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Q10輔酶4大功效曝!但這3類人不能吃,作用及副作用一次看

醫學審稿: 何懷德醫師 · 腫瘤科 · Wikibooks(維基書)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4/01/31

    Q10輔酶4大功效曝!但這3類人不能吃,作用及副作用一次看

    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關鍵之一,但如果想要更努力做好心血管保健,或是彌補日常飲食不足,你可能會選擇營養補充品。《Hello醫師》介紹近年熱門的營養補充品—輔酶Q10,讓我們一起認識它的作用和好處吧!

    輔酶Q10是什麼?

    輔酶Q10(Coenzyme Q10)為人體可自行製造的抗氧化劑,也有很多人簡稱它為Q10,主要由L-酪胺酸(L-Tyrosine)和L-甲硫胺酸(L-Methionine)這兩種胺基酸合成。人體各處幾乎都能見到輔酶Q10的蹤跡,其中又以心臟部位的輔酶Q10含量最多。

    此外,由於細胞維持機能得仰賴粒線體的電子傳遞鏈產生能量,其中電子的轉移是必須的,輔酶Q10除了扮演抗氧化劑的角色之外,同時也是流動的電子攜帶者,透過參與電子傳遞鏈的氧化還原反應,促進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以下簡稱ATP)的產生。

    簡單來說,ATP就像車輛的汽油,輔酶Q10則像是汽油幫浦這類供油器具,幫助車輛更迅速且順利地獲得汽油供給。

    輔酶Q10功效與作用

    一般來說,愈需要能量供給的器官或組織,對輔酶Q10的需求量也愈大,因此24小時不停跳動的心臟,對輔酶Q10的需求顯而易見。不過臨床上發現,心臟衰竭病患體內的輔酶Q10數量明顯下降。人體可能因壓力或生病而影響輔酶Q10的濃度,若輔酶Q10濃度若降低超過75%甚至會引發死亡。

    功效1.保護細胞,避免自由基傷害

    根據《當前心臟病學評論》(Current Cardiology reviews)的一篇綜合研究,輔酶Q10作為抗氧化劑,還可以保護細胞膜,避免受到脂質過氧化作用(peroxidation)產生自由基的危害。

    功效2.保護心血管

    刊載於《美國心臟學會期刊》(AHA journals)的研究顯示,心臟衰竭患者透過攝取輔酶Q10 ,可以降低心血管不良問題的發生率。研究中還提到,心臟衰竭與心肌ATP產量過低、粒線體功能障礙、活性氧類物質增加與內皮功能障礙有關;其中,前面所提到的過氧化物便包含在活性氧類裡面,Q10不僅能促進ATP生成,對於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關鍵物質——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也抑制作用。(推薦閱讀:吃蛋擔心膽固醇過高?帶你破除膽固醇迷思

    功效3.延緩老化

    值得一提的是,輔酶Q10也可作為美容保健品;輔酶Q10的抗氧化能力,能延緩細胞老化、保護膠原蛋白,有研究發現輔酶Q10有助於預防皺紋。

    功效4.改善頭痛

    當線粒體功能異常會導致腦細胞能量低下,並可能導致偏頭痛,由於Q10主要存在於細胞的線粒體中,因此它可能有益於治療偏頭痛。2017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輔酶 Q10可能有助於減少頭痛的頻率,並使頭痛時間縮短、減輕嚴重程度。

    輔酶Q10是什麼?什麼人不能吃?認識輔酶Q10的功效、作用及副作用
    (推薦閱讀:抗氧化拒發炎!吃這5種維生素就對了

    輔酶Q10的攝取管道

    其實輔酶Q10的來源相當廣泛,不僅人體可以自行產生,在魚、肉和全榖類食物中也發現含有輔酶Q10。可惜的是,人體輔酶Q10的製造量,在20歲以後就會逐漸下滑,但人體對其需求卻沒有減少,所以需要藉由飲食或營養品來補充;雖然天然食物中可攝取輔酶Q10,但只約佔每日建議攝取量30毫克的1/3,因此透過攝取營養補充品,比較能夠達到提升體內輔酶Q10水平的效果。

    輔酶Q10什麼人不能吃?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對食品原料輔酵素Q10 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以下族群不適合使用輔酶Q10:

    • 15歲以下小孩
    • 懷孕或哺乳期間的婦女
    • 服用抗凝血劑(例如:華法林 Warfarin)的病患

    輔酶Q10的副作用

    許多研究結果指出,補充輔酶Q10對人體並不會造成明顯或嚴重副作用。在針對心臟衰竭患者的研究中發現,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噁心,其次是皮膚起疹子。以下列出其他攝取輔酶Q10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輔酶Q10推薦怎麼挑?

    目前市面上的輔酶Q10營養補充品琳瑯滿目,主要製作方法分為天然發酵萃取、菸葉化學合成製造法兩種;我們常說「天然尚好」,挑選輔酶Q10的標準也是如此;以天然發酵萃取製成的輔酶Q10價格較高,但其安全性與人體相容性比化學合成的還要好;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時,應留意成分標示,以國際知名品牌為主。心臟病患者在考慮攝取輔酶Q10營養品前,也應先與醫師討論。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何懷德醫師

    腫瘤科 · Wikibooks(維基書)


    文: 于承宇 · 更新日期:2024/01/31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