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此分類收錄各種國內外醫療新聞或政策,包含全球或台灣醫療領域的新突破或發展,新型研發藥物消息,醫學期刊新發布的研究,或是新種病毒或細菌,以及政府相關衛生單位的公告等。

基礎知識

新聞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有效嗎?調查:4成中重度病友治療後降為1成

「像你這樣,你一輩子不會好,永遠不會有人愛你」 30 歲的周小姐回憶就讀高中時,不僅每天面對異位性皮膚炎引發皮膚潰爛、動輒撕下一層皮的有形疼痛,還得承受被同儕當成異類、惡意的無形精神攻擊,讓她一度萌生「何必活著」的悲觀念頭。 每年 9 月 14 日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日前發布 2024 年最新治療調查顯示,病友的主觀感受與醫學評估落差多達 1 成,也讓病友的異膚嚴重程度常被低估。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皮膚科教授朱家瑜表示,只要經過正確診斷與治療,快則 2 至 3 周便可見成效,經一年治療,中重度異膚病友比例可從 4 成降為 1 成,有機會重新面對嶄新人生。 今年世界異位性皮膚炎的主題為「真實無濾鏡」(Atopic Eczema Unfiltered),希望一般民眾及病友更認識異位性皮膚炎,讓病友也能勇於面對日常生活的挑戰,體認全方位照護的重要性,同時也能透過正規且規律的治療,與異膚共存、減少復發。 響應2024世界異膚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公布病友治療調查,強調規律治療的重要性。圖/異膚病友協會提供 所謂異位性皮膚炎,指的是一種慢性且會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患者皮膚除了會出現乾燥、搔癢症狀之外,有些病人則會出現紅疹、脫皮、滲出組織液、結痂或苔癬化等不同症狀。 朱家瑜說明異膚病友協會調查指出,受訪病友年齡層中位數為 26.5 歲,罹病時間中位數則為 19 歲,「以年輕人居多」;性別比例則以男性居多,約佔 61%,女性為 39%; BMI 中位數為 22.8;至於常被與異膚稱為「過敏三兄弟」的氣喘與過敏性鼻炎,分別有 16% 與 45% 病友出現相關症狀。 這份調查在 2023 年 6 月至 2024 年 8 月間進行,共有 238 名病友共填寫 4 次問卷;朱家瑜說,若從醫師評定基準來看,中重度異膚比例僅約 2 至 4 成,但若從病友主觀感受來看,認為自己是中重度異膚的比例卻高達 49.2%;朱家瑜說,「因為病友每天都在與異膚搏鬥,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有些人連睡覺都無法好好睡,感受的嚴重程度,才會與醫師評估的不同」。 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資料統計,國內異位性皮膚炎人口約 1.28%,朱家瑜說,在健保資料庫定義之外,有更多病友日復一日活在折磨陰影中;朱家瑜說,從臨床診斷來看,國內異膚人口可能高達 2 至 3%;不過,很多人可能誤信偏方,或未找到對的方法,以致像周小姐過去一樣,曾出現悲觀、甚至放棄治療的念頭。 出席記者會的周小姐說,她 […]

