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0~1 歲

本類別詳述嬰兒時期的發展,並以時間來劃分。從第 1 週到第 48 週,一直詳細介紹至 35 個月大的寶寶。除此之外,還有關於嬰幼兒照護的各項知識。

基礎知識

寶寶 0~1 歲

異位性皮膚炎「痛到眼渙散」 醫:善用「Soak and Seal」把握出生黃金打底期

「看到小baby身上脆弱的肌膚『流湯流汁』的慘狀,真的很難過」安瑟美膚整形外科診所院長鄭惠文醫師提到一名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小寶)個案,就診時身上皮膚乾裂、痛到眼神渙散,令他相當不捨。鄭惠文強調,對抗異位性皮膚炎的長期抗戰,關鍵在於「消炎」與「重建」,避免落入「癢—抓惡性循環」,在星火燎原前控制住膚況,才能改善寶寶未來的成長狀況。 鄭醫師說小寶現在已一歲多,他在二個月大時出現病徵:臉部皮膚出現紅、癢、乾燥、脫屑等症狀,經診斷確定為異位性皮膚炎;病情嚴重時,不僅皮膚乾裂、晚上睡覺會不自覺搔抓,傷口破皮後更在床單留下湯汁與血痕,真的好心疼,甚至由於皮膚問題連帶影響睡眠與生長發育,和同齡孩子相比,小寶身形明顯瘦小,雙眼也流露著疲累感。 不只寶寶受苦,媽媽的心累也是不在話下,寶寶出生後幾乎只敢在家,不敢帶著他到處遊玩,看到新裝潢的餐廳、店家,擔心空間中留有甲醛而不敢踏入,去到公園會怕看不見的花粉飄來,公婆想要抱孫子,還要請老公委婉轉達別穿著羊毛和合成纖維衣服,小寶媽媽向鄭醫師自嘲自己從小心翼翼變得神經兮兮了;除此之外,寶寶現在已經出現經常容易鬧脾氣的情形,一想到未來對於小寶的生活品質、情緒控管與人際關係的不良影響,媽媽實在憂心忡忡。 在台灣有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的嬰幼兒約占4%至7%,每年新患者有15,000~20,000人不等,盛行率逐年上升;全球間更有高達20%兒童受影響 。鄭惠文醫師接受《Hello醫師》專訪時指出,根據研究顯示,有7成異位性皮膚炎發生的原因來自遺傳;父母中有一人有過敏體質,孩子有2~3倍機會罹患異位性皮膚炎,若父母雙方都有過敏史,孩子罹病率更高達3~5倍,而且這裡指的過敏不僅限於皮膚問題,而是所有種類的過敏。 鄭惠文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體質的新生兒,約7成在一歲前發病,顏面、頸部、前額與頭皮都是好發位置,接著會延伸到四肢,嚴重時全身皮膚都會受影響,而反覆發作幾乎是困擾所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問題」。 E膚寶寶好發部位 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理生理學很複雜,涉及遺傳因素、表皮屏障功能障礙、免疫機制和環境觸發因素,可以簡易理解是患者因皮膚屏障功能不全,皮膚內水分大量流失,表層角質層防禦力下降,讓外來刺激物輕易長驅直入,引起發炎與深層癢的反應,臨床常見症狀如下: 皮膚慢性發炎 外觀乾燥脫屑 皮膚變黑、粗糙、苔癬化 皮膚深層癢 抓傷流湯、流水 好想結束反覆發作的惡夢   治療2大重點  對病友與家庭來說,反覆發作真是一場惡夢,更甚者,由於皮膚屏障缺陷、pH值升高......等因素,患者受到細菌、真菌和病毒性的皮膚感染風險也較高,特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S aureus ) 感染。鄭醫師再次強調遠離惡夢與風險的2大重點必須掌握——「消炎」與「重建」。 【消炎】終止「癢-抓」惡性循環 皮膚發炎伴隨而來的深層搔癢,很容易演變成抓破皮、流湯、流膿,讓發炎更嚴重,因而陷入「癢-抓」的惡性循環。然而,許多家長由於擔心使用類固醇等藥物會帶來副作用,不敢讓寶寶使用,因此錯過治療時機。對此鄭醫師表示,只要依照醫囑指示正確用藥,無需過度擔心。 【重建】皮膚防禦修護 居家照護角色吃重 鄭惠文說:「在治療初期與中期,藥物治療與居家照護的比例各半,但到後期居家照護的重要性提高到6成,略高於藥物治療。」透過日常的保養護理輔助治療,幫助皮膚屏障補充所需營養。 Soak and Seal做足補水與保濕 穩定膚況打好基底 居家護理重點主要在補水、鎖水、建立好肌膚保護,以寶寶來說,透過「Soak & Seal(泡澡補水與密封鎖水)」2步驟,有助於穩定皮膚與補強表層屏障。鄭惠文分享:「在國外這已經是許多寶寶的洗澡日常,泡澡補充水分、讓皮膚角質維持濕潤,能夠幫助傷口癒合;角質濕潤時再塗抹異位性皮膚炎適用的乳液,皮膚能吸收更多營養」。 嬰兒皮膚角質層厚度約1mm~1.5mm,僅成人的1/3,因此,嬰兒皮膚吸收與穿透性較快速,使用保養品時要更謹慎,必須以植物成分為主,也要留心避開常見的Paraben系統防腐劑、SLS、SLES、酒精、香料。國際亦有研究指出,加強皮膚保濕能軟化及舒緩皮膚,增加角質層的含水量,能降低抗發炎藥物的使用。 美國國家濕疹協會(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針對Soak & Seal的提醒事項有以下幾點: 每日泡澡10分鐘,務必用溫水而非熱水。 使用溫和不含鹼劑的沐浴品,不要用肥皂(no soaps)。 避免擦洗方式,不要摩擦皮膚。 起身後,用毛巾輕拍皮膚不要擦拭,保留表層些微水分。 3分鐘內塗抹保濕乳液/乳霜!這點超重要,若沒有即時鎖住水分,肌膚可能變得更加乾燥。 等待幾分鐘,讓乳液/乳霜吸收到皮膚中,再穿衣服。 Soak & Seal (泡澡補水與密封鎖水) 異位性皮膚炎適用的沐浴、保濕黃金成分 照顧異位性皮膚炎族群,在清潔淨膚與保濕項目上,首要掌握減少刺激與萃取物來源天然的原則;同時,鄭惠文指出幫助建立肌膚保護的黃金成分包括:「 Omega 3, 6, 9、維他命E、植物固醇」。 Omega3,6,9三者同時具備時,相較於只具備1~2項,對於皮膚的舒緩與修復,效益更佳。Omega3與6常見提取原料來自於大麻籽油;Omega9則常見於芥花油萃取,維他命E、植物固醇(又名植醇)的常見來源亦是。值得注意的還有,成分中如有「橄欖油、米糠油」的組合,也是相當優質的保濕屏障。 異位性皮膚炎猶如未爆彈  預防勝於治療 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高過敏體質,加上PM2.5空氣汙染等過敏原氾濫的環境,都會加速異位性皮膚炎的惡化。除了在寶寶出現症狀後開始治療外,也建議從出生就開始保養,以降低疾病發生的可能。鄭惠文建議:「還沒有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的寶寶,也可以執行居家保養「Soak & Seal(泡+塗)」,研究顯示可延緩或減少四歲後過敏三聯症(Allergic Triad or Atopic Triad)-異位性皮膚炎、支氣管炎與氣喘的發生」。 坊間已有專門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研發出專屬乳液與沐浴品,例如「法瑪仕E位性乾燥脫屑修護系列」,其產品標榜從大麻籽油與芥花油中萃取Omega 3, 6, 9及維他命E,以及天然大豆油脂萃取、橄欖油、米糠油、角鲨烯、玻尿酸鈉......等成分在同系列中各功能品項,幫助皮膚健康護理、穩定膚況,Soak & Seal 更適合選用E位性沐浴油與E位性修復乳實行每日護理。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 是一場長期抗戰  近年來流行各種異位性皮膚炎的水療法,網路紅人阿滴也多次到日本進行丹羽療法;這類療法其實主要是讓患者遠離誘發過敏的環境與物質,但是多數家庭不可能就這樣搬遷到世外桃源,亦或頻繁地負擔高額差旅費用;然而若無法長期維持遠離誘發物質的外在環境條件,皮膚問題仍容易反覆發作。鄭惠文表示:「治療的不二法門在於配合醫師,在關鍵時間做適合的治療,而日常居家保養如能好好執行,則能有效降低發作的機率」。 對於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及成人患者來說,務必注意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居家保養更要細心;只要遵從醫囑正確用藥,並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遠離誘發因子,均衡飲食,以及選用成分溫和的專屬保養品,提供皮膚所需的照護,就有很大機會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發作的惡性循環,享有愉悅的生活品質。 [embed-health-tool-vaccination-tool] (圖片:法瑪仕提供)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看更多 寶寶 0~1 歲 相關文章

