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健康

泌尿系統包括左右兩顆腎臟、左右兩條輸尿管、膀胱、內外兩道括約肌,以及尿道,主要功能為尿液的產生、運送、儲存與排泄,藉此將人體新陳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如果排尿量不足,便會將廢物累積在體內無法排出而產生各種疾病。因此維護好這個人體下水道系統是保持身體健康很重要的工作。

基礎知識

泌尿健康

2025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聚焦大健康與智慧醫療新未來 拓展全球醫療合作契機

由外貿協會主辦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將於2025年6月5日至7日於台北南港展覽2館盛大登場。 本屆展覽以 Innovating Wellness 為主軸,聚焦「大健康產業」,涵蓋「全齡照護」、「智慧醫療」、「醫材廊道」與「創新及新創」四大領域,串聯跨產業資源,展現台灣醫療科技創新實力。 推動產業升級與國際鏈結 打造台灣大健康產業新藍圖 「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作為連結產業發展與國際商務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2025)規模再創新高,集結264家企業、476個攤位,全面呈現台灣在醫療器材、健康科技及新創應用的產業實力。 展覽期間並將舉辦逾50場次的論壇、演講及發表會,深入探討國際合作商機、醫材法規認證、智慧醫療應用、長照趨勢等關鍵議題,協助業者掌握全球市場動態與技術前沿。 整合完整醫療解決方案 滿足各類照護場域需求 精彩展出內容涵蓋手術室設備、診斷監測系統、術後照護、在宅醫療解決方案,以及獸醫用醫療用品等,滿足醫院、診所、長照機構、復健中心、居家照護與寵物醫療等多元應用場域需求,打造一站式醫療採購平台。 同時,外貿協會攜手「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及「中華民國醫療器材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共同打造「智慧醫療主題館」與「遠距醫療暨智慧醫材主題館」,現場模擬AI手術房、自動化ICU與遠距診療應用,展示智慧醫療在臨床與居家場景的整合應用,提供參觀者沉浸式的未來醫療體驗。 寵物健康與AI新創齊發 引領醫療產業新焦點 因應寵物照護市場需求快速成長,今年新設「寵物醫療用品專區」,網羅台灣優質廠商,展出從診斷、治療到日常照護所需之醫材、耗材與再生醫材,提供全方位寵物健康管理方案。 此外,去年廣受矚目的「M-novator新創展區」也將擴大規模,邀請來自5個國家的11家醫療新創企業,包含數位健康、AI醫療影像分析、數位治療與健康追蹤等前瞻技術,促進創新與臨床需求對接,加速市場應用。 掌握全球市場脈動 精準媒合商機 展覽期間同步舉辦「歐亞醫療市場商機與趨勢論壇」,鎖定歐洲、東協與亞太銀髮市場,協助業者掌握各地區發展機會與投資潛力。 「AI智慧醫療專區」論壇與沙龍,探討AI醫材法規與臨床應用實務,提升業者對AI醫療市場的法規掌握與技術整備。展中辦理「一對一採購洽談會」及「買主之夜」,連結業者與國際買主,促進產業與國際市場的交流,並深化實質合作。 「2025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凝聚醫療產業能量,共同打造橫跨醫療器材、健康科技、照護應用等「大健康產業」多元平台;透過一對一商務媒合、產業論壇與技術發表等多元形式,不僅有助於台灣業者拓展海外通路、提升品牌能見度,更進一步協助企業掌握全球趨勢、加速創新技術落地應用,帶動整體大健康產業邁向高值化與永續發展。 展覽自即日起開放預約登記,相關展覽訊息可至展覽網站查詢:www.medicaltaiwan.com.tw 或立即註冊登記參觀:https://www.medicaltaiwan.com.tw/zh-tw/register-pro-visitor/index.html

