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

即緊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在急病或意外發生時,在醫生與護理人員到達前為生病或受傷的人,進行初步的救援及護理。 急救的目的: 維持生命 防止進一步的傷害 促使其康復 及早送醫,以增進治療效果

基礎知識

急救

AED是什麼?電擊器怎麼用?AED口訣、貼片位置一次看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與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甦術)是搶救心跳停止患者的重要急救方法,有研究指出,與急救時只施行CPR相較,使用CPR+AED可讓患者出院存活率提升2倍。究竟AED是什麼?AED口訣為何?AED電極貼片如何使用?AED電擊器作用原理為何?《Hello醫師》整理相關資訊,讓您對AED有更多瞭解。 AED電擊器是什麼? AED是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英文縮寫,中文也可簡稱「自動體外電擊器」;它可以自動分析人體心律,提供適當的電擊,幫助心臟回復正常跳動。 AED電擊器使用時機? 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會引發心臟驟停,即造成心臟停止跳動,使全身血液循環停滯,身體各個器官則會因無法獲得氧氣供給而逐漸壞死。 這時,施行CPR心肺復甦術,可幫助患者恢復自然呼吸與血液循環。CPR口訣「叫叫CABD」中的「D」,即代表使用AED來幫助心臟「去顫」。 所謂「猝死」,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是從症狀發生1小時內死亡;其中,最常見的非意外或人為原因造成的猝死主因,則為「心因性猝死」,根據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定義指出,其意指「在急性症狀發作後,在1 小時內發生意識突然喪失,且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至於「心因性猝死」最常見的就是心律不整造成心臟突然停止,即心臟不規律放電亂跳,導致血液無法輸送到重要器官,最後心跳停止。AED的原理即是利用電擊讓心臟停止亂跳,再重新開始正常收縮跳動,恢復血液循環,重建正常心律。 因心律不整而造成心跳停止之患者,若能在1分鐘內施行電擊,急救成功率可達9成,每延後1分鐘電擊,急救成功率下降7~10%。 AED電擊器怎麼用? AED的操作十分簡單,開機後有語音引導使用步驟,盒內附有圖示,即便施救者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也可以像使用傻瓜相機一般,容易上手,因此,又稱為「傻瓜電擊器」。 當施救人員貼妥電擊貼片,並且連接好設備,AED會開始進行心律分析,判斷患者是否要執行電擊,施救者不必擔心自己無法判斷,或出現判斷錯誤的情形;此外,AED也會自動偵測患者的身高、體重,藉此調節電流強弱,避免灼傷皮膚或導致其他併發症。 當AED貼片黏貼於患者胸前正確位置後,AED每2分鐘會分析一次心律;當AED偵測到下列2種狀況時,會建議施行電擊: 心室纖維性顫動(VF):心跳每分鐘超過250次。 心室頻脈(VT):心臟每分鐘在140~200次之間。 若電擊後,患者仍未恢復心跳與意識,應繼續執行CPR,保持AED貼片連接,並持續操作CPR及AED的動作,直到患者恢復正常呼吸,或專業急救人員到場為止。 AED每2分鐘分析一次心律,只有在分析心率與電擊時可暫停壓胸。 AED 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 AED口訣:開、貼、插、電 民眾可牢記4字口訣,以便在危急時刻,能迅速且安心地操作AED: 開:打開AED的盒子及電源。 貼:電擊片貼於患者裸露的胸口。 插:電擊貼片插入電擊插孔。 電:AED自動分析心律,判斷需電擊後,大聲喊「請所有人離開」,確認無人觸碰傷患,再按下電擊鈕。 AED貼片位置及注意事項 AED內附有電擊貼片,分為成人以及嬰幼兒2種,除了尺寸不同外,貼片位置也有所不同: 成人AED貼片:適用大於8歲及25公斤以上的患者。1片貼於左側乳頭側邊,另1片貼於右鎖骨正下方。 嬰幼兒AED貼片:適用小於8歲及25公斤以下的患者。1片貼胸部中央乳頭間,另1片貼於背部肩胛骨之間。 AED嬰幼兒貼片位置   模擬AED用於嬰幼兒急救 注意!若使用的AED無提供嬰幼兒專用貼片,必要時可使用成人貼片。若施救對象為1歲以下嬰兒,請優先使用手持電擊器,或嬰幼兒AED貼片,最後才選擇成人貼片。 AED貼片除了位置要正確,還須注意以下6點: 移除患者胸前之金屬配件。 女性若穿著有鋼圈之內衣,須解開。 若患者胸前皮膚貼有藥劑,須清除。 患者應躺於乾燥的地面上,並保持胸部乾燥。 若患者體內裝有心律調節器或體內去顫器,AED貼片須與裝置間隔3~5公分。 患者胸前有較多體毛時,須先刮除毛髮再黏貼片。 AED價格多少錢?可以租借嗎? 購買AED,須選擇經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所核發醫療器材許可證之產品。 點此看政府核可之AED代理商與產品名單 市面上一台AED價格約8~10萬元,以台北市政府為例,北市府依「政府電子採購網共同供應契約採購規範」採購的AED,每台價格為85,000元。 市面上也有廠商提供AED租賃服務,儘管長期下來費用較高,但租賃期間器材維修及檢測等,都由租賃公司負責,可省下維護的成本。無論是購買或租賃AED,價格均依廠牌、數量、型號與服務而異。 AED最近哪裡有?查詢AED地圖 台灣於民國101年修訂《緊急醫療救護法》,規定8大特定公共場合須擺放AED: 交通要衝 長距離交通工具 觀光旅遊地區 學校、大型集會場所或特殊機構 大型休閒場所 大型購物場所 旅宿場所 大型公共浴場或溫泉區 如果您想知道最近的AED的位置?可至衛生福利部公共場所AED急救資訊網查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看更多 急救 相關文章

急救

吃飯一直咬到嘴巴、舌頭?常咬到嘴巴的原因、治療方法大公開!

