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炎

皮膚炎是皮膚局部的發炎的泛稱,如果是因為皮膚接觸到某種刺激性物質所引起的,就稱作接觸性皮膚炎,主要分為刺激性和過敏性兩大類。發紅發癢的疹子,通常是接觸性皮膚炎常見的症狀。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皮膚炎相關的資訊。

基礎知識

皮膚炎

皮膚起紅疹,身體愈抓愈癢!一次看6大皮膚紅疹原因

季節交換之際,常有人皮膚突然出現紅點會癢,更慘的是,一粒一粒的紅疹不斷復發,讓人相當困擾。 究竟皮膚紅疹原因為何?皮膚紅疹種類有哪些?《Hello醫師》為您一次說明! 皮膚紅疹6種類 皮膚癢起紅疹,有可能是過敏,也有可能是蕁麻疹;以下為您說明6種皮膚紅疹: 濕疹 異位性皮膚炎 蕁麻疹 接觸性皮膚炎 病毒疹 藥物疹 皮膚紅疹種類1:濕疹 濕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發作時會有強烈的搔癢感,還會反覆發作。 若是罹患濕疹,紅疹初期長在手肘關節皺摺處,以聚集的小水泡、丘疹為主,任何年齡層或是任何季節都有可能發生濕疹,不過主要以冬季較為明顯。(延伸閱讀:濕疹、皮膚炎、乾癬到底差在哪) 皮膚紅疹種類2: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異位性濕疹,皮膚會有持續搔癢感;此時,患者紅疹常見於頭部、頸部、四肢及關節處。 與濕疹不同的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紅疹會伴隨脫屑、乾燥及結痂等狀況。若不斷抓癢,紅疹處的皮膚會變得較粗糙、暗沉,也會伴隨鼻塞及噴嚏等症狀。 皮膚紅疹種類3:蕁麻疹 蕁麻疹發作時,會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且奇癢無比的紅疹,嚴重時甚至有可能產生臉部或四肢過敏腫脹;越多紅疹出現,就會越癢。紅疹可能幾個小時就消失,因此也被稱為風疹塊,或台語「起清膜」。 蕁麻疹又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蕁麻疹大約1至2周就會消失;慢性蕁麻疹則會持續6周以上,病情有可能持續幾年,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甚至苦不堪言。(延伸閱讀:蕁麻疹的症狀與治療) 皮膚紅疹種類4: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到過敏物質所引起的皮膚炎,當身體感應到過敏原時,會啟動免疫系統進而誘發皮膚發炎或起紅疹的反應。 皮膚紅疹種類5:病毒疹 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紅疹主要有水痘以及帶狀皰疹,這兩者息息相關,一般來說,得過水痘的人通常可以終身免疫,但隨著年齡漸增,若免疫力下降或是有惡性腫瘤時,潛藏在神經節的水痘病毒會進而誘發成帶狀皰疹(又稱皮蛇),會感到疼痛、麻木及長出紅疹,並奇癢無比,以胸部及背部較常出現。(延伸閱讀:兒童常見的5種皮膚問題) 皮膚紅疹種類6:藥物疹 藥物疹有可能不會在第一次服用藥物時就出現症狀,不過,若出現紅疹或皮膚腫痛,且有灼熱感,嚴重時口腔黏膜及喉嚨會潰瘍,伴隨嘴唇腫、眼睛紅腫與發燒時,就可能是藥物過敏。藥物疹的症狀多樣化,有可能要長期服藥後才會出現,若有任何問題,請務必諮詢醫師。 皮膚紅疹6招改善,皮膚不再癢 除了就醫了解自己屬於哪種紅疹外,也可以按照下列小撇步,避免換季時總是皮膚癢起紅疹: 做好皮膚保濕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遠離過敏原 生活作息正常 勿服用醫師未開立的藥物 不要過度摳抓紅疹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看更多 皮膚炎 相關文章

