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ads sign icon廣告

記憶力變差=失智?!失智症十大前兆:行為改變、喪失活動力快就醫

失智症的最為人知的早期症狀是記憶力衰退,但卻易遭親友誤認為老化的自然現象,但失智並非正常老化。

記憶力變差=失智?!失智症十大前兆:行為改變、喪失活動力快就醫

當長輩開始出現一些失智前兆,像是記憶力喪失、性格改變或判斷力變差的症狀時,就應及早就醫接受完整評估,以確認是否為失智症,並進行定期追蹤檢查及治療。

《Hello醫師》將於本文為大家介紹失智症常見的10大前兆,若家中長輩有出現類似症狀,千萬別輕忽,應盡快帶其就醫,以利控制病情!

記憶力喪失、性格改變愛注意!失智症10大前兆報你知

隨著年紀漸增,腦力機能也會開始浮現老化現象,年長者可能容易忘東忘西,但經別人提醒通常都能馬上想起,而失智症患者卻可能完全忘記原本熟悉的人、事、物或地點,不僅容易發生危險(獨自出門忘記回家的路),親屬間的溝通與交流也會產生困難。

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頻繁出現下列10種失智症常見的早期症狀,就應特別注意:

1. 記憶力減退以致影響生活

失智症患者常忘記自己身在何處,剛發生的事也很快就會忘記,即使經旁人提醒後,也完全想不起來,並時常重複詢問相同問題。

不僅如此,患者還會出現行動能力緩慢、難以學習新事物,甚至忘記經常使用的物品或電器操作方法,如不會使用電視遙控器或微波爐。

2. 計畫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退化

失智症患者在規劃事情、解決問題或處理數字方面,會發生明顯的退化;失智者可能無法按照熟悉的食譜備餐,或在支付帳單、安排日常行程時感到困惑。即使是以前輕鬆完成的事,也可能變得難以開始或無法順利完成,專注力下降、處理速度變慢的情況也會越來越明顯。

3. 無法做好原本熟悉的事務

例如常常忘記自己在煮飯,或者冰箱裡已經堆滿一堆蔬菜,卻仍重複去買菜,甚至忘記家具或物品的擺放位置,或是出現如衣服洗不乾淨,煮的食物飯菜味道不合大家的口味等,日常事務執行力變差的狀況,皆可能為失智症的前兆。

失智可能對工作產生哪些影響?

每天到公司都會使用電腦打字,完成日常工作,但某天卻失去工作能力,甚至連電腦都不會操作,並排斥完成交派的工作內容;身為英文老師,卻不知道「book」等基本單字是什麼意思,或者年紀輕輕就在開計程車的伯伯,現在卻經常迷失方向、開錯路。

失智症十大警訊

4. 對時間或地方的概念變差、容易走失

一般人偶爾會忘記今天的日期,或者會在不熟的地方迷路,但失智症患者則可能會搞不清楚年、月份、白天或晚上,出現日夜顛倒的現象,甚至明明待在家中,卻吵著要回家,分不清家裡的房間、廁所、廚房或客廳位置,出門後還會忘記回家的路。

5. 視覺空間判斷困難

一般人可能因白內障等疾病造成視力模糊,但失智症患者的視覺障礙,主要來自大腦對影像處理出現困難;失智者可能難以判斷距離遠近,或分辨顏色與對比,這會影響走路、拿東西甚至用餐。例如,看不出樓梯的邊緣或把深色地毯誤以為是洞,容易造成跌倒風險。

此外,失智患者可能會將鏡子中的自己誤認為是陌生人,覺得家中有其他人;也可能被反光或影子嚇到。這些視覺錯亂會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感到困惑或不安。透過改善照明、減少反光、使用清楚的顏色對比與移除鏡子,能幫助他們感到更安全與安心。

6.有語言表達的問題,無法說出確切的名詞

經常記不起家人或朋友的名字,溝通時也難以找到正確的字句,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也常突然忘記某樣物品的名稱,僅能用描述性語句表達,如以「看時間的東西」代稱手錶,甚至會自創新語及重複言語。

7. 物品擺放位置錯亂

不少人可能出於惰性,偶爾會將常用的物品隨意擺放,或順手丟在一旁,但失智症患者則更加頻繁,將物品放在不合常理的位置,如將大白菜放到書櫃上,或把衣服或老花眼鏡放進冰箱。

