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肌腱是連接骨骼與肌肉的橋梁,肌腱或關節受損不只會造成疼痛,也會影響人體動作的執行,例如肌腱炎、足底筋膜炎。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肌肉痠痛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肌腱炎多久會好?治療看哪科?肌腱發炎症狀、原因及舒緩方法

肌腱炎是很常見的肌肉問題,依據發生位置有不同的病症名稱,舉凡板機指、媽媽手、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等,都是肌腱炎的一種。《Hello醫師》為您講解肌鍵是什麼,並說明:肌腱發炎原因?肌腱炎症狀有哪些?肌腱炎多久會好?如何治療肌鍵炎? 肌腱炎是什麼? 「肌腱」位於肌肉本體的末端與骨骼或關節的交接處,以細繩般的帶狀結構附著於骨骼上,具有以下功用: 將肌肉的力量傳到骨骼,帶動骨關節的活動 穩定骨骼關節結構 吸收外部力量,減少或避免肌肉本體受傷 多數連接於骨骼處的肌腱都很薄,甚至呈片狀,厚度僅幾釐米,組織結構雖然強韌,但血液供應量較少。當肌腱經常反覆過度使用,或因為動作不當而導致受傷,就可能引起發炎,產生紅、腫、熱及痛等症狀。 肌腱發炎症狀 肌腱炎可分為急性、慢性等兩種狀況: 急性肌腱炎:患部疼痛,且按壓或出力時,疼痛會加劇,甚至外觀出現紅、腫及熱等現象。 慢性肌腱炎:發炎肌腱會結疤,產生粘黏僵硬的現象,使得患處不能活動自如。 肌腱炎分3級 依據影像學的檢查結果,肌腱炎還分成3個等級: 肌腱炎第一級:無法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撕裂傷,但理學檢查有反應。 肌腱炎第二級: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發現軟組織有撕裂現象。 肌腱炎第三級: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發現軟組織已斷裂。 一般來說,第二級以上的患者即使接受手術,也未必能完全復原,因此須把握初期的黃金治療期。 肌腱炎原因與好發部位 肌腱發炎的常見原因包括: 使力過度,超過肌腱負荷 反覆使用特定部位且缺乏休息 工作或運動姿勢不良 外力創傷 骨關節錯位 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疾病 肌鍵炎的好發部位如下: 肩膀:肩關節有許多重要肌腱,例如肱二頭肌、脊上肌、脊下肌或旋轉肌袖等,都可能因為工作或運動姿勢不良而引發肌腱炎。 手指、手腕:當手指過度使用時,手指肌腱及腱鞘易發炎、腫脹,導致手指彎曲後,無法順利伸直,俗稱「板機指」;另外,大拇指的伸肌及外展肌腱若經常使用不當,也會發炎、腫痛,造成「媽媽手」。 手肘:手肘外側(拇指側)是手指及手腕伸肌肌腱的附著處,而內側(小指側)則是手指及手腕屈肌肌腱附著處;外側的肌腱發炎俗稱「網球肘」,內側發炎則稱為「高爾夫球肘」。 下肢:例如膝蓋的髕骨肌腱炎、足跟的阿基里斯肌腱炎,或擴張筋膜肌肌腱炎、鵝頸肌肌腱炎等 https://wp.helloyishi.com.tw/musculoskeletal-diseases/other-joint-tendon-diseases/4-treatments-of-tennis-elbow/ 肌腱炎多久會好?治療方法解說 肌腱炎的治療首重找出並去除致病原因,例如使力過度、反覆使用或姿勢不良等,因為如果病因不去除,即使治療,患部也會反覆發炎。 肌腱炎的治療可分成治療發炎期與慢性訓練期等兩階段: 1.治療發炎期 當患部肌腱處於發炎狀態時,必須適度休息,同時冰敷、局部壓迫,以及抬高或固定患部。 冰敷的方法依病因及發炎嚴重程度而有不同: 一次性的急性傷害:在疼痛初顯時,立即冰敷消炎止痛。 一般中度運動外傷:在受傷後6小時內持續冰敷,隨後轉為冷熱敷交替或直接熱敷。 嚴重發炎、疼痛:冰敷時間拉長至1~2天,待腫脹降低或穩定後,再轉為熱敷,促進組織循環與修復。 除了上述的基本處置外,醫師也會視病情開藥或搭配其他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口服消炎止痛劑、局部類固醇注射 物理治療:深層熱療、低能量雷射或電療 局部肌腱按摩:幫助消除肌腱沾黏 手術治療:慢性肌腱炎患者有沾黏狀況,且無法透過上述方法改善時,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2.慢性訓練期 在肌腱發炎初期,就立即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與診斷,並遵從醫囑妥善休息與治療後,通常經過6~8週的時間,發炎就會顯著改善,甚至停止疼痛,此時就能進入慢性訓練期,藉由訓練肌耐力、強化肌鍵來避免復發;訓練期依患部、嚴重程度而異,通常須3~6個月不等。 肌腱炎看哪科? 復健科與骨科皆能處理,如果是初診或病情較為嚴重,建議赴可進行超音波或其他影像學檢查的醫療院所檢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看更多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相關文章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拇趾外翻痛得要命怎麼辦?看這篇就夠

