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

膽固醇是種脂質分子,是人體組成細胞膜、製造荷爾蒙的重要物質,不過膽固醇總量過高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由於膽固醇本身不親水,必須被脂蛋白包裹才能進入血液循環,因此常一併討論。

基礎知識

膽固醇

三酸甘油酯過高怎麼辦?了解原因、症狀與飲食治療

三酸甘油脂是什麼? 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是存在於血液中的一種脂肪,可經由肝臟自行製造或者攝取食物而獲得。當身體需要能量時,三酸甘油脂可被分解為脂肪酸,作為細胞的能量來源,一旦滿足了需求,則多餘的脂肪酸就會被再次轉換為三酸甘油脂儲存於脂肪細胞。我們身上的贅肉,其實就是飽含三酸甘油脂的脂肪細胞聚集處。 三酸甘油脂過高是血脂異常嗎? 血脂異常指的是血脂肪濃度超出或低於標準。當體內的三酸甘油脂過高,便可能造成三酸甘油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即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的一種。 而三酸甘油脂過高者罹患胰臟炎、冠狀動脈心臟病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增加。 部分三酸甘油脂過高者可能於皮膚表層長出黃斑瘤。 三酸甘油脂過高的症狀 三酸甘油脂過高者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是因為遺傳疾病而導致,例如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Familial Hhyperchylomicronemia),則可能在患者皮膚下看到脂肪堆積,也就是稱作黃色瘤(Xanthomas)或黃斑瘤(Xanthelasma) 的症狀。 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成因與風險 基本上,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可分成以下2種類型: 原發性:患者因為基因缺陷,導致脂質代謝異常。 繼發性:因為疾病、酒精、藥物等後天因素,造成三酸甘油脂過高。 其他會增加高三酸甘油脂的危險因子包括: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者因脂蛋白脂酶不足,而導致三酸甘油脂的代謝出問題,是一種少見的染色體隱性疾病。 其它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肝病、腎臟病、第二型糖尿病控制不良。 肥胖 吸菸 過量飲酒 攝取的熱量經常大於消耗的熱量。 某些藥物會增加體內的三酸甘油脂:例如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s)、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利尿劑、雌激素等。 三酸甘油脂過高會導致哪些疾病? 單論三酸甘油脂過高,則直接相關的併發症以急性胰臟炎為主,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三酸甘油脂數值高於500mg/dL患者,他們的血漿會呈現乳白、糜狀,需要盡快就醫治療。 此外,許多三酸甘油脂過高的患者,可能同時也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而這可能造成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提高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 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指數通常會一併包含在血脂檢測內。 抽血檢查三酸甘油脂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三酸甘油脂過高的狀況,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抽血檢查血脂肪。常規的血脂檢查一般會包含總膽固醇(TC)、三酸甘油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數值,因為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一樣都是組成血脂肪的成分,也同樣可當作心血管疾病的警示指標。(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三酸甘油脂的標準值 受檢者需至少空腹8小時(不可服藥或喝飲料),可以適量喝水,以下為三酸甘油脂數值的判斷標準。若你發現自己的數值超過150,便該著手降低三酸甘油脂囉! 理想值:40-149/dL。 偏高:150~199mg/dL。雖不會出現特別症狀,但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高:200~499mg/dL。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罹患風險開始增加 過高:高於500mg/dL。恐發生急性胰臟炎,嚴重時會致命。 三酸甘油脂過高如何治療? 體內不同的三酸甘油脂含量,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分項如下: 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 對於輕微三酸甘油脂過高者,通常透過身體力行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改變,就能明顯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濃度。 藥物治療 除了改變飲食與運動外,醫師也可能使用以下藥物改善三酸甘油脂過高狀況: 胰島素、肝素:可刺激脂蛋白酶活性。(延伸閱讀:胰島素是什麼?人工胰島素的種類與注意事項) 降血脂藥物(纖維酸衍生物、菸鹼酸):降低血液內三酸甘油脂濃度。 其他治療方式還有利用血漿分離術將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抽出,也就是所謂的「換血」。 如何改善或預防三酸甘油脂過高 控制三酸甘油脂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以下方法都有助於控制三酸甘油脂: 降低熱量攝取:過多的熱量會轉變為三酸甘油脂,並以脂肪的形式儲存於體內,因此減少卡路里,就能減少三酸甘油脂,並且降低發胖的機會。 減少攝取糖分和精緻食物:選擇多醣類,例如五穀根莖類食物,減少或避免精緻甜食或額外添加糖的食品,例如含糖飲料、蛋糕等等。(延伸閱讀:別踩心臟病飲食地雷!少碰高糖、高脂、高鈉食物) 攝取健康的脂肪: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動物油、降低富含飽和脂肪的紅肉類攝取,多含反式脂肪的炸物或甜點則最好避免。 減少酒精的攝取:酒類的熱量也不低,尤其調味酒含有更多添加糖,都可能提高三酸甘油脂超標的風險。 規律運動:運動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濃度,並且幫助你消耗熱量,降低肥胖的機率。建議每天撥空運動30分鐘。(推薦閱讀:規律運動10大好處:減肥、助眠、護膚、更「性」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膽固醇 相關文章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降膽固醇2大飲食重點+3大生活型態

