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0~1 歲

本類別詳述嬰兒時期的發展,並以時間來劃分。從第 1 週到第 48 週,一直詳細介紹至 35 個月大的寶寶。除此之外,還有關於嬰幼兒照護的各項知識。

基礎知識

寶寶 0~1 歲

15月齡寶寶:展現獨立性 培養愛讀書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15個月大的寶寶,應該已經踏出第一步,也很會走了,空出多一些空間讓他散步吧,就算跌倒也沒關係,這是他學習適應環境的方式,您也可以協助他推著箱子,或推著學步車行走,這同時也可以幫他發展運動技巧。(尿布推薦:尿布推薦10大品牌!尿布價格、尺寸、材質、挑選重點全解析) 您可能也察覺到孩子變得比較獨立,他寧願跟您一起坐在餐桌旁,也不想再坐兒童專用餐桌。換尿布、刷牙、把他塞進兒童專用座椅,都變成是一場場角力,先別生氣,您的寶寶只是正在展現他的獨立性而已。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智,試著冷靜地用祈使句取代命令句,去表達你的要求,例如用「我們一起去刷牙好嗎?」取代「你給我去刷牙」,慢慢地,您就會看到行為模式的轉變。當您的孩子15個月大了,請嘗試讓他學習下列事項: 讓他說一些簡單的字句 讓他理解基本的表達方式 (例如:不可以唷、請給我這個) 指著身體的部位並搭配語句 塗鴉 丟球、跑步、攀爬 讓他獨自行走 如何照顧寶寶? 和孩子一起看書、念童書給他聽,有助於孩子的發展,有些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可以自己坐直聽您說故事,但如果您的孩子還無法做到,那也不要緊,持續這個一起閱讀的活動,也許有一天,他會開始愛上它。長期而言,一起閱讀是最推薦的親子分享活動之一,這時期的小朋友,可能會要你重複說同樣的故事好幾遍,重複朗讀同一本書,可以讓寶寶學習單字,並熟悉故事情節,當他開始說「啊!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了」,相信是非常令人感到欣慰的。 如果您的孩子個性內向,他只是比較慢熟,持續提醒他「你很害羞是嗎?」,通常這個時期的兒童,都表現得很害羞,尤其是剛到一個陌生環境的時候。相較比較膽大、外向的孩子,內向的小孩,比較容易有分離焦慮。 在充滿壓力的社交環境下,讓他了解您懂他的不安,可以握著他的手對他說:「這個派對有點吵對吧?」多給他點時間適應環境,當他變得比較自在時誇獎他,會比直接指出他的焦慮要好。您也可以買一顆球,教您的孩子如何拋接球,雖然他不一定每次都能接到,但讓他追著球跑的時候,會讓他覺得很快樂。 寶寶的健康須知 孩子15個月大時的醫師會診,您的醫師可能會提到以下問題: 孩子的食慾?他每天吃幾餐包括點心? 他的大小便規律嗎?是否某些食物會影響排泄? 睡覺或小憩的時間?1~2歲大的幼兒,通常1天要睡13~14個小時。 上述的資訊,都有助於醫師評估孩子的健康及發展狀況,如果有任何可能的疑慮,亦請與醫師討論。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這時期的幼兒,可能會進入速長期,15個月大的寶寶身高、體重及頭圍,標準數據如下: 體重:9.2 ~13.6公斤 (男孩);8.6 ~ 12.5公斤 (女孩) 身高:74 ~ 84公分 (男孩);73 ~ 83公分 (女孩) 頭圍:45 ~ 50公分 (男孩);44 ~ 48公分 (女孩) 繪製兒童生長曲線圖,可以讓您了解寶寶目前成長的情形。兒科醫師會依據寶寶身高、體重及頭圍,評估寶寶是否維持穩定的成長率,並判斷是否符合15月齡小孩的標準。 新手爸媽小提醒 請留意不要讓寶寶養成咬人的習慣,當您的寶寶咬人時,先關心被咬的那方傷勢如何,保持冷靜,並堅定地告訴您的小孩「不可以咬人」,不需大聲斥責或懲罰,因為這樣會對因為承受過度壓力而咬人的那方,沒有任何幫助,而且孩子也可以從您嚴肅的聲調裡,判斷咬人是不好的行為。此外,有時咬人的那個,可能哭得比被咬的還大聲。也不要用咬小孩,來讓他也體驗被咬的感覺,那反而會讓他誤以為咬人是被允許的行為。 請製作事件筆記,咬人是因為您的寶寶受到威脅,還是他的個人空間被侵犯了?是睡覺時間到了嗎?分析並記錄咬人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同樣的衝突再發生。