看更多 新聞 相關文章

新聞

「擁有關懷陌生人的能力是莫大榮幸」 臺大醫院感性出版防疫全紀錄

「能在最脆弱艱難的時刻,擁有關懷陌生人的能力,是我莫大榮幸!」歷經史無前例的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衝擊,臺大醫院護理師葉乙臻說出歷經第一線抗疫的最深感觸;她在臺大醫院新書《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大家也能記住有一群外人看不到的夥伴,才能挺過這場戰役」;如同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所說,這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沒有人是局外人,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繼續打贏疫情後的下半場戰役。 早在2003年的SARS戰役,臺大醫院就身處第一線的風暴之中;17年過後,臺大面對這場始料未及的世紀大疫,及早啟動急診雙重檢傷及特別診分流機制,在農曆年前2天發現國內第二例COVID-19確診個案;之後,大年初五開設全國首家疫病門診,並在每天爆增至千例以上的核酸檢測中,成功在元月30日成為全球第4個從確診者檢體中分離出病毒株的國家。 2021年5、6月疫情急遽升溫,全國升高警戒層級,臺大醫院更是首當其衝,救護車不斷將確診病人載到臺大醫院,當時一共收治2百多名確診病患,其中需要入住加護病房的中重症者高達35名。 吳明賢說,疫情爆發早晚都會發生,只是不幸發生在萬華,而且,因原本應擔任前鋒營的和平醫院封院,許多確診個案轉送臺大醫院,導致急診室不堪負荷,一度因收治人數爆滿而關閉,這也讓吳明賢罕見發表公開求救信。 吳明賢回憶,當時收治的病患,原本都須等核酸檢測結果確定後才能進行手術,但也因此有心肌梗塞病人無法依正規流程,在到院後90分鐘進行心導管治療;後來緊急改為先假設陽性為原則,醫護人員全副武裝救治病患為優先,才減少遺憾的發生。 吳明賢說,這場瘟疫如同一面照妖鏡,考驗社會與各階層面對變局的應變能力,更像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他用「超前部署、誠實面對、團隊合作、勇敢互信」作為臺大醫院面對這場戰役的註解;他也特別用「恐慌、僥倖與假訊息」形容在這場疫情中的「三害」,唯有科學與互信,才能打贏這場戰役。 葉乙臻在記者會上發言時,先嘆了一口氣表示,過去這段時間經歷的感動與辛苦,三天三夜也講不完,面對病毒,她也會害怕,更絕非單打獨鬥就能克服挑戰,她希望外界能同樣給予外界看不到的清潔工、行政人員關懷與感謝;她並表示,人性的溫度,絕非科技能取代,身處最脆弱艱難的第一線,能夠擁有關懷人的能力,是莫大榮幸。 負責臺大醫院專責病房的內科部主治醫師劉旺達也提到,疫情初期因嚴格隔離政策,曾有聾啞確診者無法溝通,最後醫護人員透過Line群組,減少病人恐懼與不安;也有新婚夫妻同染疫,在出院時擁抱哭泣;在萬華疫情最高峰時,在吳明賢的承諾下,2天便多了10台被稱為「救命神器」的高流量氧氣機支援,也讓中重症患者有更多機會度過難關;到目前為止,即使疫情稍歇,但使用率仍約5至7成,亦可見其重要性。 臺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明這場戰役成功的關鍵,包括醫院防疫物資募集、清潔人員消毒、醫護人員輪班調度、病房改裝、安全門禁管理等,還有公關組負責對外募集物資,「把便當發到每一個最需要的地方」,都協助臺大挺過無數難關。 負責院內感控及防疫計畫的臺大副院長高嘉宏則說,民眾不了解疫情、訊息不夠透明及假訊息流布,都會造成民眾恐慌,因此,一開始就決定以「科學防疫政策」,並成立「科學防疫小組」,建立「新冠知識專區」,才讓「三年陰霾、撥雲見日」。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任王振泰提到感受最深的事,就是院內不分科別住院醫師展現急救教育成果,即使偶有小小怨言,也都能盡心完成使命,照顧病人到出院;特別是面臨全院大篩檢、48小時擴充專責病房的危急時刻,最終都能達成使命。 《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臺大醫院COVID-19防疫全紀錄》由臺大醫院邀集114位各類醫事人員及行政後勤人員受訪或提供資料,集結成書;臺大副院長高淑芬說,這是一本一口氣可看完的書,也代表臺大醫院面對未知或已知的挑戰,都可以超越目標、共同完成任務。 吳明賢最後引用王安石詩句「看似平凡(尋常)卻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為這場「臺大醫院COVID-19防疫全紀錄」做了總結;他說,這場考試,臺大醫院已pass,但不希望外界就此忘記這段歷史,因此透過此書,希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面對下半場,仍應「戒慎但不恐懼」,包括對岸疫情是否為新變種病毒的掌握、COVID-患者是否有長新冠後遺症及心理問題,還有持續照護非COVID-19病患,都是下一階段需面臨的挑戰。 (圖片提供:臺大醫院)


新聞

羥氯奎寧不一定有效!WHO將除名治療方針

美國的嚴重疫情,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似乎難辭其咎。4月時川普曾在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上表示,服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俗稱瘧疾藥)和日舒,可有效對抗新冠肺炎病毒;近日更在採訪中說自己連續吃了一星期的羥氯奎寧,可以防止自身得到新冠肺炎。但事實上,在川普說出這段話之前,《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JAMA)已有文獻顯示,羥氯奎寧對治療新冠肺炎不一定有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HO)也在 5月25日宣布,羥氯奎寧對治療瘧疾(Malaria)、關節炎(Arthritis),或是肺部疾病的確很有效,但是在治療新冠肺炎上,效果似乎並不顯著。 另外,全球最具權威的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也在約 9萬6千名確診病患的協助下進行實驗。實驗將病患分為三組,分別為單獨使用羥氯奎寧治療,單獨使用氯喹(Chloroquine)治療,或是羥氯奎寧與氯喹個別搭配抗生素治療;每一組約有  1萬5千名的病患。然而,實驗結果卻發現,病患反而更容易發展出心律相關的併發症,而導致死亡。羥氯奎寧組的死亡率高達  18%,氯喹組的死亡率也高達  16.4%,若是將這兩種藥物搭配抗生素治療的病患,死亡率只會更高。在知道實驗結果後,WHO 也宣布將羥氯奎寧移除新冠肺炎的治療方針,陸續也有許多國家宣布停止羥氯奎寧的相關臨床實驗。 (同場加映:新冠肺炎怎麼治?3類藥物仍在實驗中) 2 大重要政策6月上路 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則再次強調要落實防疫新生活: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則要戴口罩、店家等公共場所實施實名或實聯制、生病在家休息或就醫等等。而在邊境開放上,因應國際疫情嚴峻,除了人道、經貿、國際醫療救援是優先開放名單外,旅遊還暫不考慮開放。指揮中心同時也宣布 6月將有兩項重要政策: 6月1日起解除口罩限制,政府仍會每日徵用 800萬片,其餘則開放廠商外銷及內需市場。價格回歸市場機制,而口罩寄往國外也不會限制片數。 國內於6月7日起,將鬆綁藝文、餐飲、休閒活動的人數限制,並給予各行業一星期的準備期,以落實和計畫日後的管理工作;而指揮中心記者會也將回歸一星期舉行一次。 全球確診破 500萬 不過即使台灣安全了,全世界的確診案例依然不斷飆升。世界衛生組織於 5月21日表示,過去 24 小時內接獲超過 10萬個確診案例,創下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爆發以來,單日最高確診數,而在當天下午,全球確診數更突破 500萬。現在全球前三重災區分別是美國、巴西和俄羅斯,其中美國的死亡人數已在 5月28日突破 10萬人;紐約市的行政區布朗克斯(Bronx)更成為疫情中心,布朗克斯的住宅甚至被當地人稱為「死亡之塔」(Death towers)。 隨著持續攀升的死亡人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將頭版改為死者名單,並在名字後加上一句話描述死者。《紐約時報》的編輯表示,這些名字不只是名字而已,他們曾是活生生的人,是家庭成員的一分子,美國人更應該謹記這一次的疫情。而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一項疾病數據分析指出,假設 3月的美國早一星期強制實施社交距離,美國的死亡人數會減至 3萬6千人;假設美國再早兩星期封城,死亡人數會少 83%。 日本解除緊急事態宣言 新冠肺炎除了影響人類的健康、挑戰各國醫療體系之外,也重創許多國家的經濟,只要國內疫情稍稍穩定,各國政府的第一項政策,往往是振興經濟。身為世界第 3 大經濟體的日本,振興經濟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務。日本政府認為,只要一星期的新增病例降到「每 10萬人有 0.5 人」以下,就是解除「緊急事態宣言」的標準,因此在 5月25日宣布解除北海道、埼玉、千葉、東京、神奈川「緊急事態宣言」,等同於日本全國正式解禁,國內商家將恢復營運。


