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健康

呼吸道健康小至咳嗽或普通感冒,一直到 2003 年的 SARS 或 2020 年的武漢肺炎,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找到與呼吸道健康相關的症狀與疾病介紹,以及各種健康資訊。

基礎知識

呼吸道健康

益生菌怎麼吃?可以長期吃嗎?一天吃幾次?益生菌吃法詳解

益生菌有助於調整體質、維持健康,但益生菌應該怎麼吃比較好?可以長期吃嗎?一天又該吃幾次?《Hello醫師》為您整理益生菌食用方式,解析長期補充益生菌的好處,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錯誤吃法,讓益生菌的補充更有效,幫助您維持健康! 目錄 益生菌怎麼吃?挑對產品比吃對方法更重要 益生菌可以長期吃嗎?需要天天吃嗎? 益生菌一天吃幾次? 益生菌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益生菌怎麼吃?挑對產品比吃對方法更重要! 益生菌的食用時機雖然重要,但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菌株更為關鍵。市售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若想要提升補充效率,可依據以下5大重點挑選合適的益生菌產品: 1.選擇經實驗證實的益生菌菌株 挑選經人體實驗或多項實驗研究證實的專利益生菌,例如植物乳桿菌LP28、L137及TWK10,或副乾酪乳桿菌LP33、LPC12。 2.標示益生菌菌數 選擇外包裝上有明確標示菌數的益生菌,並檢視廠商是否提供相關檢驗報告,以確保產品在效期內所含的活菌數皆符合標示值,例如可挑選經第三方檢驗機構如Intertek全國公證檢驗股份有限公司認證的產品。 但要注意,標示上載明的菌數並不等於實際攝取菌數,因為益生菌存活率會受到保存條件、新鮮程度及包埋技術影響,因此,選擇具備良好穩定性與保護機制的產品,才能確保真正攝取足夠的活菌。 3.益生菌保存方式 不同益生菌的保存條件各異,部分菌株較為敏感,需儲存於陰涼或冷藏環境,但也有部分菌株有較高的耐熱性,能在常溫下維持穩定活性,而部分市售益生菌若無採取特殊凍乾技術保存,則建議冷藏保存。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益生菌可挑選較乾燥的劑型,例如粉狀或膠囊,因為其形態濕度低,穩定性相對較高。 4.搭配益生質或後生元 益生質(如半乳寡糖、果寡糖)為益生菌的營養來源,後生元則是益生菌的代謝產物。益生菌搭配益生質或後生元,能夠增強定殖力,幫助改變細菌叢生態。 5.通過官方或第三方認證 選擇獲得第三方機構檢測與品質驗證的益生菌產品,例如通過SGS、GMP、ISO 22000或HACCP等認證,確保產品符合安全與品質標準。 益生菌可以長期吃嗎?需要天天吃嗎? 益生菌的功效是維持消化道機能,並非取代消化道原本功能,因此,目前並無證據證明,長期補充會形成依賴性;相反的,當腸胃道環境較不穩定或菌叢暫時失衡,規律且長期補充益生菌,依每個人體質及需求不同,可能有助於恢復菌叢生態平衡,進而維持腸道健康。 至於該空腹吃或進食後補充?因不同益生菌株各有不同特性,建議參考市售益生菌產品包裝上的食用說明,以完整發揮各種菌株維持健康的好處。 長期吃益生菌好處1:幫助排便順暢 上班族因為工作忙碌而經常外食,食物選擇多以高澱粉、少蔬菜或重油重鹹口味為主,營養容易失衡。此時,若想要排便順暢,可選擇含有嗜酸乳桿菌LA1及LA1063等菌株的產品。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又稱A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桿菌,能在酸性環境中生長。研究顯示,嗜酸乳桿菌LA1有助維持消化道機能,使排便順暢。 長期吃益生菌好處2:維持健康 飲食不均衡、忙碌的生活型態也可能影響腸道菌叢,連帶影響消化道機能,這時便可視個人需求補充益生菌,維持腸道菌叢平衡,例如:副乾酪乳桿菌LPC12、植物乳桿菌TWK10及鼠李糖乳桿菌GR-1等,除了幫助排便順暢外,也有助維持健康。 其中,TWK10是由台灣泡菜中分離出的植物乳桿菌菌株,實驗指出,適量補充有助維持健康,讓上班族在忙碌工作中,也能保持良好狀態,擁有更輕盈的心情與充沛的能量。 除了上述菌株之外,也可考慮經認證後的益生菌菌株,例如洛德乳桿菌RC-14,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長期吃益生菌好處3:調整體質 在秋冬、初春等季節交替之際,天氣忽冷忽熱,身體容易出現不適。適量補充益生菌有助調整體質,尤其是植物乳桿菌LP28、L137及副乾酪乳桿菌LP33等菌株,可幫助改變細菌叢生態,對抗潮濕多變的台灣氣候。 植物乳桿菌L137菌株最初是由魚和米飯發酵品中分離出來的;研究顯示,實驗者食用L137益生菌菌株第4週與第12週相比,對於調整體質有正向影響。 長期吃益生菌好處4:幫助入睡 研究顯示,益生菌可以透過改變細菌叢生態,調節體質,進而幫助入睡;因此,部分市售益生菌也會在配方中加入幫助入睡的專利菌株,進而維持健康。 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促進消化與調整體質,但挑選時,建議選擇適合的菌株及適當的劑量,搭配正確的食用方式,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以「VITABOX®【順暢專科】」為例,該產品明確標示8種專利益生菌,其中包含植物乳桿菌LP28、副乾酪乳桿菌LPC12、嗜酸乳桿菌LA1063等,有助於維持健康、調整體質與維持消化道機能;同時,產品也添加益生質及後生元,使菌相組成更為健康。 益生菌一天吃幾次? 益生菌的食用次數依產品標示而異。多數益生菌產品的每日建議食用次數為1次,若欲加強保健效果,部分產品也會提供額外補充份量或次數的建議;不過,若產品未特別註明,建議不要擅自食用超過指示的劑量,對於維持健康並無助益。 食用益生菌的時機,一般建議在睡前消化道已消化完全或早晨空腹時食用;不過,不同菌株的助益可能不同,請依照建議指示食用,以發揮最大效用。 益生菌不能跟什麼一起吃?益生菌錯誤吃法 益生菌的食用方式可能影響其維持健康的作用,若想達到良好的保健效果,食用益生菌時須注意避開以下錯誤吃法: 益生菌錯誤吃法1:錯誤的食用時機 益生菌常見的食用時機為睡前或起床空腹時,但部分產品針對不同的效用,可能須於不同時機補充,例如在睡前食用以幫助入睡,或在餐後攝取以幫助消化。 若在錯誤的時機食用,可能讓產品較難達到預期的幫助,因此,請遵循產品指示的時間攝取。 益生菌常見的食用時機如下: 早起空腹時:較不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益生菌活性。 餐後、睡前:依菌株的功能性而定,部分專利菌株會建議於餐後或睡前補充。 益生菌錯誤吃法2:與藥物一併食用 抗生素會消滅體內的細菌,包括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也就是益生菌。因此若有服用抗生素的需求,建議遵循專業醫師建議補充益生菌,避免抗生素影響益生菌功效,確保有助維持消化道機能。 益生菌錯誤吃法3:與咖啡或其他刺激性飲品同時食用 補充益生菌時,建議應避免與酸性食物同時食用,以免影響益生菌活性。 建議避開以下食物: 咖啡 茶 水果,例如:柳橙、鳳梨等酸性水果 蕃茄汁或番茄醬 此外,建議間隔2小時後食用,避免影響益生菌的定殖狀況。 益生菌錯誤吃法4:搭配熱水或沖泡食用 益生菌的保存方式,建議放置於陰涼處,主要是避免高溫曝曬,破壞益生菌的活性。若欲配水吞服,建議準備常溫或不超過40°C溫水,並避免將益生菌加入熱水或熱飲中。 益生菌錯誤吃法5:劑量過多或過少 食用過多或過少的益生菌,都可能影響效果,建議遵循產品標示食用說明,或依專業醫師建議,定期且適量補充益生菌,以調節生理機能。 提醒您,購買益生菌健食品前,應先諮詢專業醫護人員,再視自身需求進行挑選。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呼吸道健康類別