看更多 寶寶 0~1 歲 相關文章

寶寶 0~1 歲

寶寶第4週:溢吐奶、腸絞痛怎麼辦?刷牙與按摩方法說明

嬰兒的生長與發展狀況 邁入第4週後,嬰兒的臉會愈來愈圓潤,脫離剛出生皺巴巴的模樣。嬰兒趴著時,骨盆會平貼於床面,頭可以略抬起,抱在身上時也會主動抬頭看人。 男、女寶寶的平均發育狀況如下: 男寶寶 身長:約51~58公分 體重:約3.2~5.4公斤 頭圍:約35~39.6公分 女寶寶 身長:約50~57公分 體重:約3.1~5.2公斤 頭圍:約34.2~38.9公分 嬰兒溢、吐奶怎麼辦? 溢奶指寶寶在喝奶或是剛喝完時,嘴角流出少許的奶水,原因可能是喝奶時太急,或是有輕微胃食道逆流,通常不必擔心,但要記得清潔口腔。 吐奶原因很多,包括喝太多、生病、吸入過多空氣等,爸媽可觀察寶寶狀況,若吐奶量只有一點點,寶寶活動力也正常,則不用太擔心,但若吐很多、有綠色嘔吐物,或活力下降,須趕緊尋求專業協助。 【延伸閱讀:寶寶吐奶怎麼辦?拍嗝有用嗎?嬰兒溢奶、吐奶原因解析】 嬰兒每天刷牙很重要 嬰兒雖然還沒長牙,但是維護口腔環境相當重要,不僅可以從小養成清潔習慣,也能避免口腔內細菌滋生,清潔時機與方式如下: 清潔時機:早起、睡前、每次喝完奶後 準備物品:紗布巾、溫開水 清潔步驟: 用溫開水浸濕紗布巾 拿著紗布巾確實擦拭口腔,包括牙床上下左右、舌頭、口腔周圍 由於寶寶通常會抗拒口腔清潔,因此爸媽需多費心,可以一人協助扶住孩子,另一人負責清潔。 注意嬰兒腸絞痛 未滿3個月大的嬰兒中,有10~20%會發生腸絞痛,使寶寶瘋狂大哭、難以安撫、甚至拳打腳踢。雖然前3個月是寶寶最常哭的階段,但腸絞痛不一樣,醫師會以3原則來判斷: 1次哭3小時 1週至少3次 連續3週以上 腸絞痛常在傍晚發生,多發生於寶寶出生3到6週之間,但大約3個月後,便不會再發生。 部分研究認為腸絞痛可能是食物過敏,或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所致,其他研究則認為,寶寶的個性容易緊張,或是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可能才是成因。 雖然腸絞痛的問題會讓家長感到無助與內疚,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不是長期健康問題的徵兆,所以不必過度擔心。 【延伸閱讀:嬰兒腸絞痛怎麼辦?有哪些症狀?關鍵「5S」與母乳改善新生兒腸絞痛】 幫寶寶按摩改善哭鬧 按摩可以幫助放鬆寶寶情緒與身體,也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以下介紹最基本的「嬰兒從頭按到腳」按摩法: 從頭按到腳 介紹:把握從頭按到腳的原則,並且透過雙手輕按提供寶寶安全感。 步驟: 從臉開始,輕壓寶寶的額頭、眉毛、臉頰、耳朵 接著從上手臂開始,依序從一直按到小手指,一手按完換另一手 接著是身體部分,手掌放在寶寶胸前並且從中間往外畫圈 再來是雙腿部分,輕輕的從大腿一直按到腳掌、腳趾,一腿按完換另一腿 最後是按摩背部,從上到下一路輕輕按壓到屁股 寶寶照護與注意事項 讓寶寶適度吸吮:4週大的寶寶喜歡,而且需要吸吮,不需強制禁止|。你可能發現奶嘴能讓寶寶平靜下來,在某些情況下,寶寶會拿拇指或食指起來吸。 無論醒、睡,都維持臉部朝上:避免因為趴著或睡著而壓迫呼吸道。 外出須坐安全座椅:2歲以下的嬰幼兒應坐在車輛後座,並使用攜帶式嬰兒提籃或是後向式安全座椅,並要注意有無正確安裝和繫好安全帶,才能確實保護寶寶安全。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development-and-milestones/baby-born-week5/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寶寶 0~1 歲

