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此分類收錄各種國內外醫療新聞或政策,包含全球或台灣醫療領域的新突破或發展,新型研發藥物消息,醫學期刊新發布的研究,或是新種病毒或細菌,以及政府相關衛生單位的公告等。

基礎知識

新聞

掛號費取消上限、荷包縮水?8家醫院升格,看診費用也調漲

衛生福利部宣布自3月4日(2024年)起取消掛號費上限,讓價格調整回歸市場機制,不少民眾擔心各醫療院所會任意調漲掛號費,增加就醫支出,加重經濟負擔。 衛福部在2000年訂定「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規定,設定門診費用為0~150元、急診費用為0~300元,此次公告解除多年的參考限制,也取消備查制度,醫療院所若調整掛號費無須向衛生局報備,也沒有收費上限。 另外,因應衛福部公布最新的醫學評鑑結果,有8家醫院因升格,看診費用也將依規定調整,未來一般民眾赴這些醫院看診時,將增加160~180元不等的部分負擔費用,急診費用也增加250~350元。 六都醫療院所調漲情形 六都醫療院所 掛號費調漲家數 2023年 2024年 台北 205家 95家 新北 110家 25家 桃園 111家 45家 台中 35家 142家 台南 6家 15家 高雄 8家 (參考來源:各市衛生局) 衛福部所屬26家醫院掛號費暫不漲價 衛福部表示,雖然取消醫療院所的掛號費上限,但由於所屬26家醫院多位於偏遠或特殊照護地區,在醫療服務、照顧弱勢群體及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考量下,衛福部決定暫不調漲掛號費。 各縣市衛生局、新北聯合醫院、高雄市立醫院凍漲 衛福部於3月7日公告,為讓國人能安心就醫,不因掛號費用影響就醫意願,目前各縣市政府衛生局轄下衛生所之醫療門診掛號費仍維持現狀。 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潤秋表示,為維護新北市、尤其偏鄉住民之就醫權益,新北市聯合醫院及29區衛生所暫不規劃調漲掛號費,維持原收費50元。 高雄市衛生局也表示,9家市立醫院承市府醫療公衛政策推展責任,目前各院門診掛號費50~100元,急診掛號費100~200元,均較一般醫院診所略低。 醫療院所調整掛號費須公開透明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聲明指出,為維護民眾就醫權益,掛號費調整的資訊須公開透明,以利民眾選擇,各醫療機構仍應將所訂掛號費收費額於機構明顯處張貼與標示,周知病人。 新北市衛生局也表示,因應掛號費漲價調整可能衝擊民眾就醫費用支出,新北市衛生局已發函全市各醫療院所及公會,若有調漲費用情形,應加強公告事先通知民眾,也須將收費告知衛生局,且已將掛號費收費情形納入醫療院所督考項目,以掌握各醫療院所收費情形。 8家醫院升格 掛號看診費用漲價 根據衛福部2月6日公布的2023年度醫院評鑑,其中8家醫院因升級,於3月1日起調漲掛號費;其中包括台北慈濟醫院、衛福部雙和醫院和台大新竹分院晉升醫學中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為準醫學中心;義大癌治療醫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和台大癌醫則升為區域醫院。民眾前往這些醫院看診,門診費用須多付160~180元,急診費用則增加250~350元。 不過,民眾前往這8家醫院的看診費用變貴,並非因為掛號費漲價,而是因應不同醫院等級有不同收費標準,部分負擔費用也隨之增加,;由下圖可知,醫院層級愈高,各類部分負擔金額也愈高。 一般民眾的看診費用包含兩部分:掛號費+部分負擔金額;低收入戶、老年人或罕見疾病等弱勢族群,均有若干額度不等的減免優惠。 漲價後各家掛號費+部分負擔變動 升格醫學中心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門診掛號費+部分負擔:390 ➜ 570元 急診掛號費+部分負擔:700 ➜ 1050元 台北慈濟醫院 門診掛號費+部分負擔:390 ➜ 570元 急診掛號費+部分負擔:620 ➜ 970 元 新竹台大分院醫院 門診掛號費+部分負擔:390 ➜ 520元 急診掛號費+部分負擔:700 ➜ 1000元 升格準醫學中心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門診掛號費+部分負擔:420元 急診掛號費+部分負擔:700元 升格區域醫院 台大癌醫(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 門診掛號費+部分負擔:180 ➜ 340元 急診掛號費+部分負擔:400 ➜ 650元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門診掛號費+部分負擔:230 ➜ 390元 急診掛號費+部分負擔:450 ➜ 700元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門診掛號費+部分負擔:180 ➜ 340元 急診掛號費+部分負擔:400 ➜ […]