看更多 呼吸道健康 相關文章

氣喘

關於氣喘…8個必請教醫師的問題

有氣喘疑慮或症狀時,相信您心裡會有很多疑問,以下是8個可請教醫師的氣喘相關問題,供您就醫時參考。 1. 晚上咳嗽或呼吸短促就是氣喘嗎? 支氣管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會伴隨下列4種症狀:咳嗽、呼吸困難、喘鳴(Wheezing)以及胸悶。這些症狀在夜晚或清晨時會加劇,同時會有呼吸道阻塞的現象。若您有夜晚咳嗽和呼吸困難的狀況,表示可能患有氣喘,不過仍需要醫師來確診。 2. 什麼狀況該就醫治療? 當您本身或發現別人有下列症狀時,代表應立即送急診以避免發生不幸: 每分鐘呼吸速率>25次 每分鐘脈搏>115下 發紺(Cyanosis)、出汗 寂靜肺(Silent lungs) 無法有效率地呼吸 嚴重呼吸困難 3. 氣喘患者該運動嗎? 運動有益健康,包括有氣喘的人也不例外。適合氣喘者的運動包括:散步、騎單車、游泳、氣功等。只要不是過度操練、跑步或武術之類的運動都可,請注意,不要在寒冷或乾燥的天氣狀況下運動。若對運動類型有任何疑問,做之前請先諮詢醫師的意見,確保您的身體狀況適合從事該運動。 4. 氣喘會遺傳嗎? 氣喘有基因的遺傳因子,因此若病人有氣喘,他的小孩患氣喘的風險是30~5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氣喘,生下的孩子有氣喘的機率是50~70%。相反地,如果雙親中沒人有氣喘,孩子患氣喘的機率是10~15%。 5. 為什麼小孩的氣喘很難診斷? 對小孩來說,要他們分辨是支氣管氣喘,還是病毒性或細菌性的疾病相當困難,因為和病毒感染及細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一樣,支氣管氣喘也是呼吸道感染,唯一的差別是,氣喘屬於慢性疾病。 6. 有氣喘的人也能正常成長發展嗎? 只要配合適當的治療,以及避免觸發氣喘的因子,身體的疾病都能在症狀緩和後,甚至完全逆轉病情。 7. 懷孕時可以使用藥物治療氣喘嗎? 為了確保孕婦的健康及胎兒的發展,懷孕期間控制好氣喘是必要的,氣喘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不大,因此仍能使用。但請注意,使用任何藥物前,都必須先諮詢您的醫師,以獲得進一步的相關資訊。 8. 如何處理氣喘發作? 若您出現任何的氣喘症狀,請立刻停止運動或任何您正在從事的活動,好好休息,並使用醫師指示的氣喘藥物。氣喘病人可以運動,但不可過度運動,而且一旦發現呼吸困難,就應立刻停止。 為了避免運動期間氣喘發作,應選擇適合的運動,攝取足夠水分以避免脫水,且在運動前5分鐘,就應該補充水分。


