。不過,「傳統安眠藥,主要透過結合在腦中的GABA接受體」,抑制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以達到鎮靜與誘導睡眠的效果,因此在藥效發揮時,可能干擾大腦神經連結,若長期使用,便有機會影響記憶力、專注力與學習能力。 部分患者甚至會在隔天醒來時,出現注意力下降或反應變慢的情況。這是因為藥物具有半衰期,並非立即代謝所致。換句話說,傳統安眠藥雖能在短期內幫助入睡,但長期使用仍可能對腦部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目前關於安眠藥及失智症的研究都屬於大型資料庫的觀察、追蹤研究,而非直接的病理學研究,因此僅能證明「安眠藥」和「失智症」兩者之間有關聯性,但並無直接證據指明服用安眠藥在某些病理上會導致失智症,況且服用安眠藥後出現的副作用也是短暫的,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只要遵照醫囑服藥即可。 睡眠障礙是共病,睡眠不足?小心失智找上你! 儘管「安眠藥」和「失智症」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但醫界已證實阿茲海默症和睡眠障礙有關,因為大腦只有在深度睡眠期間會進行排毒,假如一直睡不好,大腦無法有效清除腦內廢物,可能就會導致引起失智症的蛋白質沉積物堆積,進而增加失智症風險。反之,若罹患阿茲海默症,大腦中排不出去的有毒蛋白也會反過來破壞睡眠週期。 蔡佳芬醫師提醒,睡眠障礙本來就是某些失智症的早期現象。門診觀察,睡眠障礙以「次發性失眠」佔多數,也就是因其他疾病或狀況引起的失眠,而非單獨存在的睡眠問題,常見引起失眠的原因包括憂鬱症、焦慮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自律神經失調等。因此,民眾若有睡眠困擾,仍應提高警覺,尋求身心科醫師診治,才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治療。 銀髮族失眠治療:臨床關注的新方向! 除了傳統的鎮靜安眠藥之外,近年醫學研究也提出新的治療方向。科學家發現,大腦中與清醒有關的「食慾素 (Orexin)」系統,在睡眠調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顯示,若能調整這類訊號,有助於進入更自然的睡眠狀態。這類新機轉藥物,較不具成癮性,且較無呼吸抑制的副作用,相較於傳統藥物,隔日醒來時的認知功能也影響較小,目前已有相關藥物在發展與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藥物治療方式各有其考量與副作用,例如傳統安眠藥可能造成部分使用者在半夜起身時出現步態不穩的狀況、或是出現夢遊等複雜性睡眠行為,因此專家們也在尋求新的治療方式,因此用藥相關問題還是需要與醫師做討論。 善用非藥物療法,遠離失眠一覺到天明! 想要遠離失眠,其實並不只有服用安眠藥一種方式,民眾也可透過規律作息、學習放鬆技巧、適度運動,或是多曬太陽來調節日夜週期。飲食上,則應避免睡前食用含咖啡因或刺激性成分的食物和飲料;值得注意的是,酒精無法助眠,而是導致失眠的元兇,容易讓睡眠品質變差。蔡佳芬醫師強調,醉不等於睡,酒精會讓睡眠破碎、多夢,淺眠的人若睡前飲酒,更難進入深層睡眠,應盡量避免。 隨著年齡上升,人的睡眠本來就會變短變少,這是人老化不可抗的過程,老年人失眠率很高,尤其女性在更年期過後會經歷明顯的睡眠落差,蔡佳芬醫師提醒,安眠藥不是不能吃,偶爾服用可以,但不要長期大量依賴,儘早就醫,尋求專業評估診斷,並配合醫囑,採取正確的治療策略,就能睡的放鬆又安心! 台北鈺璽診所副院長 - 蔡佳芬醫師

