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習慣

健康習慣的養成有助於我們不斷邁向更健康的人生。不過萬事起頭難,先從戒除不良習慣開始吧!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和 戒菸 、 急救 、 衛生保健 有關的知識,把這些小撇步運用在日常生活裡,一定能幫助你改善生活,避免疾病的侵擾!

基礎知識

健康習慣

中暑症狀與解除解析:中暑怎麼辦?喝什麼?熱衰竭症狀差異?

夏天氣溫經常上看35度,只要稍不注意,就可能會導致熱傷害;說到熱傷害,多數人都會想到中暑,但其實熱傷害還分成熱痙攣、熱暈眩及熱衰竭等種類。中暑症狀有哪些?中暑、熱衰竭的差異為何?室內中暑怎麼辦?如何消除中暑?《Hello醫師》一次為您解答! 中暑症狀分輕重,輕微症狀有這些 中暑指人長時間處於水分容易蒸發、流失的空間或狀態下,例如高溫或悶熱環境中,又未適時補充水分及鹽分,造成身體熱量無法順利排出,核心體溫升高,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輕微中暑症狀 當人輕微中署時,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身體燥熱 皮膚乾燥發紅 心跳加快 呼吸加快 低血壓 嚴重中暑症狀 當人體一直無法正常散熱時,核心體溫就會從正常的37度,升高至38~40度,並出現以下症狀: 無法流汗 頭痛、頭昏 噁心、嘔吐 視力障礙 神智混亂 定向力變差 昏迷、抽筋 當核心溫度超過40度時(肛溫40度、耳溫39.5度、腋溫39度),會影響中樞神經功能,導致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或多重器官衰竭,須需緊急降溫、送醫,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中暑症狀差異大,注意熱衰竭與中暑! 如前所述,中暑為熱傷害的一種,而熱傷害依據嚴重程度與症狀,又可分成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及中暑,以下說明: 熱痙攣 症狀:大腿、小腿及手臂的肌肉疼痛及痙攣,持續時間約1~3分鐘。 原因:在高溫環境中長時間激烈活動,流失過多水分與電解質,造成電解質失衡。 嚴重程度:輕度 熱暈厥 症狀:頭暈、噁心、虛累、暫時性暈厥 原因:在炎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例如學校朝會或軍隊訓練,導致大量血液流到皮膚與四肢,讓大腦暫時血流量不足 嚴重程度:輕度 熱衰竭 症狀:大量出汗、口渴、疲倦、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低血壓、臉色蒼白 原因:多因熱痙攣、熱暈厥演變而來,患者可能流失過多水分,或有補充水分,但卻缺乏鈉離子;體溫通常介於38度~40度 嚴重程度:中度 中暑 症狀:除了前述症狀之外,患者還可能意識不清、昏迷或休克 原因:通常是熱衰竭未及時發現所致,體溫可能超過40度 嚴重程度:重度 中暑症狀10大高危險族群 此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中暑依據原因,還可分成以下2種類型: 1.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 身體較無法因應環境溫度及濕度以調節自身溫度。 傳統型中暑的高危險族群 年長者 肥胖者 嬰幼兒、兒童 孕產婦 慢性疾病患者 2.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 長時間在高溫、高熱環境下工作或活動所致。 勞動型中暑的高危險族群 軍人 在高溫環境下,粗重勞動的工人 在下水道、坑井、塔槽等密閉空間的工作者 農夫 運動選手、長跑者 室內也會中暑,注意小孩、年長者! 若室內空氣悶熱,通風狀況差,造成人體的產熱速度大於散熱速度,也可能發生中暑,特別是身體溫度調節能力較差的族群,如兒童或年長者;因此,天氣炎熱時,需格外注意小孩或長輩所處空間的溫度、通風狀況,並確保他們水分攝取充足。   此外,開車外出時,千萬不可將小孩獨自留於車上,小孩可能誤觸按鈕,將自身反鎖於車,而且在未開窗通風的情況下,夏天車內溫度最高可達40~60度,短時間內就會對小孩造成嚴重的熱傷害。 中暑怎麼辦?喝什麼?3步驟解除中暑症狀 若患者只有出現熱痙攣或熱暈厥的症狀,或體溫低於38度,中暑狀況都算輕微,此時請依照下列3步驟處理: 將患者移動至陰涼處:例如樹下、騎樓或其他有遮陰的地方,讓患者平躺休息;切記要讓患者四周保持通風空曠,勿聚集圍觀形成人牆。 脫掉過多衣服:幫助患者身體散熱,若出現痙攣現象,可適度按摩抽筋的肌肉。 幫患者補充水分、電解質:若患者意識清楚,可安全吞嚥液體,便可提供患者電解質飲料,補充水分與電解質;若沒有電解質飲料,則可先給予水分。 若患者意識不清、無法自行吞嚥飲水,不可強迫患者喝水;應先採用其他方式,幫助患者降溫,待患者意識恢復後,再酌量給予水分或電解質。 中暑頭痛發燒怎麼辦?熱衰竭與中暑處理方法 當體溫高於38~39度,出現熱衰竭或中暑時,快速散熱並將體溫控制於39度以下,是決定病患預後、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除了移動至陰涼處、褪去衣物之外,請依照以下3種方法,幫助患者快速降溫: 將身體泡於冷水中(頭需位在水面上) ,經由冷水之傳導與對流降溫;是最有效、最快的降溫方法,但若患者身體癱軟或痙攣,無法移動,請改採其他方式降溫,切勿強行移動患者身體。 脫去衣服後,在患者身上潑冷水,再用風扇吹或搧風,加強散熱。 在手臂、腋窩、頸、膝等表皮血流豐富處,放置冰袋或冰寶。 若患者已失去意識或劇烈痙攣,請盡速打119求救,接著依照救護人員指示,給予急救處理,並等候救護車到來。(延伸閱讀:OHCA、歐卡是什麼意思?發現有人昏倒沒心跳,先打119求救!) 在救護車抵達之前,請讓患者呈昏迷體位(側臥、頭向後仰),並確保呼吸道暢通;若患者在急救過程中醒來,切勿讓患者自立行走或離開照顧者的視線,應置於原處等候醫護人員到來。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探索更多健康習慣類別

