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肌腱是連接骨骼與肌肉的橋梁,肌腱或關節受損不只會造成疼痛,也會影響人體動作的執行,例如肌腱炎、足底筋膜炎。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肌肉痠痛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肌腱炎多久會好?治療看哪科?肌腱發炎症狀、原因及舒緩方法

肌腱炎是很常見的肌肉問題,依據發生位置有不同的病症名稱,舉凡板機指、媽媽手、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等,都是肌腱炎的一種。《Hello醫師》為您講解肌鍵是什麼,並說明:肌腱發炎原因?肌腱炎症狀有哪些?肌腱炎多久會好?如何治療肌鍵炎? 肌腱炎是什麼? 「肌腱」位於肌肉本體的末端與骨骼或關節的交接處,以細繩般的帶狀結構附著於骨骼上,具有以下功用: 將肌肉的力量傳到骨骼,帶動骨關節的活動 穩定骨骼關節結構 吸收外部力量,減少或避免肌肉本體受傷 多數連接於骨骼處的肌腱都很薄,甚至呈片狀,厚度僅幾釐米,組織結構雖然強韌,但血液供應量較少。當肌腱經常反覆過度使用,或因為動作不當而導致受傷,就可能引起發炎,產生紅、腫、熱及痛等症狀。 肌腱發炎症狀 肌腱炎可分為急性、慢性等兩種狀況: 急性肌腱炎:患部疼痛,且按壓或出力時,疼痛會加劇,甚至外觀出現紅、腫及熱等現象。 慢性肌腱炎:發炎肌腱會結疤,產生粘黏僵硬的現象,使得患處不能活動自如。 肌腱炎分3級 依據影像學的檢查結果,肌腱炎還分成3個等級: 肌腱炎第一級:無法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看到撕裂傷,但理學檢查有反應。 肌腱炎第二級: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發現軟組織有撕裂現象。 肌腱炎第三級:在超音波或影像學中發現軟組織已斷裂。 一般來說,第二級以上的患者即使接受手術,也未必能完全復原,因此須把握初期的黃金治療期。 肌腱炎原因與好發部位 肌腱發炎的常見原因包括: 使力過度,超過肌腱負荷 反覆使用特定部位且缺乏休息 工作或運動姿勢不良 外力創傷 骨關節錯位 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疾病 肌鍵炎的好發部位如下: 肩膀:肩關節有許多重要肌腱,例如肱二頭肌、脊上肌、脊下肌或旋轉肌袖等,都可能因為工作或運動姿勢不良而引發肌腱炎。 手指、手腕:當手指過度使用時,手指肌腱及腱鞘易發炎、腫脹,導致手指彎曲後,無法順利伸直,俗稱「板機指」;另外,大拇指的伸肌及外展肌腱若經常使用不當,也會發炎、腫痛,造成「媽媽手」。 手肘:手肘外側(拇指側)是手指及手腕伸肌肌腱的附著處,而內側(小指側)則是手指及手腕屈肌肌腱附著處;外側的肌腱發炎俗稱「網球肘」,內側發炎則稱為「高爾夫球肘」。 下肢:例如膝蓋的髕骨肌腱炎、足跟的阿基里斯肌腱炎,或擴張筋膜肌肌腱炎、鵝頸肌肌腱炎等 https://wp.helloyishi.com.tw/musculoskeletal-diseases/other-joint-tendon-diseases/4-treatments-of-tennis-elbow/ 肌腱炎多久會好?治療方法解說 肌腱炎的治療首重找出並去除致病原因,例如使力過度、反覆使用或姿勢不良等,因為如果病因不去除,即使治療,患部也會反覆發炎。 肌腱炎的治療可分成治療發炎期與慢性訓練期等兩階段: 1.治療發炎期 當患部肌腱處於發炎狀態時,必須適度休息,同時冰敷、局部壓迫,以及抬高或固定患部。 冰敷的方法依病因及發炎嚴重程度而有不同: 一次性的急性傷害:在疼痛初顯時,立即冰敷消炎止痛。 一般中度運動外傷:在受傷後6小時內持續冰敷,隨後轉為冷熱敷交替或直接熱敷。 嚴重發炎、疼痛:冰敷時間拉長至1~2天,待腫脹降低或穩定後,再轉為熱敷,促進組織循環與修復。 除了上述的基本處置外,醫師也會視病情開藥或搭配其他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口服消炎止痛劑、局部類固醇注射 物理治療:深層熱療、低能量雷射或電療 局部肌腱按摩:幫助消除肌腱沾黏 手術治療:慢性肌腱炎患者有沾黏狀況,且無法透過上述方法改善時,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2.慢性訓練期 在肌腱發炎初期,就立即接受專業醫師的檢查與診斷,並遵從醫囑妥善休息與治療後,通常經過6~8週的時間,發炎就會顯著改善,甚至停止疼痛,此時就能進入慢性訓練期,藉由訓練肌耐力、強化肌鍵來避免復發;訓練期依患部、嚴重程度而異,通常須3~6個月不等。 肌腱炎看哪科? 復健科與骨科皆能處理,如果是初診或病情較為嚴重,建議赴可進行超音波或其他影像學檢查的醫療院所檢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看更多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相關文章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跟骨骨刺有別於足底筋膜炎!醫師建議保守治療為主