探索更多健康習慣類別

看更多 健康習慣 相關文章

急救

手指被門夾到怎麼辦?3步驟處理手指夾傷、手指瘀血腫脹

手指被門夾到,一般情況不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但若疼痛劇烈,還是請專業醫師檢查比較安全。《Hello醫師》教您當手指或腳趾被重物壓傷後,3個緊急處理的治療步驟。 手指被門夾到的3個處理步驟 1. 手指發炎腫脹是自然反應,首先要休息與冰敷 當手指或腳趾被夾傷後,身體的自然反應是出現紅腫和發炎的症狀,這是為了避免骨頭或關節承受更多的傷害,同時,其部位會有循序漸進的疼痛、僵硬、指尖失去知覺、移動困難、瘀青,以及指甲脫落。 傷者首先需要馬上停止動作,接著冰敷、充分休息。冰敷時不要直接拿冰塊敷在皮膚上,而是輕輕將受傷手指放在冰袋(Ice pack)上,或用冰裹在毛巾中敷,建議時間控制在10分鐘就好,以免導致凍傷或惡化發炎,然後至少休息20分鐘再繼續,一天可以冰敷好幾次。 2. 有傷口才包紮,抬舉手指減緩發炎 此外,如果出現傷口,應將它清洗乾淨、擦上消炎藥包紮好,並注意別包紮太緊。 為了減低發炎的症狀,傷者可以將手指抬於心臟以上的位置,減緩血流到指尖的壓力,同時也要確保手指是可以正常活動的,若發現無法正常活動,務必請醫師察看。 一般來說,能幫助抗發炎、減輕疼痛的藥有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非處方(Over-The-Counter,簡稱OTC)藥品。 3. 手指瘀青、瘀血很正常,死指甲會慢慢脫落  基本的緊急治療結束後,傷口的疼痛會於1~2天內慢慢轉好。隨著腫脹消失,瘀青就會出現,這代表身體正在恢復中,其受傷部位可能仍會感到疼痛和僵硬,以及指甲轉紫灰色。隨著時間過去,這種瘀血狀況會導致指甲下方產生壓力,且會持續幾個月,等到新指甲長出來,受感染的壞指甲就會脫落了。 手指恢復的速度會依傷口的嚴重程度而異,從數天到一週都有可能,在完全痊癒前要避免使用受傷手指,但可適時活動手指和拉筋,或輕微的按摩手指,幫助血液循環、移除死掉的細胞組織。 若發現新指甲還沒長成,舊指甲卻有脫落的風險,建議尋求醫師的協助。醫師可以會幫您移除指尖的血壓,避免指甲太快脫落;其他高風險情況包含指甲面積超過一半呈瘀血、手指受傷時聽見破裂聲、傷口很深、嚴重腫脹、2天後症狀惡化、手指形狀變形、手指麻痺、整隻手或手肘也受傷,建議有相關情況出現時,盡速就醫檢查。


衛生保健

腳臭洗不掉怎麼辦?8大方法改善腳汗、去除腳臭

在公司忙了一整天,回到家準備要洗澡時,卻聞到奇怪的臭味。腳臭是許多人的煩腦,雖然穿鞋時不易察覺,但一旦到了需要脫鞋子的場合,就讓人無法忽視。《Hello》介紹8種改善腳臭的方法,讓脫襪後的雙腳不會再臭氣薰天。 腳臭洗不掉怎麼辦?除腳臭的8大方法 除腳臭方法1:腳汗是腳臭的主要原因,清洗雙腳別馬虎 由於穿襪子的關係,腳汗會乾涸沾黏在腳部,無論是使用肥皂或是沐浴乳,在清洗雙腳時,最好能夠多加的反覆搓揉,確保髒汙不再殘留於腳上。另外,腳趾甲的縫隙也是許多人在洗澡的時候,常常忘記加以清洗的部位,尤其若是沒有經常修剪腳趾甲,襪子的棉絮以及汗水可能會融合在一起,卡在趾甲縫中,導致臭味產生。 除腳臭方法2:縮短穿襪子時間 穿襪子會讓雙腳的出汗量增加,汗水被悶在襪子當中愈久,臭味也就愈明顯,在理想的情況下,盡量讓雙腳脫離襪子的束縛,當然是最佳方式。一回到家就把襪子脫掉就不用說了,在家中就是要輕鬆自在。另外,有些人會在公司放一雙拖鞋,在位子上的時候穿著,讓雙腳透透氣,也是不錯的避臭方式。當然,如果是服務業這種工作型態,就無法如此效仿,購買標榜透氣和除臭的襪子,可能是比較好的折衷作法。 除腳臭方法3:保持雙腳乾燥 在洗完澡後,千萬別只用毛巾將身體和頭髮擦乾之後,就讓雙腳踩著濕濕的拖鞋到處亂走,雙腳潮濕除了容易產生異味外,也會造成細菌孳生,提高罹患香港腳的機率。 除腳臭方法4:更換襪子勤快些 如果您的腳汗情況嚴重,也可以考慮多帶一雙襪子更換,可以減少雙腳悶在汗水浸溼襪子的時間,尤其台灣夏季天氣炎熱,有時候我們都會多帶一件衣服替換了,襪子也是同理。 除腳臭方法5:止汗劑作為輔助 容易腋下出汗的人可能多少都有使用或考慮過購買止汗劑,讓腋下不再濕濕的見人,其實止汗劑同樣也能用在腳部,減少出汗量,如果您是用滾珠式的止汗劑,請不要滾了腳下又滾腋下,以免腳部細菌沾染到腋下。不過,由於止汗劑含有化學成分,因此不建議長期使用止汗劑作為除臭的方式。 除腳臭方法6:鞋墊消除異味 在腳部出汗量大的情況下,汗水也可能被鞋墊吸收,累積導致鞋子發臭,如果您每天都穿同樣的鞋子,鞋子沒有足夠的時間通風,讓異味散出,便會造成這種情況,如果發現鞋子本身發臭,請將鞋墊清洗,並連同鞋子一併晾曬。要注意的是,將鞋墊放回鞋內時,請確定鞋墊已經完全乾燥,潮濕的鞋墊只會讓雙腳的異味變得更加嚴重。另外,跟襪子一樣,選購除臭鞋墊也可以明顯減少異味在鞋內堆積。 除腳臭方法7:不穿襪子很有關係 一般來說,有腳臭困擾的人,腳汗的分泌量都不小,如果不穿襪子就穿著鞋子,就等於是讓鞋子代替襪子,作為吸收腳汗的載體,差別在於,襪子我們可以每天洗,但是有人會每天洗鞋子嗎?赤腳穿鞋子,又沒有洗鞋子的情況,就如同一雙襪子穿了好幾天甚至好幾個禮拜都不洗一樣,讓你的雙腳沐浴在充滿細菌的鞋內,不僅避不了臭味,一旦腳部有傷口,便很容易發生感染。 除腳臭方法8:酒精幫助清潔 每天晚上洗完澡後,使用酒精噴霧或是用塗抹的方式,讓雙腳都接受酒精的消毒,尤其需要特別著重在腳趾縫和趾甲,這些特別容易藏匿汗垢的地方。


