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0~1 歲

本類別詳述嬰兒時期的發展,並以時間來劃分。從第 1 週到第 48 週,一直詳細介紹至 35 個月大的寶寶。除此之外,還有關於嬰幼兒照護的各項知識。

基礎知識

寶寶 0~1 歲

15月齡寶寶:展現獨立性 培養愛讀書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15個月大的寶寶,應該已經踏出第一步,也很會走了,空出多一些空間讓他散步吧,就算跌倒也沒關係,這是他學習適應環境的方式,您也可以協助他推著箱子,或推著學步車行走,這同時也可以幫他發展運動技巧。(尿布推薦:尿布推薦10大品牌!尿布價格、尺寸、材質、挑選重點全解析) 您可能也察覺到孩子變得比較獨立,他寧願跟您一起坐在餐桌旁,也不想再坐兒童專用餐桌。換尿布、刷牙、把他塞進兒童專用座椅,都變成是一場場角力,先別生氣,您的寶寶只是正在展現他的獨立性而已。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智,試著冷靜地用祈使句取代命令句,去表達你的要求,例如用「我們一起去刷牙好嗎?」取代「你給我去刷牙」,慢慢地,您就會看到行為模式的轉變。當您的孩子15個月大了,請嘗試讓他學習下列事項: 讓他說一些簡單的字句 讓他理解基本的表達方式 (例如:不可以唷、請給我這個) 指著身體的部位並搭配語句 塗鴉 丟球、跑步、攀爬 讓他獨自行走 如何照顧寶寶? 和孩子一起看書、念童書給他聽,有助於孩子的發展,有些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自己坐直聽您說故事,但如果您的孩子還無法做到,那也不要緊,持續這個一起閱讀的活動,也許有一天,他會開始愛上它。長期而言,一起閱讀是最推薦的親子分享活動之一,這時期的小朋友,可能會要你重複說同樣的故事好幾遍,重複朗讀同一本書,可以讓寶寶學習單字,並熟悉故事情節,當他開始說「啊!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了」,相信是非常令人感到欣慰的。 如果您的孩子個性內向,他只是比較慢熟,持續提醒他「你很害羞是嗎?」,通常這個時期的兒童,都表現得很害羞,尤其是剛到一個陌生環境的時候。相較比較膽大、外向的孩子,內向的小孩,比較容易有分離焦慮。 在充滿壓力的社交環境下,讓他了解您懂他的不安,可以握著他的手對他說:「這個派對有點吵對吧?」多給他點時間適應環境,當他變得比較自在時誇獎他,會比直接指出他的焦慮要好。您也可以買一顆球,教您的孩子如何拋接球,雖然他不一定每次都能接到,但讓他追著球跑的時候,會讓他覺得很快樂。 寶寶的健康須知 孩子15個月大時的醫師會診,您的醫師可能會提到以下問題: 孩子的食慾?他每天吃幾餐包括點心? 他的大小便規律嗎?是否某些食物會影響排泄? 睡覺或小憩的時間?1~2歲大的幼兒,通常1天要睡13~14個小時。 上述的資訊,都有助於醫師評估孩子的健康及發展狀況,如果有任何可能的疑慮,亦請與醫師討論。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這時期的幼兒,可能會進入速長期,15個月大的寶寶身高、體重及頭圍,標準數據如下: 體重:9.2 ~13.6公斤 (男孩);8.6 ~ 12.5公斤 (女孩) 身高:74 ~ 84公分 (男孩);73 ~ 83公分 (女孩) 頭圍:45 ~ 50公分 (男孩);44 ~ 48公分 (女孩) 繪製兒童生長曲線圖,可以讓您了解寶寶目前成長的情形。兒科醫師會依據寶寶身高、體重及頭圍,評估寶寶是否維持穩定的成長率,並判斷是否符合15月齡小孩的標準。 新手爸媽小提醒 請留意不要讓寶寶養成咬人的習慣,當您的寶寶咬人時,先關心被咬的那方傷勢如何,保持冷靜,並堅定地告訴您的小孩「不可以咬人」,不需大聲斥責或懲罰,因為這樣會對因為承受過度壓力而咬人的那方,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孩子也可以從您嚴肅的聲調裡,判斷咬人是不好的行為。此外,有時咬人的那個,可能哭得比被咬的還大聲。也不要用咬小孩,來讓他也體驗被咬的感覺,那反而會讓他誤以為咬人是被允許的行為。 請製作事件筆記,咬人是因為您的寶寶受到威脅,還是他的個人空間被侵犯了?是睡覺時間到了嗎?分析並記錄咬人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同樣的衝突再發生。