新聞

同婚合法一週年!婚姻平權促同志健康

台灣的同志婚姻合法剛滿一週年,同志族群因為婚姻平權的進步,受到更正面的影響,身心也更加健康。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針對同志族群的問卷顯示:與 2016 年相比,「職場中有公開出櫃的員工」從 27.3% 升至 38.1%,明顯增加。同志跟同事、主管的相處也較四年前更為正向,需要假裝為異性戀的情況大幅減少。國外的研究也指出,同志婚姻的合法化為能夠促進同志族群的健康,就讓我們來瞭解婚姻平權所帶來的 3 大好處吧! 1. 同婚合法提升情緒健康 根據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學系(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的助理教授布萊恩・歐格斯基(Brian Ogolsky)的研究指出,美國最高法院2015年通過全境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無論已婚或是未婚的同志族群,負面情緒都降低了,生活滿意度也隨之提高。歐格斯基強調,受到歧視或汙名化的同志,的確會因為同婚合法,而有更多正向的情緒,但是他們之前身心受創而引發的症狀不會就此消失。不過同婚合法讓同志被大眾更加接受,也讓同志伴侶在關係中感覺更加良好。 2012年所發表的「同性婚姻法律之效用對於性少數族群男性醫療保健使用和支出的影響:一項準自然實驗」(Effect of Same-Sex Marriage Laws on Health Care Use and Expenditures in Sexual Minority Men: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也指出,2003年美國麻州(Massachusetts)同婚合法化之後,無論已婚或單身的男同志和雙性戀男性,看病的次數(包含精神科的就診次數)、健保花費雙雙下降。這對整體公共衛生而言,確實是美事一樁。也由此可推測:同婚合法後,汙名化隨之漸消,整個性少數(Sexual minorities)群體的壓力也有所減輕。所以社會上各種弱勢族群,不論所佔人口比例的多寡為何,他們的權益若都照顧好了,幸福感也會外溢到其他人身上。 (同場加映:減焦慮少憂鬱~出不出櫃這些都要考慮) 2. 同婚合法帶來家庭支持 歐格斯基的研究團隊有另一項研究顯示:婚姻平權的法案通過,為同性伴侶帶來更多的家庭支持。歐格斯基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平權法案的通過,讓異性戀能覺得同志結婚「名正言順」,於法有憑有據,符合社會規範,進而支持他們的同志家人。所以當同性之間的愛能夠「合法」地向世人展現時,身旁的親友也能夠「光明正大」地給予正面的回應。 (同場加映:不做恐同父母!8點建議了解支持孩子) 3. 婚姻的象徵讓關係穩定 根據歐洲的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旗下組織 VoxEU 所發布的研究顯示,自 2001年荷蘭同婚合法至今,婚姻的象徵意義(Symbolism),諸如在眾人面前宣誓「我願意」等等的儀式,能夠讓同性伴侶的關係更加穩定,也走得更長久。 在美國紐約市執業的精神科醫師傑克・爵瑟(Jack Drescher)也認為,婚姻能給同志的伴侶關係和家庭帶來穩定性。同婚合法代表同婚「貨真價實」,被國家認可,被社會祝福,更有許多法律上衍生的保障。由此可見,走入婚姻的同志,更有可能白頭偕老。 (同場加映:婚姻使人快樂?還是快樂的人才會結婚) 不過根據美國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醫學院的研究指出,同婚合法後,並沒有明顯地改變同志族群酗酒、吸煙等等不健康的行為。該校健康政策學系的副教授吉爾伯特二世・岡扎雷斯(Gilbert Gonzales Jr.)表示,這可能代表就算同婚合法,並不足以對同志的族群的健康,產生全面性的正向的影響。他覺得以政策面而言,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來保障同志族群的福祉。 岡扎雷斯所言甚是!台灣的婚姻平權,除了法條上針對收養子女、跨國聯姻上等等需要加強之外,整體社會的氛圍,對同志的友善程度仍然可以提升。儘管歐格斯基的研究團隊也發現,婚姻平權與對異性戀伴侶並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這與台灣彩虹平權大平臺的調查不謀而合:我國同婚合法一週年後,高達92.8%的民眾表示,同婚通過對個人沒有造成影響。然而,傳宗接代的重擔還是壓得一些同志喘不過氣,「形式婚姻」(Lavender marriage)便油然而生。 (同場加映:為什麼「恐同 」?因不了解與沒安全感) 形式婚姻的英文直譯是「薰衣草婚姻」。薰衣草的顏色在19世紀末暗指同性戀,好萊塢從1920年代便開始用這個術語,形容藉由結婚,來偽裝同性戀身分的明星。到了當代中國,一胎化之下的同志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會與一樣是同志的異性對象結婚,甚至還有專門媒合形式婚姻的網站。其實選擇形式婚姻的台灣同志也大有人在,這表示傳統價值觀的影響仍然十分深遠。Hello醫師在此勉勵大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讓我們一起加油!