呼吸道健康

在家肺功能檢測:目的、流程、步驟、檢測結果

在家檢測肺功能的基本認知在家檢測肺功能是什麼? 在家做肺功能檢測時,會用到尖峰呼氣流量計(Peak Flow Meter)或居家版肺功能量計(Home Spirometer),來評估日常是否有呼吸問題;尖峰呼氣流量計能測量尖峰呼氣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居家版肺功能量計則能測量用力呼氣1秒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1 Second,FEV1)。 若患有肺部疾病,例如:氣喘(Asthma),醫師可能會檢測病患的尖峰吸氣流速(Peak Inspiratory Flow,PIF)或尖峰呼氣流速,來測量病患能吸入和吐出的空氣量,這都是完整肺功能檢測的一部分檢查。 為什麼需要在家檢測肺功能? 在家測量尖峰呼氣流速或用力呼氣1秒量,有助於以下狀況: 若患有慢性肺疾病,例如:氣喘,做這2種檢測,能幫助了解肺功能的狀況。 檢測結果能幫助醫師診斷病情,決定治療方法,同時監控氣喘的治療效果。 若工作環境常暴露於易損害肺部的物質中,這2項檢測能幫助了解肺功能狀況。 若做過肺臟移植,這2項檢測可監測排斥反應的初期徵兆。 在家肺功能檢測前須知尖峰呼氣流速的數值早上最低,下午最高,若 1 天只測量 1 次,請在一早起床,服用支氣管擴張劑藥物(Bronchodilator Medicine)前測量。另外,間歇性或輕度持續性氣喘的患者,可能不需要每天檢測尖峰呼氣流速,但若出現症狀,持續一段時間檢查尖峰呼氣流速,可能有助於控制氣喘。 在家肺功能檢測的流程與步驟事前準備有哪些? 要做尖峰呼氣流量檢測,首先需要準備尖峰呼氣流量計,接著請遵循尖峰呼氣流量計指南,並參考以下檢測流程,也可在使用前請醫師示範使用方法,若對於尖峰呼氣流量計或測量結果的疑慮,請諮詢醫師。 另外,檢測尖峰呼氣流速前的 3 小時,請勿吃不易消化的飯菜,請挺起上身坐好或是站立,並保持同樣姿勢檢測,幫助呼吸氣流順暢,尖峰呼氣流量計的檢測需要受測者愈用力吸吐氣愈好,為了讓檢測結果更精確,每次檢測都需要盡力完成。 檢測步驟有哪些? 開始檢測尖峰呼氣流速前,應清除口中食物,例如:口香糖,並請遵循以下幾點流程: 將尖峰呼氣流量計上的指針歸零。 將吹口裝到尖峰呼氣流量計上。 站直或坐挺,讓自己能夠深呼吸。不管是站還坐,每次測量請都維持同一姿勢。 深呼吸,將尖峰呼氣流量計吹口放入口中,雙唇緊緊包住吹口。請勿將舌頭伸入吹口中。 盡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氣,不需要吹超過 1 秒。 查看儀器上的數值。 在第 2 次呼氣前,請將指針歸零。 總計做3次檢測,每次呼氣都要記錄下檢測數值。若檢測過程中不小心咳嗽或弄錯,請重新測量。 最後完成3次檢測後,請在紀錄本上,記下最高的數值。 檢測後須知 請諮詢醫師,或是詳閱尖峰呼氣流量計附帶的資料,以了解正常值,其正常值會按呼吸問題而有所不同。若認為檢測結果有異狀,請尋求醫師幫助。 在家肺功能檢測的檢驗結果結合尖峰呼氣流速和用力呼氣1秒量的檢測數據,醫師可根據這些結果,監控疾病的進展,或是掌控慢性肺部疾病,例如氣喘的療效,以幫助後續病情的治療。而不同的實驗室和醫院,所定義的正常值可能不同,若對檢測結果有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氣喘