看更多 寶寶 0~1 歲 相關文章

寶寶 0~1 歲

新生兒多久看得到?0~12個月嬰兒視力發展超詳解!9招幫助寶寶視力發展

新生兒視力要到6歲才達成人水準,在此之前,孩子的視力都處於發展階段。從出生、滿月、2~6個月以及滿周歲,每階段的視力程度都不一樣。 《Hello醫師》依照嬰兒年紀,說明各階段的嬰兒視力及可看見的東西,並告訴您應注意哪些行為、眼睛狀態,確保新生兒的視力正常發展。 0~12個月嬰兒視力發展階段說明 嬰兒視力:新生兒剛出生時 範圍:18~25公分 顏色:無法區分顏色 焦點:無法定焦,容易斜視 形體:只能看見模糊影像 嬰兒視力:1~2個月大 範圍:20~30公分 顏色:只能看見明暗或黑白 焦點:可注視,眼睛會隨物體移動,但無法持久。雙眼協調尚未一致,容易斜視。 形體:隱約看見光線和簡單形象 寶寶的行為特色 寶寶開始注意自己的手 與父母有目光接觸 雙眼會跟隨燈光、臉孔與物體移動 面對旁人微笑時,似乎跟著微笑回應 嬰兒視力:3~5個月大 範圍:200~350公分 顏色:對於紅、藍和綠等強烈顏色較敏感,中間色例如灰色或淡色仍看不清楚 焦點:能聚焦也能穩定追焦 形體:能辨識人臉與物體輪廓 寶寶的行為特色 向物體或臉伸手 用他的手抓住物體(延伸閱讀:嬰兒愛吃手該阻止嗎?) 視線能在不同的人或物體間移動 雙眼正常直視且任一眼睛不會經常漂移或轉向 嬰兒視力:6~8個月大 視力:0.1~0.2 顏色:可辨識的顏色變多 焦點:能長期固視 形體:不只大型物體的輪廓和細節,連小東西例如硬幣、玩具都能看見 寶寶的行為特色 能夠認人,對熟人與陌生人有辨識能力 會注意他人說話的表情 能夠看到及伸手去拿硬幣大小的小物體 若此時寶寶仍無法以雙眼筆直望向焦點的正視,請赴醫檢查確認是否有斜視或鬥雞眼 嬰兒視力:9~12個月大 此階段寶寶的視力已達一定程度,無論顏色、視野和清晰度都很成熟。此時的成長重點在於提升手眼協調能力。嬰兒會積極爬行,伸手摸索環境,抓東西並將東西扔出,學習判斷事物之間的距離。(延伸閱讀:嬰兒撞到頭怎麼辦?寶寶撞到頭注意4症狀,「頭3天」是重要觀察期) 寶寶的行為特色 可用手指向書中的圖片 可尋找掉進容器或玩具的物品 9方法促進嬰兒視力發展 依據美國驗光協會(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的資料,整理出9個促進嬰兒視力發展的方法,幫助提升寶寶視力、確保眼睛的正常發展: 嬰兒出生至6個月大 在嬰兒房使用夜燈或昏暗燈光,讓嬰兒夜間醒來也可額外練習用眼。 經常改變嬰兒床的位置或嬰兒睡的方向,使其感受不同方向的光線。 在嬰兒的注意力範圍內(約20公分)掛會晃的玩具或健力架。 適時在房內邊走動邊與嬰兒說話,讓嬰兒練習追焦。 餵奶或換尿布時,不固定同側,讓嬰兒平均使用雙眼。 嬰兒睡醒時,抱著在房間走動並指向物品,說出物品名稱。   嬰兒6~12個月大 給寶寶足夠時間在安全的地面爬行和摸索。 提供安全無毒的玩具,在陪同的情況下讓寶寶自行玩耍或丟撿。 平時或玩遊戲時,邊用嬰兒的手指向物品,邊說出其名稱。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寶寶 0~1 歲

新生兒腎盂擴張別慌張,定期接受腎臟超音波檢查就OK!