看更多 新聞 相關文章

新聞

「最凶猛乳癌」盼20年終獲新藥!三陰性乳癌病友延雙倍存活期

被稱為「最兇猛乳癌」的三陰性乳癌,在相隔近20年的新藥空窗期後,終於盼來新藥「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指出,此種藥物會以「旁觀者效應」,讓藥物如同散彈槍一般,不僅精準鎖定癌細胞,更會攻擊周邊癌細胞,延長患者雙倍存活期。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由左至右)、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乳癌病友康小姐,期盼新藥帶給三陰性乳癌患者治療新希望。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昨(9月20日)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約有萬名女性罹患乳癌、2000名婦女死亡,不僅在女性發生率最高,死亡率也高居女性第四,因此,乳癌對女性來說,堪稱「乳臨大敵」。 陳守棟說,在各種乳癌中,最惡名昭彰的當屬三陰性乳癌,雖僅佔所有乳癌的15%,但因具有惡性度最高、高轉移性及高復發率等特性,轉移性三陰性乳癌5年存活率僅剩11.5%,多數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存活期都不超過2年;他坦言,過去每遇到三陰性乳癌病人,都必須跟患者及家人老實說「很難處理」。 陳守棟說,值得注意的是,40歲以下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較其他乳癌類型高出53%,這些女性正處於結婚生子、育兒等人生重要階段,對患者的身心靈影響更為巨大。 突破傳統治療效果 患者的新救星 面對惡性最高的乳癌,陳守棟說,過去只能採用化學治療方式,「化療再化療」的結果,不僅容易產生抗藥性,導致能使用的藥物愈來愈少,最後患者常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陳守棟說:三陰性乳癌患者已經20年沒有新藥,能適用免疫療法及PARP抑制劑的病友堪稱「天選之人」,相較之下,「非天選之人」可能得面臨如同提前被判死刑的煎熬。所幸,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已被核准在台上市,「對患者來說是一個新救星」。 洪進昇醫師說明,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是由抗體與藥物組合而成;三陰性乳癌患者的癌細胞,有超過95%都會出現Trop-2蛋白,因此,新治療方式可藉由鎖定Trop-2蛋白,精準鎖定病毒殺癌細胞。 洪進昇進一步解釋,「這類藥物就像是散彈槍,能精準地找到癌細胞位置,直接作用在不正常的細胞,對正常的組織傷害較小,同時藥物也會攻擊周圍癌細胞,提升治療成效」;目前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已獲得國際治療指引的推薦使用,台灣也已核准上市。 洪進昇說,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適用於大多數三陰性乳癌轉移患者,不需要經過基因檢測即可接受治療;更重要的是,治療效果有顯著的突破,研究顯示,腫瘤縮小的比例比傳統化療多7倍、疾病進展風險下降59%、存活期延長2倍,而且副作用比化療更小。 曾接受洪進昇治療的一位三陰性乳癌病友康小姐說,7年前醫生宣布她罹患三陰性乳癌時,還以為跟體檢一樣,驗出陰性是好事,「以為三陰性乳癌不至於太嚴重」,沒想到卻是一連串抵抗化療與不斷復發的艱鉅挑戰,「宛如甩不開的夢靨」。過去沒有新的治療藥物時,讓她擔心如果再次復發,可能無法陪伴3個年幼孩子長大,現在有了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藥物,無疑是帶給她與家人的新希望。 三陰性乳癌轉移者 不再無藥可用 所謂三陰性乳癌,是指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與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三者都呈現陰性。和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陽性類型的乳癌患者相比,在治療時能使用的藥物十分有限。近年來雖然有免疫療法,但僅30%患三陰性乳癌患者適用,而PAPR抑制劑更少,只有5%-6%,堪稱「天選之人」。70%患者僅能選擇傳統化學治療,如果出現復發只能再次化療,這不僅副作用大也容易有抗藥性,統計顯示轉移性三陰性乳癌5年存活期僅11.5%。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呼籲,新藥盡速通過健保給付。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根據2019年統計顯示,僅約3成癌友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即時給付,三陰性乳癌惡性最高,但相較之下,能獲得健保資源分配也更少;他呼籲:「目前台灣癌症新藥平均審查天數787天,日本平均約60天,期望能讓此藥儘速通過健保給付,讓病人在治療時不用擔心醫療費用的問題」。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新聞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是什麼?拿藥會變貴?看懂新、舊制差異和費用調整

中央健康保險署部分負擔新制於7月1日上路(2023年),調整門診藥品、急診部分負擔費用,有部分民眾反應反應不清楚新制內容,直到領藥時,才發現藥費變貴了;究竟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是什麼?藥費是全面調漲嗎?為什麼要推出新制?新制和現行健保制度差異為何?《Hello醫師》將健保部分負擔調整內容化為條列式重點,帶您快速了解新、舊制的差異。 為什麼要推行健保部分負擔新制? 台灣健保制度已實施多年,費用雖然親民,但長年以來也面臨龐大的財務壓力;本次健保署推行健保部分負擔新制,目的就在於落實分級醫療,擴大弱勢族群的就醫補助,善用有限的健保資源。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推行重點 1.分級醫療 緩解大型醫院急診人滿為患的現況,鼓勵民眾至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就醫,將大醫院急診資源留給急重症病人。 鼓勵病情穩定的慢性病人至基層診所就診,基層診所維持免收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 2.擴大保障弱勢族群的就醫權利 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的經濟負擔,不論就醫院所層級,藥品部分負擔均按照基層診所收費方式收取。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調整有2部分 1.藥品部分負擔調整 現行藥品費用可分成「一般門診藥品處方箋」及「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新制費用調整內容包括: 一般藥品 醫學中心、區域醫院 藥費100元以下增收10元。 藥費超過101元以上,收費上限從200元調整至300元。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地區醫院、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第1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收費。 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 不論就醫院所層級,藥品部分負擔均按照基層診所收費方式收取。 圖片來源:健保署 什麼叫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依據健保署規定,目前可以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疾病有100種,常見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慢性阻塞性肺疾、高血脂病、精神病、癲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哮喘、慢性腎炎、關節炎、結核病及攝護腺肥大等。 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35及38條及健保局案件分類,「慢箋」與「慢連箋」依處方天數差異如下: 「慢性病處方箋」(簡稱慢箋):處方最多天數為30天。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簡稱慢連箋):處方天數大於28天,且可連續調劑2、3次,最高可調92天者。 急診部分負擔調整 過去醫學中心的急診部分負擔會依照檢傷分類收費,現今則改為: 不區分檢傷分類,按就醫醫院層級別定額收取。 區域醫院的急診費用增收100元,從300元調整至400元。 醫學中心的急診費用從450~550元,調整至750元。 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 急診費用不變,唯醫學中心檢傷1~2級增收100元。 圖片來源:健保署 健保部分負擔新、舊制對照 圖片來源:健保署 法定補助免除對象有哪些? 法定免部分負擔 重大傷病 分娩 山地離島地區就醫 其他單位補助 低收入戶 無職榮民、榮民遺眷之家戶代表 3歲以下兒童 警察、消防、海巡、空勤、軍人 油症患者 替代役役男 列管結核病患至特約醫院就醫 持有「全國醫療服務卡」愛滋感染者因愛滋病就醫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新聞