衛生保健

久坐是萬病之源:坐式生活對身體的危害

您也是久坐一族嗎?現代人不論工作或在家,都長時間坐著。很多人坐著辛勞工作一整天,回家只想攤在沙發上看電視休息,殊不知,這種坐式生活(Sedentary lifestyle)、缺乏運動的型態,正是影響現代人健康,造成許多疾病的重大因素。 坐太久超過6小時就是「久坐」 坐式生活指的是,一個人很少運動,甚至幾乎沒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坐著或躺著。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連續坐著6小時以上,便是久坐。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的調查發現,國人平均上班已坐超過6小時,下班後竟還有高達70%的人會再坐3小時,有40%的人甚至會多坐4小時。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上班都已經坐很久,回家又繼續坐,久而久之就會慢慢衍生出許多慢性病。 超過65歲以上的老人,更容易整天不動,醒著的時間,可能有10小時以上都是坐著或躺著,是最容易久坐不動的族群,同時也是最需要活動的人。而且久坐的習慣是很不容易改掉的。了解活動和運動的重要,才能避免代謝變慢和老化加速。 久坐導致許多疾病 久坐會增加心臟病(Heart Disease)、中風(Stroke)、糖尿病(Diabetes)或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等慢性病的罹患率,還會造成骨骼傷害、肌肉退化及血液循環不佳,進而影響思考能力及心理健康。 此外,根據估計,全球人口有6%的心血管疾病、7%的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10% 的乳癌(Breast Cancer)和大腸癌(Colon Cancer)患者,主要都是因為坐式生活而罹患的,造成的死亡數甚至高於吸菸。 坐的時間愈久,也代表消耗的熱量愈少,進而導致體重增加,而肥胖更是許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個調查超過百萬人的研究也顯示,生活愈久坐不動,提早死亡的機率愈高。 除了每天運動,更要少坐多動 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詹姆士拉文(James A. Levine)醫師在2005年就發表的研究指出,久坐對人體的危害和嚴重程度,是一種現代文明病。過去我們可能認為,只要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就能抵銷久坐帶來的健康危害,但其實運動雖然能改善健康狀況,就算每天運動30分鐘,久坐造成的危害還是會存在。 久坐不動就如同太空人生活在無重力的環境一樣,除了肌肉流失會變快,骨骼退化和老化的速度也都會加速。 不過若坐到一半可以站起來走動,就能刺激肌肉和骨骼,讓身體功能回歸正常;因此醫師建議,除了少坐,也可以每坐30分鐘就站起來走動一下。 各年齡層久坐都會危害健康,改善方法一次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約有60~85%缺乏運動或活動量不足,使運動不足成了全球第4大致死的風險因素。因此WHO建議,成年人應規律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以下是針對各年齡層,所提供的活動量增加建議: 久坐改善族群1. 5歲以下的小孩 越來越多研究都指出,人生早期就發展出坐式生活型態的人,日後肥胖的機率會提高,甚至連認知能力都會受影響。建議家長注意以下3件事情,以避免小孩有運動不足的情況: 減少小孩坐兒童椅、汽車安全椅或高腳椅的時間 減少小孩使用嬰兒搖椅、助行器或學步車的時間 減少小孩看電視或用 3C 產品的時間 久坐改善族群2. 小孩及青少年 研究顯示,兒童及青少年在家使用電腦等3C產品或是看電視時,坐著的時間會更長。家長應該要想辦法降低他們久坐不動的機會,可以參考以下方式鼓勵他們多走多運動: 鼓勵小孩幫忙做家事 不要在他們房間擺電視或電腦等 3C 產品 為小孩設定禁止使用任何 3C 產品的時段,也可以身作則,全家一起實行。 利用獎勵機制,規定他們要有足夠的運動量才可以使用 3C 產品。 (同場加映:3C 產品與兒童肥胖有關係!該限制使用時間嗎) 久坐改善族群3. 成年人和老人 多數成人都曉得久坐的危害,不過在工作及生活上常較難平衡,使活動量有越來越少的趨勢。為了遠離久坐造成的危害,請注意以下建議,減少久坐的時間: 站著工作 多爬樓梯,少坐電梯。 講電話時可以走動,避免坐著。 能站就不坐,搭乘大眾運輸時盡量用站的。 設定久坐提醒,每 30 分鐘提醒自己起來走動。 工作休息時,別坐在辦公桌,多起來走動,活動伸展一下筋骨。 放下電視和手機,可以坐家事或去戶外走走,能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更好。 【想看更多相關主題,請前往健康習慣觀看最新文章】