過敏和氣喘牽緊緊~了解症狀與治療法

氣喘是什麼?和過敏有什麼關係? 氣喘主要由下列兩種原因導致: 氣管收縮(或進入肺部的呼吸管)阻礙氣流進入肺裡。 因為氣管內膜腫起,分泌黏液,導致氣管阻塞。 過敏反應是導致上述這兩個原因的關鍵之一,這些原因使病人呼吸困難、胸腔疼痛、慢性咳嗽、喘鳴。大約有20~25%有鼻腔過敏的人, 同時患有氣喘(Asthma)。相對的,有20~80% 的氣喘患者,同時受過敏性鼻炎所苦,兩者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然而過敏並非氣喘的唯一原因,另外一個導致氣喘的原因,則是空氣汙染。 過敏症狀和氣喘 過敏和氣喘皆可導致呼吸症狀,例如咳嗽或呼吸道阻塞,然而有些症狀是單一疾病獨有的。過敏會導致以下症狀: 流眼淚和眼睛發癢 打噴嚏和流鼻水 喉嚨搔癢起疹且產生蕁麻疹(Urticaria) 氣喘一般不會導致上述的症狀,但有氣喘的人,常有下列的經驗: 胸悶 喘鳴 夜間或清晨呼吸困難地咳嗽 過敏還會有其他症狀嗎? 過敏反應會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並導致該部位產生症狀,例如以下: 發癢起疹 蕁麻疹 消化不良 皮膚發紅 過敏反應可能同時發生在身體一至多處,另一方面,同一個人的過敏反應,可能會因時間而改變。例如一個新生的嬰兒可能有過敏性濕疹,他們成長時,濕疹會更難以照顧,年紀較大的人,則可能會有頸部疼痛、乾咳和腹痛。 過敏和氣喘的治療方式 如我們所知,所有的症狀都是由身體曝露在過敏原中所導致,這些過敏原會刺激身體,釋出導致生病症狀的化學物質。因此,最合理的治療方式是,減少與異物接觸的機會,可能的話,檢視並改變環境,例如,若對犬貓過敏,則離他們遠一點。若對灰塵過敏,則經常打掃房子,並使用空氣清淨器。若無法避免過敏反應,應使用藥物預防過敏反應並減緩症狀。 對於過敏性鼻炎,可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或解鼻充血劑(Decongestant)藥物,使用其中一種或兩種都可,依有無鼻塞而定。 對於第一代抗組織胺產品如鹽酸二苯胺明(Iphenhydramine,或稱苯拉君,Benadryl),病人可能會有嗜睡、工作困難,或無法駕駛等副作用。 二代抗組織胺,例如柔他錠(Loratadine,或稱克敏能,Claritin)、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 ,又稱艾來錠劑,Allegra)不會導致嗜睡。此外,醫師可能會在鼻腔噴劑中,加入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然而抗組織胺和解鼻充血劑的作用,是減緩症狀而非治癒疾病。治本的方式,可能需要免疫治療(或過敏針劑)。 諮詢醫師,按照步驟限制暴露在過敏原中的機會,即使是同時患有氣喘和過敏的人,依然可以有效控制這兩種症狀。