新生兒若患有先天性腎臟泌尿系統異常,出生後通常無明顯症狀,因此父母容易輕忽,例如新生兒腎盂擴張,雖然通常會自行好轉,但若症狀持續存在,便可能影響腎功能,嚴重時更可能造成腎臟萎縮或腎臟衰竭。 究竟新生兒為何會出現腎盂擴張,以及該如何治療,以確保寶寶的腎臟能健全發展?讓我們先了解腎盂擴張是怎麼一回事吧! 腎盂擴張是什麼? 腎盂位於腎臟之中,形狀類似漏斗,功用是將腎臟所製造的尿液收集起來,排至輸尿管中。當尿液通過輸尿管後,便會儲存在膀胱,再從尿道排出。 腎盂擴張(Dilated Renal Pelvis,亦稱水腎、腎水腫、腎積水或腎腫大)指尿液無法正常排出體外,累積在腎盂內,其問題如同一條堵塞的水管,當水管前端(輸尿管、膀胱)因某種原因而堵塞,無法正常排水,後端水管就會開始膨脹(腎盂)。 為什麼新生兒會腎盂擴張? 新生兒發生腎盂擴張的機率約1~2%,且多數為男嬰,發生原因可依生理性及病理性分別討論。 1. 生理性腎盂擴張 由於部分胎兒先天腎臟組織較大,在胎兒時期時產生尿液較多,且出生後較少排尿,導致尿液滯留腎盂之中,屬於先天性良性變化,因此部分醫師會用腎盂擴張描述此狀況,並以水腎或腎水腫稱呼較嚴重的腎盂擴張問題。 一般而言,新生兒腎盂擴張多會隨著寶寶成長而逐漸改善,無需接受手術治療,但應定期接受腎臟超音波檢查追蹤。 2. 病理性腎盂擴張 輸尿管阻塞:新生兒輸尿管因先天狹窄而發生阻塞,其狹窄位置可能為腎盂與輸尿管交接處,或膀胱與輸尿管交接處。 膀胱輸尿管逆流:指膀胱排尿時,尿液一部分經由輸尿管逆流而上,同樣屬於先天泌尿問題。 輸尿管複製:屬於罕見疾病,患者擁有2套完整輸尿管,經常合併尿液逆流、輸尿管囊腫及水腎等問題。 多囊腎:腎臟成囊狀結構且失去功能,並於超音波上呈現腎盂擴張的影像。 新生兒腎盂擴張如何治療? 由於多數新生兒腎盂擴張皆為良性(生理性腎盂擴張),父母僅需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接受腎臟超音波檢查,確認腎盂有無繼續擴張,或是否隨著時間經過而逐漸恢復正常大小。 若檢查後發現腎盂並未變小或仍逐漸擴張,醫師便會建議做更密集的超音波追蹤檢查,並進一步安排其它影像學檢查,確認背後病因,並視其嚴重度評估是否執行外科手術。 病理性腎盂擴張無法透過藥物治療,因此若情況嚴重,影響腎功能或導致泌尿道頻繁感染,便需接受手術治療;反之,若情況輕微,醫師評估暫時不會影響腎功能,便可繼續定期追蹤檢查。 新生兒腎臟超音波檢查不能少! 母親在懷孕時期需接受例行性的超音波檢查,檢查胎兒腎臟大小、形狀及尿量。若此時已發現胎兒腎盂擴張,則生產後應接受追蹤檢查,確認新生兒腎盂擴張的情況,一般而言,新生兒腎盂擴張多會在數月後,隨著幼童泌尿系統發育成熟而逐漸好轉。 由於新生兒症狀表現較不明顯,若腎盂擴張持續已久,便可能影響腎功能及引起泌尿道感染,若腎功能嚴重下降,長期更可能引發腎臟衰竭或腎臟萎縮,進一步危害腎臟功能與人體代謝健康,因此新生兒父母不可不慎。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寶寶 0~1 歲