111年國人十大死因公開!詳解台灣十大死因、癌症死亡率排名

衛生福利部6月12日公布最新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其中癌症連續41年蟬聯榜首;與110年相較,國人死亡率則上升13.9%,其原因究竟為何?《Hello醫師》本篇文章為您解答: 為何111年死亡率上升,死亡人數增加2萬多人? 國人十大死因排名 十大癌症死因排名 男、女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 111年死亡人數增加的原因 衛福部指出,111年死亡人數較110年增加24,266人,每十萬人口的死亡率上升13.9%,主要是受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 在111年增加的2萬餘死亡人數中,65歲以上占9成,其中5成5因COVID-19死亡;換言之,過半數因新冠病毒而死,近半數則因老化或其他疾病死亡。 在111年因COVID-19死亡人數為1萬4,667人,年齡主要分布在65歲以上,占8成6;死亡年齡中位數為82歲,較110年增加10歲,顯見COVID-19 對高齡者衝擊最大。 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結果 111年十大死因統計中,癌症及心臟疾病續居前2名;COVID-19從110年的第19名,上升至第3名,原第3名之後的其餘死因,皆順勢下降1名。 除了COVID-19的死亡率顯著提高之外,其他死因的死亡率也有成長,其中以高血壓性疾病(10.6%)、心臟疾病(8.3%)及糖尿病(7.3%)的漲幅最多。 死因別 死亡人數(人) 死亡人數年增率 1.癌症 51,927 0.5% 2.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 23,688 8.3% 3.COVID-19 14,667 1556.9% 4.肺炎 14,320 5.7% 5.腦血管疾病 12,416 1.9% 6.糖尿病 12,289 7.3% 7.高血壓性疾病 8,720 10.6% 8.事故傷害 6,953 2.4% 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6,494 4.1% 10.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5,813 6.3% 111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結果 111年與110年比較,十大癌症死因的順位皆無改變,肺癌及肝癌已連續43年排名前2名。(延伸閱讀:健檢發現肺結節?免驚!定時追蹤肺結節、持續11症狀快就醫防止肺癌!) 癌症別 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死亡人數(人) 死亡人數年增率 所有癌症死因 222.7 51,927 0.5% 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43.1 10,053 0.1% 2.肝和肝內膽管癌 33.4 7,781 - 2.4% 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29.4 6,853 2.9% 4.女性乳癌 24.1 2,834 - 2.7% 5.前列腺(攝護腺)癌 15.9 1,830 8.3% 6.口腔癌 14.9 3,479 2.5% 7.胰臟癌 11.9 2,769 4.1% 8.胃癌 9.8 2,277 - 1.4% 9.食道癌 8.5 1,980 - 2.5% 10.卵巢癌 6.5 765 9.9% 一般民眾所熟知的大腸癌,即是結腸直腸癌。 追溯過往近10年的癌症死因,前列腺癌、胰臟癌及卵巢癌的死亡率皆有成長趨勢;相較於101年,各自死亡人數與死亡率的上升幅度如下: 死亡人數上升幅度 死亡率上升幅度 前列腺癌 46% 47.5% 胰臟癌 67.1% 66.8% 卵巢癌 40.4% 38.4% 【延伸閱讀:罹患卵巢癌和基因有關?了解卵巢癌原因、風險與預防方法】 111年男、女性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 依111年癌症死因統計結果,男性每十萬人口的癌症死亡率為270,女性為176.3。 男、女性第一大癌症死因都是肺癌,男性第2和第3名的癌症死因是肝癌與結腸直腸癌,女性則為結腸直腸癌與乳癌。(延伸閱讀:女性預防乳癌:了解乳腺癌的原因與風險) 男性 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54.5% 2.肝和肝內膽管癌 45.1% 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34.2% 4.口腔癌 27.7% 5.食道癌 15.9% 5.前列腺(攝護腺)癌 15.9% 6.胰臟癌 12.7% 7.胃癌 12.1% 8.非何杰金式淋巴瘤 7.1% 9.膀胱癌 6.5%   女性 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31.9% 2.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24.6% 3.女性乳癌 24.1% 4.肝和肝內膽管癌 21.9% 5.胰臟癌 11.1% 6.胃癌 7.5% 7.卵巢癌 6.5% 8.子宮頸及部分未明示子宮癌 5.2% 9.非何杰金式淋巴瘤 4.9 10.白血病 4.3% *註:上表以每十萬人口計算 從年齡看111年癌症死亡人數 依年齡別來看,111年癌症死亡人數多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占總數的87%,其中以65~74歲死亡人數的增加幅度最多。 年齡別 死亡人數 較110年增減人數 0~24歲 145 - 27 25~34歲 256 11 35~44歲 1,448 - 142 45~54歲 4,943 - 104 55~64歲 10,728 45 65~74歲 14,554 745 75~84歲 11,898 - 335 85歲以上 7,955 78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新聞