大家可能都聽過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但是對跟骨骨刺(Heel spur)的認識相對少很多,其實約有 50% 罹患足底經膜炎的病人受跟骨骨刺所擾。由於人的體重長期由腳跟肩負,在反覆摩擦與刺激之下,容易造成腳跟附近的軟組織及脂肪墊磨損,日積月累之下,會在跟骨下方鈣化,最終變成骨刺。(同場加映:走路好痛?足底筋膜炎這樣做復原快) 跟骨骨刺一定要開刀嗎? 很多人非常容易把「骨刺」與「疼痛」做連結,而解決方法似乎唯有開刀一途;不過只有 5% 的患者會因為跟骨骨刺產生痛感。事實上,跟骨骨刺大多是偶然在照 X 光的時候才被發現的,早期的醫生會把跟骨骨刺當成足底筋膜炎的痛感成因,還要大費周章動刀來移除;而現在的醫師不會以手術處理,畢竟跟骨骨刺與足底筋膜炎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但若醫師懷疑跟骨骨刺的位置會壓迫到神經時,就得另外評估了。 成大醫院骨科部的林啟禎醫師曾發表文章指出,某位足跟痛的病友聽信其他診所醫生的建議,認為她右腳有跟骨骨刺,就一定需要切除;但是林醫師打了個比方:在台灣,近 15% 的人會在足部產生「副舟狀骨」(Accessory navicular bone),也就是多長一塊小骨頭,但大部份的人不會因此有任何的症狀或痛感。按照上述其他診所醫生「多長什麼,就多切什麼」的邏輯,難道要給這些人全部動手術嗎?答案顯而易見。 跟骨骨刺以保守治療為主 足底筋膜炎與跟骨骨刺都會造成「跟骨下方疼痛症候群」(Subcalcaneal pain syndrome),而跟骨下方疼痛症候群臨床上來說,仍以保守治療為優先,例如復健運動、熱敷、足弓鞋墊,或是使用體外震波治療(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也就是由儀器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產生強大的能量脈衝,傳送到受傷的組織,破壞軟組織的鈣化現象,促進筋膜癒合。(同場加映:久站傷腳~足部舒緩與鞋墊挑選對策) 不論是罹患足底筋膜炎,或是有跟骨骨刺,面對要不要動刀的決定,Hello 醫師團隊建議你,還是要多方諮詢,才能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走路好痛?足底筋膜炎這樣做復原快

早晨悠然而醒,一下床踩地腳底板宛如針刺?或是慢跑上了癮,卻感到腳後跟痛得好像火在燒?當心也許是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又稱跑者足(Jogger’s heel),一般認為這好發於長輩身上的疾病,對於跑步姿勢不正確及久站的族群也有很大的影響,本文將介紹足底筋膜炎的風險與加速復原的方法,就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吧! (同場加映:別把身體跑壞了!8種跑步常見傷害) 足底筋膜炎的 6 種風險因子 足底筋膜炎的成因為腳趾連接至踵骨(Heel bone,即後腳跟的骨頭)的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退化,以前會把此病誤診為跟骨骨刺(Heel spur),其實這兩者無關。以下是引發足底筋膜炎的六種風險因子: 年齡:40 ~ 70歲之間的成人罹患率最高。 性別: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孕婦在懷孕後期也容易好發足底筋膜炎。 肥胖:體重超標會增加足底筋膜韌帶(Plantar fascia ligaments)的壓力,進而增加風險。 運動類型:從事長跑、芭蕾或有氧舞蹈等運動,會給腳後跟更多的壓力,進而增加罹患的機率。 特定職業:負重的工人、餐廳服務生、百貨公司或是飯店的櫃檯人員等職業,需要久站或「腳上勤快」的工作,容易損壞足底筋膜。 先天的足部問題:扁平足、高足弓等足部問題,都會影響站立時體重的分配重心,可能會增加足底筋膜的壓力。 (同場加映:足底筋膜炎非骨刺!跟骨骨刺以保守治療優先) 6 招加速足底筋膜炎復原 罹患足底筋膜炎之後,您可能需要 6~12 個月的時程才能康復。