嬰兒腸絞痛怎麼辦?有哪些症狀?關鍵「5S」與母乳改善新生兒腸絞痛

不曉得您是否也有同樣經驗,明明尿布換了、肚子也不餓,為什麼寶寶就是自顧自地哭個不停?其實這不是您的錯,這是讓許多家長頭痛的腸絞痛。 《Hello醫師》將詳細介紹腸絞痛(Colic)症狀,說明新生兒的啼哭期(The peroid of PURPLE crying),讓你更了解寶寶不受控的哭泣行為,掌握腸絞痛的應對方法;同時邀請小兒過敏免疫專科醫師張佑豪為您說明,如何幫助培養寶寶免疫體質、養成寶寶保護力。 什麼是嬰兒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常見於親餵及瓶餵的寶寶,盛行率約20%,不過目前仍無法確定真正的原因為何。 「什麼?腸絞痛不是就字面意思,指寶寶腸子蠕動有問題,發生疼痛的狀況嗎?」沒錯,寶寶腸絞痛時,可能是對奶粉中的奶蛋白質過敏、有乳糖不耐症,或是餵食不足、過度吞入過多空氣。此外,寶寶腸絞痛也可能起因於嬰兒腸壁神經發育不成熟,或對環境刺激較為敏感所引起。 嬰兒腸絞痛的症狀有哪些? 羅納德・巴爾醫師(Dr. Ronald Barr)提出新生兒啼哭期(又稱紫色啼哭期)的概念,以六大判斷原則列出新生兒腸絞痛常見的症狀與行為,像是大哭長達數小時、經常在傍晚或是晚上哭鬧等,各取首字母合在一起便成為 PURPLE——紫色的含義。 腸絞痛是疾病嗎? 腸絞痛並非疾病,醫師在下此診斷前,必須先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後,而寶寶仍在半夜哭鬧不休,這時才會診斷為「嬰兒腸絞痛」。腸絞痛是寶寶發展歷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一般會在寶寶兩週到三週大的時候開始出現,並在六週時達到高峰,一直持續到寶寶三到四個月大左右,少數會持續到五至六個月大才會停止。 333法則判斷嬰兒腸絞痛 很多家長的疑問是,不確定小朋友是不是因腸絞痛而哭鬧,可以參考333法則幫助判斷: 每天哭鬧超過三小時。 每週超過三天。 症狀持續超過三週。 嬰兒腸絞痛怎麼辦? 目前對於腸絞痛沒有特定而有效的治療方式,嬰兒腸絞痛的原因更是眾說紛紜,因此爸媽需要透過觀察來了解如何緩解寶寶肚子絞痛的問題;若難以判斷時,建議直接諮詢小兒科醫師。 張佑豪醫師建議,嬰兒若有腸絞痛症狀,建議媽媽以親餵母乳的方式,提供寶寶全面的母乳營養,若寶寶一歲以上,媽媽因外在環境或個人因素影響哺餵母乳,亦可讓孩子改喝含有母乳及益菌成分、且有創新水解科技的水解奶粉。 藉由母乳中的成分(如sn-2、HMO、葉黃素、核苷酸)及B.L.活性益菌+FOS益菌生、牛磺酸、半乳寡糖等成分,改變腸道菌叢生態,而創新水解科技亦可切斷蛋白質中的刺激因素,對寶寶腸胃更為溫和,盡量避免誘發嬰兒腸胃過敏問題,也有助培養寶寶免疫體質。 減少可能的過敏風險,全面解決寶寶腸絞痛 由於新生兒的腸胃機能仍在發展當中,寶寶的腸胃非常敏感且脆弱,有些寶寶可能會有乳糖消化不良或牛奶過敏的狀況。張佑豪醫師建議,媽媽最好可以母乳哺餵寶寶,不僅可避免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而且母乳中重要的sn-2、HMO、低適乳糖、維生素、礦物質及葉黃素等成分,都是幫助寶寶改變腸道菌叢生態、養成寶寶保護力的重要關鍵。 不過媽媽在哺乳時須謹記,若媽媽平時有食用乳製品、帶殼海鮮、堅果等常見過敏原食物的話,可能會讓過敏的成分經由乳汁被寶寶吸收,讓寶寶引發腸絞痛的狀況,故建議媽媽哺餵母乳時,應適時調整自身的飲食。 若家中一歲以上寶寶已開始喝配方奶,卻出現腸絞痛症狀,張佑豪醫師建議,媽媽替寶寶換奶,改讓寶寶喝含有母乳成分、創新水解科技的水解蛋白奶粉或是低乳糖奶粉,幫助寶寶溫和調整體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寶寶 0~1 歲

寶寶說話微笑模仿你?認識他們表達愛意的行為

寶寶還很小,不會說話表達,就算你很希望寶寶可以跟你說「我愛你」,他們可能想說也說不出來。不過爸媽別難過,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是很豐富的,如果發現寶寶對你做出以下行為,可能就代表他在跟你說愛你喔! 當寶寶深深地望著你的雙眼 寶寶很喜歡看別人的臉,特別是父母的。寶寶有一種生存本能,就是會深深地望著父母,以得到照護者的注意和關愛。雖然這是本能,但也是寶寶在對你表達愛意的方法,因為當他們會這樣看你,代表你在他心中,是一個很重要,並維護他們生命的人。 當寶寶能辨別且喜歡你的味道 寶寶才幾週大的時候,就可以辨識出他們的主要照護者是誰,也就是爸媽。他們一歲大的時候,也就懂得認出沾到母乳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媽媽的味道就是最好聞的,所以不管這個世界上有多少香水,如果給寶寶選,他們一定選擇最熟悉的、爸媽身上的汗水和奶味的味道。(除了母乳,餵配方奶好嗎?請閱讀:母乳 v.s. 配方奶!9點比較母乳配方奶優缺點) 當寶寶對你露出微笑 有些認為寶寶微笑都是無意的反射動作,或只是想放屁,但其實有時候寶寶的微笑是在表達「我愛你」。寶寶最早會在 6~8 週大時開始露出社交性的微笑,爸媽可以多多留意,看到時你一定會很開心。 當寶寶嘗試對你說話 寶寶最早開始的說話對象,就是照顧他們的父母了。寶寶雖然還不會真的說話,但他們會發出一些好像很想要講話的聲音,代表他們想要跟你產生交流。這時父母可以多多回應他們,為寶寶奠定日後語言發展的基石。 當寶寶模仿你的行為 無論你在做什麼,只要你表現出非常專注的樣子,寶寶就會試著模仿你。這種行為最早可能會在寶寶幾個月大時就出現,但通常會在寶寶 9~12 個月大時發生。而這種行為,即代表寶寶想跟你當隊友,而且有在認真看待你所關心的事。 當寶寶會想躲在你身後 陌生人讓寶寶感到焦慮是正常的,如果寶寶會在這時躲起來,並用你的身體當庇護,就代表他很愛你,並且認為你有能力保護他們的安全。