探索更多泌尿健康類別

看更多 泌尿健康 相關文章

尿路結石

腎結石:種類、症狀、原因、檢查、治療

腎結石(Kidney stones)屬於尿路結石的一種。腎結石是指腎臟的代謝物,在尿液裡形成堅硬的結晶沉積物並在腎臟中累積,隨時間越長越大;腎結石一般小於2公分,但也可能大至5公分以上,由於形狀就像鹿的角,因此也稱為鹿角結石(Staghorn stone)。 腎結石的種類 如果平時水分攝取不足,尿液容易過於濃稠,常見含有尿酸、草酸鹽及草酸鈣等成分,這類物質在身體裡堆積,就可能形成結石。腎結石的種類包含: 草酸鈣結石(Calcium Stones):約占75%,呈黑色及灰色白色的密集。 磷酸性結石(Struvite Stones):約占10~20%,其形狀通常不規則,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結石。 尿酸結石(Uric Acid Stones):約有5%為純粹尿酸性結石,是因為體內尿酸太高所造成的,外表為透明橘黃色的結晶。 其他結石:如胱氨酸結石(Cystine Stones)。 腎結石的症狀 腎結石症狀早期不明顯 早期的腎結石不會感到明顯症狀,因為結石還很小,通過輸尿管時不會引起疼痛,然而,隨著結石愈來愈大,便可能阻礙尿液流動,嚴重時使患者痛苦不堪,甚至出現血尿。 當然,結石的大小跟疼痛程度不一定有關,不管結石大顆或小顆,位於腎臟內或沿著輸尿管移動,皆可能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不適與疼痛,尤其小顆腎結石容易滾落至輸尿管內,除了會造成尿路阻塞引發腎絞痛外,也易導致血尿或因細菌感染而引發腎盂腎炎。 腎結石疼痛症狀 腎結石痛起來要人命,而它的症狀跟結石的位移有關,許多患者可能感覺到以下幾種疼痛,其感覺可能是陣發性,出現幾分鐘便消失不見,但幾分鐘後又再度出現;在某些情況下,疼痛強度改變,持續時間也變得更長,結石在不同位置時,疼痛強度也會不同。以下是3種腎結石的疼痛症狀: 背部或下腹部單側或雙側劇烈疼痛。 疼痛向下蔓延至腹股溝。 疼痛突然出現,隨著時間愈來愈痛。 除了上述幾種疼痛外,可能還有其他症狀: 排尿困難,尿量少,甚至出現疼痛感 尿液混濁且有異味(延伸閱讀:尿尿完看一下!10種尿液顏色狀況看健康) 頻尿 血尿 噁心、嘔吐 發燒或發冷 腎結石原因與高風險 以下是腎結石的高風險族群: 家族或個人病史:若家族裡有人罹患腎結石,其他家族成員有腎結石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此外,曾經有過結石的病人,身體出現新結石的機率也很高。 攝取水份不足:若每日飲水量不足,腎結石的風險提升。建議每日要攝取2~3公升的水,如果生活在酷熱的環境,或者工作時常汗流浹背,記得時常補充水份。 注意飲食:若只攝取特定飲食,其中富含高鈉、高糖、高蛋白、草酸鹽及動物性蛋白等食物,容易提高腎結石的機率。 肥胖:有研究顯示,肥胖者,體重增加、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數值提高、腰圍增加,與腎結石緊緊相關。 其他疾病:其他身體疾病,例如:胱氨酸尿症(Cystinuria)、腎小管酸血症(Renal Tubular Acidosis)、副甲狀腺亢進(Hyperparathyroidism),或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等,都可能增加腎結石的機率。 腎結石檢查 若懷疑有腎結石的狀況,醫師可能會透過以下3種方式確認是否有結石存在、位置與大小: 尿液檢查:檢查病人是否有血尿、蛋白尿、細菌感染、早期腎臟病,或可能存在有結石、泌尿系統腫瘤等疾病。 腎臟超音波檢查:對於腎臟的大小、形狀,是否有水泡或腫瘤,及腎皮層好壞,是否有慢性腎炎或腎水腫的跡象,有相當好的診斷效果。(同場加映:腎功能檢查) X光攝影:腹部X光可以看到有鈣質成分的結石,可以評估結石在泌尿系統的位置,也能順便檢查骨頭以及對一些腹內臟器做初步評估。 腎結石的治療 腎結石的治療方式得先視結石的大小而定,如果是結石顆粒較小,可以採用一般療法;如果結石顆粒較大,則可能要動手術。適用於小結石的一般療法包含: 多喝水:建議1天最少喝2,000~3,000毫升的水,充足的飲水量不僅有助預防腎結石形成,甚至部分體積微小(小於0.5公分)的結石也有機會在提高飲水量後自行排出。 止痛:小顆的結石可以自體排出,但是排出的過程還是有點痛,醫師可能會給予止痛藥,幫助病人舒緩疼痛。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或普拿疼(Acetaminophen)。 醫師可能會開一些α受體阻斷劑,幫助放鬆病患的肌肉,藥物如坦索羅辛(Tamsulosin)。 腎結石的手術 大顆的腎結石需要執行外科治療,常見腎結石治療包含以下5種: 1.體外震波碎石術 這是目前多數患者使用的治療方式,無侵入性、沒有傷口、也較不會疼痛,所以在門診執行即可;結石過小或過大不適合進行此手術,一般來說,成功率約有8成,而將碎石排出的過程可能會有疼痛、血尿、嘔吐等症狀(如輸尿管結石排出的症狀)。 2.達文西機械手臂 達文西機械手臂是醫師透過操控器械手臂來執行腹腔鏡手術,除了靈活度比人類手腕更高,還可排除人手會顫動的因素,並提供10倍放大及3D立體視覺效果,讓醫師能在1~2公分大小的切口中進行手術,可更精準地控制手術進行。 3.經皮腎造廔取石術 適用較大的腎結石,如鹿角石。需要以內視鏡由腰背側鑽入腎臟,將石頭擊碎取出,效率高,但缺點是腎臟手術易流血,手術風險較高。對於鹿角狀的巨大腎結石治療效果良好。 4.軟式輸尿管鏡手術 使用2~3mm的軟式內視鏡,經由輸尿管上升進入腎臟內,以高能量雷射將結石粉塵化或是擊碎後用取石網夾出。優點為在小結石清除率高於體外震波,且不需經歷石頭自然排出的疼痛,然而較大的結石無法一次清除,經皮腎造廔取石在大型結石仍是目前主流治療。 5.傳統剖腎取石手術 將腎臟對半剖開後取出結石,再將腎臟縫合,手術傷口大且恢復慢,目前已鮮少執行。 先進醫療衍生的「治療處置及手術」項目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除了原本需要動「手術」的傳統治療,已有不少新技術的「治療處置」可選擇,除了達到相同效果,傷口甚至更小、恢復期間更短,故逐漸成為現在醫療趨勢;像是20年前的腎結石,通常需透過開刀取出結石,但現在絕大多數的患者,透過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即可,此療法正是屬於「治療處置」。 以下介紹先進醫療所衍生的「治療處置及手術」常見項目: 達文西機械手臂:達文西機械手臂廣泛用於泌尿外科、婦科及一般外科等多項手術,平均費用約20~40萬元。 海扶刀(聚焦超音波):常見於治療帕金森氏症、腦部疾病、肝癌、腎臟腫瘤、骨肉瘤、胰臟癌等癌症,平均費用約8.5萬元。 常見門診手術:門診手術即不需住院的手術,包含上面提到的尿路結石體外震波碎石術、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及虹膜雷射術(青光眼)等。 您的醫療險有包含新型手術嗎? 為了確保能獲得良好的治療,同時避免所繳的保單跟不上醫療技術,可適時檢視目前投保的醫療保單,是否有涵蓋新式技術或治療處置項目,並規劃實支實付與住院保障,以支應健保以外的新型治療之花費。【點此了解更多】 預防腎結石飲食原則 要想預防腎結石,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時的飲食多注意,幾點原則如下: 多喝水,如果不是特殊疾病有飲水的限制,每天建議喝2,000~3,000毫升。天氣炎熱流汗較多時,或是發燒、腹瀉、運動後更要多喝水。 避免憋尿(推薦閱讀:不憋尿多喝水防泌尿感染!泌尿系統的保養照顧) 盡量少喝飲料,日常生活中的濃茶、咖啡、可樂皆含有草酸,若常喝飲料又不喝水就容易形成結石。另外,草酸高的食物,例如巧克力、核果、深綠色蔬菜、豆腐也不宜過量。 少吃過鹹食物。 勿吃過多肉類和豆類食物。 可以適當補充鈣質高的食物,以利鈣質與草酸在腸道結合避免過多草酸被吸收,但過量反而容易產生結石。 更多預防腎結石的飲食建議請參考:【腎結石飲食禁忌與建議|預防結石、避免復發要吃什麼?】 【推薦閱讀】 泌尿健康 尿路結石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Hello醫師 Line:https://lihi3.cc/Ur9VD Hello醫師 FB:https://lihi3.cc/F7Qlf


尿路結石

腎結石飲食禁忌與建議|預防結石、避免復發要吃什麼?