寶寶第3週:哺乳維持「想吃就餵」原則、注意臍疝氣與猝死

嬰兒的生長與發展狀況 3週大的嬰兒已經能靈活活動手腳,也能看見,並追蹤距離20~35公分的物體,這剛好是母乳哺餵時,媽媽與寶寶對眼的距離;事實上,這個年紀的寶寶傾向對人臉感興趣,而非其他物品。 媽媽可在親餵時直視寶寶,再慢慢把自己的頭轉到另一側,看寶寶的目光是否跟上;這個動作有助於訓練寶寶的身體肌肉、眼睛的追焦與聚焦能力,同時透過眼神交流,也能增加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情感。 哺乳維持「嬰兒想吃就餵」的原則 進入第3週後,嬰兒會逐漸抓到吸吮母乳的節奏,媽媽只需掌握「寶寶想吃就餵」的原則。若嬰兒不吸奶,可能是不餓或還不習慣吸吮乳房;針對後者,媽媽可多抱寶寶,增加寶寶與胸部接觸的時間,讓寶寶有機會學習與練習吸吮;此外,媽媽也需觀察孩子的進食量是否足夠,如果寶寶仍然不吸,建議尋求專業協助,找出原因改善問題。 嬰兒臍帶脫落,注意「臍疝氣」 這個階段,嬰兒臍帶多已脫落了,不過有些寶寶可能會出現臍疝氣,也就是所謂的凸肚臍,多數發生於早產兒和體重較輕的寶寶身上,這是因為寶寶的腹部肌肉較脆弱,出生時臍帶附近的肌肉未完全關閉,肌肉結構也尚未發育完整,以至於腹內組織從腹壁肌肉的缺損擠出來,形成臍疝氣。 不過爸媽不必過於擔心,隨著嬰兒逐漸長大,臍疝氣多於1~2歲時逐漸消失,但若是孩子出現哭鬧不停、嘔吐,甚至疝氣處鼓起紅腫、變黑、發炎等,請盡速就醫。 嬰兒包巾使用方法 嬰兒的睡眠品質對於健康發展、建立睡眠習慣十分重要,包巾不僅可以提供安全感,也能讓寶寶睡得更好。 使用步驟如下: 將包巾轉成菱形,上方一角折下來變鑽石形 將寶寶頭頸部放在鑽石形上方線條處 一手固定寶寶左手,另一手從包巾右邊邊角,往左包住寶寶肩膀,並將多餘部分塞到寶寶身體下方 另一側重複步驟3,並將多餘部分塞到寶寶身體下方 整理身體下方布料,留一個手掌的空間,將包巾往身體方向拉上來,並用彈性綁帶固定寶寶 包寶寶時,注意不要包太緊,並露出雙手並讓呼吸保持順暢。 起初使用時,寶寶可能會感到些微驚嚇,但適度的驚嚇為自然現象,表示小孩對外在環境的變化感到十分敏感,懂得做出反應。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baby-care/newborn-baby-dont-need-pillow/ 注意與預防嬰兒猝死 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指嬰兒在睡眠時突然死亡,1歲以下的嬰幼兒皆是高危險群。雖然嬰兒猝死症發生率不高,但卻是1歲以前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父母不可不慎。 嬰兒猝死的常見原因包括: 家長或照顧者吸菸(同場加映:說戒就戒!成功戒菸做到這4點) 趴睡 早產 出生時體重過輕 睡在太軟的表面 睡覺的環境太悶熱 【延伸閱讀:新生寶寶該睡多久?父母必知4注意事項】 為了避免嬰兒猝死,應謹記下列事項: 讓嬰兒仰睡:研究指出,仰睡能減少50%猝死機率。 維持床鋪乾淨、簡單:避免用過軟的床單、過厚的棉被,床上也避免放置玩具、不用的枕頭或抱枕。 維持環境溫度舒適:房間溫度控制於24~28度間,避免太冷或太熱。 避免嬰兒周圍吸菸,並遠離吸菸者 仔細觀察嬰兒的健康狀況 一般來說,若是發育情形正常,不需要特別去找醫師。然而,爸媽應隨時注意寶寶有無任何不尋常的跡象,下列是你應該注意的事項: 監測寶寶的尿量與排便次數,以便及早發現異常的狀況。(進一步了解寶寶排便問題,請看:寶寶也會大腹便便~便祕跡象5招改善) 若有任何凝血問題,醫師可能建議注射維生素K,幫助凝血。 https://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development-and-milestones/baby-born-week4/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寶寶 0~1 歲

