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飲食

全球各地有許多有名的食療法,例如減緩失智症的麥得飲食、舒緩高血壓的得舒飲食,或是降低心臟病風險的地中海飲食等。本篇將帶你認識各種飲食法,了解各優缺點、風險、食用撇步和潛在效果。

基礎知識

特殊飲食

術前補HMB!4大醫學會專家建議:助肌力恢復、縮短住院期、降併發症風險

「手術後該補充什麼營養?」、「何時可以儘快出院?」是病人和家屬最常在術前詢問醫師的重點;其實,這樣問常忽略一項關鍵:許多患者在術前就已存在營養不良的風險,這不僅可能延緩術後恢復,甚至會拖延出院時間。 根據研究統計1,約有2至6成患者在術前即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若再合併肌肉流失,恐導致傷口癒合變慢、感染風險上升、延長住院時間,甚至增加併發症與死亡風險2。《Hello醫師》根據國內4大醫學會公布最新聯席專家建議,說明術前與術後營養補充一樣重要,並介紹哪些營養成分有助患者及早恢復、縮短住院期。 觀念更新:術前營養不良=術後恢復困難 民眾普遍關心術後補足營養的重要性,台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邀集台灣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及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的專家們,共同研討並提出圍手術期(Perioperative)照護建議3,呼籲民眾不只術前應重視營養,在「圍手術期」的營養補充都同等重要。 所謂「圍手術期」含括手術前、手術當天、術後住院期間,甚至出院後的恢復階段;在這段期間若能進行適當的營養補充與肌力維護,有助於提升身體修復能力,加速整體康復進程。 在圍手術期中最常被忽略的,就是術前營養補給。依據該項聯席專家建議,在術前1~2週前開始營養介入,不僅可改善營養不良的情況,也有助維持肌肉量、減少術中肌肉分解,進一步提升術後恢復效率、降低手術併發症與死亡風險4,也有助縮短住院時間。 據研究指出1.2,營養不良可能導致以下情況: 傷口癒合慢 感染風險高 肌少問題 提升併發症風險 住院時間變長 圍手術期營養補充關鍵:術前、術後時機+攝取量 根據該項專家建議,若能在術前與術後搭配營養及肌肉健康評估,醫護團隊更能依據患者個別狀態提出適當的營養建議。若患者經評估後發現有營養不良或肌肉量不足,建議進行為期7~14天的術前營養介入。 常見的營養評估工具包括美國加速康復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Enhanced Recovery,簡稱ASER)提出的PONS(Perioperative Nutrition Screen,圍手術期營養評估流程)與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簡稱ESPEN)的《手術營養照護指引》。這些工具主要針對BMI、體重變化、進食量與血清白蛋白等項目進行篩檢,以判斷是否有營養不良或嚴重營養風險。 除了術前營養評估之外,肌肉量流失同樣會影響預後,因此,聯席專家也建議,圍手術期可進行以下其中一項肌肉健康評估: 握力器檢測:男性握力小於28kg、女性握力小於18kg,視為肌力不足。 5次坐站測試:完成5次在椅上坐下後站立的時間大於12秒。 行走速度:行走6公尺所需的時間大於6秒,或每秒行走距離少於1公尺。 電腦斷層掃描(CT):擷取第3腰椎的橫斷面,分析肌肉及脂肪含量,並依據身高評估骨骼肌肉量。 根據聯席專家建議,術前7~14天的營養介入期間,建議以口服營養補充品為優先,特別是內含膳食蛋白質、BCAA(支鏈胺基酸)和HMB成分的配方。其中,臨床證據顯示,HMB對於維持肌肉健康有明確益處5.6,透過使用口服營養補充品,建議每日可補充2~3次1。 每日營養建議攝取量應符合以下標準: 蛋白質建議每日攝取量:>1.2 g/kg 熱量建議每日攝取量:≥25 kcal/kg 對於年長者、營養不良或將接受重大手術的患者,長時間臥床會加速營養流失;因此,術後30天也是營養補充的關鍵期,此時補充含有精胺酸、麩醯胺酸和HMB的營養補充品,有助提升復原速度、降低死亡率7,並幫助患者縮短住院期。 營養該怎麼補充?「HMB+三重蛋白」幫助留住肌肉 根據聯席專家建議3指出,對於術前經評估須營養介入的患者,建議補充含高蛋白與HMB成分的營養補充配方,有助強化肌肉與提升術後恢復力。 部分的市售營養補充品採用三重蛋白配方,結合乳清蛋白、大豆蛋白與酪蛋白,具備不同消化吸收速度,可提供短、中、長效釋放的胺基酸,有助於肌肉生長與組織修復。 HMB不僅能促進蛋白質合成肌肉,同時也能減緩流失;多項臨床研究也顯示5.6,對營養不良者而言,補充HMB有助改善蛋白質代謝、維持肌肉量。綜合補充三重蛋白及HMB配方的高蛋白營養品,除了有助改善營養與肌肉健康,還能帶來以下臨床效益: 降低發炎與感染機率8 營養補給、增加體力7 減少肌肉流失風險7 有助傷口癒合與術後復原9 照顧者該做什麼?幫助患者提早恢復的三件事 面對即將手術或正處於術後恢復期的親人,家屬與照顧者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日常照護與關心支持,照護者也能透過以下3項實際行動,幫助患者提升體力、加速康復並降低併發症風險: 1.協助醫療團隊進行營養與肌肉狀態評估 術前積極配合專業醫護團隊進行營養與肌肉健康的評估,若發現有營養不良或體重明顯下降,應儘早介入補充營養;術後再次評估,有助了解是否出現肌肉流失,並判斷患者是否可提早下床活動。 2.主動詢問是否需要營養品 照顧者可在營養評估後,主動與醫療團隊討論是否需要補充高蛋白營養品。若補充後仍攝取不足,則建議選擇含有HMB成分的營養品,以協助達到每日所需的蛋白質與熱量。 3.鼓勵病人早期進食與下床活動 若術後身體狀況許可,應盡早恢復進食與基本活動,有助維持體力與加速復原。建議在術後24小時內,鼓勵患者下床走動或配合進行物理治療,能有效降低併發症風險與縮短住院天數。 若患者屬於術前已有營養不良、年長,或在住院期間出現肌肉流失的高風險族群,建議出院後持續補充高蛋白營養品,並搭配門診追蹤與必要的復健治療,有助恢復體力、加速重返日常生活。 1.Wischmeyer PE, et al. Anesth Analg 2018;126:1883-95. 2.Prado CM, et al. Ann Med 2018;50:675-93. 3.聯席專家會議:圍手術期(perioperative)營養照護及減少肌肉流失專家建議 2025 年版 4.Knoedler S, et al. Int J Surg 2023;109:4238-62. 5.Peng LN, et al. Aging […]

