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習慣

健康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我們不斷邁向更健康的人生。不過萬事起頭難,先從戒除不良習慣開始吧!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和 戒菸 、 急救 、 衛生保健 有關的知識,把這些小撇步運用在日常生活裡,一定能幫助你改善生活,避免疾病的侵擾!

基礎知識

健康習慣

大人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不明熱4大原因、診斷及治療方法

34歲的陳先生這半年以來,經常突然發燒,而且每次都沒有其他症狀;他看了很多位醫師、做過很多檢查,都找不到原因。 現在只要一發燒,他就吃普拿疼;退燒藥沒用,就再到醫院打退燒針;如此反反覆覆,令他非常煩惱。 為什麼會突然發燒?一直反覆發燒怎麼辦?不明原因發燒該看哪科?《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大人只有發燒沒有其他症狀?認識「不明熱」 發燒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之一,多數發燒都能找出病因,但若經過詳細檢查,仍無法找出原因,即稱之為「不明熱(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意即不明原因發燒出熱。 不明熱的診斷標準 只要病患符合其中一項條件,就視為患有不明熱: 發燒持續超過3週以上,且體溫多次超過38.3度 曾到過門診檢查3次,仍無法找出病因 住院1週進行詳細檢查,例如抽血、超音波等,仍無法找出病因 不明熱在臨床上並不少見,而且在未找出病因前,病患只能針對症狀治療;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約20~30%的不明熱患者,最後仍找不到病因。 https://wp.helloyishi.com.tw/health/general-health-knowledge/facts-about-body-temperature/ 大人突然發燒沒症狀,可能原因有這些! 根據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的資料顯示,不明熱的可能原因分為以下4種: 感染疾病:最常見的原因,佔不明熱病例的20%,舉凡結核病、愛滋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心內膜炎、腹內感染、以及骨髓炎等各種感染疾病皆可能引起發燒。 結締組織疾病:第二常見的原因,佔不明熱病例的20%,是年輕患者有不明熱的主因,可能罹患疾病包括血管炎、紅斑性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腫瘤疾病:許多惡性腫瘤(癌症)皆會引起發燒,佔不明熱病例的10%。 其他原因:佔不明熱病例的5%;例如藥物引起的發燒、內分泌疾病(甲狀腺或腎上腺問題)或血液疾病(血管栓塞、白血病)。 不明熱診斷7方法,找出反覆發燒原因 針對不明熱的病患,醫師可能會在門診或病患住院期間,透過下列方法進行詳細檢查、評估: 觀察體溫變化:確定病患是否發燒、發燒原因是否與環境相關,並評估發燒型態屬於間歇性或周期性。 詳細詢問病史:例如病患種族、家族病史、國內外旅遊史、是否曾經住院或接受手術治療、身體有無植入物、是否飼養或接觸動物、是否接觸過發燒病人,以及病人所從事的職業、生活、飲食與服藥習慣等。 理學檢查:全身性的身體檢查,檢查重點包括:有無皮疹、淋巴腫大、蟲咬痕跡、注射針孔、黃疸、肝脾腫大、心雜音、關節痛、口腔潰爛及肛門等。 實驗室檢驗:包括血液、生化常規檢驗、內分泌或自體免疫抽血檢查、尿液常規檢驗、鏡檢微生物培養及其他體液檢驗等。 非侵襲性檢查:例如X光、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靜脈腎盂攝影等。 侵襲性檢查:若一般常規檢查無法獲得結論,便可能需要採取侵襲性檢查,例如胃鏡、大腸鏡、脊椎穿刺、骨髓穿刺、組織切片(皮膚、淋巴結)或剖腹探查等。 專科會診:針對病人不同的症狀,安排各次專科的會診,包括感染科、血液腫瘤科、風濕免疫科、一般外科、婦產科或耳鼻喉科等。 不明原因發燒看哪科? 一般而言,感冒所引起的發燒,約1~2天就會退燒,若發燒持續2~3天以上,或是反反覆覆退了又燒,建議到醫院感染科求診;若醫院沒有感染科,則可改看一般內科或免疫風濕科;若體重減輕,且有癌症家族史,則可選擇腫瘤科。 一直反覆發燒怎麼辦?不明熱的治療方法 不明熱的治療分成以下3個階段: 症狀治療:在尚未查明病因之前,醫師會先針對發燒治療,但治療方式會隨著病患體溫、療程而有所不同;若病患體溫低於40度,醫師可能會先藉由冰枕、溫水拭浴等方法退燒,避免藥物影響診斷與檢查;若體溫高於40~41度,再視狀況使用退燒藥。 病因治療:查明病因屬於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若確定為感染性,則依病因給予積極的藥物治療,例如抗生素或抗結核菌藥物;若為非感染性,則安排進一步的檢查。 試驗治療:若暫時無法查明病因,在不影響檢查的狀況下,醫師可能會針對疑似的疾病進行試驗治療,觀察病患的反應與治療狀況。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探索更多健康習慣類別