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乳液怎麼擦?1天擦幾次?乳液3大挑選重點報你知

在台灣,超過8成的異位性皮膚炎在嬰幼兒時期發病,許多病童常因為皮膚乾、癢,將身體抓得又紅又腫,甚至流血、流膿,讓父母非常憂心。 很多醫師會建議父母幫小孩擦乳液,以改善症狀,但乳液種類這麼多,到底該如何挑選?每天擦1次就好,還是癢了就擦?乳液和藥膏能同時使用嗎?《Hello醫師》帶您了解乳液的挑選重點及使用須知! 為什麼擦乳液能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正常人皮膚角質層的細胞與脂質排列緊密,如同一道磚牆,能將水分保留在角質底下,同時阻絕外在刺激物質侵入。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角質層排列鬆散、充滿縫隙,就像一道蓋壞的牆壁,無法阻絕過敏原侵入,水分也會不斷從表皮流失;過敏原侵入會讓皮膚容易癢,水分流失則會讓皮膚變乾,一旦極度乾癢,就會使人忍不住搔抓,進而再次破壞角質層,讓縫隙變大、陷入症狀愈來愈嚴重的惡性循環。 外用藥膏能消炎,讓皮膚比較不易癢,而乳液則能留住水分,使皮膚比較不易乾、裂,幫助重建表皮屏障。(延伸閱讀:類固醇藥膏強度分7級,皮膚癢該擦哪款?超詳細類固醇藥膏選用指南!) 異位性皮膚炎保濕品怎麼選?乳液、乳霜的差異? 不少人認為乳液泛指所有外用的保濕產品,但依成分、水分及油脂比例的差異,保濕產品可分為以下3種: 乳液(Lotion):由粉末物質溶於水製成,油脂比例較低,揮發速度較快,且揮發時皮膚會有冰涼的感覺,因此有些微的止癢效果。 乳霜(Cream):油脂含量較高,保濕效果較持久。 油膏(Ointment):凡士林就是油膏的一種,油脂含量最高,具有保護、軟化及高黏稠的特性。 3種保濕產品的使用時機: 乳液:適合日常保濕及夏天使用,因為乳液揮發快,不會將汗水鎖住、滋生細菌。 乳霜:適用於明顯乾燥的皮膚區域,例如臉、手或手肘,或在秋冬天氣乾冷時使用。 油膏:適用於嚴重乾燥的皮膚區域,也可以在塗抹乳液、乳霜之後進行二次補強。 異位性皮膚炎乳液挑選3大重點 乳液由於水分較多,成分較複雜,挑選時建議可參考以下3點,避免擦了無效或使症狀加劇: 無色素、香精或香料: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較敏感,容易受到化學物質刺激,因此最好選擇未添加色素、沒有明顯香氣的乳液。 乳液成分愈單純愈好:減少刺激、誘發過敏的可能。 避免動物性油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較容易對含有動物性油脂的產品過敏,例如蜂王乳、綿羊油或馬油等。 異位性皮膚乳液怎麼擦?1天擦幾次? 通常洗澡後可先全身塗抹乳液,並於較乾燥的部位塗抹乳霜,若有某部位特別乾燥,或在秋、冬乾冷季節,則可再塗抹油膏加強。 擦的次數主要視皮膚的乾燥程度而定,若每天擦1次就能讓皮膚維持滋潤,就不必多擦;若塗抹後數小時皮膚就感到乾燥,就可以再次塗抹,但要注意,不可過度塗抹,反而讓汗水、細菌悶在皮膚表面,可能引起發炎、起疹。 若塗抹乳液時要擦藥,因為乳液揮發速度快,可先塗抹乳液,再用藥膏塗抹症狀較嚴重的患部。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炎

皮膚莫名發癢怎麼辦?秒懂皮膚乾癢的原因及止癢方法

每當冬季,您是否經常皮膚莫名乾癢?或者接觸某些特定物質時,皮膚就紅腫搔癢?有些人皮膚癢的症狀很輕微,有些則是反覆發作,影響到日常生活;《Hello醫師》為您介紹皮膚癢的症狀、原因,分享日常生活應如何照護才能遠離皮膚發癢。 為什麼會皮膚乾癢?皮膚癢的原因說明 當你一直忍不住搔癢時,有可能是皮膚過於乾燥,缺乏保濕才導致不停發癢。引起皮膚乾癢有很多原因,從季節、氣溫到空氣濕度都有可能;有些人屬乾性皮膚,在秋冬之際會更加嚴重,有時不僅手腳會搔癢、脫屑,嚴重時還會龜裂、流血。 此外,有些疾病也會引起皮膚乾癢,像是糖尿病、腎衰竭、洗腎患者都會有這個問題;另外,較年長的人也會因為皮膚逐漸變薄、膠原蛋白漸漸流失,使皮膚失去彈性以及水分,造成乾癢的情況反覆發生。除了特定疾病會引起皮膚乾癢,以下問題也可能造成皮膚乾癢; 造成皮膚乾癢的4大疾病 氣溫及季節變化容易讓人感到癢,若您未受氣溫及季節變化影響,也會一直發癢,很有可能有下列問題: 香港腳:如果腳常常覺得很癢,有可能是得了香港腳。香港腳是藉由黴菌傳染所導致,發作時會奇癢無比,皮膚也會脫皮,嚴重時可能會長水泡、流血。 濕疹:濕疹是廣泛的皮膚疾病,像是富貴手、異位性皮膚炎皆屬於濕疹的一種。當濕疹發作時,皮膚會發炎、紅腫且還有組織液滲出。 接觸性皮膚炎:當你接觸到特定的化妝品、清潔用品,或是配戴不適合的銀飾時,會出現過敏的症狀,此時皮膚會乾燥、發癢,伴隨著紅疹或丘疹。 脂漏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好發於頭皮、眉毛等皮脂腺分泌較旺盛的部位,發作時會掉頭皮屑、皮膚表層會出現黃黃黏黏的液體,之後會形成結痂;皮膚也會發炎紅腫,觸碰時還些許的刺痛。至於為什麼會有脂漏性皮膚炎,可能跟體質、免疫力下降、情緒有關。 (延伸閱讀:愈抓愈癢!皮膚起紅疹苦不堪言 一文看6大皮膚紅疹原因、簡易照護) 皮膚癢如何止癢? 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保養來遠離皮膚乾燥或是發癢的情況,例如使用較為滋潤的乳霜、乳液擦拭乾燥的部位,讓皮膚充滿水分。此外,還有些小撇步你也可以參考看看: 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 洗澡的時間盡量別超過10分鐘 洗完澡後立即擦乳液保濕 皮膚搔癢時不要大力摳抓 利用加濕器來增加居家空間的溼度 除了上述日常習慣可以讓你遠離皮膚乾癢,若皮膚乾癢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建議看醫生了解自己身體是否有生病,才能對症下藥,遠離乾癢的老毛病。