新聞

口罩足才外銷!人口密度影響南亞疫情

國內疫情控制得宜的情況下,許多人開始關心口罩實名制是否有機會鬆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表示,口罩實名制不變,不過一旦民生公務及戰備量充足後,政府對口罩的政策就會轉向定額徵用,再和廠商、生產線討論分配。口罩外銷的部分則由財政部負責,未來一定會更開放,但目前還沒定案。 另外,有民眾質疑為何疑似病例死亡要在24小時內火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指揮中心絕對沒有要求24小時內火化,而是要求24小時內通報,並在當地醫院採檢,採檢結果送到相關機構。疑似病例的遺體則是由喪辦人員處理,或是在殯儀館冰存。 [covid_1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截至目前國內共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87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 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至今已有444萬人確診,302,493人死亡。全球即時疫情可參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分享的即時數字。 日本將於下個月進行抗體檢測 日本厚生勞動大臣今(15)日宣布,下個月將對全國1萬人進行新冠病毒抗體檢測,這項測驗可以幫助日本政府掌握國內疫情擴散的程度,也可以鎖定疫情嚴重的區域,或是知道國內是否有一部分的人出現抗體,期望能夠發展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新冠病毒的抗體檢測是用血液樣本測試,費時也比現在的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又稱多聚酶鏈式反應)檢測還要短。 人口密度高及大量移民勞工為疫情考驗 印度疫情也面臨嚴峻的考驗,特別是首都孟買,全印度82,103個確診案例和2,649例死亡案例中,有孟買就各佔20%和25%,孟買的醫院全都擠滿了病人,疲憊的警察仍要強制要求人民待在家中禁止外出,孟買的醫師則認為,疫情下最大的敵人,其實是高人口密度,因為即使待在家裡,許多印度家庭都是多人擠在同一個房間,完全沒辦法保持社交距離,只怕疫情會愈來愈嚴重。 而印度封鎖邊境和交通管制的政策,也導致許多廉價勞工必須徒步走回家,也可能因缺乏交通工具或金錢而四處滯留,許多移民勞工失業、流離失所,甚至經歷飢荒等問題。和世界其他國家比起來,封城是為了阻止疫情擴散,而像印度這樣擁擠、貧困的國家,更怕的是封城導致社會動亂。 可別以為只有印度面臨移工感染嚴重的問題,新加坡政府也正為此苦惱。根據CNN報導,目前新加坡26,098例確診人數中,有絕大部分都是南亞或東南亞國家來的移民勞工,而造成這些勞工感染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宿舍過於擁擠。根據新加坡人力部的資料,約有20萬勞工分散在43間宿舍,也就是說,一間會擠到10~20人,這些人共用衛浴設備、並一同在公共空間進食,即使是睡覺的床鋪也相隔不到1公尺,完全無法落實社交距離,政府才趕緊重新安置、隔離這些勞工。 歐洲國家與俄羅斯解封程度拿捏不同 歐洲國家陸續解封鎖,或是有管制的開放娛樂活動、公共場所,例如德國重新開放800平方公尺以下的商店,體育活動也開放足球項目;法國旅遊禁令也解放。之前疫情較嚴重的西班牙則從11日起開放全國的教堂及清真寺,學校將於26日起逐步開放,但若要全面開放則要等到9月;義大利則是開放舉行葬禮,但不可超過15人,且以戶外舉辦為佳。 而在俄羅斯,普丁總統(Vladimir Putin)也宣布從12日開始解除封鎖,不過首都莫斯科要到月底(31日)才能解除封鎖。普丁也要求全國施工及營建業優先開工,不過型集會活動依然禁止,65歲以上老年人不准出門。然而有些學者擔心,俄羅斯根本還沒經歷疫情高峰,以現在死亡的2,305例中,約有180名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而俄羅斯衛生局也估計,全俄羅斯約有400間醫院面臨新冠肺炎擴散的風險,3月底時,許多醫護人員就表示他們缺少醫療器材和醫療防護措施,至今這些問題都還沒解決。