看更多 健康習慣 相關文章

衛生保健

防蚊液推薦哪一種?防小黑蚊成份這樣挑!兒童、嬰兒選用須知

市面上防蚊液百百種,有些標榜成份天然,有些則強調功效持久,究竟哪一種比較好?哪些成份比較適合兒童、嬰兒?防蚊液怎麼擦才對?《Hello醫師》為您一次說明! 防蚊液成份天然比較好? 天然防蚊液雖然較為無害,但防蚊效果也比較差,有效時間通常只有數分鐘至1小時不等(含有DEET成分的化學防蚊液,有效時間可超過2個小時)。 天然防蚊液的常見成份為尤加利(又稱檸檬胺)、香茅、貓薄荷及茶樹等植物精油;其中,尤加利所含的檸檬桉醇(PMD)成份,確實有防蚊功效,但多數天然防蚊液的PMD濃度都很低,而且精油本身具有揮發性,因此即便用了,也無法發揮明顯功效;而且,反覆、大量地噴灑皮膚,也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引發刺癢、紅腫等症狀。 防蚊液推薦3大有效成分,防小黑蚊就挑這1款! 蚊子是藉由嗅覺來尋找叮咬的目標,而防蚊液則能暫時阻斷蚊子的嗅覺,讓蚊子無法鎖定人類。國內經政府主管機關核可的防蚊液,共有以下3種成分: 1. DEET(敵避): 目前公認最有效的防蚊成份,對於小黑蚊也有防護效果,但兩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能使用。 市售DEET防蚊液的濃度從5~50%不等,主要差異在於使用對象與防護時間: 使用對象 成人:DEET建議濃度≦50% 2個月以上孩童:DEET建議濃度10~30% 2個月以下嬰兒:不能使用 有效時間 15~20%:最長有效時間4~5小時 30%:最長有效時間6~8小時 DEET的有效時間,會隨著人的活動、環境而有所改變,例如是否大量流汗、淋雨或下水;若欲前往潮濕、蚊蟲眾多的地區,建議選用較高濃度的防蚊液。 過去曾傳出小孩或成人因為接觸DEET,出現皮膚、神經或心血管問題;這類事件多是不當使用所致,例如誤食或使用高濃度的環境用藥;市售所有DEET防蚊液,皆經政府檢驗及審核通過,只要按照指示使用,就不會有健康疑慮。   2. Picaridin(派卡瑞丁):無色無味,刺激性低,安全性高,且持續時間更久,但價格相對較高;依據衛生福利部規定,僅適用於2歲以上兒童。 3. IR3535(伊默克):安全性高,環境友善,但有效時間較短,且市售防蚊液較少;同樣僅適用於2歲以上兒童。   https://wp.helloyishi.com.tw/health/general-health-knowledge/why-mosquitoes-bite-and-how-to-prevent/ 選購防蚊液注意這4點 選購DEET防蚊液時,請注意產品是否印有「衛部(署)藥製字」或「衛部(內衛)成製字」等許可證字號;只有印有前述字號之產品,才可直接塗抹、噴灑於皮膚。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核准之防蚊藥劑有兩種,一種是環境用藥,專門用於噴灑於紗窗、紗門,另一種則可用於皮膚;購買時,請注意產品是否說明「得使用於人體裸露之皮膚」或「本產品不可噴灑於皮膚或衣物上」,並認明「環署衛製字」或「環署衛輸字」等許可證字號。 避免使用含香料之防蚊液,以免過敏。 避免使用防蚊、防曬二合一的產品,因為防曬乳的擦拭頻率較高,反覆擦拭之下,會導致防蚊成份過量。 兒童、成人防蚊液怎麼擦?4重點一次看 不要讓兒童自行噴防蚊液,避免過量、誤食或直接從孩童口鼻吸入。 幫小孩擦防蚊液時,建議先噴在大人手上,再塗抹小孩皮膚,並避開臉部、傷口或其他較脆弱的皮膚部位。 部分防曬產品因含有二苯甲酮,與DEET防蚊液一同使用,會造成身體代謝變慢,容易有頭暈等副作用;建議先擦防曬產品,待10~15分鐘以後,再使用防蚊液。 防蚊液不防水,流汗或碰水後都建議補擦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鞋子除臭放小蘇打、咖啡渣?正確除臭7方法、發臭原因公開!