寶寶 0~1 歲

嬰兒第26週:注意寶寶營養需求 防蛀牙別喝果汁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在第 26 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能以腿部承受重量站直。 不需要協助,能自己坐著。 臉會轉向聲音來源。 能夠用噴口水發出好笑的聲音。 如何照顧寶寶? 寶寶可能喜歡使用某一隻手,之後才換成另一隻手。現階段寶寶還不能明確知道哪一隻手比較有力,要等到兩到三歲才會揭曉。不要刻意影響寶寶,因為這些能力在出生前就決定好了,若你強迫孩子使用非慣用手,可能會出現混淆,造成手眼不協調、不靈活及寫字的問題。 若你想教寶寶手語,現在就是個好時機。教寶寶表達的工具,能降低不舒適感。首先,可以先教寶寶常見的單字,試著用手語表達,例如書是雙手合在一起再打開、肚子餓是雙手放在肚皮上。 寶寶喜歡模仿,尤其是喜歡模仿聲音與語言。有時候,你可以反過來讓寶寶成為掌控遊戲規則的人,你來模仿寶寶的聲音。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的狀況,醫師會進行體格檢查,並使用不同的診斷工具及流程。 體格檢查,包含再次評估先前的問題。 檢查寶寶長牙的狀況。 評估發展情形。醫師可能會經由你的觀察與紀錄,來得知寶寶的狀況,或進行一系列的評估,像是坐著時,控制頭部的能力,以及視力、聽力、抓取物品、抓握小東西、翻滾、腿部承重等能力,藉由跟醫師互動,聽寶寶的聲音。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維生素與營養補充品 親餵寶寶及一天喝少於 960 毫升牛奶的寶寶,需要補充維生素 D。雖然皮膚曝露在太陽下,即可製造維生素 D,但最好還是盡量減少寶寶曬太陽的時間。寶寶的皮膚既薄又敏感,曝露在陽光下的每分每秒,都會增加皮膚癌(Skin cancer)及皺紋的風險。防曬乳能避免孩子受到陽光的影響,但也會減少身體的維生素 D 製造。(延伸閱讀:避免寶寶曬傷!防曬配備全方位) 至於其他的維生素,醫師可能不會特別建議你補充,因為你應該從慢慢調整寶寶的飲食做起。不過也有例外,例如,早產的寶寶體重不足、寶寶的腸胃功能不佳、喝的母奶或配方奶量少於其他同齡的兒童,或受慢性病影響進食與吸收能力,上述狀況都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 若有任何疑問,請詢問醫師。 關於劑量問題,請諮詢醫師正確的用法與用量。絕對不要給寶寶成人標準的劑量,即便你自行幫寶寶減少了一些也一樣。只有在醫師開處方的情況下,才可使用維生素補充品,過量的藥物或維生素,都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甚至造成危險。(延伸閱讀:兒童成長的關鍵!必需這6類維生素) 排便習慣的改變 對親餵爸媽來說,從一開始寶寶柔軟、黏稠、無刺激味道的便便,變成黑色、濃稠且臭臭的大便,可能會感到震驚不已。不過,請放心,這是正常現象。雖然在斷奶之前,喝母奶的寶寶糞便,會比瓶餵寶寶來的軟,但開始吃東西以後,寶寶的大便會愈來愈趨近成人的模樣。(延伸閱讀:便便照比一比:從寶寶大便顏色型態看健康) 預防牙齒疾病 為了避免寶寶得到牙齒疾病,請遵循下列事項: 即便在寶寶長牙前,或是寶寶已經開始喜歡甜味,也絕對不要給他喝含糖飲料。含糖飲料包括藍莓汁、混合果汁、稀釋果汁加水。 寶寶長牙時,不要讓寶寶晚上睡前或小睡前喝配方奶、母奶或果汁。若你想在睡覺時間,給寶寶喝一點東西,請給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不會造成牙齒的傷害。(延伸閱讀:小心奶瓶性齲齒!注意寶寶口腔衛生預防蛀牙) 不要讓寶寶在沒人監督下,在旁邊爬行或是躺著時吸奶嘴或奶瓶,因為長時間的吸吮行為會傷害牙齒。吸奶瓶應該視為正餐的一部分,或是點心,只能在特定的地方進行(抱著、嬰兒坐椅、高腳椅或其他椅子上)。 長牙後,晚上餵奶要記得刷牙再讓寶寶睡覺,以免蛀牙。(延伸閱讀:預防嬰兒奶瓶性蛀牙 簡單6步驟預防和照顧) 寶寶一歲大以後,就不要再使用奶瓶了。 新手爸媽小提醒 親餵的寶寶拒絕瓶餵 你可以試試下列小技巧,幫助寶寶習慣奶瓶: 只在肚子餓的時候餵奶 肚子飽的時候不要餵奶 假裝忽視寶寶 餵奶前先陪寶寶玩 不再親餵寶寶 輕拍寶寶入睡 知道什麼時候該退讓


寶寶 0~1 歲

嬰兒第19週:留意心雜音 幫寶寶按摩好處多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雖然哭泣目前仍是寶寶最主要的溝通方式,但他也開始培養幽默感了。遇到愉悅的事,寶寶便會開始笑,例如你的臉龐突然從毯子下面出現,或是玩具突然從箱子裡蹦出來,只要不是太大聲或是太嚇人,寶寶都會很開心。 扮鬼臉來鼓勵寶寶多笑、咯咯笑或微笑,寶寶喜歡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你不需要特殊的工具或玩具,只要咂嘴、吹口哨,或是模仿動物叫聲就行了,寶寶愛得很!也可以試著給寶寶會動的玩具,看玩具搖動發出聲音時,寶寶會很感興趣。 多鼓勵寶寶探索、把玩不同的物品,你可以看到寶寶玩遊戲時,表現出好奇的樣子。第 19 週的寶寶,已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挺直身體 往一個方向翻身 關注聲音來源,尤其是媽媽的聲音 說出簡單的字彙(延伸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玩樂 寶寶的健康須知 醫師會依據孩子不同的狀況,進行不同的檢查。若寶寶身體健康,且醫師沒有其他指示,會進行第二次預防接種,另外也別忘了告訴醫師孩子上一次接種後的反應。以下為需要留意的寶寶狀況: 急性呼吸道病毒 急性呼吸道病毒(Acute respiratory virus,簡稱 RSV)引起的症狀跟感冒很像,這種病毒不會導致疾病,但會使耳朵感染、誘發支氣管炎(Bronchitis)或肺炎(Pneumonia)、導致氣喘或是其他呼吸道疾病。大多數兩歲以下的兒童,容易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而且對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有健康問題、免疫系統較弱的寶寶,以及早產兒,會更加危險。(同場加映:2歲以下很危險!RSV病毒的症狀與治療) 寶寶一開始好好的,沒有症狀,但幾天過後,可能會變嚴重且呼吸困難。寶寶可能受到嚴重感染的跡象,包含: 鼻孔擴張 胸部膨脹 腹部肌肉緊繃 喘氣 快速淺呼吸每分鐘超過 60 次 唇色及指甲轉綠,以及餵食問題。 若寶寶受到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你應該打電話給醫師,醫師可能會請你帶寶寶去診所,檢查呼吸狀況,可能會開立支氣管擴張吸入器(Inhaled bronchodilators),先讓寶寶好好呼吸,這時的抗生素可能對治療沒有幫助,但你還是能夠透過給寶寶多喝水,以及遠離二手菸,以避免寶寶再度呼吸困難。 用鼻噴劑或滴劑,讓寶寶的呼吸更順暢,這些藥物可以減少鼻涕,防止呼吸問題。寶寶睡覺時,將他頭抬高也有助呼吸道暢通。若寶寶發燒,在醫師指示下,可以給寶寶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稱 Paracetamol)。另外,在急性呼吸道病毒肆虐的季節,可以考慮讓早產兒、肺病、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的寶寶,注射疫苗,幫助抵禦病毒侵襲。 心雜音 心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所有跟心臟有關的健康問題,都十分危險,尤其是對嬰兒而言。然而,大多數心雜音的病例,都不太嚴重,而且會隨著時間消失,不必過度擔心。 寶寶心臟有雜音時,代表血液流經心臟產生的聲音異常。在多數情況下,心雜音是心臟形狀不規則引起的。這種雜音用聽診器就能診斷,對寶寶而言是無害的,醫師可能不會進行下一步檢查。超過一半的小朋友都有這個問題,可能延續到童年階段。當孩子的心臟發育完整,心雜音便會消失。 若你仍然有疑慮,請詢問醫師寶寶的健康狀態,以及心雜音是否會對現在或未來造成影響。 新手爸媽小提醒 幫寶寶按摩 按摩不是成人的專利,近幾年,按摩作為改善嬰兒健康的治療手段,愈來愈常見。藉由按摩,寶寶能夠生長更快、睡得更好、呼吸更好,變得更加聰明。嘗試為寶寶按摩吧!你會對寶寶的反應感到驚訝的。(延伸閱讀:用手傳遞愛~這樣按摩寶寶就對了) 若你想學怎麼幫寶寶按摩,可以買書、看影片、上課。你也可以按照下列步驟,嘗試進行嬰兒按摩。 可考慮使用潤滑油。 輕輕將手放在頭部兩側,持續數秒鐘,從臉部、兩側往下滑至身體、腳趾。 用手指在頭部畫圓,從額頭開始輕按,由內向外。 從內至外輕撫胸口。 在肚皮上輕輕上下滑動,再用另一隻手畫圈,用手指在寶寶的肚皮上走路。 輕輕地滾動、撫摸雙手雙腳,張開手掌,按摩手指。 將腳提起再放下,按摩伸直的腳趾。 將嬰兒臉朝下趴著,按摩背部,從上到下,再從一側到另一側。 按摩時可以跟寶寶說說話,或是輕輕唱歌給寶寶聽。 一般來說,寶寶喜歡被輕輕地撫摸,你可以觀察寶寶的反應,看看他喜不喜歡你的按摩方式,你就知道哪裡可以繼續,哪裡最好暫停。


