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家長必須關心的重要話題,常說青春期就是叛逆期,除了荷爾蒙變化,渴望獨立的自我意識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甚至導致親子之間的衝突。溝通是化解衝突的第一步,父母應該學習如何跟正準備踏入成人世界的年輕人相處。

基礎知識

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春期情緒失控?如何跟叛逆期孩子溝通?10大孩子不聽話處理方法

青春期的孩子常因進入叛逆期,而與父母關係疏遠,不願主動分享近況,對父母態度冷淡。若父母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加深親子之間的隔閡,令溝通更加困難。 對多數父母都必須面對這些挑戰,偏偏青少年時期,也正是孩子成長與社會化最重要的階段,所以,與其「硬碰硬」或「放生不管」,父母們不妨善用以下溝通方式,不僅可表達對孩子的關愛,更能提升彼此的互動關係: 1. 尊重與傾聽青春期孩子 孩子想表達想法時,請練習尊重孩子的意見,給予機會表達心理的想法,表現出真心想傾聽孩子的態度,讓孩子較願意與您交談,也較容易說出心聲;在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和相處時,這個觀念尤其重要,因為孩子會開始有主見、獨立思考,父母先尊重和傾聽孩子,孩子才會同樣地聆聽您的想法。 2. 避免只有單方說話,而無溝通 溝通應該是雙向的,並非單方面「自言自語」,另一方只是聽。請別抱怨孩子,不與您分享他們的近況,建議先檢討自己是否會一味地傳達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意見,最後淪為只是不自覺地一昧抱怨孩子不願意聽話。 建議以交換想法的方式,與孩子進行對話,如此才能有效溝通,並能以身作則,成功地教育孩子。 3. 青少年易不耐煩、避免講話落落長 在成長過程中,身為兒女,一定有不少人曾在父母尚未說完話前,便想逃離現場,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此時,建議父母在與孩子溝通前,應先理解孩子不喜歡被嘮叨的心情,盡量精簡扼要地表達想法,避免冗長或過度叨念,讓孩子失去耐心,甚至引發衝突。 最佳做法是父母在孩子表現出反感之前,迅速結束話題,以提升溝通效率並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4. 利用場合並掌握機會教育 機會教育往往在不經意間發生,無需刻意安排深度談話,避免增加親子間的心理壓力。建議家長利用日常偶然場合,例如車上談話或深夜與子女共進宵夜時,進行自然的交流。 在這些輕鬆的氛圍中,家長可真誠地分享想法與建議,達到教育與溝通的目的,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與理解。 5. 令人舒適的動作與環境 肢體語言與眼神交流在親子溝通中扮演極重要的功能。對於多數青春期孩子來說,比較傾向在開放性的談話空間進行對話;建議在和孩子溝通時時,避免長時間與孩子直接對視,可降低孩子的壓力及不安感;建議可在走動或坐著時,偶爾將目光移開,以營造更輕鬆的對話環境。 6. 先別急著批判 父母要盡量先假設孩子有充分的理由,去做他們所做的事,建議表達出你對他們做出的選擇感到好奇,並尊重他們的想法。若父母消除了先入為主的觀念,不預先判斷是非或對事物貼上標籤,孩子就更有可能談論他們的想法,與分享更多事情。 7. 家長不是青少年、應保持該有的成熟 有些家長可能為了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開始揣摩青少年說話的語氣,但別忘了自己已是成人,應保持成人應有的高度與智慧,成熟地和孩子互動與對話。 8. 展現願意幫助孩子的心意 如果您懷疑孩子有些行為例如抽菸或喝酒,或有些需要輔導的偏差行為,請保持溫和的態度,並試著依循以上幾點原則,直接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協助,你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9. 孩子都在看,家長別忘以身作則 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之一,舉例來說,父母若食言而肥,除了是對孩子的最壞示範,也會讓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若父母親曾表示決定要做某件事,或戒掉某個壞習慣,就請努力實踐目標與承諾,要曉得父母的一舉一動,小孩全都看在眼裡,甚至會學習你的行為。 10. 青春期少年有想法、幫助孩子獨立思考 青春期的孩子,並非如兒童般需要父母協助做決定,此時家長應適時放手,並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討論不良行為的潛在影響,以輕鬆的語氣,反問孩子對某事物的想法如何,幫助他們批判性地思考,理解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此外,請適時地肯定孩子,使他們對生活和未來,都充滿信心!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看更多 青少年心理健康 相關文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