鞋子除臭的方法百百種,例如在鞋內放小蘇打、茶包或報紙等,到底幫鞋子除臭的正確方法為何?鞋子為什麼會發臭?該如何避免鞋子變臭呢?《Hello醫師》一次帶您了解! 鞋子發臭原因 鞋子發臭與否,與腳的清潔狀況、腳汗多寡、鞋子材質與透氣程度有很大關係。 人的汗水其實沒有明顯異味,但當汗水分泌後,皮膚表面的細菌會分解汗水中的蛋白質,進而產生酸味。腳底因為經常長時間包覆於鞋襪之中,環境潮濕悶熱,十分適合細菌生長,因此就更容易發臭。 【延伸閱讀:為什麼流汗很臭?體味原因解說,7招改善體味!】 鞋子發臭8大原因,你中了幾個? 容易流腳汗 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襪 經常穿著同一雙鞋子 鞋子弄濕後,都沒有徹底吸乾除溼 襪子不會每天更換,或定期汰舊換新 洗澡時不會特別認真清潔腳底 腳趾甲總是等到很長才剪 有足部皮膚病,例如香港腳、灰指甲或足蹠蠹蝕症 鞋子除臭靠小蘇打、茶包、咖啡渣? 坊間常聽到的除臭妙方,例如在鞋內放小蘇打或茶包,雖能暫時去除臭味,但因為無法改善細菌滋生的問題,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後,鞋子往往又會散發臭味。 暫時幫鞋子除臭的方法 在鞋內放小蘇打、咖啡渣或茶包 在鞋內放柑橘類水果的果皮 在鞋內放報紙、廚房紙巾或竹炭,去除濕氣 往鞋內噴酒精,在殺菌的同時,利用酒精揮發的原理,去除鞋內濕氣 鞋子除臭正確方法:減少細菌滋生 幫鞋子除臭的最佳方法,就是維持腳底及鞋襪的清潔與乾爽,如此一來,就能減少細菌滋生,避免腳臭、鞋臭。 鞋子除臭7方法 使用止汗劑塗抹腳底,減少腳汗。(延伸閱讀:改善狐臭、汗臭!止汗劑5大挑選及使用重點、體香劑副作用完整看) 縮短穿鞋的時間,例如進辦公室後,換穿合宜的室內拖。 穿著具有抑菌、除臭功能的襪子,以及材質透氣的鞋子。 每隔1~2天就換雙鞋子穿。 洗澡時,使用肥皂或沐浴乳徹底清潔腳底,包含腳趾及指甲縫。 定期剪腳趾甲,並維持腳趾甲乾淨無垢。 鞋子不小心弄濕後,回家應盡快用餐紙巾或報紙吸乾水份,並用吹風機、除濕機去除剩餘濕氣(皮鞋需用冷風吹,避免傷害皮革)。 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y-habits/general-hygiene/8-ways-to-keep-you-from-smelly-feet/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OHCA、歐卡是什麼意思?發現有人昏倒沒心跳,先打119求救!

每逢重大天災、火災或意外現場,搶救人員在描述現場傷亡情況時,總會提到有多少人「歐卡」,其實「歐卡」就是OHCA的念法;究竟OHCA是什麼意思?發現有人OHCA該怎麼辦?IHCA、DOA的意義分別為何?《Hello醫師》一次為您解說! OHCA是什麼意思? 「OHCA」英文全名為「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指患者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搶救人員或新聞播報時則常用「已無生命跡象」來表示。 然而沒有生命跡象,不代表患者已經死亡,仍需視傷病原因與程度,以及發現和急救時間而定;例如災難發生時,第一時間救出的傷者,存活率往往比數小時後才救出的傷者高。 OHCA的定義廣泛,只要患者未在醫院經醫師診斷為死亡,通常都可認定為OHCA,例如獨居老人在家中瓦斯中毒超過1個禮拜,幾乎確定死亡,或是上班族突然在辦公室休克倒地,送醫時已沒有生命跡象,都可以認定為OHCA。 IHCA、DOA是什麼意思? 「IHCA」英文全名為「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意即病患被送達醫院後,在院內心肺功能停止;舉例來說,有一位車禍重傷的患者,原本在救護車上都還有心跳,但一到醫院接受急救後,心跳就突然停止了,就可以判定為IHCA。 「DOA」原文為「Dead on Arrival」,意思為到院前死亡,是OHCA的舊稱,但隨著CPR(心肺復甦術)的知識及AED(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的普及,越來越多患者在到院前就恢復生命跡象,後來就改用OHCA。 發現OHCA,先打119求救! 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的資料,當有人發生OHCA時,現場發現者第一時間的反應,以及緊急救護員的處置,對於病患的存活率影響極大;然而,多數民眾發現有人倒下、沒有生命跡象時,第一時間通常會把重點放在送至醫院,而非撥打119或執行心肺復甦術。 由於每位OHCA患者的發生位置、嚴重程度不同,有時患者可能無法隨意移動,或是救護人員需要花較久時間抵達現場,此時身處於病患身邊的發現人,便扮演著急救的關鍵角色。 生命之鏈為OHCA病患的急救流程 內政部消防署於107年推動派遣線上指導心肺復甦術(簡稱DA-CPR),藉由透過手機,遠端指導病患身邊的發現進行心肺復甦術;在發現者撥打119後,救護人員會透過電話遠端診斷病患的狀況,確定病患沒有意識及呼吸後,便線上指導CPR,避免病患錯過黃金急救時間,腦死成為植物人,或直接死亡。 DA-CPR推行迄今,已明顯改善OHCA康復出院率,救助無數名患者;因此,在任何時間若發現有人昏倒、失去意識,都請先冷靜打電話給119,詳細告知患者狀況,並聽從救護人員的指示,給予病患必需的治療(可能是CPR或使用AED)。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火災逃生路線、流程詳解!火災逃生別做這些事、注意事項一次看