戒菸

看更多 健康習慣 相關文章

急救

地震怎麼辦、躲哪裡?「地震三步驟」大樓高層逃生必看

花蓮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全國幾乎都感受到強烈搖晃,餘震不斷;這也是繼1991年921地震後,相隔25年來最大地震。「地震怎麼辦?」、「躲哪?怎麼躲?要跑出去嗎?」遇到地震,腦海閃過這些問題,卻不知正確逃生步驟? 事實上,不同地點,逃生的SOP也有所不同。《Hello醫師》為您介紹內政部消防署的「地震三步驟」,針對高樓、睡覺或洗澡等不同情境,提供應對地震的SOP,幫助您在地震來時迅速逃生。 地震三步驟:逃生SOP記起來! 地震SOP 1.趴下 Drop 雙手抱頭、雙膝跪地,這個姿勢可降低跌倒的風險,必要時也仍可移動。 地震SOP 2.掩護 Cover 尋找穩固的遮蔽物、躲在相對堅固的柱旁、低矮的家具或牆壁角落。 如果附近沒有遮蔽物,至少用手保護頭頸部,附近有牆壁也可朝牆角靠攏,再趴下保護頭頸部,需注意牆壁上頭是否有潛在危險掉落物。 地震SOP 3.穩住 Hold on 抓住遮蔽物(如桌子);若沒遮蔽物則抱著您的頭頸,直到地震停止;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 地震躲哪裡?怎麼躲?室內、室外基本逃生原則 若在室內,請盡快躲到桌子、牆角或穩固家具的下方,避免被掉落物品砸傷。 若在室外,請遠離高大建築物和電線杆,盡量到空曠的地方避難。 地震怎麼辦?要跑出去嗎?5種室內防災情境 當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多數地震造成的傷亡都與掉落的物品(例如電視、電燈、玻璃或書櫃)或被撞到地上有關。 若您在高樓層的大樓遇到地震,請盡快避開窗戶、易碎物品,找到安全的遮蔽物,如桌子下、牆角。 以下針對5種在室內遭遇地震的情境各別說明: 1.在客廳、餐廳或房間時地震 趴下找掩護 立刻躲進餐桌或書桌下並抓穩桌腳來保護自己;此外,應避免地震時立即開大門,容易在過程中被砸傷或被門割傷。 身旁無掩護 遠離玻璃窗、吊燈、吊扇、鋼琴、櫥櫃等可能移動、碎裂的物品。 保持低姿勢並以雙手保護自己的頭部和頸部。 地震停止後 檢查家中水管、瓦斯管線、電線、房屋是否受損。 2.床上睡覺時遇到地震 拿起枕頭保護頭部 身體立即改成趴睡姿勢 保持警覺直到地震結束為止 若緊張而離開床上反而有可能遇到危險 3.在洗澡、上廁所遇到地震 原地將身體壓低、保護頭部 隨時注意懸掛的鏡子等易落物品 保護頭部直到地震結束 4.在廚房遇到地震 內政部消防署表示,地震時,若恰好在爐火旁亨煮食物,記得立即關閉爐火;若人不在廚房或爐火旁,不建議在地震當下貿然前往關閉火源和瓦斯。 地震時,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形成防護屏障,以免被掉落的物品砸傷,待地震過後,再行前往關閉爐火及瓦斯。 5.在樓梯間遇到地震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表示,樓梯間是建築物中結構較堅固的地方,如果地震發生當下,剛好在電梯樓梯間附近,可就地找掩護物抓穩,但要盡量避免在玻璃窗旁。 如果離樓梯間較遠,則要回到「就地找到掩護、保護頭部的原則」,就地保護自己,避免移動。 在公共場合遇到地震:電影院、體育場、逛街 公共場所遇到地震,請保持冷靜、聽從廣播引導,避免驚慌逃難的踩踏與擠壓,依據場所的不同,反應措施也不盡相同。 有座位的表演場所:如體育館或電影院,先暫時躲在座位下,雙手保護頭部,等搖晃停止後再離開。 在購物中心逛街:往牆邊移動,避免站在路中央(易被推擠),並用手臂或任何可能的方式保護頭部和頸部,觀察餘震期間可能掉落的任何物品。 戶外遇到地震怎麼辦? 遠離戶外危險區域:如建築物、電線桿、水溝、樹木、建築物或窗戶。 前往的空曠區域,蹲下等待餘震消失 開車遇到地震怎麼辦? 開車遇上地震切勿緊急煞車,避免發生追撞: 一般路邊靠邊停:開啟雙黃燈,緩慢將車輛停靠至路邊,拉上手剎車,盡可能停在空曠處,留在車內並打開收音機收聽新聞,等到地震停止。 若在危險區域請遠離:如高架道路、橋樑、隧道或電線桿附近。 當地震結束後:要上路時,注意地震造成的危險,如路面破裂、電線桿和電線倒塌、水位上升、立交橋倒塌或橋樑倒塌。 海邊遇到地震怎麼辦? 如果在岸邊,立即趴下,找掩護直到地震結束。 若地震持續20秒或更長時間:由於地震可能引發海嘯,請立即向陸地移動3公里,或是到海拔至少30公尺陸地;行動時,建議用快走的方式,大地震時開車容易發生危險。 輪椅族遇到地震怎麼辦? 由於輪椅族無法自行趴在地上,遇到地震時請保持坐姿,以免被撞倒。 穩固輪椅:若您坐在輪椅上,請鎖好輪子,移除輪椅上掛的物品(不牢固的)。 保護頭部:用書本、枕頭或自己的手臂保護頭部頸,以避免被物體砸傷或跌倒而受傷。 找遮蔽物:如果可以,請躲避在堅固的桌子或牆角邊。 在床上:若在床或椅子上無法移動,請蓋上毯子和枕頭以避免被砸傷。 地震來如何逃生?這些禁忌要注意! 室內:不要躲在燈具下方、櫥櫃、冰箱旁邊,容易被砸傷或撞傷。 戶外:避免往招牌、樹木、建築物、電線桿的方向逃生。 開車:切勿緊急煞車或變換車道,請減速停靠路邊。 搭乘電梯:易被困住,請用樓梯逃生。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內政部消防署、達志影像)