追星好嗎?明星帶給青少年的正面鼓勵

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喜愛的明星影響,尤其是他們所崇拜的偶像,受到的影響更是明顯。因此,只要明星向大眾宣導符合道德標準的行為,並為自己行為、決定負責,這些都會帶給青少年許多正面的鼓勵作用。 外觀形象受影響 一份研究報告結果顯示,有接近50%的青少年女生都認為她們的體重過重,此外,13歲的女生當中大約有80%的人,都會刻意節食想要變瘦。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個明星的身材都是完美無瑕,因此,青少年要了解,那些看似沒有缺點的理想身材,其實不如擁有健康、快樂的心更重要。 建立健康的自尊心 青少年可以從模仿偶像的優點,學習如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可以透過穿著漂亮的時尚流行服飾,並儘量避免食用垃圾食物,來讓自己活得更健康。明星也可以多倡導、幫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孩子在人群中表現得更自信。 幫助角色楷模的建立 很多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一舉一動都會模仿、跟隨明星腳步。因此,當明星投入對社會有幫助的公益活動時,青少年大多也都會學習跟進,例如:許多明星參與人道援助活動,募款幫助弱勢族群,與遭遇不幸事件的人們、或為保護動物發聲,在慈善活動上捐款,幫助只有孕育人類的大自然,這些行為都可以為青少年建立一個楷模。所以生活型態健全完善的明星,是青少年可以學習的最佳正面角色。 健康生活的榜樣 有些明星因為服用毒品、濫用酒精而把生活搞砸。但是還有很多其他明星,擁有健康、亮麗的美好生活,是青少年很好的學習對象。請父母不用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並不是所有在鎂光燈下的明星,都會迷失自我。 明星幫助小孩個性變得活潑 流行音樂歌手、明星、模特兒、運動員、電影或電視演員,都是娛樂產業的成員。美國執業藥師兼醫療專欄作家珍妮佛吉布森(Jennifer Gibson),在她的部落格裡指出,一般而言,以娛樂為目的,常常關注明星動態的青少年,大多都是個性外向的人。這些青少年會有崇拜明星行為,如:從雜誌上將喜歡的明星圖像、照片剪下來貼在房間牆上;在網路上搜尋、做功課,找到喜歡的明星個人相關訊息。事實上,青少年孩子這樣的做法,並沒有什麼不好,父母不用過於擔心。 提升青少年智能 跟一般人相同,大部分明星的成長過程,也會接受正規、良好的教育,有些明星在成名後,會出版暢銷書,到海外舉辦演唱會、活動,更有人轉身投入參與政治。這些明星的成長背景、人生出路,都是青少年人生發展的一本參考書,並能夠刺激他們對未來前途的認知。青少年也能從中能學到,即使未來有機會成名之後,還是有長遠的路要走下去。 對性行為負責任的態度 青少年懷孕的現象,很多是受到被吹噓、誇大不實的明星生活方式,或刻意安排的電視劇情影響造成。其實大多數明星,仍然是珍惜自己,遵守嚴謹端正的自我規範,服從各種承諾過的誓言,並且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以求表現更出色,而不是像報導所說沉迷、放縱於性愛。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青少年心理健康