許多人都曾有吃飯一直咬到嘴巴或舌頭的經驗,究竟為什麼會一直咬到同一個地方呢?是口腔問題,還是神經問題?若咬破嘴巴該怎麼辦?《Hello醫師》帶您深入了解。 為什麼吃飯會一直咬到嘴巴? 一般人吃飯咬到嘴巴或舌頭,通常是因為吃得過急、過快,或是分心,例如一邊吃飯,一邊講話、看電視或滑手機。 這種咬到的情況多是正常現象,只要放緩吃飯速度、專心吃飯,並注意不要再咬到同一個地方,傷口就會於1~2週自行痊癒。 吃飯一直咬到同一個地方?可能是這些原因所致 若吃飯一直咬到同一個地方,可能是先前咬傷的傷口,因為腫脹而導致二次咬傷;因此,若不小心咬到舌頭或嘴巴,除了需避免再次咬傷外,也需妥善照顧傷口,以下提供4點建議: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例如高溫、辛辣、過鹹或過酸的食物。 避免抽菸、喝酒或吃檳榔:菸、酒及檳榔會對口腔造成刺激,減緩傷口癒合。 維持口腔清潔,但避免接觸傷口:保持口腔乾淨能避免傷口感染惡化,但清潔時,需小心不要碰觸傷口,或使用含有酒精或刺激性物質的漱口水。 補充維他命C: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加速傷口癒合,建議可多吃奇異果、芭樂或柑橘等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 若反覆咬到嘴巴、舌頭,且咬傷位置都不一樣,可能是以下2點所致: 咬合問題:正在進行矯正治療,或矯正剛結束,口腔仍在適應階段。 神經或肌肉問題:因為疾病或外傷,導致口腔咀嚼動作不正常,建議赴口腔相關科別接受檢查與治療。(延伸閱讀:嘴巴破:嘴破的症狀、原因、治療、改善方式) 常常咬到嘴巴怎麼辦?3招避免一直咬到嘴邊肉 吃飯細嚼慢嚥:放慢吃飯速度不只幫助消化、增加飽足感,也能減少咬到嘴巴的機會。 專心咀嚼食物:邊吃飯、邊講話容易脹氣,也容易咬到嘴巴,建議食物入口後認真咀嚼,待下嚥後再開口說話。 仔細照顧口腔傷口:口腔傷口愈腫就愈容易二次傷害,若不仔細照顧,恐陷入不斷咬到的惡性循環。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舌頭燙到怎麼辦?含冰塊恐讓燙傷惡化,4招緩解舌頭、口腔燙傷

冬天天氣寒冷,讓人忍不住想吃一些熱呼呼的東西,但有時食物太燙、沒吹涼,或吃得太急,反而會使舌頭或口腔燙傷。 舌頭燙到該怎麼辦?可以含冰塊降溫嗎?《Hello醫師》和您分享舌頭燙傷的原因,以及緩解燙傷的4個方法、5個治療禁忌。 貓舌頭才怕燙?超過這溫度,舌頭就可能燙傷 基本上,食物溫度只要超過45~50度,就可能造成口腔黏膜受傷;部分食物看似不燙,事實上溫度卻相當高,例如焗烤食物、小籠湯包、麻辣鍋上的辣油,或是熱湯內的豆腐或鴨血,其中又以辛辣食物特別容易燙傷,因為辣會麻痺口腔神經,讓人燙到卻沒感覺。 舌頭燙到怎麼辦?幾天會好?4招緩解口腔燙傷 舌頭或口腔燙傷通常屬於1度燙傷,約2~3天就會復原,但若燙傷後有長水泡或潰瘍(破洞),可能是二度燙傷,需要擦藥或就醫治療,復原時間也會拉長至1週以上。 緩解舌頭燙傷的4個方法: 含冷水:燙傷後,舌頭會發炎、腫脹及疼痛,冷水可減緩發炎及疼痛;建議每含幾秒鐘即可吐掉,直到疼痛減輕為止。 塗抹口內膏:舌頭輕微燙傷通常會自行復原,但若有水泡或潰瘍,可使用含有弱效類固醇的口內膏,幫助傷口癒合,建議在飯後塗抹,且擦完後半小時內不要進食,若擦藥後數天仍未緩解,請就醫治療。 加強口腔清潔:飯後勤漱口或清潔牙齒,可避免食物卡在傷口上,使發炎惡化。 補充維他命C: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形成、加速傷口癒合,燙傷後可多吃奇異果、芭樂或柑橘等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 舌頭燙傷千萬別做這5件事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繼續食用高溫、辛辣、過鹹或過酸的食物,會對舌頭造成二度傷害。 避免抽菸、喝酒或吃檳榔:菸、酒及檳榔會對口腔造成刺激,減緩傷口癒合。 含冰塊:冰塊可能會讓舌頭凍傷,導致組織凍結,並在移開冰塊時造成組織剝離,使傷口更嚴重。 含米酒、鹽水:坊間流傳用鹽水或米酒漱口能殺菌、促進傷口癒合,鹽水確實可以殺菌,但過量反而會刺激傷口,酒精則如上所述,會減緩傷口的復原速度。 聽信其他偏方:有些人會擦蜂蜜、蘆薈膠或非口內膏的外用藥,不僅無效,也可能使傷口惡化,請勿聽信偏方,依上述指示照護即可。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燙傷起水泡怎麼辦?多久會消?4步驟處理燙傷水泡

