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糖在身體的旅程
血液中的葡萄糖簡稱「血糖」,葡萄糖是身體重要的養分,隨著血液送到人體每個角落,提供人體一整天大部分的活動熱量需求。除了由意識控制的動作,像是走路、擺手、運動、提物等,無法經意識控制的人體活動,像是心跳、呼吸、腸胃蠕動等,乃至大腦活動,都需要由葡萄糖做為熱量來源。當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過少,也就是「低血糖」時,養分供應不足,人會感到無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昏迷不醒。(推薦閱讀: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喝酒?酒精會導致低血糖須留意)
葡萄糖除了由含醣食物供給外,為了有效利用這個養分,人體透過胰臟分泌管理葡萄糖的「胰島素」、腸道分泌的「腸泌胰素」及也在胰臟製造的「升糖素」,精密的調節血糖。(推薦閱讀:胰島素是什麼?人工胰島素的種類與注意事項)
進食的訊號會快速傳遞至腸道,腸泌胰素便刺激胰臟增加進食所需的胰島素,緊接著胰島素會將葡萄糖帶到需要養分的細胞處,通常進食所產生的葡萄糖,不會完全被當成產生熱量的柴火般燃燒殆盡,部分會轉為肝醣儲存在肌肉與肝臟。當離前一次進食超過六小左右,若不接續進食,升糖素會發出訊號,讓儲存在肝醣的肝臟分解成葡萄糖,繼續供應人體養分。
升糖素和胰島素的協同運作,也包括在進食後可獲得足夠葡萄糖來源的訊號下,升糖素分泌會處於被抑制狀態,不會在此刻錦上添花,又增加胰島素的工作負荷。一旦未進食達十小時,這時候來自肝臟的葡萄糖已接近耗盡,人體會利用乳酸代謝產出葡萄糖,這個過程稱為「糖質新生」,如果飢餓繼續持續,甘油及氨基酸會陸續被派用上場。這一切的運作,就是要維持血液中一直有穩定的葡萄糖濃度。
調節血糖如同開車上下山
血糖的來源主要來自食物及肝醣轉換,其中食物佔了大部份,食物也是血糖數值變動最最主要的因素,含醣食物會造成血糖急遽上升,因此每一次進食後就像開車上山一樣,血糖愈高坡度愈陡,需靠藥物調節更多胰島素才足以控制,當汽車油門不夠力時,就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才能到山頂,連帶的,下坡路也變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