氣喘

氣喘不煩惱!學好飲食5招保健康

一般人知道,有些食物會引發氣喘(Asthma)發作;反之,有些食物則可能改善症狀,這也是為什麼擁有好的飲食習慣很重要,因此,如果依循下列步驟,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對於控制氣喘很有幫助。 1. 肥胖攸關氣喘風險 肥胖時常有許多併發症,容易提高許多疾病的風險,而氣喘就是其中一例;肥胖和飲食控制的關聯性是十分緊密的,因此,如何計畫性的控制飲食就顯得關鍵,不妨諮詢減重門診、營養師,來制定減重計畫,他們會依據個人健康狀況,來設計專屬飲食,透過專家協助,瘦身的執行效果也會比單打獨鬥來得有效率,也更安全。 2. 攝取營養素助抗炎 蔬菜和水果富含優質的維生素C(Vitamin C)、維生素E(Vitamin E)以及β-胡蘿蔔素(β-Carotene)等抗氧化劑(Antioxidants),可以減輕肺部發炎反應。另外,蔬菜和水果也有豐富纖維,有助於抗發炎,因此,平時可以多吃柑橘類水果(例如:柳橙、葡萄柚、萊姆、檸檬、橘子)、莓果類(例如:草莓、覆盆莓、藍莓、黑莓);綠葉蔬菜(例如:羽衣甘藍、菠菜、花椰菜)、橘色蔬菜(例如:胡蘿蔔、紅椒)。 除了攝取蔬果類之外,也應該食用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的食物, 同樣具有抗發炎的好處,在鮭魚、鮪魚和胡桃等食物裡,可以找到該營養素的蹤跡。 3. 避開食物誘發因子 若您有氣喘,可能會對某一類食物過敏,不慎食用有誘發氣喘發作的風險,幸好這樣的情況不常見,但仍須小心避開,常見的誘發氣喘的食物包括:牛奶、雞蛋、貝類、花生、發酵品、小麥、芝麻。 4. 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往往添加許多化學物質,容易影響較敏感的氣喘病人: 亞硫酸鹽(Sulfites): 會使用如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以及偏亞硫酸氫鈉(Sodium metabisulfite)等亞硫酸鹽類來維持食物色澤以及讓食物可以保存得更久。亞硫酸鹽一般存在於葡萄酒、果乾、啤酒以及罐頭食品中。 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又稱麩胺酸-鈉):味精能用來提味,讓食物變得好吃,外頭常吃到的食物,包括肉汁、杯湯以及醬油可能都含有味精,因此,如果有空在家煮菜,少放味精,儘量用天然食材或香料,來增加食物的美味,不僅吃得好,也用得健康。 色素:許多食品為了增添色澤,會添加色素,例如黃色、紅色或綠色等顏色到食品裡,同樣需要多注意,少吃一點。 水楊酸鹽類(Salicylates):很多食物原本就含有水楊酸鹽類,例如醬油、即溶咖啡、啤酒等。 另外,氣喘患者應確定那些食物是誘發因子,這樣就可以避開吃到這些食物,建議能透過測試,包括血液測試或皮膚測試,來確認是否對某些東西過敏。 5. 購買前注意食品標籤 食品標籤能提供消費者關於食物的詳細資訊,包含從食物成分、營養素,到化學添加物都需要標示清楚,消費者若對標籤上列的任何成分過敏,就能輕鬆過濾掉該產品。 合適的飲食能幫您控制氣喘,並減少氣喘發作的風險,試著多吃蔬果,避免含化學添加物或可能誘發氣喘的食品,讓身體不再為吃下肚的東西煩惱擔憂。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及治療。


氣喘

氣喘養寵物~7個撇步疼愛牠保護自己

在家裡豢養貓狗等小寵物,是許多動物愛好者最嚮往的事情,然而,養了寵物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或家人患有氣喘(Asthma),這該怎麼辦?建議不妨參考以下的7個小撇步,幫助氣喘病人或親友們面對寵物這個問題。 1. 屋裡勤打掃 平時要保持屋裡環境清潔,可以多使用附有高效率粒子空氣濾網(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HEPA),或有中央吸塵系統的吸塵器,能有助於將空氣微粒汙染物,例如:塵蟎(Dust Mites)、黴菌孢子(Mold Spores)、花粉(Pollen),以及寵物皮屑(Pet Dander)排至屋外。此外,若在臥室使用附有HEPA濾網的吸塵器,記得勤換濾網,減少空氣中的動物皮屑,並且要定期更換床單,若家裡是硬質地板,例如磚頭、木頭,請用水擦洗地板。 2. 多洗手 多使用肥皂洗手,特別是觸摸過寵物之後,能去除黏在手裡的寵物皮屑、灰塵以及其他過敏原,維持好的衛生習慣,也可以減少感染的機會。另外,接觸寵物時,或許會需要使用口罩來掩蓋口鼻,預先使用鼻噴劑(Nasal Spray)也能幫助狀況。 3. 寵物理毛交給別人 寵物們需要常常洗澡及刷毛,可以詢問獸醫要如何妥善進行這項工作,理想情況下是讓其他非氣喘病人來幫忙清洗寵物並理毛,又或者帶寵物到寵物美容,讓專業的員工幫寵物梳整乾淨。另外,其他寵物用品,例如玩具、籠子記得要打掃,就算不是氣喘病人,但保持好寵物用品的乾淨,才能保護家人和寵物們的健康。 4. 寵物有單獨的空間 由於寵物會到處製造皮屑,而皮屑容易沾黏上四周各處,因此,建議讓寵物有單獨的空間,讓臥室成為無寵物空間,將有助於大幅減少過敏原,但如果寵物大多數的時間都待在室外,也要確定外面的小窩是否安全、乾淨、溫暖。 5. 讓寵物遠離地毯及軟墊家具 地毯和有軟墊的家具,例如:沙發,很容易吸附寵物的皮屑,平時可能需要使用吸塵器來清理,或使用特殊的防過敏原防護罩。 6. 諮詢醫療專家 關於如何與寵物們生活在一起,不妨諮詢醫師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的意見,若在接觸寵物後出現氣喘症狀,甚至有可能會氣喘發作,應在症狀出現時,盡快聯絡醫師,而醫師會幫忙確認寵物過敏原(Pet Allergens)的情況,以及該如何減少暴露其中。