除了多休息與冰敷之外,不妨藉由以下的六點建議來幫助早日痊癒: 止痛藥: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物(NSAIDs)有助於緩解發炎。 復健運動:伸展您的小腿、阿基里斯腱、腳底板,或是做一些加強小腿肌與足背肌、足底肌的運動都緩解疼痛。可以請教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來協助您在動作上的精準度。 足弓鞋墊:特殊用途的機能鞋墊能讓您行走時腳底有更多的緩衝,也更加舒適。市面上有主打「磁石按摩」或「磁性能量」的鞋墊,但有些研究顯示,這些偏方的功效,可能並非真的如產品所強調的如此有效。 (同場加映:久站傷腳~足部舒緩與鞋墊挑選對策) 後跟墊:我們每走一步,腳後跟接觸地面的同時,也增加足底筋膜的壓迫。後跟墊能提高腳跟,與足弓鞋墊一樣給腳底更多的緩衝,緩解不適。 睡眠腳部固定器:又稱足踝夾板托,或夜間可調式垂足板,因為大多數人以平躺姿勢睡覺時,兩隻腳會伸直,腳底朝下,而這樣的姿勢會使阿基里斯腱與足底筋膜呈現收縮的狀態,無法得到伸展,但如果使用垂足板讓腳掌與小腿呈垂直 90 度,就能幫助您在睡覺時伸展腳底板。 足踝護具:當其他的治療都無效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您打上石膏,或是穿上足踝護具強迫休息,但這只能減緩疼痛,無法根治足底筋膜炎。 上述的相關的商品,選擇很多,且手工訂製與開架商品之間價錢差異也很大,建議您可以先請教醫師或治療師之後再購買。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什麼是女僕膝?膝蓋滑囊腫脹發炎所致

各位讀者們,您聽過女僕膝(Housemaid’s knee)或礦工膝(Miner’s knee)嗎?其實它的正式名稱為膝蓋骨前滑囊炎(Prepatellar bursitis,或稱髕前滑囊炎),女僕膝是一種常見的膝蓋傷害,主要來自於長時間屈膝或經常重複性運動膝蓋,導致髕骨前囊(Prepatellar bursa)發炎,本文將帶您了解女僕膝引發原因和治療方法。 滑囊有潤滑功用 反覆摩擦易發炎 人的膝關節各有4個滑囊,它們最主要的功能是作為骨頭和細胞組織間的潤滑劑,避免皮膚、肌肉、肌腱和韌帶直接摩擦骨頭,而產生疼痛或受損。然而在反覆摩擦和壓力下,這些滑囊就會分泌更多的黏液,以保護骨頭關節,但同時卻會造成其它部位紅腫及疼痛。當關節中滑囊(Bursa)經反覆磨損,引發腫脹和發炎,就是所謂的滑囊炎(Bursitis),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滑囊炎。 膝蓋明顯腫脹疼痛是主要症狀 如同其名字的由來,造成女僕膝的最大原因就是重複性的跪膝動作,使得膝蓋骨及滑囊的受壓和發炎,導致蹲下和走路變得困難,由於家庭主婦、幫傭和工地人員時常進行這類動作,因此如果發現膝蓋明顯腫脹和疼痛時,很有可能已有滑囊發炎症狀。此外,跌倒或任何會帶給膝蓋衝擊的活動也可能提高女僕膝風險。 另一類女僕膝的高風險患者,則是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的人,這類發炎性疾病(Inflammatory disease)患者往往會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滑囊發炎機率。另外,痛風(Gout)或假性痛風(Pseudogout)病人若沒法排出尿酸(Uric acid),而讓其積聚在關節中,可能也會導致女僕膝。 其實不只是成人,免疫系統較差的人也當小心,就連小孩也會有女僕膝的風險,這通常會發生在小孩膝蓋受傷的時候,如果不即時做清潔和消毒,細菌就會透過傷口侵入,造成滑囊感染,可能導致發燒等症狀。 女僕膝通常只需輔助治療 根據膝蓋滑囊的受傷狀況,女僕膝的治療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只要經過幾週的輔助治療,膝蓋痛自然就會痊癒了。平時在家您也可以嘗試冰敷、用護膝和枴杖幫助走路,或者按照護理治療師的指示,做輕微的拉筋,這些方法都可以減輕膝蓋的不適,但請避免做會帶給膝蓋負擔的動作。 在藥物使用方面,為減緩滑囊炎的疼痛,醫生可能會先給予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如布洛芬(Ibuprofen),以減輕發炎症狀。若症狀較嚴重,可能會考慮進行類固醇注射(Steroid Injection),而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效,醫生可能會透過手術將滑囊切除,多數病人的膝蓋在術後不久即能正常運動,出現長期或明顯副作用的機率不高。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蓋外側痛!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的原因與症狀

