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糖尿病前期定義?有症狀前兆嗎?會好嗎?改善治療解析

醫學審稿: 姜冠宇醫師 · 整合醫學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文: 張雅惠 · 更新日期:6 天前

    糖尿病前期定義?有症狀前兆嗎?會好嗎?改善治療解析

    糖尿病前期定義?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指血糖高於正常值,但未達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診斷標準。在這個階段,患者還有機會可以透過改變飲食、適當運動或藥物輔助來讓血糖恢復正常,預防或延緩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依據不同的檢測方式,可分為空腹血糖偏高(Impaired fasting glucose,以下簡稱IFG)以及葡萄糖耐受性異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以下簡稱IGT)兩種。

    IFG意指空腹時血糖超過標準值,但未達糖尿病的診斷標準,IFG通常與胰島素阻抗有關。如果IFG異常,建議可進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簡稱OGTT),其也被稱為糖耐力測試,測試者口服葡萄糖,被腸道吸收後,血糖上升而刺激胰島素(Insulin)分泌,約過30~60分鐘後,觀測血中血糖濃的峰值,若測出的結果為異常便為IGT。

    除此之外,糖化血色素(HbA1C)也是指標之一,當葡萄糖進入血液後,會與血色素結合,形成糖化血色素,測量糖化血色素可反映過去2~3個月的血糖狀況。

    糖尿病前期飯前、飯後血糖值標準

    血糖測試與數值

    糖尿病前期的症狀前兆?

    糖尿病前期可能很難查覺到特別的症狀,但糖尿病前期開始漸漸惡化,甚至即將轉變為第二型糖尿病時,可能會出現下列症狀:

    如果發現自己有上述這些情形,請盡快諮詢醫師並安排血液檢測。基本上,新陳代謝科或內分泌科都可以諮詢與看診,如果沒有相關的門診,也可以先掛內科或是家醫科。

    糖尿病前期會好嗎?改善治療一次看

    診斷出自己罹患糖尿病前期之後,先別喪氣,只要開始調整生活型態,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多運動並且管理體重,仍有機會逆轉,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降低和穩定血糖。研究指出,若沒有及時改善生活習慣,1年內平均每7個糖尿病前期患者,就有1人會演變為糖尿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無論血糖正常與否,平常都需要加強自我的健康行為管理。

    飲食方面,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品,少喝含糖飲料。多選擇蔬菜、大豆、白肉、堅果、全穀類等,並攝取適量的水果。另外,多運動,並控制好血壓膽固醇。(同場加映:第二型糖尿病別怕吃水果!6種低GI水果這樣吃

    美國糖尿病協會指出,可藉由下列兩種方式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達58%:

    • 減重7%
    • 每週5天、每天30分鐘的適度運動(如快走)

    想了解自己是否有糖尿病,建議民眾若年滿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3年可接受1次免費健檢。年滿65歲以上者,每年可有1次免費健檢。 如果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則應每1~2年檢查1次是否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檢測糖尿病最簡便的方式

    判斷是否罹患糖尿病前期或是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很簡單,只要檢測血液就可以知道了,共有三種方法。下列是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簡稱ADA)對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檢測標準,血糖值若介於以下數值範圍,即為糖尿病前期:

    • 糖化血色素(又稱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簡稱 HbA1c、A1C)介於5.7~6.4%
    • 空腹血糖100~125 mg/dl
    • OGTT 2小時血糖介於140~199mg/dl

    糖尿病前期的原因?

    糖尿病前期的確切原因尚未確定,目前認為家族病史和遺傳學是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還包括肥胖、缺乏運動和腹部脂肪過多等等,也都是重要的因素。

    正常來說,胰腺分泌的胰島素可以將葡萄糖供給細胞利用作為身體的能量來源,並降低血糖值。當血糖值開始下降時,身體便會自動減少胰島素的分泌。但一個人當處於糖尿病前期時,上述的過程就無法正常進行,胰臟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者細胞對胰島素產生抵抗力(又稱胰島素阻抗),葡萄糖無法順利被細胞利用,在血液中積聚,造成高血糖。

    因為糖尿病前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有些人可能罹患好幾年後,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前期,甚至發現時已經演變成第二型糖尿病。因此在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或是產生其他健康問題之前應該要多留意,並且尋找專業醫師諮詢血糖檢測。

    糖尿病前期的風險因素包含:

    • 過重
    • 年滿45歲
    • 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第二型糖尿病
    • 每週運動少於3次
    • 罹患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或生產時寶寶體重超過4,000公克
    • 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簡稱PCOS)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姜冠宇醫師

    整合醫學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文: 張雅惠 · 更新日期:6 天前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