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Arrhythmia)是許多心臟病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除了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外,也可使用心律調節器(Pacemaker,心臟節律器)保持心臟跳動的規律。《Hello醫師》將帶你了解心律調節器是如何作用,並介紹其種類、適用族群與相關注意事項。
心律調節器如何作用?
「心律」的產生仰賴竇房結(SA node,又稱節律點)發出電衝動,刺激心臟肌肉產生心跳,當竇房結不再正常的發送電衝動,或是電流訊號在傳導中遇到阻礙,便可能出現心律不整或心搏過緩(Bradycardia,或稱心跳過慢)。(推薦閱讀:心頭小鹿亂撞砰砰跳?心跳次數多少才正常?一次看懂「有心人」正常心跳範圍)
心律調節器又稱心臟節律器,是一種植入在胸口或腹部的小型儀器,它可以偵測使用者的心率,在心律異常、過慢時予以電擊,讓心跳速度恢復正常。心律調節器會在適當的時機介入頂替竇房結,發出或穩定電流訊號,讓心律回歸正常。當心律不整發生時,患者可能出現疲勞、呼吸困難甚至昏厥的症狀,而這些皆可透過心律調節器改善。(延伸閱讀:心臟撲通撲通跳!影響心率的食物)
另外,心律調節器與植入式心臟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也有所不同:心律調節器主要用於調整心搏過緩與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而去顫器一般適用於心博過速、心搏停止的狀況。
心律調節器種類
心律調節器可分為臨時性與永久性,本文主要介紹永久性心律調節器。調節器多附有導線、電池與電子晶片,不過目前已有「無線」心律調節器問世。有些新式的心律調節器還可以偵測血壓、呼吸頻率,根據人體的活動狀況,調整至適合的心律。但就基本功能來看,一般主要可分為以下3種:
- 單腔心律調節器:只有一條導線連接到右心室或右心房,必要時會放電刺激。
- 雙腔心律調節器:各有一條導線連接右心室與右心房,必要時會放電刺激,控制或協調2腔室間的收縮頻率。
- 雙心室心律調節器:又稱為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通常用於心臟電活動異常的心臟衰竭患者,此裝置的導線會連接右心房與左右心室,刺激它們同步跳動,增強心臟收縮能力以泵出足夠血液量。
誰需要安裝心律調節器?
一般而言,有心博過緩或房室傳導阻滯(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的患者比較需要透過心律調節器改善心臟狀況。以下為可能導致這些症狀的可能因素:
- 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老化或心臟病都可能傷害竇房結的功能,造成心跳速度變慢、間隔拉長,或是時快時慢等症狀。
- 藥物:部分心臟病藥物如乙型阻斷劑(β-Blocker),可能造成心搏過緩的副作用。
- 長QT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
- 暈厥或出現其他心律緩慢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