聯華食品彰化廠在4月25日清晨發生大火,造成22人受困,經救援後總計7人死亡;參與救援的彰化消防第四大隊副大隊長江錦松對媒體表示,受困員工逃生時,犯下嚴重錯誤,選擇往上而非往下跑。 究竟火災發生時,第一時間該如何應變?正確的火災逃生路徑、流程為何?有哪些注意事項?《Hello醫師》為您詳細解說。 火災時該往哪跑?火場逃生的正確流程 1.開門設法跑到一樓,逃出建築物 火災逃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從一樓離開建築物,因為繼續停留在建築內,火勢可能會不斷發展,濃煙也會從樓梯間、電梯井及通風管線,以每秒3~5公尺的速度往上竄升,在短時間內瀰漫建築物內。 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若達32%,人只要呼吸約5~10分鐘,就會出現頭痛、噁心及暈眩等症狀,超過30分鐘就會昏迷;若一氧化碳濃度達64%,只要10~15分鐘,人就可能昏迷或死亡;因此,濃煙(包含一氧化碳及有毒氣體)往往是火災傷亡的主要因素,所以火災時,需設法往外逃出。 在逃生過程時,切記以下4點注意事項: 開門時先觸摸門把、確認門外有無煙霧:若門把溫度很高、感覺燙手,代表門外火勢一帶嚴重,切勿開門,並改採其他逃生路線。 若門把溫度正常,開門縫觀察門外:若門外沒有煙霧再行逃生,並隨手關門,以防止火勢及濃煙擴散。 若門外有煙霧,改採其他逃生路線:不可嘗試穿越煙霧逃生;關門後,用衣物或毛巾將門縫塞住,防止煙霧流入。 不可搭電梯逃生:火災時容易斷電,搭電梯可能會受困其中。 火災逃生狀況a:樓梯間沒煙霧,繼續往外逃生 只有在確認樓梯裡沒有任何煙霧時,才可以走樓梯往下避難,並最好選擇有防火門的安全梯逃生,因為關上防火門,可阻絕火勢及濃煙擴散至安全梯間,形成安全的逃生環境。 火災逃生狀況b:樓梯間有煙霧,在同樓層尋找其它逃生路線 若發現有煙霧自樓梯間下方蔓延上來,代表下方發生火災,可能濃煙密布、氣溫極高;此時,應改採水平方向,尋找其它逃生路線,不可往上跑,因為濃煙竄升的速度遠比人快。 水平逃生時,切記關門以防止火勢及濃煙侵入,並用衣物或毛巾將門縫塞住,阻絕煙霧流入。 煙平均上升速度為每秒3~5公尺,人平均往上速度為每秒0.5公尺;當人跑上一層樓時,濃煙可能已往上竄過4~5層樓。 2.火災逃生路線受阻:跑到離火、煙最遠的陽台或有窗房間 若逃生路線已被火勢、濃煙阻斷,此時請遵照下列4步驟: 關門防止火勢及煙霧侵入。 用衣物或毛巾將門縫塞住,防止煙霧流入。 跑向離火、煙及熱最遠的陽台或有窗房間。 撥打119,詳細告知對方自身所在位置,並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火災躲藏處「3」不要 不要躲在浴室:浴室的門通常為塑膠材質,容易因為高煙而熔化,即使是一般木門,濃煙也可能經由浴室門百葉窗滲入。 不要躲在無窗的房間:無窗的房間除了難以救援之外,也無法維持空氣流通,排出有毒氣體。 不要躲在有玻璃門、塑膠門的房間:玻璃門、塑膠門都不耐高溫,躲藏房間的門必需是可緊閉關上的木門。 火災逃生時,千萬別做這3件事 花時間收拾貴重物品:火勢蔓延極快,逃生時間分秒必爭,此時應帶著手機(用於撥打救援電話)立即逃生。 找濕毛巾摀口鼻:用濕毛巾摀口鼻為錯誤的逃生觀念,濕毛巾無法阻擋有毒氣體,即使摀住口鼻,人也可能吸入毒煙後昏迷、死亡。 用塑膠袋套頭:塑膠袋套頭會阻礙視線、使人無法呼吸新鮮空氣,火場高溫也恐使塑膠袋熔化、黏在皮膚上。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淋雨會禿頭嗎?酸雨有多酸?認識酸雨的成因與健康危害

下雨時,常有人說「不要淋雨,小心會禿頭。」、「淋雨回家要馬上洗頭,這樣才不會掉頭髮。」究竟淋雨真的會禿頭嗎?酸雨是什麼?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Hello醫師》為您深入解析! 淋雨會禿頭嗎?先認識酸雨是什麼 淋雨會禿頭的說法,來自於認為酸雨有害健康、可能傷害毛囊。酸雨(Acid Rain)的正式名稱為「酸性沉降」,指環境中的酸性物質從大氣中降落,並可分為「濕沉降」、「乾沉降」等兩類: 濕沉降:環境中所有的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至地面。 乾沉降:在沒有降水的日子裡,隨著空氣降下的落塵所帶來的酸性物質。 酸雨就是濕沉降的其中一種,正常的雨水通常呈微酸性,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於水,會形成弱酸性的碳酸,其pH值(酸鹼值)介於5.0~6.5之間;而一般討論的酸雨,通常指雨水受環境污染影響,出現進一步的酸化,使pH值小於5.0。 一張圖看懂酸雨有多酸 下為pH酸鹼值表,左為酸性的強度,右為鹼性的強度;愈接近左側,數值愈小,代表酸性愈強,反之亦然。 水屬於中性,pH值為7.0,因此位於正中間;番茄的酸鹼值為4.5,所以位在雨水(5.0~5.5)的左側。 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資料,1990年時,台灣北部雨水的酸鹼值,曾達到4.1~4.4,酸性比番茄還強;但經過多年來的環境改善與污染控制,台灣從2011年至2020年,雨水酸鹼值都在正常範圍之內,平均達5.0以上;換言之,國內現在已經沒有酸雨。 pH酸鹼值表 淋雨會禿頭嗎?看酸雨對人體的危害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人類使用石化燃料、高溫燃燒的工業過程,以及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廢氣等,導致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滯留於空中,並經過化學反應產生酸性物質,最後隨著雨水落下。 酸雨對人類的危害主要在於呼吸道,人可能經由呼吸,將這些污染物吸入體內,並導致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或對眼睛和鼻子造成刺激。 另外,酸雨也會導致土壤酸化,導致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析出,進入蔬菜、稻米等農作物中;若大量食用這些受污染的作物,也可能造成重金屬中毒。(延伸閱讀:生魚片鮪魚要少吃!大型魚重金屬汙染嚴重,吃魚「小魚代大魚」不怕汞中毒) 目前醫學上並沒有酸雨會導致禿頭的論點或研究,人體皮膚表面的酸鹼值本身就落在4.5~6.5之間,有時比雨水、酸雨還酸,而且頭皮皮膚含角質層在內,有多層組織,從表皮到毛囊至少有0.5~1公分,因此雨水所帶來的污染物,不易對毛囊造成直接傷害。 更重要的是,現今台灣雨水的酸鹼值都在正常範圍內,已沒有對健康或環境造成影響的酸雨,所以淋雨時,可不必太過擔心雨水對頭皮或頭髮的影響。 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health-conditions/seven-steps-to-wash-hair/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牙刷多久換一次?牙刷不換問題多,出現4狀況最好馬上換牙刷!