看更多 特殊飲食 相關文章

特殊飲食

生酮飲食你吃對了嗎?只吃5%醣類夠嗎?名營養師教你3大注意事項

作者:張益堯營養師最近高脂肪、極低碳水的「生酮飲食」在網路上引領了飲食革命,但真的人人都能如同許多見證者一樣,扭轉三高、快速減重嗎?讓我們先來認識什麼是「生酮飲食」?以及執行時該注意哪些事項。​什麼是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生酮飲食的建議比例如下:每日碳水化合物約佔總熱量之5%蛋白質佔15%脂肪佔80%。蛋白質部分,計算其比例,大約是一般營養學建議「成年人每公斤體重需要1公克蛋白質」。生酮飲食不建議太多的蛋白質,因為適量的蛋白質加上適度的運動,可以維持肌肉與修復組織;過多的蛋白質,會轉變成碳水化合物,成為能量來源,違背生酮的原則。每日只有5%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真的好嗎?人體缺乏碳水化合物時,除了分解肌肉組織當作能量來源外,還會分解脂肪來燃燒。脂肪再缺乏碳水化合物的環境下會燃燒不完全,而產生酮體。此時也會產生特定神經傳導物質,有助於「癲癇症」的治療。這也是為什麼生酮飲食只應用在癲癇症的治療。[embed-health-tool-bmi]​然而,有些專家研究生酮飲食中極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是不是可以減少胰島素的負擔,改善糖尿病的問題及生酮飲食中可以大量的燃燒脂肪,是否可以有效運用在減重計劃。​生酮飲食的注意事項生酮飲食注意事項1:每人體質不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代謝與調控三大營養素的能力有所不同,不要過度期待效果;尤其許多人在「酮適應時期」會產生身體的不適症況,請務必嚴格掌握生理數值的變化,以及自覺症狀!​生酮飲食注意事項2:監測尿酮務必監測尿酮(有試紙可以檢測)!血液中如有過多的酮體,會由尿中流失,帶走許多電解質,造成身體不適症狀,甚至造成酮酸中毒。尤其糖尿病患者因為缺乏胰島素,無法調控酮體的生成,容易發生危險。​生酮飲食注意事項3:糖尿病患要小心糖尿病患(尤其已經在服藥或施打胰島素),務必與醫師和營養師討論飲食內容與藥物劑量,因為缺乏胰島素容易造成酮酸中毒,而打胰島素又攝取極低的碳水化合物會造成低血糖,嚴重的酮酸中毒以及低血糖都足以致命!生酮飲食可以吃菜嗎?生酮飲食,仍然建議每日需要5%的醣類來源。以2000大卡來說,每日需要100大卡來自於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只有25g。生酮飲食並沒有限制蔬菜的攝取,因為每100g的蔬菜只含有4g的碳水化合物,每日可以吃到6份=600g=6碗。​生酮飲食你吃對了嗎?生酮飲食不是只限制碳水化合物,就可以大魚大肉大油脂。而是精準的吃對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不吃澱粉與甜食,但要吃600g的蔬菜。每公斤需要1g蛋白質,相當於兩個手掌大的肉。太多的蛋白質,還在體內還是會變成碳水化合物,違背了生酮的原則喔。透過好的油脂來當作能量來源,增加飽足感。太多的油攝取,一樣會造成熱量過剩,無法燃燒身體本身的脂肪喔。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y-eating/nutrition/what-is-carbohydrate/​生酮飲食【警語】糖尿病患請務必與醫師&營養師討論用藥劑量與飲食內容,以免發生低血糖或酮酸中毒!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生活型態不同,調控營養的能力也不同,酮適應期的不適症狀亦不相同,請務必觀察自覺反應與生理數值!沒有最好的飲食配方,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處於成長階段的兒童與青少年,不建議進行生酮飲食!(延伸閱讀:生酮飲食三餐怎麼吃?名營養師教您實戰範例 8成脂肪攝取輕鬆達標)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特殊飲食

