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了一天回家,接著吃飯、洗澡、做家事,準備就寢時卻已深夜11點。
儘管心知肚明自己該睡了,但卻又不捨放過一天中僅有個人時間,於是你拿起手機開始滑、看劇、玩遊戲,直到滿足入睡後,被一早8點鬧鐘吵醒的你,不禁後悔選擇晚睡的決定。
上述情節對你來說是否很熟悉?報復性熬夜會讓人陷入長期睡眠不足的惡性循環,進而影響身體健康,以及工作和學業表現。
《Hello醫師》將為你介紹報復性熬夜對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該如何避免報復性熬夜,建立優良睡眠習慣,重享一夜好眠。
什麼是報復性熬夜?
報復性熬夜一詞原名為「睡眠時間拖延(Bedtime procrastination)」,出自於荷蘭學者於2014年所發表的研究,而報復性熬夜一詞則來自於中文,描述人因壓力大、工時長、缺乏個人時間,而出現報復性拖延的情況。
一般而言,報復性熬夜與睏意無明確相關,而遭延後睡眠時間則多用來從事令人放鬆的活動,如追劇、玩遊戲、看社群媒體等休閒娛樂,而非工作或學習。
報復性熬夜,報復對象是誰?
以心理層面而言,報復性熬夜所報復的目標有二,一是因忙於工作、學業及他人等外在事物,而忽略內在需求及感受的自己,二是讓自己無法獲得休息及個人時間的外在因素,如主管、老師、工作及學。
前者的心情近似「總算有時間可以休息,即使很累,但我還捨不得睡」,後者則是「就算你們這樣壓迫我,我還是有辦法讓自己休息、開心」。
真正的報復性熬夜(或睡眠時間拖延)需符合以下3項條件:
- 拖延入睡時間會減少整體睡眠時間,如習慣睡眠時間為深夜11點到早上7點,但卻拖至凌晨2點才睡(延伸閱讀:放假就是要睡到中午?小心睡太久頭痛、身體痠痛!8招打造優良睡眠品質)
- 非受合理晚睡因素所致,如失眠症等睡眠障礙
- 意識到拖延入睡時間可能會導致負面後果
報復性熬夜分3種,看看你是哪種人?
一份針對睡眠時間拖延的研究,依據不同的拖延行為,將其分為以下3種類型:
- 刻意拖延:指刻意拖延睡眠時間,且明白熬夜的後果。此類拖延者內心有許多聲音彼此拉鋸,並以某個合理的理由說服自己熬夜。
- 無意拖延:指因專注於某項事情,未注意到時間而導致睡眠時間延後,如看劇過於入迷而忘記時間。
- 策略性拖延:指藉由某個有說服力的原因而延後睡眠時間,如覺得太早睡,可能會睡不著或心情因為睡不著而感到焦慮。
長期報復性熬夜:5大壞處好傷身
報復性熬夜會導致睡眠不足,而長時間睡眠不足,則會漸漸對身心產生負面影響;如使人降低自我調節與衝動控制的能力,進而導致睡眠剝奪的情況加劇,陷入棘手的惡性循環。
以下簡列睡眠不足可能導致的負面影響:
5大方法告別報復性熬夜!
- 製作清單:將會延後睡眠時間的事情一一列出,並安排至其它時間,減少拖延睡眠時間的可能性。
- 找到合適的睡眠時間:每個人適合的睡眠時間及環境條件皆不相同,不妨嘗試調整睡眠習慣與環境,提升睡眠品質。
- 不要拘泥於確切的睡眠時間:對就寢時間可有些許彈性,如原定11點睡覺,但卻稍微耽誤直到11點10分才就寢時,也毋須感到過多壓力,不妨放輕鬆,隔日再遵照計畫睡覺即可,避免因無法在時間內準時入睡而感到焦慮。
- 限制科技產品的使用時間:手機、電視、電腦是造成報復性熬夜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議在睡前半小時內使用科技產品,或是將手機放在臥室外,不僅有助減少誘惑,也能避免螢幕藍光干擾睡眠。(推薦閱讀:睡覺手機別作伴!3壞處影響睡眠品質)
- 建立睡前儀式: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睡前儀式,如聽輕音樂、伸展或冥想,可幫助你培養睡意,更快進入夢鄉,但也應避免太過執著於儀式,反而拖延入睡時間。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