衛生保健

油漆味道有毒嗎?甲苯吸多會怎樣?油漆揮發物、中毒症狀公開

對於喜歡DIY居家設計的人來說,除了家具擺設、木工裝修之外,粉刷牆壁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然而多數油漆都有某種刺鼻的味道,即使戴口罩,那味道仍會在屋內殘留許久;究竟油漆味道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影響?吸多是否會油漆中毒?《Hello醫師》帶您了解油漆味對人體造成的危害、預防與改善的方法。 油漆揮發物不只甲醛,還有甲苯、丙酮! 市場上的油漆種類繁多,例如:乳膠漆、水泥漆和調和漆等,它們之間又可以分成水性漆和油性漆。 基本上,水性漆比較便宜,因為它的稀釋溶劑是水,而油性漆則可能會加入香蕉水或松香油來稀釋溶劑;不過貴當然有貴的好處,油性漆除了保存效果更佳、顏色更亮外,防水性也比較好,但是無論是水性或是油性漆,都會產生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像是經常聽到的甲醛(Formaldehyde)、甲苯(Toluene)和丙酮(Acetone)等。 一般來說油性漆的揮發物較多,較容易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另外,早年使用油漆時,油漆裡也會添加鉛(Lead)來達到防鏽防蝕的效果,不過由於鉛對於人體危害甚大,可能會造成幼兒的智力發展遲緩,如果使用鉛含量較高的油漆於室內牆壁粉刷,無疑是一種慢性自殺,幸好現已有許多無鉛油漆供消費者使用,降低了鉛中毒的風險。 油漆揮發物可能產生的中毒症狀 如果您在刷油漆時沒有戴上口罩,或是處在剛粉刷完的牆面旁邊,吸入油漆內的揮發物可能會讓您感覺頭痛、暈眩、反胃,以及眼睛、鼻子或喉嚨有不適感。 當這些症狀出現時,請馬上離開所在環境或戴上口罩;然而,如果您長時間暴露在高濃度的揮發物環境底下而沒有任何防護,可能會對您的中樞神經系統、肝臟、腎臟造成長久的傷害。 除了上面所列的症狀之外,以下2種情況,也可能受到油漆揮發物的負面影響: 鼻子或皮膚過敏:油漆揮發物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的研究指出,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和乙二醇醚(Glycol ethers)這2種揮發物的濃度過高,可能會導致氣喘(Asthma)、濕疹(Eczema)和鼻炎(Rhinitis)的發生機率提升。 胎兒健康:根據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指出,若孕婦在家中或是工作場所,經常暴露於油性漆的家具或牆壁周圍,或是使用油性漆進行粉刷,可能提高寶寶罹患巨嬰症(Macrosomia)的機會。 如何預防油漆中毒? 在使用油漆時可以參考以下5種方式,降低揮發物對您的傷害: 在粉刷室內牆壁或天花板時,最好還是選用水性漆,以降低遺留在屋內的揮發物含量;或者選擇環保油漆,通常它們會標榜無味道或是味道很淡,代表其揮發物含量較低。 進行粉刷工作時,記得把窗戶都打開,確保通風品質,或者也可以擺幾台電風扇在粉刷的區域,加快油漆乾燥以及味道散去的速度。 如果油漆範圍較大,比起一次漆完,可以在完成一部分區域之後,到空曠區域透透氣,避免自己在揮發物的區域待太久,引發不適。 理想情況下,剛粉刷過的地方最好要保持通風2~3天,等大部分的有毒物質排出後,再進入房間。但是如果粉刷的牆面並不是位於個別的房間內,最好在一大早完成油漆工程,接著便打開窗戶,離開家裡到晚上再回來,盡量減少自身暴露在揮發物環境的時間。 若油漆桶內有殘餘油漆,在保存時記得確認蓋子有蓋緊,減少揮發物滲出,並延長剩餘油漆的保存期限。


