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一般膀胱炎(Cystitis)不同,間質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簡稱 IC)不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它是一種非單一病因的慢性膀胱發炎疾病。根據統計,台灣有將近四萬五千名間質性膀胱炎患者,或許是因為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多半和膀胱炎或其他膀胱疾病類似,其中有 3/4 尚未被診斷出來,且女性罹患間質性膀胱炎的機率約為男性的八倍。本文為你介紹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診斷與治療方式。(延伸閱讀:不憋尿多喝水防泌尿感染!泌尿系統的保養照顧)
間質性膀胱炎高危險群
間質性膀胱炎好發於 30~40 歲情緒緊張的女性, 90% 的患者是中年女性,在患者當中,50% 有過敏體質,30% 有腸躁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 IBS,中文簡稱腸躁症),20% 有偏頭痛。
間質性膀胱炎的症狀如下:
- 頻尿:白天或夜間頻尿,一天甚至高達 60 次,且尿量少。
- 急尿:感覺必須立刻排尿,可能伴隨疼痛、壓迫感或痙攣。
- 疼痛:可能出現於下腹部、尿道或陰道部位。疼痛還經常發生在性交時。間質性膀胱炎的男性病人可能會出現睾丸、陰囊、會陰疼痛或是射精痛。
除了上述症狀,也有一些病人會出現夜尿、血尿,另外有肌肉關節疼痛、偏頭痛、過敏反應以及腸胃不適等症狀。
如何診斷出間質性膀胱炎
基本上,出現以上症狀,但是病理切片上又無細菌感染的跡象時,即很可能是罹患間質性膀胱炎。通常透過以下方式來診斷:
- 尿液分析:實驗室檢查尿液,分析是否有白血球、紅血球、細菌或是過多蛋白質。
- 尿液細菌培養:將尿液中的細菌做培養並分析是哪些種類。
- 尿液細胞學:收集尿液並以顯微鏡觀察其中脫落於其中的上皮細胞是否有癌症或是發炎細胞。
- 膀胱鏡檢查:經過尿道插入一根細又柔軟的管子和觀察裝置,檢查膀胱和尿道的其他部分。檢查結構變化或堵塞狀況。
- 膀胱壁切片檢查:從膀胱中取出組織樣本(用針或在手術過程中)並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症或其他異常細胞的一種檢測。
- 實驗室檢查攝護腺分泌物:為了檢查攝護腺的發炎或感染。
間質性膀胱炎和其他膀胱疾病有些相似,且病患當然無法自行判斷第三項特徵,因此,醫師會要求病患進行尿液培養,確定是否有細菌感染,並排除其它類似症狀的疾病或病變,這些疾病包括膀胱癌(Bladder Cancer)、腎臟病(Kidney Disease)、結核病(Tuberculosis,又稱 TB)、陰道炎(Vaginitis)、性傳染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簡稱 STD)、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放射性膀胱炎(Radiation Cystitis),以及神經性功能失調等。(同場加映:不憋尿多喝水防泌尿感染!泌尿系統的保養照顧)
如果不存在感染或是沒有發現其它異常,醫師會替病患進行膀胱鏡檢查,觀察膀胱壁有無點狀出血,這是間質性膀胱炎的特點之一;有必要的話,醫師會進行膀胱壁活組織切片檢查或尿液細胞學檢驗,以排除膀胱癌的可能性。
間質性膀胱炎治療方式
目前沒有完全治癒間質性膀胱炎的方法,醫師也會因為病患的身體狀況來調整治療方式,但以下療程還是對病患有一定的幫助。
藥物治療
- 口服藥物: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簡稱 PPS)是專門用於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口服藥物,可以治療某些疼痛不適,透過在膀胱壁上形成一層保護層,免受尿液中有害/刺激性物質的影響而起作用。
- 其它口服藥物:包括抗炎藥物、止痙攣藥物、膀胱止痛劑,以及肌肉鬆弛劑。
- 抗抑鬱劑:幫助於減輕間質性膀胱炎的疼痛和頻尿症狀,而非用來治療憂鬱症狀。
- 玻尿酸膀胱灌注:以玻尿酸灌注治膀胱,在健保給付規範也是十分嚴格,且需反覆灌注數次以達療效。
- 膀胱擴張:在全身或半身麻醉之下,利用內視鏡經由尿道進入膀胱,用特定水壓灌注生理食鹽水,將膀胱擴張數分鐘。這可幫助頻尿等症狀減輕,尿容量增加,手術後可能會有血尿情形持續數日。
生活習慣調整
間質性膀胱炎的患者,常有情緒緊張,對許多事情過度執著的個性,所以患者應盡量維持自己身心的平衡,並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避免焦慮、暴躁,加上配合服用藥物,可以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間質性膀胱炎飲食守則
除了藥物治療,根據台灣間質性膀胱炎協會(ICA),某些特定食物會引發症狀加劇。雖然嚴重程度會因個人體質差異而有所不同,一些針對間質性膀胱炎患者的研究表示,「規範飲食內容」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病患可以藉由寫飲食日記,酌量增加每天進食的食物品類,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從中觀察哪些食物會加劇自己的症狀。例如,有 50% 的人表示,酸性、酒精性、碳酸飲料及咖啡、茶會加重疼痛。以下列舉間質性膀胱炎病患應避免或少吃的食物:
- 奶製品:陳年乳酪、酸奶油、優格。
- 澱粉及穀類:裸麥及酵母麵包。
- 肉類及魚類:醃、燻、烤的肉類及魚類(鯷魚)、魚子醬、雞肝、醃牛肉、罐頭或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的肉類。
- 堅果類:除了杏仁果、腰果、松果外,大部份堅果盡量不要食用。
- 飲料類:避免含酒精飲料、啤酒、含碳酸飲料、咖啡、茶、葡萄酒。
- 調味料:避免美乃滋、味精、辛辣食物、醬油、沙拉調味汁、醋。
- 防腐劑及添加物:避免檸檬酸、砂糖、味精、含人工色素之食物。
【推薦閱讀】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