父母應學傾聽引導~陪女兒度過青春期

每個人畢生都會經歷過一次青春期,而對女生來說,由於她們的大腦在這個階段特別容易受壓力和兩極化的情緒影響,青春期對她們來說可能會特別難度過。這篇文章要探討的就是,若青春期的女兒跟同儕起衝突,父母應該採取的態度。 傾聽女兒的心聲 女兒跟朋友產生衝突時,她可能會感到受傷和孤立,並很需要父母的關心。父母不應在這時數落她們的人格,而是應該跟她們坐下來好好聊聊,聽聽女兒對衝突事件的觀點。 不要受到女兒的遷怒影響 如果女兒跟別人起衝突,卻遷怒把氣出在家人身上,與其跟她們爭論,還不如退一步給雙方一點冷靜的空間,等可以心平氣和地談話時再討論事情爆發的原因為何。 引導女兒解決問題 女兒遇到衝突時,父母可以向她們詢問事情的原委,藉此了解她們的困難所在。如果女兒被別人錯怪,父母要教她們相信自己;但若女兒犯了錯,父母就要教她們道歉。此外,父母也可以給女兒解決問題的建議,並引導她們冷靜思考。 鼓勵女兒把事發經過寫下來 如果女兒不想開口談論心事,父母可以鼓勵女兒把生活裡發生的不順記錄下來。如果發現女兒被霸凌,父母可以尋求學校輔導老師的幫助。但如果發現自己的女兒會霸凌別人,父母應想辦法勸阻。而當父母發現女兒有憂鬱症(Depression)的傾向,如經常哭泣、孤立自己、拒絕上學等,應盡快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協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

愛潮物4原因~青少年關心時尚難自拔

昨天才穿這套,明天又換這款,您開始發現小孩很頻繁地換造型,穿著不同的衣服與搭配不同的配件嗎?有時候,孩子們做出不同的服裝搭配,會因為缺乏金錢而向父母要求更多錢去買衣服,這可能會造成家庭紛爭。所以,現在不妨去了解為何青少年要花大把鈔票關心流行時尚吧! 1. 自我認同漸強 當小孩漸漸長大,他們也會想要建立屬於他們的形象,所以孩子們會透過外觀穿著,來向世界說明他們是誰,如果小孩有這種改變,別擔心太多,因為這是每位大人年輕時都走過的路。 2. 透過外表展現獨立 由於青少年無法決定課業或家規之類的事情,因此,流行時尚能操之在己,也是一種表達獨立的方式。與其告訴青少年該穿什麼,還不如和他們討論適合的風格。有時候,青少年透過流行時尚表現自我,可能是對父母、朋友,或社會的無聲對抗。 3. 融入同儕所趨 同儕間的比較與影響,容易帶動青少年的穿衣風格。青少年往往希望穿得潮,來融入朋友圈裡,如果發現女兒近來突然穿得很辣,很可能是受身旁朋友所影響,這時候與其擔心穿得過度暴露,不如先擔心女兒最近身旁的朋友都是什麼樣的人。 4. 模仿明星追求潮 明星的一舉一動格外引人矚目,也因此容易帶起流行時尚,影響許多青少年去模仿,希望自己也能看起來光鮮亮麗,特別如果小孩一直扮演團體中的焦點人物,那麼他也會更加重視打扮。


青少年心理健康

孩子加油!增進青春期韌性的13種方法

現代的小孩跟以前不太一樣,時常都日夜飽受許多精神疾病折磨,如因為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焦慮症、憂鬱症(Depression)或行為障礙。俗話說的好,預防勝於治療。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以,增加孩子們的韌性,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有幫助的。 什麼是韌性? 韌性是一個人面對環境及克服逆境的能力。遭遇難關時,具有韌性的人能夠再度站起來、面對改變、適應新環境並繼續向前邁進。而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韌性,可能是自尊心及對自我優缺點的自我意識等內在因素,也可能是來自家庭、好友及教育等外在因素。 如何培養孩子的韌性? 家庭及社區的支持能增加孩子的韌性。事實證明,兒童及成人間即時的正向關係、正確的自我概念及自制力的確能提升心理健康,使兒童及青少年更有能力面對逆境。下列為具有韌性的孩子的4項特徵: 具有高度意識。 心態正向且充滿期望。 了解自身的優點及成就。 具有幽默感。 幫助孩子培養韌性的13種方法 鼓勵孩子參與家庭及社區活動,這個行為能增進孩子的責任感及歸屬感。 建立規矩,且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執行,因為規矩能使孩子更有紀律,且更具克服逆境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軟實力,尤其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導孩子同理心、關懷及樂觀的態度。 給孩子機會學習社交技巧及建立人脈。 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如運動、良好的飲食及充足的睡眠。 設定適當的目標能幫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及潛力。 孩子有成就時不吝嗇給予讚美。 教導孩子,透過幫助別人來改變世界。 讓孩子了解,只要有需要,大人總在身旁。 協助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並克服失落感。 鼓勵孩子參與課後活動,如運動性社團、吉他社或讀書會。 適度參與孩子的學習,如與老師保持聯繫,了解孩子在校情形。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青少年心理健康