您有過穿高跟鞋或其他鞋跟較窄的鞋子時,覺得大拇趾關節疼痛嗎?那很可能有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的問題。本篇文章將介紹拇趾外翻的原因以及相關的治療方式。 拇趾外翻為遺傳疾病 拇趾滑液囊炎(Bunions)也稱作拇趾外翻,屬於遺傳疾病,許多患者都有家族病史。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因工作性質久站加上穿著不合腳的鞋子,是造成拇趾外翻的主因。但其實遺傳才是罪魁禍首,而鞋子和站姿則是加劇症狀的後天因素。 拇指滑液囊炎的併發症包含了滑囊炎與關節炎,跟男生比起來,女生較常穿高跟鞋或其他較緊的鞋子,因此拇趾外翻更常發生在女生身上。另外,患有扁平足的人也是較易發生拇趾外翻的族群。 拇趾外翻的症狀 拇趾疼痛和痠麻 腫起來的關節處影響腳部行動 紅腫 腳底皮膚變硬 拇趾外翻的併發症 滑囊炎。 關節炎。 拇趾外翻幅度過大,擠壓食趾至上方,產生腳趾重疊的症狀。 拇趾外翻的檢測 您可以透過觀察腳趾大拇趾的蹠趾關節(MTP joint)處,也就是從拇趾頂端往下算第二個趾關節,如果有腫起並向外側凸出、外層有厚繭、拇趾的趾頭從面向前方轉為往食趾傾斜,則很有可能就是拇趾外翻的症狀。此外,也能透過照X光片來看出拇趾實際的彎曲程度。 拇趾外翻的治療 1. 非手術治療 使用拇趾外翻的專用鞋墊,支撐患處,減少因壓迫而造成的疼痛。 使用矯正器。 選擇尺寸合適的鞋子,鞋楦不要過窄,避免穿著高跟鞋、尖頭鞋等,對腳負擔較大的鞋類。 避免長時間站立等,給予腳趾過多壓迫的活動,或是多穿插休息時間,給拇趾喘息的空間。 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S),或是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止痛藥。 冰敷消腫。 2. 手術治療 建議先採取非手術治療後,若狀況沒有好轉、拇趾外翻狀況非常嚴重,影響行走,或是疼痛難耐,再考慮尋求手術治療,將拇趾矯正回正確位置。目前拇趾外翻的手術方式有很多,主要根據拇趾外翻的角度來做選擇。 外翻嚴重的狀況,有可能需要截斷骨頭,來調整拇趾位置,而且手術後的恢復期很長,容易影響日常生活。 手術後仍有復發機會,改善加劇拇趾外翻的行為,才能避免痛苦重演。 手術後大拇趾的活動度多少受到影響,無法如同以往一樣靈活。 早期發現拇趾外翻症狀就要進行治療,避免因症狀惡化,才進行手術所耗損的金錢與不便。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基礎知識若得到漸進式關節炎、創傷或其他稀有破壞性膝蓋疾病,患者就可以考慮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修復受損的膝關節。在美國,最常進行此手術的原因是嚴重的膝蓋骨關節炎,但無論膝蓋受傷的原因為何,日以加劇的疼痛和僵硬,以及愈來愈受阻的膝蓋日常機能,都會想讓患者進行此術。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風險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人之中,有超過9成可以大幅降低膝蓋痛的症狀,並增進日常活動的能力,但身體能力無法恢復到罹患關節炎前的狀態,手術的效果病會隨著時間漸漸減弱。手術前,請務必了解可能的相關風險和併發症,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或外科醫師。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術後併發症 任何手術都可能發生併發症,包括預期外的麻醉反應、過度出血,或血栓(深層靜脈栓塞)。但除非身有慢性病,此術的併發症發生率其實不高。以下是若併發症不幸發生,關於此術的特有狀況: 置入人工關節時造成骨裂 手術傷到神經、血管、韌帶或肌腱 膝蓋因手術遭到感染 膝蓋在術後鬆弛或脫臼 術後膝蓋持續不適 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就是術後膝蓋劇烈疼痛、僵硬、無法使用。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術前需知進行手術前,患者需與醫師討論近期在使用的藥物、過敏等健康狀況,並與麻醉師會面,一同規劃麻醉內容。醫療人員也會給患者清楚的術前指示,包括術前的禁食方法。通常患者應於術前6小時左右開始禁食,2~3小時開始停止攝取液體。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流程 術中可能會用到幾種不同的麻醉方法,並且整個手術要花1~1.5小時。 外科醫師會在患者的膝蓋前端切開一道口,取出受損的關節部位,再替換成用金屬、塑膠、陶瓷或混合材質製成的人工膝關節。 人工膝關節會用壓克力膠固定在患者的骨頭上,或在其上方包覆一層特殊材料,以直接與骨頭黏在一起。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復原 患者應該能在3到7天後回家,但會有幾個禮拜的時間可能要用枴杖。 大多數的人復原狀況都不錯,疼痛會減少,行動力也會進步,只是人工膝蓋感覺會和正常的膝蓋不同。 手術後不建議跪下,否則容易造成不適。 規律運動可以幫助患者早日回復正常活動,但開始運動前,請先詢問醫療團隊的建議。 若併發症不幸發生,復原的時間即有可能拖慢。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或外科醫師。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有替代療法嗎? 以下方式不能替代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但能輔助減緩此手術欲改善的症狀,不過關節炎愈嚴重,效果愈低: 使用柺杖讓行走變輕鬆,在穿戴彈性支撐物則可讓膝蓋感到更有力。 規律適中的運動,可以幫忙減少膝蓋僵硬的程度。 將類固醇注入膝關節,有時候可以緩解疼痛和僵硬。 服用乙醯胺酚(Paracetamol)等普通的止痛藥,和布洛芬(Ibuprofen)等消炎止痛藥,都有助於控制疼痛。 