除癌症之外,心血管疾病可說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健康威脅之一,而其中經常導致嚴重心血管併發症狀的「動脈粥狀硬化」,其關鍵因子——膽固醇,也在現代人飲食過度、不均或愈趨精緻的型態下越來越常見,讓膽固醇過高的風險不再僅限於中高齡患者,對年輕族群的危害也正同步發生。 當平均壽命比過去更長、卻有更多人遭慢性病纏身的時代來臨, 如何健康地長壽已成為所有現代人的課題,本文將帶你了解如何藉由改善飲食、習慣以有效降低、控制膽固醇,遠離心臟病的潛在威脅,自我保健不傷心。 降低膽固醇3大Tips 減量飽和脂肪:紅肉、蛋、奶要適量 過去有不少說法認為,食物所含的膽固醇(膳食膽固醇)是造成膽固醇過高的成因之一,但近期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人體的膽固醇泰半由肝臟所製造,比起膳食膽固醇,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可能更有幫助。 由於脂肪結構的差異,飽和脂肪比起不飽和脂肪更容易促進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壞膽固醇)形成。若想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不妨以魚、雞肉為主,減少攝取紅肉類如豬、牛、羊肉,以及蛋和全脂乳製品等,烹調時也應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欖油為主。 別碰反式脂肪:炸物、糕餅、速食 雖然不飽和脂肪酸較為健康,但用於食品加工的效果卻不佳,因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變質,更不耐高溫油炸。然而隨加工技術成熟,當不飽和脂肪酸氫化後,其產生的不完全氫化油所含的大量「反式脂肪」,可避免植物油不利於加工、保存的種種問題,因此立即被大量運用於人造奶油、乳瑪琳、奶精、糕餅零食等加工食品中。 如今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反式脂肪不僅會提高壞膽固醇,還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對人體的威脅程度甚至高於飽和脂肪,大幅提高心臟病發生的風險。 因此台灣衛福部自2018年7月1日起,已明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不完全氫化油(反式脂肪)。 事實上,即便是天然食物如牛、羊、乳製品中也含有少量反式脂肪,但目前並沒有研究指出,這些天然反式脂肪相對於人工氫化的反式脂肪,對人體可能會造成危害。 攝取纖維促進肝臟消耗膽固醇 食物中所含天然的纖維(膳食纖維)可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多數人想到纖維的功效,通常是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其實這僅是非水溶性纖維的作用。 水溶性纖維可與膽酸和膽鹽結合,形成糞便排出體外。由於膽固醇是膽酸和膽鹽的成分之一,如此一來,肝臟就會代償性地消耗更多膽固醇以製造足夠的膽酸合成膽汁。因此在避免攝取過多膽固醇的同時,不妨增加富水溶性纖維的飲食。 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極多,以燕麥、水果、豆類為主。例如大麥、腰豆、扁豆、鷹嘴豆、蘋果、香蕉、橘子、梨子、李子等,單吃或烹調成菜式都是兼具美味與營養的絕佳選擇。 膽固醇超標?「血脂檢查」最準確 而流傳已久、諸如「膽固醇無害」的網路消息,多半源自於美國農業部(USDA)在《2015-2020 美國人飲食指南》中,已將每日膽固醇攝取量移除,但這並不代表食物中所含的膽固醇完全無風險,而是因為飲食與膽固醇之間的關聯包含許多影響因素,以目前的研究結果來說,因無法設立建議膽固醇攝取量而不做討論。 此外,該指南中也引述美國國家醫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的建議,「在健康的飲食模式中,一般人仍應盡量減少攝取膽固醇。」 如此一來,你我究竟該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攝取過多膽固醇? 以雞蛋為例,1顆雞蛋約含210毫克膽固醇,依照「過往建議」,在每日膽固醇建議攝取量300毫克的情況下,一般人每天吃1顆雞蛋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現在已經沒有建議攝取量,而且相信很多人每天都吃超過1顆雞蛋吧,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嗎? 其實沒有答案。唯一的方法就是透過膽固醇檢查(血脂肪檢查),看看自己有沒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低膽固醇飲食2大重點 即便已確定膳食膽固醇並非人體膽固醇的主要來源,但部分高膽固醇食物也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 另外,因遺傳因素所致,有些人天生就具較高的膽固醇,膽固醇代謝效率不佳,或者是冠心病高風險患者,就需更有意識地適量攝取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的食物。相關建議如下: 少吃高膽固醇或高飽和食物 少吃的定義即是並非完全不能吃。依據個人飲食習慣不同,每人確切的低膽固醇飲食仍建議應諮詢營養師。 下列為3大高膽固醇食物: 內臟:動物的肝、腦、心等臟器含有高量膽固醇。 特定海鮮:適量吃魚、海鮮沒問題,但魚卵、蝦卵、小魚乾、蝦頭、蟹黃等含膽固醇較高的部位應減少攝取。(推薦閱讀:海鮮膽固醇排行榜出爐!蝦米、小魚乾膽固醇含量high翻天) 乳製品:以低脂或脫脂牛奶代替全脂牛奶,少吃起司、冰淇淋等加工乳製品。 烹調方式與用油:豬油、奶油OUT,橄欖油IN 料理用油建議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例如橄欖油、菜籽油、芥花油等,並避免如豬油、奶油、棕櫚油、牛油等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 烹調方式則以清蒸、燉煮、水煮、烤、涼拌等方式,代替油炸。 戒菸保護好膽固醇(HDL) 抽菸不只會提升LDL、降低HDL濃度,還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使得脂肪斑塊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增加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研究發現,在戒菸1年後,戒菸者的HDL數量與顆粒體積增加,其中又以女性的改善特別明顯。 有些人可能會想,還要戒菸1年才有變化,或已抽菸多年,現在改變也來不及,其實不然。根據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顯示,戒菸只要持續3個月,血液循環和肺功能就有所改善。 衛福部和梅約診所亦指出,持續1年不抽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或稱缺血性心臟病)就能降低一半。(推薦閱讀:如何預防心肌梗塞?運動減重、戒菸酒 這幾招做對了呷百二) 運動有助增加好膽固醇(HDL) 運動雖然對於降低LDL沒有直接的幫助,但研究發現,適度運動可提高HDL在血液中的數量,並且降低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皆屬血脂肪,而三酸甘油脂過高可能引發胰臟炎(Pancreatitis ),且同樣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外,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的作用是收集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送回肝臟完成代謝,因此較高的HDL也代表可降低壞膽固醇氧化,避免形成脂肪斑塊、堵塞血管。 怎樣的運動量才算足夠?一般建議每週運動至少5次,每次30分鐘。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有氧運動,都能幫助你提升心肺能力。 剛開始若覺得30分鐘太長、無法負荷的話,也可以考慮降低時數,但記得每天都應撥空運動。你將發現身體適應得比你想像還快,接著就可視情況提升運動的強度或時間! 飲酒不過量 雖然酒類中不含膽固醇,但是過量飲酒會提高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使血壓上升,並可能提高心臟病風險。 部份研究發現,紅酒中的多酚——白藜蘆醇,可以提高HDL的濃度。然而,喝多少紅酒才算剛好,目前仍需進一步的研究證明而無標準答案。 尤其近半數以上的台灣人有基因缺陷,導致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只要一喝酒就有臉紅的症狀,致使酒精代謝不佳,因此並不建議為了心臟健康而養成飲用紅酒的必要。提醒您,飲酒不過量,衛福部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2罐啤酒,女性不超過1罐啤酒(或相當酒精量)。(推薦閱讀:喝酒臉紅原來是缺少這個!3方法改善亞洲紅臉症)


