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飲食大多高油、高鹽與低纖維,許多人年紀輕輕便有高膽固醇的煩惱,若坐視不管,很可能導致動脈硬化、動脈阻塞,甚至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所幸藉由飲食控制,便能有效降低膽固醇;但要吃哪些食物,補充什麼營養素,才能有助降低膽固醇?
《Hello醫師》為您介紹有助降膽固醇的關鍵4大營養素,並提供其攝取來源,讓您保持健康!
1. 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壞膽固醇
常見的油脂可根據其不同脂肪特性分為以下3類:
- 飽和脂肪酸:常見於動物油脂中,富含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縮寫為LDL)。
-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植物油內,例如杏仁、苦茶、花生等堅果類,能有效降低體內壞膽固醇,留下高密度脂蛋白(俗稱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縮寫為HDL)。
-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降低壞膽固醇和好膽固醇的濃度特點,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能更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
建議烹飪炒菜時,可選擇橄欖油、花生油、苦茶油等植物油。不過,使用花生油時須注意,因其發煙點低於200°C,若用於高溫煎炸,容易產生過量有害油煙,可能增加致癌風險。因此,若要使用花生油,建議以涼拌或拌入熟食的方式較為適宜,以確保健康。
2. 抗氧化劑:阻止生成氧化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雖名為壞膽固醇,但也肩負運送膽固醇,供給身體器官利用的重要工作;然而,壞膽固醇經自由基、強氧化物影響後,會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俗稱氧化膽固醇。
氧化膽固醇可能損害血管,使身體發炎,提高動脈粥狀硬化風險。除造成心血管疾病外,還可能導致失眠、健忘、阿茲海默症、中風、糖尿病等病症。
所幸,食物當中蘊含許多抗氧化劑,有助對抗氧化行為,降低細胞老化與癌變的風險,可多補充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草莓等含維生素C、E的水果,以及黃豆油、葵花油、核桃等堅果油脂類與全穀類食物,皆可提供具抗氧化效果之營養素。
(推薦閱讀: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膽固醇變壞、脂蛋白要負責!)

3. 膳食纖維:與膽酸結合,加速代謝膽固醇
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水溶性膳食纖維,已被證實可藉膽酸(膽固醇代謝產物)結合使其排出體外,促使肝臟彌補短缺的膽酸而加速代謝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
在各種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中,燕麥便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能有效保護心血管,建議每日攝取3公克,其富含的水溶性纖維有助降低膽固醇;另外,也可藉由攝取蘿蔔、洋蔥、大花豆、水梨等,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
4. 植物固醇:與膽固醇結構相似,可抑制吸收
膳食膽固醇(由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來源多為動物肉品或油脂,植物固醇則存在於植物中,因其化學結構與膽固醇相似,有助影響人體的膽固醇吸收量,達到降低血液膽固醇的功效。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例如牛奶、優格、柳橙汁、五穀雜糧、植物油與堅果類,平時也可多攝取,以補充身體所需。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