編輯室推薦/2022年度10大最高點擊+10大竄升最快文章

《Hello醫師》致力於出版正確及專業的健康內容,希望在讀者最需要的時刻,提供最有幫助的內容;2022經歷一整年的新冠疫情風暴及各種健康時事新聞衝擊,讀者在這一年中,透過Google究竟搜尋那些關鍵字?編輯室特別為您整理2022年度最高點擊的10大健康內容,讓您了解過去一年的健康趨勢;同時,我們依據最近讀者搜尋趨勢,為您推薦流量竄升最快的10大文章,千萬別再錯過。 2022年度最高點擊文章 最高點擊第1名:低血壓怎麼辦?一次看懂低血壓的原因、標準、症狀與治療 一般正常血壓標準為120/80mmHg,再往上就接近「高血壓前期」,而低血壓則是指血壓下降至<90/60mmHg ,也就是收縮壓(最高血壓)<90mmHg,舒張壓(最低血壓)<60mmHg。 低血壓是眾多疾病的一個表徵,且會影響個人健康,尤其對老年人特別明顯。不過低血壓通常能透過規律運動、避免久站,以及避免突然從躺姿或坐姿起身,也就是所謂的姿勢性低血壓改善。 最高點擊第2名:布洛芬(Ibuprofen)  布洛芬(Ibuprofen)用於緩解各種疾病引起的疼痛,例如頭痛、牙痛、生理痛、肌肉疼痛或關節炎(Arthritis)。也用於退燒、緩解由感冒或流感所引起的輕微疼痛和不適。(同場加映:月經來不舒服!經痛原因與5方法緩解) 布洛芬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功用在於阻止身體產生某些會引起發炎的物質。這種效果有助於減少腫脹、疼痛或發燒。 最高點擊第3名:扁桃腺發炎: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扁桃腺是由淋巴組織組成,位於口咽的兩側;扁桃腺發炎(Tonsillitis)通常是因為扁桃腺受到感染,導致淋巴組織的腫脹或發炎。分為急性與慢性扁桃腺炎,如果反覆感染即可能成為慢性扁桃腺炎。有趣的是,一般民眾常說的扁「條」線,其實是錯誤讀音,由於扁桃腺形狀像扁「桃」,故得稱。 扁桃腺發炎的情形很普遍,每年影響數百萬人。儘管會造成身體的不適,但對一般人而言,扁桃腺炎並不是特別嚴重的健康問題 。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扁桃腺炎,但最常見於學齡前的幼兒,一直到青少年中期的階段。 最高點擊第4名:血糖正常值是多少?飯前飯後血糖、糖化血色素這樣看 三種最常見的血糖指標,大致上分為4個範圍: 低:血糖值偏低,可能要留意低血糖狀況。 正常:血糖數值正常。 前期:血糖偏高,進入糖尿病前期。(推薦閱讀:澱粉、碳水化合物這樣吃!控血糖5招遠離肥胖和糖尿病) 糖尿病:已是糖尿病診斷標準,建議就醫診斷治療。(推薦閱讀:第二型糖尿病|診斷與治療、第一型與第二型差別) 最高點擊第5名:尿尿完看一下!10種尿液顏色狀況看健康 尿液就是身體多餘的液體,由水、鹽、尿素及尿酸組成,由腎臟從血液中排除毒素和不好的物質。尿液的顏色來源就是尿色素(Urochrome),也有另一種說法為尿膽素(Urobilin)。 尿液的顏色會受許多因素影響,例如吃下的食物、服用藥物或是生病。一般而言,正常的尿液顏色應接近淺黃色,若是混濁或褐色,恐怕就有問題了。我們吃的食物多少會影響尿液顏色,食物中若含維生素B群,尿液會呈亮黃綠色;若吃了較多含 β-胡蘿蔔素(紅蘿蔔、地瓜),與維生素 C(柑橘類植物、番茄、草莓、綠花椰菜)的食物,則尿液會偏深黃或橘色。 最高點擊第6名:喉嚨痛怎麼辦?6招有效緩解喉嚨痛 想要讓喉嚨痛早點恢復的話,多喝水、多休息是唯一的標準。多喝水可以沖淡組織黏液並加快排出的速度;而身體保有充足水分在生病時相當關鍵,可以幫助對抗病菌,或沖洗掉造成喉嚨痛的過敏原。 一般來說,體重(kg) x 30 c.c. 是一日正常的攝取量,舉例來說,體重60公斤的人,一天需要喝60x30 = 1800c.c. 的水。不過,每人需要的水分會隨個人活動程度、氣溫、氣候、飲食等變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如果尿液大致上透明無色,或呈淡黃色,就代表水分攝取足夠。 最高點擊第7名:愛愛後出血別擔心!5 種常見的出血原因 愛愛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但如果結束後發現有出血的現象,許多人應該都會很緊張。不過,多數情形下都不必過於擔心。因為,約有 0.7~9% 的女性有過性交後出血(Postcoital bleeding)的情形,而停經後的女性則更高,約有 63% 的人都曾出現過性交後出血的狀況。以下將介紹性交後出血的常見原因,和可以預防的方法。 女生性行為後出血,在各個年齡層皆有可能發生,如果是在更年期前、還沒停經的年輕女性,出血的部位通常是來自子宮頸。而若是停經後的女性,出血的部位除了子宮頸之外,還有可能在子宮、尿道、和陰唇的部位。 最高點擊第8名:什麼是心悸?了解心悸3原因、心悸不一定心跳快 雖然心悸發作的感覺有點可怕,但發生心悸並不一定代表真的心跳過快、過慢或心律不整(Arrhythmia)。 一般而言,偶爾發作、每次僅有數秒鐘的心悸,不需要過於擔心,但如果患者本身有心臟病史、心悸持續時間很長、靜止心率高於100次/分鐘,那就需要及早去醫院接受相關的心臟檢查。(同場加映:目標心率計算器:計算最大心率、測量運動強度) 若心悸合併發生胸痛、胸悶、手臂、脖子、上背疼痛、嚴重呼吸困難、頭暈或冒冷汗的狀況,請立即就醫。 最高點擊第9名:手腳狂冒小水泡!汗皰疹6大原因愛注意,可靠這8招有效治療 造成汗皰疹的確切成因不明,但以下為常見引發汗皰疹的因素: 季節變換:汗皰疹對濕度變化特別敏感,因此台灣春夏交替之際、梅雨季、濕熱的夏天,都是汗皰疹容易發作的時間。 壓力:情緒及壓力是1大原因,保持心情愉快、適當調適壓力,能改善汗皰疹狀況。 潮濕:雖然汗皰疹患者皮膚應該多保濕,但是過度潮濕也不好,例如:過多的手汗及腳汗。也應避免皮膚長時間接觸水。 鎳:鑰匙、手機、不鏽鋼、鏡框、金屬鈕扣或拉鍊等金屬物都含鎳。另外,許多食物也含鎳,例如可可、巧克力、黃豆、燕麥、堅果、杏仁、罐頭食物、豆莢類。 鈷:含有鈷的日常用品包括:鈷藍色碗盤、顏料或亮光漆;食物像是蛤蜊、魚、深綠葉菜類、牛奶、堅果、牡蠣和紅肉。 鉻鹽:常見於水泥、皮革、顏料、防鏽塗料的製造過程。 最高點擊第10名:三酸甘油酯過高怎麼辦?了解原因、症狀與飲食治療 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是存在於血液中的一種脂肪,可經由肝臟自行製造或者攝取食物而獲得。當身體需要能量時,三酸甘油脂可被分解為脂肪酸,作為細胞的能量來源,一旦滿足了需求,則多餘的脂肪酸就會被再次轉換為三酸甘油脂儲存於脂肪細胞。我們身上的贅肉,其實就是飽含三酸甘油脂的脂肪細胞聚集處。 血脂異常指的是血脂肪濃度超出或低於標準。當體內的三酸甘油脂過高,便可能造成三酸甘油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即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的一種。 而三酸甘油脂過高者罹患胰臟炎、冠狀動脈心臟病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增加。 除了上述2022年度10大最高點擊文章外,我們也依最新搜尋趨勢,為您推薦10大竄升最快內容,希望在新的一年,幫您擁有更健康及愉快的生活! 推薦文章 一天可以吃幾顆蛋?這3種人要少吃,雞蛋熱量、營養詳解 醫BooK/升糖少的水果有哪些?名醫教您水果該在什麼時間吃? 手腳凍傷怎麼辦?有這「凍傷症狀」速送醫!凍傷處理.多久會好 手指脫皮、乾裂怎麼辦?3招預防皮膚乾燥!護手霜這樣用才有效 冬天泡澡必看!5大泡澡好處、正確泡澡方法:減肥.好睡這樣泡 吃飯一直咬到嘴巴、舌頭?常咬到嘴巴的原因、治療方法大公開! 糖尿病友放心吃!低糖飲食6大零食建議讓你不嘴饞 中性清潔劑有哪些?5分鐘速懂中性、酸性及鹼性清潔劑的差異 黑木耳營養多,盤點3大功效好處!這2種人吃太多恐有副作用 黑豆水可以每天喝嗎?黑豆水好處、禁忌、這些人不適合喝