膽固醇

吃麵包竟讓你膽固醇升高?膽固醇過高不能吃什麼?5大高膽固醇食物快避開

美味的加工食品總是讓人垂涎欲滴,但背後潛藏的健康危機,諸如高油、高糖,缺乏纖維等問題,反而易導致膽固醇過高,甚至增加罹患高血脂症、高膽固醇血症,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Hello醫師》介紹5種容易造成膽固醇超標的高膽固醇食物,協助你及時避開此類食物,有效控制體內膽固醇濃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纏身。 哪些人容易膽固醇過高? 要如何從判斷一個人膽固醇(Cholesterol)是否過高,可以透過4種數值來進行膽固醇自我檢測,包括總膽固醇是否高於200mg/dl、三酸甘油脂濃度是否高於150mg/dl、低密度脂蛋白濃度是否高於130mg/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是否男性低於40mg/dl、女性低於50mg/dl。(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然而,膽固醇濃度過高不見得是體重過重者才有的專利,體重正常或身材瘦長的人,甚至是長期茹素者,也可能會有膽固醇過高的情形。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年長者,以及平時飲食習慣不佳、缺乏運動、長期抽菸和酗酒者屬於皆具較高膽固醇過高風險,建議應定期健檢追蹤血脂肪變化。 膽固醇過高不能吃什麼?5種高膽固醇食物少吃為妙 若想要改善膽固醇過高的問題,除了能從改變不良習慣做起,也應多注意日常飲食,才不會一不小心就吃下過多膽固醇。以下列出建議減量食用的5種高膽固醇食物: 1. 花枝 花枝又稱作墨魚或烏賊,擁有豐富的維生素B3,適量食用有助於維持血糖,還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其中的維生素E和牛磺酸,更具有極佳抗氧化能力,能有效保護心臟血管。 不過,依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公克的花枝內含193毫克的膽固醇,屬於1種高膽固醇食物,若一次攝取過多,即可能造成總膽固醇超標,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推薦閱讀:海鮮膽固醇排行榜出爐!蝦米、小魚乾膽固醇含量high翻天) 2. 麵包 許多人會買麵包當作早餐,但長期食用可能會導致膽固醇過高。由於麵包多為再加工的麵粉製品,通常得在製造過程中添加許多奶油、糖或其他人工香料,像是我們平時常吃的白土司、烤得油亮的菠蘿及酥皮麵包,雖然吃起來口感綿密,卻含有大量的澱粉及油脂,會讓人不知不覺吃進不少熱量。 建議民眾在麵包選擇上,可以少奶油或無奶油的歐式雜糧麵包為主,或可買饅頭、飯糰、包子或三明治輪流替換,補充不同營養成分,降低膽固醇過高或罹患高血脂症的風險。 3. 豬肉、牛肉 膽固醇過高者應盡量避免食用五花肉、梅花肉、香腸、培根、牛腩、牛小排及動物內臟等油脂較高的部位。平常可改攝取脂肪含量較少的瘦肉,並於料理時先將脂肪先去除,使用水煮、清燉,代替油炸或油煎的烹調方式,即可減少脂肪攝取量,並降低膽固醇升高的機率。(推薦閱讀:膽固醇過高還能吃肉嗎?4種常見肉類這樣吃) 4. 牡蠣 牡蠣又稱作蚵仔或青蚵,每100克的牡蠣中便含47克膽固醇,若經常採油炸方式進行烹調,且未節制食用量,就可能一不小心攝入過多膳食膽固醇。 建議食用牡蠣可以水煮代替油炸;因牡蠣內含的總脂肪量與飽和脂肪酸均較豬肉、牛肉低,若能適量食用牡蠣,其富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除具抗發炎效果,還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罹患動脈粥狀硬化、血脂異常等疾病的風險。(延伸閱讀: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 5. 高油脂肉類、澱粉類餐點 尤其是滷肉飯及三寶飯,店家通常會使用的肉類多為較為肥嫩的部分,而且飯上都會額外淋上一層富含豬油或雞油的醬汁,整體下來,脂肪含量通常都會超標。另外,像是炒飯、炒麵、炸醬麵、麻醬麵等快餐店常見餐點,皆屬於大量澱粉加入油脂的料理,不僅熱量較高、重口味,而且營養也較不均衡。 為避免膽固醇升高,導致高血壓及高血脂,甚至罹患心血管疾病,建議外食族可降低食用快餐的頻率,並搭配燙青菜、加一顆蛋或其他小菜,增加膳食纖維與其他維生素的攝取。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不能吃水果?近9成人水果吃太少,這樣吃才能降膽固醇!

「多吃蔬果」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飲食建議,其中水果所含的豐富維生素更是對健康有諸多益處。但也有另外一派說法認為吃太多水果反而對身體有害,尤其膽固醇過高者更應小心,究竟事實為何? 水果高糖分,果糖可能加劇膽固醇過高症狀? 近幾年對水果的指控不外乎是糖分太高、熱量太高,可能會提升血糖,造成肥胖,甚至有專家指出攝取過多果糖會提高膽固醇,而多數水果皆含有豐富果糖,因此膽固醇過高者應該節制食用水果。(延伸閱讀:水果糖分高吃太多恐傷身!掌握3點原則健康吃) 事實上,果糖只是水果天然糖分的其中之一。多數水果皆含有葡萄糖和果糖2種糖分,而且水果除了糖分外,更擁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水分等有益健康的營養成分。 人工果糖VS天然果糖 國外確實曾有報告指出,果糖攝取過量可能會導致膽固醇升高,但該研究使用的是人工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而非水果本身的天然果糖。 在代謝過程中,人工果糖比其他糖類更容易轉換成脂肪,促進餐後三酸甘油酯(血油)合成與體脂肪的生成,因此更容易導致體重增加,長期下來易提高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水果含多樣營養 適量食用利大於弊 由此可見,只因水果含有果糖就避而不食,反而限縮多樣化的攝取來源。尤其已有大量研究報告皆指出,水果蘊含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抵抗力並預防心血管疾病。(延伸閱讀:想降低膽固醇?這5種食物吃下去就對了) 一般而言,無論是健康民眾或膽固醇過高者,適量食用水果皆對健康有所助益,其實根據台灣2013~2016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我國成年人水果攝取量不足2份(1份為100克)者高達86%,憂心食用過多水果實屬多慮。然而,若為糖尿病或其他血糖相關疾病患者,或是對水果過敏、罹患果糖不耐症的人,則應與醫師討論飲食內容,酌量食用水果。 針對膽固醇過高的民眾,英國心臟保健基金會建議每日至少食用5份(1份為80克)蔬果,請見以下份量比較參考: 1份水果量約為: 1個中型水果,如蘋果、橘子、香蕉 2個小型水果,如李子、蜜柑 1把莓果、葡萄、草莓 1片切片大型水果,例如西瓜、芒果或鳳梨 3湯匙果乾 150ml果汁 1碗沙拉 1份蔬菜約為: 3湯匙蔬菜,如青花菜、秋葵 3湯匙豆類,如皇帝豆、豌豆、花豆、薏仁 半份大型蔬菜,如絲瓜、茄子、酪梨 1份中型蔬菜,如紅蘿蔔、番茄 英國心臟保健基金會建議每日食用上列蔬果合計至少應食用5份,不過建議民眾平均搭配,採3份蔬菜2份水果的方式,正好也符合我國衛福部之每日飲食指南。若一開始無法達成也不必心急,只要漸漸增加日常飲食中的蔬果攝取量,膽固醇指數也會逐漸好轉。