急救

常流鼻血怎麼辦?流鼻血處理5步驟、吃這些!罹癌症狀一次看

經常流鼻血的原因:為什麼會流鼻血? 人的鼻腔黏膜微血管密布,所以稍有外在刺激,像是挖鼻孔、冷風灌入鼻子、空氣太乾、溫度變換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流血;另外,外力撞擊像摔倒、被球打到,也會導致鼻子受傷而流鼻血。 流鼻血原因1.人為刺激 兒童時常反覆鼻塞、擤鼻涕、打噴嚏或揉鼻子,造成黏膜受損,進而使血管破裂流鼻血。 流鼻血原因2.乾燥的空氣 乾燥空氣可能鼻道變乾,其內微小血管更加脆弱,以致容易破裂而流血。 流鼻血原因3.炎熱的氣溫 同上所述,炎熱氣溫也會使得鼻道變得乾燥,刺激鼻黏膜,並使之乾燥發癢甚至出血。 流鼻血原因4.冬天溫差變化大 在寒冷乾燥的冬天,流鼻血問題會特別嚴重;主要原因是當溫度下降時,通常濕度也降低,以致破壞鼻子內的脆弱鼻膜,導致流血。 流鼻血原因5.常用噴鼻劑 類固醇鼻噴劑的副作用可能造成鼻子乾燥。 流鼻血原因6.服用止痛藥 阿斯匹靈和布洛芬等止痛藥會降低血小板數量,降低身體凝血能力。 流鼻血原因7.過敏性鼻炎 醫生可能會開抗組胺藥或減充血劑等藥物來控制鼻癢、流鼻涕或鼻塞;該藥會使鼻黏膜變乾,進而導致流鼻血。 流鼻血了怎麼辦?流鼻血處理5步驟 保持冷靜,別看到血就慌 採坐姿或站姿,別躺下 頭微往前傾,千萬別後仰,避免鼻血滴進氣管而嗆到 輕捏鼻翼兩側加壓止血,持續壓緊 5 ~ 7 分鐘 冰敷鼻樑位置 3 ~ 5 分鐘,幫助血管收縮止血 鼻血停後的 24 小時內,請注意下列事項: 不要摳鼻血結痂 不要搬重物或做重訓 不要喝熱飲或酒精飲料 不要挖鼻孔或大力擤鼻涕 這時要趕快就醫 鼻血流超過 15 ~ 20 分鐘,依照上述步驟還是止不了 外力導致流鼻血,例如摔倒或是被外物撞擊 大量流血,鼻血甚至流進喉嚨裡 伴隨頭暈目眩、虛弱站不穩的情況   https://helloyishi.com.tw/otolaryngology/nose-conditions/4-steps-stop-nosebleed/   常流鼻血要看哪科:耳鼻喉科醫生 經常流鼻血:耳鼻喉科醫生 突然流鼻血:急診室或家醫科醫生。 若流鼻血的頻率頻繁到干擾日常生活建議去看耳鼻喉科的醫生;如果是突發性的流鼻血,且失血嚴重(裝滿一個杯子),則優先選擇急診、家醫科醫生。 常流鼻血怎麼辦? 冬季鼻膜乾燥是鼻子出血最常見原因之一,流鼻血嚴重程度屬於可重可輕,它們通常不是任何嚴重問題的徵兆,自行治療即可痊癒。 食鹽水 用鹽水舒緩和滋潤鼻黏膜。用一個碗,往裡面放一些水和幾滴鹽水。將其混合均勻,然後在鼻子中滴幾滴,以潤濕鼻腔的內壁。 蘋果醋 醋中的酸有助於收縮血管,從而止血。將棉球浸入醋中後,把棉球放在受傷的鼻孔中約 5 到 10 分鐘。這種治療方式通常在第一次嘗試時就有效,所以請嘗試一下。 流鼻血是癌症的症狀嗎? 反覆流鼻血(每周四次以上)可能是更嚴重疾病的症狀:血癌、鼻癌、鼻竇癌、淋巴瘤、血友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 ITP ) 。 血癌(白血病) 因骨髓造血細胞不正常增生,導致血小板、正常白血球、紅血球不足,進而導致流鼻血、發燒不退、發炎、倦怠、臉色蒼白,嚴重甚至會引發敗血症。 鼻癌和鼻竇癌 鼻癌和鼻竇癌的許多症狀也與鼻子過敏和慢性鼻竇炎一樣。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會導致確診延遲,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進行檢查以排除癌症的疑慮。 鼻咽癌 初期頸部淋巴腺腫大、頭頸部疼痛、口鼻出血,若是鼻水、痰中略帶血絲),通常是暗紅色或帶血塊,請立即就醫。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 一些患有 NHL 的人在被診斷時在他們的骨髓中有淋巴瘤細胞,這會導致血細胞計數低、紅細胞計數低(貧血)、導致疲倦、呼吸困難、白細胞計數低,增加感染風險、血小板計數低,導致出血問題,例如經血過多、流鼻血或皮膚出現小血斑。 血友病 血友病它不屬於癌症。它是一種先天性血液凝固異常的出血疾病,由於基因缺陷,造成血液中缺乏某種凝血因子。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 ITP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數量較少,容易產出血的症狀,通常皮膚會出現點狀瘀斑或大片瘀斑。患者的所有部位皆可能出血,包含流鼻血、牙齦出血,或是月經大量出血。 常流鼻血要吃什麼? 1.維生素C 人體黏模需要膠原蛋白,若缺乏維生素C,膠原蛋白就無法合成,容易造成流鼻血。建議補充柳橙、橘子、草莓、檸檬等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 2.維生素K 維生素 K 的食物會參與膠原蛋白的形成,有助於在鼻腔內形成濕潤的黏膜,促進血液凝固,故多吃富含維生素 […]