聽過「跑者膝」嗎?跑步雖然是老少咸宜的運動,但慢跑屬於長時間的反覆動作,其實會提高膝蓋受傷的風險,而膝蓋外側還有一條很厚的筋膜,它從大腿一直往下延伸到脛骨(Tibia),叫做髂脛束(Iliotibial band,簡稱IT band)。當我們長期重複性地運動膝蓋時,會造成髂脛束持續緊繃,倘若沒有適當的休息和放鬆,就會導致其發炎、造成膝蓋外側痛,醫學上稱之為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簡稱ITBS),本文將帶你了解跑者膝的原因及症狀。 跑者膝的原因:不是跑者才會得 事實上,造成跑者膝的原因不只有跑步,任何人都可能因為髂脛束摩擦到附近的細胞組織,進而刺激骨頭、肌腱或黏液囊(Bursa),導致疼痛。雖然確切發生原因仍然不明,但有可能是因為跑者跑在不平坦的地面上,或是身體在下山過程處在傾斜狀態活動,使得膝蓋受到較大的衝擊,以上狀況都容易造成髂脛束緊繃。 其他會可能引發髂脛束症候群的高風險活動還有:騎腳踏車、踢足球、滑雪、划船、反覆上下樓梯、穿高跟鞋,以及屈膝久坐。 新手運動勿過量,小心跑者膝上身 另外,運動新手也要注意,不當的姿勢或訓練方式也會提高其風險,像是沒做好暖身、重訓中間沒休息、運動過度、鞋子破或不合腳和運動姿勢錯誤等等。有的人因身體構造因素,髂脛束發炎的症狀可能會比一般人更常出現,如髂脛束曾受過傷、扁平足、弓形腿(Bowed leg)、膝蓋關節炎(Knee arthritis)、長短腳(Leg Length Discrepancy,簡稱LLD)、走路或跑步時腳部往內彎,以及腹部或臀部肌群較弱的人。 跑者膝症狀:膝蓋外圍痠痛是徵兆、休息6週會慢慢痊癒 說到跑者膝最明顯的症狀,莫過於膝蓋關節外圍帶有灼熱感的痠痛,若仍持續進行運動,疼痛情況會愈來愈嚴重,因為重複性的動作會導致髂脛束不斷摩擦,甚至有些人在停止運動後,仍然感覺疼痛並未消退。跑者膝有時只發生在一支腳,有時卻會讓雙腳都痛,此外,也有疼痛擴散到大腿和臀部的狀況,若發現有膝蓋或屁股痛的症狀、或是久未痊癒,建議可以向專業醫師詢問。 但民眾不必過於擔心,多數情況下,只要避免會刺激疼痛的動作和運動,利用冰敷和按摩幫助舒緩疼痛,或者按照物理治療師的指示,做輕微的拉筋幫助暖身,加上足夠的休息,症狀通常在六週內就會慢慢消退。若跑者膝症狀並未改善,則可能需要考慮皮質類固醇注射(Corticosteroid injection)或手術,請和專業醫師討論及溝通。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手指操過頭?板機指發生原因與治療

您有聽過板機指嗎?這種症狀會讓您的手指關節疼痛,造成指關節伸直困難,會有這個有趣的名稱其實是因為,若患有此症狀,再將關節伸直的話,可能會產生類似扣板機的聲音而得名。以下為您介紹板機指的原因、症狀以及治療方式。 板機指的發生原因 板機指的正式名稱為手指屈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主要引發原因,來自於過度使用手指,像是水電工人、手工藝創作者、麵包師傅和家庭主婦,都是板機指的好發族群。除此之外,女性、糖尿病(Diabetes)以及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患者罹患板機指的機率也較高。 您可能也有聽過網球肘或是媽媽手等,發生在手肘和手腕的疼痛症狀,板機指也跟它們一樣,因為過度且頻繁的對關節處施加壓力,而導致發炎腫痛。而之所以會有所謂「扣板機」的聲音,主要是因為板機指的患者,若將手指彎曲之後,再度伸直時可能會出現卡住的情況,這時候若繼續伸直,便會聽到類似扣板機的聲響。 肌腱與腱鞘發炎才有聲音 想了解為什麼會有聲音產生,則要先了解肌腱和腱鞘的概念,肌腱是人體當中的軟組織,負責連結肌肉和骨頭,而腱鞘則是一個中空的管狀結構,就像隧道一般,而肌腱就是在其中行進的列車。在一般的情況下,手指在彎曲和伸直時,肌腱可以順利無礙地在腱鞘中滑動,但是當我們對手指施壓過多壓力時,便可能造成肌腱發炎的情況;我們都知道當組織發炎之後,一定會腫脹,若放置不管,便可能產生結節,導致「卡住」的情形發生,這便是所謂「板機聲」的原因。 腫脹是板機指的主要症狀 前面提到的手指伸展困難和板機聲,可能會伴隨著疼痛一併發生,您也有可能感覺手指與手掌的連接處,變得僵硬、痠痛或是有腫大的狀況,這些症狀又以一大早起床時最為明顯。 治療板機指的5方法 根據板機指症狀的嚴重程度,可能會有以下5種不同的治療方式: 夾板固定:醫師可能會用夾板將您手指固定,避免頻繁的屈伸動作,導致疼痛不停產生。 消炎藥:非類固醇消炎藥,例如:布洛芬(Ibuprofen),可以幫助肌腱快速消腫;一般來說,服用消炎藥加上足夠的休息,板機指症狀大多會在數週內痊癒。 類固醇注射:如果消炎藥的效果不佳,醫師可能會考慮在患部直接注射類固醇,加快消炎的速度,不過可能會在注射後造成患部疼痛。 