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一直有尿意但尿不出來?出現尿滯留8大症狀快就醫

醫學審稿: 吳振宇醫師 · 泌尿外科 ·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


文: 連珮妤 · 更新日期:2023/04/25

    一直有尿意但尿不出來?出現尿滯留8大症狀快就醫

    明明尿意甚濃、感覺膀胱快滿到脹裂,結果衝去廁所卻沒尿幾滴就結束,小心你可能有尿滯留的問題!

    根據衛福部所提供的資料,男性尿滯留機率通常較女性高,且和年齡成正比,若於70歲男性有10%尿滯留機率;80歲的男性則高達30%。究竟什麼是尿滯留?《Hello醫師》為您解析6大關鍵原因,掌握就醫時機盡早治療。

    什麼是尿滯留?

    尿液是由腎臟從血液中過濾出來的廢物所組成,經腎臟過濾後尿液會流向膀胱,再通過尿道排出體外,而尿滯留(Urinary Retention)則是指尿液鬱積膀胱無法自主排出的現象,以下分成急性尿滯留和慢性尿滯留說明:

    • 急性尿滯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急性尿滯留在男性身上較為常見,男女發生率大約13:1,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膀胱會突然無法排出脹滿的尿液,造成膀胱出現脹痛感,需要立即就醫檢查。(延伸閱讀:尿尿痛變血尿?急性膀胱炎女性易感染、簡單7撇步預防急性膀胱炎復發
    • 慢性尿滯留(Chronic urinary retention):患者的膀胱功能會逐漸下降,導致膀胱有過多餘尿滯留於膀胱,讓病患經常有想尿卻尿不出來或尿不乾淨的感覺,長期下來就會造成慢性尿滯留。

    尿滯留的6大原因

    義大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振宇指出,諸如感染、結石或藥物副作用皆可能引發尿滯留,以下將常見原因分為6點介紹:

    • 攝護腺肥大:隨著年紀增長,男性荷爾蒙的刺激會造成組織增生,引發攝護腺肥大,進而出現排尿困難、膀胱發炎、急迫性尿失禁、尿滯留等症狀。
    • 尿道結石結石可能會刺激膀胱,導致頻尿及引發膀胱炎;若結石阻擋了膀胱出口,則會導致尿滯留。
    • 糖尿病:約有20%~60%糖尿病患會發生膀胱病變,主要因其體內的高血糖造成神經軸突發生病變,使逼尿肌活性變差,進而造成患者容易有解尿不乾淨、尿滯留和滿溢性尿失禁等情況發生。
    • 急性攝護腺炎:主要由革蘭氏陰性桿菌引起,如變形桿菌(Proteus species)與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造成攝護腺發炎腫大,進而阻塞尿道,引發尿滯留。常伴隨解尿疼痛、發燒等現象。
    • 服用藥物:許多人感冒時會至藥局自行購買成藥服用,但有些藥物具引發尿滯留的副作用,如用來緩解流鼻水等過敏症狀的抗組織胺藥物,其中就內含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及Hydroxyzine;降低黏膜充血與減輕鼻塞症狀的甲型交感神經受體致效劑具有偽麻黃鹼,皆可能促使尿滯留發生。此外,像是用來治療頻尿及腸躁症的抗乙醯膽鹼,也會抑制膀胱收縮,引發尿液滯留。
    • 手術後併發症:如髖關節置換術、脊椎手術、直腸手術、女性骨盆問題手術或痔瘡切除手術等,皆可能會造成患者在術後出現尿滯留的情形。

    罹患尿滯留可能會出現下腹部劇烈疼痛、腫脹

    一直想尿但沒尿?尿滯留症狀說明

    尿滯留的症狀繁多,以下分別說明急性尿滯留與慢性尿滯留的症狀:

    急性尿滯留

    • 膀胱尿液過滿,無法隨意走動
    • 下腹部劇烈疼痛、腫脹

    慢性尿滯留

    慢性尿滯留症狀通常會讓人難以察覺,以下為常見的5種症狀:

    • 解尿困難
    • 解尿時無法完全排空膀胱
    • 頻尿但尿量減少
    • 漏尿
    • 輕微下腹部疼痛
    • 尿流速緩慢

    建議民眾若符合以上任一症狀,皆應至醫院接受檢查,確保泌尿道健康無虞。

    4種診斷尿滯留的方法

    1. 膀胱超音波檢查(Bladder Scan):醫師會經由超音波檢查膀胱殘餘尿量,以及有無結石和腫塊。
    2. 膀胱鏡檢查(Cystoscopy):若無法透過影像檢查進行診斷時,需利用膀胱鏡將一端帶有微型攝像頭的細管插入尿道,直接檢視膀胱內的狀態,若診斷後發現問題,必須進一步取得檢體化驗。
    3. 膀胱尿路動力學檢查(Urodynamic testing):檢查時會置入尿道導管及肛管,對膀胱內壓力進行測試,了解病患儲尿及排尿的動態過程,並判斷膀胱排空的情況。
    4. 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使用傳感器來測量膀胱和尿道括約肌及其附近肌肉和神經的活動狀況。

    當急性尿滯留時,醫師會為病患放置導尿管減緩病人的不適

    尿滯留治療:放鬆肌肉搭配導尿管引出餘尿

    吳振宇醫師表示,尿滯留的治療主要有2大重點:

    • 使用藥物放鬆膀胱頸肌肉或攝護腺尿道壓力,增加尿流量。
    • 使用導尿管幫助病人導出殘尿。

    以下列出尿滯留4種常見治療方式:

    • 泌尿道平滑肌作用劑:常見藥物為Bethanechol chloride,能使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增加膀胱迫尿肌的張力,促使排尿順利。
    • α交感神經阻斷劑(Alpha-adrenergic blocker):α交感神經阻斷劑是目前用來治療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下泌尿道症狀最常使用的藥物,藉由放鬆攝護腺平滑肌,達到改善尿滯留的效果。(推薦閱讀:攝護腺肥大怎麼辦?攝護腺症狀自我評估就靠 IPSS
    • 抗生素:若因手術後遭感染而出現尿滯留的問題,醫師會先找尋感染源,再透過抗生素替病患進行下一階段的治療。
    • 導尿管:當發生急性尿滯留時,醫師會為病患放置尿管或導尿減緩病人的不適,而導尿管持續的時間則與當時脹尿的程度有關。
    • 自我導尿:對於慢性尿滯留的病人而言,若學會自我導尿,則可免除長期必須攜帶尿袋的不便,並能降低因長期放置導尿管引發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如何預防尿滯留?

    吳振宇醫師建議,民眾可採取以下3種方式來預防尿滯留:

    1. 避免憋尿:若尿意來襲,應盡快如廁,否則憋尿容易使膀胱衰弱,增加尿路感染及結石的機率,進而導致尿滯留。
    2. 凱格爾運動:凱格爾運動為一種骨盆底肌肉強化運動,不僅能鍛鍊骨盆底肌肉,還能改善膀胱與腸道功能,除有助預防尿滯留,也經常用於改善產後婦女的尿失禁。(推薦閱讀:尿失禁的治療與預防:凱格爾運動練骨盆底肌
    3. 調整飲食習慣:平時應避免飲用冰冷飲料或刺激性飲食(如酒精、辛辣食物等),以及睡前時少喝水,可減少對膀胱的刺激,降低尿滯留的風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吳振宇醫師

    泌尿外科 ·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


    文: 連珮妤 · 更新日期:2023/04/25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