衛生保健

臭蟲咬傷口長怎樣?症狀怎麼處理?床蝨消滅、預防方法公開

近期多國接連爆發臭蟲危機,包括法國、英國、中國、香港、韓國及日本等,就連北市某旅館也疑遭臭蟲入侵!到底臭蟲是什麼?從何而來?被咬傷口長怎樣?如何防治與消滅?《Hello醫師》一次彙整說明! 臭蟲是什麼?認識床蝨 臭蟲又稱床蝨(Bedbug),長約0.5公分,寬約0.3公分,主要活動於夜間,白天都躲藏於傢俱或寢具的縫隙間,並以人體血液為食,通常5~10天需取食1次。 臭蟲的生命力強盛,雌蟲一生可產下200~500顆卵,這些卵會在1~2週內孵化,在5週後長為成蟲,並持續進食、交配與繁殖的循環;成蟲即使數月不進食也不會死亡,在合適的生存環境下,壽命最長可達1年。 臭蟲的生命週期 交配後,雌性臭蟲產卵200~500顆,卵呈白色細小顆粒狀 孵化期約1~2週,幼蟲呈半透明色,但吸血後就轉為褐色 幼蟲約5週後長為成蟲,持續交配與繁殖,壽命最長達1年 臭蟲雖然沒翅膀不會飛,也不擅長垂直爬行(上下爬),但因為體型微小、生命力與繁殖能力旺盛,所以可以躲藏於物品與衣物間,並經由各種交通運輸傳播,例如飛機、航運或地鐵等;因此,近期發生的臭蟲傳播危害,在其他國家不算少見,特別是旅遊網絡較頻繁的歐洲及北美各地。 被臭蟲咬的傷口特徵和症狀? 臭蟲通常在黎明前吸血,每次吸血約5~10分鐘,白天則躲藏在掩蔽處慢慢消化吸食的血液。 臭蟲叮咬時,會注入一種含有麻醉功能的唾液,所以被咬的人不會馬上有感覺。叮咬處經過數小時後,才會漸漸紅腫、發癢,並形成2~6公分的紅腫區塊,顏色呈紅色、粉色或暗紅色,癢感則可能持續數天至一週以上,視個人免疫反應而定,少數嚴重者可能產生蕁麻疹樣丘疹、水泡,甚至全身性過敏反應。 由於臭蟲習慣反覆叮咬相同區域,所以腫包經常成排或成群出現;常見的叮咬部位包括臉部、手臂及腿部等暴露於衣外之處。 被床蝨咬怎麼辦? 若家中出現臭蟲,首要之務應是消滅並防治臭蟲,否則臭蟲仍會於家中生長與繁殖,對人類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但若是出門旅遊、外宿遭臭蟲叮咬,可藉由以下方式處理傷口: 減輕癢感:擦拭外用止癢藥膏或冰敷 避免搔抓患部:以防傷口擴大、出血,造成感染 就醫治療:若紅腫範圍擴大,有嚴重發炎跡象,請盡快就醫檢查,醫師可能開立外用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織胺等藥物來控制症狀。 【延伸閱讀: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該擦哪款?超詳細類固醇藥膏選用指南!】 臭蟲躲藏環境 若在家中疑似被臭蟲叮咬,可檢查以下地方是否有臭蟲或臭蟲排泄物(如血跡斑點): 寢具,包括床墊、床罩、床單、枕頭 床頭櫃後方、床架下方 地毯下方 壁紙的接縫處 沙發的接縫處 傢俱間的縫隙 床蝨怕什麼?6招消滅臭蟲 曝曬:將疑有臭蟲的布織品或衣物放入塑膠袋中並綁緊,在陽光直曬處進行曝曬;只要袋中溫度超過65℃即可消滅臭蟲。 熱蒸:使用熱蒸氣熨斗熨燙疑有臭蟲的布織品(須注意布料材質是否耐受高溫,以免損壞) 吸地:使用吸塵器勤吸臭蟲經常躲藏之處,包括牆縫、床架和地毯下方。 清洗:勤清洗疑有臭蟲活動的寢具。 使用殺蟲劑:使用經環境部核准登記之環境用藥,包括必安住⽩蟻蟑螂跳蚤藥、夜安寧泡沫噴霧殺蟲劑等,依指示正確使用除蟲。 請專人處理:若蟲害嚴重,可請合格的病媒防治除蟲公司代為處理。 【延伸閱讀:環境荷爾蒙是什麼?有哪些影響?環境荷爾蒙種類及預防解說】 圖片來源:環境部 如何避免帶臭蟲進家門? 旅遊回來後,立即將所有衣物放進洗衣機清洗。 充分檢查行李箱內的物品及縫隙。 將空的行李箱用大塑膠袋包裹,內噴殺蟲劑並擺放1個月。 持續家中有無臭蟲跡象,特別是臭蟲喜愛躲避的地方,若有,則參照上述方式進行防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衛生保健

秋分吃什麼?養生食補3大方法!運動、生活習慣一次看

作者:吳柏鋒中醫師 秋分意思?何謂秋分節氣 秋分節氣是中國傳統節令之一,也是陽氣逐漸收斂,陰氣逐漸升盛的時節。在這個季節,我們要根據中醫的觀點,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以適應氣候的變化,保持身體的健康。本文將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吳柏鋒中醫師為您介紹秋分時節的養生方法。 秋分吃什麼?養生食補3大方法! 1.飲食宜收斂 隨著陽氣的逐漸收斂,我們的飲食也應當適度收斂,避免過於冷凉或辛辣的食物,以免傷害胃腸,建議多食用一些糯米、南瓜、山藥等溫和的食材。(延伸閱讀:吃山藥助減肥還能抗癌!山藥3大功效、2道美味料理報你知) 2.注重滋陰養陽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傷害人體的陰液,因此要多食用一些潤燥的食物,如梨子、百合、蓮子等,同時也應當多攝取一些補陽的食材,如黑木耳、核桃、羊肉等。 3.適量飲水 不因氣溫下降就減少水分攝入,保持足夠的水分對於維護身體的生理功能至關重要,但切忌過量飲水,以免擾亂身體的水代謝平衡。 延伸閱讀:一天喝水量上限多少?怎麼計算正確飲水量?每天多喝水8大好處 秋分運動養生2大習慣 1.適量運動 秋天是運動的好季節,氣候適宜,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但不宜過於劇烈,以免過度消耗陽氣。 3.戶外活動 秋季氣候宜人,多到戶外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有助於舒緩壓力,提升心情。 秋分日常養生4大習慣 1.注意保暖 秋分後氣溫逐漸下降,應該隨時注意保持適當的穿著,避免受涼,特別是腰、腹、背部等易感冒的部位要保暖。 2.避免過多包裹 過多的衣物會使汗腺過度分泌,容易感冒,因此穿著應該保持適度,根據當地氣溫變化選擇合適的服裝。 3.積極心態 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患病風險。 延伸閱讀:別再氣噗噗!8種抒發憤怒情緒的方式 4.適當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恢復體力,保持身體的平衡。 延伸閱讀:失眠吃什麼?助眠食物4大成分:這些幫助睡眠的食物,讓你吃好睡得好 吳柏鋒中醫師最後提醒,秋分是一個適合調養身體的季節,根據中醫的觀點,可以通過飲食調養、適當運動、保暖和情緒調適等方面的方法,來適應秋季的氣候變化,保持身體的健康。 ※本文由吳柏鋒中醫師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Hello醫師 Line:https://lihi3.cc/Ur9VD Hello醫師 FB:https://lihi3.cc/F7Qlf


急救

防颱準備三步驟:颱風來襲前、中、後的準備工作有哪些?