衛生保健

鼻毛別亂拔!鼻毛太長最好這樣除,3大修剪鼻毛方法

鼻毛能幫忙阻擋細菌和灰塵入侵呼吸道,對於維護健康有相當大的幫助,但當鼻毛過長時,在健康和美觀之間做點取捨,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Hello醫師》分享3種處理鼻毛太長、修剪鼻毛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鼻毛太長怎麼辦?修剪鼻毛的3大方法介紹 1. 用鼻毛剪、小剪刀修鼻毛 你可以使用美容用的小剪刀或鼻毛修剪器,將鼻毛修短,但要注意剪刀最好選擇圓頭的款式,以免在修剪時,意外刺到鼻子黏膜。 為了讓修剪鼻毛更輕鬆,建議先行擤過幾次鼻涕和清除鼻屎,之後再到浴室或梳妝台等有鏡子的地方,把頭微微揚起,小心地將剪刀伸入鼻孔進行修剪。 建議只要將露出鼻孔外的鼻毛優先剪除即可,不需要全部剪除;另外,若您覺得使用剪刀比較不方便的話,也可以考慮購買手動或電動的鼻毛修剪器,它們的形狀更加貼合鼻腔,在修剪上也更加方便。 雖然鼻毛的生長速度比不上鬍子,但一樣會隨著時間慢慢生長、露出鼻孔;因此,修剪鼻毛後過一段時間,便開始要在照鏡時多加注意鼻毛是否外露。 2. 用蜜蠟拔除鼻毛 蜜蠟除毛的效果雖然更長久,但較容易造成不適及後遺症。蜜蠟除毛會將整根毛髮拔除,除了會讓鼻孔因缺乏鼻毛,增加異物入侵的機率外,也可能導致毛髮內生,就是新生的毛髮往皮膚內生長,產生搔癢、紅腫等症狀。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您可以用小鑷子將內生的毛髮挑出,如果沒有鑷子也可以用消毒過的針替代,但千萬別誤會,若內生毛髮完全沒有出現在表面,請不要將針刺入黏膜將毛髮挑出,以免發生感染或留疤。鼻孔內側較難看到及挑出,刺破黏膜的機率可能不小,若怕麻煩或傷到自己的話,建議請醫師協助。 另外,由於鼻腔黏膜相當脆弱,拔除鼻毛也可能傷及黏膜,提高感染發生的機率。鼻毛跟腿毛、手毛這些顯露在表皮的毛髮不一樣,鼻毛在達到一定長度之前,是不會被觀察到的,其實不太需要為了美觀,而徹底拔出。 如果仍想拔除鼻毛,請不要將一般的除毛膏用在鼻孔,應選擇專門為拔除鼻毛而設計的蜜蠟除毛商品,並在使用前詳閱商品說明。若在使用後感覺鼻孔有痠痛或其他不適感,可以將毛巾用溫水沾濕,輕壓鼻孔內部,以減緩不舒服的症狀;然而,若疼痛感強烈或遲遲不消,建議就診以獲得專業治療與診斷。 3. 雷射除鼻毛 想一勞永逸的跟鼻毛說拜拜,雷射可能是唯一的方式,不過基於鼻黏膜的脆弱性,以及鼻毛的重要作用,仍不推薦讀者使用。 此外,目前國內提供雷射除鼻毛的診所相當稀少,大部分還是以皮膚表面的除毛為主,而且雷射除毛比起其他2種方式要貴上許多,建議還是以自行修剪鼻毛為主。 鼻毛功用多,除非太長不用除 鼻毛比起手毛、腳毛更加重要,除非真的過長到露出鼻孔,一般不建議設定一個期限去修剪它。 經過上面的介紹,讀者應該也發現用修剪的方式除鼻毛,不僅簡單也是最安全的方式。另外,有些人可能會想問,除了蜜蠟除毛,不是還可以用鑷子直接拔除鼻毛嗎?我們都知道用拔的比修剪來得痛,有些人可能會使用手指或鑷子拔除在乳頭周圍或是身體其他局部的雜毛,這些部位通常毛量稀少,用拔的痛楚多少還能忍受,但是鼻黏膜不僅脆弱、神經又密集,因此不建議用鑷子拔鼻毛。