腎結石是指尿液中的礦物質結晶沈積在腎臟裡,並可能移動到輸尿管,常在未預期情況下發作,造成的疼痛讓人難以忍受;腎結石發生的原因,和飲食有很大關聯,很可能是平時喝水不足,再加上過度攝取與腎結石禁忌有關的飲食,導致罹患腎結石的風險大增。本文將提供一般健康大眾和腎結石患者飲食建議,教您預防或避免腎結石的復發。 腎結石飲食原則 腎結石容易復發,所以預防和避免復發是關鍵,遠勝於事後治療!預防腎結石生成的最好方式是多喝水,飲食方面醫師可能會根據不同的結石類型提供不同建議,如果罹患最常見的草酸鈣結石,就應避免富含草酸鹽的食物,並增加含鈣食物的攝取。 尿酸結石為另一常見的腎結石種類,患者應避免攝取高普林食物(如:紅肉、內臟、啤酒等酒精飲料等)、減少糖類、紅肉的攝取、增加全穀類、蔬果的攝取。以下統整美國腎臟基金會(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提出的幾個飲食原則和建議。 (延伸閱讀:不憋尿多喝水防泌尿感染!泌尿系統的保養照顧) 多喝水、適量補充鈣質防結石 每日喝水量2000~3000 c.c.以上 :水分攝取包括白開水、咖啡或檸檬汁,其中,檸檬汁因含檸檬酸,甚至有助於抑制結石生成,不過應該避免飲用葡萄柚汁和汽水;每日應確保攝取2000~3000 c.c.的水分,稀釋尿液並確保每日尿量在 2.5 公升以上的健康標準。 鈣質的攝取:鈣質能在腸道中和草酸結合並排出,降低草酸的吸收,如果攝取足夠的鈣質(成人的每日建議量:1000毫克),能降低草酸鈣結石的風險;相對地,飲食中鈣質補充不足,會使草酸被腸道吸收,造成體內草酸濃度提高,促使結石形成。(延伸閱讀:想補鈣別亂吃!主攻這4類食物就對了) 腎結石4大NG禁忌飲食 腎結石患者應特別注意,並限制以下幾種食物的攝取: 1. 高鈉食物傷腎 過量的鈉會增加尿液中的鈣沉積,誘發腎結石的形成;日常飲食調味最常用的就是鹽,其主要成分是鈉(Sodium),因此,如果飲食鹽分太多,便可能攝取太多的鈉。 另外,日常生活中,白吐司、罐頭食品、速食、即食品、肉類、調味料等都有含鈉,因此,建議民眾多注意營養標示上的鈉含量,並可以與營養師討論如何適度攝取鹽分,不僅避免結石,也減輕腎功能負擔、降低尿蛋白過高的風險。 以下是進行低鈉飲食的小提醒: 外出用餐,以清淡為主,可以請店家以少鹽料理烹調。 多在家料理,以天然香料、食材的提味取代鹽分添加。 多攝取新鮮食物,少攝取加工食品,例如:罐頭、泡麵、香腸等。 多注意食品上的營養標示,食物添加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小蘇打、膨鬆劑(發粉)、磷酸氫二鈉(Disodium Phosphate)、麩胺酸鈉鹽(Monosodium Glutamate)、味精(MSG)、海藻酸鈉(Sodium Alginate)、硝酸鹽(Sodium Nitrate)或亞硝酸鹽(Sodium Nitrite)應盡量避免選用,以減少鈉的攝取量。 (延伸閱讀:低蛋白飲食還不夠!腎臟病飲食還得注意磷鉀鈉) 購買前應詳閱營養標示,避免高鈉含量食品,以降低腎結石風險。 2. 高草酸鹽食物易導致結石 草酸鹽如果和體內鈣質結合草酸鈣沉積,也就是最常見的腎結石種類。草酸鹽(Oxalate)會阻止身體吸收鈣質,因此導致尿液中的鈣含量會升高,如果加上水分攝取不足,就容易造成腎結石,下列是富含草酸的食物,應特別留意: 巧克力 甜菜 菠菜 韭菜 芹菜 大黃 地瓜 堅果,如核桃、腰果、杏仁 草莓、葡萄 濃茶、啤酒 鈣質應避免富草酸鹽食物,若想補充鈣質時,也應避免食用以上富含草酸食物。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制署指出,攝取過多草酸食物,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例如鈣、鎂、鉀等,想充分攝取鈣質,應避免同時食用富含草酸的食物,才能充分利用吃進體內的鈣,不致使鈣質缺乏。 3. 避開高動物性蛋白飲食 體內過多的尿酸與過少的檸檬酸鹽(Citrate)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攝取過多的動物蛋白質會增加尿液中鈣質、尿酸鹽和草酸的排泄,並減少檸檬酸鹽的排泄,不利於結石患者。 建議與營養師討論,如何適度攝取動物性蛋白,如肉類、蛋、奶及乳製品等,補充身體營養的同時,也能避免過量攝取。 4. 避免補充過量維生素C 青少年及成人每日建議維生素C攝取量約為100毫克;若攝取超過1000毫克,可能會使體內生成更多的草酸,提高尿路結石的風險。 然而,要從正常飲食中攝取過量維他命C相當困難,若長期額外補充口服維他命C,就應小心攝取過量和導致結石的風險。 腎結石常見迷思:菠菜豆腐不能一起吃? 「菠菜和豆腐共食導致腎結石」是很常見的迷思,根據衛福部的闢謠說明,菠菜的草酸與豆腐分解出的草酸及鈣質,會在腸道結合成草酸鈣,形成的草酸鈣不會被腸道吸收,反而會形成糞石後隨著糞便排出,並不會跑到腎臟;因此,菠菜豆腐一起吃反而能避免結石問題。 衛福部更建議,在攝取含有草酸的食物,反而要同時攝取鈣質,才能提高草酸和鈣離子在腸道結合的機會以減少草酸的吸收,進而降低草酸鈣結石的風險。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腎臟病