在飲食中補充營養食品可以幫助減緩症狀,但服用前請先諮詢醫師。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腫脹: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膝蓋腫脹的定義膝蓋腫脹就是膝關節內或外腫脹,可能是因為韌帶、軟骨、骨頭、周圍結構受損。膝蓋可能在受傷後突然腫脹,也可能是慢慢累積形成的。 膝蓋腫脹的原因 外力造成的傷害,如運動中急轉彎、急煞、著地姿勢不良、跌倒等撞擊,都有讓膝蓋因用力過度而受損,並使體液或血液在膝蓋中堆積。除了受傷,也有可能是骨折、關節炎(Arthritis)、痛風(Gout)、囊腫、膝蓋骨脫臼、感染、腫瘤、老化等。 膝關節內腫脹可能是因為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韌帶、外側韌帶撕裂,或半月板(膝蓋軟骨) 受傷、膝關節骨折,進而產生滲出液。而膝關節外腫脹,則可能是滑囊炎(Bursitis)、肌腱炎(Tendonitis)、拉傷或扭傷。 膝蓋腫脹有多常見? 膝蓋腫脹很常見,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發生。控管誘發的風險因素,有助於減少此症狀發生,請與醫師討論如何執行。 膝蓋腫脹的症狀膝蓋腫脹的症狀會依造成的原因而有所不同,腫脹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並同時產生疼痛、壓痛、泛紅,或讓人發燒、發冷。腫脹的膝蓋也可能會瘀青、僵硬,導致行走困難。有些症狀可能沒被列出,若對某些症狀感到疑惑,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出現感染徵兆,如發燒,或患部泛紅、溫熱。 膝蓋、小腿或足部變得蒼白、冰冷。 狀況始終沒有好轉。 有劇烈疼痛,或無法對膝蓋施重。 腿變得麻木、虛弱、刺痛。 膝蓋腫脹的風險因素以下因素會提高膝蓋腫脹的風險: 因老化而有關節炎。 從事膝蓋需要扭轉的運動,如打籃球。 負重過度,例如背重物或肥胖。 膝蓋腫脹的診斷與治療本文所提供資訊不能代替醫療建議,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膝蓋腫脹 醫師會檢視患者的病史,並進行理學檢查等檢測。醫師也會詢問關於腫脹的感覺、發生狀況、受傷時從事的活動,以及有無舊傷。此外,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關節穿刺術,也都有助於判斷膝蓋腫脹的原因。 如何治療膝蓋腫脹? 膝蓋腫脹若是因潛在疾病造成的,如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或痛風,就必須接受治療才能消除。 如果是因未受傷造成的,受傷後的48小時內的照護很重要,應要保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使用彈性繃帶、在膝蓋下墊枕頭、使用拐杖,或進行拉伸和強化肌肉的復健,也很有幫助。 非類固醇消炎藥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可緩解疼痛。膝蓋穿刺術也能緩解因腫脹而引起的疼痛,但屬於短期療法,腫脹會再復發,且若處理不當有恐變成感染。視造成膝蓋腫脹的原因,醫師還會建議矯正、支撐架、其他藥物,或手術。 膝蓋腫脹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停止造成腫脹的活動,除非醫師許可。 使用適當的運動技巧和裝備,如運動鞋和護膝。 正確暖身,例如在開始劇烈運動前,先進行一點輕度的有氧運動。 維持健康體重。 運動前、後進行伸展運動,特別是股四頭肌(大腿前側)和摑旁肌群(大腿後側)。 詢問醫師,了解病情,找尋最適合自己的預防方法。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脫臼: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膝蓋脫臼的定義膝蓋脫臼,意指膝蓋的骨頭脫離了原本該在的位置,也就是小腿骨(脛骨和腓骨)的位置,偏離了大腿骨(股骨)的位置。膝蓋骨是由稱為韌帶的強勁帶狀組織合併在一起的,每一條韌帶都各自負責將膝蓋固定在特定的位置。膝蓋脫臼的發生,意味著韌帶的撕裂,有時和膝蓋骨(髕骨)相連的韌帶,甚至也會跟著斷裂。若膝蓋只有部分脫臼,就稱為半脫臼,或脫位。 膝蓋脫臼的原因 膝蓋脫臼通常是由下列原因造成: 車禍:若膝蓋猛力撞擊到堅硬的表面上,如車子的儀表板時,衝擊的力道可能強到足以讓膝蓋脫臼。 運動傷害:如果在膝蓋彎曲時與別人大力撞擊,或跌在地上,膝蓋就有可能脫臼。或者有可能是運動中過度延展膝蓋,例如向後彎曲的程度超出合理範圍,就可能脫臼。滑雪、跑步中途跌倒重摔、墜落,都有可能造成。 膝蓋脫臼多常見? 膝蓋脫臼相當少見,但仍可請教醫師,以取得更多資訊。 膝蓋脫臼的症狀 有「啵」一聲的斷裂感 劇烈膝痛 膝蓋無法伸直 膝蓋突然腫脹 無法行走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出現上列症狀,或疑似脫臼但出現上述以外的其他症狀 嚴重受傷,如車禍後,有極度疼痛或腫脹的情形 明顯膝蓋變形 腿部麻木 腿部無脈博 膝蓋脫臼的風險因素請與醫師討論,以取得更多資訊。 膝蓋脫臼的診斷與治療本文所提供資訊不能代替醫療建議,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膝蓋脫臼的診斷 膝蓋脫臼應立即就醫,醫師會用不同角度觀察患者的膝蓋,以確認傷勢,和畸形或腫脹的情況。例如醫師會詢問患者受傷的過程,並詢問患者是否可以移動膝蓋;或者按壓患者腿部的各個部位,並觸診置腳背,檢查是否有傷到其他韌帶;醫師也會觀察患者的皮膚,因未膝蓋脫臼可能會導致神經或血管一起受傷,並使皮膚的顏色、溫度、觸覺改變。 