皮膚炎

癢在身體口難開!寶寶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指南

每個寶寶健康長大成人,是父母一生中的願望;剛出生的寶寶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常有過敏的症狀,如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很常見的慢性疾病。但是寶寶還不會講話,發作時奇癢無比,寶寶也會因此躁動不安,讓爸媽看了相當心疼。《Hello醫師》今天帶大家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症狀及如何預防,讓家裡的寶貝遠離過敏。 寶寶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與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皮膚過敏疾病,又稱異位性濕疹、過敏性濕疹;大部分都在寶寶兩個月大左右時發生。發作時皮膚上會有很明顯的紅色斑狀,並有劇烈搔癢感,若持續抓癢會導致破皮、脫屑或流組織液,有時則會伴隨潰爛症狀。 目前致病原因相當複雜,可略分為下列4種: 遺傳:異位性皮膚炎與遺傳關聯性大,有些基因突變會影響皮膚障壁(角質層)的功能。 角質層功能的缺失: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先天有些缺失,像是細胞間隙中扮演保持水分功能的結構蛋白有減少,導致皮膚角質層的水分容易流失。 免疫反應的異常:先天遺傳的關係讓寶寶容易過敏,接觸到外在環境的過敏原後,會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 外在環境的過敏原:外在原因從氣候、環境到飲食,都有可能觸發寶寶的異位性皮膚炎。3歲以前的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飲食造成,如牛奶、蛋黃、花生,之後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變。 嬰兒的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部位常見於頭皮、臉部、四肢等,並伴隨下列症狀: 紅腫 劇烈搔癢感 有時會有濕疹 脫屑 流組織液 許多家長會將異位性皮膚炎與脂漏性皮膚炎搞混,不過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會有劇烈的搔癢感,而脂漏性皮膚炎較沒有這個症狀。(延伸閱讀:嬰幼兒忽然過敏起疹怎麼辦?10大兒童皮膚病這樣應對!) 寶寶有異位性皮膚炎怎麼治療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分為外用、口服: 外用: 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皮膚通常很乾燥,適時擦上保濕的乳液可讓皮膚保持水潤;症狀較嚴重的寶寶,則是需要擦類固醇藥膏或是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藥膏。這些藥物除了少數人皮膚會感到輕微刺痛之外,不會有其他的副作用;也可選擇塗上止癢藥膏,減輕搔癢感,避免抓癢引起的破皮與紅腫。 口服: 可服用口服的抗組織胺有效止癢,症狀嚴重的寶寶會視情況加入口服類固醇或是口服免疫抑制劑。 從居家照護預防異位性皮膚炎 比起藥物治療,家長更需要注意的是居家照護,如何讓寶寶遠離異位性皮膚炎?以下提供幾種方法: 居家環境: 黴菌、塵螨常引起過敏,家長可以勤換床單、枕頭套,保持家裡清潔與乾燥。避免使用厚地毯、窗簾,以免增加灰塵、黴菌的孳生。 避免會過敏的食物: 以母乳代替較容易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食物,4~6個月時可以選擇讓寶寶吃副食品。 注意皮膚的清潔與保濕: 洗澡時用溫水,避免使用沐浴乳。洗完後,家長可以讓寶寶擦不含香精的保濕乳液,衣服選擇柔軟、親膚的質料,避免過度摩擦引起過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炎

屁股長一顆東西?疔子和痘痘的差異?釘子亂擠恐蜂窩性組織炎!

有時屁股、私密處及大腿內側會長一顆東西,紅紅的很像痘痘,壓下去還有點痛。究竟這是青春痘嗎、還是疔子?疔子和痘痘又有什麼差別?能自己擠掉嗎?《Hello醫師》為你解開關於疔子的種種疑問。 疔子(釘子)是什麼? 疔子(Furuncle)又可以稱作「疔瘡」、「癤子」,當癤子好幾個合而為一時,就會變成「癰」,老一輩的人會講釘子、釘仔,是1種由皮膚毛囊感染、發炎的問題。要是沒有好好治療,疔子很有可能感染到皮膚深處,造成蜂窩性組織炎,需要特別小心。 疔子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進入皮膚的小傷口所感染,疔子可以長在任何有毛囊的地方,但通常以臉部、頸部、胸、背、臀部時常摩擦到的地方為主。疔子初期是紅色的丘疹狀,摸下去會有疼痛感,之後會繼續擴大變成半球型的結節。而之後疔子中間會軟化形成黃白色的膿,最後會破掉流出膿液。(延伸閱讀:粉瘤粉刺差在哪、手術可根治?告別粉瘤先注意這些) 為什麼會長釘子?長疔子的8大原因 若情況較嚴重的病患,有時還會合併發燒的症狀出現。當身上好幾個疔子都合而為一時,會形成癰,而癰的症狀和疔子相去不遠,只是會更加嚴重,除了發燒之外,還會有倦怠、惡寒的症狀。但是為什麼會長疔子?歸納最常發生的原因有下列8大原因: 高溫 多汗 長期熬夜 環境太潮濕 身體免疫力差 糖尿病患者 風濕免疫系統疾病 皮膚易出油者(延伸閱讀:臉泛油光長痘痘!油性肌夏日保養5招) 根據長庚中醫部研究顯示,容易引起疔子發生除了原因之外,其餘像是當身體抵抗力差、慢性病患者如貧血等,或當缺乏維生素時,也會容易誘發感染長出疔子。 疔子和痘痘的差異? 青春痘跟疔子一樣都是毛囊炎的現象,不過2者所感染的菌種卻大不相同。疔子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是綠膿桿菌所感染的,而青春痘則是由痤瘡桿菌過度繁殖導致的。 至於痘痘和疔子的症狀也有差異;疔子的症狀較嚴重,也不限定於特定年齡才會長,任何季節也都會發生。除了會紅腫、疼痛之外,還會有化膿的傾向;青春痘則大多只是發炎、紅腫,較不會有化膿的可能。(延伸閱讀:痤瘡是什麼?5種常見的種類及治療方式) 長釘子怎麼辦?7招預防疔子上身 若身上長出疔子,切忌不可像青春痘一樣自行擠出膿包。由於疔子通常面積較痘痘大顆,不僅容易擠不乾淨,再加上工具也通常難保清潔乾淨或已消毒至無菌才使用,反而容易引發更嚴重的感染問題。因此有疔子一定尋求醫師治療,嚴重者醫師會透過切開膿包將膿液引流出來,若有其他感染的症狀,則會開立抗生素搭配治療。 若已經變成癰,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切開後,將膿排出,有時需要切除發炎的部位,之後再搭配抗生素。為了不讓疔子一直復發,我們可以從下列居家保養做起: 注意個人衛生 保持皮膚乾燥、清潔 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 傷口癒合之前不能下水 不可自行擠疔子,以免感染更加嚴重 按時服用抗生素 及早發現與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炎