少一顆腎臟沒關係?腎臟功能介紹、單腎的原因和影響

過去曾見「賣腎換新手機」的新聞,而確實,人體只剩1顆腎臟仍可以存活,但少1顆腎臟真的沒有影響嗎?《Hello醫師》將介紹單腎(Solitary Kidney)—只有1顆腎臟的特殊狀況,並簡單介紹腎臟的功能與位置,以及只有1顆腎該注意的風險事項。 只剩一顆腎臟會怎樣?什麼是單腎? 大部分的人天生有1對腎臟,然而,某些人只有1顆腎臟,或只有其中1顆腎臟有作用,這種情況稱作單腎。 單腎的原因 以下是造成單腎的可能原因: 天生缺陷:若嬰兒有腎發育不全(Kidney Agenesis) 的狀況,出生時便只有1顆腎臟,此現象男性比女性多,另外一種是腎發育異常(Kidney Dysplasia),嬰兒出生時有2顆腎臟,但是其中1顆沒有作用。然而,因為只有1顆腎臟依然可以過正常的生活,所以不容易發現腎缺損或發育不良,直到未來進行醫療檢驗,如照超音波或X光,可能才發現異狀。 手術移除其中一顆腎臟:在某些情況,為了治療癌症或某些疾病而切除腎臟。 腎臟移植或捐贈:有愈來愈多人將其中1顆腎臟捐給腎衰竭的家人或朋友。(推薦閱讀:換腎要等多久、風險高嗎?腎臟移植手術過程、注意事項一次看) 單腎的影響 一般來說,只有1顆腎臟仍然以正常生活,儘管如此,仍可能面臨腎功能日漸削弱的風險,患者應小心注意以下症狀與風險: 蛋白尿(Proteinuria): 當尿液中蛋白質含量超標時,會出現蛋白尿症狀,單腎的人時常會面臨尿液中蛋白質高於平均的狀況。 高血壓(High Blood Pressure): 腎臟除了能過濾血液中血液和廢物的能力,還能幫助調節血壓以及刺激產生腎素(Renin,一種和血管擴張和收縮相關的賀爾蒙)的功能。這些功能有助於維持健康血壓。因此,只有1顆腎臟會有血壓增加的風險。(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 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腎絲球過濾速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降低:腎臟100多萬個腎元是由腎絲球和腎小管(Tubule)組成,負責過濾廢物和毒素,當腎絲球過濾速率降低,意味著過濾廢物和毒素的速度降低。 腎臟的位置與功能 一般人皆有2顆腎臟,大約是拳頭大小,位於後腰部的肋骨緣下方的位置,左右各1對稱於脊柱。腎臟的功能主要是血液淨化並產生尿液,每個腎臟由約100萬個腎元組成,每個腎元依序由腎絲球、近曲小管、亨利氏管及遠曲小管連結。集尿管則連結所有的遠曲小管開口,將尿液收集到輸尿管而進入膀胱。以下將列舉4點腎臟的功能: 1. 排除體內代謝廢物 食物的消化、肌肉活動與各種代謝產生至血液中的廢物,會透過腎臟過濾後由尿液排除;藥物的代謝也會經過腎臟。 2. 調節水份 多餘的水份會藉由腎臟自血液濾出,形成尿液排出人體。2個腎臟1天約能過濾160~190公升的液體,其中大部分的水分會回收到體內,僅1~2公升會排出體外形成尿液。 3. 調節酸鹼度、維持體液電解質 維持體內酸鹼度及鈣、磷、鈉、鉀、鹽分等電解質平衡。(慢性腎臟病飲食關鍵:低磷鉀鈉低蛋白) 4. 分泌荷爾蒙 分泌腎素:控制血壓。 分泌紅血球生成素:製造紅血球。 活化維生素D:維持骨質密度並保護骨頭的健康。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泌尿健康

再忙也別憋尿!你該知道的憋尿後果與改善方法

你曾經憋尿過嗎?相信多數人都有憋尿的經驗,無論是有意識的憋尿,像是工作很忙走不開、讀書太專心,或是在無法上廁所的情境,像是開車時遇上塞車、長時間坐遊覽車、甚至是看電影時都需要暫時憋尿。生活中時常會遇到這些情況,讓人不得已憋尿,然而憋尿太久或時常憋尿,其實是會影響健康的。以下介紹過度憋尿可能導致的相關問題,並提供幾個提升憋尿能力的方法。 排尿與憋尿的生理作用 一般而言,一個成人的膀胱容量為 300~500 c.c.,小於兩歲的小孩大約是 130 c.c.,八歲的膀胱容量大約達 300 c.c., 膀胱內的尿液到達一定容量時,膀胱會傳送訊息至大腦,大腦便會告訴身體該上廁所了,同時尿道括約肌也會收緊,等到要尿的時候才排出。 補充水分的同時也別忘了適時排尿。 憋尿可能造成的問題 當人要憋尿時,膀胱和尿道的括約肌會閉得緊緊的,讓尿液不會從尿道流出。偶爾短時間的憋尿,其實對身體並不會有大傷害;但若是憋太久或常憋尿,就可能對身體會有不好的影響: 1. 疼痛 常憋尿的人,膀胱和腎臟可能會感到疼痛;排尿時也可能會造成疼痛,而且部分肌肉仍可能因憋尿而持續緊繃,可能導致骨盆底肌肉有抽痛感。 2. 膀胱鬆弛 憋尿會讓膀胱撐大,久了之後膀胱的肌肉會失去彈性,無法正常地收縮和排尿。 3.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憋尿太久容易讓細菌有機會在尿道滋生,導致泌尿道感染,若細菌上行則可能導致膀胱炎、腎盂腎炎(腎臟發炎)。泌尿道感染的症狀有: 頻尿 排尿時有灼熱或刺痛感 骨盆或下腹部疼痛 尿液有很濃的味道或臭味 尿液混濁、顏色怪異、呈深色、血尿 此外,不常喝水的人也比較容易尿道感染,因為水喝得不夠多,膀胱不夠滿就不會通知大腦要上廁所,而原本在尿道的細菌沒有被排掉就容易繁殖,造成泌尿道感染。(推薦閱讀:泌尿道感染怎麼辦?UTI 的治療與照顧) 4. 腎結石(Kidney stone) 憋尿可能會提升腎結石等尿路結石的風險,尿液中的礦物質成分較高(尿酸、草酸鈣)的人,更要注意。(延伸閱讀:腎結石飲食禁忌與建議|預防結石、避免復發要吃什麼?) 5. 骨盆肌損傷 太頻繁憋尿可能造成骨盆底部的肌肉受傷,其中一個就是尿道括約肌。尿道括約肌能調控尿液排出,若受損嚴重可能會導致尿失禁。 有這些疾病更要避免憋尿 有攝護腺肥大、神經性膀胱功能異常(Neurogenic Bladder)或腎臟問題的人,更不要常憋尿,否則更可能受感染或引發腎臟相關疾病。另外,攝護腺肥大、神經性膀胱功能異常、泌尿系統神經受損、膀胱肌肉鬆弛等問題,也可能造成尿液殘留,導致尿液排不乾淨的狀況。 (延伸閱讀:漏尿怎麼改善?男、女性漏尿改善解析!漏尿護墊挑選5重點) 總是憋不住?4招憋尿方法訓練膀胱 適度的憋尿其實也代表膀胱功能正常,而如果常有憋尿憋不住或太常感覺有尿意的狀況時,不妨試著訓練膀胱,讓膀胱容納夠多尿液才產生尿意、去上廁所,這樣同時減少了跑廁所的次數和降低憋尿的機會。 要訓練膀胱,主要方式就是要嘗試抵抗尿意,在有些尿意時先忍住不上廁所。可以試試以下幾件事來抵擋尿意,當做一段時間、尿意已逐漸增強後,就可以停止,達到訓練的效果即可。 保持溫暖,冷會讓尿意更加強烈。 聽音樂、看電視、看書、看報紙等活動,可以讓自己分散注意力。 做動腦的事情,如玩遊戲、拼圖、解謎等等。 坐著或站起來走一走。 雖然尿意可能可以透過練習來增加忍受度,但建議平時還是盡量不要憋尿太久、太頻繁,否則可能引發上述各種相關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泌尿道感染