寶寶 0~1 歲

寶寶長牙會不舒服嗎?了解長牙的症狀、診斷和治療

當爸媽看到寶寶的牙床開始冒出小小白白的牙齒一定很高興,不過長牙時一定會伴隨著不舒服的症狀,家長要怎麼陪伴長牙中的寶寶呢?如果不舒服的話要怎麼緩解呢?本文帶你來了解嬰兒長牙會有什麼症狀,以及如何舒緩長牙的不適。 嬰兒長牙時間 「長牙」是藉由體內分泌荷爾蒙,讓牙齦內的細胞死亡並分離,接著才讓牙齒長出來。 大部分的寶寶在 6~10 個月大時,會先長出下顎的 2 顆門牙,接著於 8~12 個月大時長出上顎 4 顆門牙;9~13 個月大長出下顎兩顆側門牙;12~18 個月大長出 4 顆前臼齒;12~24 個月長出 4 顆犬齒;24~36 個月長出 4 顆後臼齒,通常在 3 歲之前 20 顆乳牙會全部長牙完成。 長牙是寶寶成長和發育的必經之路,然而過程中的疼痛和不適,可能會讓家長感到擔憂,不過家長得放寬心,這些症狀會隨著時間慢慢緩解,不過要是寶寶真的很不舒服,建議立即就醫。 寶寶長牙有什麼症狀? 寶寶長牙時,可能會同時出現很多症狀,狀況因人而異,最常見的就是脾氣不穩定和沒食慾,會有流口水特徵,由於牙齦會痠痛、紅腫,寶寶也會想要咬堅硬的品。 牙醫如何判斷長牙? 通常牙醫和牙醫助理會將寶寶放在桌上,或是讓您將寶寶放在大腿上,並扶著他進行檢查,以下為牙醫及牙助的檢查內容: 評估寶寶的口腔清潔與健康狀況。 教導並示範如何正確清潔。 檢查舌頭、臉頰內側和口腔上方是否有長瘡或凸起物。 評估吃奶嘴和吸大拇指等習慣造成的影響。 長牙後怎麼處理 很多寶寶長牙時可能只會有極輕微或根本沒有症狀,所以也無須處理。但若有出現任何不良症狀,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輕揉牙齦:用乾淨的手指輕柔寶寶的牙齦,可以減緩疼痛。也有許多寶寶覺得咬著冰涼乾淨的物品可以舒緩症狀,如涼感橡皮或塑膠環、涼感乾淨濕絨布,或是吃冰涼的蔬果。 藥物:若寶寶因為長牙在痛,或許可以考慮服用布洛芬(Ibuprofen)或乙醯胺酚(Paracetamol),請依照寶寶年齡服用適當劑量。 輔助治療:如草藥粉末,但對長牙疼痛是否有幫助還沒有確切的證明。 長牙舒緩凝膠 :市售凝膠通常含有利多卡因(Lidocaine),有麻醉或輕微的殺菌功效。但因為目前並沒有證據指出凝膠對長牙痛有幫助,而且還可能造成傷害,所以專家建議不要使用。 有不少案例是因為寶寶誤食過多的麻醉成分造成嚴重的後果,若真的要選擇凝膠,請務必按照醫師指示來服用,以確保其安全性。 長牙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若寶寶因為出牙痛感到不適,可以下列簡單的方法: 輕柔寶寶的牙齦:用乾淨的手指或是濕紗布,輕柔寶寶的牙齦,用壓力減輕他的不適。 冰涼的東西:冷毛巾、湯匙、涼感橡皮或塑膠環,都可以舒緩疼痛。但請不要用冷凍的東西,因為直接接觸太冰的物體可能會凍傷。 試試看較硬的食物:若寶寶已經開始吃較硬的食物,不妨試試冰涼且去皮的小黃瓜或紅蘿蔔,但一定要多注意他進食的過程,因為有可能會不小心噎到。 口水要擦乾:長牙的過程會導致口水流太多,為了防止過度刺激皮膚,請準備一條方便攜帶的布,輕輕擦乾寶寶的下巴,也可以考慮擦保濕霜,像是水性乳霜或是乳液等。 市售藥品:若寶寶還是不斷哭鬧,乙醯胺酚或是布洛芬可能可以舒緩疼痛。 醫師建議,寶寶還沒有長牙時就要以濕紗布清潔牙齦,讓寶寶熟悉清潔口腔的動作,等到寶寶長第 1 顆牙的時候,請開始用軟毛小牙刷或軟布清潔;大約到 3 歲時,小孩知道如何把水吐掉,就可以用一點含氟牙膏刷牙了。