斷食4大好處、壞處!168、輕斷食哪種好:名醫宋晏仁推它

作者:宋晏仁醫師斷食的完整名稱是間歇性斷食法(Intermittent Fasting),是指在進食期間有策略的正確飲食,而禁食期間則不能吃任何有熱量的東西,讓胰島素休息並提高升糖素以利分解脂肪。本篇文章,由糖尿病權威、減肥名醫及暢銷書《終身瘦用211全平衡瘦身法》作者宋晏仁醫師來帶你了解斷食完整攻略及成功關鍵。斷食5大好處宋醫師親身執行了2年的168斷食,透過個人經驗及鑽研許多國內外文獻研究總結了斷食的5大好處!燃燒脂肪延年益壽細胞更新(細胞自噬)修補作用提升抗氧化能力 (抗衰老)提升代謝能力對斷食感到躍躍欲試了嗎? 在貿然進行前,先來對斷食有全面性的了解吧![embed-health-tool-bmi]斷食法比較:168斷食、輕斷食,醫師推薦它!常見的斷食法有168、186、1410和52輕斷食,而他們並不是分子分母的關係,而是將一天的24小時或一週7天的時間進行切割。舉例來說,168是指16個小時「禁食」,8個小時「進食」;52輕斷食則是一個禮拜有2天減少食物的攝取,5天正常進食,但此方法通常較難有成效,若少吃的那2天食物選擇得不正確,仍然會讓胰島素上升。 無論是哪個斷食法,原理都是在「禁食期間」讓胰島素下降、升糖素開始作用,進而消耗原本儲存的能量和脂肪。而在「進食期間」,必須正確的飲食,建議以正餐為主,餐與餐之間不要再吃東西。(延伸閱讀:什麼是斷食?認識4種間歇性斷食法輕鬆減肥)如何斷食:斷食可以喝牛奶、拿鐵嗎?很多人以為進食時間可以大吃特吃,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比起斷食,更重要的觀念是「食物的選擇不正確,不管用甚麼方法減肥都不會成功。」那麼斷食期間該怎麼做呢?1. 禁食時除了水、無糖的茶之外,最好任何食物都不要吃任何含有熱量的食物或飲料都不能喝。很多人會問,那禁食期間可以吃保健品嗎?答案是可以。保健品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像礦物質和維生素,但保健品非必需品,若飲食均衡營養其實不用額外攝取哦!2. 斷食進食時間的飲食,更要注重營養素比例均衡211是最容易執行的均衡飲食法—即每餐中含有2份蔬菜,1份全榖和1份蛋白質。3. 如果只吃2餐,也不用把原本3餐的份量塞進兩餐中很多人在減重時,只以熱量需求來決定食物的份量和種類,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熱力學在探討「熱量」時,是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計算能量的進出,符合能量守恆的定律。但人體並非一個封閉的系統,身體本身會進行代謝作用消耗能量。所以人體並不適用於「熱力學」的理論,我們不能只以熱量需求來決定飲食習慣,因此就算一天只吃2餐,也不用把原本3餐的份量塞進兩餐中。斷食壞處與副作用1. 飲食失調暴食、厭食等症狀稱為飲食失調,通常是指心態未調整,容易有補償心態(OS:16個小時沒吃餓好久,我要瘋狂大吃!)或是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飲食習慣不夠了解。貿然進行斷食者比較可能發生這個副作用。但其實飲食失調不是只有斷食才會引起,若飲食內容不正確也有可能造成哦!2. 頭痛當胰島素上升時,除了會堆積脂肪還會留住體內的水分及鹽分,導致身體腫脹。因此當胰島素下降時,可能會因為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而引起頭痛。所以在採用斷食法時要特別注重水分的補充,每人每天應攝取「體重X 35 cc」以上的水分才行。3. 胃痛、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的原因通常是吃錯食物,而不是斷食所導致。所以斷食法更應該注重食物的內容,才不會引起胃的問題。如果飲食正確還能改善原本脹氣、胃痛的問題呢!4. 脾氣暴躁雖然在禁食期間什麼都不能吃,但在進食期間一定要吃的正確、吃的飽。飽足感非常重要,也才能讓情緒穩定。同時也要跟身體對話,告訴自己現在是為了降低胰島素,喚起升糖素,打造更好的身材及改善健康。 面對美食誘惑時,要建立正面心態。了解自己是有選擇的,而不是被強迫的。用正面的心態去看待減重更容易持之以恆!5. 掉肌肉採用間歇性斷食法並不會掉肌肉!斷食期間反而會促進我們的肌肉和胞器更新,進行人體細胞清理。細胞會藉由「自噬作用」清理內部的損傷,進行修復和更新;而粒線體則會進行「粒線體自噬」來維持高效能運作產生能量。6. 睡眠品質變差睡眠品質主要是受到心態的影響。如果戰戰兢兢或沒有準備好就貿然執行斷食,容易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因此採用斷食法前一定要先對斷食法和身體狀況有所了解,並做好心理準備。發生問題時及時請教醫生或營養師,才能真正的讓身體和心理更健康。斷食常見問題1. 斷食多久可以看到效果?大概1到2個禮拜可以瘦1到3公斤,根據不同人的體質有不同的成果。但是不管採用什麼方法效果都是慢慢出現的,沒有一蹴可幾的辦法。減重要有耐心,不切實際的期待或是和別人比較反而會讓自己徒增煩惱。 2. 斷食需要固定時間執行嗎?斷食法為一個飲食策略,必須照著計畫固定時間執行,按部就班才能真正達到目標!3. 肚子餓時身體是否會先燃燒肌肉蛋白的能量呢?不會!蛋白質是我們身體裡最差勁的能量來源,身體絕對不會先燃燒肌肉蛋白來產生能量。4. 重訓後喝高蛋白粉,會造成胰島素升高,阻礙減脂的效果嗎?不會。當你處於低血糖的狀態,「進食時間」吃進去的蛋白質會促進升糖素的上升。但建議大家直接利用食物補充蛋白質而不要喝蛋白粉,因為通常蛋白粉含有大量的糖粉,糖粉會讓胰島素快速上升。5. 在斷食的進食時間運動,運動前後建議如何吃?運動前後不用特別補充,按照原本規劃的飲食規劃就行!6. 如果不攝取澱粉,蛋白質跟蔬菜的比例要增加嗎?基本上希望蔬菜能占飲食的一半,蔬菜裡的纖維質對於腸道的健康非常重要且含有非常多的水溶性維生素。這些水溶性維生素也存在於一些生的肉類中,像生牛肉就含有非常多的維生素C,也可以適量攝取。7. 168斷食不吃早餐一星期,覺得晚上容易心悸、心跳加跳,請問是正常的嗎?這不是正常的情況喔!如果有發生這些情況建議盡快尋求醫生的協助。8. 不吃早餐會增加罹患膽結石的風險嗎?答案是:錯!沒有進食時,膽囊膨脹而膽汁會增加,完全不會有膽汁濃縮的問題。9. 禁食期間,可以喝檸檬水、零卡可樂嗎?會不會造成血糖上升?非進食期間只能喝沒有熱量的水、無糖茶及無糖咖啡喔!如果攝取檸檬水仍會造成血糖的上升。零卡可樂雖然不會讓血糖上升,但是其中的甜味卻會讓你無法脫離對糖的依賴。10. 斷食結束後會不會復胖?如果斷食結束後又回復以前不正確的飲食很容易復胖,但如果有繼續用正確的方式飲食,就能維持體重或繼續減重喔!11. 太瘦想增肥可以斷食嗎?瘦的人除非有其他健康的意圖,不然其實不需要採用斷食法。瘦的原因有很多,建議還是先詢問醫生的意見,才能找出真正適合自己身體的療法喔!12. 斷食的時候如何補充電解質呢?可以去超市購買海鹽,加在水裡喝或是拿來炒菜。加在水裡喝建議一茶匙搭配2000cc的水。醫師建議斷食法是很有效率的減肥方法,但因為每個人的天生體質、飲食習慣還有體態目標都不一樣,最好能先尋求醫生和營養師的協助,評估個人狀況,再規劃飲食內容。 尤其是容易低血糖者、糖尿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在採用斷食法之前,建議務必要先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斷食法有全面的了解,評估適合後再開始進行,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又能達到減肥瘦身的目標!原始出處:斷食4大好處、壞處、方法!168、輕斷食哪種好:名醫宋晏仁推它(圖片授權:達志影像)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特殊飲食