醫師可能會用X光檢查患者膝蓋內部的狀況,除了看骨頭有沒有走位,也可以看骨頭使否破裂。 核磁共振造影,可以讓醫師檢查膝蓋的韌帶或其他軟組織,是否受損,並協助外科醫師為膝蓋重建手術做準備。 膝蓋脫臼的治療 醫師會將患者的小腿移回原位,此過程稱為復位。大多數的醫師進行復位前,會先給患者局部止痛或鎮靜藥物,讓患者可以忍受復位的不適。復位是修復神經、血管、韌帶和其他膝組織傷害的重要初始步驟,通常是由急診或骨科醫師執行。 如果確認了動脈也有受到傷害,創傷或血管外科醫師會立即動手術,修復受傷的血管,以維持腿部血液流動。 為了避免再度受傷,以及幫助患部復原,醫師會將患者的整個膝關節用夾板固定,讓膝蓋無法彎曲。 膝蓋脱臼幾乎都會伴隨嚴重的韌帶撕裂傷和扭傷,有時候膝蓋骨還會破裂。因此在膝蓋消腫後,需要進行重建手術讓膝蓋回復功能。 在極端嚴重的案例中,如果無法處理好膝蓋脫臼的嚴重併發症,患者可能會需要截肢。 膝蓋脫臼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膝蓋脫臼不應該在家照護,應即刻取得醫療協助,並且愈快愈好。醫師會評估傷勢,並幫患者把膝蓋復位。等待醫療協助時,替患部冰敷可以稍微減緩疼痛及腫脹。而治療完成後,如果有任何關於患部照護的疑問,都可以諮詢醫師。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半月板撕裂:原因、症狀、診斷、治療、預防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定義半月板撕裂是常見的膝蓋傷害之一。半月板是一片有彈形的C形盤狀物,可以做為膝蓋的緩衝墊。每個膝蓋都有兩片半月板,一片在膝蓋外緣,另一片在內緣,可以將重量平均分布於膝蓋,保持膝蓋的平衡。因此,要是半月板撕裂的話,會讓膝蓋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 膝蓋半月板撕裂有多常見? 半月板撕裂是很常見的狀況,任何年紀的人都有可能發生這種狀況。降低您的危險因素,即可控制半月板撕裂的情況。根據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的統計,美國每年有超過50萬起半月板撕裂的紀錄。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症狀半月板撕裂發生時,您可能會聽到膝蓋旁邊發出「啵」的聲音,接著會感受到下列症狀,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症狀,因此,若您有所疑慮,請向您的醫師諮詢。 疼痛,特別是碰觸半月板的位置時。 腫脹。 難以移動膝蓋或是無法進行全活動範圍的膝蓋動作。 感覺自己的膝蓋被鎖住或扣住了。 感覺膝蓋無力或無法支撐自己。 您可能還會感到滑動或骨頭發出聲響,這類徵兆通常代表有軟骨變鬆,而且阻礙到膝關節。 什麼時候應該看醫師? 如果您感覺有上述任一項症狀,且持續了好幾天,或是這些症狀是在膝蓋受傷後發生時,請聯絡您的醫師。如果您的膝蓋鎖住,在伸直後無法彎回來,請您立即向給您的醫師求助。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原因若您進行了包含用力扭轉或旋轉的活動時,半月板可能會撕裂;而且,突然的軸心旋轉、深蹲或舉重會造成壓力導致受傷,多數運動員都有半月板撕裂的危險。需要急轉急煞的運動,有較高的半月板撕裂風險,例如: 美式足球。 籃球。 足球。 網球。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風險因素研究顯示,兒童發生半月板撕裂的情形一天比一天多,這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孩童在小小年紀時就開始運動,此外若兒童參與特定專一的運動的話,發生半月板撕裂的可能性較高,同樣地,參與競賽性運動的青少年也容易發生半月板撕裂的問題。半月板會隨著年齡老化而弱化,30歲以後的人比較容易發生半月板撕裂,蹲下或踏階運動可能會導致半月板弱化的病患受傷。 如果您有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您的膝蓋受傷或半月板撕裂的風險比較高。骨關節炎是因為老化、關節磨損和撕裂所造成的常見關節病症,症狀包含疼痛和僵硬。長者若是患有半月板撕裂,比較可能是由退化所引起的。因為退化的膝蓋中的軟骨變弱、變薄,而更容易產生撕裂。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半月板撕裂? 理學檢查:您與醫師討論過您的症狀之後,醫師會檢查您的膝蓋,測試膝蓋的活動範圍,仔細觀察關節旁半月板的地方。醫師可能也會進行迴旋擠壓試驗(McMurray test),用來測試您的半月板。此試驗中會讓您彎曲膝蓋後再伸直,同時旋轉膝蓋。過程中,您可能會聽到小小聲的「啵」,這就代表半月板已有撕裂產生。 成像檢查:醫師可以開立醫囑讓病人進行成像檢查,確認是否有半月板撕裂。其中成像檢查包括: 膝部X光:此試驗不會顯示出半月板撕裂,但是可以用來確定您的膝蓋痛是否有其他成因,如骨關節炎。 磁振造影:磁振造影使用磁場照下多張膝蓋的相片,磁振造影可以照出軟骨和韌帶的圖像,檢查是否有半月板撕裂。 雖然磁振造影可以幫助醫師診斷,但卻不是百分之百可靠,根據研究顯示,使用磁振造影診斷側邊半月板撕裂的準確度是77%。因為半月板撕裂有時極度相似退化或老化造成的改變,因此半月板撕裂有時候不會出現在磁振造影上。此外,由於膝蓋周邊的部分結構極度相似半月板撕裂,醫師可能會誤判某人有半月板撕裂。 超音波:超音波是使用音波在身體裡成像,確認膝蓋中是否有鬆掉的軟骨。 關節內視鏡檢查:如果您的醫師無法用上述方式決定您的膝蓋痛成因時,他們會建議採用關節內視鏡檢查您的膝蓋。如果您需要手術,您的醫師也有很大可能會用到關節內視鏡。