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探索
健康小工具
儲存

分享

突然血尿怎麼辦?會自己好嗎?血尿5大原因小心是癌症!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連珮妤 · 更新日期:2024/04/18

突然血尿怎麼辦?會自己好嗎?血尿5大原因小心是癌症!

尿液主要是由體內的水份、鹽分、尿酸與尿素所構成,每次上廁所時都可以檢查自己的尿液顏色是否呈正常的淺黃色,一旦排尿時出現「血尿」,就要小心罹癌或其他重大疾病;究竟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哪些?為什麼尿尿會有血?突然血尿怎麼辦?《Hello醫師》將於本文完整解惑!

尿尿有血和血塊?血尿顏色說明

所謂的「血尿」(Hematuria)可依照肉眼能辨識的程度,分為顯微性血尿與肉眼可見血尿。而顯微性血尿是指尿液顏色看似正常,看不出有異狀,需經顯微鏡檢查或尿液檢查才可確認;另一種類是肉眼可見的血尿,會明顯呈現紅色尿液,代表尿中帶有血塊或流血的情況。

突然血尿的5大原因

當泌尿道意外遭車禍或強烈撞擊而產生外傷,就易直接引發血尿症狀。但以下5種原因也是導致血尿最常見的情況,需特別注意:

1.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若長期有憋尿、飲水量過少、衛生習慣不良、頻繁從事性行為等情形狀況 ,便容易使致病菌入侵泌尿系統,進而引發如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病菌將破壞黏膜或組織,導致微血管出血,出現血尿,同時還可能合併小便灼痛感、頻尿,甚至是發燒等併發症。(推薦閱讀:尿尿會痛不一定是膀胱炎!7原因勿輕忽,嚴重還會併發血尿

2. 尿路結石(Urinary tract stones)

人體的泌尿系統中,包括了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皆可能因水喝太少、長期臥床、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尿路感染或服用如利尿劑、阿斯匹林等藥物過量,而產生結石。

當結石在泌尿器官中不斷滾動與摩擦黏膜,即可能引發出血,並產生血尿。不過,尿路結石除了會血尿外,病患也常伴隨頻尿、排尿疼痛、腰痛,下腹痛、解尿困難、排尿疼痛等症狀。

突然血尿怎麼辦?會自己好嗎?血尿5大原因小心是癌症!

3. 攝護腺肥大(Prostatomegaly)

隨著年紀增長,男性常會因男性荷爾蒙刺激,造成組織的增生,提高患有攝護腺肥大的風險。根據臺安醫院之研究資料 顯示,50~60歲男性有5成患有攝護腺肥大,到了80~90歲則有高達9成男性會出現攝護腺肥大的症狀。

一旦出現攝護腺肥大,初期可能會有夜尿症,但中後期開始患者會出現血尿、膀胱無力尿滯留等症狀,若未能及早治療,恐因併發症危害健康。(延伸閱讀:攝護腺肥大怎麼辦?攝護腺症狀自我評估就靠 IPSS

4. 泌尿道腫瘤

在血尿的眾多原因中,最為可怕的即為泌尿道癌症了。其中泌尿道癌包含腎臟細胞癌攝護腺癌膀胱癌及泌尿上皮癌。

上述癌症引發的症狀不盡相同,但大多會有排出血尿的症狀,而此種血尿通常不會令患者感到疼痛,所以容易忽略病況而延遲就醫。當發生無痛性的血尿的狀況時,建議應先至泌尿科做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泌尿道是否出現腫瘤。

5. 激烈運動

在劇烈運動後約1~2小時,可能會排出暫時性血尿,且無其他合併症狀,一般都會稱之為「運動性血尿」。主要是因運動過於劇烈,會使腎臟上下振動過度,受腰部擠壓而導致外傷或出血。此外,激烈運動亦會造成腎臟的血流量驟減、腎血管急遽收縮,血液易自腎絲球體濾出,而引發血尿。

突然血尿怎麼辦?

由於根據血尿出現時間,又分為尿道溢血、初段血尿(剛排尿時有血、後續逐漸轉清正常) 、末段血尿及全段血尿,並因泌尿系統不同部位的出血而引起不同症狀。

對此衛福部南投醫院泌尿科建議,當有血尿時,建議可先多觀察幾次並多飲水、少喝手搖飲,並避免憋尿與穿著過緊的衣物。若目測顏色已有逐漸轉淡的跡象,就可毋需驚慌;然而,一旦上述方法已實行卻持續血尿,建議盡快與醫師諮詢,並安排下列相關檢查:

  • 尿液檢查
  • 經靜脈腎盂攝影術
  • 膀胱鏡
  • 超音波或尿液細胞學檢查
  • 電腦斷層攝影術
  • 血管攝影或輸尿管鏡
  • 腎臟鏡檢查

如果檢驗後還查不出原因,則每隔3至6個月應作1次尿液常規及細胞學檢查,並持續複診,以早期發現異狀,早期治療。

一分鐘認識「血尿」原因、症狀與因應方式

「血尿」(Hematuria)可依照肉眼能辨識的程度,分為以下2種類型:
  • 顯微性血尿:尿液顏色看似正常,需安排顯微鏡或尿液檢查發現異狀
  • 肉眼可見血尿:尿液明顯呈紅色,代表尿中帶血塊或流血
突然血尿的原因:
  • 泌尿道感染
  • 尿路結石
  • 攝護腺肥大
  • 泌尿道腫瘤
  • 激烈運動
突然血尿怎麼辦:
多飲水、少喝手搖飲,並避免憋尿與穿著過緊的衣物。若目測顏色已有逐漸轉淡的跡象,就可毋需驚慌;一旦上述方法已實行卻持續血尿,建議盡快與醫師諮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資料查核:

Hello 醫師


文: 連珮妤 · 更新日期:2024/04/18

ad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