新聞

512國際護理師節!防疫旅遊研議中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爾出生,她一生為護理奉獻,因此全世界將這天定為「國際護理師節」,今年更是佛蘿倫絲·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 200 週年誕辰,WHO 便將2020年訂為「國際護理助產年」。今日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邀請了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到場,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也親自向蔡司長及全國護理師人員表達謝意,感謝他們不眠不休的貢獻。 此外,今日起「護台灣,助世界」的網站也升級!網站將會收集國人與世界各地的朋友,支持台灣參與 WHO 的宣言與心聲。而「Taiwan can Help」的口罩捐贈至今也有56萬人響應,相當於439萬多片口罩,陳部長及蔡司長也希望國人能多參與,讓全世界知道台灣可以幫助大家度過難關。 [covid_19] 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全球至今已有419萬人確診,286,355人死亡。即時疫情可參考衛福部疾管署的數據,全球的可參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分享的即時數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截至目前國內共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72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全員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 中西醫合療治新冠肺炎 目前新冠肺炎的相關治療藥物及疫苗都還在研發當中,治療方式也都以支持性療法(Supportive care)為主,被問到中西合併治療會不會像瑞德西韋一樣,放進臨床主治指引中,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瑞德西韋並沒有放到臨床主治指引裡,只有進行臨床實驗,而治療方式上,因為新冠肺炎並沒有標準的治療方式,都是由主治醫師自行判斷病人適合什麼樣的治療,只要充分告知病人及病人家屬即可。台灣有些醫院採用中西醫合併治療,但因為目前沒有足夠科學依據佐證療法是否有效,所以專家小組即使認同,還是決定不放在治療指引當中。 連30天無本土案例,社區安全民眾可放心 今日記者會場上,指揮中心受訪的桌上多了透明隔板,長官們坐下的同時拿掉口罩,陳部長表示,連續30天無本土案例,證明我們現在的社區夠安全,但是個人防護不能少,「希望大家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以及社交距離。在室內如果座位之間有隔板,口罩拿下來也是可以的。」 指揮中心也表示,交通部正在研議「防疫旅遊」,若是民眾對於國內旅遊仍有疑慮,可以等到防疫旅遊規畫方針推出後再參考,不過陳部長也強調,從來沒有限制國內的旅遊活動,只是希望大家做好個人衛生工作,也許民眾對防疫或是疫情控制的信心不足,但請相信,台灣的社區是安全的。 此外,指揮中心補充,在防疫成果良好的情況下,6、7月有望開放藝文活動,不過會以國家展演館的表演為優先,售票也僅開放一半的位置,以便維持社交距離。而未來中職也有望增加至2,000人入場,且可能允許場內飲食。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中職目前的提議是將提供盒裝套餐以及酒精棉片,且內外野都有人數考量,會等社區防疫組看過再決定。而民眾也關心「繞境」到底能不能舉辦,副指揮官認為,目前希望以小規模繞境為主,也比較好掌握出席信眾的來歷,避免疫調困難。


新聞

次氯酸水可飲用?防疫是場持久戰

近日次氯酸抗菌液遭投訴廣告不實並開罰66萬元,而今(11)日記者會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也再次強調,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規定,次氯酸水是環境清潔用品,請避免使用在人體,當然也不能飲用。民眾若是要清潔手部,應以肥皂洗手為主,不方便洗手時則使用75%酒精,才是正確的防疫方法。 [covid_1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但新增1例確診死亡案例(案197),為境外移入的40多歲男性,本身無慢性病史。3月19日發病,3月21日就醫,3月24日確診。3月28日因呼吸喘,轉至加護病房隔離,使用葉克膜治療,但因多重器官衰竭加上敗血性休克,不幸病逝。截至目前台灣一共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68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全員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 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解釋,案197是台灣最後使用葉克膜的2例病患之一。一般來說,新冠病毒(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的患者,若是呼吸道症狀嚴重,都會先以呼吸器治療為主,但是當呼吸器沒辦法改善,就會轉以葉克膜輔助治療。張教授認為,或許是病毒特性造成病人病情惡化快速,加上體內細胞激素風暴,造成肺炎變嚴重,所以院方才會使用葉克膜治療。使用葉克膜治療後,病患的肺部一直沒辦法恢復,因此決定延長葉克膜治療時間。然而,葉克膜治療時間長還是會有風險,病患已經使用葉克膜長達1個月,雖然中間呼吸道疾病症狀以及血氧狀態稍有改善,但長時間使用葉克膜會破壞紅血球、血小板,也會造成感染,最終病患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指揮中心也補充,病患的死因為嚴重的併發症,和年紀並無直接關係;而案197的太太先前也確診新冠肺炎,但已解除隔離並出院,推測2人感染是同一型病毒,是因為治療方式不同才有不一樣的結果。 樂活防疫餐廳 防疫新生活的規範下,最新進度到了餐飲業的規範。若室內人數為250人以下、一桌最多坐8人、社交距離1.5公尺,則可以籌辦中型婚宴,日後再視開放情況決定要不要再放寬。指揮中心也希望日後餐廳可以實名制,以配合疫調;或是標示「樂活防疫餐廳」,提供民眾更安心的選擇。不過實名制要如何在填寫資料的同時,又不會妨礙個人隱私,中央還在研議方法。 入境者將分送南北2檢疫所 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提醒,目前兩岸貨運依然維持5航點,分別是北京首都、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成都雙流及廈門高崎,暫不考慮加開其他航點。而副指揮官也提醒,5、6月份會有很多本土的漁船、海運船隻陸續返國,船員人數約2~3千人,目前已經要求漁業署,務必規畫船隻船員回台防疫策略,落實「一人一室、居家隔離檢疫」的原則,或是安排鄰近的檢疫旅館,讓船員入住。另外,上星期開始開放武漢台人可以自行返國,指揮中心表示,桃園機場入境的民眾將會送往北部的集中檢疫所;從小港入境的民眾則送往南部的集中檢疫所。雖然有聲音表示希望入境者都集中到一地檢疫14天,但陳部長認為沒有強制的必要性,郵輪、包機才有要求集中檢疫。部長也特別強調,國人的個人健康及衛生習慣一定要保持,心態可以輕鬆,但中國和韓國,一鬆懈就又有案例,所以大家還是要注意。 防疫是一場持久戰 張上淳教授表示,防疫是持久戰,特別是愈了解病毒後,愈是有這樣的感受。雖然這次的新冠病毒和SARS、MERS類似,但因為輕症、無症狀患者多,會持續流傳,且症狀又不一樣,也一直有新變化,所以預期將會是場持久戰。即使預估之後會演變成類似季節流感防治的模式,但還是要倚靠疫苗,等疫苗問世才行。疫苗的研發上,台灣已經積極與國際合作,也進行很多會談,只希望民眾耐心等待。被問到是否提供國際醫療,陳時中部長表示,目前還是要遵守安全原則,病人在台有過就醫紀錄才有可能收治,「事實上,開放、關閉都很難,這是人道上痛苦的選擇跟公共利益的權衡。」部長認為,防疫期間面臨很多情況,未來也還會繼續面對,所以管理上絕對是動態管理。會根據社會變化隨時調整,但不一定能等到配套措施都做好才實行,「知道會造成社會大眾不便,但疫情變化太快了,我們只能盡全力選擇相對來說對的方向實行管理。」