伸展與復健:當肌腱發炎的症狀好轉之後,便可以進行一些手指伸展的動作,讓手指的活動度能夠盡快恢復正常。 手術:如果板機指的症狀已經持續許久,並且在進行了2次類固醇注射後都沒有明顯的改善,醫師便可能會建議使用手術治療,例如:經皮穿刺減壓手術(Percutaneous release),此方式會在局部麻醉之後,將針插入患部,把肌腱產生沾黏的部分挑開,讓手指能夠順利的伸直,好處是傷口恢復速度較快,而且沒有縫線需要拆除,屬於一般的門診手術;但是也有挑錯位置,不小心傷及周遭神經的風險。傳統的手術方式,則是需要在患處劃開一道切口,並將腱鞘切開,由於其風險最小,是最為泛用的手術方式。在手術完成之後,醫師通常會提醒患者要經常活動手指關節,以免關節產生沾黏,影響活動度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手指頭吃蘿蔔?不停搓揉是大忌

運動傷害百百種,不管哪一項都會造成相當的困擾,以大朋友、小朋友都愛的籃球為例,「吃蘿蔔」大概是可以排入,最常發生的籃球運動傷害前3名。因此,本文將帶您了解手指為什麼會變成蘿蔔,以及吃蘿蔔之後該如何保護手指,盡快恢復正常。 什麼是吃蘿蔔 吃蘿蔔其實就是手指挫傷(Bone bruise)的俗稱,名稱可能來自受傷的手指,變得腫脹且瘀血染紫,看起來就像一塊發青的蘿蔔。而打籃球之所以特別容易發生吃蘿蔔的情形,主要是因為在傳接球的時候,可能因為球速太快或是注意力不夠,導致手指尖端直接撞擊到球面,造成手指挫傷。 若經過透視觀察手指內部,您會發現包裹關節的韌帶可能有撕裂的狀況,導致血液和組織液從韌帶裡流出,讓整隻手指呈現紫黑色。 手指其實沒有肌肉 有些人可能會誤會,認為吃蘿蔔是因為手指內的肌肉受傷而導致,但是手指內其實不存在任何肌肉,這時問題就來了,少了肌肉,手指為什麼能夠自由的伸展和彎曲呢?這得歸功於連結手指與前手臂肌肉的肌腱,肌腱是連結肌肉與骨頭的橋樑,透過它的幫助,手指骨頭才能順利的被前臂的肌肉帶動。 吃蘿蔔最忌搓揉 吃蘿蔔後,腫脹和發紫等症狀,會伴隨著疼痛襲來;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受傷的部位不要任意碰觸,但是可能是受到瘀血的影響,有些人會認為,搓揉一下吃蘿蔔的部位,可能可以將瘀血推開,讓手指恢復正常。但是仔細想一下,這種行為儀時只會延遲手指挫傷的痊癒時間,因為在韌帶受傷的情況下,加以揉搓只會讓傷口變得更大,不僅疼痛無法減低,也無法阻止血液和組織液流出。 吃蘿蔔的4種治療方式 在正確且妥善的照顧下,大部分的蘿蔔都能自行消腫,不過,挫傷如果太嚴重,也有可能出現手指變形的骨折情形,根據受傷程度的不同,治療方式可分成以下4種: 冰敷:絕大多數的運動傷害發生後,立即進行冰敷幾乎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常識了,吃蘿蔔也不例外,根據曾提出RICE運動傷害處理流程的蓋伯.米爾金博士(Dr. Gabe Mirkin)的建議,應在受傷後6小時內冰敷,而且冰敷10分鐘後,要休息20分鐘,持續1~2次即可,冰敷過久或患處已經脫離急性期之後冰敷,反而可能延緩傷口的痊癒速度。 止痛消炎藥:可以購買含有布洛芬(Ibuprofen)成分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能夠有效減緩疼痛,減輕不適感。 固定患部:如果發現手指有變形的狀況,建議直接就診,醫生可能會用X光診斷是否有骨折的情況。若有必要,醫師可能需要用夾板固定手指,或是將患部與鄰近的手指綑綁固定,以免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手術:吃蘿蔔的嚴重程度,其實也能從受傷手指的活動度來看,如果仍能進行一定程度伸展或彎曲,通常不算太嚴重;但如果韌帶或肌腱完全斷裂,或是有骨裂的情況,手指可能會完全喪失活動能力,難以自行痊癒,這時就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手肘疼痛難耐?不運動也可能得網球肘!一文了解網球肘症狀、原因與預防