膽固醇

如何快速降低膽固醇?吃這5類食物就對了!不只降膽固醇,還預防便祕、糖尿病

每逢中秋節、過年等節日,總是有數不完的聚餐和應酬。餐餐大魚大肉使人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造成膽固醇過高,進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Hello醫師》為您整理了5種有助降低膽固醇的食物,協助你透過飲食控制降膽固醇,預防高血壓、血栓、中風等疾病。 快速降低膽固醇的5種食物 蘋果、莓果及柑橘類水果 這些水果皆含有豐富果膠(Pectin),也就是水果中常見的水溶性膳食纖維,這類纖維能與體內脂肪酸結合,有效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又稱壞膽固醇)。建議每天可吃1~2份此類水果,或是將水果當成飯後甜點或零食。和朋友聚餐時,不妨可選擇含有這些新鮮水果的沙拉或料理,取代高熱量甜品 膽固醇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降低?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儘管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在膽固醇嚴重超標下,即便使用膽固醇藥物治療,仍須6~8週膽固醇才會出現明顯下降,因此患者也需改變不良飲食型態並搭配規律運動,以達到更顯著的成效。 核桃、杏仁、榛果、花生、開心果、夏威夷豆 堅果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壞膽固醇,進一步保護心臟健康。而其所含的蛋白質與膳食纖維,也可帶來立即性的飽足感。將堅果當成電視零食或飯前墊胃零食,每天建議攝取1湯匙的堅果(約10~15公克),並優先選擇無添加任何調味料的天然堅果,避免選購調味(焦糖、含鹽)的堅果。(推薦閱讀:堅果助防心血管疾病:挑選食用指南) 如何快速降低膽固醇?吃5種食物就對了!不只降膽固醇,還預防便祕、糖尿病 鮭魚、鯖魚、長鰭鮪魚、鯡魚、沙丁魚、湖鱒 高脂肪魚肉擁有可減少壞膽固醇的Omega-3不飽和脂肪,具有降低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幫助緩和心律不整之功效。 以這類魚肉搭配全榖食物,例如燕麥、糙米、紫米、全麥等一起食用,不只降膽固醇,全穀食物也能避免血糖波動過大,富含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還能吃肉嗎?4種常見肉類這樣吃) 燕麥 燕麥和許多穀片都擁有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但燕麥的纖維量又高出其他穀片一截。 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在腸道中與膽酸結合,幫助膽酸透過糞便排出體外,而膽酸則是膽固醇的代謝產物,由肝臟分泌進入腸道中來協助消化脂肪。一旦膽酸排除的狀況變好,肝臟為補足所需膽酸,就會促進膽固醇的代謝,進而間接降低血中的膽固醇。 美國的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 )強調每天只要攝取3公克的燕麥水溶性纖維(葡聚醣 β-glucan ),就能達到降低膽固醇的功效(約一碗半的燕麥粥)。建議民眾不妨可將三明治或漢堡等早餐常見選擇,改以燕麥代替。 如何快速降低膽固醇?吃5種食物就對了!不只降膽固醇,還預防便祕、糖尿病 皇帝豆、豌豆、花豆、薏仁 豆類是另一個水溶性纖維的大家族,多數豆類皆含有豐富纖維,其中又以上述4種豆類纖維量最高,其餘常見的豆類如紅豆、綠豆,以及各類黃豆製品皆含有膳食纖維。 豆類不僅種類多樣,口味各有不同且價格也相對便宜。但要注意加工的豆製品,例如豆腐、豆漿、豆干的纖維量和一般豆類有顯著差距,若想加強降膽固醇功效,建議可食用未加工的原始豆類。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膽固醇

4種營養有助降低膽固醇!高纖飲食配好油,健康飲食消滅壞膽固醇

現代飲食大多高油脂高鹽分,令許多人年紀輕輕便有高膽固醇的煩惱,若是坐視不管,很可能導致動脈硬化、動脈阻塞,甚至最終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 所幸及早透過飲食控制,降低膽固醇數值其實並非難事,但要吃哪些食物,補充什麼營養素,才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Hello醫師》將會為你介紹4種營養有助人體降低膽固醇的關鍵營養,以及相關攝取來源。 1. 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壞膽固醇 常見的油脂可根據其不同脂肪特性分為以下3類: 飽和脂肪酸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常見於各類動物油中,多含有LDL(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而不飽和脂肪酸則多含於植物油內,其中又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有效降低體內LDL,留下HDL(高密度脂蛋白,俗稱好膽固醇);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則會則會同時降低LDL和HDL的濃度,因此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能更有效地預防心血管疾病。(推薦閱讀:膽固醇過高會怎樣?每4人就1位中標!掌握膽固醇標準值盡早改善)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植物油脂中,像是堅果類的杏仁就含有相當高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在烹飪炒菜時,也能選用橄欖油、花生油、苦茶油、芥花油及紅花籽油,不過由於花生油的發煙點未達200度,因此在進行高溫煎、炸時容易產生過多有害油煙,提高致癌風險,因此建議選擇涼拌或熟食拌油等料理方式為佳。 2. 抗氧化劑:阻止生成氧化膽固醇 雖說LDL名為壞膽固醇,但其本身也肩負運送膽固醇供給身體器官利用的重要工作,然而LDL經自由基、強氧化物影響後,會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俗稱氧化膽固醇。氧化膽固醇會損害血管、造成發炎反應,提高動脈粥狀硬化風險。除了造成心血管疾病外,還可能導致失眠、健忘、阿茲海默症、中風、糖尿病等病症。(推薦閱讀: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膽固醇變壞、脂蛋白要負責!) 所幸食物當中也蘊含許多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皆有助對抗自由基的氧化行為,降低細胞老化與癌變的風險,而諸如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草莓或櫻桃等各類水果,以及黃豆油、葵花油、核桃等堅果油脂類與全穀類食物,皆可提供眾多具抗氧化效果之營養素。 3. 膳食纖維:與膽酸結合,加速代謝膽固醇 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以及非水溶性,而水溶性膳食纖維已被證實可藉由與膽酸(膽固醇代謝產物)結合並排出體外,促使肝臟為彌補短缺的膽酸而加速代謝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 如燕麥便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證為有效保護心血管的食物,建議每日攝取3公克的燕麥水溶性纖維,即有降低膽固醇之功效。另外,民眾也可以多攝取含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包括:蘿蔔、洋蔥、大花豆、水梨等。 4. 植物固醇:與膽固醇結構相似,可抑制吸收 膳食膽固醇(由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來源多為動物肉品或油脂,而植物固醇則存在於植物中,因其化學結構與膽固醇相似, 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吸收量,達到降低血液膽固醇的功效。 在植物食品中,富含植物固醇的食物,包括:牛奶、優格、柳橙汁、五穀雜糧、植物油、堅果類。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膽固醇