新聞

「擁有關懷陌生人的能力是莫大榮幸」 臺大醫院感性出版防疫全紀錄

「能在最脆弱艱難的時刻,擁有關懷陌生人的能力,是我莫大榮幸!」歷經史無前例的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衝擊,臺大醫院護理師葉乙臻說出歷經第一線抗疫的最深感觸;她在臺大醫院新書《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大家也能記住有一群外人看不到的夥伴,才能挺過這場戰役」;如同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所說,這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沒有人是局外人,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繼續打贏疫情後的下半場戰役。 早在2003年的SARS戰役,臺大醫院就身處第一線的風暴之中;17年過後,臺大面對這場始料未及的世紀大疫,及早啟動急診雙重檢傷及特別診分流機制,在農曆年前2天發現國內第二例COVID-19確診個案;之後,大年初五開設全國首家疫病門診,並在每天爆增至千例以上的核酸檢測中,成功在元月30日成為全球第4個從確診者檢體中分離出病毒株的國家。 2021年5、6月疫情急遽升溫,全國升高警戒層級,臺大醫院更是首當其衝,救護車不斷將確診病人載到臺大醫院,當時一共收治2百多名確診病患,其中需要入住加護病房的中重症者高達35名。 吳明賢說,疫情爆發早晚都會發生,只是不幸發生在萬華,而且,因原本應擔任前鋒營的和平醫院封院,許多確診個案轉送臺大醫院,導致急診室不堪負荷,一度因收治人數爆滿而關閉,這也讓吳明賢罕見發表公開求救信。 吳明賢回憶,當時收治的病患,原本都須等核酸檢測結果確定後才能進行手術,但也因此有心肌梗塞病人無法依正規流程,在到院後90分鐘進行心導管治療;後來緊急改為先假設陽性為原則,醫護人員全副武裝救治病患為優先,才減少遺憾的發生。 吳明賢說,這場瘟疫如同一面照妖鏡,考驗社會與各階層面對變局的應變能力,更像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他用「超前部署、誠實面對、團隊合作、勇敢互信」作為臺大醫院面對這場戰役的註解;他也特別用「恐慌、僥倖與假訊息」形容在這場疫情中的「三害」,唯有科學與互信,才能打贏這場戰役。 葉乙臻在記者會上發言時,先嘆了一口氣表示,過去這段時間經歷的感動與辛苦,三天三夜也講不完,面對病毒,她也會害怕,更絕非單打獨鬥就能克服挑戰,她希望外界能同樣給予外界看不到的清潔工、行政人員關懷與感謝;她並表示,人性的溫度,絕非科技能取代,身處最脆弱艱難的第一線,能夠擁有關懷人的能力,是莫大榮幸。 負責臺大醫院專責病房的內科部主治醫師劉旺達也提到,疫情初期因嚴格隔離政策,曾有聾啞確診者無法溝通,最後醫護人員透過Line群組,減少病人恐懼與不安;也有新婚夫妻同染疫,在出院時擁抱哭泣;在萬華疫情最高峰時,在吳明賢的承諾下,2天便多了10台被稱為「救命神器」的高流量氧氣機支援,也讓中重症患者有更多機會度過難關;到目前為止,即使疫情稍歇,但使用率仍約5至7成,亦可見其重要性。 臺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明這場戰役成功的關鍵,包括醫院防疫物資募集、清潔人員消毒、醫護人員輪班調度、病房改裝、安全門禁管理等,還有公關組負責對外募集物資,「把便當發到每一個最需要的地方」,都協助臺大挺過無數難關。 負責院內感控及防疫計畫的臺大副院長高嘉宏則說,民眾不了解疫情、訊息不夠透明及假訊息流布,都會造成民眾恐慌,因此,一開始就決定以「科學防疫政策」,並成立「科學防疫小組」,建立「新冠知識專區」,才讓「三年陰霾、撥雲見日」。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任王振泰提到感受最深的事,就是院內不分科別住院醫師展現急救教育成果,即使偶有小小怨言,也都能盡心完成使命,照顧病人到出院;特別是面臨全院大篩檢、48小時擴充專責病房的危急時刻,最終都能達成使命。 《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臺大醫院COVID-19防疫全紀錄》由臺大醫院邀集114位各類醫事人員及行政後勤人員受訪或提供資料,集結成書;臺大副院長高淑芬說,這是一本一口氣可看完的書,也代表臺大醫院面對未知或已知的挑戰,都可以超越目標、共同完成任務。 吳明賢最後引用王安石詩句「看似平凡(尋常)卻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為這場「臺大醫院COVID-19防疫全紀錄」做了總結;他說,這場考試,臺大醫院已pass,但不希望外界就此忘記這段歷史,因此透過此書,希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面對下半場,仍應「戒慎但不恐懼」,包括對岸疫情是否為新變種病毒的掌握、COVID-患者是否有長新冠後遺症及心理問題,還有持續照護非COVID-19病患,都是下一階段需面臨的挑戰。 (圖片提供:臺大醫院)