慢跑、自行車、重量訓練、網球,哪項是您喜愛的運動呢?如果您喜歡打網球,一定聽過網球肘這個症狀,不過,即使完全沒有打過網球或不喜歡運動的人,也可能罹患網球肘!本文將帶您了解網球肘成因、症狀及相關治療或避免方式。 產生網球肘的原因 所謂網球肘,其實是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的俗稱;肱骨指的從肩膀到手肘的這一塊骨頭,網球肘其名來自打網球時,因頻繁揮拍動作,施加大量壓力於手肘,導致手肘出現痠痛和發炎等症狀。 不過,除了網球之外,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工作或事物,都需要手肘的「一臂」之力,像是家庭主婦便是網球肘常見患者之一,原因可能來自炒菜翻動鍋具,或採買時提重物等;又或是上班族,經常使用不正常的姿勢使用滑鼠,這些經常施加壓力在手肘的動作,都可能引發網球肘。 網球肘的症狀 常見的網球肘症狀主要是手肘感到痠痛、紅腫和發炎,有些網球肘的患者,甚至連平常沒有使用到手肘時,同樣會出現疼痛感;由於手肘是上手臂與前手臂的連接點,一旦出現網球肘症狀,就算刻意避免需要屈伸手臂的動作,可能還是無法完全避免疼痛感;特別是不可能整天完全不彎曲手臂使用電腦、手機或騎車等行為,也正因為如此,嚴重的網球肘症狀不僅可能限制手肘活動度,更可能因使用頻繁程度,造成惡性循環,讓病情愈發嚴重。 3方法避免網球肘 買菜或是購物時,如果您預估自己購買量可能不小,最好改用推車代替提袋,可以大大減少手肘的負擔。 在進行打網球這種對手肘壓力較大的運動時,確保做好暖身,以減少身體因為突然間激烈的運動,造成網球肘或引發其他的運動傷害。 如果運動後發現手肘有痠痛或紅腫的情形,請冰敷讓患處降溫,不過究竟要冰敷多久呢?曾提出RICE運動傷害處理流程的蓋伯.米爾金博士(Dr. Gabe Mirkin),曾於2015年發表的文章提到,在受傷後6小時內,每次冰敷10分鐘,便休息20分鐘,重複1~2次,除了不會影響傷口的恢復速度外,也可以有效降低疼痛感。 網球肘的4種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主要是以緩解疼痛症狀,減輕發炎反應為主。以下為4種治療網球肘的方式 消炎藥:如果您選擇就診,醫師通常會先選擇開非類固醇消炎藥,例如:布洛芬(Ibuprofen),改善患部發炎。一般來說,輕度的網球肘症狀只要吃消炎藥加上休息,不久便可痊癒。 衝擊波療法:將高能量的衝擊波從皮膚傳導到患處,能達到止痛效果。它的好處在於方便且安全,通常不需要麻醉,不過有可能造成瘀青或局部皮膚泛紅等副作用。 注射類固醇:若常用治療方式未獲得明顯改善,或是症狀相當嚴重,才會使用此方式治療;透過將類固醇直接注射於患部,可以快速抑制發炎情況。 復健:在發炎情況減輕後,便可以透過一些伸展和拉伸的動作,提高肘部的活動度;建議可前往醫院復健科或復健診所進行治療,或者自行嘗試以下的動作,加快恢復網球肘的症狀: 抓握訓練:網球肘經常造成握力下降,您可以將前手臂置於桌上,手掌朝上,出力握住捲起的毛巾或是握力球,持續10秒後放鬆,再次進行重複的抓握動作10次,有助於恢復握力。 手腕旋轉:以左手為例,將手肘放置於大腿或桌邊,手握一個1公斤的啞鈴,或是拿一個裝滿水的寶特瓶,接著手握其中一端,從手掌朝上的狀態,轉變成手掌往下,以180度順時鐘方式旋轉;之後,再改以逆時鐘方式,回復手掌朝上的姿勢,並重複進行此動作20次;如果您是右手疼痛,只要將順逆方向交換即可。 扭毛巾:首先先找一條毛巾,並找一張椅子坐下,肩膀放鬆,將毛巾兩頭用雙手握住,平舉於胸前,用擰乾濕毛巾的方式,扭轉手中的乾毛巾,若改用濕毛巾也行;重複擰毛巾動作10次後,再更換擰動方向,例如:本來是右手向前、左手向後,改換為右手向後、左手向前。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膝關節內視鏡手術:風險、過程、術前、術後須知

膝關節內視鏡手術的定義 膝關節內視鏡手術(又稱鎖孔手術或微創手術)是一種醫師將攝影機從皮膚上開的小孔進入體內,診斷及治療膝蓋常見問題,同時避免在皮膚上開大洞的手術。醫師會藉此方法診斷如軟骨撕裂、韌帶傷害和關節炎等問題。此手術可降低疼痛的感覺,加快復原速度。 為什麼要進行膝關節內視鏡手術? 此手術的目的是為了確認患者的膝關節問題,並在確認後可以直接治療。若您有下列膝蓋問題,建議可以使用膝關節內視鏡手術: 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是在膝蓋骨間的空隙做為緩衝用途的軟骨;手術可修復或取出半月板。 前十字韌帶或後十字韌帶的撕裂或傷害。 關節襯層腫脹、發炎或受損:此襯層稱為滑囊。 膝蓋骨(又稱髕骨)位置不正。 膝關節軟骨斷裂的小碎片。 移除貝克氏囊腫(Baker’s cyst,又稱膕窩囊腫):這是因為膝後充滿液體所造成的腫脹;有時候關節炎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腫脹、疼痛,及發炎也會造成這個問題。 膝蓋的部分骨折。 膝關節內視鏡手術的風險因素 手術結果可能會視您的膝蓋受傷程度而定,舉例來說,如果您膝蓋裡的關節軟骨已完全磨損掉的話,完全復原是不太可能的。您可能需要改變生活型態,亦即可能得限制自己的活動方式,並尋找替代性的低衝擊運動。手術前明白風險和併發症十分重要。若您有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傷到膝蓋周圍的神經。 傷口下方出現腫塊。 膝關節的感染。 