海鮮膽固醇排行榜出爐!蝦米、小魚乾膽固醇含量high翻天

台灣人有多愛吃海鮮?根據漁業署資料顯示,台灣海鮮進口量逐年上升,光是108年就進口4400多公斤的海鮮。儘管民眾熱愛吃海鮮,但不少人也深知海鮮膽固醇含量不低。 究竟哪些海鮮膽固醇含量比較高?除了膽固醇,這些海鮮還有哪些營養?《Hello醫師》整理海鮮膽固醇排行榜,讓您一次了解含高膽固醇海鮮有哪些。 膽固醇過高將提高慢性疾病風險 膽固醇(Cholesterol)是脂肪的一種,可從食物獲得(膳食膽固醇),亦可由人體自行合成,當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濃度或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濃度高於正常值時,即是高膽固醇血症。許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高膽固醇血症會加速動脈硬化,並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同時與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想預防慢性病風險,務必控制好膽固醇。 吃海鮮膽固醇過高?高糖、高飽和脂肪酸才可怕! 衛生福利部表示,許多民眾看到健檢報告中的膽固醇指數紅字,就怕得不敢吃海鮮、蛋黃等食物,其實更應該避免的是「飽和脂肪酸」以及高糖飲食,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五花肉、培根、奶精、烹調用豬油;此外過多的添加糖、含糖飲料或甜點,也是造成高膽固醇的主因之一,建議民眾應避免上述食物,並多攝取蔬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 海鮮飽和脂肪低,適量吃沒問題 雖然海鮮膳食膽固醇含量較高,但飽和脂肪通常很低,相較於一碗豬油拌飯或一杯珍珠奶茶,吃海鮮所造成膽固醇上升的影響反而很小。 8種海鮮膽固醇高 適量攝取營養更加分 根據長庚醫院所提供的膽固醇食物含量對照表,為大家從中選出幾種常見的海鮮,分別說明其每100公克的膽固醇含量及營養成分。 高膽固醇食物1. 小魚乾:669毫克 小魚乾內含鈣、鎂、鐵、維生素D及DHA等營養成分,其膽固醇含量雖然在這10種海鮮中,位居第1名,但如果適當食用仍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 依據衛生署公布的食物含鈣量比例表,平均每100公克中,小魚乾就擁有2213毫克的豐富鈣質,比牛奶高了20倍。不僅如此,小魚乾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能有效幫助鈣質吸收。(延伸閱讀:想補鈣別亂吃!主攻這4類食物就對了) 衛福部也建議成人每日只要吃約45克的小魚乾,就能補足充分的鈣質;其中所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如DHA、EPA具有預防動脈硬化和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發生。 高膽固醇食物2. 蝦米:645毫克 位居膽固醇含量第2名的蝦米,不但能夠維持視力、幫助減重,還富含大量的鎂元素,而鎂元素對於心臟活動有相當重要的調節作用,可保護心血管系統、預防高血壓以及心肌梗塞等疾病產生。 高膽固醇食物3. 鮭魚卵:479毫克 鮭魚卵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D、E、B6、B12等營養素,不過鮭魚卵每100公克就約有480毫克的膽固醇,建議平時吃鮭魚卵,每次份量都應控制在25克左右,才能避免攝取過多膳食膽固醇。 高膽固醇食物4. 花枝:348毫克 花枝又稱為墨魚或烏賊,屬於鎖管類,不但有豐富維生素B3(菸鹼素),可以幫助維持血糖,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另含可降低體內發炎反應的EPA、DHA,以及具抗氧化能力的維生素E和牛磺酸,這些營養成分在心臟血管保護上佔有一席之地。儘 高膽固醇食物5. 蝦子:223毫克 蝦子內含豐富礦物質,如硒、碘、鐵、鋅、鎂,以及維生素B12、菸鹼酸、蝦紅素等營養素。值得一提的是,蝦子含有牛磺酸,能降低膽固醇、保護心管系統,防止動脈硬化;鋅和鐵則可以強化心臟。(延伸閱讀:蝦與維生素C生砒霜?網路謠言別盡信)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10隻白蝦的膽固醇含量,約等於1顆雞蛋,因此民眾在蝦子攝取量可有些彈性。 高膽固醇食物6. 鰻魚:189毫克 鰻魚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A、B12、E以及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根據衛福部食品成分資料庫,100克鰻魚維生素A含量達6705IU,有助視力保健,預防乾眼症和夜盲症。另外,鰻魚的還含大量維生素B12,可改善因缺乏B12所引起的貧血、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高膽固醇食物7. 魩仔魚:95毫克 魩仔魚的營養成分高,含有高鈣、高蛋白,非常適合小孩食用。此外,也富含EPA和DHA、磷、鐵及各種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份。 小知識:根據農委會的說明,台灣民眾常吃的魩仔魚種類為魩鱙主要為刺公鯷、日本鯷、異葉公鯷之仔稚魚。然而,若大量捕撈時,有可能混進其他魚種的幼苗,即為「混獲」,可能連帶混入其他魚種之魚苗,因此不少民眾為避免剝奪魚苗長大的機會,搶走食物鏈中其他魚類賴以為生的食物,因而選擇不吃魩仔魚。 高膽固醇食物8. 蛤蠣:39毫克 蛤蜊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其中的鐵質與牛磺酸,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等效果,對於視力和肝臟都有保護作用。不過,蛤蠣的普林值高,尿酸偏高或痛風患者最好少吃。(推薦閱讀:痛風怎麼吃?內臟海鮮普林偏高應少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膽固醇