新聞

羥氯奎寧不一定有效!WHO將除名治療方針

美國的嚴重疫情,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似乎難辭其咎。4月時川普曾在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上表示,服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俗稱瘧疾藥)和日舒,可有效對抗新冠肺炎病毒;近日更在採訪中說自己連續吃了一星期的羥氯奎寧,可以防止自身得到新冠肺炎。但事實上,在川普說出這段話之前,《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JAMA)已有文獻顯示,羥氯奎寧對治療新冠肺炎不一定有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HO)也在 5月25日宣布,羥氯奎寧對治療瘧疾(Malaria)、關節炎(Arthritis),或是肺部疾病的確很有效,但是在治療新冠肺炎上,效果似乎並不顯著。 另外,全球最具權威的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也在約 9萬6千名確診病患的協助下進行實驗。實驗將病患分為三組,分別為單獨使用羥氯奎寧治療,單獨使用氯喹(Chloroquine)治療,或是羥氯奎寧與氯喹個別搭配抗生素治療;每一組約有  1萬5千名的病患。然而,實驗結果卻發現,病患反而更容易發展出心律相關的併發症,而導致死亡。羥氯奎寧組的死亡率高達  18%,氯喹組的死亡率也高達  16.4%,若是將這兩種藥物搭配抗生素治療的病患,死亡率只會更高。在知道實驗結果後,WHO 也宣布將羥氯奎寧移除新冠肺炎的治療方針,陸續也有許多國家宣布停止羥氯奎寧的相關臨床實驗。 (同場加映:新冠肺炎怎麼治?3類藥物仍在實驗中) 2 大重要政策6月上路 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則再次強調要落實防疫新生活: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則要戴口罩、店家等公共場所實施實名或實聯制、生病在家休息或就醫等等。而在邊境開放上,因應國際疫情嚴峻,除了人道、經貿、國際醫療救援是優先開放名單外,旅遊還暫不考慮開放。指揮中心同時也宣布 6月將有兩項重要政策: 6月1日起解除口罩限制,政府仍會每日徵用 800萬片,其餘則開放廠商外銷及內需市場。價格回歸市場機制,而口罩寄往國外也不會限制片數。 國內於6月7日起,將鬆綁藝文、餐飲、休閒活動的人數限制,並給予各行業一星期的準備期,以落實和計畫日後的管理工作;而指揮中心記者會也將回歸一星期舉行一次。 全球確診破 500萬 不過即使台灣安全了,全世界的確診案例依然不斷飆升。世界衛生組織於 5月21日表示,過去 24 小時內接獲超過 10萬個確診案例,創下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爆發以來,單日最高確診數,而在當天下午,全球確診數更突破 500萬。現在全球前三重災區分別是美國、巴西和俄羅斯,其中美國的死亡人數已在 5月28日突破 10萬人;紐約市的行政區布朗克斯(Bronx)更成為疫情中心,布朗克斯的住宅甚至被當地人稱為「死亡之塔」(Death towers)。 隨著持續攀升的死亡人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將頭版改為死者名單,並在名字後加上一句話描述死者。《紐約時報》的編輯表示,這些名字不只是名字而已,他們曾是活生生的人,是家庭成員的一分子,美國人更應該謹記這一次的疫情。而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一項疾病數據分析指出,假設 3月的美國早一星期強制實施社交距離,美國的死亡人數會減至 3萬6千人;假設美國再早兩星期封城,死亡人數會少 83%。 日本解除緊急事態宣言 新冠肺炎除了影響人類的健康、挑戰各國醫療體系之外,也重創許多國家的經濟,只要國內疫情稍稍穩定,各國政府的第一項政策,往往是振興經濟。身為世界第 3 大經濟體的日本,振興經濟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務。日本政府認為,只要一星期的新增病例降到「每 10萬人有 0.5 人」以下,就是解除「緊急事態宣言」的標準,因此在 5月25日宣布解除北海道、埼玉、千葉、東京、神奈川「緊急事態宣言」,等同於日本全國正式解禁,國內商家將恢復營運。


新聞

同婚合法一週年!婚姻平權促同志健康

台灣的同志婚姻合法剛滿一週年,同志族群因為婚姻平權的進步,受到更正面的影響,身心也更加健康。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針對同志族群的問卷顯示:與 2016 年相比,「職場中有公開出櫃的員工」從 27.3% 升至 38.1%,明顯增加。同志跟同事、主管的相處也較四年前更為正向,需要假裝為異性戀的情況大幅減少。國外的研究也指出,同志婚姻的合法化為能夠促進同志族群的健康,就讓我們來瞭解婚姻平權所帶來的 3 大好處吧! 1. 同婚合法提升情緒健康 根據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學系(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的助理教授布萊恩・歐格斯基(Brian Ogolsky)的研究指出,美國最高法院2015年通過全境同性婚姻合法化之後,無論已婚或是未婚的同志族群,負面情緒都降低了,生活滿意度也隨之提高。歐格斯基強調,受到歧視或汙名化的同志,的確會因為同婚合法,而有更多正向的情緒,但是他們之前身心受創而引發的症狀不會就此消失。不過同婚合法讓同志被大眾更加接受,也讓同志伴侶在關係中感覺更加良好。 2012年所發表的「同性婚姻法律之效用對於性少數族群男性醫療保健使用和支出的影響:一項準自然實驗」(Effect of Same-Sex Marriage Laws on Health Care Use and Expenditures in Sexual Minority Men: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也指出,2003年美國麻州(Massachusetts)同婚合法化之後,無論已婚或單身的男同志和雙性戀男性,看病的次數(包含精神科的就診次數)、健保花費雙雙下降。這對整體公共衛生而言,確實是美事一樁。也由此可推測:同婚合法後,汙名化隨之漸消,整個性少數(Sexual minorities)群體的壓力也有所減輕。所以社會上各種弱勢族群,不論所佔人口比例的多寡為何,他們的權益若都照顧好了,幸福感也會外溢到其他人身上。 (同場加映:減焦慮少憂鬱~出不出櫃這些都要考慮) 2. 同婚合法帶來家庭支持 歐格斯基的研究團隊有另一項研究顯示:婚姻平權的法案通過,為同性伴侶帶來更多的家庭支持。歐格斯基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平權法案的通過,讓異性戀能覺得同志結婚「名正言順」,於法有憑有據,符合社會規範,進而支持他們的同志家人。所以當同性之間的愛能夠「合法」地向世人展現時,身旁的親友也能夠「光明正大」地給予正面的回應。 (同場加映:不做恐同父母!8點建議了解支持孩子) 3. 婚姻的象徵讓關係穩定 根據歐洲的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旗下組織 VoxEU 所發布的研究顯示,自 2001年荷蘭同婚合法至今,婚姻的象徵意義(Symbolism),諸如在眾人面前宣誓「我願意」等等的儀式,能夠讓同性伴侶的關係更加穩定,也走得更長久。 在美國紐約市執業的精神科醫師傑克・爵瑟(Jack Drescher)也認為,婚姻能給同志的伴侶關係和家庭帶來穩定性。同婚合法代表同婚「貨真價實」,被國家認可,被社會祝福,更有許多法律上衍生的保障。由此可見,走入婚姻的同志,更有可能白頭偕老。 (同場加映:婚姻使人快樂?還是快樂的人才會結婚) 不過根據美國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醫學院的研究指出,同婚合法後,並沒有明顯地改變同志族群酗酒、吸煙等等不健康的行為。該校健康政策學系的副教授吉爾伯特二世・岡扎雷斯(Gilbert Gonzales Jr.)表示,這可能代表就算同婚合法,並不足以對同志的族群的健康,產生全面性的正向的影響。他覺得以政策面而言,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來保障同志族群的福祉。 岡扎雷斯所言甚是!台灣的婚姻平權,除了法條上針對收養子女、跨國聯姻上等等需要加強之外,整體社會的氛圍,對同志的友善程度仍然可以提升。儘管歐格斯基的研究團隊也發現,婚姻平權與對異性戀伴侶並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這與台灣彩虹平權大平臺的調查不謀而合:我國同婚合法一週年後,高達92.8%的民眾表示,同婚通過對個人沒有造成影響。然而,傳宗接代的重擔還是壓得一些同志喘不過氣,「形式婚姻」(Lavender marriage)便油然而生。 (同場加映:為什麼「恐同 」?因不了解與沒安全感) 形式婚姻的英文直譯是「薰衣草婚姻」。薰衣草的顏色在19世紀末暗指同性戀,好萊塢從1920年代便開始用這個術語,形容藉由結婚,來偽裝同性戀身分的明星。到了當代中國,一胎化之下的同志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會與一樣是同志的異性對象結婚,甚至還有專門媒合形式婚姻的網站。其實選擇形式婚姻的台灣同志也大有人在,這表示傳統價值觀的影響仍然十分深遠。Hello醫師在此勉勵大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讓我們一起加油!


