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現代人揮別忙碌生活的療癒方式,許多人總會在出發前精心規劃行程,期待能徹底放鬆、享受異地風情。然而,若途中不幸遇上「旅行者腹瀉」(Travelers’ diarrhea),不僅影響行程,生理上的不適也可能讓整趟旅程大打折扣。《Hello醫師》分享預防、應對旅行者腹瀉的方法,讓您旅途中玩得盡興。
何謂旅行者腹瀉?
這是一種消化道疾病,源於各地衛生條件的差異,若我們食用不潔的食物和水,將病原體(細菌、病毒或寄生蟲)帶進體內,會造成患者每天排3次以上不成形(稀狀)糞便、水便,並且可能伴隨的症狀有:爆炸性與水樣腹瀉、腹部絞痛、噁心嘔吐、打嗝與脹氣等症狀,而嚴重患者會發燒或血便,若這些症狀持續2~3天、3天以上),就必須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 拉肚子拉不停?一篇搞懂原因、飲食建議、預防方法及就醫資訊)
旅行者腹瀉會持續多久?
通常會持續1~5天便可痊癒,但仍有極少數患者持續長達1個月之久。
如何預防旅行者腹瀉?
- 用餐前及如廁後,多用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乾洗手產品,來維持手的清潔。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生食、路邊攤食物,以及未高溫殺菌的乳製品,水果則要用清水洗過後再吃。
- 請飲用未開封的瓶裝水,或是煮沸過的水。
如何治療旅行者腹瀉?
- 多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可預先攜帶口服電解質液),以避免身體脫水。
- 旅行前請先洽詢醫師,並依其建議攜帶止瀉藥。
- 請依醫師的指示服用止瀉藥,如果出現痢疾的症狀或糞便中有血,則不能使用止瀉藥。若服用止瀉藥後2天仍持續腹瀉,就要立刻停用這些藥物。請注意,服用止瀉藥期間,要記得補充足夠的水分。
- 腹瀉嚴重者,應盡速就醫。
[embed-health-tool-b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