燙傷起水泡是常有的情況,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到底燙傷起水泡的成因為何?水泡該如何處理?需要刺破嗎?水泡多久會消?《Hello醫師》為您一次全部解答。 燙傷起水泡的成因 皮膚有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等3層,水泡會出現於淺二度燙傷、即表皮層及真皮表層燙傷的時候。 淺二度燙傷時,皮膚表皮層組織死亡,真皮層微血管通透性增大,產生組織水腫及大量組織液;組織液會聚集於最容易裂開的表皮層與真皮層之間,進而形成水泡。 燙傷起水泡怎麼辦?要刺破嗎?4步驟處理燙傷水泡 燙傷起水泡後,不建議刺破水泡,怕會引起感染,建議依照以下4個步驟處理: 燙傷處理步驟1:消毒患部和水泡 將雙手洗淨,用鑷子夾棉球沾優碘消毒患部,由內往外繞圈擦拭;再以棉球沾生理食鹽水,依照相同方法清洗患部;最後使用乾棉球將患部吸乾。 燙傷處理步驟2:水泡過大需要刺破時 水泡過大容易自行破掉,也可能在破掉後引發感染,因此可赴診所治療或自行在家處理。(延伸閱讀: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刺破水泡5步驟 先依上述步驟消毒傷口 用打火機消毒縫衣針、20號注射針頭或鋒利小剪刀 自水泡側面輕輕刺破一個缺口 讓組織液自行流出,或拿棉球、棉花棒輕壓,加快流出速度 保留水泡的皮,覆蓋於原處保護傷口 燙傷處理步驟3:包紮患部 將燙傷藥膏平均塗抹於化妝棉、紗布上 藥膏厚度最好超過3~5mm,紗布則必需大於傷口邊緣1公分,才能保護傷口、避免感染 蓋上紗布後以紙膠固定,最好加上網套 燙傷處理步驟4:日常照護 洗澡時可以直接淋濕傷口,因為藥膏厚度足以阻隔水份滲入 洗完澡就可以換藥,1天換藥1次,避免傷口產生分泌物發臭 淺二度燙傷多久會好?水泡多久會消? 淺二度燙傷通常會經歷以下病程階段: 最初燙傷時:沖水冷卻後,有劇烈灼熱痛感1~2小時 燙傷前3天:患部組織受損、失去痛覺 燙傷第4~6天:患部痛覺回復,而且以小腿至腳部最痛(俗稱腳氣) 燙傷第7~8天:患部發癢且受損的皮膚開始脫落,新皮大致生成 若起水泡且未刺破,大約1週身體就會自行吸收水泡中的組織液和血液,慢慢消失,燙傷部位則會於2週內癒合。(延伸閱讀:滿嘴水泡怎麼來?唇皰疹的原因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被貓抓傷、咬到要看醫生嗎?貓抓傷小心感染破傷風、貓抓病

野貓不同於野狗,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地盤遭受侵犯或不當觸摸,家貓則較容易有抓人或咬人的問題,可能原因包括飼主從小習慣用手和貓玩、貓咪生活未充分消耗精力,或是對人有所求,例如關注或肚子餓等。 多數人被貓抓傷或咬到,通常摸摸鼻子,用水沖一下或擦藥膏,但貓抓傷、咬傷其實也可能引起嚴重疾病;《Hello醫師》向您說明被貓咬到是否要看醫生、傷口的處理方法,以及被貓咬到會引起的2種疾病。 被貓抓傷、咬到要看醫生嗎? 野狗通常較具防衛性,尤其是居住於市郊或鄉下的野狗,而且相較於貓,野狗的身體通常較髒,常讓人認為被狗咬較容易感染或生病;事實上,被貓咬的感染率反而比較高,根據統計,在所有動物咬傷的案例中,被狗咬佔80%,被貓咬佔5~15%,但狗咬傷的感染率僅2~20%,貓咬傷卻高達30~50%。 貓的牙齒與指甲天生尖銳細長,方便撲抓、刺穿與撕裂獵物,所以當貓咬人或抓人時,牙齒和指甲會刺穿皮膚,將病菌帶入皮膚底下的肌肉、骨骼或關節,並引起感染。 基本上被貓咬或抓傷時,只要傷口很深或血流超過10分鐘仍未停止,便建議就醫治療;在就醫前,可先依下方指示做基本的清潔與消毒: 使用清水或溫和的肥皂水,搭配海綿擦拭肉眼可見的雜質與髒汙。 用注射器裝無菌的生理食鹽水進行高壓沖洗,若無注射器則直接倒流沖洗。 使用優碘消毒傷口。 若傷口不嚴重,僅破皮或10分鐘內就止血了,可先依上述指示清潔與消毒,並於近日觀察有無下述疾病之症狀。 被貓抓傷、咬到可能感染破傷風 破傷風的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普遍存於土壤、灰塵與糞便之中,因此當貓咬你或抓你的時候,病菌就可能經由傷口深入體內。 相較於家貓,野貓的感染風險較高,因為牠們生存於野外,身體或指甲可能附著破傷風桿菌,但是自收容所領養回來的貓,或是在街上收編的流浪貓,也可能帶有破傷風桿菌,所以一旦被咬到或抓傷並留下嚴重傷口,建議就醫及施打破傷風疫苗;若近5年已接種過破傷風疫苗,或受傷者為已接種疫苗的10歲以下兒童,因為體內仍有抗體,不用再次接種。 破傷風首重預防,而非治療,一旦感染死亡率高達10~20%,因此無論被貓或被狗咬傷,都建議施打疫苗;若無法判定是否需施打疫苗,請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 破傷風針的價錢多少?哪些診所可以打? 破傷風疫苗單劑的費用為250~500元,各地部分醫院、診所皆有提供施打服務,詳細施打院所請見衛福部疾管署之「各縣市預防接種單位」。 被貓抓傷、咬到還要小心貓抓病 貓抓病(又稱貓抓熱)由韓瑟勒巴通氏菌(Bartonella henselae)所引起,韓瑟勒巴通氏菌僅寄宿於貓身上,若貓抓傷或咬到人類並引起感染,會造成以下症狀: 起紅疹、水泡 肉芽腫性淋巴腺炎 淋巴結發炎、腫脹及疼痛 發燒 噁心、嘔吐 頭痛、腹痛 倦怠 貓抓病屬於良性的自癒性疾病,只要針對症狀給予抗生素或其他藥物治療,通常2~4月後即會自癒。 被貓抓傷後,若於3~10天內出現上述症狀,請就醫並告知近日曾被貓抓傷,協助醫師檢查病因,並對症下藥。(延伸閱讀:貓抓病: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被狗咬怎麼辦?一定要打破傷風嗎?被狗咬傷口處理方法詳解