女性容易泌尿道感染!做這些才能遠離尿道炎

尿道炎(Urethritis)屬於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簡稱 UTI)的一員。泌尿道感染包含腎臟、膀胱及尿道等器官感染發炎,通常是細菌進入泌尿道所導致。其中女性罹患泌尿道感染的機率遠大於男性,有些學者估計女性泌尿道感染發病機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而且女性泌尿道感染在數年內都可能再度復發。 《Hello醫師》帶你了解尿道炎症狀、原因、診斷與治療方式。 尿道炎症狀與診斷檢查 尿道炎症狀 尿急 在膀胱或是下背部疼痛 排尿時有灼熱感 排尿時常常會有刺刺的感覺 晚上會起來小便 血尿 尿液混濁或是有惡臭 嚴重的病人,細菌往往會逆行性往上感染腎臟,發燒、發冷在這樣的患者常常會發生,同時有嚴重的背痛,特別是肋骨下會有嚴重的疼痛;但也有些病人是完全沒有尿道炎症狀。 較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小孩在 4~8 歲中很容易發生尿道炎,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的尿道異常,特別以小女生較為常見。(延伸閱讀:尿尿好痛!為什麼會有尿道炎?) 那要如何判斷小孩有尿道炎?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不是有下列的情形來幫助判斷: 發燒 注意力不集中 小便有惡臭 小便中有血或黏液 有時侯小孩會發生下腹痛,如果有就必須要進行尿道檢查。 尿道炎診斷與檢查 尿道炎的診斷非常簡單,只要用一般的尿液檢查以及尿道評量就可以診斷出是否患有尿道炎。不同的是,有一些狀況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例如:小孩有尿道炎、女性一年有兩次以上的尿道炎,或是男性有尿道發炎的情形,都會需要進一步檢查,深層的尿道檢查包括 X 光以及超音波檢查,以便找尋尿道是否有異常。 尿道炎治療方式 尿道炎可以利用抗生素有效的治療,大部份的抗生素都可以治癒尿道炎。尿道炎的治療最重要的是避免慢性尿道炎的發生。但因為有些細菌菌株已經對特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所以如果在服用第一種處方藥物後,症狀仍持續,醫師可能會開另一種抗生素。一般的治療過程需要兩星期到三個月不等。 感染尿道炎的人的所有性伴侶也應接受治療,服用抗生素治療尿道炎的人在治療完成之前,也應盡量避免性行為。 【推薦閱讀】 泌尿健康 泌尿道感染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腎臟病

5大洗腎配方營養品推薦!專家解析洗腎營養怎麼吃、補品怎麼選

慢性腎臟病患的飲食原則,在洗腎前、後有很大的差異。在洗腎前,飲食有很多禁忌,例如少鈉、適量蛋白等,避免增加身體負擔;在洗腎後,因為透析會造成食慾下降、蛋白質和營養流失,反而要更加注重蛋白質,且須特別補充不足的營養,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好體力。《Hello醫師》為您說明:洗腎前、後該怎麼吃、如何透過洗腎配方營養品維持營養、洗腎補品的挑選重點,並推薦5大洗腎配方營養品。 洗腎前、後營養怎麼吃? 洗腎前營養重點 適量蛋白飲食: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時,身體代謝蛋白質所產生的含氮廢物會累積在體內,進而增加身體負擔,因此,未洗腎的慢性腎臟病病患要限制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的蛋白質建議控制在0.6~0.8克。 少鈉:攝取過多的鈉對慢性腎臟病不利,建議飲食中多吃原型食物,少吃醃漬食品。 少磷:攝取過多的磷也容易增加身體負擔,建議少吃內臟類、五穀雜糧、乳製品及堅果。 市面上除了洗腎配方營養品之外,也有專為初、中期腎臟病患準備的配方食品。若腎友經常外食或有營養控制不佳等問題,例如蛋白質經常攝取太多,便可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之下,搭配使用未洗腎的配方營養品,加強營養控制。【點此了解更多】 洗腎後營養重點 透析會帶走蛋白質代謝後產生的廢物,也會帶走其他營養素,例如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及葉酸等,因此,患者除了應攝取更多蛋白質,也須加強補充其他的營養素。 洗腎後主要有3個營養重點: 增加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進入洗腎階段後,腎友每日每公斤體重所需的蛋白質變成1.2克,約為洗腎前的2倍,其中50~70%應來自高生物價值的動物性蛋白質,例如雞、鴨、魚、蛋、肉及牛奶等。 熱量不能過低或過高:洗腎患者每日、每公斤的熱量需求為25~30大卡,以60公斤的病友為例,每日應攝取1500~1800卡,需求相當高;但若腎友同時有其他慢性病須控制,升糖指數就須納入考量。 低鈉、低磷、低鉀:除了維持低鈉、低磷飲食之外,也應控制鉀的攝取量,因為洗腎患者代謝礦物質的能力不如一般健康的人。 腎友在注意上述3點的同時,更應維持營養多元,確保其他維生素、營養素都有補充到位;不過,許多洗腎患者或照護者,可能因為身體狀況差、忙於工作或家庭或經常外食等因素,無法隨時注意營養攝取,此時便可以透過洗腎配方營養品,維持營養多元,進而補充營養維持健康。 洗腎配方營養品挑選4重點 洗腎配方營養品都是專為透析腎友設計,符合低鈉、低磷、低鉀等低負擔原則,但在蛋白質比例、熱量密度(每毫升熱量多寡),以及營養素的添加等面向,各有些微差異;腎臟專科醫師林軒任建議,腎友在挑選配方營養品時,可看下列4個重點: 充足的熱量與蛋白質:熱量建議每毫升達1.8卡,蛋白質則可選來源為乳清蛋白的優質蛋白質,且佔總熱量比例為18%。 具有BCAA支鏈胺基酸:研究發現,支鏈胺基酸(英文為BCAA,為胺基酸的一種)有助於蛋白質合成,但蛋白質會隨透析而流失,此為腎友容易體力不佳的主要可能因素之一,因此,透過補充有BCAA的營養品,有助於增加體力,提振精神。 添加關鍵維生素:建議可選擇添加維生素B群及營養型維生素D3的產品,幫助增強體力,調理生理機能。 營養符合國際建議標準:各營養素成分含量符合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KDOQI)、國際腎臟病醫學組織(KDIGO)的臨床治療指引建議。 5大洗腎配方營養品推薦 洗腎配方營養品1:力增飲 力增洗腎配方 產品規格:24罐/箱,每罐237毫升 使用方式:口飲或管灌 特色: 18%優質蛋白質比例,每罐19克蛋白質,相當於2~3份的魚或雞胸肉 添加BCAA支鏈胺基酸,幫助精力充沛 加入關鍵維生素B群、營養型維生素D3,增加體力及調節生理機能 低GI、低磷、低鈉、低鉀,身體低負擔 提供低糖多口味,例如杏仁及焦糖口味 洗腎配方營養品2:亞培 普寧勝 產品規格:24罐/箱,每罐237毫升 使用方式:口飲或管灌 特色: 低GI值,適合糖尿病腎病變的洗腎病患 低磷、鈉、鉀,符合洗腎患者所需 添加Omega-3,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占總脂肪量70%以上 洗腎配方營養品3:益富 元氣強 洗腎適用配方 產品規格:30包/盒,每包24克 使用方式:沖泡飲用 特色: 使用100%分離黃豆蛋白,好消化、好吸收 添加高含量鐵、葉酸、B12,幫助紅血球的形成 添加多種膳食纖維促進排便 洗腎配方營養品4:補體素 勝力2 原味 產品規格:26罐/箱,每罐237毫升 使用方式:口飲或管灌 特色: 低GI、低磷、低鈉、低鉀 添加專利鉻,幫助維持醣類正常代謝 添加專利膳食纖維,促進排便順暢 加入藻油Omega-3,攝取優質脂肪 洗腎配方營養品5:桂格完膳營養素 洗腎適用 產品規格:48罐/2箱,每罐237毫升 使用方式:口飲或管灌 特色: 添加綠茶萃取物(含EGCG) 採高濃縮營養熱量設計,每毫升提供約2大卡熱量 添加中鏈脂肪酸(MCT) 產品最終售價請依各銷售通路之價格為主。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其他泌尿問題