關於牙刷的更換頻率,有很多種說法,有人建議1個月換1次、有人則是3個月,當然也有不少人是等到牙刷嚴重開花、變形才換。 到底牙刷應該多久換一次?看起來沒壞,也應定期更換嗎?刷毛變黃還能繼續使用嗎?《Hello醫師》一次報你知。 牙刷多久換一次? 根據美國牙醫協會(ADA)的資料,無論是普通牙刷或電動牙刷,建議3~4個月更換一次,最長不超過4個月,避免大量細菌在牙刷上滋長,或刷毛嚴重變形,影響清潔能力。(延伸閱讀:一天刷幾次牙?詳解刷牙步驟,正確刷牙方法、時間大公開) 牙刷看似沒壞,也要定期更換? 牙刷就算看似乾淨或刷毛形狀完整,最好仍定期更換。更換牙刷主要是為了以下兩個目的: 1.維持良好的清潔效果 牙刷使用過一段時間後,刷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磨損、分岔,影響牙刷的清潔力,造成刷牙刷不乾淨、無法妥善清潔齒縫及牙齦溝;而且,分岔的刷毛也可能因為施力不當,過度刺激牙齦,使牙齦流血、萎縮。 2.避免牙刷滋生細菌,影響口腔健康 當我們每次刷牙後,口腔中細菌、食物殘渣都可能會殘留在牙刷上,即使用清水沖洗,也無法將細菌沖洗乾淨。 隨著牙刷反覆使用、長期擱置於潮濕的浴室中,大量的細菌會在牙刷上生長;若不更換牙刷,每次刷牙都可能讓更多的細菌送入口中,不僅無助於口腔健康,甚至可能導致口腔疾病。 出現4狀況馬上換牙刷 符合以下狀況,即便使用未滿3~4個月,也建議更換牙刷,維持口腔清潔與健康。 刷毛岔開、變型:避免變形刷毛傷害牙齦。 刷毛底部變色:刷毛底部出現黃、黑色污漬,代表牙刷已滋生大量細菌。 患有牙周疾病:牙齦發炎或牙周病患者,口腔內的細菌數較多,牙周組織也更脆弱,繼續使用易於滋養細菌的髒舊牙刷,容易導致牙周疾病惡化,建議可提高更換頻率;若牙周疾病痊癒,也建議馬上更換新牙刷,避免舊疾復發。 生病剛病癒時:感冒、唇皰疹或其他疾病的病毒,可能會停留在牙刷上,更換牙刷可避免病毒再次入侵。 3重點跟著做,牙刷不變黃 刷完牙後,用清水徹底清洗牙刷,隨後將水甩乾。 直立擺放牙刷,並避免與其他人的牙刷或物品相碰,以減少細菌傳播、加速晾乾。 千萬別將牙刷放於密閉的盒子中,不僅不容易乾,也容易滋生黴菌或細菌。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毛巾、浴巾多久換一次?毛巾臭掉原因說明,不臭就靠這4招!