衛生保健

翹二郎腿壞處多!一篇看懂翹腳對身體的4大危害

您有翹腳的習慣嗎?雖然我們都知道雙腳平放地面才是正確的坐姿,但是若想久坐,似乎不翹個二郎腿,好像就沒有放鬆的感覺。《Hello醫師》帶您了解翹腳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 1. 孕婦可能更常翹腳 懷孕後,子宮隨著胎兒的成長逐漸擴大,會使得媽媽的身體的重心前移,尤其愈到懷孕後期愈是如此。孕婦會發現不管是行走、坐下或站立都更加費力;因此,站立的時間可能會減少,坐著時也會傾向於選擇更加舒服的姿勢,而這個姿勢就是翹腳。 在翹腳的時候,上半身是不太可能會呈現坐正的情況,通常會呈現斜倚狀,讓身體的重心移到後面。雖然這樣的姿勢不會對胎兒造成任何影響,卻有可能增加孕婦腳踝腫大或小腿抽筋的機率,因為翹腳會讓單腳承受雙腳的重量。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孕婦可以試試翹腳時,不時交換放在上面的腿,避免讓1隻腳承受過多壓力。 2. 翹腳血壓易升高,高血壓患者要避免 根據臨床護理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的研究指出,翹腳時(膝蓋交疊的翹腳方式),血液的收縮壓(Systolic)和舒張壓(Diastolic)會分別上升8和10毫米汞柱(mmHg)。 另一項來自高血壓期刊(Journal of Hypertension)的研究也提出,翹二郎腿時(將一隻腳的腳踝跨於另一隻腳的膝蓋),也會導致血壓微幅上升。 了解兩種不同的翹腳方式都會提高血壓之後,便很容易能了解,如果是高血壓患者,最好避免翹腳,以免加劇高血壓(Hypertension)的症狀。 3. 翹腳可能導致腰痠背痛 錯誤的舒服姿勢其實就像毒藥一樣,會慢慢腐蝕健康。當我們翹腳時,會讓骨盆傾斜,而長時間的翹腳,除了可能會造成下背疼痛,甚至還可能造成脊椎側彎(Scoliosis)。 翹腳也如同駝背一樣,會讓人放鬆背脊。如果這時再搭配鬆軟沒有支撐的椅子或沙發,除了骨盆傾斜,缺少肌肉出力維持中立的脊椎,將會代替肌肉承受壓力,久而久之便會產生骨刺和坐骨神經痛(Sciatica)等脊椎相關疾病。 4. 翹腳可能減少精子量 康乃爾醫學中心(Cornell Medical Center)男性生殖醫學主任馬克戈德斯坦(Marc Goldstein)說道:「產生精子的最佳溫度在32~33 °C之間,只要超過這個區間,便可能減少精子產量。然而,只要翹腳20分鐘,溫度便會提升至36~37 °C。」 不過由於精子大約需要77天的時間才會完全成熟,因此偶爾翹腳,並不會對精子的庫存量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如果每天都要翹上數小時才肯罷休,並加上抽菸等影響精子質量的行為,就比較有機會造成不孕。 翹腳不是造成靜脈曲張的主因 長久以來,翹腳導致靜脈曲張的觀念深植於許多人心中,但其實靜脈曲張的產生,要先從靜脈中的瓣膜講起。 我們都知道血液從心臟送出後會傳遍全身,最後再次回歸心臟,而瓣膜就是控制血液往正確方向流動的閥門。當這個閥門年久失修,關不緊且露出小縫,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部分的血液就會積聚在血管內,導致血管從不停流動的河流,逐漸變成蓄積血液的湖泊,產生靜脈曲張的狀況。 目前沒有研究可以證明,翹腳與靜脈曲張有所關連,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久坐和久站都有可能造成靜脈曲張。 如果想要避免浮凸的血管影響外表,與其著重翹腳與否,更該注意減少久站和久坐。除了有時間就多運動、睡前可抬腿,促進血液循環之外,在平常上班時間裡,也應該找空檔活動一下筋骨,才能有效避免靜脈曲張。


衛生保健

還在擔心輻射?使用微波爐必看的3大安全重點!