當患者找不到物品時,還會誤以為是家人偷他的物品。若身旁的長輩曾有上述行為,更應多加觀察他是否也有其它疑似失智症狀,協助他及早接受治療。

物品擺放錯亂也是失智症的前兆之一

8.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以及下決定的能力減弱是失智症的常見徵兆,如失去對金錢價值判斷的能力,因電話推銷而隨意支付大筆金錢。

此外,患者也可能經常將不能吃的物品拿來吃、不知天氣冷熱及飽餓程度,並對於任何事物感覺遲緩,誤認或錯認,甚至無法辨識自己身處於何種環境,而使自己陷入危險之中。(推薦閱讀:找徵兆、做檢查,3招有效預防失智症!

抽象思考能力降低,無法思考複雜的事務


失智症患者可能無法操作較複雜且抽象的事務,相關舉例如下:

  • 無法正確使用加減運算購買日常用品
  • 無法辨識金錢的真假
  • 不知道常見物品的用途,如鑰匙是拿來開門 、筆可以寫字、筷子是用來吃飯夾菜等

9. 社交活動力減退並對生活事物失去興趣

一般人偶爾會感到疲倦、不想上班或參加社交活動,但失智症患者對於人、事、物或活動可能逐漸失去興趣、拒絕進食,或者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與人交談。患者可能長時間坐在電視前,活動明顯減少,睡眠時間變長,也需要多次提醒與鼓勵,才願意參與日常事務或簡單活動。

10.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

失智症患者可能會缺乏情緒反應,臉部表情呈現呆板僵硬,看起來也會有些憂鬱、悶悶不樂,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約有40~50%失智症患者表現出憂鬱傾向,而其中又有10~20%病患確診為憂鬱症

失智症對心理上的負面影響,還可能導致病患出現心存多疑、情緒上明顯起伏不定、喜怒無常等狀況,原本個性開朗、溫和的患者,也容易變得憂鬱、情緒激動、易怒、疑心病重、口不擇言、焦躁不安沒耐性、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沉默寡言或變得較為不注意隱私等。

失智症新藥上路:延緩退化、爭取穩定期


衛福部已核准兩款針對輕度阿茲海默症的單株抗體藥物——樂意保(Leqembi)與欣智樂(Kisunla),可清除β-類澱粉蛋白、延緩記憶與功能退化約27%~51%。
 
不過目前治療屬自費,須經神經科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透過腦部影像與生物標記檢查,確認病程仍屬早期階段、並排除容易出血的高風險群。醫師也提醒,新藥的重點在於延緩惡化、爭取時間,無法逆轉失智,因此仍需重視身心照護與病情的長期追蹤。

然而,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其實並不代表罹患失智症,也可能是因中風、憂鬱、酒精中毒、營養不足和腦瘤等原因所致。(延伸閱讀:愛喝酒還是真酒鬼?9 點判斷是否酒精上癮

無論如何,及早就醫皆有助防止病症惡化,並找出真正的病因已擬定後續的治療方案。建議民眾平時不妨多留意自身或親友是否符合上述10大失智前兆,若有任何疑慮,請盡早預約精神科或神經內科接受醫師的專業檢查。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embed-health-tool-bmi]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10個警訊(Alzheimer’s association)https://www.alz.org/asian/signs/10_warning_signs.asp?nL=ZH&dL=ZH Accessed May 29, 2022

認識失智症(失智老人社福基金會)https://www.cfad.org.tw/knowledge/37 Accessed May 29, 2022

認識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Accessed May 29, 2022

失智症與精神健康(衛生福利部)https://www.mohw.gov.tw/dl-1748-3371cc3e-b235-4d98-bf83-f3b242120a86.html Accessed May 29, 2022

失智症衛教及資源手冊(衛福部國民健康署)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6984/File_6328.pdf Accessed May 29, 2022

從預防醫學的觀點談失智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9af455fa18194635ae83fc83e134cb8a Accessed May 29, 2022

現行版本

2025/08/01

文: 連珮妤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周士閔 更新


相關文章

失智症情緒失控怎麼辦?暴躁、不睡覺8行為!7招輕鬆照護不慌張

老人一直睡?睡太久竟會導致失智!4方法預防失智症快筆記


資料查核:Hello 醫師|文:連珮妤 · 更新日期:2025/08/01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