寶寶 0~1 歲

嬰兒第29週:發燒這樣做 別一直抱著寶寶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在第 29 週,寶寶可能做到下列事項: 自己吃餅乾 噴口水發出笑聲 開心時咿咿呀呀 與你互動時經常笑(延伸閱讀:寶寶說話微笑模仿你?認識他們表達愛意的行為) 如何照顧寶寶? 在這個階段,你可以試著讓寶寶從杯子裡喝水。最好讓寶寶使用有兩條帶子能掛住水杯,且有杯蓋的設計。你需要示範給寶寶看,如何傾斜杯子好讓水流入嘴裡,若寶寶沒辦法從水杯裡喝到水,而感到沮喪時,你可以把蓋子整個拿掉,讓寶寶直接從杯子喝。(延伸閱讀:嬰兒第24週:注意過敏原 教他拿杯子) 寶寶的健康須知大部分的醫師,在這個月不會幫寶寶安排檢查。你可以隨時把問題記下來,在下次回診時詢問醫師。 寶寶發燒 進入第七個月,你已經很了解孩子了,而且寶寶不對勁時,能快速發現。若寶寶看起來比平常還要熱,請用溫度計替寶寶量體溫。雖然我們常聽說 37 度是正常的體溫,但理論上,健康的寶寶,體溫應該介於攝氏 36~38 度。(延伸閱讀:破解小孩發燒8迷思~千萬別洗冷水澡) 也許聽起來很難讓人相信,但有時候發燒有助於寶寶健康,這代表寶寶的身體,正在對抗感染,小孩的平均體溫,通常比較高,因此,只有下列症狀才算是發燒: 肛溫或額溫超過攝氏 38 度 耳溫攝氏 37.8 度 腋溫高於 37.2 度 寶寶才七個月大,若感到疲倦或生病,還無法開口跟你說,因此,若寶寶體溫高於上述,請考慮就醫。七個月大或年紀更長的時候,只有在肛溫達到攝氏 38 度,才需考慮去醫院看診。不過一般來說,若寶寶發燒時仍然能正常吃飯、睡覺及玩耍,那就不必特別治療。 如果你發現寶寶除了發燒,還伴有呼吸困難、皮膚呈紫紅色與出現斑點、食慾不振、喪失吞嚥能力、流口水、昏迷、眼神迷離、表情異常、煩躁不安或其他不尋常的舉動,請立即就診。此外,發燒也可能使一歲以下的嬰兒癲癇發作。 為了退燒,可以試著幫寶寶脫衣服。將寶寶放入溫水的浴缸,用海綿洗澡,或是把寶寶放在涼爽的房間休息(不要太冷),記得定時餵奶,避免寶寶脫水。 若上述步驟都無法退燒,請就醫尋求醫師協助。不要未經醫師許可,隨意給寶寶服用藥物,例如阿司匹靈(Asprin)或水楊酸的藥物,有可能會造成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這種疾病是一種好發於孩童的急性腦部病變,雖少見但死亡率很高,不可不慎。 寶寶需要協助才能坐著 不同的寶寶,每個階段的發展情形都不太一樣。雖然平均而言,大約六個月半的寶寶,就能夠不需協助自己坐好,但有些寶寶,可能早在四個月大就會坐了。寶寶以後的人生還很長,若這時候發展較緩慢,也不需要過度擔心。(延伸閱讀:寶寶還沒坐起來?父母秒懂新知助成長) 每個階段的技能發展,跟基因遺傳有關,雖然父母無法加快寶寶發育的速度,但是有些方法能避免孩子生長遲緩,你可以讓寶寶多坐在嬰兒坐椅、嬰兒車或高腳椅,減少寶寶長時間躺著或放在搖籃裡的時間。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學坐的時間也會不一樣。 新手爸媽小提醒不要一直抱著寶寶 雖然這個年紀的寶寶,不容易被寵壞,然而,如果你太愛寶寶,連續抱寶寶好幾個小時,不僅會使你無法完成自己的事情,還會影響寶寶。 在你的懷裡,寶寶無法練習爬與坐等技能,他只能靠在你身上。再者,寶寶也沒有機會學會用自己的身體,做其他重要的事,例如短時間內自己玩耍、產生自尊心。這些都是一直把寶寶抱在身上,所無法學到寶貴的經驗。 找出寶寶哭的原因 有時候寶寶會哭,是因為想抱抱,不是想出去玩,也可能是想得到關注,或覺得舒服一些。因此,你首要的工作,就是確認寶寶是否得到足夠的關注與安撫。 我們再來看寶寶是否還有其他需求,寶寶尿布濕了嗎?該吃午餐了沒?寶寶渴了嗎?累了嗎?如果是上述原因,請滿足寶寶的生理需求,再進行下一步。 幫寶寶換個環境 若寶寶在搖籃裡,就帶寶寶到外面走走,若寶寶喜歡走路,這樣剛好能呼應到寶寶的喜好。再者,確認寶寶手邊有玩具能玩,像是辦家家酒、玩偶或其它寶寶喜歡的遊戲。你應該在寶寶觸手可及之處,放兩三個玩具,但也不要放太多,太多玩具會讓寶寶感到無所適從。 若寶寶為了討抱抱而持續哭泣,試著進行某些活動,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而不是直接抱寶寶。你可以擺積木給寶寶看、介紹玩偶的眼睛鼻子嘴巴的位置,再教寶寶跟著你的指示一起做。 讓寶寶接受你的短暫離開 若寶寶已經習慣你必須時時待在他的身邊,那你可就沒有休息時間了。你可以試著在跟寶寶說話或唱歌的同時,慢慢離開寶寶的視線之外,但持續讓寶寶聽到你的聲音。或者在離開房間前,把頭斜向一邊,跟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讓寶寶做好你要走的心理準備,但知道你還會再回來。 但記得,只有寶寶在安全的地方,像是嬰兒床或孩子的房間,你才能這麼做。 嘗試讓寶寶自己玩 你應該逐漸延長不抱寶寶的時間,如此一來能鼓勵寶寶自己玩,不要讓寶寶覺得哭是唯一能獲得你關注的方法。大部分的寶寶,自己玩的時間不會超過幾分鐘,即使是最獨立的嬰兒,仍然需要頻繁的更換玩具及空間,因此,你最好能常常把寶寶換到其他地方,這樣寶寶就能在不同環境下玩耍。 放寶寶一個人的時候,不要感到內疚。若你有這種感覺,可能會把讓寶寶自己玩,當成一種懲罰,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寶寶需要空間來自主學習與探索世界。但也別忘了,寶寶還是需要擁抱培養安全感。能彈性地抱寶寶和放下寶寶,有助於增加你跟寶寶之間的親密感,同時避免過度依賴。 第 30 週的寶寶,會是什麼樣子呢?