突然血尿怎麼辦?會自己好嗎?血尿5大原因小心是癌症!

尿液主要是由體內的水份、鹽分、尿酸與尿素所構成,每次上廁所時都可以檢查自己的尿液顏色是否呈正常的淺黃色,一旦排尿時出現「血尿」,就要小心罹癌或其他重大疾病;究竟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哪些?為什麼尿尿會有血?突然血尿怎麼辦?《Hello醫師》將於本文完整解惑! 尿尿有血和血塊?血尿顏色說明 所謂的「血尿」(Hematuria)可依照肉眼能辨識的程度,分為顯微性血尿與肉眼可見血尿。而顯微性血尿是指尿液顏色看似正常,看不出有異狀,需經顯微鏡檢查或尿液檢查才可確認;另一種類是肉眼可見的血尿,會明顯呈現紅色尿液,代表尿中帶有血塊或流血的情況。 突然血尿的5大原因 當泌尿道意外遭車禍或強烈撞擊而產生外傷,就易直接引發血尿症狀。但以下5種原因也是導致血尿最常見的情況,需特別注意: 1.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若長期有憋尿、飲水量過少、衛生習慣不良、頻繁從事性行為等情形狀況 ,便容易使致病菌入侵泌尿系統,進而引發如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病菌將破壞黏膜或組織,導致微血管出血,出現血尿,同時還可能合併小便灼痛感、頻尿,甚至是發燒等併發症。(推薦閱讀:尿尿會痛不一定是膀胱炎!7原因勿輕忽,嚴重還會併發血尿) 2. 尿路結石(Urinary tract stones) 人體的泌尿系統中,包括了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皆可能因水喝太少、長期臥床、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尿路感染或服用如利尿劑、阿斯匹林等藥物過量,而產生結石。 當結石在泌尿器官中不斷滾動與摩擦黏膜,即可能引發出血,並產生血尿。不過,尿路結石除了會血尿外,病患也常伴隨頻尿、排尿疼痛、腰痛,下腹痛、解尿困難、排尿疼痛等症狀。 3. 攝護腺肥大(Prostatomegaly) 隨著年紀增長,男性常會因男性荷爾蒙刺激,造成組織的增生,提高患有攝護腺肥大的風險。根據臺安醫院之研究資料 顯示,50~60歲男性有5成患有攝護腺肥大,到了80~90歲則有高達9成男性會出現攝護腺肥大的症狀。 一旦出現攝護腺肥大,初期可能會有夜尿症,但中後期開始患者會出現血尿、膀胱無力,尿滯留等症狀,若未能及早治療,恐因併發症危害健康。(延伸閱讀:攝護腺肥大怎麼辦?攝護腺症狀自我評估就靠 IPSS) 4. 泌尿道腫瘤 在血尿的眾多原因中,最為可怕的即為泌尿道癌症了。其中泌尿道癌包含腎臟細胞癌,攝護腺癌,膀胱癌及泌尿上皮癌。 上述癌症引發的症狀不盡相同,但大多會有排出血尿的症狀,而此種血尿通常不會令患者感到疼痛,所以容易忽略病況而延遲就醫。當發生無痛性的血尿的狀況時,建議應先至泌尿科做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泌尿道是否出現腫瘤。 5. 激烈運動 在劇烈運動後約1~2小時,可能會排出暫時性血尿,且無其他合併症狀,一般都會稱之為「運動性血尿」。主要是因運動過於劇烈,會使腎臟上下振動過度,受腰部擠壓而導致外傷或出血。此外,激烈運動亦會造成腎臟的血流量驟減、腎血管急遽收縮,血液易自腎絲球體濾出,而引發血尿。 突然血尿怎麼辦? 由於根據血尿出現時間,又分為尿道溢血、初段血尿(剛排尿時有血、後續逐漸轉清正常) 、末段血尿及全段血尿,並因泌尿系統不同部位的出血而引起不同症狀。 對此衛福部南投醫院泌尿科建議,當有血尿時,建議可先多觀察幾次並多飲水、少喝手搖飲,並避免憋尿與穿著過緊的衣物。若目測顏色已有逐漸轉淡的跡象,就可毋需驚慌;然而,一旦上述方法已實行卻持續血尿,建議盡快與醫師諮詢,並安排下列相關檢查: 尿液檢查 經靜脈腎盂攝影術 膀胱鏡 超音波或尿液細胞學檢查 電腦斷層攝影術 血管攝影或輸尿管鏡 腎臟鏡檢查 如果檢驗後還查不出原因,則每隔3至6個月應作1次尿液常規及細胞學檢查,並持續複診,以早期發現異狀,早期治療。 一分鐘認識「血尿」原因、症狀與因應方式 「血尿」(Hematuria)可依照肉眼能辨識的程度,分為以下2種類型: 顯微性血尿:尿液顏色看似正常,需安排顯微鏡或尿液檢查發現異狀 肉眼可見血尿:尿液明顯呈紅色,代表尿中帶血塊或流血 突然血尿的原因: 泌尿道感染 尿路結石 攝護腺肥大 泌尿道腫瘤 激烈運動 突然血尿怎麼辦: 多飲水、少喝手搖飲,並避免憋尿與穿著過緊的衣物。若目測顏色已有逐漸轉淡的跡象,就可毋需驚慌;一旦上述方法已實行卻持續血尿,建議盡快與醫師諮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腎臟病