在關節內視鏡檢查中,會在膝蓋旁切一道小開口,並用關節內視鏡可以置入小開口中,檢查您的半月板是否有撕裂。 如何治療半月板撕裂? 醫師治療半月板撕裂的方式,會依據您的情況不同而有所改變,如撕裂的類型、位置、嚴重度。您的年齡和活動情形也會影響您的治療選項。治療的方法如下: 休息、冰敷、用彈性繃帶包裏膝蓋、用膝蓋墊高腳。 物理治療。 手術修復半月板。 手術移除部分半月板。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生活調整與預防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半月板撕裂: 首先,您應該用保護性的方式治療膝蓋傷害,如休息、冰敷、加壓、抬高,或統稱RICE方法。 休息(Rest):用枴杖避免重量壓在關節上,避免會惡化膝蓋疼痛的活動。 冰敷(Ice):每3至4個小時冰敷膝蓋30分鐘。 加壓(Compression):用彈性繃帶或包裏膝蓋,以降低發炎。 抬高(Elevation):抬高膝蓋,減少腫脹。 您也可以使用如布洛芬(Ibuprofen)、阿斯匹靈(Aspirin)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減緩膝蓋疼痛和腫脹。 預防半月板撕裂傷 可以進行增強腿部肌肉的規律運動,藉此避免半月板撕裂。這樣做可以穩定您的膝蓋關節,保護膝蓋不受傷。您也可以在運動時使用保護裝備或支撐架,在進行有較高受傷風險的運動時支撐自己的膝蓋。從事會對膝關節造成壓力的運動或活動時,請您務必保持姿勢正確。可以的話,最好完成下列事項: 運動前暖身和伸展。 使用適當的裝備,如穿戴專為當前活動設計的運動鞋。 繫好鞋帶。 學習您當前所從事的活動的正確技巧。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請詢問您的醫師,以更加了解最適合您的方法。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扭傷:症狀、原因、診斷、治療

膝蓋扭傷的定義膝蓋扭傷指的是支撐膝蓋的四條韌帶中的任一條受傷的情形。膝蓋的四條主要韌帶如下: 後十字韌帶 前十字韌帶 內側副韌帶 外側副韌帶 膝蓋扭傷有多常見? 在從事負重下曲膝或扭轉動作的運動時,您罹患膝蓋扭傷的風險特別高。膝蓋扭傷常見於從事步調快速運動的運動員,如足球、美式足球、裝棍球或曲棍球。若想知道更多資訊,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膝蓋扭傷的症狀膝蓋扭傷有下列常見的症狀,不過膝蓋扭傷的症狀與其他膝蓋傷害的症狀相似,因此有些症狀可能沒有列出來,若您對症狀有任何疑慮的話,請冾詢您的醫師。 膝蓋疼痛: 受膝蓋扭傷之苦的運動員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傷勢的嚴重度會影響痛的程度。膝蓋痛如果是悶悶的抽痛,還算是輕微扭傷;如果是持續的尖銳刺痛,則是嚴重的扭傷。一般來說,只要讓膝蓋休息,疼痛感就會消退,但一活動後又會開始痛了。 膝蓋腫脹:膝蓋扭傷通常伴隨著腫脹,而腫脹的程度視扭傷的嚴重性會有所不同,與受傷的時間也有關係。 活動受限:膝蓋扭傷後,受傷的韌帶會無力,並伴隨著局部腫脹,而且會限制運動員的活動能力。 斷裂聲: 運動員在扭傷的當下可能會聽見「啵」或「啪」的斷裂聲,這個聲音代表4條主要膝韌帶中的1條在受傷當下已撕裂,扭傷的程度較為嚴重。 無法耐重:韌帶受傷後,伴隨而來的膝蓋發炎與壓痛會讓膝關節難以承受,或甚至無法承受重量。 膝蓋鎖扣:如果在受傷那一次側的腿上施加重量,膝蓋會有被扣住的感覺,這種情況在站立、行走、跑步時會發生。膝蓋鎖扣的方向可用來推測受傷的韌帶是哪一條。舉例來說,外側副韌帶受傷會導致膝蓋鎖住的方向微靠腿內側。 雖然膝蓋四條主韌帶中的任一條扭傷時,都有可能發生瘀青,但最常造成瘀青的是前十字韌帶扭傷。瘀青會在膝蓋骨上或膝蓋骨4週出現。膝蓋扭傷通常要經過幾個小時或休息1天過後,症狀才會完整呈現,尤其是較輕微的膝蓋扭傷更是不容易即時發現。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您有以上任一個徵兆或症狀,或者您有任何問題的話,請冾詢您的醫師。因為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些許不同,最好是與您的醫師討論什麼方法對您自己是最佳方案。 膝蓋扭傷的原因大多數的膝蓋扭傷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 外力直接衝擊膝蓋。 突然煞停或改變方向,而對膝蓋造成壓力。 過度拉伸膝關節或伸直過度。 膝蓋扭傷的風險因素任何運動員都有可能發生膝蓋扭傷,但是有些風險因素會增加膝蓋扭傷的發生率,例如: 穿不合適的鞋:運動員的鞋子應該要符合該運動員的人體工學,且適合所從事的運動。不合適的鞋會給膝蓋施加更多壓力,令運動員的意外風險增加。 舊傷:曾經扭傷過膝蓋韌帶的人,再度扭傷的機率較高。 非預期的出力:若是增強訓練或運動競技等級的速度過快時,可能會增加膝蓋扭傷的風險。 激烈和接觸性運動:例如,足球、美式足球、女子籃球員有較高的膝蓋扭傷風險。 膝蓋扭傷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患有膝蓋扭傷? 膝蓋是個複雜的關節結構,診斷上有其挑戰性。醫師若是懷疑病患有膝蓋扭傷的可能,會試圖排除其他可能的疼痛原因,如半月板撕裂或肌腱受傷之類的因素。醫師也會記得檢查病患是否有其他傷勢,如病患可能同時有膝蓋扭傷和膝蓋骨脫位的問題。診斷膝蓋扭傷時常見的方法如下: 理學檢查:理學檢查是診斷程序中相當重要的部分。醫師會評估所有的膝蓋韌帶,這時候,運動員要能夠保持放鬆,因為這對準確評估韌帶的狀態來說很重要。 病史檢視:醫師會想要知道膝傷發生的時間、症狀有哪些、病患是否有舊傷等。醫師會詢問病患的症狀,譬如是否有特定的動作造成疼痛或無力,或是否有特定的姿勢或動作會減緩疼痛。 