爸媽必知!青少年性愛簡訊掐頸危險遊戲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對他們的管教也會慢慢放鬆,不過當孩子跟一大群朋友在一起,瘋狂玩樂時,您應該留意孩子都跟朋友們玩些什麼,因為現在的孩子們,有些玩的遊戲其實很危險,以下列出6種在美國常見於孩子之間的危險遊戲。 1. 性愛簡訊 性愛簡訊(Sexting,把性愛sex和傳簡訊texting合成一個字),是指透過各種即時通訊軟體,傳性愛文字或圖片給別人,青少年們會發露骨的性愛訊息和裸照給對方。研究顯示,沉迷於性愛簡訊的青少年,有較大的機率遇上虐待事件或承受心靈創傷,這些都會阻礙他們未來人格的發展。 2. 窒息遊戲 青少年流行的窒息遊戲(Choking game)是用繩索或雙手將頸部掐住,切斷呼吸以帶來短暫的快感,這個遊戲可以獨自操作也可以團體進行,急診專科醫師艾佛瑞撒切蒂(Dr. Alfred Sacchetti)指出,這個遊戲的危險之處在於,它給了青少年們一種錯覺,讓他們以為自己比那些自殺死亡的人更聰明,他們每次都會將頸部勒得更緊一點、更接近死亡邊緣卻又不真的殺死對方,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統計發現,近12年來死於窒息遊戲的人數有82人。 3. 挑戰肉桂粉 挑戰肉桂粉(Cinnamon challenge)遊戲在YouTube上很紅,挑戰的青少年會吞下一大匙肉桂粉,且不喝任何水,大部分的孩子很快就放棄,因為肉桂粉一碰到味蕾很快就乾掉,接著就是不斷地咳嗽,甚至因為味道過度強烈而嘔吐,最嚴重的後果則是,粉末也可能進入肺部而導致窒息死亡。 4. 用鼻子吸家庭用品 有些青少年會嘗試吸食(Huffing)一些會帶來快感的家庭用品,例如強力膠或瓦斯罐,吸入這些化學物質會給感官帶來興奮感或幻覺,然而吸食這些東西可能使孩子們上癮,並對腦部造成永久傷害。 5. 車頂沖浪 影音娛樂產品對青少年來說,一直深具模仿的吸引力,車頂沖浪(Car surfing)源自於好萊塢電影中極速飆車的情節,跟一般飆車不太一樣,青少年想學電影裡的人物一樣站在車頂上,這個行為本身就已經非常危險了,就算車子並非高速移動也一樣,更何況是在高速行駛的狀況下。因此,觀看這類的電影時,應該要多提醒孩子,這些都是電影特效,並非真實生活中的狀況。 6. 派對遊戲 派對遊戲這裡介紹3種,第1種是刀子遊戲(Mumblety Peg or knife game),它已經流傳好幾個世代了,現代玩法大多是將手張開放在桌上,再用小刀來回在指間縫隙中穿刺。第2是胖胖兔(Chubby Bunny),玩法是將棉花糖往嘴裡塞滿。第3是刮手背(ABC Scratching Game),一人出題,另一人要針對這主題按照26個英文字母順序說出26個字,同時出題者會在答題者回答的同時,用手去刮答題者的手背來干擾他答題,這3種遊戲如果玩過頭或不小心,都可能導致刀傷、嗆到或抓傷。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 (24小時免付費專線,手機或市話均可打)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