腎臟病飲食吃什麼?可吃4類食物、蔬果,不可吃的食物5大禁忌

您有被轉診到腎臟科就診的經驗嗎?是否被營養師告知要調整蛋白質呢?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1位有腎臟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超過12%,洗腎人口更長年高居全球第一;腎臟病除了被稱為台灣「新國病」,更值得注意的警訊是96%早期腎臟病人不瞭解自身狀況。 不只台灣,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指出,慢性腎臟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各階段發展緩慢,且幾乎沒有狀況,許多人直到腎臟病發展到第四期或第五期時,才知道有慢性腎臟病;CDC更提醒,約1/3的糖尿病成人有腎臟病,不管是一型和二型糖尿病均可能有相關併發問題。 若腎臟病人對於自身狀況缺乏警覺,連帶地可能對生活中的飲食也失去戒心;《Hello醫師》帶您了解,腎臟病人日常飲食可以吃什麼?哪些蔬果適合吃?又有哪些食物是禁忌? 腎臟病飲食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主健康保腎手冊」,整理腎臟病人的飲食準則如下: 腎臟病可以吃的食物 蛋白質:瘦肉(家禽、魚)、雞蛋、無鹽海鮮、綠豆 碳水化合物:米粉、冬粉、粄條、白麵包、無鹽餅乾、白米、義大利麵 飲品:水、無糖蘇打水、不加糖的茶 腎臟病可以吃的水果 鳳梨、山竹、海梨、蓮霧、芒果、蘋果、西瓜、水梨、葡萄、芭樂、水蜜桃。 此外,國健署也建議,腎臟病患者一天應以不超過2顆棒球大小份量的水果為原則。 腎臟病可以吃的蔬菜 冬瓜、絲瓜、苦瓜、豆芽菜、碗豆、韭菜黃、洋蔥、高麗菜、白筍、蘿蔔、花椰菜、玉米筍、玉米、苜蓿芽、茄子、綠蘆筍。 腎臟病可以吃的油脂 選擇優質「不飽和脂肪酸」 慢性腎臟病患者並非少油即可,油脂攝取太少易造成熱量不足、缺乏飽足感,身體反而會利用體內蛋白質產生熱量。 因為飽和脂肪(動物脂肪)與反式脂肪會影響健康,建議患者可選擇優質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芥子油、芥花油、苦茶油、花生油。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玉米油、紅花子油、葵花油、大豆油。 中鏈脂肪酸(MCT) 一般食用油的脂肪酸是長鏈脂肪酸(LCT),需透過消化酵素才可被消化吸收;相較之下,中鏈脂肪酸(MCT)具有容易消化、快速轉變為能量的優點,無須消化酵素即可被吸收。 腎臟病飲食禁忌: 腎臟病不可以多吃的食物 禁忌1:高鹽的食物 /鈉過量的食物 當腎臟中鈉離子的排泄量減少時,減少飲食中的鈉過量,有助於維持生理機能;舉凡冷凍食品、加工果汁、泡麵、零嘴、湯底與醬料,以及其他發酵食品的鈉可能有過量問題,攝取時務必格外注意。 台中榮民總醫院指出,腎臟病患調整鈉的攝取,有助於水分排出及調節生理機能,並建議依照自身狀況調整鈉的攝取量,一般建議一天攝取量為3~5克的鹽(1克鹽=400毫克的鈉)。 禁忌2:鉀過量的食物 適量的鉀可以使人體保持良好運作,但慢性腎臟病人較不易維持機能狀況,若攝取過量的鉀,容易造成身體負擔。 台北榮民總醫院建議,第一、二期慢性腎臟病病人,每日鉀離子攝取量約4克;第三、四期慢性腎臟病病人,每日鉀離子攝取量為2~4克;透析(洗腎)病人,每日鉀離子攝取量則是2~3克。 常見高鉀食物如下: 全麥麵包(100~200毫克) 柳橙(100~200毫克) 番茄(200~300毫克) 馬鈴薯(200~300毫克) 大部分生鮮蔬菜 菜湯(蔬菜汆燙後,鉀離子會流到菜湯中,因此應避免飲用菜湯) 醃漬蔬菜 罐頭蔬菜 禁忌3:磷過量的食物 當腎臟中磷離子的排泄量減少時,若未多加注意,久了會導致各類併發問題;所以腎友們需小心攝取肉類、奶製品、豆類、堅果、全麥麵包和深色蘇打水等高磷食物,此外也應注意日常食用的包裝食品中是否也添加了磷。 依據國泰綜合醫院的資料,未洗腎者每日磷的建議攝取量為600~800毫克,洗腎階段的腎友則是每日600~1000毫克。 依據衛福部國健署的「自主健康保腎手冊」,常見高磷食物如下: 穀物澱粉類:麥片、燕麥、糙米 豆類、堅果、種子類:蠶豆、花生、紅豆、腰果、杏仁、蓮子、松子、開心果、山粉圓、葵瓜子、雞蛋豆腐、豆腐皮 肉類:臘肉、肉乾、火腿、魚鬆、魷魚絲、柴魚片、小魚干、動物内臟 蛋奶類:奶精、乳酪、蛋黃、奶粉、冰淇淋、羊乳片 其他:茶包、即溶咖啡、建素糖、巧克力、蛋黃酥、芝麻湯圓、乾海帶、紫菜 禁忌4:蛋白質攝取過量或不足 蛋白質不是越低越好,攝取太多或太少皆會增加身體負擔;慢性腎臟病一共分為五期(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a、第三期b、第四期、第五期);初期慢性腎臟病(第一期~第三期3a),不必嚴格實施低蛋白飲食,建議降至約每天0.8~1克/體重公斤;慢性腎臟病晚期(第三期3b~第五期)患者應遵守「低蛋白飲食」原則,每日建議攝取量為0.6~0.8克/體重公斤數。 禁忌5:油脂攝取過量(需限制油脂)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合併有糖尿病,油脂攝取過多容易影響身體,然而完全不攝取油脂,也會造成身體熱量不足;因此,腎友最好依據自身狀況及醫師指示,適量攝取優質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苦茶油、芥花油等健康油脂,並避免使用飽和或反式脂肪烹調的食物。 適時用「完膳營養素未洗腎配方」做為正餐 蛋白質或熱量攝取不足,是慢性腎臟病人影響預後的原因之一,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指出,慢性腎臟病人即經常蛋白質或熱量攝取不足。 依據國外研究,第三期~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患中,有11~54%會出現蛋白質熱量耗損(Protein-energy-wasting, PEW,簡稱PEW),意即因為蛋白質或熱量攝取不足,導致病患出現體重減輕等問題,進而影響預後。 坊間特殊配方營養品種類繁多,相較之下,腎臟病營養特殊配方食品選擇較少,若有方便攜帶、隨時可飲用的營養品,也有助補足每天日常飲食之不足,藉此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 「完膳營養素未洗腎配方」每瓶10克蛋白質及以下特色: 少糖配方:糖尿病患者低負擔 一項長期追蹤糖尿病併發症的研究發現,曾接受糖尿病控制與併發症試驗(DCCT)的病人,相較其他病人減少61%第三期腎臟病發生率。 「完膳營養素未洗腎配方」低糖、低GI( 43.4 )的設計,對於同時罹患糖尿病、腎臟病的糖腎病友更友善,本身不喜甜味的患者也能選擇低糖口味。 友善的滲透壓:增加進食後舒適感 市售慢性腎臟病病患的特殊配方營養品,因為採濃縮製程,滲透壓較高;當攝取高滲透壓食物時,會使身體不平衡,造成體內大量水分移動,反而容易造成不適。 經衛福部核可的洗腎前特殊配方營養品中,「完膳營養素未洗腎配方」滲透壓450(mOsm/kg),是坊間滲透壓較低的產品。 綠茶萃取物含EGCG 綠茶對人體有許多好處,是良好的優質食物,綠茶中的胺基酸與植化素如兒茶素(EGCG)也有助於調節生理機能。 慢性腎臟病飲食菜單(未洗腎族群) 多數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容易營養不佳,主要原因是熱量攝取不足;因此,《Hello醫師》依據柏安血液透析中心院長王介立醫師針對「尚未洗腎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建議,整理出「未洗腎配方飲食菜單與注意事項」,為腎友提供飲食方向: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膀胱疾病