氣喘

改善氣喘~控制體重與均衡飲食

氣喘(Asthma)患者常會想,是否有特別的食物及飲食習慣能控制氣喘症狀,事實上,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有任何特殊飲食能減少呼吸道發炎,以及氣喘發作的頻率。儘管如此,新鮮、健康、營養的飲食習慣,對於整體的健康狀況及氣喘治療,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能導致肥胖,而肥胖普遍和嚴重的氣喘有關;因此,用良好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很重要。 另外,也有許多醫師懷疑,特定食物會影響氣喘狀況,例如有些食物對氣喘有正面影響,多虧這些食物支持肺功能的能力;相反的,如果您會過敏,有些食物就應該避而遠之,因為過敏在某些狀況下,會誘發氣喘症狀。 氣喘發作症狀 肺部裡的呼吸道,也稱作支氣管,一旦發炎就會導致氣喘。氣喘發作時,支氣管會腫起,圍繞在支氣管附近的肌肉也會變緊,進而導致空氣難以進入肺部,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喘鳴、胸悶等氣喘症狀。 氣喘與肥胖的關係 如上所述,其中一個引發氣喘的主要風險,就是肥胖。肥胖者的氣喘可能會更嚴重,而且難以治療。藉由均衡的飲食和體重,可以更容易控制這些症狀。 氣喘與營養的關係 雖然沒有特別的飲食能推薦給氣喘患者,但有些食物和營養素,能支撐肺功能。有證據顯示,在飲食中攝取富含維生素E和C、Omega-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類黃酮(Flavonoids)、硒(Selenium)、鎂(Magnesium)的人,患氣喘的比例較低,這些物質很多都是抗氧化劑(Antioxidant),能幫助細胞抵禦傷害。 最近的研究顯示,營養攝取不足的青少年,有更高的機率罹患氣喘。此外,富含維生素C、E、以及Omega-3脂肪酸的水果和食物攝取不足的人,肺功能差的風險較高,另有研究揭露,若兒童的飲食富含堅果及水果,例如番茄、蘋果,則氣喘發作的機會較低。 請確認飲食中添加了以下食材: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牛奶、鮭魚、蛋、柳橙汁。 富含β胡蘿蔔素的蔬菜,例如綠葉蔬菜、菠菜、綠花椰菜、地瓜、胡蘿蔔。 富含鎂的食物,例如南瓜子、菠菜、鮭魚、黑巧克力。 一般相信香蕉能幫助減少兒童因氣喘引起的喘鳴,因為香蕉富含抗氧化劑與鉀。 請避免下列成分的食物: 亞硫酸鹽(Sulfites) 會產生氣體的食物 人工添加物(化學防腐劑)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氣喘

氣喘能愛愛?伴侶享性福5招現學

性生活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氣喘(Asthma)病人可能不由得會猜想,自己的健康或症狀會不會把美好性生活搞砸,如果病人有這樣的想法,那麼趕快下去,這篇文章會為您找到解答。 氣喘在性行為時的潛在狀況 氣喘病人,其呼吸道會狹窄並腫起,讓人難以正常呼吸,當患有氣喘時,可能會出現喘鳴、咳嗽、胸悶或呼吸短促等現象,因此,放到性生活來說,發生性行為的時候,病人可能會發出較大的喘鳴聲,可能會覺得呼吸困難,或感覺氣體無法從肺部排出,此時要停止性行為,並使用藥物。 除此之外,病人可能會因為呼吸問題,難以幫另一半口交,有些人甚至還對乳膠保險套,以及精液有過敏的症狀。另外,病人和伴侶可能會受情緒問題所苦,病人可能覺得難為情、不適,或感到壓力、覺得自己是伴侶的負擔,甚至覺得伴侶不再愛你,同時伴侶也會覺得無助,認為自己幫不上忙,這些狀況可能形成感情上的擔憂。 與伴侶坦承氣喘事實 每當開始與新的伴侶約會時,記得告知對方自己有氣喘,因為一開始就坦承,能讓對方先有心理準備,也好在後續幫助病人。 在必要時使用氣喘吸入劑,病人會比較安心自在。 伴侶知道吸入劑的放置位置,也知道何時該就醫。 伴侶可以協助避開氣喘誘發因子,並細心照顧病人。 若病人因為氣喘症狀而無法外出或進行性行為,伴侶能因此理解。 享受性福的5個建議 即使身為氣喘病人,您仍然可以享受性行為,以下是幾點小提醒: 伴侶了解您氣喘狀況:試想一下雙方在進行性行為的時候,病人突然氣喘發作,伴侶想必會措手不及?因此,誠如上述,除了要告知伴侶自己氣喘的事實之外,也要提醒氣喘吸入劑的擺放位置,以及該如何使用等資訊。 不必難為情:氣喘病人不需要因為健康狀況,而有心理障礙。 諮詢專業醫師:如果生心理都存在困難處,不妨尋求醫師或心理師的幫忙,和他們敞開心胸,大方討論氣喘病人該如何進行性生活,以及伴侶關係經營等問題,或許他們能幫助病人放鬆,紓解壓力。 記下氣喘症狀和誘發因子:酒精、異味,或乳膠可能會引發氣喘,若病人開始喘鳴、咳嗽,或在性交中呼吸急促,可能是因為沒好好控制氣喘,因此,務必記下這些狀況,可以和醫師及伴侶討論,如何學習控制這些問題。 遵照醫師建議行事:為了減少氣喘發作風險,並按照醫師指示用藥、確認吸入劑、恪遵治療計畫,並定期回診。