寶寶 0~1 歲

嬰兒第27週:會抓握食物 幫寶寶刷牙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第 27 週時,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抓著某人或某物站著 玩具被拿走時大哭大鬧 試著拿無法觸手可及的玩具 把積木從一手換到另一手 找尋掉落的物體 用手指撿起小物品並握在掌心(請將危險物品放在小孩無法觸手可及之處) 咿咿呀呀,發出子音與母音的結合,如嘎、爸、媽、答 願意用手抓東西吃 自己吃餅乾或是握著食物 如何照顧寶寶? 寶寶可能會透過搶盤子裡的食物,讓你知道他已經開始準備用手抓食物來吃了。你應該把食物分散在四到五格寶寶的食物盤,或是不會破掉的盤子裡。為了避免寶寶嗆到,最好讓寶寶直立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嬰兒車較高的位置。 寶寶的食慾可能很好,但是因為還沒有牙齒,所以先選擇容易咀嚼,或在口中好融化的食物餵寶寶。隨著寶寶年紀增長,可以讓他吃體積更大的食物。 你可以多讓寶寶看書,增加寶寶的語言能力並愛上閱讀。寶寶可能沒耐性坐著聽你說故事,但不需要為此感到灰心喪氣。不管寶寶的年紀多大,閱讀都能幫助寶寶認識外面的世界。(延伸閱讀:激發小孩語言與想像力!圖畫書5大好處) 寶寶的健康須知 醫師會依據寶寶的情形,來執行體格檢查: 若寶寶身體健康且沒有任何禁忌症狀,可以接種第三劑疫苗。務必在接種前與醫師討論可能發生的反應。 詢問醫師第三次接種後,可能會有哪些反應?哪些情形可以自行處理?哪些狀況需要直接就診?這時候的寶寶應該吃哪些食物?(進一步了解:時間到就要打!孩子接種疫苗時程表)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你還應該知道下列事項: 前往急診室 這聽起來很嚇人,但你應該為最糟的情形做好準備。寶寶前往急診室最常見的情形是發生嚴重的過敏、腸阻塞或氣喘。若寶寶對外界事物感到好奇,並活動力旺盛,可能會不小心誤食或誤吸異物、摔傷或有傷口需要縫合,導致寶寶就醫機會提高。 若寶寶發生呼吸困難或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請撥打 119。你應該知道最近的急診室在哪、怎麼走,急診室的工作人員會請你填寫相關文件,包含你的姓名、電話等。 請在寶寶面前保持冷靜,因為寶寶需要你比平常更多的關心,來減少擔心他懼怕的情緒。帶尿布、換洗衣物、一些書與寶寶喜歡的玩具,還有足夠吃一到兩餐的食物。進行檢查時,詢問你可否在期間餵食寶寶,因為等待 X 光檢查的時間很長,可能會由醫師來餵寶寶。 一歲前不喝牛奶 寶寶一歲以前不應該喝牛奶,如果有能力的話,建議你持續親餵到一歲,只要媽媽跟小孩都還不排斥,一歲後也可以持續親餵母乳。若你無法親餵寶寶,那麼應該給寶寶喝含鐵的配方奶。(關於寶寶斷母奶後,該喝什麼配方奶,請看:嬰兒配方奶有哪幾種?認識牛奶、大豆、水解蛋白等種類) 寶寶換成牛奶的第一年,請務必讓寶寶喝全脂牛奶,不要喝低脂或脫脂牛奶。一般建議兩歲前的寶寶,喝全脂牛奶。 新手爸媽小提醒 你應該好好照顧寶寶的牙齒,原因如下。首先,要讓之後牙齒長出來的位置整齊,乳牙蛀掉或掉落,可能導致永久的口腔變形。再者,換牙之前,還需要使用這些牙齒好幾年,來咀嚼食物,牙齒受損會影響寶寶進食的狀況,因此,牙齒保健非常重要。第三,牙齒對說話及外觀的影響非常大,兩者都會對孩子的成年生活造成影響。最後,應盡早培養寶寶的刷牙習慣,良好的牙齒護理是寶寶維持牙齒健康的基礎。(同場加映:學步期口腔保健~適量含氟牙膏防蛀牙) 你可以透過紗布、乾淨的毛巾、專門設計的一次性指套、軟刷、嬰兒牙刷(少於三排刷毛)等用品,來幫寶寶清潔牙齒,用水潤濕再清潔。建議在進食後及睡前刷牙,除了牙齒以外,別忘了清潔寶寶的舌頭,因為舌頭是細菌的溫床。這個階段還不要使用牙膏,不過,若寶寶喜歡牙膏涼涼的口感,可以擠一些在牙刷上。 除了牙齒護理,適當的營養對口腔健康也很重要。請確保寶寶攝取足夠得鈣、磷、氟、礦物質與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 C 能保持牙齦健康),限制高精製糖分的攝取(包含餅乾),或黏牙的天然糖類(像是果乾、葡萄乾)。 寶寶吃甜食的次數以一天一到兩次為限,請不要在兩餐之間給寶寶吃甜食。攝取的糖愈多,寶寶蛀牙的風險愈高,記得吃完甜食後,替寶寶刷牙。此外,若寶寶有半夜喝果汁或配方奶的習慣,或是容易做惡夢驚醒,需要喝奶來安撫,也請記得清潔寶寶的牙齒後,再讓他睡覺。(延伸閱讀:小心奶瓶性齲齒!注意寶寶口腔衛生預防蛀牙) 寶寶在 6~12 個月大時,應該進行第一次牙齒檢查。盡早讓寶寶進行牙齒檢查,避免牙周病。若寶寶牙中有間隙,通常會慢慢靠在一起,只有少數個案,需要牙醫師早期介入治療。


寶寶 0~1 歲

嬰兒第32週:會模仿情緒 注意拉肚子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寶寶的情緒,喜怒哀樂變得更加清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寶寶學會觀察、模仿情緒,可能會第一次表達出同情的感受。例如,當聽到別人的哭聲,他們也會隨之哭泣。一旦具有感受的能力,寳寶將會以您為模範,開始學習您的一切。將來,您的孩子會承襲您對待人事物的方式。 在第7個月的最後1週,寶寶將可以做到下列事項: 從坐的地方轉身站起來,從坐姿變成站姿。 從只會爬,進展到可以坐穩了。 學會拍手及揮手說再見。 使用手指頭撿起小東西(所以,記得讓危險物品遠離寳寳)。 探索房子四周。 不斷地重複發出「爸爸」或「媽媽」的聲音。 如何照顧寶寶? 如果寶寶獨自睡在嬰兒房,而且出現害怕晚上與您分開的行為,您應該在寶寶睡前多花一些時間說說床邊故事,擁抱安撫寶寶,播放有舒緩安定作用的睡前音樂給寶寶聽。保持規律的睡前習慣或儀式,將有助於寶寶安穩入睡。 到了寶寶入睡時間,嬰兒房裏的所有活動,都應該完成並停止,您可以移駕到浴室或起居室裏,繼續當天的工作。重要的是,您必須讓寶寶知道,比起睡覺前被追著到處跑,嬰兒房才是睡覺的好地方。 寶寶的健康須知這個月,大部分醫師不會替寶寶安排健康檢查。正面來說,這表示寶寶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然而缺點是,這也代表著您將無法確實得知寶寶的成長情況。在下個月的門診之前,先準備好您的問題,但如果有任何引起您注意,或讓您感到擔心、想立刻知道答案的事,您也不必非等到下一次門診,請立刻打電話給您的醫師。 以下是您應該了解的一些事項: 1. 拉肚子 如果您發現寶寶排便次數比平常多,且大便稀稀的,代表寶寶可能是拉肚子了。拉肚子時的糞便顔色可能是黃色、綠色或黑色的,聞起來的氣味可能比平時更強烈。 寶寶拉肚子的最常見原因,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腸胃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吃了腸胃不能消化的食物,或對食物過敏。飲食中過多的果汁或水果,也會導致寶寶拉肚子。 如果您的寶寶拉肚子,下面是一些可採用的應急措施: 如果寶寶出現脫水、嘔吐、拒絕進食或喝水、便便帶血、肚子漲大(腫脹及突出),或持續發燒超過24小時等症狀,請聯絡醫師。另外,若寶寶尿量減少、尿色深、眼睛凹陷、口乾舌燥,乾哭卻流不出眼淚、胡言亂語或整天昏昏欲睡,無精打采。這些都是可能有中到重度脫水的症狀。 為了避免脫水,提醒寶寶多喝水,但不要喝果汁及含糖飲料。水、鮮奶及沖泡牛奶,是較佳的選擇。也可以讓寶寶補充電解水、脫水補充液或葡萄糖電解質液。 盡量讓寶寶舒服。隨時保持寶寶屁股乾燥,可以擦拭乳液。 嘗試找出拉肚子的原因:寶寶是否有其他病毒引起的症狀?寳寶最近是否嚐過任何以前沒吃過的新食物?寶寶最近是否服用了抗生素? 此外,經常並徹底洗淨您及寶寶的手,可以幫助預防疾病,餵食寶寶的水果和蔬菜,也應該在食用前洗乾淨。 2. 牙齒問題 萬一寶寶新冒出的乳牙長歪了,也不需要急著帶寶寶找牙醫。第一顆乳牙長歪,並不會影響到寶寶的笑容。實際上,乳牙經常會長得歪七扭八,尤其是下排門牙,常常呈現V字形排列。上排與下排門牙相比,還常常顯得很巨大。有些寶寶的下排牙齒甚至會比門牙更早冒出來,這一切都不用特別擔心,乳牙的萌發,並没有一定的順序。 寶寶2歲半時,會足足有20顆牙齒。雖然乳牙的大小比例和形狀結構仍不匀稱,還是不用擔心。寶寶的乳牙,並不會直接影響到恆齒的生長,也不會讓恆齒長的高低不齊。 如果牙齒灰灰暗暗不白了,可能是出現了牙斑塊。有些媽媽餵寶寶喝含有鐵質的液態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提高了牙齒染色的機率。牙斑塊不會損害牙齒,而且會在停止服用液態補充劑,改用咀嚼錠之後消失。在服用後,用紗布擦拭寶寶的牙齒,或立刻刷牙清潔,可以幫助減少牙齒變色。 即使不食用液態補充品,如果寶寶經常在睡前喝果汁,他們也可能會蛀牙。蛀牙也可能是牙齒琺瑯質損傷,或先天性缺陷的結果。請與醫師或牙醫討論,以了解寶寶牙齒的確切情況。 新手爸媽小提醒以下是您應該了解的一些事項: 咬傷媽媽的乳頭 寶寶其實不會在喝母乳的時候,故意咬傷媽媽的乳頭(因為在牙齒和乳房之間,隔著寶寶的舌頭)。寶寶會覺得咬人有趣,可能是來自於您被咬到時的叫聲及反應,如果看到寶寶咯咯笑,您也忍不住笑了,寶寶就會因為期待您的反應而繼續咬。 因此,不要發出笑聲,以免鼓勵寶寶繼續做。讓他們知道咬人是不對的,您可用堅定的命令式口吻,直截了當地說出:不行!不可以!然後馬上將乳頭從嬰兒嘴裡拿出來,並一邊說:這様媽媽會痛!會讓媽媽受傷!如果寶寶不肯放開嘴巴,還咬着乳頭,試著用手指掰開寶寶嘴巴,拿出乳頭。經過一段時間,寶寶會了解您的意思,並放棄這個行為。 您必須制止寶寶養成吸吮,或咬媽媽乳頭的習慣,以避免日後出現更嚴重的問題。寶寶很快就會學到,不可以隨便亂咬。您也可以提供適當的物品,來協助管理這種習慣,例如寶寶冒牙咬環、一小塊麵包或一小截香蕉。此外,讓他們學會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咬的,例如媽媽的乳頭、兄弟姊妹的手指頭、爸爸的肩膀等。 寶寶的這些不良行為可能導致以下狀況: 寶寶的健康受到影響 影響寶寶獲得樂趣的能力 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對兒童人格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造成寶寶蛀牙 已經第32週了,別擔心,你不是獨自一個人,我們將持續支持您,邁入第33週。