五辛素是什麼?為什麼不能吃?洋蔥是素食嗎?五辛素疑問一次答

台灣素食種類眾多,有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及五辛素等,其中又以五辛素最常讓一般人、素食新手搞混;到底五辛素是什麼?為什麼不能吃五辛?洋蔥、蔥及蒜頭是素食嗎?《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答!五辛素是什麼?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素食產品都應標示「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植物五辛素」等字樣,其中植物五辛素指所有可食的植物性食物,但包含「蔥、蒜、韭、蕎及興渠」等五辛植物;白話來說,就是所有的植物性食物,包含五辛,全部都可以吃。植物五辛素的素食,有時可能含有蛋、奶,此種情況下,廠商依法需於內容物名稱中說明。https://wp.helloyishi.com.tw/healthy-eating/other-healthy-eating-tips/4-must-eat-meat-substitutes/五辛是什麼?為什麼不吃五辛?除了蔥、蒜、韭、蕎及興渠之外,凡含有大蒜素的蔥科植物皆為五辛:蔥:含青蔥、紅蔥、革蔥、慈蔥、蘭蔥。蒜:含大蒜、蒜苗。韭:含韭菜、韭黃、韭菜花。蕎:即為蕗蕎或薤(ㄒㄧㄝˋ)菜,閩南話稱為蕗藠、藠頭,阿美族稱之為火蔥。興渠:即為洋蔥。[embed-health-tool-bmi]在台灣,過去不少人吃素都是因為信奉佛教,佛教除了不殺生、不吃肉之外,也忌吃五辛,其原因主要有3種說法:佛典記載,神佛不喜歡五辛的氣味,但鬼怪特別喜歡,食用後容易驅神引鬼,減損福德;此外,五辛所產生的強烈口氣也會影響修行。五辛性質辛烈,容易使人暴躁、憤怒,影響內心平靜。依佛典與中醫觀點,五辛會提升性功能,使人產生淫慾;根據西醫解釋,五辛所含有的大蒜素,因具有硫化物,食用後會影響性荷爾蒙,進而改善性功能及免疫力。蕗蕎是什麼?蕗蕎上半部的葉片酷似蔥、韭,底部的麟莖像大蒜,吃起來的口感則近似洋蔥;原產自中國長江流域以南的區域,台灣目前也有耕種,產地包括新竹、雲林及花蓮;產季為每年3~6月,1年只採收1次。洋蔥、蔥和蒜頭是素食嗎?洋蔥、蔥及蒜頭是否為素食,視個人茹素的理念和想法而定;若你是因為宗教(例如佛教)而吃素,蔥、蒜等五辛就不包含在素食範圍內;但若你是因為健康、環保或愛護動物而吃素,就不必顧忌五辛,並且可視個人想法決定茹素的標準。隨著素食對環境、健康有益的觀念愈來愈普及,全球吃素的人口持續增加,目前西方國家除了純素(Vegan)、蛋奶素(Lacto-ovo-vegetarian)之外,也發展出海鮮素(Pescatarian)、家禽素(Pollotarian,只吃雞、火雞、鴨和鵝),以及方便素(Flexitarian,通常吃素,但偶爾可彈性吃葷)等多種素食取向。(延伸閱讀:吃素、不喝牛奶怎麼補鈣?6種素食高鈣食物快筆記)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特殊飲食

最新FMD飲食法:吃了不會胖!突破減肥停滯期,燃脂又不挨餓

[embed-health-tool-bmi]作者:宋晏仁醫師斷食時常常會覺得餓得特別快、三不五時胃痛還會找上門!最痛苦的是斷了半天還沒瘦到!?這世界上有沒有吃了等於沒吃的完美減肥法呢?現在斷食有另一種不一樣的選擇了。FMD飲食是什麼?全新的減重策略「模擬斷食」又稱為「擬斷食」,英文名稱是:FMD(Fasting Mimicking Diet)。這是一種騙過你的生理和腦袋的飲食技巧,讓人覺得有吃到東西、不會覺得那麼飢餓,又不會導致進食後續產生的肥胖、老化效應。推薦給想要斷食卻耐不住飢餓感,希望體力改善、避免老化、提升專注力的朋友們試試。FMD飲食法的由來FMD飲食法是由幾位學者共同原創,其中一位代表學者Valter Longo,目前是南加州大學的老化研究中心主任。他發現一套飲食方法可以模擬斷食,能夠避免人們斷食中產生的飢餓感,對於人類老化的機制有很大的突破和貢獻。(延伸閱讀:什麼是斷食?認識4種間歇性斷食法輕鬆減肥)FMD飲食、斷食的原理根本就是餓瘦的嗎?有人會覺得「FMD飲食」跟「斷食」根本就都是餓瘦的,但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 的確斷食過程中不免會感到飢餓,而斷食就是在運用這段沒有進食的時間讓體內的「血糖」與「胰島素」降低,在這樣的狀態下人體中的「升糖素」才有機會分解身上的脂肪作為能源,產生平衡血糖的作用。為了解決斷食過程中產生的飢餓感,擬斷食會讓我們在斷食期間透過補充流質食物及營養棒等盡量不去補充碳水化合物的方式,避免產生過多肝醣及後續脂肪的產生。透過咀嚼這些「物質」,騙過生理和腦袋降低飢餓感的產生。(延伸閱讀:吃多「超加工食品」小心肥胖、三高找上門!把握3原則遠離加工食品)FMD飲食的功效功效1:讓細胞自噬(Autophagy) 在細胞自噬的單字中,Auto表示「自己」,Phagy在拉丁文裡代表「吃」,Autophagy顧名思義是self-eating「自己吃掉自己」的意思。那這個機制在分子生物學上已經有了很多的研究,也曾得到諾貝爾獎。一般來說細胞自己吃掉自己就是細胞老化之後會開始更新,把舊細胞內已經損壞的部分重新清除再合成新的胞器,和回春的概念相似。功效2:改變代謝機制透過斷食的原理降低身體吸收的熱量,讓體內胰島素的波盪變少。在減重的過程中有幾個常見的發現,代謝指標在斷食期間很快會有所變化,血壓、血糖和血脂肪也不例外,尤其是三酸甘油脂下降的幅度更大。同步還能達到能量使用的轉換,原本依賴醣作為能量的習慣,會漸漸改變成用酮體、脂肪進行代謝,以達到身體的能量需求。功效3: 專注力提升人類平時很依賴消耗醣類去獲取能量,若我們慢慢習慣用酮體、脂肪代謝來達到我們的能量需求,那身體狀況會有所不同。研究發現當酮體的濃度跟葡萄糖的濃度一樣時,身體會選擇使用酮體當作能源,而身體使用酮體當作能源時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氧化代謝物,因為活性氧族比較少能使神經傳導變得更加敏捷、迅速、清晰,腦袋更清楚了做事效率跟著提高、工作的表現也更佳。 FMD飲食常見Q&A所有人都可以嘗試FMD飲食嗎?糖尿病患者可以嘗試嗎?答案是可以的喔!其實FMD飲食跟原來一般嘗試的斷食法是一樣的,但還是建議有代謝型疾病的人,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或營養師諮詢!FMD飲食策略跟吃代餐有什麼不同呢?其實兩者的模式是不一樣的喔!代餐是每餐熱量的控制,傳統限制熱量的方法還是以攝取碳水化合物為主,以纖維去填充我們的肚子,但當恢復到原來的飲食模式就很容易失效。FMD飲食法則是不補充肝醣(碳水化合物儲存在體內的一種形式),並在斷食過程中去刺激肝醣燃燒、耗盡,透過細胞自噬的原理使身體主要能量來源變成脂肪以及酮體。 總結來說,FMD飲食法就是不補充肝醣,另外補充流質營養品讓身體習慣使用酮體當作能源,如果沒有辦法克服斷食的飢餓感,或許可以考慮FMD擬斷食。快把這項減肥新策略收藏起來吧!原文出處:吃了等於沒吃!用FMD擬斷食突破減肥停滯期,燃脂又不挨餓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特殊飲食

泡芙人減肥必看!3大方法:胖肚子、體脂高一起有效解決!