氣喘

18種警訊別輕忽!氣喘發作提前預防

氣喘(Asthma)發作的早期警訊,會出現在氣喘發作之前,身體可能出現某些徵兆,這是身體試圖通知病人,氣喘可能發作的方式。早期警訊因人而異,因此,病人必須從先前的氣喘經驗來學習,了解自身的發作徵兆,一旦記得這些徵兆之後,就有能力在氣喘發作前,先阻止情況惡化,或許,這些徵兆沒有嚴重到讓人無法從事日常活動,但卻可能是攸關生命的重要提醒,所以請特別注意以下所列: 頻繁地咳嗽且咳不停,特別是在夜間 尖峰呼氣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即最大呼氣流速值)的計數值低 容易喘不過氣或呼吸短促 運動時容易非常勞累、虛弱 運動期間或運動後喘鳴或咳嗽,甚至呼吸困難 不容易入睡且有夜間氣喘 情緒變化:容易不悅、易怒、不安或特別安靜 感冒或過敏(Allergy)徵兆,例如:打噴嚏、流鼻水、咳嗽、鼻塞、喉嚨痛以及頭痛 胸悶或感覺有東西壓在胸口上 下巴搔癢 眼睛發癢、刺痛、流淚,或下方出現黑眼圈 臉色改變:變得蒼白或泛紅 頭痛 胃痛 發燒 容易口渴 想清喉嚨 產生濕疹 以上的早期徵兆可能常被發現,但不表示只有以上幾種,還有更多身體警訊,全因人而異。 若知道了發作警訊之後,必須隨時注意身體,幫助自己在初期就掌握狀況,透過每天紀錄氣喘日誌,寫下感受、症狀以及尖峰呼氣流速值等方式,能幫助自己更熟悉狀況。此外,一旦病人認出早期警訊發生,應立即接受治療,若當時懷疑自己正在接觸氣喘誘發因子,有可能誘發氣喘時,趕快停下手邊的事情,並遠離現場,必要時 ,請根據醫師先前的指示,採取行動,降低可能的風險。


氣喘

壓力大、運動容易氣喘?5大氣喘原因詳解

當您有氣喘(Asthma)時,要特別小心身邊事物,因為很多東西都可能引發症狀。除了大家熟知的黴菌、塵螨、香菸及煙霧外,《Hello醫師》帶您了解,包括壓力、藥物、運動及飲食在內,5種可能引發氣喘的原因。 1. 壓力 壓力可能影響氣喘,這些壓力來源包括工作、小孩、人際關係、金錢、房子、家庭等;壓力不僅會影響骨骼肌肉、心血管及腸胃道,也會引發免疫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強烈反應,進而刺激神經,導致肺部呼吸道的肌肉收縮;當這些肌肉緊縮,會使得喘鳴、咳嗽、呼吸短促及胸悶等氣喘症狀惡化。 然而,僅僅壓力單一因素並不會導致氣喘發作,也就是說,如果您沒有氣喘,壓力並不會造成您得到氣喘;它只是在已罹患氣喘情況下,容易誘發氣喘的症狀。此外,強烈的情緒例如吶喊、焦慮、哭泣、生氣或大笑,也可能誘發氣喘。 2. 藥物 有氣喘的人,吃藥時要特別小心,必須避開幾種可能會使氣喘發作的藥物。此外,使用其他藥物時也要小心,即使那些藥物不會誘發氣喘,但也可能會出現嚴重的藥物反應,若您的處方中有任何藥物讓您覺得會引起氣喘,請立即告知醫師。 常見會引發氣喘的藥物包含如下: 阿斯匹靈(Aspirin)及其他止痛劑:若您有氣喘,可能會對阿斯匹靈和其他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NSAIDS)較為敏感,例如布洛芬(Ibuprofen)及萘普生(Naproxen),這些一般是用來緩解疼痛、發燒、感冒及流感,其誘發的氣喘可能會非常嚴重。有些人認為,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藥物,對氣喘患者來說,是很好的阿斯匹靈替代品。然而,又有研究指出,乙醯胺酚和氣喘有關。因此,服用任何藥物前,都請務必和醫師確認。 乙型阻斷劑(Beta blockers):乙型阻斷劑是用來治療高血壓(Hypertension)、心臟病(Heart disease)、偏頭痛及青光眼(Glaucoma)的藥物。 ACE抑制劑(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抑制劑一般用來治療高血壓及心臟病,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咳嗽,而咳嗽會誘發氣喘症狀發生。 3. 食物和食品添加物 食物過敏會引發病患輕微至嚴重的氣喘症狀,最常見和氣喘有關的食物包括: 奶製品(起司、牛奶) 蛋 花生 黃豆 小麥 魚、蝦 沙拉。 常見的食物過敏症狀如下 蕁麻疹(Hives) 噁心 嘔吐 下痢 若是您吃的食物引發氣喘,症狀會包含食物過敏症狀、咳嗽、喘鳴、以及喉嚨腫脹。 此外,保存食品的防腐劑也可能會讓氣喘發作。防腐劑用來維持食物的狀態,使其能存放得更久,然而,對某些較敏感的病人來說,也可能引發氣喘。常見的食品防腐劑包括亞硫酸氫鈉(Sodium bisulfite)、亞硫酸氫鉀(Potassium bisulfite)、亞硫酸鈉(Sodium sulfite)、偏二亞硫酸鈉(Sodium metabisulfite),以及偏二亞硫酸鉀(Potassium metabisulfite)。果乾(例如杏桃、葡萄乾以及鳳梨)、袋裝馬鈴薯片、罐頭湯、葡萄酒、啤酒、罐裝檸檬汁以及醃漬品中,常可見到防腐劑。 4. 運動 聽起來可能會令人驚訝,公認對健康很有幫助的運動,怎可能引發氣喘?慢跑、競走或跳繩等劇烈運動,都會使呼吸道變得狹窄,進而引發氣喘。運動時若傾向用嘴巴呼吸,會吸入比正常呼吸時更寒冷乾燥的空氣,由於呼吸道對溫度和濕度很敏感,因此更容易緊縮,導致運動引發的氣喘症狀,包括喘鳴、胸悶、疲勞和咳嗽。 若您患有運動誘導型氣喘,可能會在開始運動後5~15分鐘內,感到胸悶、咳嗽、呼吸困難,接下來在30~60分鐘的運動中,症狀可能會消失。然而,可能在6~10小時內,會有另一波氣喘發作的風險。請注意,運動前做好暖身,則可預防氣喘發作。 5. 感染 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流感或感冒,會影響肺部導致發炎,並讓呼吸道變狹窄。因此要注意感染症狀,可以預防氣喘發作。可能引發氣喘的感染包括如下: 咳嗽 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 喘鳴 發燒 疲勞 喉嚨痛 頭痛 好的衛生習慣、接種疫苗以及乾淨的呼吸設備,例如氣喘吸入器、氣喘噴霧器,都能幫助預防誘發氣喘發作的感染情況。


