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習慣對人類的生長、發育及健康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對所有年齡層的人來說,攝取足夠的營養對於身體相當重要。因此,若不確定目前的飲食習慣是否達到標準,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出現下列3種症狀,並且可能會使自己處於營養不良的風險中。
1. 無法解釋的體重變化
若沒特別減肥或增重,體重卻突然增加或減輕,那表示目前飲食狀況無法滿足1天所需的最低營養標準。因此,無預警的體重增加表示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良,體重減輕則是熱量攝取不足的重要指標,上述這兩種情況都代表著營養不良,且體內缺乏重要營養素。因此要如何測量身體每天所需最低熱量呢?BMR 基礎代謝率計算器是您最好的小幫手。
除了體重無預警下降,營養不良的症狀還包含肌肉無力、貧血、低血壓、肌肉萎縮、口角炎等問題。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多項研究指出,無論是成人或是青少年,長期服用單純熱量的食物,如軟性飲料或精緻澱粉,不僅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風險,也是導致體重不正常上升的原因。體重減輕則有可能與您正在進行的療程、心理的憂鬱及壓力有關係。
2. 消化問題
慢性消化疾病如腹瀉或便祕是導致身體無法完全吸收食物營養素的原因,除了克隆氏症及乳糜瀉等遺傳性消化疾病,吸收不良通常是因為手術、抗生素、合成化學藥劑、酒精,甚至是加工食品所造成,患有消化疾病的患者應該要避免某些食物,如罐頭、加工精緻食品、咖啡因、乳製品及檸檬酸。
消化不良產生的不適,也可作為攝取纖維不足的警告,尤其是可溶性纖維。若消化不良,可以嘗試增加每日纖維的攝取量,甚至可以超過每日的建議量。根據研究,每日成人膳食纖維總攝取量應為25~38克,而這個建議量的攝取應該要來自於食物,而非營養補充品。若正在懷孕或哺乳期,建議每日的攝取量超過28克。
3. 肌肉痙攣
除了藥物的副作用或是受傷,肌肉疼痛及抽搐也是營養不良的指標,不均衡的飲食會使肌肉無法正常運作。研究已證實頻繁的肌肉痙攣與骨骼中主要的礦物質缺乏有關,如鈣、鎂、鉀或鈉。而且,由於電解質的不平衡,液體攝取不均衡,都會導致肌肉痠痛。
[embed-health-tool-bmi]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