毛巾用了一段時間,默默飄出臭味的狀況,相信許多人都曾遇到;而且,有時明明毛巾才剛換、剛洗沒多久,很快就又飄出異味,令人困擾不已。 究竟毛巾為什麼會有臭味?如何避免毛巾、浴巾發臭?毛巾、浴巾多久要換一次?《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 為什麼毛巾、浴巾飄出臭味? 根據美國皮膚科學會(AAD)的資料,人體的每吋肌膚都有約1900萬個皮膚細胞、650個汗腺,當人用毛巾或浴巾擦拭身體時,死掉的皮膚細胞、汗水及油脂,都會停留在毛巾上;日復一日累積下來,加上浴室潮濕溫暖的環境,毛巾就會成為細菌的溫床,隨著細菌、黴菌及病毒在上大量生長,漸漸就會開始飄出異味。 毛巾、浴巾臭掉就停用 最好也別共用 當毛巾、浴巾臭掉,意味著上面已存有大量的細菌和黴菌,例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念珠菌等;此時若繼續使用,很容易導致濕疹、癬(香港腳、灰指甲)等皮膚疾病,尤其是皮膚敏感、有皮膚病病史,或已有皮膚疾病者。 共用毛巾、浴巾也易於將細菌、病毒,甚至寄生蟲(延伸閱讀:陰蝨)傳染他人,或遭他人傳染;因此,家中最好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毛巾、浴巾;針對已有皮膚病或好發皮膚病的部位,例如私密處或腳底,則建議準備另外一條毛巾,避免染病或病情擴散。 毛巾、浴巾多久換一次? 建議每周至少清洗1次毛巾、浴巾 建議每2~3個月就更換一條新毛巾;浴巾的更換頻率,取決於材質和清洗方式,建議可抓6個月到1年更換一條浴巾。 若您符合以下使用情境,建議每次用完毛巾、浴巾,都應立即清洗、晾乾: 使用毛巾擦拭體液,例如分泌液、尿液或血液。 使用毛巾擦拭大量汗水,例如帶去健身房的運動毛巾。 擦拭部位患有具傳染性的皮膚疾病。 4重點跟著做,毛巾、浴巾不變臭 使用完毛巾、浴巾後,將它們掛在通風良好處,完整攤開晾乾。 若毛巾習慣掛在浴室內,確保浴室通風透氣、排濕功能良好。 定期清洗及更換毛巾,若毛巾清洗後仍容易有異味,馬上丟棄換新。 若皮膚的油脂分泌較旺盛,或經常使用毛巾擦拭汗水,建議增加清洗及更換的頻率。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立春吃什麼?中醫立春禁忌、飲食、保健穴道一次看

【聽醫師的話】 × 吳柏鋒醫師專欄 明日(4日)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表示寒冬就快要結束,春天即將來臨。中醫師認為,在寒轉暖的春天時節若能順應自然、養生適宜、防病保健,想使體質維持最佳狀態並不是件難事! 立春吃什麼、飲食禁忌一次看 1.立春飲食:宜清淡,多攝取維生素、蛋白質 以中醫觀點來看,肝屬木,春季養肝保健的關鍵應以清淡可口為主,也可食用甘味食物,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等食物為主,例如波菜、高麗菜、山藥、薏仁、紅棗、枸杞等等。 2.立春飲食禁忌:油膩、生冷、辛辣、酸性 切忌油膩、生冷或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同時也應避免食用過多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過旺,容易損傷脾胃。 立春做什麼?中醫:忌晚睡、注意保暖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吳柏鋒醫師指出,依據中醫典籍《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大意指出春天是天地萬物生長繁榮的季節,不應睡太晚,應早起到戶外散步,一方面活絡筋骨暖暖身,一方面也是舒展情志,讓腦筋靈活起來,避免容易鑽牛角尖,避免遇到不如意容易怨忿,多朝正面態度思考以達到養生的效果。 春季日夜溫差大,尤其癌症患者若抵抗力不足,容易導致「風邪」乘虛而入,可能會出現因感冒引起的頭痛、咳嗽、鼻塞;或是出現肌肉、關節等痛無定處的表現;又或者可能發生皮膚搔癢或皮膚炎的狀況。因此,保暖工作便相當得重要! https://helloyishi.com.tw/sleep/how-to-avoid-bedtime-procrastination/ 立春中醫養身穴道推薦 吳柏鋒醫師與大家分享三個穴道保暖妙方,透過上背部的大椎、風門、肺俞三個穴道來進行。 可用中藥藥餅敷貼、吹風機或暖暖包,在這三個穴位熱敷,都能達到「升陽益氣、祛風散寒」的保暖效果。 大椎穴:位置在第七頸椎棘突下正中凹陷處,大概是我們低頭時摸到頸椎最大塊、突起最明 顯的地方。 風門穴: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約兩個手指寬,左右對稱。 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約兩個手指寬,左右對稱。 最後,吳柏鋒醫師提醒「早睡、睡得好」的重要性,因為無論是晚睡或睡不好,都容易造成交感神經亢奮,進而形成「虛熱」以及影響內分泌。因此,若能養成固定睡眠時間的習慣,將有助提高睡眠品質,改善失眠的症狀,一旦睡得好,心情自然也能愉悅,對於疏肝也能有相當的助益。 ※若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吳柏鋒醫師、達志影像)