胯下、腋下紅癢怎麼辦?對磨疹保持乾爽最重要,若會痛還可用2招緩解

張媽媽帶著身材圓滾的張小弟來到皮膚科。走進診間時,張小弟面有難色、手臂微開。醫師請張小弟抬手檢查,發現兩側腋下一片通紅,腋下上下處皆嚴重充血,甚至有點破皮。 母親緊張問:「醫師,他的手怎麼會這樣?」醫師冷靜回答:「這是對磨疹,最近天氣炎熱潮濕,加上張小弟比較胖,腋下皮膚反覆摩擦才會如此。」 對磨疹是一種好發於體態豐腴者的症狀,本文將從對磨疹的好發部位開始,一一帶你了解對磨疹的原因、好發族群及治療方法。 磨出來的紅疹:對磨疹 對磨疹(Intertrigo)顧名思義是兩側皮膚過度摩擦而成,在醫學上又稱為摩擦性皮膚炎(Intertriginous dermatitis),好發於皮膚有皺褶、容易對磨之部位,如: 由於濕疹為眾多皮膚炎的統稱,因此對磨疹有時也會因部位不同,而稱為腋下濕疹、胯下濕疹。 為什麼會有對磨疹? 由於台灣氣候潮濕炎熱,對磨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症狀之一。當腋下、跨下等部位充滿汗水時,皮膚便會因潮濕而使摩擦係數增加,其原理等同於手指沾水時,比較容易將塑膠袋打開,因水分增加手指的摩擦力。 當皮膚反覆互相摩擦(對磨),加上潮濕、燥熱等因素,便會導致皮膚發炎及破皮。 這5類人最容易出現對磨疹 肥胖者:肥胖為對磨疹的主因,因肥胖會導致皮膚皺褶部位面積增加,提高摩擦起疹的機率。 嬰幼兒:體重較高的寶寶,可能容易於脖子、腋下或腹股溝處對磨起疹,但通常會隨身體逐漸成長與發育後自行緩解。 尿失禁者:因尿失禁導致胯下長期處於潮濕狀態。 糖尿病患:由於免疫功能異常,糖尿病患者較易出現皮膚問題,如皮膚搔癢、細菌感染引發潰瘍等。 長時間穿著緊身衣物活動者:例如軍人、運動選手等工作或日常活動經常對磨部位者。 不止痛、癢!對磨疹還可能感染黴菌、細菌 對磨疹的症狀雖不嚴重,但十分惱人,患者可能會因發炎、刺痛或搔癢而感到不適、不自在。對磨疹通常會對稱出現於皮膚皺摺處,常見症狀包括: 表面光滑的紅疹、紅斑 刺痛 搔癢 破皮 異味 嚴重時可能會糜爛、流血 對磨疹有時會因對磨部位悶濕不透氣,外加摩擦發炎、受傷,並導致細菌或黴菌感染,例如念珠菌感染、股癬、體癬或毛囊炎等,因此若發生對磨疹,建議及早看診治療,且不要擅自塗抹成分不明之藥膏;若患部有黴菌感染情形,使用含有類固醇成分之藥膏,可能會使感染情況惡化。 乾爽是對付對磨疹的不二法門 由於潮濕會增加皮膚的磨擦係數,因此盡量讓腋下、胯下等部位保持通風乾爽,便能有效降低對磨疹的發生率及嚴重度。 建議穿著寬鬆、透氣衣物,避免長時間置於悶熱潮濕的環境,若流汗則應以按壓紙巾或毛巾的方式將汗吸除。 使用醫師指示之藥膏減緩症狀 在治療方面,若症狀輕微,醫師可能會建議塗抹凡士林或氧化鋅藥膏,在發炎皮膚上增加一道潤滑的屏障;若症狀嚴重,已有刺痛、搔癢,甚至破皮之情形,但無黴菌感染,醫師會開立弱效的類固醇藥膏,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症狀多會於3~4日內痊癒。 若已發生黴菌感染,則需先以抗黴菌藥物治療,積極維持患部乾爽通風,以減少黴菌滋生並徹底將其根除。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是什麼?過敏原因和症狀?7方法預防接觸性皮膚炎