作者:宋晏仁醫師泡芙人是什麼?有些人減重減了半天的確體重掉了、也感覺四肢好像變小了、但是胸部也跟著小了……最哀傷的是就一個肚子大大的卡在那邊!雖然「泡芙人」這名稱好像很可愛,但體態真的太不可愛了!到底泡芙人是怎麼誕生的?該怎麼擺脫泡芙人的狀態?今天就為各位深受困擾的「泡芙人」好好解惑!不少人認為肥胖與體重控制的唯一定律就是熱量,好像只要減少吃進去的熱量,增加消耗的熱量那麼體重自然就會減少,但卻沒有考慮到荷爾蒙的作用,「明明體重已經降下來了但是體態卻不好看」、「即使是 BMI21、BMI19 的人也可能在肚子的部分堆積一塊肥肉」……這樣的狀態就不是單純靠熱量控制可以解決的問題。泡芙人的隱形成因:壓力荷爾蒙在 211 飲食法以及 FLC 精準控醣燃脂計畫中,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透過了解荷爾蒙能進一步分析脂肪在身體堆積的部位,而最常見的荷爾蒙、也是造成腹部脂肪堆積的就是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在臨床上發現打類固醇、用類固醇治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時,體態上都會產生月亮臉、水牛肩、中央性肥胖等狀況。而人造合成的藥品類固醇與人體本身腎上腺素所產生的皮質醇,都屬於類固醇的荷爾蒙,對身上的脂肪堆積皆有類似的效應。[embed-health-tool-bmi]當人長期處在壓力之下,就等於慢性給自己打了類固醇。壓力會給身體什麼樣的訊號?首先是要節能、減少活動,身體更會想辦法把脂肪儲存起來,儲存的位置也選擇「腹部」這特別的部位。首先它是最容易被保護的安全部位,像是遇到危險的第一個反應,通常是蜷曲身體使腹部被保護著,因此類固醇或腎上皮質醇會在壓力產生時於腹部堆積脂肪作為保護作用。壓力會帶來的第二個生理訊號,就是降低身體的活動,並且使肌肉、蛋白質反而變成轉換能量的來源,達到保護脂肪的目的,肌肉也會慢慢減少。綜合這兩個壓力荷爾蒙所導致的身體自然反應,漸漸地造就了四肢纖細+肚子大大的泡芙人。泡芙人原因:4大壓力來源壓力來源1:生活壓力壓力的來源不見得是像考試、工作這類直接明顯能感覺到的壓力,壓力其實來自非常多面向,包括對經濟財務的焦慮、人際間的關係、職場上的升遷……或者對未來的盼望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壓力。壓力來源2:隱性壓力在沒有察覺到的生活習慣中,也會不自覺產生壓力,例如現代人最習慣的滑手機動作就可能會帶來非常大的精神壓力。因為處在不斷接收資訊的狀態,而接收的資訊卻大半是沒有用處的,所以腦袋必須針對資訊進行過濾。當我們很入迷地在看手機上的內容,無形中卻造成很多的壓力。長時間地僵持在同個姿勢也產生對身體的壓迫,這些壓力都會造成一般人所不知道的壓力荷爾蒙。壓力來源3:慢性疾病壓力疾病本身它就是一個壓力,譬如有代謝性的疾病,或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狼瘡、僵直性脊椎炎……這些慢性的發炎也是一種壓力。壓力來源4:食物偏斜壓力吃錯東西也是一種壓力!吃自己喜歡的東西看似是享受,但有一些食物本身就是壓力的代名詞!就如同在「初日の糖毒勒戒所」社團中提到的飲食調整大重點,會造成胰島素阻抗與胰島素飆升的澱粉類、高醣食物,都使身體慢性發炎且處在壓力下的重要因子。泡芙人減肥3大方法1. 找出壓力源因為壓力的來源很多元,且有些是不自覺的,所以減壓關鍵的第一步要先找出壓力的來源,靜下心來重新檢視自己生活上的不同面向,確認壓力來源之後,才能知道接下來可以繼續前進的方向。而壓力的來源也可能不只一個,或許同時有兩三種壓力源影響身心狀態但卻不自知。2. 嘗試改善或放下壓力源雖然可能很想逃避、不想面對,但找到壓力產生的原因後請務必想辦法著手改善,或許是沉迷3C、太晚睡……等都可以漸進式改變生活習慣。或是像人際關係這種不一定能夠改善的壓力源,那至少能夠做到轉念且放下原本的擔心、焦躁等負面想法,讓壓力離開你的身體才有機會把壓力舒緩。3. 養成運動習慣不少人認為運動會造成自身的壓力,但運動其實是紓解壓力的好方法,關鍵差異在於「能力所及」!如果過度運動、或是在身體能力還不足時,就去做超乎能力以外強度的運動,那的確是一種壓力。對許多不運動、肌肉開始萎縮的人而言,除了飲食調整上必須要達到足量蛋白質攝取之外,還需要計畫性地透過適度運動和訓練,把蛋白質變成肌肉。可以從訓練大肌群、核心肌群開始鍛鍊,更建議把握循序漸進、在身體能力能夠應付範圍內安排個人的運動規劃。運動本身不僅具有非常強的降低胰島素阻抗效果,在運動醫學早已經發現,有氧運動可以刺激腦內啡的形成,使人感到愉悅並幫助壓力荷爾蒙得到紓解。找回因壓力荷爾蒙而流失的肌肉、改變胰島素阻抗、減少壓力,運動可說是一舉三得!(延伸閱讀:減肥該選有氧或重量訓練?醫師教你擺脫迷思 最好成效這樣做)體重明明掉下來了卻留著一個小肚子,這次終於好好地解答造成泡芙人的原因,原來是來自「壓力性肥胖」,也同步分享實用的解決方案,快收藏起來吧!原文出處:泡芙人與它們的隱形產地!下腹脂肪囤積、肌肉流失…都是「壓力型肥胖」惹的禍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特殊飲食