新聞

口罩足才外銷!人口密度影響南亞疫情

國內疫情控制得宜的情況下,許多人開始關心口罩實名制是否有機會鬆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表示,口罩實名制不變,不過一旦民生公務及戰備量充足後,政府對口罩的政策就會轉向定額徵用,再和廠商、生產線討論分配。口罩外銷的部分則由財政部負責,未來一定會更開放,但目前還沒定案。 另外,有民眾質疑為何疑似病例死亡要在24小時內火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指揮中心絕對沒有要求24小時內火化,而是要求24小時內通報,並在當地醫院採檢,採檢結果送到相關機構。疑似病例的遺體則是由喪辦人員處理,或是在殯儀館冰存。 [covid_1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截至目前國內共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87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 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至今已有444萬人確診,302,493人死亡。全球即時疫情可參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分享的即時數字。 日本將於下個月進行抗體檢測 日本厚生勞動大臣今(15)日宣布,下個月將對全國1萬人進行新冠病毒抗體檢測,這項測驗可以幫助日本政府掌握國內疫情擴散的程度,也可以鎖定疫情嚴重的區域,或是知道國內是否有一部分的人出現抗體,期望能夠發展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新冠病毒的抗體檢測是用血液樣本測試,費時也比現在的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PCR,又稱多聚酶鏈式反應)檢測還要短。 人口密度高及大量移民勞工為疫情考驗 印度疫情也面臨嚴峻的考驗,特別是首都孟買,全印度82,103個確診案例和2,649例死亡案例中,有孟買就各佔20%和25%,孟買的醫院全都擠滿了病人,疲憊的警察仍要強制要求人民待在家中禁止外出,孟買的醫師則認為,疫情下最大的敵人,其實是高人口密度,因為即使待在家裡,許多印度家庭都是多人擠在同一個房間,完全沒辦法保持社交距離,只怕疫情會愈來愈嚴重。 而印度封鎖邊境和交通管制的政策,也導致許多廉價勞工必須徒步走回家,也可能因缺乏交通工具或金錢而四處滯留,許多移民勞工失業、流離失所,甚至經歷飢荒等問題。和世界其他國家比起來,封城是為了阻止疫情擴散,而像印度這樣擁擠、貧困的國家,更怕的是封城導致社會動亂。 可別以為只有印度面臨移工感染嚴重的問題,新加坡政府也正為此苦惱。根據CNN報導,目前新加坡26,098例確診人數中,有絕大部分都是南亞或東南亞國家來的移民勞工,而造成這些勞工感染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宿舍過於擁擠。根據新加坡人力部的資料,約有20萬勞工分散在43間宿舍,也就是說,一間會擠到10~20人,這些人共用衛浴設備、並一同在公共空間進食,即使是睡覺的床鋪也相隔不到1公尺,完全無法落實社交距離,政府才趕緊重新安置、隔離這些勞工。 歐洲國家與俄羅斯解封程度拿捏不同 歐洲國家陸續解封鎖,或是有管制的開放娛樂活動、公共場所,例如德國重新開放800平方公尺以下的商店,體育活動也開放足球項目;法國旅遊禁令也解放。之前疫情較嚴重的西班牙則從11日起開放全國的教堂及清真寺,學校將於26日起逐步開放,但若要全面開放則要等到9月;義大利則是開放舉行葬禮,但不可超過15人,且以戶外舉辦為佳。 而在俄羅斯,普丁總統(Vladimir Putin)也宣布從12日開始解除封鎖,不過首都莫斯科要到月底(31日)才能解除封鎖。普丁也要求全國施工及營建業優先開工,不過型集會活動依然禁止,65歲以上老年人不准出門。然而有些學者擔心,俄羅斯根本還沒經歷疫情高峰,以現在死亡的2,305例中,約有180名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而俄羅斯衛生局也估計,全俄羅斯約有400間醫院面臨新冠肺炎擴散的風險,3月底時,許多醫護人員就表示他們缺少醫療器材和醫療防護措施,至今這些問題都還沒解決。