微波爐雖然能省去很多時間,但若使用不當,也可能弄傷自己或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Hello醫師》說明使用微波爐的3大重點。 微波爐使用3大安全重點 重點1:微波白開水,可能會讓水過熱噴出 一般來說,水的沸點是100°C,但因為微波爐的能量可以穿過容器,所以,若把水拿去微波,這些高頻率無線電波將直接加熱容器中的水,使水過熱(Superheating,指超過沸點),容器裡的溫度會比外面摸起來還要燙。而在沒有空氣和氣泡的情況下,水正處在不穩定的狀況,這時若將湯匙或其他異物放進容器中,空氣就會產生,水即瞬間沸騰而噴出來。 根據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UNSW)物理學系的研究,1公升的水在101°C可產生約3公升的蒸氣,進而導致這些氣體以爆炸性的速度噴出容器,傷及靠近的人。為防止被沸水燙傷,可以將非光滑的木匙放入容器一起微波,因為氣泡能藏在粗糙的表面中,使水沸騰,減低水噴出來的機率。 重點2:食物沒熟導致消化問題 如果食物太厚,微波爐的電波是沒辦法將其煮熟的,吃下對人體有害的細菌的話,恐造成食安問題,因為其加熱原理在於微波爐的功率額定與食物的水分及總份量。 另外,使用者可能會擔心輻射的問題,但事實上,微波爐加熱的食物並不會有任何輻射的干擾,其營養價值還是一樣,請使用者不必憂心。 不管是用什麼方法烹煮食材,秘訣在於煮的時間,料理時間愈短,吃進肚的營養就會愈多,以蔬菜來看,用微波爐蒸當然會比用火煮來得健康。 重點3:直視微波爐不安全,門把壞掉更危險 另有一個迷思,靠近微波爐或眼睛直視其中會傷害身體,這並不完全正確,人的身體雖然能吸收微波的熱能,但要構成其傷害必須要是非常高的能量,以及長時間的接觸才有可能,所以短暫直視微波爐不會有太多問題。 為確保微波爐是安全的,建議民眾要定期做清潔和維護,特別是開關門和安全系統要處於良好狀態,加熱中其門把一定要緊密關好,避免微波電波外洩,危害人體的健康。若出現任何零件損壞,請聯絡專業人員維修前,暫時不要使用。


衛生保健

體質怕熱這樣改善!5招保持涼爽體溫

隨著全球暖化愈來愈嚴重,日漸炎熱的天氣對於怕熱的人也更加不友善。還記得幾年前的夏天,氣溫達到31、32度就稱作高溫,現在夏天氣溫達到33度也稀鬆平常。 《Hello醫師》介紹5種讓身體降溫的方法,以及身體體質怕熱的原因。 為什麼會怕熱?跟體質有關嗎? 怕熱的人對於高溫的耐受性較普通人低,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Dysautonomia),人體對於體溫的調節與感知需倚賴自律神經的監控,部分疾病也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包含糖尿病(Diabetes)和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等。 此外,有些人可能只是討厭感受到熱,但是身體可能並沒有明顯的不適。不過對於部分怕熱的人來說,炎熱可能會使他們有全身無力、噁心、頭暈、過度出汗等狀況,也有可能因此導致中暑。以下為其他可能影響溫度耐受力的因素: 年齡:嬰幼兒和老人家對於溫度的敏感度較高,除了怕熱外,也可能怕冷。 藥物影響:有些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提高身體對溫度的感知,例如:抗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s),有抑制副交感神經的功效;副交感神經屬於自律神經的其中一種,因此當其受到抑制時,也可能會影響對於冷熱的感知。 疾病影響:自閉症(Autism)的患者對於環境變化的敏感程度較高,包括溫度、光線和聲音等。內分泌系統出問題,也會影響人對冷熱的感受,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的患者容易怕熱;甲狀腺機能低下(Hypothyroidism)則怕冷。 肥胖:根據軍事醫學(Military Medicine)的研究指出,體脂肪愈高、體重愈重的人,除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高外,也比正常體態的人來得怕熱。(延伸閱讀:突然體溫偏高怎麼辦?調節體溫過高善用這4種天然食材) 5種改善體質怕熱的方法 減肥:無論是有氧或無氧運動,想維持體態就是要動起來,才能減少過胖所帶來的怕熱症狀。 多喝水:多補充水分,可以讓身體面臨高溫時有汗可流;水分攝取過少,身體就更難藉由流汗來散熱。 攝取適當糖分:長期攝取過多糖分除了有較高的風險得到糖尿病外,對已經得到糖尿病的人來說,血糖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提高怕熱的情況。 濕毛巾降溫:在炎熱的夏天,不少人喜歡掛著一個攜帶式電風扇幫助降溫,但是如果是在戶外的話,即使用電風扇吹出來的也是熱風,降溫效果並不明顯,建議可以將毛巾沾濕掛在脖子上,再搭配電風扇會更加涼爽。 別喝太多酒:喝太多酒除了會增加體脂肪和體重,導致肥胖問題外,在炎熱的天氣喝太多酒,雖然短時間內可能會感到涼爽,但是酒精會使心跳加速和血管擴張,加快人體水分流失,若沒及時補充水分,在脫水的情況下,身體會更難散熱 若是疾病或服用藥物所引起的怕熱症狀,建議諮詢醫師以改善症狀。


衛生保健

乾洗手和酒精差別?乾洗手成分、原理及4大缺點公開!