168停滯期?名醫宋晏仁曝4大「斷食減肥停滯」陷阱

[embed-health-tool-bmi]作者:宋晏仁醫師網路上瘋傳了許多間歇性斷食法,也越來越多人嘗試用斷食法來減肥。但卻發現明明該做的都做了,體重卻還是降下不來。今天就來破解辛苦斷食卻還是瘦不了的原因。減肥停滯期 1:進食時間隨意吃最常見的誤區就是以為在進食窗口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大吃。這是所有斷食法最不應該卻最容易犯的錯誤。進食窗口所攝取的食物是需要嚴格控制的,千萬別覺得自己嚴格執行了16個小時的斷食,就可以吃心心念念的大塊蛋糕、整塊的麵包、一大碗的冰淇淋……這樣是不會成功的。解決方法1:168斷食法168斷食法主要是運用人體平衡血糖的生理機制達到消耗脂肪的效果。斷食期間血糖降低、胰島素也跟著降低,當胰島素低到一個程度後,人體中另外一個荷爾蒙「升糖素」就會出來分解身上的脂肪,產生平衡血糖的作用。(延伸閱讀:胰島素阻抗症狀不明顯、無徵兆!靠飲食運動逆轉勝)臨床上也發現肥胖者一旦吃了甜食後,不僅血糖飆升、連胰島素也會快速提高,而且胰島素會維持在高點降不下來。而168斷食法真正的核心概念是希望即使在吃東西的時候,不要造成胰島素大幅度地飆升。若胰島素居高不下的時間越長、斷食的效果也會越差。解決方法2:211飲食比例如果不確定在進食期間應該如何選擇食物,推薦參考211飲食比例法則。211比例為2個比例的蔬菜、1個比例的蛋白質(豆、蛋、魚、肉),以及1個比例的澱粉(建議選擇原型食物),這樣的飲食方式不只簡單好記又容易執行。減肥停滯期 2:正餐份量不足部分人常犯的問題還有誤以為「減肥就是要少吃」。即使211的比例對了,但份量不足成效還是會大打折扣。因為正餐沒吃飽不到幾個鐘頭又餓了,忍不住開始翻冰箱、找零食……以為只偷吃一點點不會影響太多,少量多餐應該不會有問題?! 但「少量多餐」反而是導致減肥失敗的原因之一。會胖的人通常對食物非常敏感,屬於胰島素容易上升的族群,若下一餐的時間未到就偷吃東西,會造成斷食成功的阻礙。解決方法十分簡單,只要好好將正餐用211的比例吃飽,掌握吃飽不吃撐的原則,使飽足感能夠持續到吃下一餐的時候,中間就不需要再吃東西,幫助胰島素更加穩定,就是減重策略得以長期執行的關鍵。減肥停滯期 3:無效卻堅持苦撐一項研究中發現,同樣的食物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效應。例如:某甲吃了香蕉後血糖會上升,吃冰淇淋卻毫無影響。但對某乙來說吃了冰淇淋血糖爆表,香蕉卻沒有太大的反應。而減肥方法也是同樣道理,「沒有一種飲食法、斷食法適合所有的人」,同樣的飲食方法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效果。如果實行某種飲食法或斷食法一段時間後,看不出太大的成效,那麼這個方法可能就並不適合你。當發現所採用的方法沒效果,建議一定要適時地調整,千萬不要認為只要堅持並苦撐下去,最終一定會完成目標。對於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適合自己的人,推薦找專業醫生或營養師諮詢,藉由科學方法找到自己真正問題所在,絕對比埋頭胡亂嘗試偏門的減肥法來得有效。加上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萬一用錯方法減重,體重減不下來是小事,因此傷了身體那才是真正得不償失。(延伸閱讀:間歇性斷食運動何時做?如何做?安全斷食必看這5點)減肥停滯期 4:求快的速效心態嘗試斷食法也別忘了「循序漸進」這個基本原則,避免想要一次到位的速效心態。建議慢慢地開始並且在事前安排好階段性的計畫,千萬不要心血來潮就就勉強自己試試、但撐不了幾天又放棄了……這樣有一搭又沒一搭的斷食法是絕對不會有效果的!推薦在計畫的同時認識六大食物,了解食物所的屬於類別(澱粉、蛋白質、蔬菜等),執行過程就能正確地辨認並組合出合適的211飲食比例。另外也要先了解何謂正確的食物,並不是任一種食物都適合在斷食法中食用,因為很多號稱是「食物」的東西其實是人造食品,其中所包含的有害成分可能比營養素來得多,建立正確飲食觀念必須搭配斷食法才會得到效果。168斷食法:正確無痛解鎖方式!如果平常喜歡吃零食、一天要吃好幾餐、認為吃點小東西應該沒關係……等生活方式的人,建議先從調整飲食習慣做起。盡量做到「三餐定時定量、吃得健康有序」。等養成正常三餐的習慣後,就能進一步考慮減餐(早餐或晚餐),正式開始168斷食法。在三餐定時定量、不吃零食的狀態下,只要少吃一餐就成功168了,是不是非常簡單呢?對於從來沒有斷食的人來說,透過這樣的流程就能無痛且更有效地進入斷食模式。等身體慢慢習慣一日兩餐規律後,還可以再嘗試進階挑戰一日一餐,重點還是建議循序漸進、一次不要做太多。最後更要提醒在心態認知上「斷食並不是一個痛苦又嚴格的治療,應該視為一個生活方式」。168斷食法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進入門檻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只要認真將其融入到生活規律中,天天執行也比較不會有額外的痛苦感與負擔。(延伸閱讀:健身小嫩嫩必看!先增肌還是先減脂?健身新手你該懂的168斷食法)這次幫大家把斷食誤區找出來,也傳授了無痛進入斷食法的正確方式,還沒嘗試過的朋友們就別再裹足不前。要相信自己有改變生活、改變過去不良習慣的能力。你與渴望的生活只差在一個決心的行動力,就讓我們一起加油吧!原始出處:斷食還是瘦不下來?!餓過頭、吃零食…這幾項斷食誤區你中了幾個?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特殊飲食

什麼是生酮感冒?如何減緩不適?名營養師教您6大關鍵安度酮適應期

作者—張益堯營養師每當連續假期結束,您一定想利用「生酮飲食」(Keto diet)快速回復體重!在閱讀生酮飲食首部曲及二部曲(「生酮飲食你吃對了嗎?只吃5%醣類夠嗎?名營養師教你3大注意事項」及「生酮飲食三餐怎麼吃?名營養師教您實戰範例 8成脂肪攝取輕鬆達標)後,還有一個常見的生酮飲食過程困擾,也是減重成敗的關鍵:就是如何度過「生酮感冒」?​什麼是生酮感冒(Keto flu)?由於身體習慣使用糖作為能量來源,一下子要改成酮體,需要時間適應,如果又缺乏水分與電解質鈉、鉀、鎂,此時期容易產生以下症狀,便稱之為「生酮感冒(keto-flu)」:頭痛噁心倦怠、昏沈情緒低落便秘高血壓肌肉經攣​生酮感冒時間可能3~5天,也可能超過一個禮拜,依不同體質有不同的反應,完全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情況可能較為嚴重。​[embed-health-tool-bmi]生酮感冒不適症狀的主因1.水分流失:極低醣+超高比例的脂肪飲食攝取會造成水分的大量流失,水分排除身體的過程會帶走許多電解質,例如:鉀、鎂、鈉,當電解質嚴重失衡時,就會造成許多身體不適。2.燃燒大量脂肪:​當身體大量燃燒脂肪時,會釋放脂肪中原有的毒素,造成身體的二次中毒,產生不適症狀。https://helloyishi.com.tw/fitness/strength-training/3-common-workout-myth/如何度過酮適應期?1.補充足夠的鈉除了攝取大量新鮮且多色的蔬菜外,建議每一道料理都加上些許的好鹽(鈉),因為低糖飲食中胰島素分泌少,也會造成鈉的流失。身體有不適症狀,建議可以直接口含玫瑰鹽。​2.補充足夠的鎂缺鉀和鎂也都會造成肌肉經攣,頭暈,心悸…等問題。鎂主要可從綠色蔬菜與堅果中攝取。3.補充足夠的鉀相較之下,鉀就比較難,因為水果與澱粉雖是鉀的好來源,但是生酮飲食中水果與澱粉需要被嚴格地限制,所以可能要考慮由保健食品來補充囉!​4.補充足夠的水份每天攝取體重40倍的水分,同時搭配身體需要的電解質(鈉、鉀、鎂)5.適度的運動有助於緩解身體不適6.​適合自己最重要研究顯示,人體在斷食12~18小時候,會進入生酮狀態,開始燃燒脂肪作為能量來源。生酮飲食其實是在模仿斷食的狀態,但又加以適量的蛋白質維持肌肉,以及高比例的脂肪來增加飽足感。所以,精準的吃到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很重要,選對好的食材更重要。生酮飲食絕非大魚大肉的飲食,務必了解飲食的內容,加強選擇食物的能力,觀察自己身體適應的程度,同時最好有醫療人員諮詢與陪伴。沒有任何一種飲食型態適合每一個人,適不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特殊飲食