高膽固醇血症幾乎無症狀!怕膽固醇超標9要這樣吃

根據102~105年衛福部國民營養調查報告,高膽固醇血症在成年男性與女性的盛行率約13%;高膽固醇血症會增加許多疾病的風險,包含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 究竟何謂高膽固醇血症?高膽固醇血症的症狀又有哪些?如何吃才能控制高膽固醇血症?讓《Hello醫師》帶你一探究竟! 高膽固醇血症為高血脂症中的一種 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指血液中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增加,造成血脂異常升高的疾病,主要可分為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及混合型高血脂症。 高膽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指患者的血液當中膽固醇皆高於正常值200mg/dl;高三酸甘油酯血症為三酸甘油酯數值高於200mg/dl,而綜合以上2種類型的混合型高血脂症為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數值皆高於200mg/dl。 高血脂症的分類 高膽固醇血症的危險因子:飲酒過量、家族史 以下為容易罹患高膽固醇血症的6項危險因子: 抽菸 吃含有過多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的食物 久坐 飲酒過量 壓力過大 家人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遺傳機率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是因LDLR、APOB及PCSK9等基因變異,所導致的罕見遺傳性疾病,可分成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及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膽固醇患者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數值異於常人,以同合子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為例,他們的LDL-C數值為500~1200mg/dL,是正常人的4~6倍,但其三酸甘油脂數值為正常;而異合子高膽固醇血症患者LDL-C數值則約為220mg/dL。 就疾病發生率而言,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發生率為1/200~1/250,而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發生率僅有1/160,000~1/250,000,因此多數患者為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而若其中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過去曾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者,如能及早診斷,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 高膽固醇血症多無症狀!建議定期血脂檢查 大多數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可能於幼年時期因血脂過高,沉澱於皮膚而形成黃色瘤(Tendon xanthomas),此種黃色結節大多分布在手肘、膝蓋、手指關節與阿基里氏腱等位置。(延伸閱讀:降膽固醇你吃對了嗎?3大降膽固醇藥物功能、副作用揭祕) 由於多數健康檢查幾乎都大多包含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的檢測在內,因此建議民眾可定期接受血脂檢測,確認膽固醇有無異常現象。 高膽固醇血症9大飲食建議 儘管高膽固醇體質受遺傳基因影響,由食物中攝取的「膳食膽固醇」也不可小覷,為將膽固醇控制在健康範圍,以下提供9項飲食建議: 控制油脂攝取量,應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含油高湯、滷肉汁,及肥肉、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 烹調食物宜多選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及滷等方式。(延伸閱讀:外食擔心膽固醇?挑選菜色3招護健康) 烹調用油宜選用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者,如:芥花油、菜籽油、橄欖油等;少用飽和脂肪酸高者,如:豬油、牛油、肥肉、椰子油、棕櫚油和奶油等。 少吃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氫化油脂,如含氫化植物奶油、烤酥油之糕餅、西點與速食食品。 避免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內臟類(腦、肝、腰子等)、蟹黃、蝦卵、魚卵等。若已有高膽固醇症狀或有家族高膽固醇史,建議蛋黃以每週2個為限。(延伸閱讀: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 肉類雖可提供豐富蛋白質,但也含較多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因此平時除可適量攝取禽肉外,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如:秋刀魚、鯖魚、鮭魚、鮪魚等,也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 多選用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燕麥、糙米等全穀類,避免攝取過多精緻糖類食物或含糖飲料。 建議攝取1份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種子類,如:花生、杏仁、腰果、開心果、夏威夷豆或瓜子、芝麻等。 戒酒、戒煙、規律運動,有助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俗稱好膽固醇,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水平,促進心血管健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會怎樣?怎麼改善?膽固醇過高原因、症狀解說