林小姐在夜市購買了1支新手錶,沒想到戴沒幾天,手腕就出現搔癢感;林小姐起初不以為意,但幾天後卻演變成全身發癢,嚇得她趕緊至醫院求診,最後經醫師診斷為接觸性皮膚炎。 為何會罹患接觸性皮膚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治療及預防?《Hello醫師》為大家一次解說! 什麽是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皮膚與某物質接觸後,啟動身體免疫系統,誘發皮膚出現發炎反應。(推薦閱讀: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的物質可能為過敏原(Allergen)或是刺激性物質(Irritant),前者會誘發過敏反應,後者則會造成皮膚損傷,而近8成接觸皮膚炎皆因染髮劑、香水、化妝品、保養品等刺激性物質所致。 戴手錶、項鍊癢到不行?接觸性皮膚炎原因有這些!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當皮膚長期接觸或1次接觸過多、大量或高濃度清潔劑、染髮劑、肥皂、油漆、擦拭用酒精等刺激性物質,可能引發接觸性皮膚炎。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通常患者本身就對某種特定物質過敏,所以一旦皮膚接觸到含鎳的金屬飾品(如耳環、項鍊、手鍊、戒指、手錶)、橡膠用品(橡膠手套、橡膠拖鞋)等過敏原,就會出現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此時應趕緊使用肥皂及清水清洗接觸過敏原的皮膚及已長疹子的部位,防止過敏範圍擴散。 接觸性皮膚炎的常見症狀 接觸性皮膚炎所引發的症狀,可能會依照接觸性皮膚炎的類型,而有些許差異: 刺激性皮膚炎:若是由化學物質引起之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輕者在表皮受到損害之後,會出現發紅、乾裂、脫皮或刺痛等症狀,但若接觸到較強的刺激性物質,則可能導致腫脹、滲出物、皮膚變軟、或起水泡等症狀。(延伸閱讀:手部持續發癢脫皮?小心富貴手找上門,掌握4方法改善手脫皮症狀) 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皮膚炎會引發劇烈搔癢感,並於接觸過敏原的部位浮現紅疹。 接觸性皮膚炎何時應就醫? 如果長期出現上述症狀,就應盡快至皮膚科進行治療,否則可能會使病況加劇。 如何診斷接觸性皮膚炎? 醫師通常會根據接觸性皮膚炎病患的個人接觸史及身體檢查做診斷,而當患者在不清楚是因刺激物或過敏原所致的情況下,醫師可能會進行貼膚測試(Patch test)來做進一步的判定。 接觸性皮膚炎的治療方法 接觸性皮膚炎透過藥物治療即可痊癒,醫師除了會開立外用類固醇藥膏或乳霜,讓病患塗抹在病灶,減緩發炎症狀,還可能會給予抗組織胺藥物,緩解皮膚搔癢與腫脹。 若接觸性皮膚炎合併細菌感染時,醫師則需使用抗生素為病患治療。 7方法預防接觸性皮膚炎 若想要預防接觸性皮膚炎,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讓皮膚接觸過多刺激物,建議可參考以下7種方法降低皮膚過敏風險: 如果曾對鎳金屬出現過敏反應,則應減少配戴相關飾品。 沐浴水溫應保持適中、避免沐浴過久,建議挑選不含刺激性物質、成分較天然的清潔沐浴相關用品及保養乳液、乳霜。 夏天應避免穿著過於厚重的衣物,避免過度流汗而產生搔癢感並減少讓皮膚接觸纖維過粗(人工纖維含量偏多)的衣物;冬天則可適當使用保養產品,以避免皮膚乾燥而變得敏感。 室內最好不要養寵物,以減少來自動物皮屑、毛髮、排泄物之過敏原。(延伸閱讀:貓奴的夢魘!貓過敏的治療與改善方式) 室內不鋪地毯、草蓆榻榻米,遠離絨毛玩具,減少室內過敏原。 建議每週以熱水清洗枕頭套、被單、床單、毯子等外蓋寢具,並定期打掃家中環境,以維持環境整潔,防止皮膚接觸到過敏原,而引發接觸性皮膚炎。 使用化學藥劑應戴上手套,防止手部接觸過多刺激物。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炎

頭皮、胸口、私密處都會長!「毛囊炎」要人命,毛囊炎症狀、治療與預防

夏季來臨總是讓人一身汗,加上台灣氣候潮濕悶熱,當皮膚長期處於這種環境時,毛囊也會因受刺激而產生發炎反應,形成「毛囊炎」。毛囊炎會長出一顆顆紅色的疹子,經常讓人與青春痘搞混,而使不少人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究竟什麼是毛囊炎?毛囊炎又好發於哪些部位?讓《Hello醫師》幫你搞懂毛囊炎、和毛囊炎永遠say Bye Bye。 毛囊炎是什麼? 為何發生毛囊炎? 簡單來說,毛囊炎(Folliculitis)就是毛囊發炎了,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只要有毛髮的地方就有可能會發生毛囊炎。而毛囊炎發作原因從外在環境、個人衛生習慣都有很大的影響。(延伸閱讀:5招預防毛囊炎) 要知道什麼是毛囊炎得先從毛囊開始講起,毛囊是位於皮膚下方的管鞘狀構造,是類似「地基」的部分,包覆著毛髮與提供毛髮生長的地方。然而在天氣潮濕、過度摩擦,或是免疫力低下的情況,會使得毛囊發炎,產生紅腫、搔癢的症狀,較嚴重時會長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甚至是蜂窩性組織炎。 若毛囊炎一直反覆發作,會導致毛孔死亡,不再生長毛髮,出現禿頭的問題。 這些部位容易長毛囊炎 在了解毛囊炎的原理後,接著來看看毛囊炎通常長在哪些部位,一般來說,毛囊炎好發於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 頭皮 下巴 胸口 大腿 小腿 鼠蹊部 私密處 天氣變化不僅會刺激毛囊炎發作,就連個人的衛生習慣也會影響,像是男性的下巴常常有毛囊炎,這是因為使用刮鬍刀時,若不小心刮傷皮膚形成傷口,容易讓毛囊發炎;而女性經常使用刮刀除毛,若沒有替換刮刀的話,重複使用的刮刀會滋生細菌讓腋下或是腿部的毛囊發炎。 而有些人則是作息不正常、壓力過大,頭皮會發癢產生毛囊炎,有時會合併頭皮屑過多以及脂漏性皮膚炎等症狀。此外,台灣天氣過於潮濕悶熱,若夏天總是穿長袖衣物來遮陽、防曬的話,毛囊長期處於無法散熱、不通風的環境也很容易導致發炎。 除了上述原因會導致毛囊炎,長期使用類固醇、抗生素會讓皮膚變薄,沒有抵抗力,容易造成毛囊感染;糖尿病、白血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這些時常讓患者免疫力低下的疾病,都有較高機率讓細菌入侵,讓毛囊炎的機率大大提升。 毛囊炎擦藥膏就會好 一般而言,毛囊炎不需要特別治療就會痊癒,而少數人則需要擦藥膏才會好。不過在使用藥膏之前,我們要先分清楚毛囊炎的感染型態: 細菌型毛囊炎: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感染,可以局部使用抗生素,大約1周內可以痊癒。 黴菌型毛囊炎:通常由皮屑芽孢菌所感染,可以局部使用抗黴菌藥膏,搭配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大約1個月至2個月內會痊癒。 居家小撇步遠離毛囊炎 除了擦藥膏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一些生活習慣來遠離毛囊炎: 正確的除毛 慎選保養品 生活作息正常、適當紓壓 避免用手摳抓腫脹處。 嘗試使用非處方抗生素。 避免共用毛巾等個人用品。 運動後用溫和的肥皂清潔身體。