劇痛、僵硬、無法使用膝蓋,如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 如果您對關節鏡手術的風險有疑慮,您可以與醫師討論其他治療方法,如磁振造影等也可以診斷出問題,但是確認問題存在後,您可能仍需要關節鏡手術治療該問題。 膝關節內視鏡手術的術前準備 Before surgery, you must tell your doctor about recent medications, allergies or any physical condit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op eating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instructions before surgery . Basically you should get clear instructions before surgery, including whether you can eat a few hours before surgery. In most cases, fasting should be […]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啪!十字韌帶斷裂的發生原因與治療

跑步和打球經常都會造成運動傷害,其中籃球除了肢體碰撞容易造成扭傷和撞傷之外,運球時頻繁的加速、急停和轉換方向,一不小心也更容易造成韌帶損傷。因此在激烈的運動賽事中,前十字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的扭傷甚至斷裂是每個運動員的夢靨,但您有想過後十字韌帶(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斷裂為什麼比較少聽到嗎?本文將帶您了解十字韌帶受傷的原因與治療。 十字韌帶受傷原因與分級 十字韌帶有2條,位於脛骨(Tibia)和股骨(Femur)之間,一前一後呈X型交錯,主要負責人體前後移動以及維持膝蓋的穩定。一般來說,後十字韌帶的受傷較不常見,因為運動中的跳躍、跑動和轉向所施加的壓力,主要落在前十字韌帶上,對於運動量大又激烈的球類運動來說,前十字韌帶受傷經常位列膝部受傷排行榜前段。 另外,台灣的交通環境紊亂且複雜,車禍發生機率相當高,「肉包鐵」的機車騎士發生意外時,撞擊往往直接衝擊到駕駛得膝蓋或小腿,使得脛骨過度後移產生拉扯而撕裂後十字韌帶。不過十字韌帶其實有相當的韌性與強度,並不會輕易撕裂,以下為3種十字韌帶受傷分級: 第一級:韌帶有輕微拉傷,但是不影響其穩定膝蓋的作用。 第二級:韌帶可能有部分斷裂,膝蓋可能有鬆動、不穩固的感覺。 第三級:韌帶完全斷裂,少了韌帶支撐的膝蓋會增加與半月板(Meniscus)的摩擦,長期下來可能產生磨損,引發其他膝部併發症。 十字韌帶受傷治療 在十字韌帶受傷後,我們有許多方式可以減輕疼痛,避免傷處惡化。其中較為傳統的RICE方法,處理方式為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抬高患部 (Elevation);另一種則是POLICE方法:保護(Protection)、適量負荷(Optimal Loading)、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此方法將休息替換成保護與適量負荷,因為若讓傷處休息,完全避免任何活動,反而不利於組織修復。 另外,受傷後,保護傷處並利用冰敷止痛後,便可以視情況適度活動傷處,加速復原的效果。當然,此方法僅限於最輕度的韌帶受傷,若韌帶斷裂仍需下列方式進行治療: 韌帶重建:若只透過針線將韌帶縫起,並沒有辦法有效讓韌帶重建,一旦時間久了,可能會造成膝蓋磨損,因此,韌帶重建通常會藉由自體移植(Autograft)或異體移植(Allograft)的方式,將傷者自身其他部位或是來自其他捐贈者的組織,例如:髕骨肌腱(Patellar tendon)、股四頭肌腱(Quadriceps tendon)以及大腿後側肌腱(Hamstring tendon)移植到傷處來重建韌帶。 復健:無論是否進行手術,韌帶受損通常都需要一段時間的復健,讓韌帶功能可以恢復到最佳狀態。韌帶受損的程度,決定了復健所需時間的長短,尤其是經過手術重建的韌帶,為了恢復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以及提升韌帶的強度,復健過程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讓傷者日常行動無礙,甚至從事運動或是粗重的勞力工作。


其他關節與肌腱疾病

部分膝關節置換術