寶寶 0~1 歲

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階段的徵兆和時間

覺得寶寶最近怎麼很愛流口水、咬東西嗎?可能是他們要長牙齒囉!寶寶通常會在六個月大時長出第一顆牙,但是也可能早一點或晚一點長。等到大約三歲時,寶寶就大概會有 20 顆乳牙。以下是寶寶長牙階段的徵兆、時間等相關注意事項。 寶寶的長牙的時程 寶寶的牙齒通常會兩兩成對地長,可能是下排中間的兩顆牙先長出來,一個月後再一次長兩顆門牙。也有的寶寶會先長下排四顆牙,而門牙一顆都沒長。 下列是寶寶各階段長牙的時間: 五個月:或四到七個月間,開始長牙。 六個月:或五到七個月間,長出下顎正中門齒。 七個月:或六到八個月間,長出上顎正中門齒。 9~16 個月:長出上顎側門齒,然後長出下方側門齒。 14 個月:或12~15個月,長出第一顆臼齒。 18 個月:或16~22個月,長出犬齒。 26 個月:或20~30個月,長出第二顆臼齒。 26 個月:或25~33個月,長出第二顆上排臼齒,然後長出下排第二顆臼齒。 長牙會有什麼徵兆? 若寶寶出現以下徵兆,就代表可能正在長牙: 咀嚼東西 牙齦紅腫,看得到一點牙齒 流很多口水 比平常難搞 喜歡拉自己的耳朵 改變飲食習慣 怎麼讓寶寶長牙時舒服點? 把手洗乾淨後,按摩寶寶的牙齦,一次兩分鐘。雖然寶寶一開始會反抗,但這樣做其實很舒服。 給寶寶一些安全的東西咀嚼。 若寶寶真的太痛,可以給他適合寶寶吃的止痛藥,但請記得不可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20 歲以下的人若使用阿斯匹靈,可能會導致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一種很罕見的重病。 請謹慎思考是否真的需要使用長牙舒緩凝膠,因為有些長牙凝膠會讓喉嚨麻木,導致吞嚥困難。 絕對不可以給寶寶咀嚼硬的食物,像是胡蘿蔔、冷凍貝果、冷凍香蕉等,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讓寶寶噎到。 絕對不可在寶寶的牙齦上塗抹酒精,因為只要一點點都可能導致寶寶中毒。


寶寶 0~1 歲

寶寶到底會不會做夢?科學家這樣說

看著寶寶安詳入眠,是許多父母感到最溫馨的時刻,但您是否曾察覺寶寶在睡眠中,偶爾會出現抽搐、微笑或吸吮的動作,難道寶寶正在做夢嗎?《Hello醫師》帶您了解寶寶會不會做夢的真相。 寶寶會不會做夢? 關於寶寶會不會做夢,至今只能靠科學論證推測,畢竟要能說清楚夢境,仍需要做夢者闡述才行;寶寶因還在學習思考和講話的階段,所以究竟是否做夢?可能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也正因為如此,科學研究存有兩派截然不同的推論,一派相信寶寶會做夢,另一派自然就是不相信的一方。 若以一般成人來看,夢境最常發生在睡眠中的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簡稱 REM);與成人相較,胎兒和寶寶的睡眠時間更長,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時間也比較久,因此推斷寶寶的做夢時間會更長。(延伸閱讀:新生寶寶該睡多久?父母必知4注意事項) 相信派:寶寶的睡眠循環比成人短 此外,成人睡眠階段每次循環約 90 分鐘,但寶寶只要 60 分鐘,因為睡眠循環所需時間縮短,便提高了進入快速動眼期的次數,使做夢變得更頻繁了。 有一派科學家認為,從第三階段的妊娠期(Third trimester,懷孕後期約 28~42 週)開始,胎兒就會做夢了,等於有一半的睡眠時間都是在快速動眼期;但隨著寶寶成長,做夢次數也會陸續減少。(延伸閱讀:了解嬰兒睡眠時間:睡前儀式讓寶寶乖乖睡) 寶寶都做些什麼夢呢? 對於相信寶寶會做夢的科學家來說,寶寶的夢境跟成人還是不太一樣,因為人要到7、8歲,才有完整的自我覺察及構思邏輯,包含身分認同、知識、想像力及空間感等認知能力;所以,在此之前的夢境多為以下無情緒、無性格的平淡內容: 吸吮母乳的畫面 觀望人臉部的特寫 其他日常生活寫照。 否定派:寶寶構思能力不完整難做夢 與相信派的部分論點相同,否定派不認同寶寶會做夢的原因,正是因為寶寶的構思能力尚未發育完全,在情緒及感官經驗欠缺的條件下,寶寶無法構成夢境。 不過,無論你支持哪一方,父母能做的,都是陪伴孩子成長,在孩子做惡夢的時候安撫他們情緒,等孩子到了能溝通表達的年紀時,再鼓勵他們說出夢境。(延伸閱讀:寶寶哭不停怎麼辦?判斷嬰兒哭鬧原因及6招安撫入睡)


