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整骨有風險!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2/06/17

    整骨有風險!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你也許曾經看過,脊骨神經治療師(俗稱:整脊師、整骨師)在矯正病患脊柱關節時,會發出「啪啪」的聲響,雖然聽起來嚇人,但只要經專業過評估和診斷,是相對低風險的治療。這種一般通稱「整骨」、「整脊」的脊骨神經學(Chiropractic)治療,是藉由快速精準的動作,將錯位的肌肉骨頭調整,以確保受傷的細胞組織能自行痊癒,改善肌肉軟組織的活動性。以下整理整脊治療的好處,以及應注意的安全守則,供各位民眾參考。

    整脊整骨助舒緩身體疼痛和壓力

    俗稱的整骨又叫脊椎徒手推拿治療(Spinal Manipulative Therapy,簡稱SMT),其最大的優點亦是不需承擔任何藥物或手術風險,就能恢復關節活動性,特別是脊椎的部分。此外,整脊也常用來舒緩因創傷組織傷害、長時間呈不正確坐姿、頸背痠痛和偏頭痛等情況造成的緩肌肉、骨頭及結締組織的疼痛,減低免疫系統的壓力。(推薦閱讀:久坐是萬病之源:坐式生活對身體的危害

    多數人經過整脊後,身體會頓然覺得很「鬆」,這是因為錯誤的關節排位導致的脊椎壓力被除去了,使脊椎上的神經細胞恢復原本的效率,人當然也就充滿活力了。事實上,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承受大大小小的壓力及疼痛,是你我所不會意識到的,長期下來就會衍生肌肉痠痛等問題,所以人才會變得很容易疲倦。

    骨頭啪啪好療癒?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脊椎器官相互依賴 整脊保障健康

    一個強壯的免疫系統,即代表一個健康的神經系統,要知道脊椎上的神經細胞與身體各別器官是緊緊相連的,倘若細胞組織出現失調,它就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舉例來說,當胸椎和中頸椎部位走錯位,就可能會引致肺部異常,像是氣喘(Asthma);若連接胃部的脊椎位置有偏差,恐怕會影響胃酸分泌,造成肚子不舒服。但相對的,脊椎關節若在正確的位置上,身體系統的運作就能發揮得力。

    至於孕婦,整脊或許還能幫助生產的順利,因為女人的身體在妊娠期會經歷些許變化,像是體重增加、骨盆韌帶鬆弛。溫馨提醒,在進行整脊前,請務必先跟醫師報備你的疾病史和生活日常,以確保身體不會因此而受傷。

    骨質弱別整骨 中風風險高

    另外,有的人並不適合做整脊,包括患有關節炎(Arthritis)、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脊髓壓迫,以及正在接受血液稀釋(Blood-thinning)藥物治療的病人。而對癌症病人來說,則需先得到主治醫師的同意才行,其它要避免整脊的情況還有像手腳刺痛或無力、高風險的中風症狀、頸部上端骨頭異常。

    雖然整脊相較於手術和藥物的副作用來得更安全,但這不代表它沒有風險。根據英國全脊骨療法組織皇家脊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Chiropractors,簡稱RCC)的研究,頭痛和頸部問題都是很常見的整脊短期影響與風險,嚴重則恐造成椎間盤突出(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tion)、馬尾症候群(Cauda Equina Syndrome,簡稱CES)、中風,以及椎動脈剝離(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簡稱VAD)。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也曾提醒,頸部整脊是有可能導致椎頸動脈剝離(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簡稱CAD),並造成中風等問題。

    骨頭啪啪好療癒?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整脊風險難預料 民眾應多留意

    民眾請注意,整脊副作用可能於數小時之後出現,也可能過幾週後才顯現。其中,若是因此椎動脈剝離造成中風,警示症狀包含:頭或頸部疼痛、暈眩、口齒不清、感覺喪失、一邊的肢體鈍拙、走路困難等,倘若出現這些症狀,務必馬上送急診,切勿當作沒事。(同場加映:慢性疲勞、失眠、頭痛是自律神經失調?這樣做找回健康

    若尊照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和安全進行,整脊是相對安全的,有的整脊師也會因為安全考量,避免調整頸部,因此整脊後的不適頂多是輕微的痠痛和僵硬;儘管如此,也建議民眾先做好功課,包括預約身體檢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此除了避免風險,也能獲得最完善的整脊治療效果。最後,整脊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如果經幾週治療仍不見有效,或許你可以考慮別的治療方法並作近一步的診斷和檢查。

    編按:不少人習慣找國術館等傳統整復手法,感覺被「咖咖」一下痠痛緊繃就好了,雖然輕微的症狀可能相當有感,但牽涉到整脊手法,有一定風險,請民眾在肌肉骨骼上有任何問題、疼痛時,建議先前往復健科或骨科進行評估、診斷和治療,若仍有需求,可攜帶診斷證明前往自費物理治療所接受治療。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2/06/17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