講到颱風,多數人都會先想到「颱風假」,但其實颱風對生命財產的安全有很大威脅,若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或颱風之後引進的豪雨特報,都可能發生人員傷亡或嚴重財產損失的不幸消息。 事先做好充足準備,就能降低颱風造成的災害,避免財產及最重要的生命安全受到影響。《Hello醫師》將防颱準備分成颱風來襲前、中、後等3部分,幫助您了解及執行各項準備工作,安全渡過每個颱風。 防颱準備三步驟 防颱準備一:颱風來襲前 颱風來襲前,須隨時注意氣象報告及中央氣象局的颱風警報,了解颱風最新動態,以下整理居家、店家及戶外的防颱準備措施: 居家、店家防颱準備 檢查門窗是否牢固,若有破損或不牢靠,應立即修補完善。 屋外或陽台的各種懸掛物、盆栽及招牌,或施工用的鷹架、棚架,都應拆卸或釘牢。 車輛不可停在低地、地下室、堤外停車場及樹下,避免泡水或遭樹木壓毀。 居住鄉村或山區者,可適度清理水溝或渠道,保持暢通,以免堵塞積水。 若居住於地勢低窪、容易淹水的地區,或土壤鬆弛、常有土石流的山坡地,建議在風雨來臨前,暫時遷居至安全處所,例如親友家或緊急開設之收容所。 防颱準備物品清單 蠟蠋 乾電池 手電筒 三日份的食物與飲用水 簡易急救藥品 生活必需品 戶外防颱準備 若您在戶外登山露營,應儘早返家,並向學校或家人電話連繫行程及路線,遇緊急狀況請撥打119或緊急救難電話112;預定登山或露營但尚未出發者,應取消行程。 防颱準備二:颱風來襲時 颱風來襲時注意這4點 停留於屋內,隨時收聽有關颱風的動靜消息;若停留場所沒有網路或電視,可撥打「166(國語)」、「167(台語)」氣象錄音電話,收聽颱風最新動向。 隨時檢查電路,注意爐火及周圍環境,以防火災或淹水。 若不得以須駕車外出時,請減速慢行,並隨時注意週遭安全。 發生任何緊急事故,請迅速撥打119求援。 颱風來襲時,千萬別做4件事 避免外出或從事任何戶外工作。 風勢突然停止,可能只是暫時進入颱風眼的範圍,不可鬆懈出門。 請勿到河邊或農田搶收作物或務農,避免被洪水圍困。 請勿到海岸觀浪、戲水,或從事捕魚、釣魚。 防颱準備三:颱風來襲後 持續收聽氣象報導,預防豪、大雨來襲。 打掃居家週遭環境,並清除污穢雜物及噴灑消毒劑,防止疫病發生。 外出時,請注意四周有無損壞的招牌、路樹及交通號誌。 請勿靠近任何毀損的電纜線或大型電力設備,應立即通知電力公司或相關單位處理。 低窪地區淹水或地下室積水,都應設置警戒標示,避免人員陷溺。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急救

核災發生時怎麼逃?躲哪裡?輻射傷害有哪些?核災避難逃生詳解

由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編導,以原子彈之父為背景的傳記型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近日上映後獲熱烈迴響,首週就創下全球1.74億美元的票房成績(約新台幣 55 億元);事實上,近年有許多以核能、核災為主題的影集,例如以日本福島核災為背景的《核災日月》,或是講述車諾比核災的《核爆家園》,這些作品都說明了核能的力量及核災的恐怖。 對許多人來說,核災似乎很遙遠,感覺不太會發生,但地小人稠的台灣,就擁有四座核電廠,包括一座停工封存且建照過期的的核四;目前核一與核二廠都已除役,雖只剩核三廠運轉發電,但一旦核災發生,幾乎島上民眾都會受影響;究竟核災發生時該怎麼辦?往哪跑?核輻射對人體有何傷害?《Hello醫師》依據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資料,為您解說核災應變流程與措施。 核災危害、輻射傷害解說 核災的輻射為游離輻射,指會破壞生物細胞分子的高能量輻射,而手機、電腦所散發出來的輻射,則是低能量的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若強度高,可直接讓細胞死亡,若不高則可能損壞細胞,或改變細胞內部構造,大幅提高突變與癌化的機率。 當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或意外事故時,游離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可分為輻射暴露 (Exposure)及輻射污染(Contamination)等兩種: 輻射暴露 :身體直接受到外在輻射線之照射,可能傷害人體,但不會傳染影響他人。 輻射汙染:身體內外留有放射線物質,不僅可能危害自身健康,也會導致接觸者被輻射污染,造成輻射傷害。 輻射可能對人體各系統造成下列急性傷害: 生殖系統:男性精子品質降低、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及胎兒畸形等。 造血系統:導致紅血球缺乏,引起免疫功能不全、傷口癒合不良、增加感染併發症、出血及貧血等症狀。 腸胃系統:造成腸黏膜上皮細胞受損、腸壁潰瘍、壞死、穿孔或腹瀉,或出現便血、脫水、電解質不平衡、腸炎、細菌感染、腹膜炎、敗血症等症狀。 神經、血管系統:若暴露於20~30格雷(Gy,輻射線的吸收劑量單位)的高劑量輻射中,人體神經、血管系統會產生嚴重傷害,引發嘔吐、嗜睡、意識不清、步態不穩、抽搐及淋巴球數目接近零等。 如何得知核災發生? 若國內的核電廠發生核子事故時,政府會透過下列方式通知民眾: 簡訊通知 發布核災警報 街道巡迴廣播 透過電視、網路及廣播通知 核災發生時要躲起來嗎?該躲哪裡? 核災發生時,躲藏於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內,可達輻射防護效果約80%以上,所以聽到核災警報或廣播車巡迴播送時,就應立即採取掩蔽行動: 若人在室外:立即進入室內。 若人在車上:關閉車窗,將空調設為車內循環,同時打開收音機了解最新狀況,並盡速返家或遠離事故影響區域。 若人在家中或剛返家: 進屋者都需立即洗淨臉、雙手。 關閉門窗,將空調改為室內循環。 把食物和飲用水放進容器且密封。 打開電視、廣播,隨時注意最新狀況。 接獲核災疏散指示該怎麼做? 若核災事故持續惡化,需進行疏散時,政府會透過電視、電台持續播放疏散通知,而廣播車也會協助巡迴播送,通知核能發電廠附近或受影響區域的民眾。 核災疏散注意事項 並非所有核子事故都需疏散,請遵照政府指示行動。 疏散過程中,若有任何需要,請聯絡村里長或警察局。 可赴住家附近的集結點或公車站牌集合,搭乘政府的專車到避難收容處所,或自行開車到避難收容處所。 若您是旅遊觀光客,有交通工具者請即離開事故地區,或遵循憲警人員疏散指示行動。 寵物可一同外出疏散。 學校學生該怎麼辦? 為讓核能電廠鄰近學校學生在疏散安置後,仍可持續求學,政府已擇定避難收容處所的鄰近學校做為「安置學校」,以便進行後續復學作業。 ​​​​有關各地區核電廠鄰近的接待學校、防護站及避難收容處所的地點,請點選以下連結: 新北市 基隆市 屏東縣 碘片是什麼?核災為什麼要吃碘片? 服用碘片的目的,是為讓人體先吸收這種穩定的碘,避免放射性碘在體內聚積,達到保護身體的效果。 為達到有效保護功能,碘片的最佳服用時機為放射性碘外釋之前至放射性碘外釋後6小時內,超過6小時其保護功能將遞減。由於碘片為衛生福利部指定藥品,請於政府通知時才能服用。 碘片何時發放? 碘片發放的時機與範圍,會視核子事故的實際狀況,如輻射外釋情形、氣象條件,以及民眾是否已採取相關防護行動等來變動。 目前地方政府針對核一、二、三廠緊急應變計畫區內之民眾,提供每人4日份為基礎: 2日份的碘片預先發給民眾自行保管 其餘2日份貯存於各地區鄉鎮衛生所、地區醫院,於事故發生時再適時發予。 核災避難要準備什麼? 防災包的用途是當災難或緊急事故發生時,人員可將避難所需的各項物品一次帶走,因此防災包應置於家中或工作場所隨手可拿之處,且防災包內的必需品則需隨時檢查更新。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急救