寶寶第2週:多跟嬰兒說話、培養吃睡作息、注意黃疸

嬰兒會辨識聲音,眼睛也會隨物體移動 在此階段,嬰兒的眼睛可以隨目標移動,也能辨識照顧者的聲音,並在聽到聲音的時候,顯得更安心,因此父母可以拿著玩具逗孩子,促進嬰兒的視力發展,同時多與寶寶對話,提高對語言熟悉度、親密度與安全感;此外,這時期的嬰兒喜歡被撫摸,因此可以在寶寶洗完澡或睡前進行嬰兒按摩。 另外,建議從寶寶出生起就可以進行親子共讀,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也有助於語言、認知等發展,父母可先從日常生活中的小圖卡、小布書進行共讀。 【延伸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嬰兒學習喝奶階段,媽媽親餵乳頭容易痛 在第2週,由於寶寶的進食時間還沒固定,所以哺餵母乳的嬰兒一天可能要餵8~12次,母親在這個階段特別辛苦,父親可以多多分擔其他家務。 若寶寶是餵食配方奶,一天也可能要餵6~8次。建議餵食量每天/每公斤約需150~180c.c.,父母可平均分配於每一餐,但不用勉強嬰兒喝完,視嬰兒的胃口而定。在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慢慢培養出進食的習慣。 母親用母乳哺餵嬰兒時,記得讓自己和寶寶的姿勢放鬆,並讓寶寶面對自己的臉和胸部;其次寶寶吸吮時,嘴巴要含得夠大,下巴貼著乳房才可順利吸吮。 初期母親可能會因為嬰兒拉扯乳頭而感到疼痛與不適,這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習慣;此外,母親也可能常有親餵乳頭刺痛,或餵乳姿勢不良,造成乳頭破皮等情形,建議可透過擦羊脂膏來修護敏感的乳頭。 【延伸閱讀:不會計算新生兒奶量?醫師教你用嬰兒體重算奶量】 https://wp.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baby-nutrition/breastfeeding-vs-formula-feeding/ 幫嬰兒拍嗝預防溢、吐奶 除了哺餵奶外,拍嗝也很重要,尤其如果寶寶採瓶餵,每次餵完奶都必須要拍嗝,因為瓶餵容易吸到空氣,可能導致溢吐奶。 嬰兒拍嗝方式主要有2種: 坐姿拍嗝:父母可讓寶寶坐在腿上,一手支撐寶寶頭頸部,另一手拱起呈三角形拍寶寶背部。 直立拍嗝:父母將寶寶的頭頸靠在肩上,一手撐住寶寶下半身,另一手拱起呈三角形拍寶寶背部。 培養嬰兒睡眠時間 良好的睡眠習慣有賴於從小養成,所以父母需持續幫寶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例如: 床內不擺放雜物、鬆軟物件 每次睡覺都仰睡 每晚進行相同的睡眠儀式:每晚上床時間固定、有特定的哄睡方式,例如播放輕柔音樂、說故事等 需注意的是,到了第2週,寶寶可能已有能力輕輕地抬起頭,因此寶寶躺下時,要特別注意姿勢,確保其呼吸道暢通。 