許多人都有被狗咬的經驗,根據統計,被狗咬佔所有動物咬傷的80%以上,有9成為家中寵物所致,而且咬傷的對象經常都是幼兒或學童。 當小孩或自己被狗咬後,有時人可能擦藥了事,有些則擔心會感染破傷風、狂犬病;究竟被狗咬該如何處理傷口、是否會感染破傷風或狂犬病?《Hello醫師》為您深入詳解! 被狗咬怎麼辦?被狗咬的傷口處理 相較於牙齒尖細的貓,狗的牙齒較鈍,較不易造成傷及骨骼與關節深處的穿孔,感染風險較低,約2~20%;因此若傷口很淺或僅有破皮,不用太過驚慌,依下方指示清潔與消毒即可: 輕度咬傷處理方法 使用清水或溫和的肥皂水,搭配海綿擦拭肉眼可見的雜質與髒汙。 用注射器裝無菌的生理食鹽水進行高壓沖洗,若無注射器則直接倒流沖洗。 使用優碘消毒傷口。 然而,狗的下顎十分有力,嚴重的話也可能造成組織撕裂或骨折,所以若傷口見血且10分鐘內仍未止血,或傷口非常深,建議遵照上述處理方式清潔與消毒後,盡快就醫治療,避免引發嚴重感染。 若傷口如此嚴重,請初步清潔與消毒後,盡快就醫治療。 被狗咬一定要打破傷風嗎? 破傷風(Tetanus)是由破傷風桿菌所造成的傳染病;病菌入侵後,會產生毒素影響神經系統,使身體各處肌肉異常收縮,常見症狀包括腹部僵硬、肌肉痙攣,同時也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或四肢僵直,嚴重時甚至死亡。 破傷風的病菌通常是經由受土壤、塵土、動物及人類糞便污染等的穿刺傷口進入,因此被狗咬傷也可能感染;然而,若傷口不深,感染機率通常很低,所以醫師通常會藉以下2點判斷是否需施打破傷風疫苗: 傷口深度:若傷口很深,屬於穿刺傷或壓碎性傷口,建議施打破傷風疫苗。 疫苗接種史:近5年已接種過破傷風疫苗,因為體內仍有抗體,不用再次接種;10歲以下兒童由於在幼兒時期已接種過疫苗,超過10歲前也不用重複接種。 若無法判斷是否需施打破傷風疫苗,建議就醫並請專業醫師檢查與判斷。 被狗咬去診所打破傷風針要多少錢? 破傷風疫苗單劑的費用為250~500元,各地部分醫院、診所皆有提供施打服務,詳細施打院所請見衛福部疾管署之「各縣市預防接種單位」頁面。 被狗咬要打狂犬病疫苗嗎? 自1958年後,台灣就再也沒有狂犬病本土病例出現,所以若被狗咬傷(包含野狗),也不用擔心會感染狂犬病。 不過,若是自被境外移入的貓、狗等寵物咬傷,或是被獾、白鼻心或錢鼠等野生動物攻擊,仍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請盡速就醫施打疫苗。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CPR心肺復甦術:步驟教學、叫叫CABD口訣、證照哪裡考

CPR的中文稱作「心肺復甦術」,是拯救失去意識、沒有心跳的患者脫離險境的重要急救方法,及時施行CPR可以讓患者生存率增加,替患者爭取更多的就醫治療時間。 究竟CPR心肺復甦術的正確步驟有那些?「叫叫CABD」的口訣代表什麼意思?CPR證照怎麼考?《Hello醫師》為您整理最新資訊,帶您一次了解這項重要的救命技術。 CPR心肺復甦術是什麼?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甦術,是當患者失去呼吸及心跳時,透過人工呼吸及心臟按壓來維持生命徵象,減少缺氧對身體所造成的危害。 CPR是通過體外按壓心臟的方式,維持全身血液循環,而人工呼吸則是將氧氣送達肺部。氣體在肺部交換後,含有氧氣的血液會運送到全身,從而維持大腦及各器官運作,免於不可逆的損傷。 研究指出,患者在倒下後若沒有立即施行CPR,每分鐘存活率將下降7%~10%,若能立即執行CPR,每分鐘存活率下降幅度可減少一半。 人在心跳或呼吸停止4分鐘內,肺部與血中的含氧量仍可維持身體所需,一旦缺氧超過4分鐘,腦細胞便開始死亡,當缺氧達到10分鐘,則可能進入腦死狀態。因此,在4分鐘內執行CPR心肺復甦術,為讓腦細胞避免損傷並完全恢復的關鍵,愈早執行CPR,患者預後與存活率也愈高。 CPR心肺復甦術應用時機 對於因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心律不整(Arrhythmia)而引發心臟驟停(Cardiac arrest)的人來說,心臟停跳意味著身體的血液循環停滯,包括心臟、大腦在內,各身體器官會因無法獲得氧氣供給,而逐漸壞死。這時,施行心肺復甦術就是以按壓心臟的方式,幫助患者恢復自然呼吸與血液循環。 除此之外,以下情形均可施行CPR搶救患者的性命: 溺水 車禍 觸電 藥物或氣體中毒 異物堵塞呼吸道 或其他呼吸、心跳停止的且無重大外傷的情況 CPR心肺復甦術操作步驟解析 CPR步驟1:確認患者有無意識及呼吸 大聲叫或拍患者肩膀。如患者無意識或無呼吸時,繼續執行以下步驟。 CPR步驟2:求救 請身邊的人撥打119求救,並尋找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以下簡稱 AED),盡快取來。身邊無人協助時,請先打電話求救,再執行後續動作。 