現代人三餐不正常、普遍缺乏運動,經常最後得面臨膽固醇過高、也就是所謂「高血脂症」的問題。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7~2020年的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有高血脂的比例竟高達25.6%相當於每4人就有一人是高血脂,並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由於高血脂症在初期不會有任何症狀,但當過多脂肪長期囤積在血管內壁卻無加以控制,即會造成動脈硬化,引發血管阻塞、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等高度危險的心臟疾病。 膽固醇過高非一夕發生,《Hello醫師》將告訴你膽固醇過高的成因、所謂膽固醇的「正常值」又是多少,當發生膽固醇過高時有何症狀,讓你一次搞懂如何遠離高膽固醇的威脅! 膽固醇的作用 膽固醇其實對心血管健康並非百害而無一利。相反而言,膽固醇能協助建構細胞膜與荷爾蒙的產生,少了膽固醇,人體也無法正常運作。 我們常聽到的「壞膽固醇」、「好膽固醇」其實是來自運載膽固醇的蛋白質——脂蛋白,它們透過包裹膽固醇的方式在血液中運行,但依據脂蛋白性質的不同,便會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也將有所差異。 什麼是膽固醇過高? 所謂的「膽固醇過高」通常被分為以下3大類: 總膽固醇過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 高密度脂蛋白(HDL)過低 膽固醇過高也常稱為「血脂異常」(Dyslipidemia)或「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血液裡有過多的膽固醇可能提高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的風險,若脂肪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則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因此定期的膽固醇檢測是預防膽固醇過高而引發心臟病的關鍵之一。 膽固醇過高 症狀不明藏殺機 可怕的是,多數膽固醇過高的患者往往沒有任何徵兆或不適,直到血管堵塞程度已相當嚴重,可能才會出現高血壓、頭暈等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又稱缺血性心臟病)的常見病徵。然而,少數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或膽固醇過高病患可能會出現黃色瘤(Xanthomas)或黃斑瘤(Xanthelasma) 的症狀,患者的皮膚底下(通常在眼皮周圍)可見黃色的膽固醇沉澱物。 膽固醇過高的原因 這6類原因最要命 導致膽固醇濃度升高的原因之多,即便部分非我們能掌控的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高脂血症(Familial hyperlipidaemia)、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但其他因錯誤生活習慣而引發的危險因子還有下列6大類: 疾病:包括肝病、腎臟病、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等。 抽菸:吸菸會降低HDL的濃度,提升壞膽固醇,還會傷害血管內壁,讓脂肪斑塊更易形成。 不健康的飲食:其實我們從食物中直接攝取的膽固醇(膳食膽固醇),對人體整體的膽固醇濃度影響不大。大部分的膽固醇仍由肝臟產生。然而,製造原料如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若攝取過多,例如炸物、甜品、麵包、泡麵等,就容易造成膽固醇濃度急遽上升。 缺乏運動:運動可增加好膽固醇,幫助運送多餘的低密度脂蛋白回肝臟代謝,並且提高LDL的顆粒體積(小顆粒的LDL對心血管的危害更大)。 高齡:肝臟代謝膽固醇的能力,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下降。 糖尿病:糖尿病患若未妥善控制,過高的血糖將導致肝臟脂解酶活性下降,使LDL增加、HDL減少,此外,高血糖也可能造成血管慢性發炎,提高動脈粥狀硬化風險。 膽固醇標準值這樣看  圖解秒懂膽固醇指數過高 膽固醇檢測屬血脂檢測的一種,而多數人通常會一併檢測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若你有膽固醇或其他跟血脂有關的疑慮與指數過高的狀況,家醫科、一般內科或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都可協助進一步的治療。 總膽固醇過高如何改善? 當膽固醇檢測發現數值超標時,醫師通常除了建議患者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之外,若是糖尿病和心臟病患者或病況未見改善、數值嚴重超標,即會採取藥物進一步治療。 有調有差!飲食、生活雙管齊下 正視膽固醇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應著手的仍是自調整每日的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做起。例如戒菸、規律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減少攝取飽和脂肪,以白肉、魚肉取代紅肉、戒除炸物、甜食與含糖飲料,而糖尿病患則應積極控制血糖等。(延伸閱讀: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 即便尚未發生膽固醇過高的問題,上述生活與飲食習慣仍應即早開始,免於受病症影響而苦於身心不適的歷程。 膽固醇過高的藥物治療 治療膽固醇過高的藥物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 史他汀(Statin):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速率。相關藥物包含辛伐他汀(Simvastatin)、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等 。 膽酸結合樹脂(Bile-acid-binding resins):膽固醇是膽酸成分之一,膽酸結合樹脂的機轉是透過與膽酸結合,阻止腸道內的膽酸被吸收,於是肝臟便須消耗更多膽固醇製造膽酸,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相關藥物如Cholestyramine。(推薦閱讀:降膽固醇你吃對了嗎?3大降膽固醇藥物功能、副作用揭祕) 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腸道可由吃進的食物中吸收膽固醇,此藥物可抑制腸道的吸收作用。相關藥物如依澤替米貝(Ezetimibe)。 PCSK9 抑制劑:可抑制人體內PCSK9分子,讓肝細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無法與其結合,肝臟就可以代謝掉更多膽固醇。相關藥物如alirocumab Lomitapide:直接和微粒三酸甘油脂傳送蛋白結合並抑制其作用,以抑制乳糜微粒(Chylomicron)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達到間接減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目的。主要用於治療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rolemia) Mipomerson:一種寡核苷酸的反譯抑制劑。可抑制人體Apo-B的合成,間接降低LDL數量。主要用於治療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膽固醇

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膽固醇變壞、脂蛋白要負責!

提到膽固醇時總讓人有各種負面聯想,但這是否是欲加之罪?事實上,膽固醇不僅種類多元、功能也有所差異,而大家常聽聞所謂的「好」或「壞」膽固醇,其實跟膽固醇本身毫無關聯。《Hello醫師》一次揭開好壞膽固醇和你的關係。 什麼是膽固醇? 膽固醇是一種脂質分子,質地如同黏稠的蠟狀物質。由於膽固醇是組成細胞膜、荷爾蒙和膽汁的成分之一,因此身體各處都能見到膽固醇的蹤影,也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化合物。 膽固醇與脂蛋白的關係 膽固醇依靠脂蛋白運送 膽固醇本身不具親水性,因此若要提供資源給身體各處細胞,則有賴脂蛋白的幫助。脂蛋白會包裹膽固醇,進入血液循環。而依據密度差異,脂蛋白型態可大致分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極低密度脂蛋白( 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這5種。(你也想知道:膽固醇是什麼?看脂蛋白密度分好壞) 高密度與低密度膽固醇的差異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與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高度關聯,雖然低密度脂蛋白可幫助運送膽固醇,但是它們也可能沉積在動脈壁上,發生氧化、發炎,並逐漸形成脂肪斑紋。 一旦數量過多,就會加快脂肪斑塊的形成,讓血管阻塞,或者因為不穩定脂肪斑塊破裂,而引起血栓堵住血管,這2種狀況都會提高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風險,因而讓LDL獲得「壞膽固醇」的名號。 當然,人體也有相對應的機制——高密度脂蛋白,其主要功用為回收沉積在動脈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運回肝臟進行代謝。因此當我們進行血脂肪檢測時,人體LDL和HDL的濃度也都是判斷是否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的指標之一。 「壞」的不只是低密度脂蛋白 了解脂蛋白與膽固醇的關係後,你會發現其實所謂的好、壞膽固醇,可能要改成好、壞脂蛋白才對,因為少了脂蛋白,膽固醇根本沒辦法附著在血管內壁,也沒辦法提供細胞利用,自然也沒有所謂的好或壞了。 然而,除了壞膽固醇之外,你知道還有「超壞膽固醇(sd-LDL)」嗎?  sd-LDL中文可稱為「小顆粒低密度脂蛋白」,其實就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一種,雖然我們平常都講LDL,但其仍可細分為不同大小的LDL顆粒,而sd-LDL就是特別容易滲入血管壁,發生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類型。 另外還有一種殘粒樣脂蛋白膽固醇(Remnant-like particle cholesterol, RLP-C),或稱脂蛋白殘體(Remnant lipoproteins, RLP)的物質。它們來自於部分分解的乳糜微粒與極低密度脂蛋白,這時,多數三酸甘油脂已經被肝臟脂解酶分解,但剩下未分解的殘體卻帶有大量的膽固醇,存在於血液循環中。部分研究指出,其也可能與動脈粥狀硬化有所關聯。 既然這2種脂蛋白存在感之高,為什麼sd-LDL和RLP卻不被列於常規的血脂肪檢查之內呢?其實是因低密度脂蛋白的研究已有長久的發展,研究數量也較其他兩者更多,且檢測低密度脂蛋白的成本也較低,因此目前皆以高低密度脂蛋白為主要判定標準。 如何減少低密度脂蛋白LDL-C? 先前提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存在必要性,但這不代表我們不需要注意體內的LDL濃度,尤其是生活型態不佳,屬於心臟病高風險的人群,更應從日常做起! 血脂肪檢測 也就是膽固醇檢測,也包含其他血液中的脂肪,如三酸甘油脂。一般血脂肪檢測的結果,可提供總膽固醇濃度(TC)、三酸甘油脂(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數值,如果你發現這些數字超出正常值(通常會用紅字標明),那麼你可能需要著手改善體內血脂肪的濃度,並提高體內好膽固醇的比例、也就是讓高密度脂蛋白增加。(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如何避免膽固醇過高? 當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越高,就有機會能夠保持血管暢通,擴張血管使血流量更好,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疾病的機會愈低,更有助於從清除血液中其他型態的壞膽固醇,好處多多。 除了患有代謝症候群的病患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普遍有略低於正常值的傾向,而需考慮輔助藥物之外,其他人應積極透過下列4大秘訣來增加好膽固醇、打擊壞膽固醇! 戒菸:抽菸不僅會傷害血管內皮細胞,讓動脈粥狀硬化更容易發生,還會降低HDL濃度。(推薦閱讀:說戒就戒!成功戒菸做到這4點) 適度運動:缺乏運動會降低HDL濃度,而運動則能增加體內的LDL的顆粒體積,大顆粒的LDL相較於小顆粒的LDL,對心血管的危害更小。 控制體重:過重可能影響範圍之廣,包括飲食過量、更少運動、較高的糖尿病風險等;而在血糖較高的狀況下,肝臟脂解酶的活性會降低,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變多。 避免高膽固醇飲食:減少攝取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類食物,選擇不飽和脂肪酸油品如橄欖油來烹飪食物。每周2~3次適量攝取魚類、低鹽堅果,都能提升好膽固醇的吸收,降低壞膽固醇。(你也想知道:反式脂肪是什麼?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都有它的份) 值得一提的是,人體多數的膽固醇仍來自肝臟自行製造,從食物中獲得的膽固醇只占20%。對於沒有心血管疾病風險或血脂肪過高者來說,毋需過度限制所謂高膽固醇的原型食物如雞蛋、內臟等。只要能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搭配運動,就能有令人振奮的保健效果。(推薦閱讀: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膽固醇