戒菸

加熱菸、電子菸合法嗎?攜帶入境、出國合法嗎?危害及有無好處一次看

《菸害防制法》新法今天(3/22)正式上路,全面禁止電子煙、納管加熱菸及載具,且吸菸年齡提高至20歲,也加重罰則,違法販售最高可處新台幣100萬元、使用者則可處1萬元罰款等六大重點。《Hello醫師》為您整理《菸害防制法》修正案通過後,所需注意的地方,以及電子菸、加熱菸爭議及有無優缺點,讓您快速了解法案實施後,到底會有哪些影響? 1.吸菸年齢調整 法定吸菸年齡從18歲提高至20歲。 2.全面禁止加味菸 菸品禁止使用添加物,如花香、果香、巧克力或薄荷等口味。 3.擴大禁菸場所 各級學校、幼兒園及托嬰中心都列入全面禁菸場所。 4.警示圖文 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範圍從35%提高到50%。 5. 抽電子菸合法嗎?帶電子菸入境、出國合法嗎? 抽電子菸、輸入電子菸或帶出國都不合法 《菸害防制法》修正通過後,將電子煙歸類為「類菸品」,電子菸的製造、輸入、販賣、供應、展示、廣告及使用等,將全面禁止,因此,抽電子菸也不合法;在修正案通過前,各地方政府已陸續制定電子煙危害自治條例加以管制。 旅客入境:不合法 依目前規定,旅客不得攜帶電子煙及電子菸產品入境,海關亦不得因旅客自用目的少量攜帶而逕予放行。 出國「禁止」攜帶、販售電子煙入境的國家 泰國:恐被處6,800泰銖(約新台幣7,000元),甚至最長可達10年的監禁。 新加坡:只要持有電子煙最高罰2,000元新幣(約4.6元新台幣),或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兩者併罰。 澳門:全面禁售電子煙,違者處澳門幣2萬~20萬(約7.7萬~77萬元新台幣)。 香港:全面禁售電子煙,違者最高可處港幣5萬元(約20萬元新台幣)及監禁6個月。 6.抽加熱菸合法嗎?出國、入境合法嗎? 抽加熱菸合法嗎? 未滿20歲者不得購買、使用。 加熱菸輸入合法嗎? 政府審查通過才能販售: 政府納管加熱菸、載具,並歸類於「指定菸品」,業者應於製造或輸入前,經中央主管機關「審查通過」才能販售。 禁止網購、郵購或自動販賣機等方式販賣 禁止廣告:菸品、指定菸品必要的組合元件(加熱菸載具): 禁止以網路、電視、看板、海報、電影片、宣稱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等方式來促銷或廣告。 若有業者製造、進口、販售、供應、廣告未審查通過的加熱菸及載具,處新台幣1千萬元以上、5千萬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改善、回收、銷毀,屆期未改善可按次處罰。 旅客入境:不合法(維持原來規定) 加熱式菸品屬新興菸草產品,尚須釐清產品屬性、定位及管理方式,該產品於菸害防制法修正通過前,亦屬未開放之進口物品(此為原本的《菸害防制法》規定)。 出國「不得」攜帶免稅菸品入境的國家(一般香菸、加熱菸的菸草柱) 不得或限制攜帶免稅菸品入境的國家包含新加坡、香港、澳門、澳洲、紐西蘭等地。 新加坡完全禁止 完全不准攜帶免稅菸品入境,恐被罰款500元新幣(約11,400元新台幣),攜帶過量者甚至要面臨有期徒刑。 香港及澳門19支自用 攜帶超過19支且未申報者可處第一級罰款港幣2,000元(約新台幣8,000元);每千支紙菸課稅港幣1,906元(約新台幣7,590元)。 澳洲及紐西蘭50支自用 50支以上必須申報繳稅,未誠實申報者將處紐幣、澳幣2,000~5,000元(約4.8萬~12萬元新台幣),或最高3個月有期徒刑。   菸的種類:紙菸、電子菸、加熱菸 菸的種類1. 紙菸(Cigarette) 紙菸最常見的傳統煙草產品,紙菸由煙草葉製成的卷煙,在點燃時,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質,如二手煙和焦油,對環境和健康都有害(如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風等)香菸、雪茄都屬於紙菸。 菸的種類2. 電子菸(Electronic Cigarette) 電子菸是將電子液體(菸油)加熱至氣體狀態後,再通過吸氣器吸入的產品;電子菸通常含少量的尼古丁和其他化學物質。從電子菸吸入和呼出的煙霧,成分包括: 尼古丁:有成癮性,會影響嬰孩或20歲以下青少年腦部發育的 超細顆粒物:可吸入肺部深處 雙乙酰:屬調味劑,長期吸入會造成肺纖維化 丙二醇、植物甘油、食用香精 鎳、錫、鉛等重金屬 延伸閱讀:為什麼戒菸很難?一次搞懂尼古丁戒斷症狀、副作用及改善方法 電子菸危害 對腦、心、肺、肝、腎等器官的危害 電子煙雖然不含焦油,但會釋出甲醛、乙醛、超細微粒、重金屬等有毒、致癌物質,會造成腦、心、肺、肝、腎等器官損害。 危害胎兒、青少年大腦發育 多數電子煙都含有尼古丁,尼古丁會損害青少年的大腦發育,且這種不良影響會持續到20歲。 比傳統香煙更容易上癮 2019年的研究顯示,在年輕人中,含尼古丁的電子煙可能比標準香煙更容易上癮。 常出現成分不符 消費者難以查明電子煙所含成分,市面上即有一些宣稱無尼古丁的電子煙,被檢出含有尼古丁。(延伸閱讀:電子菸效果未證實 你該知道的8大風險與使用禁忌) 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y-habits/quit-smoking/benefits-for-quit-smoking-over-time/ 菸的種類3. 加熱菸(Heated Tobacco Products) 加熱菸是透過電子加熱器(載具)、菸草柱,再通過吸氣器吸入的產品;加熱菸含有少量的尼古丁、焦油和其他化學物質。 加熱菸與傳統香菸一樣,是以菸草做為消耗品,但以加熱方式取代燃燒;香菸與加熱菸之間,可以火烤和清蒸略為比擬;不過由於加熱菸不用燃燒,也減少更多有害物質和菸臭味,但依然有少量焦油。 傳統香菸在攝氏900多度以上會釋放含有尼古丁的煙霧,加熱菸則在約攝氏350度透過揮發和熱裂解,釋出尼古丁。 加熱菸危害 增加其他有害物質 研究顯示,加熱菸雖然釋出較少的焦油(傳統紙煙的致癌成分),卻釋出更多亞硝胺、乙醛、丙烯醛及甲醛等。 加熱菸與傳統紙菸、電子菸差異 減少傳統香菸的有害物質 有害物質較傳統紙菸少90%,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出,加熱菸有害物質較紙菸少,符合保護公共健康的原則,核准加熱菸販售,但仍指出,這不代表加熱菸是安全的。 相比電子菸,味道更接近傳統香菸 加熱菸與電子菸相較,更接近傳統煙草的味道和感覺,但仍存在健康風險,並且需要注意廢棄物的處理方式。 加熱菸雖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上市,國內也正式納入管理,但FDA也提醒,任何菸品都有導致尼古丁成癮的風險,同時也含有可能導致嚴重健康問題的致癌物質。 美國疾病與預防管制中心(CDC)也呼籲,仍需有更多短期與長期的研究,才能了解加熱菸對於健康的影響程度;任何菸品包括加熱菸,都對健康有害,特別是青少年及孕婦;同時,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加熱菸有助戒菸;若還未接觸菸品,包括加熱菸,都不應嘗試。 ※ 《Hello醫師》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習慣