CPR步驟3:體外心臟按壓 將身體穩定呈跪姿於患者身側,微微向前傾(方便施力),雙手交疊(一隻手的手掌蓋於另一隻手背,兩手手指扣住),手掌根置於兩乳頭連線之中點,手臂打直,開始按壓。 按壓頻率:每分鐘 100~120 下。約每秒按壓1.5~2下,需維持穩定且快速的按壓。 按壓深度:5~6公分。若深度不夠深,心臟沒有確實的按壓收縮,血流則無法送出。 請確保每次按壓後,胸口有確實回彈,再進行按壓。 請勿隨意中斷按壓過程。 CPR步驟4:呼吸道暢通 沒有外傷時,使用「壓額抬下巴」方式打開患者的呼吸道。有外傷時,打開呼吸道過程,需保持頸椎維持在同一直線。 CPR步驟5:人工呼吸 以食指及拇指將患者鼻孔捏住,用自己的嘴巴蓋住患者的嘴巴,吹2口氣,每口氣1秒鐘,同時觀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感覺患者口鼻處是否有空氣流通,若氣體無法進入患者體內,須重新暢通呼吸道。 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吹完2口氣,反覆循環。若不敢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者,也可選擇只進行體外心臟按壓。 CPR步驟6:去顫 取得AED,依照說明進行操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AED與CPR的功能並不相同,AED利用電擊刺激心律不正常的心臟,使其能夠「重新開機」,即便回復正常心律,如果心臟仍然相當虛弱,仍需要靠CPR輔助心臟泵血。 一直施救到醫療救護人員到達,或當患者有反應。當患者恢復意識與呼吸心跳後,可將其採取復甦姿勢,每隔2分鐘重新確認一次。 復甦姿勢 當患者恢復呼吸與意識後,停止CPR與AED的動作,在患者沒有外傷時,將其擺放為復甦姿勢。 將患者靠近施救者的手掌放在患者頭部下方(類似抱頭姿勢)。 將患者對側腳抬起與近側腳交叉擺放。 患者另一手放在腹部上。 施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對側肩膀、一手抓住對側褲腰部。 將患者轉向施救者,轉動過程患者身體需呈一直線。 患者呈現側臥且身體穩定,將患者對側手貼地置放。 將患者對側腳向上彎曲擺放。 每隔2分鐘確認一次患者生命徵象,每30分鐘換邊。 兒童CPR施行步驟說明 以CPR的標準,1~8歲的患者屬於兒童,兒童CPR的原則與成人相似,但仍有以下不同: 只有自己一人時,請先進行5個CPR循環後,再撥打求救電話。 只以單手掌根按壓胸部。 按壓胸部應達胸廓深度的 1/3 (約為5公分),勿超過6公分。 優先使用兒童 AED 和電擊貼片,若無兒童用,再使用成人 AED。 嬰兒CPR施行步驟說明 1歲以下的嬰兒進行CPR時,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搔癢腳底確認意識狀況。 只有自己一人時,請先進行5個CPR循環後,再撥打求救電話。 以食指與中指併攏按壓胸部。 按壓位置為胸部兩乳頭連線中央之下方,按壓深度至約4公分。 如果沒有可以使用手動電擊器的醫護人員,則優先使用兒童AED和電擊貼片,最後才考慮使用成人AED。 CPR心肺復甦術口訣:叫叫CABD CPR的操作步驟繁多,為了讓民眾方便記憶,因此將上述步驟簡化為「叫叫CABD」口訣 叫:確認患者有無意識與呼吸 叫:求救 C:體外心臟按壓(Compressions) A:呼吸道暢通(Airway) B:人工呼吸(Breathing) D:去顫(Defibrillation) 除了「叫叫CABD」口訣,還有「叫叫壓電」的簡化版,「叫叫CABD」為CPR的完整流程,而「叫叫壓電」則是提供未接受過訓練的民眾所參考的內容。 叫:確認患者有無意識與呼吸 叫:求救 壓:體外心臟按壓(Compressions) 電:去顫(Defibrillation),使用AED進行電擊 若能接受完整CPR心肺復甦術訓練,並通過檢驗取得合格證照,將可大幅提升搶救成功機會與救援品質,這對患者日後復原有極大的幫助。 CPR證照哪裡考?怎麼考? 想取得CPR證照,要先接受2~4小時課程訓練,完成後接受學科及術科考試,通過認證之CPR證照有效期限為2年。 CPR訓練課程在各縣市政府衛生局、中華民國急救技能推廣協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社團法人亞太社區關懷協會等單位皆不定期開課,臺灣急救教育推廣與諮詢中心統整各縣市急救相關訓練課程資訊,民眾可上網搜尋。 執行CPR心肺復甦術者不一定要有證照,根據「醫療救護法」第14之2 條的規範,「救護人員以外之人,為免除他人生命之急迫危險,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之規定;而救護人員於非值勤期間,亦適用。」 雖然如此,曾接受過訓練者,遇到緊急時刻,更有能力幫助他人渡過難關。 以下相關從業人員通常須具備CPR證照: 醫、護相關人員 學校衛生、護理人員 運動教練 […]