寶寶 0~1 歲

嬰兒第20週:練習坐得穩 忌過度搖晃 留意便便顏色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仰躺時,會抬起頭跟肩膀,只要你伸手扶他一把,寶寶就能坐起來。在第 20 週時,寶寶可能做到下列事項: 直立時雙腿出力 不需要協助自己坐著 手中玩具被搶走時有反應 身體會往聲音來源移動 如何照顧寶寶? 若你讓寶寶向後靠,寶寶會展開手臂、腿,並把背拱起來。這些運動能幫助加強寶寶的頸部肌肉,並練習控制坐姿的能力。 為了讓寶寶晚上好好睡覺,你可以幫他洗個澡,或講床邊故事,且應該有固定的睡覺流程,例如依序餵奶、洗澡、穿睡衣、閱讀、唱歌或放音樂,最後讓寶寶上床睡覺。(延伸閱讀:寶寶哭不停怎麼辦?判斷嬰兒哭鬧原因及6招安撫入睡) 良好的睡前準備,可以幫助你和寶寶放鬆,並增加親密關係,你可以和伴侶輪流執行這些流程或分工,例如媽媽負責洗澡、爸爸負責說故事等,這樣兩人都有時間休息,試著一起分擔讓寶寶睡覺的工作。(延伸閱讀:全職媽媽非傭人!4招愛自己兼顧全家) 寶寶的健康須知 醫師和護理師可能會進行以下的檢查: 關於寶寶下個月的吃喝拉撒睡、發育情形與安全的指導。 第二次接種過後可能有的反應。 如何照顧寶寶?什麼時候該就醫? 什麼時候該讓寶寶斷奶?(延伸閱讀:哺乳媽媽如何斷奶?抓準斷奶時機、循序漸進並注意鐵質補充) 如何照顧寶寶? 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Shaken baby syndrome,SBS)是一種會造成嚴重腦傷的疾病,若有人大力搖晃寶寶,使大腦在頭骨內移動,可能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嬰兒是非常脆弱的,因為頸部肌肉不夠有力支撐頭部,若持續搖晃,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傷害、失明、視力受損、智力缺陷、痙攣、癱瘓、永久性腦傷,甚至死亡。 嬰兒搖晃症候群最常發生在與孩子玩耍,玩過頭的時候。其他一般的動作,像拍打或搔癢等,或開車時經過崎嶇不平的路面,都不至於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搖晃過度的嬰兒,可能出現絞痛、嗜睡、嘔吐、飲食問題、呼吸困難、坐立不安或難以安撫。若你懷疑寶寶出現嬰兒搖晃症候群,請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寶寶的狀況可能會惡化,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早成永久性腦損傷。 寶寶解黑便 若寶寶解黑便,代表寶寶血中鐵含量過高。在有些孩童身上,細菌入侵腸胃道時,身體會透過排便來排出這些細菌,因而使糞便呈現棕色、綠色或黑色。這樣的狀況不算嚴重。(延伸閱讀:寶寶便便照比一比:從寶寶大便顏色型態看健康) 有些研究顯示,糞便中少量的鐵,並不會讓寶寶消化不良或產生不適,然而,醫師並不會建議嬰兒補充鐵,因為從母奶、配方奶或是米精裡,就能攝取足夠的鐵質。若你的孩子沒有補充鐵劑,卻解出黑便,請立即去看醫師。 新手爸媽小提醒 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 許多家長只著重在孩子的智力發展,卻不太重視身體發展。你不該忽略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花點時間陪孩子運動,在這個階段,你可以在寶寶準備好時,協助他坐起來或站起來,或者是握著寶寶的手腕舉高,讓寶寶練習彎曲手臂和腿。 用身體替寶寶找樂子 陪寶寶運動時,記得要讓寶寶開心、興奮。對他說話、唱歌,並描述你在做的事情,讓寶寶覺得活動身體很好玩。(延伸閱讀:學步期大躍進!3招培養小孩語言能力) 不要限制寶寶 若寶寶總是坐在嬰兒車或兒童汽車座椅,根本沒機會探索身體活動,可能會變成一個文靜的小孩。不管寶寶多大,都需要活動,三到四個月大的寶寶,能夠從躺著翻身,趴著時能夠爬行,並用手與嘴巴探索環境,你可以把寶寶的屁股向上抬、抬起頭與肩膀。這些活動能夠讓寶寶自然地練習手腳活動,你應該給寶寶足夠的空間,不受拘束的活動。 不要太認真嚴肅 嬰兒應該以自然的方式運動,大部分的活動要讓你跟寶寶覺得好玩,幫助寶寶與其他小孩有更多互動,若你決定讓寶寶參加課程,請考慮下列幾點: 老師是否經過訓練?那些運動安全嗎?你應該在替寶寶報名前詢問醫師,避免搖晃孩子的危險運動。課程是給寶寶帶來樂趣,而不是造成壓力或傷害。 寶寶開心嗎?如果運動時沒有微笑或大笑,表示寶寶可能不太喜歡。若寶寶有困惑或害怕的神情,可能是活動讓寶寶感到不適。 有很多適合這個年齡層寶寶的玩具或遊樂器材嗎?寶寶們彼此能互動嗎?打個比方,在這個階段,寶寶會喜歡的遊樂器材或玩具應該有鮮豔的顏色,可能是地毯、球、可以搖動的玩具。 寶寶能夠自由自在地玩耍嗎?大部分嬰兒班的寶寶,會自己找到夥伴而不是硬被分組。 課程注重音樂嗎?小朋友喜歡音樂,且喜歡有律動感的活動,例如搖擺、唱歌,或兩者兼具的遊戲。 讓寶寶親自動手 若逼寶寶去運動,或是做他還沒準備好或沒興趣的活動,可能會導致負面影響。等寶寶準備好了再開始,若寶寶看起來不開心或不舒服,就應該停止。 讓寶寶活力滿滿 營養對身體發育很重要,運動也是。你應該隨時提供寶寶足夠的營養及礦物質,好讓寶寶有力氣繼續活動。 扮演好典範 你就像寶寶的鏡子,你注重健康,寶寶就會健康。若寶寶看到你不開車,而是走路去買菜,或者是看電視不吃薯條,反而練習韻律體操,寶寶就會跟著對運動產生好感。