注意新生兒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的常見症狀,會讓寶寶皮膚和眼睛變成黃色,尤其是早產兒及母乳寶寶。 黃疸是因為嬰兒肝臟尚未完全發育,無法良好去除血液中的膽紅素。初期會出現在臉上,之後是胸部與腹部,最後才是腿部;黃疸也會使嬰兒的眼白看起來黃黃的。若是皮膚黝黑的嬰兒,可以觀察其眼睛與牙齦,確認是否有這樣的症狀。若不確定,還可以輕壓寶寶的鼻子,或額頭上的皮膚,這時皮膚會顯得特別黃。 為預防黃疸,父母記得隨時注意皮膚清潔,並哺餵充足的奶水促進代謝,以及觀察呼吸、吸吮、大小便狀況,若嬰兒活動力降低,顯得沒力氣時,應盡速就醫。 父母也可使用以下小功具,藉由觀測寶寶便便,了解嬰兒的健康狀況。 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tools/how-does-babies-poop-look-like/ 若懷疑寶寶有黃疸,請盡速就醫,醫師會根據寶寶外觀和抽血進行診斷。多數情況下,新生兒黃疸無需特別治療,約1~2週就會消失;針對較嚴重的黃疸,醫師可能會建議照光治療,使用特殊波長的光,幫助寶寶排出膽紅素。 【延伸閱讀:新生兒黃疸2週以上快就醫!膽道閉鎖用3症狀判斷,治療晚恐須肝臟移植】 如何觀察寶寶健康與成長狀況? 最初的幾週,大部分媽媽擔心的是寶寶的體重。寶寶有營養不良嗎?是否達到正常的標準體重?為什麼體重比其他寶寶還輕? 其實不需要過於擔心上述問題。有幾個跡象可以確保親餵的嬰兒獲得足夠的養分,例如:餵食後感到胸部變空變輕,寶寶的皮膚呈現光澤、緊緻,輕按時具有彈性。若水分不足,按下寶寶皮膚時,會先皺皺的才反彈。 另一種方式是在親餵的同時,聆聽寶寶吞嚥的聲音,觀察其是否在享用香甜的奶水。此外,若是寶寶定時排出黑色或黃色的糞便,就不用太擔心。寶寶一天需要更換五到八次尿布,若達到這個次數,就能確定寶寶已獲得足夠的能量,與必需的營養。 不管是親餵母奶還是餵奶瓶,請謹記,寶寶在每個階段的生長速度,都有所不同,有時候速度會慢一點。若寶寶總是精力充沛、玩得很開心、健康,就代表發育得很好。若對寶寶的體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醫師會提供意見,並建議你該補充哪些營養。 https://wp.helloyishi.com.tw/parenting/babys-first-year/development-and-milestones/baby-born-week3/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