急救

氰化物中毒: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氰化物中毒的定義 氰化物(Cyanide)會使身體組織無法利用氧氣,是一種少見但可能致人於死的毒物。 氰化物的型態包括 氣態氰化氫 (Hydrogen cyanide) 固態氰化氫結晶 氰化鉀(potassium cyanide) 氰化鈉(sodium cyanide) 氰化物中毒的症狀 氰化物中毒不容易檢測,氰化物進入人體的反應,其實與窒息十分相似。由於所有細胞都需要氧氣才能存活下去,而氰化物會抑制人體細胞使用氧氣,所以具有危險性。 氰化物中毒的症狀和登上高海拔的山時,所經歷的症狀類似,包括: 全身無力 意識混亂 行為怪異 過度嗜睡 昏迷 呼吸急促 頭痛 頭暈 嘔吐 腹痛 癲癇 通常,氰化物急性中毒發作十分迅速,會立即影響心臟並突然倒下。除此之外,急性中毒還會影響大腦,引發癲癇或昏迷。 慢性氰化物中毒的症狀 長時間處於氰化物環境,會逐漸形成慢性中毒,相關症狀如下: 頭痛 口味變化 嘔吐 胸痛 腹痛 焦慮 由於氧氣停留在血液裡卻沒進入細胞,所以氰化物中毒的患者,皮膚可能會出現異常的粉色或櫻桃紅,病患的呼吸也可能會非常急促、心律異常地快或慢。雖然很難檢測,但有時病患呼出的氣體可能聞起來像苦杏仁。 所以,除了症狀,也可以依環境因素,來判斷是否有氰化物中毒的可能,以下是具有氰化物中毒風險的情境: 在實驗室或塑膠工廠工作的人,氰化物中毒的風險較高。 住家、露營車、船上或建築發生火災時,暴露在具有氰化物環境。 若您的身邊有人患有憂鬱症(Depression)或有藥物濫用的問題,一旦發現出現了氰化物中毒的症狀,也可能是嘗試自殺,需要多加留意。 觀察環境可能比症狀更能確認是否氰化物中毒,而上述並未列出所有症狀,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若您發現有人服用、吸入或接觸氰化物,並出現相關症狀,如虛弱、頭暈、呼吸困難、神智不清或癲癇發作,請立即叫救護車、緊急應變中心或毒物管制中心。 氰化物中毒的原因 下列是氰化物中毒的原因: 火災,燃燒橡膠、塑膠或絲綢等材質會產生氰化物煙霧,吸入會導致氰化物中毒。 化學研究、合成纖維與塑膠、金屬加工、噴灑殺蟲劑、採礦、電鍍等都會使用到氰化氫。 植物,大部分薔薇科(Rosaceae)植物的種子與果核,都含有氰(cyanogenic glycosides),如杏桃、苦杏仁、桂櫻、李子、桃子、梨子及蘋果。木薯(cassava)也會引發氰化物中毒。不過幸運的是,只有長期待在礦坑或大量攝取這些食物,才可能出現嚴重的氰化物中毒。 苦杏仁苷(Laetrile)是一種含有扁桃苷(Amygdalin)的化合物,可在未加工的生果核、堅果核及植物中發現,據稱已在全世界成為受歡迎的另類癌症療法。苦杏仁苷副作用之一為氰化物中毒。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尚未批准將苦杏仁苷用於癌症治療。該藥物名稱為laetrile/amygdalin,目前在墨西哥生產並拿來治療癌症。 有些化學物質接觸後,會在人體內產生氫化物並引起中毒。大部分相關化學物質成分的商品都已經從市場上下架,但某些早期的人工指甲油去光水、溶劑及塑膠製造所需的溶液可能還含有這些物質。 香菸是最常見的氰化物來源。菸草中存在氰化物,即便量少還未能引發中毒,吸菸者血液裡氫化物含量,卻可能是不吸菸者體內平均的2.5倍。 氰化物中毒的風險因素 諸多因素都會造成氰化物中毒,例如: 在使用氰化物的產業工作者及試圖自殺者。 嘗試使用氰化物藥物自殺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種快速且無痛的自殺手法,但氫化物會灼傷胃部,並抑制身體氧氣使用,是一段痛苦的死亡過程。 多數情形下,氰化物中毒只會發生在火災或意外接觸。 氰化物中毒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醫師。 氰化物中毒不是不治之症。若快速發現並立即治療,患者是有機會痊癒的,大多數人之所以會死亡,主要是因為沒有快速下診斷,或是起初並沒有將氰化物中毒納入考量。但氰化物中毒不常見,因此,若有疑慮,請提醒醫師這個可能性。 若您是救援者,警方或醫療團隊會詢問您患者相關的事,問題包括周圍是否有瓶瓶罐罐、患者是否有醫療或精神病史,以及其他細節。請回答問題並保持冷靜,因為這是治療患者必備的資訊。 為了確認判定氰化物中毒、中毒的嚴重程度或是否還有其他類型的中毒情形,需要進行抽血檢查、X光檢查或其他檢驗流程。 氰化物中毒的檢測,需要數小時至數天,因此,醫師會根據您提供的資訊、患者外觀再佐以實驗室數據,來確定是否曾接觸氰化物。 如何治療氰化物中毒? 根據患者的嚴重程度,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若患者完全失去意識,最重要的就是先拯救性命。醫療人員會密切監測與評估病人的情形,有必要時執行侵入式檢查或治療。 若患者病情不嚴重,則需要進行徹底檢查。一般來說,會脫去患者的衣服,因為衣服上殘留的氰化物,會影響其他病人及醫療人員。 若強烈懷疑氰化物中毒,可使用解毒劑(Cyanide Antidote Kit,CAK)或羥鈷胺(Hydroxocobalamin,商品名:Cyanokit)。雖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治癒,但解毒劑可以防止氰化物繼續傷害病患身體。 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鈷(Dicobalt edetate)進行螯合療法,進行螯合療法時,會將藥物以靜脈注射的方式,打入到病患體內,讓藥物與血液中的毒素結合,幫助排除體內的氰化物,目前已在英國使用。螯合療法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包括癲癇發作、過敏、低血壓及心跳異常。此療法只能在確定診斷出氰化物中毒且無替代療法時才會使用。 若病患同時出現一氧化碳中毒,若資源許可,可以進行高壓氧治療(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高壓氧治療時會將病人置於一個完全密閉的壓力艙內,治療時會將艙內壓力加壓,讓病患以自然呼吸的方式呼吸1.6 ~ 3 個大氣壓純氧氣。 依照一般流程,院方會通知當地毒物控管中心或毒物專家,並由他們介入治療。 若確定接觸氰化物的劑量非常低,可能會先觀察患者情形數小時,若患者沒有大礙,衛教完則可先行返家,若一旦出現任何中毒相關症狀,應立即回院治療。 若患者接觸大量氰化物,且先前還有其他疾病症狀,尚無法確診或過於虛弱,則需要待在醫院進行進一步觀察與治療。


急救

遇到野狗怎麼辦?6招避免被狗追、被狗咬!