皮膚炎

皮膚發炎有傷口?紅腫恐釀蜂窩性組織炎!9大病徵要注意

不少人都曾聽聞過蜂窩性組織炎這個可怕的疾病,甚至是身邊或多或少都曾有人罹患過嚴重程度不一的蜂窩性組織炎。當不小心受傷而沒有做好患部照護,進而造成細菌感染時就容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不過為什麼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當皮膚發炎、有傷口時是否就會容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時甚至可能得截肢?讓《Hello醫師》告訴你什麼是蜂窩組織炎,又有哪9大病徵發生時你就該注意! 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為什麼會有蜂窩性組織炎? 人的皮下脂肪層是類似蜂窩狀的組織,當有細菌入侵到皮下組織後會引起發炎、紅腫、發熱、疼痛的反應時,這就是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引起發炎的細菌以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或鏈球菌(Streptococcus)這2種最為常見。 為什麼會有蜂窩性組織炎?這是因為當細菌從傷口侵入到真皮和皮下組織釋放毒素,會在組織的縫隙中生長,引起發炎反應。蜂窩性組織炎發作前通常是有小傷口,像是蚊蟲叮咬、小擦傷、割傷、香港腳所引起的皮膚龜裂,這些傷口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細菌會因此有機可趁進入到傷口裡面。不過有些蜂窩性組織炎的致病菌是經由血流到皮下組織再引起局部感染,因此有些蜂窩性組織炎是沒有傷口的。那麼有哪些人容易感染蜂窩性組織炎?以下列舉出常見的9大病徵,快來檢查自己是不是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族群: 口腔衛生習慣不佳者(延伸閱讀:5招維持口腔衛生) 有罹患香港腳 其他沒黴菌感染 血液循環不良 皮膚有傷口 糖尿病患者 靜脈曲張、水腫 慢性疾病 過胖 (延伸閱讀:腿部冒青筋、長蜘蛛紋?得了靜脈曲張3大療法這樣治!) 蜂窩性組織炎症狀:不會覺得癢! 在感染蜂窩性組織炎後,初期會有下列症狀: 紅:傷口及四周皮膚會發紅。 腫:受傷部位表面會隆起。 熱:受傷部位會微微發熱。 痛:受傷部位、四周皮膚會疼痛、化膿。 不少人以為蜂窩性組織炎也會讓皮膚癢癢的,其實這是錯的。蜂窩性組織炎是皮膚有傷口造成的細菌感染,症狀以「紅、腫、熱、痛」為主,所以並不會出現發癢的症狀。(推薦閱讀:不理傷口!皮膚裂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除了上述症狀,有些會合併發燒、畏寒、全身倦怠、頭痛、關節痛。如果患部出現水泡、四肢無力、癱軟或有強烈睡意,則很有可能代表細菌已經開始擴散,必須馬上就醫治療。若感覺到皮膚有點發癢時,也許是過敏而不是蜂窩性組織炎。(延伸閱讀:找出過敏原) 不過都是蜂窩性組織炎,為什麼有些人能不藥而癒,有些人可能會截肢或是危及生命?這是因為感染深度不同的原因,蜂窩性組織炎僅在皮膚表層有感染,但若感染到皮膚深處時,會導致「壞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會引起敗血症、截肢,或是生命上的危險。 蜂窩性組織炎會讓傷口周圍紅腫、發熱、疼痛。 蜂窩性組織炎可以先局部冰敷 當有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出現時,務必要馬上就醫,醫師會按照嚴重程度來決定要如何治療: 冰敷:蜂窩性組織炎的傷口會紅腫、發熱,可以先局部冰敷減緩症狀,但也不宜敷太久,每冰敷10分鐘就要休息50分鐘,每天4~6次。 口服或是注射抗生素:輕微的蜂窩性組織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可能需要持續服用7~14天才能痊癒。 手術清除壞死組織:若傷口已經有化膿,必須要切除壞死組織再做清創的處理。若更嚴重時,有些則需要做皮膚重建或是截肢。 有些人疑問,蜂窩性組織炎是不是直接去皮膚科看就好?其實蜂窩性組織炎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所以要去掛「感染科」才會得到正確的診斷以及治療,因此別掛錯科了! 5大照護法、預防蜂窩性組織炎 能不能預防蜂窩性組織炎找上門?答案是可以的,只要按照下列居家照顧,便能輕鬆預防蜂窩性組織炎: 皮膚有傷口時要及時處理 觀察傷口是否有出現紅腫痛的症狀 治療香港腳或是其他黴菌感染疾病 均衡飲食加強抵抗力 糖尿病患者循環不佳,須每天檢視雙腳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炎

