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膀胱恐引尿失禁!有這3類疾病勿輕忽!快靠3治療恢復正常排尿
膀胱為人體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正常的膀胱就如同氣球般,具有彈性,能暫時儲存由腎臟、輸尿管代謝而來的尿液,並於適當時機排出體外,但若罹患腦血管病變、失智症等疾病,便可能會引發神經性膀胱,出現排尿困難、頻尿或急尿,甚至是尿失禁的症狀。 究竟何謂神經性膀胱?患者可能出現哪些症狀?又該透過什麼方法治療神經性膀胱,讓膀胱恢復正常排尿功能?本文將一一為你解答。 什麼是神經性膀胱? 由於膀胱需倚靠體內神經系統的控制與協調,才能正常儲存及排出尿液,而當中樞神經至周邊神經受到傷害時,便會引發神經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影響膀胱正常功能,出現排尿困難、頻尿、急尿、尿失禁等症狀。 神經性膀胱成因:顱內病變、脊髓損傷、周邊神經病變 以下為導致神經性膀胱的3種常見原因: 顱內病變:包括腦血管病變、帕金森氏症、失智症及大腦退化等。 (延伸閱讀:失智症可治癒嗎?搞懂失智症2大治療方法,及時治療防惡化) 脊髓損傷及脊髓病變:如外傷性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及脊髓束緊症等。 周邊神經病變:包括馬尾症候群、糖尿病以及骨盆手術造成骨盆神經骨叢受傷,皆為周邊神經病變常引發的病症。 神經性膀胱分可2大類型!常見症狀、併發症一次了解 依據病患神經損傷的部位不同,可將神經性膀胱分為痙攣性與鬆弛性2大類型,以下為大家分別介紹其症狀與可能產生的併發症: 痙攣神經性膀胱:若患者腰椎以上的中樞神經遭到損壞,可能會使膀胱處於痙攣性收縮且壓力較大的狀態,導致難以儲存尿液,因而出現頻尿、急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狀。 鬆弛性神經性膀胱:當病患薦椎以下的中樞神經或周邊神經受到損傷時,便無法將膀胱尿液已滿的訊息傳入大腦,造成膀胱肌肉失去收縮力,導致膀胱過度脹尿,最後尿液便會不受控制地從尿道溢流出來,還可能合併頻尿、急尿、夜尿、尿道炎、尿失禁等症狀。 此外,神經性膀胱患者由於膀胱功能的改變,可能使膀胱、腎臟反覆遭到感染與產生結石,甚至出現尿液逆流,降低腎功能或引發腎水腫,嚴重尿路感染亦可能引發敗血症。 神經性膀胱診斷:尿液檢查、尿路動力學檢查 醫師除了會詢問患者的病史及進行觸診外,還會依病情需要,替患者安排神經學檢查,如肛門外括約肌張力試驗,確認病患括約肌收縮反應,並透過尿液檢查,分析患者尿液中的尿蛋白、尿糖、尿膽紅素等數值是否符合標準,或出現潛血反應。 另外,醫師還可能會透過尿路動力學檢查(如膀胱功能檢查、括約肌肌電圖、尿流速檢查等)、腎臟超音波等,確認膀胱、腎臟等泌尿系統功能有無異狀,再做進一步診斷。 神經性膀胱3大常見治療方法 醫師會於尿路動力學檢查後,辨別神經性膀胱患者是屬於膀胱過度收縮,還是膀胱收縮功能不良,以安排不同的治療方式。以下為大家分別介紹藥物與手術治療的種類: 藥物治療:醫師可能會使用α-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α-adrenergic blocker)等藥物,減少逼尿肌不自主收縮,使尿道外括約肌能夠放鬆,或以Oxybutynin等藥物,增加逼尿肌張力,協助鬆弛性神經性膀胱患者排出尿液。 手術治療:若神經性膀胱症狀較為嚴重者,醫師可能會考慮替患者進行腸道膀胱擴大整形術、膀胱自行擴大術、經尿道膀胱頸切開術、尿道外括約肌切開術以及尿道支架等手術,以增加患者的膀胱容量或降低尿道阻力。 間歇性導尿:泌尿科醫師會指導病患進行間歇性導尿,日間每4小時自行導尿1次,或者於上完廁所後自行導尿,以完全將尿液排空,減少感染及出現其它併發症的風險。(同場加映:何時需放置導尿管?了解導尿管使用4時機,遵循清潔7步驟,減少後遺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