打電話叫救護車該說什麼?何時需打119?叫救護車疑問一次懂

究竟叫救護車該打哪支電話號碼?119、110、112的差異為何?什麼時候該叫救護車?叫救護車要錢嗎?《Hello醫師》為您一次說明關於叫救護車的各種疑問! 叫救護車打「119」電話 119為內政部消防署所設置的24h緊急報案專線,無論是叫救護車、通報火災(叫消防車)或其他急難狀況,都可撥打此電話。 撥打119專線的注意事項 手機沒訊號,可撥112按9,轉接所在地119(部分手機在沒訊號或沒SIM卡撥打119時,就會自動跳接112)。 謊報119會延誤消防單位的搶救時機,最高罰款3000~15000元。 119、110、112的差異? 主要功用 服務說明 119 叫救護車、消防車 任何需緊急送醫的情況,例如有人大量出血、溺水或意識不清,或發生火災、水災及震災等需要緊急救助的情況,都可以撥打119。 110 叫警察 任何需要警察提供協助或救助的情況,例如竊盜、搶劫、無人受傷的車禍,或發現可疑或影響治安情事,皆可撥打110。 112 全球急難救助、無法撥通119或110的備用電話 如果人在國外、手機沒訊號或沒SIM卡,打110、119不通時,可改撥112;接通後按「0」,就會轉接110警察局,按「9」則會轉接119消防局。 打119叫救護車要說什麼? 撥打119後,消防局指揮中心派遣員首先會詢問「您需要救護車還是消防車?」,回答需要救護車後,派遣員會依序詢問下列問題,請冷靜並簡潔扼要地回答,幫助縮短派遣時間。 請問發生地點在哪裡(需要救護車抵達的地址):請提供完整地址,若無地址,例如位在馬路或戶外場所,則告知附近地標、交叉路口等醒目標記。 請問傷病患的狀況如何:簡潔告知派遣員病患是誰、發生什麼狀況、現在狀況為何,並依照派遣員指示,回報病患健康狀態,例如有無意識或呼吸。 請問您的姓名和聯絡電話:如果救護員找不到地點時,會再次與您聯繫。 傷病患的年齡、有幾個人受傷:若不清楚傷病患年齡,可給予目測年紀,例如大概70歲。 什麼時候該打119叫救護車? 救護車為有限的公共醫療資源,在非緊急傷病時叫救護車,恐壓縮醫療資源,讓病況危急或處於OHCA(心肺功能停止)狀態的病患,錯失珍貴的急救時間,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喪命。 社團法人台灣安妮急救教育協會建議,叫救護車前,民眾可先自我詢問以下3個問題,判斷是否需要救護服務;若3個問題中,有任一回答為「肯定」,請立即撥打119求救;若3個問題都是「否定」,請改叫計程車、民間救護車或復康巴士送醫。 1. 病患是否有「昏痛喘,氣血冷,傷風水」等9大危險症狀? 昏:昏倒、短暫失去意識、意識模糊不清 痛:胸痛、胸悶、身體其他部位劇痛 喘:呼吸喘、呼吸困難 氣:呼吸道堵塞,例如吃東西噎到 血:例如持續大量出血 冷:突然間大量冒冷汗 傷:嚴重創傷,例如車禍、從高處墜落或嚴重燒燙傷 風:中風,例如單側手腳突然無力、講話含糊不清楚 水:溺水 2. 需要救護人員在現場急救嗎? 感冒、發燒、短暫頭暈或輕度貧血等輕症,通常都不需要現場急救,無需打119就醫;另一方面,若有大量出血、意識不清或呼吸困難等狀況,一旦未馬上急救,恐延誤病情或影響生命安全,需立即撥打119。 3. 晚1個小時到醫院會變嚴重嗎? 如上問題,輕微的病症、燙傷或外傷,通常不會因為晚1個小時到醫院,就變得非常嚴重;然而,心肌梗塞、中風或呼吸困難等重症,只要拖延1個小時,就可能導致生命危險,或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長期傷害,例如變成植物人或行動不良等。 叫救護車要錢嗎? 為讓無論居住地區遠近、經濟能力好壞的傷病患,都能獲得最適當且即時的急救處置,救護車原則上不用收費,但若有以下情況,依各縣市消防局規定不同,將可能酌收1500元以上費用: 要求救護車送至指定醫院:為爭取急救時間,救護車依規定會將病患送至距離最近的醫院(急救責任醫院),若病患或家屬強制要求救護車送往「非」急救責任醫院,即會收取費用。 沒有赴急診室檢傷掛號 經救護人員評估為非緊急狀況,並經急診檢傷分類為第四級或第五級:常見輕症,例如發燒、輕度頭暈、頭痛、肚子痛或小面積外傷,經急診檢傷分類,通常會歸類為第三或第四級。 民間救護車的差別在哪?怎麼叫? 民間救護車指不屬於消防單位、由民營公司所提供的救護車服務,主要差異如下: 民間救護車需收費:各縣市政府針對民間救護車都有訂定不同的收費標準,其費用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救護車費用,包含基本出勤費、里程費,另一部分為救護人員費用,包含救護技術員、護理人員或醫師的鐘點費;以台北市為例,出勤費為800元,里程費為25元/公里,救護技術員費為每小時400~700元。(北市詳細計費標準請點此) 民間救護車可指定送醫醫院:消防局救護車會依據病患狀況,送至距離最近、最適合的急救責任醫院,不會跨區送醫;民間救護車則可依據病患或家屬要求,送至指定醫院。 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都有提供合格的民間救護車名單,民眾可自行搜尋或詢問固定看診的醫院,下為雙北市的民間救護車名單: 台北市合格救護車營業機構 新北市合格救護車營業機構 民間救護車的使用時機 轉院:例如從急診醫院轉到離家較近的醫院,或因病情嚴重,轉到其他大醫院醫治。 醫院接送:行動不便、戴呼吸器,或需有救護人員隨候的病患,可經由民間救護車接送。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急救