醫學成像術:包括X光、磁振造影等,可以讓膝蓋裡的解剖結構視覺化,藉此測量韌帶傷害的嚴重性。醫學成像術也可協助確認膝蓋裡其他結構是否有受損。例如,病患可能在膝蓋扭傷的同時,也有骨折、軟骨受傷或半月板撕裂等狀況。X光可在診斷骨折時派上用場,磁振造影則可使軟組織,如肌腱或韌帶的傷害視覺化。 如何治療膝蓋扭傷? 在完全治療膝蓋扭傷前,需要進行醫學評估,確認傷勢的嚴重性。這裡提供一些膝蓋扭傷的治療方法,以及病患可以採取哪些步驟,讓自己的疼痛和腫脹得以在看醫師前的數小時或數天前得到舒緩。 疑似膝蓋扭傷的立即處置 膝蓋受傷可能會在幾秒內造成強烈的疼痛和腫脹,因此,RICE方法和消炎藥可以在等待醫療診治前先幫助減緩症狀,RICE 方法代表著(休息 Rest、冰敷 Ice、加壓包紮 Compression、抬高 Elevation)。除此之外,RICE方法還可以幫助穩定腿部,減少醫療評估前後的疼痛,例如: 休息:讓患側膝蓋休息,降低對關節造成二次傷害的風險。 冰敷:用毛巾包住冰塊或用冷敷袋敷在患側膝蓋,15分鐘間隔後暫停一下,避免凍傷皮膚。冰敷關節處可以消腫。 加壓:將有彈性的繃帶纏繞在膝蓋旁邊,給關節施加輕微的壓力,降低局部發炎的症狀。病患不應該將繃帶纏得太緊,以免造成疼痛或阻斷血液循環。 受傷的膝蓋應該用枕頭或其他柔軟物件抬高,以避免血液匯集在患處造成腫脹。 可以提供如布洛芬(Ibuprofen)等非類固醇消炎藥給運動員,用以降低受傷膝蓋的腫脹。 為了確保膝關節和韌帶不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在回到負重活動或運動訓練前,請務必尋求醫療協助。 膝蓋扭傷的非手術治療 大部分的膝蓋扭傷可以用非手術的程序治療,主要著重在使膝蓋完全回復力量。 物理治療: 在初始的止痛治療階段之後,以物理治療方式治療膝蓋扭傷是很常見的。物理治療會包含不同的運動組合,目的是強化膝部力量和增進、恢復膝部彈性。 而且,物理治療的長度和強度會因為幾個因素有所改變,如年齡、病史、運動競技的程度、膝蓋扭傷的嚴重度等。物理治療有兩大元素: 重量訓練:物理治療師會讓病患舉起重量不多的物品,重複動作組合,這類運動可能包括阻力帶、配重支撐架或給膝關節用的運動器材。隨時間推移,在經過控制、循序漸進的方法中,重複運動的數量和舉起的重量會逐漸增加。 彈性拉伸:物理治療師也可能會想要定期規律地測量運動員的膝關節活動範圍,因而教他們拉伸運動,讓膝關節活動範圍增加。一般來說,如果運動員的膝關節活動範圍和彈性完全恢復,即代表該名運動員快要可以回到運動訓練的行列中。 膝蓋扭傷的手術治療 在膝蓋嚴重扭傷時,可能需要動手術,才能修復受損的韌帶。通常只有韌帶完全撕裂的患者,才會建議進行手術。一般情況下,膝蓋韌帶要動手術治療,是以關節鏡的方式進行,侵入性極低。關節鏡手術會在膝蓋的前側或後側切一道小開口,讓迷你相機進入腿內攝影,用來判斷膝蓋受損的程度。判斷完後,會讓小工具進入膝蓋,移除或修補受損的組織。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痛需要物理治療!流程和注意事項詳解

膝蓋痛、不舒服,或膝蓋做完手術過後,有時需要做物理治療,才能改善不適的症狀。以下將介紹物理治療對膝蓋痛的治療項目、流程、注意事項等細節,希望能幫助大家減輕膝蓋痛帶來的煩惱。 物理治療在治療什麼? 物理治療能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並重拾膝蓋問題產生前喜愛的體能活動。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包含: 儀器治療:像是雷射、超音波、體外震波等,處理肌肉、韌帶組織上的問題。 徒手治療:物理治療師運用雙手或輔助器械,放鬆緊繃疼動的膝蓋周遭組織,或調整髕骨關節排列位置。 運動治療:包含肌力訓練及伸展運動;增強下肢肌力,以減少膝蓋所需承受的壓力;而伸展運動則可以增加身體的柔軟度及活動範圍,讓膝關節動起來更靈活有彈性。 物理治療的大致流程和注意事項 首重診斷評估 找出膝蓋痛原因 膝蓋痛發生時,比起一昧自行服用止痛藥、貼痠痛藥布等。更建議到合格醫療院所就診,接受醫師專業的診斷,及物理治療師的功能性評估。找出膝蓋痛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膝蓋痛問題。 先以儀器治療或搭配藥物治療緩解急性疼痛 急性膝蓋痛發生時,十分令人難受。這時大多會先以物理治療中的儀器治療(熱敷、電療等),或搭配醫師開立的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或針劑注射),先初步緩解疼痛。也建議患者在膝蓋痛急性發作期間,先減少會對膝蓋產生大量衝擊的動作或活動,例如本身有登山健走習慣,建議先休息幾天。也建議避免大量的蹲站動作等。 接受物理治療師的治療性運動指導 待急性強烈的膝蓋痛被初步緩解後,物理治療師會給予患者治療性運動指導。包含肌力訓練、伸展運動等。加強核心肌群、臀部和下肢的肌力和肌耐力,加強膝關節的穩定性,降低衝擊力道對膝關節的負面影響。搭配伸展運動,舒展緊繃的肌肉,並增加柔軟度,柔軟有彈性的肌肉動起來更靈活,也更不容易二度受傷。 自行確實並安全的執行運動治療 除了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一些特殊的緩解疼痛及降低膝蓋壓力的動作,可能也會包含在物理治療的運動治療項目之內。因此,物理治療師交代患者回家做的「運動功課」可能會有一點多。運動治療的療效,高度仰賴患者的配合程度。因此建議每天撥出一些時間,在家中確實做運動功課。 開始運動前,應該先暖身,讓膝蓋周遭的肌肉、、韌帶等身體組織進入準備狀態,以免造成運動傷害。暖身可以是一些和緩、強度低的動作,例如快走或踩飛輪機 5~10分鐘,讓身體熱起來。主要的物理治療矯正性運動做完後,也請務必進行幫助身體冷卻的收操伸展。 以固定頻率接受治療 並持續運動 針對膝蓋疼痛的合適物理治療頻率,依個人病況而有所不同。除非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有特別囑咐,不然通常需要至少 4~6 週,才會有一些成效。療程結束後,初步緩解疼痛。患者仍需自行持續運動,以維持膝蓋健康。 留意日常生活膝蓋保健 走而非跑的上下樓梯,若膝蓋疼痛加劇時,可考慮兩步一階上下樓梯。上樓時以好腳先上,下樓時以壞腳先下,並扶著扶手以策安全。 在膝蓋疼痛狀況仍不穩定情況下,建議選擇低衝擊性的運動,如瑜珈和游泳,而非跑步、登山等。 即使是做定點式有氧運動、深蹲等,仍盡量在墊子上進行,不要直接在堅硬的地板上做。 穿合適的鞋子運動,讓鞋子和足部發揮最佳的避震功能,避免地面衝擊力道影響膝蓋。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截骨手術