寶寶 0~1 歲

嬰兒第34週:小心有毒物 多讓寶寶練習移動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寶寶現在正處於探索期,寶寶會嘗試搖晃、敲打撞擊、拋擲各種東西,任憑它們掉落地上,重複再重複各種動作,像上癮一樣不知疲乏。 對一件東西,寶寶可以有無限想像,發現成人想不到的使用方式,建議你為寶寶準備專屬活動區域,放上一些會吸引寶寶,任憑寶寶可以敲打、搖晃、撞擊、拋擲,又拉又扭的東西,讓寶寶盡情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在第八個月的第二週,寶寶可能會做下列事項: 在雙手間傳遞東西,將一個方塊或其他東西,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 通過搖晃、敲打、撞擊、拋擲各種東西,看到它們反覆彈落,來展現好奇心,發現新事物。 扶著某樣東西或某個人站立。 在你試圖拿走寶寶某樣玩具時,他會堅持反抗。 為了拿到一個放得很遙遠,不在手邊的玩具而努力。 學會玩捉迷藏,躲貓貓。 從臉朝下趴著的姿式翻身坐好。 如何照顧寶寶? 寶寶會對具有特定功能的玩具著迷,例如電話或手機。你可以協助寶寶,把電話聽筒或手機舉到耳朵邊,並假裝進行著一場對話。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寶寶將開始為了達到預期目的,而試著使用某項物品,譬如拿梳子梳頭髮,用杯子喝水,對著玩具電話或手機講個不停。 寶寶的健康須知以下是你應該了解的一些事項: 中毒 學習並了解哪些東西是有毒的,標明、標出家中有毒性的物質: 檢查家中每樣化學產品的標籤。 將化妝品、保養品、藥品、營養補充品、清潔用品、殺蟲劑,和其他所有家庭用品鎖起來,或放在寶寶拿不到的地方。 盡可能購買具有兒童防護功能,或標明對兒童安全的浴帽、藥品等,並使用毒性最低的家用產品。 將有危險性的物品或藥品,放在原裝容器中,避免寶寶有機會將藥品或各式東西亂混一通。 不要用「糖果」來稱呼藥品,也不要在寶寶的視線內吃藥,吃藥時別讓寶寶看見,尤其要避開已有模仿能力的寶寶。 將家中的植物盆景移到寶寶的移動範圍之外。 有毒物質包括任何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雖然吞下某些有毒物質,只會導致暫時的胃部不適,有些則會嚴重損傷肺部或腸胃道,有少數則是致命的。萬一寶寶中毒,你可以照著下面的做法: 萬一寶寶無法呼吸,請開始進行心肺復甦術,並撥打 119 叫救護車。 萬一寶寶失去意識、叫不醒、極度睏倦、燒燙傷、嚴重喉嚨疼痛、癲癇發作,都請立刻撥打 119。有些中毒症狀會延遲出現,即使沒有立刻顯現,你也可致電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以尋求專家建議 。 試著清掉寶寶口中殘存的任何東西,並儘可能保留它們作為樣本。 在沒有得到專業指導之前,不要自己嘗試讓寶寶將口中或已經吞下去的東西吐出來,不要給寶寶灌腸或使用活性碳之類的東西。 當你打緊急求救電話時,對方可能會要求你提供資訊,例如被寶寶吞下去的東西名稱、被吞下去的數量多少、事情發生的時間、寶寶的年齡和體重、症狀,以及你的電話號碼等等。 如果寶寶衣服上有吐出來的東西,或殘存的有毒物質,請將寶寶衣服脫下,用溫水沖洗寶寶的皮膚。如果有燒燙傷痕跡,則持續沖水至少 15 分鐘。 不要在燒燙傷或灼傷的傷口上,塗抹油、潤滑油或任何東西,這只會惡化傷口。 如果寶寶眼睛碰到有毒物質,請盡力沖洗眼睛,從眼角注水,沖 15 分鐘以上,想辦法讓寶寶眨眼。 寶寶還不會爬行 比較是不公平的,有些寶寶在六個月大時,就學會爬行,尤其是那些花了很多時間趴在地上玩遊戲的寶寶。多數寶寶在七、八個月大,或更大一點之後,開始爬行,甚至有一小部分寶寶,從未嘗試爬行。但是只要寶寶能展現,或做到其他幾項被視為寶寶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例如:坐 ,能自己坐起來和保持坐姿,是寶寶必須掌握的關鍵技巧,比學會爬行還重要),就會被視為發展良好,不需要特別擔心。 那些選擇繞過爬行階段的寶寶,他們的行動力,只是短暫地被限制住了,寶寶終究會學習扶著東西站立,拉著家具或大人的手、大腿及衣角四處移動(從椅子、茶几到沙發),最後發展到走路。事實上,許多從不爬行的寶寶,甚至比熟練的爬行寶寶,更早學會行走,他們只是滿足於四足趴地或躺著,並多花上了一段日子享受這種情況。(延伸閱讀:寶寶幾歲會走路才正常?破解寶寶學走路2迷思) 即使是爬行,每個寶寶採取的姿勢也有所不同。有些寶寶堅持用雙手雙腳爬行,有些則是臉朝下,用肚子扭著移動,這也被視為爬行的前行準備動作。有些寶寶學會向前、向後或向旁邊爬,有些寶寶採單膝姿勢,或者用屁股移動,有些寶寶則選擇用雙手雙腳,這些都是寶寶在學會直立行走前,可能會經歷的階段。 寶寶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所選擇使用的的方法,遠不如他們努力學習,並能達到獨立活動的事實重要。有些寶寶之所以不會爬行,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這些寶寶的活動範圍,被限制在嬰兒床、嬰兒車、嬰兒背帶和遊戲區,並在其中度過大部分時間,因此學不會如何靠自己的力氣撐起身體,或靠雙手及膝蓋移動。 請確保你的寶寶花些時間在地板上學著移動,但記得先移除危險物品。為了鼓勵寶寶向前爬,你可以在前方不遠處,放置寶寶喜歡的玩具,或他會感到有趣的小東西。寒冷堅硬的地板,或讓人感覺不舒服的毛茸茸地毯,都可能會阻止寶寶嘗試爬行,但你可以用衣服、褲子,包住寶寶裸露的膝蓋,提高寶寶的活動意願。 新手爸媽小提醒教寶寶手語 你可能想知道,如何使用手語教導寶寶溝通。實際上,知道如何比手語的寶寶,肯定擁有更好的溝通能力。不過,一旦寶寶開始利用手語搭配說話,並可以達到被理解的目的,單純使用手語的好處會逐漸減少,最終消失。選擇使用寶寶手語的目的,只是幫助你和寶寶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如果你想使用教寶寶手語,可依下述步驟操作:(延伸閱讀:寶寶學說話分階段!注意有無語言發展遲緩徵兆) 盡早開始:一旦寶寶在八、九個月大時,表現出積極溝通的興趣,就可以開始,即使更早開始,也不會有任何害處,大多數寶寶,在 10~14 個月大之間,就能學會回應手語。 手語自然而簡單:手語不必複雜,任何簡單的單字,或簡單的手勢,都可以行得通。例如張開手臂上下揮動,比喻鳥,用手臂在腋下抓來抓去,代表猴子,雙手合掌,斜斜地放臉頰邊,表示睡覺,在肚子上畫圈圈揉搓,表示肚子餓,手指彎曲做成舉杯樣放到嘴邊,表示想喝東西,手指輕輕碰著鼻子,表示聞到味道。 教寶寶他們會需要的手語:寶寶發展和學習最重要的指標,將是根據寶寶能否表達他們日常的需求,例如飢餓、口渴和疲勞。 手語要一致:通過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樣的手語,寶寶會了解手語代表的意義,並快速模仿。 說話與手語同時並行:確認寶寶同時學習到手語,以及說話。 邀請全家人一起投入:生活中有愈多和寶寶說相同語言的人,寶寶會愈快樂。兄弟姊妹、祖父母、照護者,以及任何花費大量時間陪伴寶寶的人,都應該熟悉最常使用的手語。許多寶寶會發展出自己獨創的手語,請配合使用,這些手語對寶寶更具意義。 不要急著逼寶寶使用手語:就像唱歌,以及其他所有形式的溝通方式,手語應該照寶寶自身節奏,自然地發展。比起使用正規教學模式,通過經驗學習,是對寶寶最好的學習方式。萬一你的寶寶對手語不感興趣,或不願使用,請允許寶寶不使用手語來溝通。 已經第 34 週了,別擔心,你並不孤單,我們將持續陪伴支持你,度過第 35 週。