台灣是寵物的天堂,其中又以飼養狗佔多數,飼主除了要照顧毛小孩的健康起居外,也要確保狗不會咬傷他人;面臨狗的攻擊時,要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呢?《Hello醫師》為您說明狗的行為及安全遠離野狗的方法。 狗叫是為了保護地盤 您可能看過或碰過這樣的情境,當您經過一隻狗的身邊,或飼養狗的住家,狗馬上就對您狂吠,這是因為牠試圖警告您不要侵犯牠的地盤。 沒錯,狗會用叫囂來趕走可能對牠構成的威脅。而當人愈走遠後,就不會再聽到狗的吠聲了,這是因為牠們覺得自己已經獲得「勝利」了,這種興奮感無形中成為狗的慣有行為。 所以,每當有人經過狗身邊時,牠們會覺得自己有責任用吠聲驅趕外來的威脅。漸漸地,有些狗變得更大膽並帶有攻擊性地追趕人,最後甚至咬人,但這並不意味著牠們真的想攻擊人。 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y-habits/first-aid/what-to-do-for-dog-bite/ 狗5大害怕特徵、8大攻擊前兆 多數狗不會主動攻擊,只會發出吠叫聲,且當牠們受到刺激或感覺有攻擊性的威脅時,會顯得害怕,這時可觀察狗的行為與身體特徵,包括: 頸背部毛豎起 耳朵往後縮 尾巴僵硬 鯨魚眼(Whale eye,指可看得到眼睛鞏膜) 想要遠離威脅 另外,有些狗在攻擊人時不會出現害怕的反應,而是透露堅定、想打架的眼神。根據美國愛護動物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簡稱ASPCA)的資料指出,此狀態下的狗會出現以下特徵: 把頭抬高,使自己顯得較高大 耳朵向前豎起 尾巴僵硬或搖擺 頸背部毛豎起 皺起鼻唇並露齒 發出低沉具威脅的聲音 眼睛緊盯對方 前腳站穩準備隨時出擊 被狗追怎麼辦?6安全原則應對狗的攻擊 不管面對哪一種狗,請觀察牠的肢體語言,判斷牠友善與否,千萬別嘗試用言語勸說或直接伸手撫摸牠,最好的方法是遠離野狗,並打電話請當地的消防局或動物保護處來處理。此外,想碰觸別人養的狗時,請先徵詢主人的同意,以保安全。 若不巧遇到狗攻擊,請記住以下6個原則: 首先要保持冷靜: 當狗準備對您攻擊時,請馬上停止所有動作,切勿拔腿就跑,眼睛也要避免直視牠,並將身體轉向旁邊,雙手則可以交叉於胸口以避免晃動。等待幾分鐘後,狗狗就會自討沒趣地離開了。 不要喊叫或嘗試溝通: 完全無視才是上策,千萬別跟狗狗對眼看或嘗試溝通,不理牠才能幫助您脫離困境。如果牠還是纏著不走,可以用堅定地語氣,給牠簡單的命令,像是「坐下」或「別動」,或尋求周遭人的幫助,但不要用喊的,以免挑起牠的情緒。 分散狗的注意力: 如果身上有東西,可以用來分散狗狗在您身上的注意力,可以的話,用衣物或外套蓋住牠的眼睛,也可用辣椒噴霧(Pepper spray)暫時影響牠的視覺,並趁機離開現場,但千萬不要用跑的。此外,您的手或身體都別靠狗太近,以免被攻擊或咬傷,建議拿些東西製造與牠之間的障礙,例如包包、袋子、傘或書。 絕對不要打狗: 以暴制暴通常只會使情況更糟,愈發激怒狗的攻擊,尤其像比特犬(Pit bull)這類的狗,疼痛反而會加劇牠更兇猛地攻擊。而在無計可施的狀況下,尤其當一個人被狗纏上,請慢慢蹲到地面上,低頭讓下巴貼緊喉嚨,同時手護著頭頸部,以避免重要部位被咬傷,也可以用此方式保護被狗攻擊的小孩,並等待救援。 被咬時請往狗的那側推: 自衛時請特別保護您的臉部、喉嚨、胸部、手指、大腿,非得選的話,小腿和前臂被咬的危險性比較低。 尋求醫療幫助並舉報: 被狗咬後,請務必就醫驗傷,即使是小傷口也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另外,也要跟相關單位通報處理,以避免其他人受害。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急救

怎麼處理燙傷?燒燙傷、灼傷的定義、分級、症狀及處理

燒燙傷的定義與分級 造成燒燙傷的因素很多,發生時可能不只有燒燙傷的感覺,患部周圍的細胞亦會壞死,造成嚴重的皮膚損傷。皮膚是保護身體的第一道防線,燒燙傷會摧毀皮膚的保護,所以除非傷勢輕微,若未經適當的醫療處置可能會引起嚴重併發症。依據組織損壞的嚴重程度,燒燙傷可分為以下分級: 一度灼傷:只有最外層的皮膚表皮層會受影響,症狀只有疼痛跟發紅,最常見的例子是輕微曬傷。 二度灼傷:灼傷擴及皮膚的真皮層,會導致疼痛、發紅,也可能長水泡。 三度灼傷:灼傷已傷及表皮和真皮層,甚至傷到底層的肌肉、肌腱和骨骼,患部可能呈死白或已燒焦,須馬上送醫治療,但如果灼傷未擴及神經,就通常不感到疼痛。 四度灼傷:這是最嚴重的灼傷,傷害不僅深入肌肉和骨骼,也可能傷到神經。四度灼傷後,患部會是堅硬、燒焦的,必須立即治療。 燒燙傷的症狀 燒燙傷的常見症狀有: 一度灼傷 發紅、腫脹及輕微發炎 疼痛 皮膚乾燥 癒合時會脫皮 二度灼傷 起水泡 皮膚發紅、疼痛 水泡破裂使傷口表面潮濕、出水 傷口癒合後會變硬、變軟,並長出結痂樣組織。 三和四度灼傷 傷口呈死白色臘狀、焦黑或黑褐色 組織捲曲 乾硬如皮革 不會生成水泡 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請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若出現以下症狀請就醫: 手腳四肢、臉部、敏感部位、主要關節或身體大面積灼傷 深度燒傷 化學或電灼傷 呼吸困難或呼吸道灼傷 傷口被感染、滲出組織液、疼痛加劇、紅腫 灼傷患部或水泡過一段時間仍未痊癒 明顯結痂 5歲以下兒童、老人、免疫系統較差或患有慢性病(例如癌症Cancer、心臟病Heart disease或糖尿病Diabetes)的人灼傷時。 若有前述症狀或相關疑慮,請諮詢醫師。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請就醫以求得最適合的診斷及治療。 燒燙傷的原因 造成燒燙傷的原因很多,例如: 熱灼傷:被火、蒸氣、高溫物體或液體灼傷。 低溫灼傷:暴露於潮濕、風大或低溫的環境所導致。 電灼傷:接觸電源或光源。 化學灼傷:接觸家用或工業用的化學產品,或因天然物質,如辣椒,對皮膚造成刺激和灼熱感。 輻射灼傷:陽光、紫外線燈、日光燈、X光或癌症放射治療。 摩擦性熱傷:因接觸粗糙、堅硬的表面,例如馬路、地毯或健身房的地板,所導致摩擦性灼傷。 燒燙傷的風險因素 造成灼傷的風險因素很多,包括: 靠近火源或電線 可燃或腐蝕性物質保存不當 抽菸時疏忽 虐童 使用54.4°C以上的熱水 碰到燙的食物或餐具 過度日曬等 燒燙傷的處理 醫師會依據灼傷的深度、面積、疼痛程度、腫脹範圍以及感染的情形來診斷,身體大面積灼傷、電灼傷以及與身體虐待相關的灼傷案件,都必須立即緊急治療。其他傷勢以及評估灼燒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也在診斷範圍內,可能必須被安排組織化驗、X光或其他檢查。 治療方式會依灼傷的類型和傷勢範圍而定,一般輕微灼傷只要自行使用非處方藥或蘆薈膠居家自療即可,通常很快就痊癒。 至於嚴重的灼傷,除了緊急處理外,藥物、敷料或手術等額外的治療也可能需要,以達到減輕疼痛、移除壞死組織、預防感染、避免疤痕、功能重建以及情緒安撫等治療目標。一些嚴重灼傷的治療方是包括: 以水為基底的治療:例如利用超音波水療技術來清創及刺激修復傷口組織。 補充體液:實施靜脈注射以預防脫水或器官衰竭。 陣痛和抗焦慮藥物:例如嗎啡(Morphine)或其他抗焦慮藥物,因為灼傷可能引起劇痛。 灼傷藥霜、乳膏:標榜保持傷口濕潤、止痛、預防感染並加速癒合的外用藥。 敷料:敷料可以讓傷口維持潮濕以抵抗感染並幫助灼傷癒合。 消炎藥:例如靜脈注射抗生素。 破傷風疫苗:建議灼傷患者施打。 物理及職能治療:若灼傷範圍很大,特別是關節,物理治療復健可幫助皮膚伸展及保持關節彈性,其他運動則可以改善肌肉張力與協調性。若日常生活遇到活動困難,則可考慮接受職能治療。 嚴重的其他治療:包含手術、輔助呼吸、鼻胃管、整型手術等,都能幫助傷口復原、維持器官功能以及患部外型重建。 燒燙傷的居家照護 降溫:用冷水沖洗傷口10~15分鐘,直到疼痛減少。也可以敷上冷毛巾,但請留意不要將冰塊直接敷在傷口上,以免造成低溫灼傷。 移除傷處覆蓋物:盡快並輕柔地移除戒指或其他位於患處的束縛物。 勿弄破小水泡:如果水泡破了,請用肥皂和清水輕柔地清潔傷處,然後敷上抗生素藥膏,並用醫療用消毒紗布包紮。 敷上保溼霜或蘆薈膠或乳液:可幫助舒緩傷口並避免乾燥。 需要時服用非處方止痛藥:如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或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商品名:泰諾 Tylenol)。 施打破傷風疫苗:患者應確認自己的破傷風抗體仍有效,醫師一般會建議10年至少施打1次破傷風疫苗。 無論您的灼傷嚴重程度如何,傷口癒合後請多使用防曬和保濕產品。若還有其他疑慮,請諮詢醫師以了解更詳細的資訊。