許多公共場所的門口或大廳,經常看見會擺放乾洗手液的機器,供進出民眾使用。外出時,許多人也習慣隨身帶一小瓶乾洗手,以便在沒有水和肥皂的地方,也可以稍微清潔。 市面上有些洗手液的廠牌宣稱,可殺死99.9%的細菌;然而,部分研究卻指出,乾洗手的清潔效果恐怕並非如此理想。究竟乾洗手是否能有效清潔和消毒呢?《Hello醫師》帶大家了解乾洗手成分、殺菌效果和隱藏風險。 乾洗手和酒精的差別?乾洗手成分、原理詳解 根據乾洗手液的活性成分,可分為含酒精和不含酒精的種類,並以前者居多。大部分的乾洗手液,都含有60~95%的酒精活性成分,如乙醇(Ethyl alcohol),另外還會含有水、香料和甘油(Glycerin)等其他成分,以增添芳香和潤膚的功能。 而非酒精類的乾洗手液,主要是藉由添加具殺菌功效的化合物來消毒,其中有些乾洗手液,可能還會添加一種稱為三氯沙(Triclosan)或三氯卡班(Triclocarban)的抗生素化合物。 三氯沙和三氯卡班,可以在一些肥皂、牙膏中找到。此外,在其他產品,如一些有抗菌(Antibacterial)標示的用品,或可延長有效期的消毒劑(Antiseptic),也可以看到它們的存在。不過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三氯沙對健康可能有潛在的風險。 使用乾洗手的4種風險 即使擦了含酒精的乾洗手,被殺死的細菌和乾洗手中的添加物,都還是會留在手上。若使用的是添加殺菌劑的非酒精乾洗手,可能還會因為其成分,如上述的三氯沙,對皮膚或健康造成傷害。 以下是使用乾洗手可能會遇到的4種風險: 殺死好菌:若乾洗手含抗生素,使用後可能會把手部皮膚的好菌也一起殺死,降低人體對抗疾病的能力,使人更容易生病。 影響荷爾蒙分泌:三氯沙除了可能使細菌產生抗藥性之外,也可能會干擾人體的荷爾蒙分泌。 讓人容易過敏:研究表示,三氯沙可能會損害免疫系統,讓人更容易過敏,並受塑膠製品中的有毒物質傷害,如雙酚A(Bisphenol A)。 增加對人體的刺激:除了酒精或殺菌劑,乾洗手也會添加一些物質來讓它保存更久,或讓雙手使用感覺更舒適。若乾洗手帶有香味,它的化學成分就更複雜,對人體的刺激也會增加。 所以乾洗手有用嗎? 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教授表示,根據研究,乾洗手液不會明顯減少手上的細菌數量,有時甚至還會讓雙手的細菌量增加。 若大家因為出門在外,不得已只能用乾洗手時,在使用前最好先用紙巾擦手,因為乾洗手液並不能帶走手上的油汙或汙垢,並且不能殺死腸病毒(Enterovirus)。 若想徹底洗淨雙手,最好還是用清水和肥皂比較好。如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的一樣,乾洗手不可完全取代清水和肥皂,只拿來當輔助使用。


衛生保健

男生腋毛刮起來~體臭汗味say goodbye

刮不刮腋毛雖然是個人決定,但不少研究和調查結果皆指出,男性應該將腋毛刮除,究竟為什麼呢?《Hello醫師》為您說明男生刮腋毛的好處及除腋毛的方法。 為什麼男生要刮除腋毛? 男生刮腋毛原因1. 沒腋毛看起來和聞起來較舒服 許多男性認為腋窩長著豐厚的腋毛,更具男子氣概,但在一項非正式的調查中發現,多數女性不喜歡腋毛毛量過多,認為觀感不佳,而且大量毛髮容易累積汗水和異味。 男生刮腋毛原因2. 腋毛的吸引力對現代社會沒用 腋下有可分泌大量汗液的頂漿(Apocrine glands),它所分泌的汗液中含有類固醇、脂質、蛋白質等各種化學物質,並能向其他人傳達生理訊息。近年科學研究認為,這些訊息可能只有在古代具吸引伴侶的作用,不適用於現代。 男生何時要刮除腋毛? 如果穿無袖或裸上半身時,腋毛會從垂著的手臂內側冒出來,那剃掉會看起來比較紳士。當腋毛過於茂盛,甚至打結、發出體味,建議刮除。 男生怎麼刮除腋毛? 適度修剪腋毛: 如果對剃除腋毛的想法有所抗拒,可以先試著拿把小剪刀修剪,不用全部剃掉。只要稍微剪短,留下幾公分的長度,汗水就會變少,體味也會減少。(推薦閱讀:雷射除毛、蜜蠟除毛哪個好?除腋毛必知5方法報你知) 完全刮除腋毛 如果腋毛很長,先把它剪短,再用刮鬍刀和刮鬚膏將它們剃乾淨。請記得順著毛髮生長的方向上下施力剃除,並避免橫向拖拉,也勿重複剃刮相同區塊太多次,以免毛囊發炎或毛髮倒長。洗完澡後的毛髮會變軟,可以嘗試在這個時候剃毛,會比較舒服。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專家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與專家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