小腿出現紅斑要小心!認識結節性紅斑原因、症狀與治療

雙小腿前側出現紅斑,而且還出現皮膚搔癢及硬塊,其實不一定是過敏造成的,很有可能是結節性紅斑找上你! 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資料,每10萬人中就有1~5人會出現結節性紅斑,大部分發生在每年的1~6月,除了懷孕之外,還有許多原因會導致結節性紅斑,《Hello醫師》將帶你了解結節性紅斑原因、症狀及治療方式。 什麼是結節性紅斑 結節性紅斑(Erythema Nodosum)是對許多不同抗原(Antigens)過敏的反應,導致免疫複合體沉積在皮下脂肪,吸引中性球聚集而造成患部發炎,但亦有學者認為結節性紅斑與延遲性過敏反應(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相關。 然而,得到結節性紅斑的人,有37%~60%找不到原因,另外也發現許多與結節性紅斑相關的疾病包括病菌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與惡性疾病等,隨後將詳細介紹。(延伸閱讀:皮膚長痣、長斑是皮膚癌前兆?皮膚癌初期症狀、檢測全解析) 7原因引發結節性紅斑 結節性紅斑是臨床上常見的脂肪炎,好發於20~30歲女性,根據馬偕小兒過敏免疫科曾詩涵醫師與徐世達主任的研究,以下列舉數種可能產生結節性紅斑的原因: 細菌感染:包括鏈球菌、黴漿菌、結核菌、幽門螺旋氏菌、貓抓病、披衣菌、細螺旋體病、沙門氏菌、梅毒等。 病毒感染:如巨細胞病毒、愛滋病毒(HIV)、B型及C型肝炎等。 黴菌及寄生蟲感染:芽生菌病 、球癬、髮癬菌屬 、毒漿原蟲、阿米巴病、 蛔蟲及條蟲。 自體免疫疾病:風濕熱、貝西氏症、IgA腎病、紅斑性狼瘡、 結節病。 惡性疾病:何杰金氏病、血癌、淋巴瘤及各式各樣的癌症。 藥物:抗生素、口服避孕藥、B型肝炎疫苗等。 懷孕 小腿會出現紅斑!結節性紅斑的9種症狀 結節性紅斑典型症狀會出現雙腿對稱、觸摸會疼痛的圓形結節狀紅腫突起,大小約1~10公分,最常出現於小腿前側,有時紅斑會逐漸擴大,最終融合成一個大斑塊。(延伸閱讀:勤洗手皮膚太乾燥?7招治療皮膚乾裂) 剛形成的結節性紅斑為亮紅色,之後會轉變為與瘀青相似的淺紫色,但病灶不會因此而發生潰瘍或破裂。 除了觸摸或按壓紅斑會引發疼痛外,部分結節性紅斑患者還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疲倦 發燒 頭痛 關節痛 肚子痛 嘔吐 少見的合併症狀如下: 淋巴結腫大 肝脾腫大 皮膚搔癢 結節性紅斑2種治療方式 結節性紅斑一般不需治療,大概經3~6週便會逐漸消退,因此建議病患臥床休息即能自行痊癒,若疼痛難耐,可服用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NSAID)減輕痛楚,但這類藥物不可用在發炎性腸道疾病等相關感染疾病的病人身上。 另外,若結節性紅斑持久未消,醫師可能會採以下方式進行治療: 口服碘化鉀(Potassium iodide):常用在結節性紅斑持續很久,嘗試過其他治療方式都沒效的病患身上。碘化鉀會透過刺激巨大細胞所釋出的肝素(Heparin),來抑制發炎細胞聚集,進而對罹患結節性紅斑的病人產生療效。 秋水仙素(Colchicines):可以用來治療與貝西氏症等相關的皮膚結節性紅斑。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皮膚炎

免疫系統失調,皮膚病復發?補充7營養維持免疫平衡!