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不怕膽固醇過高

說到膽固醇,你想到什麼?雞蛋、內臟,還是花枝、蚵仔及牡蠣這類海鮮?不管腦海浮現的是哪種食物,我們總是害怕膽固醇過高,不敢食用富含高膽固醇的食物,不過,其實飲食中的膽固醇,不只沒有想像中的可怕,還對人體相當重要;而且許多高膽固醇的食物,如雞蛋、全脂乳製品或魚油等,其實都富含許多營養,以下《Hello醫師》將幫你打破對食物膽固醇的迷思。 膽固醇和心臟病的關係 過去認為攝取膽固醇是造成心臟病(Heart disease)的主因之一,但是其實造成心臟病的因素很多,例如身體發炎、氧化壓力、高血壓(Hypertension)或吸菸等。 雖然心臟病和膽固醇脫不了關係,但真正的兇手是運送膽固醇的脂蛋白,飲食中的膽固醇反而影響不大。此外,有研究認為,氧化膽固醇(Oxysterol)在血液中的濃度,可能才是導致心臟病的主因之一。(延伸閱讀: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膽固醇變壞、脂蛋白要負責!) 飲食中膽固醇 ≠ 血液膽固醇 雖然吃什麼補什麼看似很合理,但事實上,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和血液中的膽固醇不完全相關,因為人體本身即製造了近8成的膽固醇,只有不到2成是從飲食中攝取。因此,膽固醇自飲食的攝取量,對血液膽固醇的濃度影響很小。 然而,有研究指出有近4成的人由於基因因素,較容易因飲食而產生膽固醇濃度上的變化,但他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並沒有因此比較高,因為他們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後,體內所增加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簡稱LDL,又稱壞膽固醇)顆粒較大,而非對人體最為有害的小顆粒低密度脂蛋白(sdLDL)。 此外,在攝取高膽固醇食物的時候,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s,簡 HDL,又稱好膽固醇)的濃度也會上升,所以整體而言,不論是一般人或較敏感族群,飲食中的膽固醇對心臟的影響並不大。(延伸閱讀:膽固醇過高不能吃肉?這4種肉這樣吃就放心了) 新健康指南解除膽固醇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舊版的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的膽固醇攝取量應低於300毫克,但最新公布的《2015-2020 美國人飲食指南》已取消了每日膽固醇的攝取上限,也推翻過去應控制雞蛋和海鮮攝取量的觀念。(延伸閱讀:膽固醇指數這樣顧!不要再過度攝取糖分) 不過,每個人營養吸收的狀況皆不一樣,因此民眾若在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後,發現身體或指數出現異狀,仍建議限制攝取量。尤其有些人可能因遺傳關係,膽固醇天生就容易升高,或是本身已經有膽固醇超標的問題,更要特別注意避免攝取過多的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食物。 蛋黃解禁,糖尿病患應少吃 至於過去認為蛋黃的膽固醇較高,應避免食用過多的說法,諸多研究都指出,攝取蛋黃並不會增加心臟病的罹患風險,甚至還能有助於改善好壞脂蛋白的比例,降低罹病風險。 更有學者比較吃蛋白和吃全蛋,兩者對於膽固醇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吃三顆全蛋的人,HDL的數量上升較多,且壞膽固醇的濃度也下降較多。不過,習慣西式飲食的糖尿病患者(Diabetes),應特別小心雞蛋的攝取,因為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吃雞蛋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無論如何,關於雞蛋、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仍在研究當中,因此建議適量食用,並透過定期的膽固醇檢測(血脂檢測),確認及追蹤自己的膽固醇指數與血脂狀況。(推薦閱讀:血脂正常值是多少?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檢測須知) 飲食均衡不怕膽固醇過高 血液中膽固醇過高是心臟病的主因之一,但對多數人來說,自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其實對血中膽固醇濃度影響不大。目前也尚未有任何研究證實攝取膽固醇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因此,愛吃的人可以不用再小心翼翼地吃海鮮或各式美食,僅須保持適量且均衡攝取的飲食原則即可,並定期追蹤血液的膽固醇濃度,就可以放心品嚐各類美食。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