寶寶 0~1 歲

真笑還是假笑?寶寶的笑容這樣看才對

帶著情感與潛藏意義的微笑是人類與非靈長類動物的分界線。成人的笑容能夠輕易地辨別真假,但是新生兒的就很難判斷了,儘管寶寶從還在媽媽的子宮裡就已經會微笑了,但學會社交性的微笑則是到6週大才開始,寶寶在8~12週大時,開始會用笑容來表達他們感興趣、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以及自己的想法,而且寶寶也會用微笑來溝通。因此下列將為您解釋笑容的種類,以及寶寶在真笑還是假笑。 笑容的種類 人類的笑容有很多種,無論是發自內心真實的微笑,或社交式的杜氏微笑(Duchenne smiles),都必須牽動眼部、嘴、臉頰及眉毛的肌肉,真實的微笑難以呈現是因為它必須反應正面情緒時才會促發,因此真實的微笑表達了一個人的快樂、愉悅或感激。 換言之,假笑則不需要那麼多的表情元素,隱藏在這種笑容後的動機也都有所不同,有時人們也用假笑來反應負面情緒,假笑總是伴隨著隱藏、批判或者謊言的情緒來掩飾背後真正的動機。 分辨寶寶在真笑還是假笑 2016年宋氏研究員與其他共同作者針對這個議題的研究也被發表在《進化與人類行為》(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學術期刊中;他們的論點著重在幾歲的幼兒開始擁有辨別真假笑容的能力。學者也研究幼兒對於真實笑容,以及有利社會行為的笑容,例如:誠實或配合社交性笑容的差異程度。在對168位2~5歲兒童進行評估後,宋氏以及其他專家們整理出結論如下: 2~4歲幼兒:比較容易分辨出假笑容還是真笑容。 4歲左右的幼兒:可以從言語中分辨哪個是真笑容。 4~5歲幼兒:為了希望獲得更多注意,因此在行為中出現的真笑容多於假笑容。 這項研究指出即使年幼的孩子,也能確實分辨誰值得信任、合作、互動,並成為了兒童未來發展的里程碑。畢竟選擇值得的合作對象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口碑以及過去跟他們相處的經驗作為選擇的基礎,那為什麼真實的微笑可以是好合作夥伴的判斷依據呢?因為真實的微笑是很難得的,我們能從真實微笑來取決一個人是否真誠。