生酮飲食三餐怎麼吃?名營養師教您實戰範例 8成脂肪攝取輕鬆達標

作者:張益堯營養師經上篇文章「生酮飲食你吃對了嗎?只吃5%醣類夠嗎?名營養師教你3大注意事項」帶您了解生酮飲食的原理與方法後,我們來實際演練一下食物內容的設計:​醣類:生酮的關鍵在於:醣類應限制在5%的總熱量;若以一位70kg的輕度工作者為例,每日熱量需求約為2000大卡,因此,每天應攝取的醣類如下:2000大卡X5%=100大卡1g醣產生4大卡100/4=每日醣攝取建議:25g(佔總熱量5%)​蛋白質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1g蛋白質,因此,若以體重70Kg為例,每天應攝取蛋白質量如下:[embed-health-tool-bmi]70kg建議攝取70g蛋白質1g蛋白質產生4大卡70X4=280大卡(佔總熱量14%)脂肪:​剩餘的81%熱量,從脂肪攝取2000大卡-(25g醣類X4)-(70g蛋白質X4)=1620大卡(來自於脂肪)1g脂肪產生9大卡1620大卡/9=180g脂肪​注意:若是減重需求者,建議再減500大卡/日,因為希望燃燒身體的脂肪,而非飲食中的脂肪。因此,減重者需攝取脂肪如下:(1620-500)/9=124.4g脂肪生酮飲食怎麼吃?營養素分析依據上述範例計算,轉換成食物份量,實際示範如下:1.生酮飲食怎麼吃:醣類 (25g)新鮮且五顏六色的蔬菜600g五顏六色的蔬果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酵素、纖維、抗氧化劑一份水果有15g糖(是蔬菜的3倍),吃一份水果,就要少3份菜避免所有精緻糖與澱粉類2.生酮飲食怎麼吃:蛋白質 (70g)600g的蔬菜含有6g蛋白質9份魚肉蛋豆含有63g蛋白質(一半來自於中脂,一半來自於高脂)選擇沒有賀爾蒙、抗生素…藥物殘留的肉品避免油炸3.生酮飲食怎麼吃:脂肪 (125g)9份魚肉蛋豆(一半來自於中脂,一半來自於高脂)已提供13份油(65g)只要在6碗蔬菜上,淋上12份的好油或堅果或酪梨omega-3,omega-6, omega-9, 飽和脂肪,都應該均衡攝取避免油炸物避免反式脂肪酸4生酮飲食怎麼吃:水份攝取體重的40倍生酮階段,因為缺乏醣類,身體不容易保留水分,故需要額外攝取大量排尿時會造成電解質的失衡,尤其有尿酮,故要搭配電解質(鉀,鎂,鈉)的攝取,不然容易有不適症狀(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甚至酮酸中毒https://helloyishi.com.tw/diabetes/dine-out-tips-to-control-blood-sugar/生酮飲食三餐怎麼吃?實際範例早餐:200g生菜淋上10cc橄欖油+酪梨30g+堅果8g+水煮蛋1顆中餐:200g生菜淋上10cc橄欖油+酪梨30g+堅果8g+牛小排140g(5盎司)晚餐:苦茶油10cc炒青菜100g+鮭魚35g蔬菜100g味增湯1碗+烤三節翅2支​只要了解原理,實際執行起來,其實不難,只要選擇好食材,並採低溫烹調,就能兼顧色香味及健康。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特殊飲食

吃素反而高血壓?4原則讓你健康茹素

吃素好處多,蔬果中富含蛋白質、醣類、脂類、維生素及礦物質等5大營養素,不過,素食者仍須依循營養均衡原則調理飲食,否則反而會造成營養失衡,甚至引發高血壓;《Hello醫師》為您說明素食的好處,以及該如何食用並挑選素食,注意4原則才能健康茹素,攝取最多營養功效。「素食」可分成哪幾種?多數人一聽到「素食」,可能以為跟宗教信仰有關,或吃得都一樣;其實,「素食」只是通稱,依據不同的忌口食物,又可以分成不同種類的素食;依據行政院衛福部公布的素食種類,可分為以下5種: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植物五辛素:五辛指:蔥、蒜、韭、蕎、小蒜、興渠、洋蔥除了這5類素食外,近年興起的健康風潮,則另分出「健康素」,強調追求低油、低鹽及低調味料,並不完全排除動物性食品,僅追求純天然的食物風味。素食對人體有哪些好處?素食者的飲食都是攝取植物性食品,因此有以下好處:有效代謝膽固醇;植物油脂多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癌症、高血壓、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等病症風險明顯較低;植物食品多含膳食纖維、多種抗氧化劑維生素。[embed-health-tool-bmi]素食者如何從飲食中補充蛋白質?素食雖然健康,但因缺少動物性食品補充蛋白質來源,更應注意從植物中攝取補充蛋白質。以下為不同素食者可補充的蛋白質建議:奶素、蛋素、蛋奶素等素食者:從牛奶、雞蛋或起司等補充全素或五辛素等素食者:可利用食物互補作用,多多食用豆製品、雜糧類,除補充蛋白質、也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缺乏的甲硫胺酸、離胺酸。素食者如何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由於維生素B12、鐵質等營養素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如:牛肉、豬肉、雞肉;因此,素食者大多通常會缺乏這兩種營養素,若是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人肌肉無力、疲倦想睡等;鐵質缺乏則會導致貧血。以下為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飲食建議:鐵質:多攝取含鐵質蔬菜,包括:菠菜、莧菜或花椰菜等。維生素B12:蛋奶素者可透過乳製品補充;全素者可定期服用維他命B群,補足營養素。鈣質:除了奶類、奶製品之外,也可藉由黑芝麻、豆腐與豆乾(製作過程會添加硫酸鈣,使其凝固),以及深綠色蔬菜來攝取。並非所有深綠蔬菜的鈣質都能被人吸收,如:菠菜、甜菜就含有較高的草酸鹽,攝取過多反而會對腎臟造成負擔,甚至是腎結石。(延伸閱讀:素食腎臟病患者怎麼吃?蛋白質攝取量需注意)茹素帶來高血壓風險?4原則讓你健康茹素過去素食餐廳或素食加工業者常為了替食材增添風味及飽足感,烹調時加入更多調味料,或以油炸、快炒等料理手法烹調,平常飲食面臨高油高鹽的風險,與一般人無異,長久吃下肚,反而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素食者以下列3原則慎選飲食,才能吃得安心、吃得健康。:蛋白質部分,應減少食用處理過後的加工食品,如:素肉、素火腿天然蔬果很好,特別是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因為糖分較高,每天攝取量最好不超過兩個拳頭的大小。澱粉以原形澱粉或精緻的全穀類為主,每餐以一碗為限,因為即使是原形澱粉,仍富含大量醣類,多吃也恐導致肥胖。食材的烹調方式盡量採用低溫拌炒,避免高溫爆炒、過度油膩,也應避免過度的調味。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特殊飲食