氣喘

塵蟎黴菌快清理!預防氣喘5招別忘

氣喘(Asthma)雖說是一種慢性病,但也可能時常發作或惡化,突如其來的瞬間令人措手不及,若當下還難以聯絡到醫師,可就擾人至極,因此,人總說預防勝於治療,與其擔心氣喘發作,不妨參考以下幾點建議,在生活上多作調整,或許能幫助降低氣喘發作機會。 1. 打造氣喘友善的家 寵物皮屑、塵蟎、黴菌孢子等過敏原,很可能誘發氣喘,因此,不妨參考以下小撇步,加以防範 a. 避免寵物皮屑:若家裡有養寵物,為避免親子的氣喘加劇,盡可能讓寵物待在另外的空間,並且固定幫寵物洗澡,避免皮屑紛飛。 b. 避免塵蟎:可以使用空調控制濕度,並且記得定期修整家裡或周遭的花花草草,避免花粉四散空氣中 c. 避免黴菌:另外,黴菌常出沒在房間、廚房或地下室等地方,別忘了清理這些區域和整修漏水的地方,在清理和整修時,記得戴上口罩蓋住口鼻。 2. 避免吸入煙霧 身處煙霧瀰漫的環境,對於氣喘病人來說,可不是好現象,因為香菸、蠟燭、火源、煙火或線香等物品產生的煙霧,可能會引起氣喘發作,其中,吸菸還會導致一些醫療問題,例如肺癌(Lung cancer)、咽喉癌(Throat cancer)、心臟病(Heart disease)、高血壓(Hyptertension)和皮膚病。因此,患有氣喘的癮君子們,應立即戒菸,同時也要避免吸入二手菸。 3. 規律運動 從事運動能有益身體健康,能幫助氣喘患者,保持活力,另外,規律運動可以強化心肺功能,幫助緩解症狀。事實上,醫師可能會要求病人做某些特定運動來幫助氣喘,記得遵照指示行動,若在寒冷溫度下運動,確保用口罩蓋住鼻子,讓呼吸的空氣是溫暖的。 4. 維持健康體重 肥胖可能會使氣喘惡化,並且降低控制氣喘的能力,其中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的人(正常範圍是18.5~24.9)有更高的機率罹患氣喘,體重過重也會影響肺部,使呼吸困難,此外,脂肪組織會產生可能引發氣喘的發炎物質,不利於氣喘病人。 另外,罹患氣喘,體重又過重的病人也可能同時苦於其他醫學問題,例如憂鬱症(Depression)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一種會導致呼吸停止、打呼和睡眠時喘氣的疾病)等。 5. 遵照處方用藥 不少病人不會完全遵照醫師指示來用藥,或許是認為病情有好轉,就不再用藥,也可能覺得處方很複雜、療程又太長,如果病人有這樣的問題,建議馬上作調整,因為恪遵醫師指示對於治療氣喘很重要,藥物能有助控制氣喘,並預防病情惡化,因此,別單方面認為狀況還不錯,就傾向不用藥。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