膝蓋截骨手術的定義 如果膝蓋只有部分區塊受到關節炎影響,醫師就可能會建議膝蓋截骨手術。如果您有弓型腿或膝外翻(又稱O型腿或X型腿),截骨手術會與其他類型的膝蓋手術,如軟骨手術等合併進行。膝蓋截骨手術的過程,會將骨楔自脛骨或大腿骨移除或填入,藉此將身體重心自膝關節受損處轉移至他處。 什麼時候需要做膝蓋截骨手術? 健康的膝蓋,骨頭的一端會有平滑的軟骨包覆,讓相接的骨頭得以順利活動。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會對軟骨造成傷害和磨損,使軟骨表面變得粗糙。當軟骨表面不再光滑,股骨(大腿骨)和脛骨間的空隙就會縮減,導致膝蓋向內或向外彎曲(哪一側的膝蓋軟骨變粗糙,就往那一側彎)。在脛骨上方或大腿骨下方取出或插入骨楔,可以拉直這類的彎曲,將重心移到未受損的膝關節,進而延長膝關節的壽命。 膝蓋截骨手術的注意事項 膝蓋截骨手術對某些人來說存在風險,例如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的患者,就不適合接受膝蓋截骨手術。骨外科醫師會決定此術是否適合患者,而通常適合此術的人會符合以下條件: 體型纖瘦、常運動且年齡未滿60歲。 只有膝蓋的一側會疼痛,而且膝蓋骨底下不會痛。此類患者通常會膝蓋痛的主要原因,是身體的活動方式以及久站。 患者的膝蓋能完全伸直,且至少能彎曲90度。 膝蓋截骨手術的風險 截骨手術的風險不高,但可能的併發症包括感染、血栓、膝關節僵硬、血管和神經受損、手術失敗。有時候,例如第一次手術無效時,患者會需要進行二次手術。進行膝蓋截骨手術前,了解手術的相關風險很重要,若有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 如何為膝蓋截骨手術做好準備? 外科醫師會先檢視患者的膝部X光照,確認進行膝蓋截骨手術是否妥當,以及需要矯正的幅度為何。手術時患者會被麻醉,因此術前不能飲食。如果有正在每天服用的藥物,外科醫師會決定患者在手術當天的早上是否需要停藥。 膝蓋截骨手術手術流程 手術過程一般需要1~2個小時,患者會被全身麻醉,或脊柱麻醉(只有下半身失去知覺)。 外科醫師會在需要重新建模的骨頭位置,劃開一道口。視膝受損的位置不同,手術部位可能包含脛骨或大腿骨。 患者如果做的是最簡單的膝蓋截骨手術(或稱開楔截骨手術),外科醫師會劃開整塊骨頭,打蓋膝蓋骨,填入植骨,再用鋼板和鋼釘固定。 另外一種方法是切開脛骨或大腿骨(或稱閉合˙式截骨手術),取出骨楔,再用金屬零件結合固定被切開的骨頭邊緣。 手術成功且復原後,患者的大腿肌肉(股四頭肌)會強化,膝關節的活動範圍和平衡能力也會增加。 膝蓋截骨手術的復原 視手術的複雜程度和患者的康復狀況,可能可以當天返家,也可能要在醫院過夜。無論如何,患者都會需要拄拐杖約2個月,或使用支撐架、石膏讓骨頭復原。通常術後3~6個月,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的活動狀態。以下是一些術後照護的方法和建議: 疼痛管理:外科醫師和護理師都會盡力幫助患者減少術後的疼痛,可能會給予的藥物包括鴉片類藥物(Opioids)、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和局部麻醉藥。減輕疼痛讓身體舒適,可以讓患者恢復得比較快。鴉片類藥物的止痛藥效果優異,但因屬於成癮性麻醉藥,使用時一定要遵守醫師的指示,一旦疼痛症狀開始改善,就該立即停止服用。 回診:術後仍需就診,讓醫師追蹤自己的狀況。醫師會照X光,檢查手術的復原狀況,並告知何時可以開始負重和復健。 負重:外科醫師會指示患者何時可以增加腿部的負重。 復健:物理治療師會為患者規劃運動方案,以維持膝蓋的活動範圍,並恢復肌肉的強度。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說再見!打破膝蓋痛物理治療的5大迷思

膝蓋痛可能會影響您的日常生活,若您患有膝蓋痛,那麼您的療程可能會涵蓋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但是,您或許聽過一些關於物理治療的迷思,而讓您錯失物理治療能帶來的好處。因此,下列5種最常見的迷思,就讓我們為您一一解釋。 1. 物理治療沒有效? 有些人認為物理治療或運動對膝蓋痛毫無好處,但除非您接受物理治療的頻率過低,或沒有確實執行物理治療師指導的治療性運動,物理治療基本上不會完全沒效果。若您害怕在膝蓋痛的狀況下運動,或不敢嘗試較新穎的治療方式(如體外震波),很可能會影響物理治療的療效。事實上,在合格且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及指導下,做運動和儀器治療都是安全的,因此請您放心勇敢嘗試吧!若有任何疑問,也請隨時詢問物理治療師或醫師。 2. 運動後膝蓋更痛,代表完全不能運動? 剛開始做針對膝蓋痛的治療性運動,尤其是本來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可能會感到肌肉痠痛和僵硬,膝蓋好像比還沒做運動前更痛。這是因為您的肌肉動的比平常還要多,只要疼痛在 24-48 小時內減緩,都屬於正常狀況。