新聞

防疫聊天機器人上線!中職開放千人入場

今(8)日記者會上,指揮中心宣布,近日疾管署與臉書合作推出「1922防疫達人——COVID-19 Messenger聊天機器人」,將提供24小時的線上服務,民眾可以透過應用程式Messenger詢問國內外疫情資訊、如何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假消息澄清查證、口罩購買資訊,也能直接撥打1922防疫專線。 [covid_1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目前台灣確診一共440例,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55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無後送就醫者,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384萬人感染新冠肺炎,並造成269,598人死亡。即時疫情可參考衛福部疾管署的數據,全球的可參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分享的即時數字。 台灣新冠患者復陽機率不到1% 新冠肺炎採檢陰復陽的情況頻傳,中國最新數據統計,康復病人約有15%的機率復陽。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對此數據表示,各國測量、採檢的標準不同所以無法比較。我國因為是三採陰,相較其他國家更嚴格,目前國內只有4例復陽的個案,所以復陽的機率不到1%,請民眾不用擔心。而昨日新增的案440,不計在4例復陽的情況中,這是因為國外皆為二採陰出院制,但台灣的許多負壓隔離病房中,二採陰後還是有很多時陰時陽的病患,因此案440也還在時陰時陽的不穩定階段,不能算是「復陽」。 全民配合防疫新生活 由於今晚開打的中職將開放千人入場,為了配合防疫,場內禁止飲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也強調,中職開打可以說是防疫新生活的試金石,希望全民都能配合防疫新生活,所以建議業者配合執行以下4點條件: 保持社交距離,室外5公尺、室內1公尺,座位採梅花座或是增設隔板區隔。 落實個人衛生防護,如戴口罩;店家增設體溫測量,入口及場所內提供洗手用品或設備。 建立實名制,確實執行人流管制及環境消毒、清洗。 消防安全檢查及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合格。 如若符合以上4條件,就不受室內100人、室外500人的限制。另外,昨(7)日網路流傳一張標題為「全國明天舞廳酒店都可以復業,唯獨高雄要再等等。」的新聞截圖,指揮中心澄清從未發布此資訊,會將散布不實消息者依法移送警方偵辦,請民眾切勿轉傳。


新聞

世界手部衛生日!正確洗手7步驟

世界衛生組織(WHO)自2009年起,提出「拯救生命:清潔雙手」(Save Lives: Clean Your Hands)活動,同時將5月5日訂為「世界手部衛生日」,每年以不同的活動主題呼籲全球響應手部衛生,強化手部衛生概念,並強調手部衛生能減少疾病感染,也因此,今(5)日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教導民眾正確的洗手步驟,並提供以下7字訣幫助記憶: 內:手掌心內部搓揉 外:雙手手心搓揉手背 夾:十指的夾縫相互搓揉 弓:手心與手指相互搓揉 大:搓揉雙手大拇指與虎口部位 立:手指立起,用掌心搓揉指尖 完 (腕):手腕部位也不能忘記 疫情相關活動陸續推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也在記者會上宣傳行政院與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簡稱AIT)合辦的「台美防疫松」,這項活動將邀請全球科技高手參加。競賽主題分為管理防疫相關資源、邁向疫後過渡措施、保護社會弱勢族群、預測工具支援決策、支援前線防疫人員與善用資料風險溝通等6主題,報名時間從今日至12日截止。 此外,因應本次疫情,衛生福利部新增「急難紓困實施方案」補助對象,並於明(6)日起擴大申請,符合下圖條件資格的民眾,可向各地區公所申請。 [covid_1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確診病例;台灣目前確診一共438例,分別為347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334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指揮中心進一步指出,昨日晚間自印度搭乘專機之129人已於今日清晨抵台,其中9名有症狀者經採檢後,已與其他人一起送往集中檢疫所隔離,目前採檢都為陰性。有關4月20日第三班定點返台專案航班共231名湖北返台的民眾,截至目前1人就醫治療中、1人陪同就醫,其餘均已監測期滿解除隔離,並於今日返家自主健康管理。第4班定點返台專案航班共229人則持續於集中檢疫所,預計明日解除隔離。 勿將康復病人標籤化 昨(4)日晚間新增1名磐石艦隊軍人,採檢結果呈現「弱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軍人也出現時陰時陽的情況,但因為連續兩天檢測都是弱陽性,所以即使病毒量較少、傳染力低,還是決定以陽性處理。而除了該個案之外,社會大眾也擔心,會不會有其他「弱陽性」的軍人沒有被採檢出來,或其他已康復的病患,是否會出現陰轉陽、身體殘留病毒的疑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認為,根據韓國的數字資料顯示,約有100多位病患雖採陰性後又復陽,但是並無傳染力。顯然病毒的特性就是會讓採檢結果在陰性與陽性之間轉換,但實際上對患者周遭的人無任何威脅;而且確診後期病毒量減少、傳染力也降低,染疫者其實是相對安全的。雖然之前的確出現過陰轉陽、二度感染的案例,但台灣一直是以高標準的三採陰來決定患者是否可被放行出院,所以請民眾不要過度恐慌。陳時中部長也強調,病人出院前都會被再三提醒必須遵守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原則;即使不會再有傳染疑慮,但指揮中心仍會要求痊癒者若出現症狀還是要通報,所以請民眾不要將病人標籤化,責罵對疫情控制並沒有幫助。 逐步放寬體育和經貿活動 日前在記者會上,指揮中心於推動的「防疫新生活」中,宣布會逐步開放體育、文化藝術活動的管制。雖然中華職棒沒有停辦,但也有嚴格的入場人數控管,從原本的150人已增至250人,但因為國內疫情趨向穩定,許多球場的容納人數也多,目前中職正在爭取是否可以開放至1,000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指揮中心只是提供建議及評估,希望球場內的民眾依然可以維持社交距離,以及落實個人衛生例如洗手、戴口罩等等,只要這些防疫要素都可以維持且確實做好,那麼放寬人數就沒有問題。而近日世界各國陸續宣布6月底要解封鎖,陳部長表示台灣的封鎖程度本就不高,但目前還是以重要經貿活動、國內產業內需為優先寬鬆對象,其他暫不考慮開放。