部分膝關節置換術的定義部分膝關節置換術是取出部分受損膝蓋的手術。部分膝關節置換術又稱為單髁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關節形成術。置換的材料通常是人造的植入物,稱作人工關節(Prosthetic),可以替換內側、外側或膝蓋骨的部分。進行此手術的主要原因是關節炎,這種疾病會傷害一個以上的關節。關節炎最使覆蓋在關節表面的正常軟骨磨損殆盡,使關節底下的骨頭受傷,因而導致關節痛和僵硬。而部分膝關節置換術的優點是可以降低疼痛,幫助您能行走地更輕鬆,藉此改善生活品質。 為什麼要進行部分膝關節置換術? 您的醫師會評估您的狀況,確認部分膝關節置換術是最適合您的方法。執行膝關節置換最常見的理由是為了緩解嚴重的關節炎疼痛。如果您有下列狀況,您的醫師可能會建議您進行膝關節置換術: 因為膝痛而影響睡眠。 膝蓋痛到難以從事日常活動。 其他的治療方法無法改善膝痛。 若您有下列情況,執行部分膝關節置換術比全膝關置換術更適合: 年紀較大、纖瘦、活動量較低。 膝蓋另一側或膝蓋骨下沒有嚴重的關節炎。 膝蓋的變形不嚴重。 膝蓋的活動範圍良好。 膝韌帶是穩定的。 部分膝關節置換術的風險因素手術前明白風險和併發症十分重要。若您有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更多資訊。 此手術存在風險因素,包括血栓、膝關節液體堆積、替換關節無法黏接至膝蓋、神經和血管傷害、一跪就痛、以及罕見地出現反射性交感失養症。 您可能會需要進行額外的手術,因為當您取出了受損膝蓋的一部分,您的疼痛可能不會完全解決。 部分膝關節置換術的效果可能會隨著時間減弱。 相較於全膝關節置換術,部分膝關節置換術的缺點包括稍微較難預測的止痛效果,以及可能需要進行更多手術。舉例來說,如果未來在膝蓋沒置換的位置發展出關節炎的話,將有需要進行全膝蓋關節置換術。不過,只有當您的膝蓋嚴重影響您的生活品質和正常活動時,才應該考慮進行手術。 部分膝關節置換術的術前準備手術前,您一定要告知醫師最近的用藥情況、過敏或任何身體狀況。手術前,依照醫師指示停止飲食非常重要。基本上您應該在術前獲得明確指示,包括術前幾小時是否可以進食。大部分的案例中,術前6小時應該禁食。您也許可以在術前幾小時喝一些液體類,如咖啡。 手術前的兩週: 準備好您的家:您可能需要重新整頓自己的家,讓自己接下來幾個禮拜可以住得舒服點。 詢問您的醫師,在手術當天您還可以服什麼藥。 您可能會被要求停止服用會讓血液難以凝結的藥物,包括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和包括華法林(Warfarin)在內的抗凝血劑和其他藥物等。 您可能需要停止服用會減弱自身免疫系統的藥物,如恩博(Enbrel)和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 如果您有糖尿病(Diabetes)、心臟病(Heart Disease)或其他病況,您的外科醫師會要求您先去看為您診治這些狀況的醫師。 如果您有大量飲酒的習慣,如一天超過1或2杯,請務必告知您的醫師。 如果您抽菸,必須停止抽菸。因為抽菸會減緩治癒和復原的進度。 手術前,若您得了感冒、流感、發燒、疱疹或其他疾病,請告知您的醫師。 學一些可以幫助自己復原的運動,例如:練習使用手杖、助行器、枴杖或輪椅。 部分膝關節置換術的過程 手術前,您會被施予麻醉藥物。下列為兩種麻醉的方法: 全身麻醉:您會睡著,過程中完全感覺不到疼痛。 局部脊髓或局部硬脊膜外麻醉:您的腰部以下會暫時麻木,您也會被施用讓您放鬆或想睡的藥物。 外科醫師會在您的膝蓋處開一道口,大約3~5吋長。 接下來,醫師會檢視整個膝關節,如果您的膝蓋有超過一處的損傷,您可能需要全膝關節置換術。大多時候不需要進行到全膝關節置換術,因為術前的檢測就會顯示傷害的部位,醫師會取出受傷的骨頭和組織,將塑膠和金屬製的部件置入膝蓋中,在該部件放到適當的位置後,會用骨水泥黏接,接著將傷口縫合起來。 手術後該做什麼 您應該在1~4天後就能回家,您將會有幾個禮拜的時間需要用到枴杖或行走杖。 規律運動應該可以幫助您早日回復正常的活動。 大多數人的復原狀況會很良好,疼痛得以緩解,行動能力也較佳。 感受出人工膝蓋與正常的膝蓋不同。 部分膝關節置換術的術後恢復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即使是關節鏡手術,風險仍包括,手術部位周遭的神經或是靜脈感染及損傷。但是,現代手術的技術和術後觀察能力已大大減少此類問題產生。手術後產生疼痛、壓痛及僵硬都屬正常,其中特定的併發症如下: 血栓。 感染。 神經或血管受傷。 持續性疼痛。 麻醉呼吸抑制的致命風險。 單髁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可能引起的併發症有: 傷到神經。 傷到血管。 脫臼。 膝蓋感染。 鬆弛。 劇痛、僵硬、無法使用膝蓋,又稱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