新聞

512國際護理師節!防疫旅遊研議中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爾出生,她一生為護理奉獻,因此全世界將這天定為「國際護理師節」,今年更是佛蘿倫絲·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 200 週年誕辰,WHO 便將2020年訂為「國際護理助產年」。今日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邀請了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司長到場,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也親自向蔡司長及全國護理師人員表達謝意,感謝他們不眠不休的貢獻。 此外,今日起「護台灣,助世界」的網站也升級!網站將會收集國人與世界各地的朋友,支持台灣參與 WHO 的宣言與心聲。而「Taiwan can Help」的口罩捐贈至今也有56萬人響應,相當於439萬多片口罩,陳部長及蔡司長也希望國人能多參與,讓全世界知道台灣可以幫助大家度過難關。 [covid_19] 新冠肺炎(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全球至今已有419萬人確診,286,355人死亡。即時疫情可參考衛福部疾管署的數據,全球的可參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分享的即時數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截至目前國內共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72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全員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 中西醫合療治新冠肺炎 目前新冠肺炎的相關治療藥物及疫苗都還在研發當中,治療方式也都以支持性療法(Supportive care)為主,被問到中西合併治療會不會像瑞德西韋一樣,放進臨床主治指引中,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瑞德西韋並沒有放到臨床主治指引裡,只有進行臨床實驗,而治療方式上,因為新冠肺炎並沒有標準的治療方式,都是由主治醫師自行判斷病人適合什麼樣的治療,只要充分告知病人及病人家屬即可。台灣有些醫院採用中西醫合併治療,但因為目前沒有足夠科學依據佐證療法是否有效,所以專家小組即使認同,還是決定不放在治療指引當中。 連30天無本土案例,社區安全民眾可放心 今日記者會場上,指揮中心受訪的桌上多了透明隔板,長官們坐下的同時拿掉口罩,陳部長表示,連續30天無本土案例,證明我們現在的社區夠安全,但是個人防護不能少,「希望大家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以及社交距離。在室內如果座位之間有隔板,口罩拿下來也是可以的。」 指揮中心也表示,交通部正在研議「防疫旅遊」,若是民眾對於國內旅遊仍有疑慮,可以等到防疫旅遊規畫方針推出後再參考,不過陳部長也強調,從來沒有限制國內的旅遊活動,只是希望大家做好個人衛生工作,也許民眾對防疫或是疫情控制的信心不足,但請相信,台灣的社區是安全的。 此外,指揮中心補充,在防疫成果良好的情況下,6、7月有望開放藝文活動,不過會以國家展演館的表演為優先,售票也僅開放一半的位置,以便維持社交距離。而未來中職也有望增加至2,000人入場,且可能允許場內飲食。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中職目前的提議是將提供盒裝套餐以及酒精棉片,且內外野都有人數考量,會等社區防疫組看過再決定。而民眾也關心「繞境」到底能不能舉辦,副指揮官認為,目前希望以小規模繞境為主,也比較好掌握出席信眾的來歷,避免疫調困難。


新聞

次氯酸水可飲用?防疫是場持久戰

近日次氯酸抗菌液遭投訴廣告不實並開罰66萬元,而今(11)日記者會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部長也再次強調,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簡稱食藥署)規定,次氯酸水是環境清潔用品,請避免使用在人體,當然也不能飲用。民眾若是要清潔手部,應以肥皂洗手為主,不方便洗手時則使用75%酒精,才是正確的防疫方法。 [covid_1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但新增1例確診死亡案例(案197),為境外移入的40多歲男性,本身無慢性病史。3月19日發病,3月21日就醫,3月24日確診。3月28日因呼吸喘,轉至加護病房隔離,使用葉克膜治療,但因多重器官衰竭加上敗血性休克,不幸病逝。截至目前台灣一共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68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全員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 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解釋,案197是台灣最後使用葉克膜的2例病患之一。一般來說,新冠病毒(COVID-19,全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的患者,若是呼吸道症狀嚴重,都會先以呼吸器治療為主,但是當呼吸器沒辦法改善,就會轉以葉克膜輔助治療。張教授認為,或許是病毒特性造成病人病情惡化快速,加上體內細胞激素風暴,造成肺炎變嚴重,所以院方才會使用葉克膜治療。使用葉克膜治療後,病患的肺部一直沒辦法恢復,因此決定延長葉克膜治療時間。然而,葉克膜治療時間長還是會有風險,病患已經使用葉克膜長達1個月,雖然中間呼吸道疾病症狀以及血氧狀態稍有改善,但長時間使用葉克膜會破壞紅血球、血小板,也會造成感染,最終病患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指揮中心也補充,病患的死因為嚴重的併發症,和年紀並無直接關係;而案197的太太先前也確診新冠肺炎,但已解除隔離並出院,推測2人感染是同一型病毒,是因為治療方式不同才有不一樣的結果。 樂活防疫餐廳 防疫新生活的規範下,最新進度到了餐飲業的規範。若室內人數為250人以下、一桌最多坐8人、社交距離1.5公尺,則可以籌辦中型婚宴,日後再視開放情況決定要不要再放寬。指揮中心也希望日後餐廳可以實名制,以配合疫調;或是標示「樂活防疫餐廳」,提供民眾更安心的選擇。不過實名制要如何在填寫資料的同時,又不會妨礙個人隱私,中央還在研議方法。 入境者將分送南北2檢疫所 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提醒,目前兩岸貨運依然維持5航點,分別是北京首都、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成都雙流及廈門高崎,暫不考慮加開其他航點。而副指揮官也提醒,5、6月份會有很多本土的漁船、海運船隻陸續返國,船員人數約2~3千人,目前已經要求漁業署,務必規畫船隻船員回台防疫策略,落實「一人一室、居家隔離檢疫」的原則,或是安排鄰近的檢疫旅館,讓船員入住。另外,上星期開始開放武漢台人可以自行返國,指揮中心表示,桃園機場入境的民眾將會送往北部的集中檢疫所;從小港入境的民眾則送往南部的集中檢疫所。雖然有聲音表示希望入境者都集中到一地檢疫14天,但陳部長認為沒有強制的必要性,郵輪、包機才有要求集中檢疫。部長也特別強調,國人的個人健康及衛生習慣一定要保持,心態可以輕鬆,但中國和韓國,一鬆懈就又有案例,所以大家還是要注意。 防疫是一場持久戰 張上淳教授表示,防疫是持久戰,特別是愈了解病毒後,愈是有這樣的感受。雖然這次的新冠病毒和SARS、MERS類似,但因為輕症、無症狀患者多,會持續流傳,且症狀又不一樣,也一直有新變化,所以預期將會是場持久戰。即使預估之後會演變成類似季節流感防治的模式,但還是要倚靠疫苗,等疫苗問世才行。疫苗的研發上,台灣已經積極與國際合作,也進行很多會談,只希望民眾耐心等待。被問到是否提供國際醫療,陳時中部長表示,目前還是要遵守安全原則,病人在台有過就醫紀錄才有可能收治,「事實上,開放、關閉都很難,這是人道上痛苦的選擇跟公共利益的權衡。」部長認為,防疫期間面臨很多情況,未來也還會繼續面對,所以管理上絕對是動態管理。會根據社會變化隨時調整,但不一定能等到配套措施都做好才實行,「知道會造成社會大眾不便,但疫情變化太快了,我們只能盡全力選擇相對來說對的方向實行管理。」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