寶寶 0~1 歲

寶寶生殖器腫大或斜視?這些可能屬正常現象

如果家中寶寶有生殖器腫大、眼睛斜視、鬥雞眼等看似怪異的情形,請不要擔心,在新生兒身上,這些現象可能是正常的。以下介紹寶寶可能看起來令人擔心的正常狀況,以及真正需注意的異常警訊。 寶寶鼻涕多不停打噴嚏 小兒科醫學專家指出,媽媽在懷孕期間,體內過多的荷爾蒙會導致寶寶鼻孔裡產生較多黏液。荷爾蒙也會使寶寶的鼻黏膜變厚,使寶寶的呼吸道比較容易阻塞。藉由打噴嚏刺激呼吸道,寶寶可以將異物排出。當然,家長也可以使用吸鼻器,用人工的方式幫助寶寶舒緩鼻塞的不適。 異常:如果寶寶打噴嚏的情況變成咳嗽或氣喘(Asthma),最好立即帶去看醫師,因為很有可能是感染或過敏。 寶寶的生殖器腫大 不管寶寶的性別是男或女都一樣,如果寶寶的生殖器跟身體的大小相比,比例看起來較大是正常的。這是因為剛出生不久,荷爾蒙和水分仍然會儲存在寶寶的生殖器中,使得寶寶的生殖器有腫脹的現象。男寶寶可能會睪丸腫大,女寶寶則會陰唇腫大。 異常:要讓腫脹的情形消退需要一些時間,但如果出生 1~2 個星期後,寶寶的生殖器仍然腫脹,尤其是男寶寶,請儘快帶寶寶去看醫師,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寶寶頭尖尖 形狀成錐型 看到剛出生的寶寶頭型是圓錐狀時,你可能會驚慌失措,並認為寶寶的頭型將永遠如此。其實不用擔心,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由於母親的產道很窄,為了生產順利,寶寶的頭會自然的順應產道,被塑成尖尖的形狀。寶寶剛出生的前幾週,頭型可能會看起來很奇怪,但幾個星期後頭型就會恢復正常。 此外,寶寶頭部的某些地方也有可能是平的,這是因為寶寶睡覺時會側一邊,加上長時間躺著所致。若想避免寶寶頭型被睡扁,建議在寶寶睡覺時,定時變換躺著的方向,或是經常抱著,一邊變換位置一邊跟寶寶說話。 異常:如果過了幾個月寶寶的頭型仍然很奇怪,請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 (總是很難哄寶寶入睡?請參考:了解嬰兒睡眠時間:睡前儀式讓寶寶乖乖睡) 眼睛斜視或鬥雞眼 寶寶因為有很多新事物要學習,加上眼部肌肉的調節功能尚未發展完全,眼睛也還沒有對焦能力,因此兩眼移動會不協調,有時甚至會產生斜視或鬥雞眼的現象。然而,隨著時間成長,寶寶的視力將會愈來愈好。 異常:仔細檢查寶寶兩邊瞳孔在動的時候,是否方向一致。如果寶寶六個月大時仍然有斜視、鬥雞眼的現象,請帶去看醫師,以尋求專業協助。


寶寶 0~1 歲

寶寶還沒坐起來?父母秒懂新知助成長

新手爸媽對於寶寶的一舉一動,總是滿懷關心,除了注意寶寶飲食、洗澡、睡眠等生活起居之外,也常常觀察何時寶寶能坐起來,接著出現爬、站、走等更多動作,甚至能和父母開口發聲與互動。父母們別擔心,請耐心閱讀以下文章,我們會分享許多關於寶寶的資訊,供父母參考,幫助父母成為寶寶坐起來的重要推手。 寶寶什麼時候能坐起來? 寶寶在四到七個月大時,大部分會學著坐起來,這時,寶寶已經會翻身並能抬頭了,在八個月大時,寶寶也許能不依靠他人協助,就坐起來好幾分鐘。 寶寶如何坐起來? 當然,父母可以隨時輔助寶寶坐起來,但別心急,必須等到寶寶學會控制頭部後,才能獨自完成坐起來的動作。在四個月大時,寶寶頸部及頭部肌肉會快速增長,變得更加強壯,讓寶寶在躺著或趴著時,能夠抬起頭,接下來,寶寶會學著用手臂支撐身體重量,將胸部撐起,約莫一個月後,寶寶差不多就能自己坐起來一小段時間。但無論如何,建議父母應該待在寶寶身邊,避免寶寶在過程中跌倒,等再過一段時間,寶寶就能用手臂保持平衡。一般來說,寶寶在八個月大的時候,大概就能不依靠他人協助,就獨自坐起來,並開始用雙手探索身旁的世界。 父母耐心助練習 寶寶坐起來的過程裡,父母需要協助的,就是給寶寶坐起來的練習機會。父母可以讓寶寶躺著,輕輕抓住小手,向前拉至坐姿,等寶寶準備好的時候,很自然就能坐好,然而,請多注意寶寶的身體情況,千萬別勉強寶寶坐起來,心急只會揠苗助長,要多注意寶寶安全。(延伸閱讀:嬰兒第20週:練習坐得穩 忌過度搖晃) 若寶寶經過父母的協助,仍然無法保持平衡,那代表寶寶坐起來的時機還沒到,請讓寶寶先休息,之後再嘗試。如果寶寶才剛開始學坐,很快就顯得疲倦,或表現出煩躁的樣子,這時也不要強迫寶寶一直坐起來,請讓寶寶躺下來休息。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進度,若寶寶五個月大仍不會坐,父母也不需要過度擔心,因為有些小孩要到九個月大才會坐,父母請先注意寶寶的身體狀況,確認寶寶沒有感冒、生病,接著,只要持續協助、鼓勵寶寶練習坐起來,寶寶遲早會達成這個里程碑的。 寶寶坐起來了,然後呢? 寶寶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於成功坐起來之後,肌肉也愈來愈有力,寶寶可能開始學爬、學站與走,接下來,就等寶寶跨出第一步囉!(延伸閱讀:嬰兒第48週:踏出第一步 戒奶嘴時機)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