運動訓練結束後的 1-2 天,您有很高的機率會產生上述情形,請諮詢物理治療師,什麼時候適合再開始運動,以及如何舒緩疼痛。進行物理治療師指導的治療性運動前,先做一些暖身及伸展運動,都可能有效地幫助您解決問題,但如果身體太過疼痛或是痠痛讓您無法正常活動,請告知您的物理治療師。因為運動不適等問題誰都會發生,而追根究底,或許只是這些運動不適合您而已,而非膝蓋痛的人就完全不能運動。 3. 膝蓋痛沒有好轉,就該停止療程? 凡事並非一蹴可成,尤其是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以在健保院所以儀器治療為主,一週治療 2-3 次。或在自費物理治療所以徒手或運動治療為主,一週治療 1-2 次來說,通常可能需要 6-8 週才能看到一些進展(但仍依個人病況不同而有差異)。做物理治療的過程中,疼痛會漸漸被舒緩,若有執行治療性運動,核心肌群、臀部和下肢的肌力和肌耐力也會慢慢增強,因此建議讓物理治療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沒有去院所做物理治療的日子,也在家中執行物理治療師指導,有助舒緩膝蓋疼痛的矯正性運動,才有助於您的膝蓋維持長久的健康狀態。 4. 物理治療能治癒各種原因和程度的膝蓋疼痛? 造成膝蓋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退化性關節炎、跑者膝、髕骨肌腱發炎等,且每個人的膝蓋痛程度也略有不同。因此適用於每個人的物理治療項目、頻率會不太一樣,有時膝蓋痛也不是只做物理治療,就能夠被治癒的。需合併藥物治療(口服藥物或針劑注射)、體重控制等,才能有效舒緩膝蓋痛。 5. 體重不會影響膝痛? 體重確實會影響膝痛,因為體重過重會讓膝關節承受更大的壓力,在體重過重的狀況下,即使只是簡單的上下樓梯,也容易讓膝關節受傷。已經有研究指出,過重會增加罹患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的風險,骨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磨損造成最常見的關節病變。因此減重和維持適當的體重確實能讓您降低膝蓋痛的風險。而且運動能讓您瘦的健康,所以請和您的醫師還有物理治療師討論您現在的體重,或許您的療程中需要納入針對減重的項目(例如更多的有氧運動)。 有時您可能會認為物理治療好像效果不彰,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不適,也可能讓您覺得膝痛好像變更嚴重了,但事情的真相並非如此,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更了解針對膝蓋痛的物理治療,一起打破迷思。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肩關節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肩關節手術的基本概念 肩關節是旋轉肌群和四條肌肉及肌腱組成, 是連結手臂上方和肩胛骨的關節部位。不過,當旋轉肌破裂或肩關節夾擠,則會造成旋轉肌損傷,這個時候就必須透過肩關節手術來進行修復。 為什麼要進行肩關節手術? 若患者的症狀太過嚴重,無法以非手術方法治療,或是在試過其他療法後症狀並未改善,那麼就必須接受肩關節手術來治療症狀。 肩關節手術的風險因素 手術前明白風險和併發症十分重要。若您有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肩關節夾擠或輕微旋轉肌破裂的患者可透過改變活動方式、運動及物理療法,使症狀獲得改善。 一般止痛藥如乙醯胺酚(Paracetamol)和抗炎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亦有改善症狀的效果。 在肩膀注射類固醇(Steroid)及局部麻醉有時也能減輕疼痛。 若您患有嚴重旋轉肌破裂,手術可能是您讓肩膀情況好轉的唯一選擇。 肩關節手術的過程與術前準備 手術前,您一定要告知醫師最近的用藥情況、過敏或任何身體狀況。手術前,依照醫師指示停止飲食非常重要。基本上您應該在術前獲得明確指示,包括術前幾小時是否可以進食。大部分的案例中,術前6小時應該禁食。您也許可以在術前幾小時喝一些液體類,如咖啡。 肩關節手術的過程 此項手術通常需要全身麻醉,手術時間通常需要約45分鐘~1小時。肩關節夾擠通常需要透過關節鏡治療(又稱微創手術)。醫師會移除任何增厚組織,並鬆開緊繃的組織,且會刮除一些骨頭。醫師也可能會透過微創手術來修復旋轉肌群中的肌肉。然而,這可能會演變為開放式手術,並在術後,醫師會使用骨釘固定住您的骨頭。 手術後當天您即可返家,但任何縫線與縫合夾通常會在1~2週後才拆除。您可能需要1年的時間來使肩膀恢復力氣、進行正常活動。然而,規律的運動可助您盡快恢復正常活動。但在您開始運動前,請徵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請注意,手術後,您有可能無法完全回復到肩膀受損前的狀態。 肩關節手術的術後恢復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即使是關節鏡手術,風險仍包括,手術部位周遭的神經或是靜脈感染及損傷。但是,現代手術的技術和術後觀察能力已大大減少此類問題產生。手術後產生疼痛、壓痛及僵硬都屬正常,其中特定的併發症如下: 出血 肩關節活動度受限 感染 血塊 嚴重疼痛、僵硬,手臂及手掌無法施力 (又稱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神經損傷 旋轉肌再度破裂或破裂處無法癒合 遵守醫師的術前指示,如禁食或暫時停止服用特定藥物,可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