寶寶 0~1 歲

嬰兒第25週:氣喘很常見 仰睡防猝死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寶寶已經六個月大了,還有半年就要一歲,與寶寶共處的時間非常寶貴,而且過得非常快,你應該享受現在的每分每秒。 在六個月大的第一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坐起來時能保持頭部穩定。 說出一些單詞,發出子音與母音結合的聲音。 如何照顧寶寶? 寶寶活動量愈來愈大時,應穿著舒適的服裝。最好選擇柔軟、不會在活動中產生過多磨擦的材質,寬鬆、透氣的衣物,能讓寶寶活動自如。 除此之外,你應該避免寶寶睡覺、爬或玩時,穿著材質粗糙、長帶、鈕扣、可能造成窒息或活動不便的衣物。 寶寶已經知道他的行為會吸引你的注意,清楚哪些行為會讓你開心或生氣。因此,從現在開始到接下來幾年,寶寶會盡其所能,引起你的關注。長大後,寶寶會透過調皮搗蛋的方式,得到你的回應。若寶寶有好表現時,不要吝於給正面回饋,因為這是教導寶寶,並導正不良行為的好方法。 寶寶的健康須知 根據寶寶具體的情形,醫師會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使用不同的診斷技巧與程序。醫師或護理師會依照狀況,進行下列全部或部分的檢查: 詢問你寶寶在家的吃喝拉撒睡狀況,或是寶寶的進展以及護理情形。 量身高、體重及頭圍,繪製從出生開始的生長曲線。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氣喘 氣喘(Asthma)是最常發生在兒童身上的嚴重慢性疾病,精確地來說,發炎使得呼吸道狹窄,因而導致呼吸困難。氣喘一詞,通常拿來描述喘氣的症狀,而不是指發生的原因或是持續性。觸發過敏的原因,可能是花粉、黴菌孢子、寄生蟲、動物、病菌,或對呼吸道有害的物質,包括菸草的煙或蒸氣。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而氣喘則是因為運動不足,或是吸入冷空氣。(進一步了解:兒童氣喘) 雖然氣喘算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但只要妥善治療,大多數患有氣喘的小孩,都可以擁有健康的生活,以及規律的活動。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呼吸道會變大,氣喘的嚴重程度通常會降低。 若孩子一直咳嗽(特別是在晚上)、過敏、濕疹(Eczema)或家族有上述病史,則可能有氣喘。氣喘發作的徵兆,包括:(延伸閱讀:水痘、濕疹、手足口病-常見 5 種兒童皮膚問題) 呼吸困難。 持續地咳嗽。 喘氣。 大聲喘鳴(Whezzing)。 寶寶呼吸時鼻子稍微膨脹,肋骨周邊的肌肉受到壓迫。 臉色疲倦且蒼白。 若你認為寶寶氣喘發作或呼吸困難,尤其是感覺脖子、肋骨或腹部被勒住,明顯呼吸困難,請立即撥打 119,或帶孩子到急診室。 一般而言,感冒的兒童,也可能有喘鳴的症狀,但夜間的慢性咳嗽,通常是潛在的氣喘徵兆。若孩子晚上因喘鳴或咳嗽,導致入睡困難,請立即打電話給醫師。 若寶寶被診斷出氣喘,醫師會教你如何控制病情,你可能也需要一起找出誘發氣喘的原因,可能是呼吸道疾病或是環境因素,例如菸味或是其他過敏原。或者寶寶睡覺時,將頭頸部提高至 30 度,以及進行過敏原檢測,了解要避開哪些環境中的致敏因素,例如移除房間裡的地毯、窗簾、填充玩具,以減少灰塵。(延伸閱讀:過敏原診斷~了解3種皮膚測試法) 在治療方面,可能使用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來擴張呼吸道,同時開立消炎藥,來降低呼吸道發炎的情形。若還有感染的症狀,還會使用抗生素治療並找出過敏的根本原因。 寶寶睡覺猝死的風險 專家認為,只要孩子能夠自己調整姿勢,就能就降低猝死的機率。以下是兩個原因,第一,寶寶會翻身,就代表過了最容易猝死的時期。第二,會翻身的寶寶,能保護自己避免受到趴睡的影響,因為趴睡會增加窒息的機率。 根據專家所言,你應該讓寶寶睡在床上,並在一歲前都讓他仰睡,不過要小心,不要在晚上換姿勢時吵醒寶寶,這會減少他的睡眠時間。此外,你必須確保寶寶的床夠安全,並聽從建議,預防可能造成的疾病,如使用特定床墊,並避免使用嬰兒專用枕頭、毛毯、毛巾或玩具。(延伸閱讀:嬰兒第3週:眼睛聚焦 預防嬰兒猝死) 在大浴缸中的安全守則 為了確保寶寶沐浴的時光,不只開心還要安全,你應該遵守下列事項: 等到寶寶能夠自己坐著,或不太需要協助時,寶寶和你一同在大浴缸沐浴,才會感到更加舒適。 寶寶身體濕答答時,要坐在安全的位置,因為這個時候,很容易不小心滑倒。 在寶寶進入浴缸前,請準備好毛巾、浴巾、肥皂、洗髮乳、玩具或其他必要的物品。 寶寶五歲前,建議每次洗澡都要在旁監督。 把寶寶放入浴缸前,用手指或手腕檢查水溫是否適當。 新手爸媽小提醒 寶寶很早起床 若寶寶早上太早醒來,下列小技巧,能幫你讓寶寶再多睡一會兒: 避免清晨的陽光直接照射進房間 別讓汽車噪音吵醒寶寶 讓寶寶晚上晚一點睡覺 減少寶寶的午睡時間(延伸閱讀:16月齡寶寶:免晨間小睡 多戶外活動) 寶寶在大浴缸裡洗澡 為了讓寶寶能開心地洗澡,可試試下列小技巧:(延伸閱讀:幫新生寶寶洗澡:簡單上手的安全指南) 給寶寶手裡抓東西,例如:寶寶喜歡的玩具小船。 讓寶寶在洗澡前活動一下。 不要讓寶寶受寒。 讓寶寶玩玩水。 不要在飯後馬上洗澡。 寶寶離開浴缸前,不要將水放掉。 耐心陪伴寶寶。


寶寶 0~1 歲

嬰兒第38週:會拿放玩具 自然斷母奶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在第38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很會爬。 會從坐到站。 從趴著的姿勢坐起來。 玩具被拿走時會大哭大鬧。 站著時抓著某人或某物。 用拇指或其他手指拾起小東西,因此請將危險物品放在寶寶無法觸手可及之處。 不分青紅皂白地說出「媽媽」或「答答」。 玩捉迷藏。 記住更具體的資訊,例如玩具放在哪裡。 模仿一週前看過的舉動。 如何照顧寶寶? 寶寶現在會把東西放入容器內,再拿出來,給寶寶塑膠桶及一些彩色積木,好練習這個技能,請確保積木不會太小以至於讓寶寶誤食。寶寶也喜歡能活動的玩具,例如旋鈕、控制桿或能開關的門,能在地上移動的大型塑膠車,也是很好的玩具。 若寶寶的玩具被拿走,愈有自信的寶寶,愈可能反抗。寶寶開始能為自己的需求發聲,建議您,拿走寶寶的玩具前,應該先給寶寶一些新玩意。 大約有一半的寶寶,在這個階段開始會傳球,您可以當寶寶的玩伴。試著將球滾到寶寶身邊,看寶寶是否會將球滾回去。給寶寶能玩堆疊與分類的玩具,看看寶寶能否分類或拿給您。這時的寶寶,也喜歡分享食物,因此請客氣地接受這些禮物。 寶寶的健康須知醫師會根據寶寶的情形,進行不同的身體檢查。不過大致上來說,可能會有下列檢查: 體格檢查,包含追蹤先前的問題。 發展評估。評估人員會給寶寶進行一系列的測試,評估寶寶是否能獨立坐著、站起來時需不需要協助、能否伸手拿東西。寶寶可能也會被要求撿起小東西、找尋掉落或藏起來的物品,或是理解「爸爸」、「媽媽」、「再見」、「不要」等詞彙,還有能否開心地玩拍手遊戲或躲貓貓。評估的方式也可能只是透過觀察,以及您的紀錄來進行。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1. 自然斷母奶 寶寶可能在喝奶時,停頓好幾秒鐘,看起來一點也不投入,而且容易分心。儘管發育的過程,可能會暫時降低寶寶對母奶的興趣,若寶寶想要繼續親餵,也不必太訝異。 所有的寶寶到最後,都能自然斷母奶,但很少會在9~10個月大之前。在這個階段,寶寶可能會出現自然斷母奶的跡象。您可以透過常給寶寶乳頭以外的替代品,包含瓶餵母奶、配方奶或固體食物,鼓勵寶寶斷奶。 逐漸減少親餵的次數,一天一次,並給寶寶替代方案。一開始先拿掉白天餵奶,接下來再取消早上餵奶,最後才是睡前。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可能會忘記乳頭,習慣用奶瓶或杯子裝的母奶或配方奶。 2. 學站立 若寶寶的腿,還沒準備好承受身體的重量,那寶寶就還無法站立。大部分學站的寶寶,一開始會因為不熟悉這個姿勢而摔倒,這時就是您上場的時候了。一旦發現寶寶感到挫折,您應該溫柔地協助寶寶坐下來,慢慢來,好讓寶寶抓到自己來的感覺,少則數天,多則數週即可學會。 新手爸媽小提醒在第38週,您可能會遇到下列問題: 挑剔的嘴 下列具體的方法,能對付寶寶挑剔的嘴: 給寶寶吃麵包、麥片、香蕉,或任何他喜歡的食物。 可以的話,偷塞食物進寶寶嘴裡。雖然您不應該硬塞到寶寶嘴裡,但偷渡沒關係。 不要再把食物弄成稠稠糊糊的樣子。寶寶似乎對搗碎的食物感到厭倦,準備好迎接新的食物了。您可以換成寶寶手指能抓起的形狀,或是夠鬆軟的食物。 改變菜色。寶寶可能膩了,改變正是目前他需要的。 轉動桌子。也許是寶寶正在發展的獨立個性,使他坐不住。讓寶寶自己吃吧!他可能會對滿桌的菜色張大嘴,但拒絕吃您湯匙裡的食物。 不要一次喝太多水。很多寶寶吃很少,因為平常喝太多果汁、配方奶或母奶。一歲以前,寶寶一天喝的果汁,不該超過120~180毫升,配方奶則是380~720毫升。若寶寶還想喝東西,請給寶寶喝白開水或稀釋果汁,並分散一天的食物量。 限制零食。不管寶寶正餐吃多少,都可以限制只有上午和下午各一次的零食時間。 為寶寶之後餵飯打下基礎的方式就是,時時保持微笑,即使是以下情形也一樣:當寶寶把頭撇開,拒絕迎面而來的湯匙且皺眉頭;沒吃飽就從椅子上下來,用不高興的語調說話;當您花半個小時,試圖一口一口將湯匙放入寶寶緊閉的嘴裡等等。營造舒適的吃飯氣氛,鼓勵寶寶多吃飯。 寶寶在第39週,會變成怎樣呢?請看 嬰兒第39週:扶著家具走 扁平足正常