暈車、暈船怎麼辦?4招有效緩解暈車!暈車體質、原因解說

暈車、暈船與體質有關,有些人幾乎不暈車,有些上車不到十分鐘,就開始感覺不舒服;究竟為什麼會暈車?暈車、暈船怎麼辦?如何緩解?怎麼預防暈車?《Hello醫師》一次為您解說! 暈車、暈船怎麼辦?暈車原因解說 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的衛教資訊,暈車、暈船及暈機的原理相同,都是身體神經系統對於訊號不一致所產生的反應。 人體會透過身體各處的感應器,來維持平衡感與協調性,這些感應器包括內耳的前庭系統、眼睛,以及皮膚、關節與肌肉的神經。當人身處於不同環境、從事不同活動時,各處感應器所接收的訊息,會在神經系統獲得整合;整合狀況越一致與協調,身體的適應狀況越好,舉例來說:當人騎馬時,內耳感應器會接收晃動的訊號,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也在晃動,身體也會因應晃動而做出調整,由於這些訊號是相配的,所以不會產生不協調的症狀。 但當人坐車或坐船時,身體正在晃動,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例如車內或船艙,卻呈現靜止的狀態,除了訊號不相配之外,肢體也無法因應晃動而做出調整,所以會擾亂神經系統,引發暈車、暈船;這也是為什麼容易暈車的人,自己開車時就不會暈車,因為駕駛的手、腳可隨著外在環境與景物協調與活動。 為什麼有些人體質特別容易暈車? 每個人神經系統的協調能力不同,所以有些人特別容易暈車、暈船。 若有以下情形,神經系統也比較容易受影響而暈車: 過度疲累、睡眠不足 心情焦慮、不安 感冒生病、腸胃不適 懷孕或生理期 2~12歲的孩童,因為平衡系統尚未發展完全 暈車、暈船症狀 常見的暈車、暈船症狀包括: 頭暈、頭痛 噁心、嘔吐 臉色發白、冒冷汗 身體虛弱無力 嚴重者可能會因為過度嘔吐,有脫水現象,需立即休息與補充水分。 暈車、暈船想吐怎麼辦?4招緩解暈車症狀 預防與緩解暈車、暈船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神經系統訊號不一致,以下提供4個改善重點: 1. 選對乘坐位置 坐小客車:最好坐在副駕駛座,眼睛可看見前方的景色。 坐遊覽車:盡量坐在靠近車頭的位置,晃動較小。 坐船:選擇坐在船的中間,較不易顛簸。 坐飛機:挑選靠近機翼的位置。 2. 多休息、多看風景 在坐交通工具的過程中,眼睛越常看到外面的景色,就越不容易暈,如果是坐車或坐船,可適度開窗吹風,幫助協調神經系統,也能同時呼吸新鮮空氣。若乘坐的交通工具無法看到窗外,也不能走動或吹風,那就閉眼休息,最好可以完全躺下。 3. 不要滑手機、看書 滑手機、看書會增加訊號不一致的落差,導致症狀惡化,因為相比於晃動的交通工具,手機和書本都是幾乎靜止的事物,而且眼睛還需要額外出力,盯著不斷搖晃的文字與影像。 此外,一直專注於暈車、暈船的感受上,也會增加不適感,建議可和週遭朋友聊天,或嘗試聽音樂。 4. 出發前的預防準備 出發前一晚要睡眠充足。 出發前少吃東西,若吃東西也避免過飽。 乘坐交通工具時,盡量穿寬鬆舒適的衣物。 暈車、暈船藥通常需在乘坐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才能發揮效果。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衛生保健