糖尿病友放心吃!低糖飲食6大零食建議讓你不嘴饞

「醫生,我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可是有時候看到家裡的零食又好想吃喔!」高雄右昌聯合醫院蕭承啓營養師說,在衛教診間常常遇到病人有這樣的困擾。難道罹患糖尿病,任何零食都不能碰嗎?蕭承啓營養師表示,其實糖友不必這麼煎熬,市面上的零食選擇之多,只要吃得有方法、有篩選,或自製點心,糖友一樣能和一般人共同享受零食的美味。《Hello醫師》提供糖友幾種解你嘴饞又可吃零食的建議!糖友6大零食建議戶外野餐掀起一股熱潮,在聚餐之餘也想來點零嘴,但對於常有飢餓感的糖友,就比較擔心糖分的攝取。其實,不見得所有零食都是地雷,糖友首重控糖,經過篩選、GI值低於60以下的食物,其實就能夠讓糖友享受零食的美味。家中也可自備點心,如烘烤堅果、種子,水果類如香蕉、芭樂等,都是很好的天然食材。(推薦閱讀:糖尿病可以吃零食嗎?想吃糖先了解這些事)3低零食控糖最有力:低脂、低糖、低油烘烤堅果或種子(注意非油炸)方便隨身攜帶的水果如蘋果、香蕉等不加糖的烘烤果乾或葡萄乾全麥餅乾或麵包低脂雞肉片不加糖的低脂牛奶、優酪乳或優格若想方便小包裝外出攜帶,可先針對個人糖尿病指數後精算糖量,在家事先處理好,選擇食物可挑選新鮮蔬菜,洗淨切碎,像是芹菜、胡蘿蔔和黃瓜,都可作為兼具營養和健康的零食,不僅能適時補充血糖,卻不會造成血糖飆升。(推薦閱讀:GI值是什麼?升糖指數低有助減肥)看看美食家糖友的安心食譜色香味俱全是美食的必備條件,糖友也希望能吃到兼具賣相的正餐與零食,糖尿病抗戰艱辛之路就能輕鬆許多。像是美國農業部門(USDA)成立的「我的餐盤廚房(My Plate Kitchen)」健康食譜網站,就值得糖友參考,自己也能嘗試動手做,或諮詢營養師後,替換部分食材。蕭承啓營養師也自其中選出幾項適合糖友的點心食譜,並調整部分更適合糖友的食材成分,提供糖友們幾款在家也能安心開吃的美味選擇。蘋果鮪魚三明治材料:水煮鮪魚罐頭(需將罐頭內水份倒掉)、新鮮蘋果片、優酪乳、少許芥末醬與蜂蜜混合成醬料,與鮪魚肉拌勻作為內餡,搭配生菜葉夾入全麥麵包,就成為視覺與美味兼具的三明治,可當正餐亦可作為點心。如果要更健康一點,可免去麵包,將蘋果與生菜切丁,就是一餐豐盛的蔬果鮪魚沙拉。[embed-health-tool-bmi]烤薯條(或氣炸薯條)不經過油炸的薯條,能避免吸取過多的油脂,透過烤箱烘烤或氣炸的薯條一樣很酥脆,若再搭配胡椒、五香粉、大蒜粉、洋蔥粉和鹽調味,容易讓人一口接一口,所以要注意份量,並記得下一餐的主食分量須配合減少,且不能天天食用。無花果棒 核桃、杏仁等堅果切碎後與燕麥混合,以150度烤箱烘烤約10分鐘,取出加入切碎的無花果乾,攪拌均勻後加入純正蜂蜜使其凝結成塊,然後平鋪壓緊於烤模中,入烤箱以150度烘烤20分鐘即成。可於進烤箱前事先切好成為棒狀,亦可烤後分切,冷卻後即可食用。不過同樣要注意份量,由於蜂蜜含有糖分,每天食用份量僅能淺嚐即止。(延伸閱讀:糖尿病血糖控制靠飲食!5個控糖撇步遠離糖尿病)3大安心食品標示一次看懂不踩雷蕭承啓營養師建議,如果糖友沒有時間自製點心,可以學習看懂市售商品的營養標示。由於每種商品包裝不同,1大包中還會分裝成數小包,未必1包就等於1份,因此可先看每一份量及總共含有幾份;或是計算飲品糖量時,可用每100毫升含糖量的單位比較,看哪1款的精緻糖份含量較低,精準控管血糖的正常值;接著,可看每份的熱量及營養素含量,最後再將食用的份數乘上每份的熱量及營養素,就可算出總共吃進多少碳水化合物或糖量等。以下列最常見的3大類食物為例:碳水化合物:1份碳水化合物為15克。如果是吃零食,建議選擇碳水化合物含量在1份的食品;若是正餐,則選擇含3~4份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糖: 表示在碳水化合物中精製糖的含量。建議糖友可參考包裝上標示,選擇無添加精緻糖的食品。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食品能延緩餐後血糖上升,對於糖友們是首選。一天建議攝取量約25~35克。當糖友學會看懂營養標示後,也建議應和自己的營養師討論來擬定最適合自身血糖狀況的購物清單,日後就能定期於居家日常補充零食;即使外出時臨時採買,也能安然避開過度飢餓或缺乏選擇而胡亂進食的風險。(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