寶寶 0~1 歲

嬰兒第21週:長牙與感冒 餵固體食物

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身體傾斜時,能保持頭部穩定,用雙手撐起胸部和腹部。寶寶的注意力會常常被一些小東西吸引,因此這些物品,應該放在他無法觸手可及的地方,以免寶寶隨手抓來就塞到嘴哩,一不小心噎著。 在第 21 週,寶寶能夠做到下列事項: 開心地尖叫。 你離開房間時,他會大哭;你回來時,他會興奮。 看到你做出俏皮動作的時候大笑,或者會用小手戳你,試圖讓你笑出來。 拿周遭的東西。 會突然大笑。 你笑的時候,他也會跟著笑。 坐著時,會試著保持頭部穩定。 如何照顧寶寶? 現在你的寶寶已經能分辨聲音、快速轉頭朝向聲音的來源。吸引寶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晃動鑰匙,發出叮噹的聲音,你也可以用風鈴來吸引他目光。 若你想要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試著跟寶寶說話。這個年紀的寶寶,無法從電視或廣播中學語言,請關掉電台,親自與寶寶對話,這樣才能幫助寶寶發展語言技巧,與用字遣詞。(同場加映:學步期大躍進!3招培養小孩語言能力) 寶寶的健康須知 這週你可能不會帶寶寶去做常規檢查,從好的方面來說,就是這一個月寶寶不用挨針啦!不過我們還是建議你準備好問題清單,下次回診時可詢問醫師。 若你發現寶寶的睡眠,或是飲食模式有任何改變,應立即跟醫師討論。這些問題通常不太嚴重,寶寶可能過一段時間,就自行恢復了,但少數個案會持續,且變得更加嚴重,最好還是跟醫師再三確認,安全至上,不要造成遺憾。 寶寶的需求與發展 普通感冒 你的孩子可能在出生後第一年,就得到感冒了,有很多種類的病毒,都會引起感冒,而且生活中很難避免。根據估計,小朋友一年內,大約會得到八次感冒。(同場加映:嬰兒第37週:感冒多休息 可上桌用餐) 病毒會在空氣中散播,可能會附著在門把或玩具等物體上,由於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善,此時的寶寶非常容易受流感侵襲。再者,這個年紀的寶寶,常把手置於眼睛和嘴巴附近,因此病毒很容易就進入體內,若寶寶與其他小朋友或兄弟姊妹接觸,更容易受其他種流感病毒影響。常見的症狀包括流鼻涕、流眼淚、鼻塞、咳嗽、哭鬧或輕度發燒,這些症狀通常會持續一週左右。(延伸閱讀:流感5類高危險群!這7種方法預防) 鼻塞會使寶寶非常不舒服,你可以使用抽吸器,來幫助寶寶清除鼻腔的黏液,並在寶寶的房間,開啟噴霧器及加濕器。這些方法都能減少鼻涕,讓寶寶更容易呼吸。 你也可以試著用墊子抬起寶寶頭部幾公分,減少喉嚨堵塞感,但不要用枕頭來墊高頭部。若上述方式仍無法緩解鼻塞,可以讓寶寶坐在嬰兒車裡睡覺,斜躺 45 度的姿勢。 尚未諮詢醫師前,請勿讓寶寶服用任何藥物。一般來說,六歲以下的孩童,不適合服用藥物,因為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抗生素無法處理病毒引起的流感,若寶寶發燒,醫師可能會建議你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或稱 Paracetamol) 若寶寶有下列症狀,請立即打電話給醫師: 發燒超過 38 度。 急促且沉重的呼吸,一分鐘超過 60 次且有嚴重的咳嗽、喘氣。 眼睛異常、有眼屎。這可能是結膜炎(Conjunctivitis)或是耳朵感染的徵兆。(同場加映:嬰兒第18週:注意紅眼症 常換洗衣物) 不停地拉扯耳朵,餵奶時哭鬧,或是上床時不尋常地大哭大鬧,可能代表寶寶的耳朵有受到感染。 若寶寶五到七天後,病情仍然很嚴重,或病程超過兩週。 長牙 一般來說,大約七個月大時,寶寶會長出第一顆牙齒。當然也有寶寶在三個月大就長牙,或是晚至 12 個月大時才長。長牙與基因有關,若爸媽很快就長牙,寶寶也會如此。然而,長牙的症狀,可能兩三個月前就出現,而且每個寶寶都不太一樣,寶寶要長牙時,可能會出現一項或多項下列情形: 流口水(延伸閱讀:愛亂咬流口水!寶寶長牙階段的徵兆和時間) 下巴或臉上起疹子 輕微咳嗽 喜歡咬東西 疼痛 不舒服 不吃不喝 拉肚子(更多資訊請看:嬰兒第32週:會模仿情緒 注意拉肚子) 輕度發燒 睡不著 出現血腫 拉耳朵、磨蹭臉頰 新手爸媽小提醒 如何讓寶寶習慣固體食物?你可能需要注意寶寶吃飯的時機、飲食內容,以及用餐的器具。 適當的時機:若你還在親餵寶寶,應該在一天中奶水量最少的時候,給寶寶喝奶。大多數女性的奶水分泌,通常在下午或傍晚時較少。若寶寶一早看起來很餓,可以餵一些固體食物,先從一天一餐開始,下個月再開始增加成早晚兩餐。 為寶寶增添樂趣:若你下午五點開始為寶寶準備食物,但寶寶一點也不想吃,你就不必照著原定計畫走。寶寶累了或煩躁不安時,不要嘗試餵食,等到寶寶清醒且開心的時候再開始。不要讓寶寶吃太多,幫助寶寶在斷奶的階段,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延伸閱讀:嬰兒第38週:會拿放玩具 自然斷母奶) 不要過度餵食:一開始先給一點母奶或配方奶,當作開胃菜,能夠讓寶寶比較願意嘗試新菜色,也不會覺得無趣。 做好心理準備:餵寶寶花的時間,會比煮飯還長,但即便如此,也不要因為忙碌而簡單煮一煮。最好能做好心理準備,訓練寶寶吃飯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 做好協助的角色:若你給寶寶機會自己吃,寶寶會吃更多也更快。在嘗試把食物餵到嘴裡前,先擺在桌上或是高腳椅的托盤上,讓寶寶有機會觀察、揉捏、壓扁、磨碎、甚至提早品嚐菜色。 先吸引寶寶的目光:有時候第一餐並不是正餐,只是個前戲,讓寶寶在斷奶階段習慣食物。請把食物輕碰嘴唇,給寶寶一點反應時間。若寶寶喜歡那個味道,就會張嘴。餵飯時,可以將湯匙放裡面一些,讓寶寶更容易吞下去,不過要當心湯匙不要太深入,以免寶寶嗆到。(關於嗆到的處理方式,請看:嬰兒第31週:緩解長牙痛 嗆到學急救) 適可而止:如果寶寶不想吃,絕對不要逼他吃下去。根據寶寶的反應,你會知道寶寶什麼時候不想吃了,像是哭鬧、迴避、嘴巴緊閉、放下或扔食物。 斷奶食物:大家都同意,一開始最適合寶寶的流質食物,就是母奶,但寶寶斷奶時,適合先吃什麼呢?你可以餵寶寶吃麥片、水果或蔬菜,替寶寶選擇斷奶食物時,請諮詢兒科醫師的意見。 務必記得,你沒辦法在第一次嘗試時,就知道寶寶喜不喜歡特定食物。大部分的寶寶不管喜不喜歡,一開始都會閉緊小嘴,尤其是酸辣口味的食物。若你想繼續餵寶寶,請注意寶寶第二次的反應。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