新聞

防疫行動慢半拍?日本新冠措施大解析

說到日本,許多人往往聯想到街道乾淨、市容整齊和大眾運輸規劃良好的已開發國家,但是在處理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上,從2月時的鑽石公主號事件,到現在4月下旬(2020年),日本政府的防疫動作似乎緩慢又消極,令人擔心到底是否能避免本土疫情失控,本文將為您解析,日本到目前為止面對疫情的態度與防疫措施。 初次大爆發於鑽石公主號遊輪 在今年(2020)2月初,搭載各國遊客的大型遊輪鑽石公主號,爆出乘客確診新冠肺炎的消息,之後遊輪於2月4日停泊在日本橫濱港,為了避免病毒擴散,日本政府要求船上的乘客都必須留在個人艙房隔離14天,遊輪的密閉環境給了病毒擴散絕佳的機會,統計資料顯示,船上3700多人裡超過700人確診新冠病毒。 日本對船上人員的緩慢篩檢速度,引起不少人詬病,有人質疑為何不動用全國的篩檢能量,讓所有乘客盡快下船,避免健康者遭受傳染。 針對船上的檢疫情形,日本厚生勞動省副大臣橋本岳曾在推特發布過船內照片,照片中劃分出兩條通道區分「乾淨」和「不乾淨」的區域,但隨後就被人指出兩條通道最後都通向同個房間,根本毫無意義。 日本傳染病學專家岩田健太郎(Kentaro Iwata)也指出,船上的隔離措施相當混亂,除了感染區域與安全區域沒有確實分開外,船上人員也沒有全部穿著防護裝備就在兩區域間通行,甚至戴著防護手套使用手機或吃東西。 另外,在日方讓確診陰性的公主號乘客下船後,自行乘坐大眾運輸回家的方式,也讓不少人擔心病毒可能在公共場合擴散開來,畢竟篩檢的準確率並非百分之百。 就醫標準嚴苛且社會風氣隱忍病痛 在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福利部加上勞動部)所公布的就醫指南中寫到,發燒37.5度以上或持續4天者,建議就醫尋求醫療協助。不過許多人不太認同,認為發燒需要忍到4天才符合就醫標準太過苛刻,可能會延長感染者在外傳播病毒的風險,而且也會降低民眾自行就醫檢測的意願。 受到日本的社會風氣和工作文化影響,不少日本民眾有即便生病也要上班的習慣,尤其愈是基層工作者愈嚴重,有網友在日本知名論壇「5ch」發文表示,自己已經發燒好幾天卻不敢請假,並透漏自己每天搭乘電車通勤。在日本可能還有許多跟該網友一樣,發現自己身體有異狀,卻不敢或不願請假就醫的人,不僅造成疫調困難,更可能加速病毒傳播。 緊急事態宣言發布慢且不是封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直到4月7日才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實施範圍包含東京、大阪和神奈川等7個疫情嚴重地區,不過這個緊急事態宣言跟「封城」並不相同,其主要賦予政府有權在疫情擴大時,徵用土地或建築物作為醫療設施,或者對不願配合醫療物資分發或配給的企業罰款等。 但緊急事態宣言並沒有辦法限縮一般人民的自由,政府只能「強烈建議」民眾盡量不要旅行、去酒吧、舞廳等擁擠的娛樂場所,但不聽勸的人也不會有相關罰則。相比西方國家的封城措施,日本的緊急事態宣言並不能禁止店家營業,也無法禁止人民外出。 隨著確診人數不斷增加,日本政府在4月16日宣布,將擴大緊急事態宣言的範圍至全境47個都道府縣,直到5月6日。截至4月21日,日本已經有11,135人確診,263人死亡,究竟緊急事態宣言能否達到應有的防疫功效,仍需時間證明。 中央地方不同調 疫情恐難止息 相比中央政府的遲緩,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Naomichi Suzuki) 早在2月就積極展開防疫措施,率先下令全北海道的公立中小學停課,並強烈要求民眾待在家中。隨後安倍晉三才跟進宣布,全國高中小學應在3月2日起停課直到4月的春假,雖然大多數學校都決定配合,但在配套措施沒有到位的情況下,部分學校直到9日才開始停課,而且仍有學校拒絕停課。 北海道的積極篩檢讓其一度成為日本境內最多新冠病毒確診的地區,但仔細與積極的疫情調查與追蹤,成功讓北海道的確診增加數顯著減少,不過就在疫情威脅看似要解除之時,北海道在4月中旬的確診人數再次升高,而且這些案例幾乎都是本國人且沒有近期出國史。捲土重來的第二波疫情攻勢,也讓中央政府所宣布的緊急事態宣言,再次將北海道囊括其中。 從北海道的例子來看,疫情再次擴散的原因可能來自疫調與篩檢的量能過小,與鄰近的韓國相比,日本的總篩檢人數少了約40萬人,雖然兩國都已經出現許多本土感染症狀,但日本仍不擴大篩檢的作法,使得其確診數目前已超越韓國。 疫調不確實加上沒有限制的國內旅遊或通勤,將再度點燃北海道的疫情。尤其日本的黃金週即將到來,若日本再不加大防疫力度,確診人數一旦失控成長,不僅可能造成醫療體系全面崩潰,對延期舉辦奧運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恐怕是雪上加霜。