【醫師幫幫我4】肺癌躍升台灣「新癌王」!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 教您掌握肺癌關鍵密碼

國民健康署在2023年11月公布110年癌症登記資料,肺癌每年新發生人數超過12萬人,擠下蟬聯15年之久的大腸癌,成為「新癌王」,不僅如此,肺癌也是近20年十大癌症死亡人數之首;吳教恩醫師指出:「肺癌初期沒有症狀,等到有症狀時,通常已經是第四期,因此,死亡人數比其他癌症高。」  《Hello醫師》推出【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節目,第四集為您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為您剖析肺癌成為新癌王的主要原因?肺癌初期可能有哪些症狀?民眾該如何及早發現?近年來有哪些新的治療方式? 【醫師幫幫我】線上直播第四集(完整版): 肺癌躍升台灣「新癌王」! 腫瘤科名醫吳教恩醫師 教您掌握肺癌關鍵密碼 【醫師幫幫我】FB線上直播第三集(完整版): 疫情後大反撲 兒童RSV、流感、腺病毒大爆發? 【醫師幫幫我】FB線上直播第二集(完整版): 小心臟大影響,兒童肥胖會有心臟病嗎? 【醫師幫幫我】FB線上直播第一集(完整版): 換季鼻子癢不停?查克醫師教您對付過敏性鼻炎必看絕招!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腎臟病

慢性腎病治療關鍵 腎臟學會:新用藥、調整生活型態

「腎不好,就像活在垃圾堆裡,整個身體都不對」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13日在一場記者會表示,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超過2百萬人,聽起來很嚇人,但其實不用過度擔心;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及早治療,可減緩腎病惡化的機會。臺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趙家德則說,慢性腎臟病治療已有新藥物「SGLT2抑制劑」,可延緩腎功能下降,並進一步潛在降低未來住院、洗腎和死亡的風險。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由左至右)及、台大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家德呼籲,從源頭減緩慢性腎臟病惡化。 台灣腎臟醫學會13日舉辦「慢性腎臟病衛教記者會」,吳麥斯說,全台灣慢性腎臟病人口已突破200萬,換算約平均每8位成人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末期腎臟病發生率與盛行率更多年高居全球之冠。吳麥斯表示,慢性腎臟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近6成被診斷時已是中晚期(3-5期),此時腎功能已受損且潛在不可逆。 吳麥斯說,台灣每年新發生的洗腎人數更是超過12,000人,足足可以坐滿一座小巨蛋,但其實狀況沒有想像中那麼糟;吳麥斯提醒,很多人覺得腎臟病無藥醫,一定會走到洗腎這一步,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吳麥斯說,近來醫界普遍有「心糖腎」是相關聯器官系統的共識,因為腎臟功能失常,「從頭髮到腳趾甲」都會受影響,因此,對於因腎功能惡化而必須住院、洗腎甚至面臨死亡等多重壓力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如何透過腎絲球過濾率(eGFR)及尿中白蛋白尿/肌酸酐比值(UACR)綜合評估腎功能狀況,及早發現治療,是腎臟病防治的關鍵。 趙家德在會中則提到,許多病患是透過健康檢查才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病,而且,很多人即使有腎臟病的相關症狀,也不見得會主動到到腎臟科求診,除了把「腎臟科」與「洗腎」畫上錯誤等號的觀念之外,也有男性患者擔心「腎臟科」可能與性功能相關,有害男性雄風,而不願就醫。 趙家德在會中舉一名67歲個案楊女士為例,她長期有三高問題,在健康檢查時發現有蛋白尿,但沒有持續追蹤,後來腎功能跟著三高控制不佳而急速惡化,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第3期,確診8年來頻繁出入急診、住院治療,今年(2023)因血尿及劇烈腹痛住院,經醫師評估因為腎功能嚴重受損,必須接受洗腎治療。 藥物治療 改善生活型態 讓腎臟正常老化 腎功能的高低,和患者住就醫次數、住院天數及死亡率等息息相關。腎功能下降恐讓病人加速面臨住院、洗腎、死亡等問題。要避免腎功能快速惡化、降低住院與死亡率,可從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改善生活型態來著手。 在藥物治療方面,趙家德說,除了常用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第二型受體阻斷劑(ARB)或配妥西菲林(Pentoxifylline)等藥物,國際腎臟醫學會(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也於2023腎臟病臨床指引中,將SGLT2抑制劑列為慢性腎臟病治療建議使用藥物。 趙家德說,SGLT2抑制劑原本是用來控制糖尿病患血糖的用藥,但研究發現,也能幫助慢性腎臟病患排出體內多餘糖分,降低腎臟負擔、避免腎功能惡化,「接受治療的患者,有機會讓腎功能退化速度趨近於正常老化的速度」。 8成高風險族群未曾接受篩檢 雖然有多種藥物可延緩腎功能退化,但統計顯示,有腎臟病高危險因子病人接受篩檢比率僅兩成,高達8成未接受篩檢。趙家德提醒,本身具有三高、肥胖、吸菸、長期服用未經醫師處方藥物、高齡(65歲以上)、腎臟病家族史等高風險因素的民眾,應定期安排腎功能檢查,若出現「泡(泡泡尿)、水(下肢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疲倦)」典型症狀時,則建議儘快就醫。 圖:慢性腎臟病患依風險程度定期追蹤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lihi3.cc/Ur9VD FB:https://lihi3.cc/F7Qlf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