免疫力與皮膚病的關聯 皮膚是我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當身體變差的時候,氣色也跟著不好,所以傳統中醫的「望、聞、問、切」會以觀察患者的外表、皮膚為診療的第一步,西醫也證明許多疾病的徵兆都是從皮膚上顯現而來。也就是說,當免疫力出了問題,有些皮膚病不僅會反覆發作,還會持續發炎。 讓我們從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蕁麻疹(Hives)、乾癬(Psoriasis)這三大惱人的疾病來理解皮膚病與免疫力的關係吧!(推薦閱讀:皮膚炎、濕疹、乾癬?差別在哪一次弄懂)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是一種慢性病,患者的皮膚會頻繁發炎,常見的症狀有皮膚乾癢、發紅、掉屑,很多人受不了搔癢感,會想要一直抓,抓到破皮、流血,傷口還會感染,或是讓皮膚一層一層地不斷增生,導致可怕的惡性循環。(延伸閱讀:不必再遮掩!靠這 4 招改善毛囊角化症) 此外,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皮膚保水性與常人相比也偏弱,總是又粗又乾,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要時時塗抹乳液、凡士林,提高皮膚的含水量。 先天遺傳是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原因,由於患者體內免疫功能的失調,所以皮膚會變得極度的敏感,面對再小的過敏原也有極大的反應,而出現上述的不適症狀。所以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會使用免疫調節劑或是類固醇藥物,以調節免疫功能過度活躍而引發過敏的情形。(延伸閱讀: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很危險?擦了會變黑?教你類固醇用法,破解6大迷思) 蕁麻疹 在《什麼是蕁麻疹?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和治療》一文中,我們已對蕁麻疹(Hives)有了不少的了解,引發症狀的原因可分為: 壓力、物理上的刺激,如搔癢或過度的摩擦 免疫系統對於其他外在物質,如食物、粉塵、動物的皮毛等等過度反應所造成 人體免疫系統失常,攻擊本身健康的細胞所導致 由此可知,慢性蕁麻疹的病人的「先天不足」,造成本身的免疫力功能失調,有些患者則因為社交或工作壓力,影響了睡眠品質,而睡眠時數的不足,不僅讓心情也蒙上的陰影,身體的不適感也倍增。生理與心理上的能量低落,免疫力系統也開始運作不佳,讓蕁麻疹的症狀更加嚴重。 乾癬 在《牛皮癬皮膚癢又乾?乾癬的原因症狀與治療方法》一文中,對乾癬(俗稱牛皮癬),已有明確的概述。乾癬的症狀就是長出一塊一塊異常皮膚,又會帶有乾燥銀色斑塊脫屑,所以也被稱為銀屑病。 造成乾癬的主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失調。乾癬患者的免疫系統錯把皮膚細胞視為敵人,並開始攻擊而啟動了免疫機制,讓皮膚細胞腫脹、激增,也讓患者感到滿滿的不適。 皮膚發炎來自免疫失衡 現代人長期處在高壓的狀態之下,免疫系統容易失衡,讓上述皮膚病所引起的慢性發炎在患者的身上反覆發生。 不過需要澄清的是:一般人聽到所謂的免疫性統出了問題,總會以為是患者的免疫系統「太弱、低下」才會生病,但是乾癬其實是免疫力過度活躍產生自體攻擊,因為如此而又服用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像是靈芝、蜂膠之類的,反而會「火上加油」讓乾癬的症狀更加嚴重。(推薦閱讀:免疫失衡導致脹氣、便祕、腹瀉!補對營養改善免疫力) 所以免疫力並非越強越好,而是維持一定的平衡,讓我們可以抵禦外來的病菌,同時又不會讓「自己人打自己人」。以下就來看看如何透過營養素的攝取,來維持免疫平衡。 補充7大營養維持免疫力 改善皮膚問題 科學上,我們無法測量免疫力的強弱,也就是醫師不能夠給我們明確的數值。當一個人的體弱多病,可以歸納為免疫力的低下,反之頭好壯壯的人,也就是免疫力夠強,免疫力的呈現是「結果」而非「原因」。(延伸閱讀:抗氧化拒發炎!吃這5種維生素就對了) 無病無痛的人,免疫力本來就很平衡,所以我們只要均衡飲食,都能夠更健康,免疫力也會改善。以下就介紹不只讓免疫力維持平衡,也可以讓皮膚保有健康的營養素: 1. 硒 硒可避免細胞氧化,阻擋自由基的形成,讓免疫力維持平衡。當身體的抵抗力更好了,肌膚的彈性也會增加。 食物攝取來源:鮪魚、巴西堅果、扁鱈、牛肉、沙丁魚等。 2. 鋅 鋅對於皮膚的生長與新陳代謝非常關鍵,也有助於蛋白質的合成。 食物攝取來源:牡蠣、生蠔、小麥胚芽、牛肉等。 3. 維生素A 維生素A特別能維護黏膜細胞,也有抗氧化的功能,對皮膚的外層有所保護。而且若維生素A的攝取不足,皮膚會粗糙乾裂,容易受傷。 食物攝取來源:動物肝臟、地瓜、菠菜、胡蘿蔔等。 4. 維生素C 維生素C對可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抵抗自由基、防止皮膚老化、抵擋紫外線的傷害。(延伸閱讀:夏天曬太陽皮膚發癢、起紅疹?小心紫外線引發光過敏!6大症狀你中了嗎) 食物攝取來源:香椿、糯米椒、食茱萸、花椰菜、芭樂、龍眼等。(延伸閱讀:蝦與維生素C生砒霜?網路謠言別盡信) 5. 維生素E 維生素 E也有抗氧化的效用。能有效阻隔紫外線對皮膚造成的傷害。 食物攝取來源:鮭魚、黑木耳、吳郭魚、秋刀魚、雞蛋、杏仁等。 6. 蛋白質 蛋白質能夠促進新陳代謝、修復老化、受損的皮膚。蛋白質也是皮膚組織再生成的原素。而蛋白質也能讓體內合成足夠膠原蛋白,讓肌膚保有彈性。 食物攝取來源:各種肉類、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等。 7. 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可以有助於皮膚的保濕,維持其光澤,減低發炎的機率。 食物攝取來源:鮭魚、鮪魚、鯖魚、堅果、植物油等。 功能醫學專家:許崇恩醫師 現任:日本元氣診所 院長 專長:營養點滴、科學養生、預防衰老 經歷: 美國功能醫學院完訓醫師(AFMCP+APMs) 林口長庚醫院 醫師 鍾馨診所 美容與抗衰老醫師 百善健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辦人 林口長庚整型外科異體複合移植中心 研究醫師 日本元氣診所粉絲專頁 |日本元氣診所官方網站|許崇恩醫師的養生下午茶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