新聞

水泡為新症狀?直航轉機禁令將延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為維護國內防疫安全,原本4月29日到期的「限縮兩岸航空客運直航航線」及4月30日到期的「全面禁止旅客來台轉機」2項政策,要繼續延長執行,何時解禁仍需視疫情狀況才能決定。 [covid_19] 皮膚水泡是新症狀?張上淳:有個案出現類似情況 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病毒的新症狀備受關注,近期許多皮膚科醫師發現,患者身上有紅腫或是水泡。對此,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包括皮膚的一些表現,在這些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病人身上,可以注意到一些比較有一點特色的狀況」。因為這些確診的病人是關在負壓隔離病房裡,如果患者自己沒有主動描述,那麼他們腳上小小的水泡,或是有點紅的水泡,就比較不容易被其他人注意到。但有了相關醫學報告之後,醫療人員將更關注此症狀。張教授進一步解釋:「在我跟主治醫師的通話當中,曾經有聽過他們的報吿說,曾有一小段時間出現水泡,可是我沒注意到是在腳上還是在哪裡,所以換句話說,也許我們的個案也可能有這樣的狀況。」 關於眼睛出現結膜炎的症狀,張教授表示,目前的個案並沒有出現此狀況,而新加坡的眼科有相關研究但也沒有發現出現這樣情形的案例。台灣目前並沒有對個案特別做病毒檢測或培養,也沒有看到結膜炎等相關症狀。 美國近日宣布將唾液檢測技術導入應用,預計可以大幅增加檢測效率。對於這樣的檢測方式,張教授解釋,在香港的報告中發現,用唾液的檢體做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全名為聚合酶連鎖反應),同樣也可以得到陽性結果,台大醫院也用過類似方式、一種稱作「漱口水」的方法來檢測。這種方法是利用漱口的方式採集樣本,受檢測者將口水漱到喉嚨後面的部位,再吐到無菌的搜集罐中,之後送去檢測可以得到陽性結果。這種檢測方式也曾經運用在SARS當中,但至於檢測的敏感度,是不是百分之百可以驗得出病毒,張教授表示還需要一些驗證。 新增1例確診為敦睦艦隊軍人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新冠肺炎病例,為20多歲男性,為敦睦艦隊(磐石艦)軍人。個案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4月19日起陸續出現喉嚨痛癢、咳嗽等症狀,21日再次採檢,於今日確診。目前共計427例確診(今日新增案427),分別為343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29例敦睦遠訓支隊。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253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4月20日及21日定點返台專案航班共460名湖北返台民眾,新增1人有症狀後送就醫,截至目前共4人後送就醫、1人陪同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做健康監測。 指揮中心指出,本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29人確診,衛生單位現已掌握接觸者共1,237人,其中509人為居家隔離對象,728人為自主健康管理對象。指揮中心將持續針對個案公共場所活動足跡調查並公布上網(網址:https://bit.ly/2xyUgs3),再次提醒民眾若曾於相關時段及地點活動,應自主健康管理14天,外出時請佩戴口罩,若有不適,請撥打免付費傳染病諮詢專線1922,就醫時主動告知活動暴露史。 無強制規定外出或進入商場須戴口罩 因海軍敦睦艦隊磐石艦爆發群聚感染,引發全台社區感染的隱憂,因此澎湖縣近日宣佈,民眾外出需要戴上口罩,違者將予以開罰,而賣場家樂福近日也要求消費者入內請先戴上口罩。對此,是否將進一步明定規範,要求強制各地民眾戴上口罩,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回應,目前沒有特別理由加強集會或是戴口罩的規範,「但還是希望大家維持社交距離。」陳部長表示,當出現沒有辦法維持距離,或是空氣差、自己有慢性病、需要進出醫院與病人接觸等情況時,希望民眾可以自主配戴口罩,現在並沒有強制的規定。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