床單、枕頭套多久洗一次?床單久沒換問題多!解答烘乾時間、溫度

床單多久洗一次這個問題,看似沒有標準答案,但床單的清洗頻率,其實對呼吸道與皮膚健康有很大影響;到底床單應多久洗一次?一直沒洗會怎麼樣?棉被、被單及枕頭套又該多久洗一次呢?《Hello醫師》為您深入說明! 床單多久洗一次? 床單理想上最好可以一週洗一次,最長不要拖超過兩週以上,特別是嬰幼兒、兒童或皮膚、呼吸道較敏感者的床單。 現代人工作忙碌,有些人可能因工作太累,一回家常沒洗澡,倒頭就睡;另外,有些人可能會問,平常都是洗完澡才上床睡覺,床單看起來也沒髒,為什麼還要頻繁清洗床單呢?其實,即使洗完澡才上床,床單也會在無形中累積大量髒污,例如: 皮屑、汗水及身體的代謝物:人每天有約7~8小時都在床上度過,即使在睡夢中,人體也會不停分泌汗水、脫落頭皮或皮膚的皮屑,以及耳垢、眼屎等代謝物。(延伸閱讀:聽不見別人說話竟是耳屎塞住耳朵!) 塵蟎:塵蟎以皮屑為食,喜愛居住於棉織品中,尤其是食物來源豐富的床單、棉被;其糞便和屍體都是鼻子過敏、氣喘的誘發因子。 灰塵:室內家具只要沒有擦拭,幾天內就可能累積一層薄薄的灰塵,更何況是面積大、每天有2/3時間無人使用的床鋪。 保養品、藥物的殘留物:許多人習慣在睡前塗抹乳液、保養品或藥物,這些東西都會在睡覺時沾到床上,長期下來就會累積一定的髒汙。   床單很久才洗一次會怎樣? 上述髒汙都會在床上不斷累積,形成細菌的溫床;只要一週沒洗床單,床單上的細菌數量就比馬桶還多;長期沒洗床單、枕套等寢具,可能會對皮膚及呼吸道造成影響,引發下列問題: 1. 過敏 眼睛過敏:乾癢、紅腫、分泌物變多、有異物感 鼻子過敏:鼻塞、流鼻水、鼻子癢 https://helloyishi.com.tw/allergies/nose-eye/allergic-rhinitis/ 2. 氣喘 鼻子過敏者經常也會有氣喘,如果床單疏於清洗,又適逢秋冬等乾冷季節,或夏天吹冷氣,房間空氣乾冷,就容易誘發氣喘。 【延伸閱讀:如何判斷氣喘?教你4點自我評估,長期咳嗽、喘鳴恐為氣喘症狀!】 3. 毛囊炎 臉、背、臀部及腿部等經常接觸床單的部位,可能會受床單的髒污刺激或感染細菌,引發毛囊炎,出現紅疹、膿胞及刺痛等症狀。(延伸閱讀:毛囊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4.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或皮膚過敏 濕疹即皮膚炎的統稱,舉凡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及汗皰疹都可稱為濕疹;當人的抵抗力低下,或身體屬於異位性、過敏體質,長時間待在充滿髒汙和細菌的床鋪,容易引發皮膚病,造成紅、腫、癢等症狀。 棉被、被單和枕頭套多久洗一次? 被單(被套)和枕頭套最好和床單同時清洗,理想的清洗頻率同樣為一週一次,最長不超過兩週。 棉被建議2~3個月清洗一次,清洗方式請依洗標指示,能水洗就水洗,不能水洗則以乾洗為主。 床單可以烘乾嗎?烘乾時間多久? 床單、枕頭套及被單等寢具,多屬於棉質產品,烘乾可能會造成縮水;若因為天氣潮濕難以晾乾,或家中沒有曬衣空間,需使用烘衣機時,建議採用低溫烘乾(40度以下),單次烘乾時間不超過15分鐘。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衛生保健

被小黑蚊咬怎麼止癢?小黑蚊剋星、防蚊液、傷口特徵大公開!

小黑蚊是蚊子嗎?被小黑蚊咬有哪些傷口特徵?該如何止癢?防蚊液能防小黑蚊嗎?《Hello醫師》在本文為您詳細解說小黑蚊的習性、叮咬症狀、止癢處理及防治辦法。 小黑蚊是蚊子嗎?認識小黑蚊 小黑蚊俗稱黑微仔、蚊微仔及小金剛,正式名稱為臺灣鋏蠓(Forcipomyia taiwana),為臺灣本土特有種的吸血性昆蟲,和蚊子屬於近親,但兩者並不相同,其差異包括: 蚊子 小黑蚊 體型 約7毫米,較顯眼 約1~2毫米,比芝麻還小,不易發現 口器(前端吸血的構造) 較長,可穿透薄的衣物 較短,無法穿過衣物 聲音 會發出嗡嗡聲 安靜無聲 習性 日夜皆可能出現 通常在白天 飛行高度 最高可超過50公尺 習慣低飛,飛行高度約1公尺   小黑蚊繁衍季節 小黑蚊喜愛溫暖、潮濕的環境,最佳的生長溫度為18~32度,所以台灣幾乎全年都有,但在潮濕的梅雨季或端午節後,蟲害會變得特別嚴重,直到冬天才減緩。 小黑蚊生長環境 小黑蚊幼蟲為陸生,喜愛綠藻、青苔等潮濕環境,例如: 樹下 山上水溝 菜園、花園 成蟲喜歡遮蔽陰暗、不通風的地方,例如落葉和枯枝下方,並等待人群靠近;常見的活動區域包括: 樹叢 涼亭 走廊 庭院 廟口 小黑蚊出沒時間 白天皆可能出沒,其中上午11點~下午3點為吸血的高峰期。 【延伸閱讀:果蠅怎麼消滅?怕什麼味道?果蠅怎麼來的?9招有效消滅果蠅】 被小黑蚊咬的傷口特徵 小黑蚊的飛行高度低,一般不超過1公尺,所以叮咬部位通常會是小腿、膝蓋、手臂、手背等露出衣物之處。 叮咬傷口除了劇癢之外,還會產生紅色丘疹,嚴重時,更可能演變為水泡;症狀約會持續7~10天。 因為低飛的習性,小黑蚊的活動範圍通常在一樓,較少像蚊子一樣,會飛到二樓以上的樓層。 被小黑蚊咬如何止癢?擦什麼藥? 被小黑蚊咬的簡單止癢方法 如果只有被咬一、兩個包,患部只有一點癢,可藉由冰敷或塗抹會產生清涼感的藥膏、藥水,例如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及薄荷水,使微血管收縮,減緩發炎和癢症。(延伸閱讀:不明原因皮膚癢怎麼辦?5大潛在原因公開,2方法緩解皮膚癢) 被小黑蚊咬擦什麼藥膏? 若身體有多處被咬、癢症嚴重,可擦具有消炎、止癢成分的複方藥膏,這類藥膏通常含有下列成分: 抗組織胺:止癢 類固醇:消炎、消腫 涼感成分,例如薄荷:止熱、止癢 局部麻醉劑:減少癢感 若傷口癢到無法睡覺,嚴重影響生活和睡眠品質,建議赴皮膚科就醫,醫師會視病況開立消炎的口服藥和外用藥。(延伸閱讀: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很危險?擦了會變黑?教你類固醇用法,破解6大迷思) 小孩被小黑蚊咬要注意! 幼童經常反覆搔抓傷口,導致傷口破皮、流血,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因此父母們除了需做好防蚊措施、定期擦藥之外,也可幫幼童戴上小手套、小毛襪,避免他們抓破皮膚。 小黑蚊防蚊液怎麼挑? DEET(敵避)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防蚊液成份,對於小黑蚊也有防護效果,但兩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能使用;市售DEET防蚊液的濃度從5~50%不等,主要差異在於使用對象與防護時間: 使用對象 成人:DEET建議濃度≦50% 2個月以上孩童:DEET建議濃度10~30% 2個月以下嬰兒:不能使用 有效時間 15~20%:最長有效時間4~5小時 30%:最長有效時間6~8小時 小黑蚊最怕什麼味道、驅蟲植物? 多數蚊蟲不喜歡刺激性的味道,所以可藉由種植驅蟲植物或噴灑精油,達到基本的驅蟲功效。 常見驅蟲植物、精油包括: 羅勒 薄荷 香茅 檸檬 樟腦 薰衣草 尤加利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