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止痛藥等5種藥物別亂吃!吃多小心傷腎不自知

止痛藥等5種藥物別亂吃!吃多小心傷腎不自知
你也是喜歡自己買藥亂吃的人嗎?使用藥物前,若沒有妥善且遵照醫師指示,或隨意使用未經許可的藥物,都可能傷害腎臟的排毒功能或過濾功能,嚴重程度不一。而在所有藥品中,有5種類型最容易傷腎,一起看看是哪些吧!

1. 止痛藥傷腎

擅自濫用大量非處方藥很容易導致腎臟受損,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使用前請遵照藥品包裝指示服用,如無醫師指示,建議避免頻繁使用這些藥物。(推薦閱讀:忘記吃藥該補吃?視每日服藥次數而定

如果已出現腎功能受損的患者,不建議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以及高劑量的阿斯匹靈;而一般健康的民眾,為了避免出現腎臟受損的情形,建議遵守三個用藥原則:

  • 務必按照處方籤或包裝上指示使用。
  • 盡量服用最低劑量。
  • 使用藥物期間愈短愈好,避免長期服用。

止痛藥傷腎

2. 抗生素

未正確地服用抗生素(Antibiotics)可能會有傷腎的疑慮,腎病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劑量,也應該比正常人少,務必依據醫師的處方和指示用藥。倘若在服藥後出現紅疹、搔癢,或嚴重腹瀉及不適時,應暫時停藥並立刻就醫。

然而,經醫師指示須服用抗生素時,請按時吃藥並確實將所有的抗生素服用完,如果服用時間太短會造成細菌殺不死的後遺症,必要時也須回診進行覆檢,以確定細菌已被徹底根除。

3. 含磷大腸鏡瀉藥恐致腎病變

合理服用一般成藥或非處方瀉藥對多數人是安全的,然而,有些清理腸道的處方藥物,例如大腸鏡檢查時使用的口服磷酸鈉瀉劑(Sodium phosphate),就可能會對造成腎臟傷害,導致急性磷酸鹽腎病變,其症狀包括:嗜睡、尿量減少、膝腿足腫脹。

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的研究指出,腎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人,發生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的發生率約為 1~4%,而急性磷酸鹽腎病變沒有明顯症狀或徵兆,預防急性腎病變發生除了減少這類藥物的劑量外,避免用於高風險族群是主要方式,包括高齡、慢性腎臟病患、使用ACEI或ARB治療的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等。

4. 顯影劑

一些影像檢查(Imaging Test)需要使用一種稱為顯影(造影)劑(Contrast Dye)的染劑,能增加檢驗的正確性,但同時也可能導致某些腎臟問題,包括MRI和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s)等,不是每種影像測驗都要使用染劑,但是有腎病的人必須小心這些染劑可能對腎臟帶來的傷害。(延伸閱讀:什麼情況需要洗腎?5個慢性腎臟病常見 Q&A

影像檢查需要使用一種稱為顯影劑的染劑

5. 非法藥物

大多數毒品例如搖頭丸(Ecstasy)、海洛因(Heroin)、古柯鹼 (Cocaine),都被認為與高血壓(Hypertension)、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中風(Stroke),甚至與死亡高度相關。此外,古柯鹼、海洛因和安非他命(Amphetamines)都可能導致腎臟嚴重受損。

建議與提醒

  • 恪遵醫師和醫療團隊的指示用藥。
  • 不使用陌生人給的藥丸或其他物質,甚至朋友給的也不能接受。
  • 一旦服用藥物或其他物質後立刻感到不適,請馬上聯絡醫師。
  • 若必須做影像檢驗,請進一步詢問醫師是否對腎臟有任何風險或損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i]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Which Drugs are Harmful to Your Kidneys? https://www.kidney.org/atoz/content/drugs-your-kidneys. Accessed January 4, 2021

認識抗生素(衛福部桃園療養院)https://www.typc.mohw.gov.tw/?aid=509&pid=0&page_name=detail&iid=179. Accessed January 13, 2022

止痛藥物簡介(臺大醫院)http://www.jingfu.org.tw/epaper/e201612-072-11.pdf. Accessed January 13, 2022

顯影劑簡介(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https://www.rsroc.org.tw/knowledge/education/content.asp?ID=24&pageno=1&continue=Y. Accessed January 13, 2022

現行版本

2022/01/13

文: Karin Kao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連珮妤 更新


相關文章

少一顆腎臟沒關係?腎臟功能介紹、單腎的原因和影響

單純性腎囊腫:原因不明、無明顯症狀、治療介紹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Karin Kao · 更新日期:2022/01/13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