為什麼吃飽會想睡覺?吃飽想睡5大原因!5招解決Food coma

吃飽想睡覺是每個人都發生過的事情,若正在休假或沒有特別安排,吃飽想睡覺不會有任何困擾,但若吃完飯後,緊接著就要工作、念書或開車,那就有點頭痛了。 到底為什麼吃飽飯會想睡覺?如何解決和預防吃飽想睡覺呢?《Hello醫師》一次說明白! 吃飽想睡覺?你可能有餐後嗜睡症(Food coma) 吃飽想睡覺的情況,在醫學上稱為Postprandial somnolence,俗稱Food coma,意為「餐後嗜睡」,也譯作「食物昏迷」。 Food coma跟嗜睡症不一樣,不是疾病,通常只是吃飽飯後,變得很累、很想睡,而且每個人都可能發生,與生理問題無關。 Food coma的常見狀況包括: 虛弱、疲倦 沒有體力 想睡覺、昏睡 注意力不集中 為什麼吃飽飯會想睡覺?吃飽想睡的5大原因 吃飽想睡原因1. 血糖上升過快、胰島素大量分泌 吃飽飯後,進入身體的澱粉類食物會被轉化成葡萄糖,使血糖上升;同時,胰臟會分泌胰島素,來燃燒血糖、提供身體能量。 若血糖上升幅度過大,例如食用大量的澱粉類食物,身體就會分泌大量胰島素來抑制,造成血糖急遽下降,使人疲憊、想睡覺。 吃飽想睡原因2. 身體血流量改變 部分研究指出,吃飽飯後身體的血液會流向腸胃、幫助消化器官作用,同時減少大腦的供血量,讓人容易疲倦、想睡覺。 然而,近年另有觀點相反的研究指出,人體為了消化食物,雖然會讓更多的血液流向腸胃,但這類血流量的變化,不至於讓大腦的供血量減少,進而導致Food coma,反而較可能是神經變化所致。 吃飽想睡原因3. 副交感神經亢奮 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等兩個系統,前者如同油門,會加快心跳、升高血壓及血糖,使人亢奮且充滿能量;後者則像煞車,會減緩心跳及血壓,讓人感到放鬆想睡。 吃飽飯後,副交感神經會處於亢奮狀態,將身體放慢、轉移能量至腸胃之中,幫助消化及吸收食物,讓人容易精神變差、想睡覺。(延伸閱讀:壓力大容易失眠,原因竟是自律神經失調!這3種人小心了!) 吃飽想睡原因4. 吃太多 食物份量與上述原因息息相關,因為吃愈多食物,愈容易發生以下變化: 血糖大幅上升、胰島素大量分泌 身體將大量能量用於消化食物 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 因此,在大吃一頓之後,就更容易想睡覺。 吃飽想睡原因5. 攝取過多高碳水、蛋白質及油脂食物 下列3種食物,容易提高血液中的色胺酸,使大腦釋出放鬆、疲倦及想睡覺的訊號: 高碳水、高GI值食物:白飯、白麵條、白麵包、餅乾、蛋糕或其他高加工食品 高蛋白質食物:雞肉、魚肉、雞蛋、牛奶、乳製品、黃豆製品、全穀雜糧類食物 高油脂食物:肥肉、油炸物、冰淇淋、甜點 6招解決吃飽飯想睡覺 少量多餐,避免血糖急遽上升,尤其避免一次吃太多食物。 在容易想睡覺的用餐時段,例如午餐,少吃高碳水、油脂及蛋白質的食物,並多吃高纖食物。 遵守先吃菜或喝湯,接著吃肉,最後再攝取澱粉的用餐順序,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飯後到戶外散步10~20分鐘,除了幫助消化、提振精神,身體照射日光也能抑制褪黑激素,減少睡意。 晚上要盡量睡飽且作息規律,避免因為睡眠不足、疲累而出現餐後嗜睡症。 時間及環境許可的話,小睡20~30分鐘提振精神。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