急救

化學灼傷: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化學灼傷的定義 化學灼傷(Chemical burn)也稱為腐蝕性燒傷(Caustic burns),當您的皮膚或眼睛接觸到酸性或鹼性刺激物,化學物質與該部位產生化學反應或滲透到體內時,即會造成化學灼傷。若吞服化學物質,也會腐蝕內臟。 化學灼傷的症狀 化學灼傷的症狀會視灼傷發生的方式而定,例如吞食造成的灼傷症狀會與單純的皮膚灼傷不同,其他一些可能影響的因素包括: 接觸化學物質的時間長度 接觸的方式,例如吸入或吞入等 化學物質灼傷的部位是否為開放性傷口 灼傷的身體部位 化學物質的量與酸鹼強度 化學物質的型態,例如氣體、液體或固體 皮膚化學灼傷的症狀 皮膚焦黑、壞死,常見於強酸化學灼傷 患部不適、發紅或灼熱感 患部麻痺或疼痛 若灼傷的部位是眼睛,可能造成視力喪失或視覺改變 吞食有害化學物質的症狀 胃部或食道灼傷 心律不整 頭痛 血壓變低 心跳停止或心臟病發作 呼吸短促 咳嗽 癲癇發作 暈眩 肌肉抽搐 以上僅列出部分症狀,建議諮詢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 化學灼傷的原因 大部分的化學灼傷是由強酸和強鹼物質造成的,可能發生在學校、職場或任何會使用及處理化學物質的場合,造成化學灼傷的常見產品如下: 汽車電瓶強酸 漂白水 氨水 假牙清潔錠 牙齒美白產品 泳池氯化消毒劑 化學灼傷的風險因素 嬰幼兒、年長者及行動不便者,由於可能不當使用化學藥品,是化學灼傷的高風險群。若您行動不便,或在無人協助下單獨操作使用化學物質,則會增加化學灼傷的風險。 如何診斷化學灼傷? 醫師可能依據以下症狀評估化學灼傷: 患部疼痛的程度 灼傷的範圍 灼傷的深度 傷口感染的情形 傷口腫脹的程度 如何治療化學灼傷? 化學灼傷需立即給予急救護理,例如移除造成灼傷的化學物質,或用流動的清水清洗皮膚10~20分鐘;如果灼傷的部位是眼睛,在送醫前請先清洗眼睛至少20分鐘;此外,應移除患部衣物或飾品,並使用消毒過或乾淨的衣物包紮;如果止是表淺的灼傷,則可使用藥局賣的非處方止痛藥,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若灼傷較嚴重,請立即急診。 以下是務必立即就醫治療的情形: 灼傷寬度或深度大於7.6公分(3吋)。 灼傷部位在臉部、手、腳、腹股溝或臀部。 灼傷範圍涵蓋重要關節,例如膝蓋。 非處方止痛藥無法止痛。 出現休克的徵兆與症狀,包含呼吸微弱、暈眩、血壓低。 依據症狀的嚴重程度,醫師可能提供的治療方式如下: 抗生素(Antibiotics) 止癢劑 清創手術(清理並移除受損或壞死的組織) 植皮(將身體其他部位的健康皮膚移植至患處) 靜脈注射 若灼傷嚴重,患者將會需要燒燙傷復健,所需的復健照護項目如下: 植皮 止痛 整型手術 職能治療 諮商 病人衛教 預防化學灼傷9點注意事項 以下安全建議可以幫助預防化學灼傷的事故發生: 將化學物品置於兒童無法取得的地方。 化學物品使用後,請妥善保存在安全適當的地方。 於通風處使用化學物品。 將化學物品存放在原包裝容器中,並保存瓶身警示標籤。 避免使用化學物品。 […]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