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流行性腮腺炎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Chuck Huang · 更新日期:2020/05/11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的定義

腮腺又稱耳下腺,屬於唾液腺的一部份,每個人臉部兩側都有,位於耳朵後下方。而流行性腮腺炎(Mumps,或 Epidemic parotitis)是一種接觸傳染病,它的病毒會經由唾液、鼻腔分泌物,或人與人近距離接觸,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

流行性腮腺炎的明顯症狀是腮腺腫脹,一般而言,成年人的症狀會比兒童的症狀更為嚴重,不過有大約1/3的人,症狀是輕微或是沒有症狀的。此外,流行性腮腺炎的併發症包括:腦膜炎(Meningitis,15%)胰臟炎(Pancreatitis,4%)、永久性耳聾,和睪丸腫脹、疼痛女性若患有流行性腮腺炎,可能會導致卵巢腫脹,但正常並不會提高不孕的風險。

流行性腮腺炎有多常見?

由於接種疫苗已經很普遍,目前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人數,已經大幅減少超過90%以上。而每年因為沒接種而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人數,大約是總人口數的0.1~1%。有些地區則會因為接種疫苗不普遍,而仍常發生流行性腮腺炎。由此可見,做好風險因素管理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請與醫師詳細討論進一步細節。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狀

通常在接觸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後的2星期內,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便會開始出現,包括:

過沒幾天,患者又會出現:

  • 明顯的高燒
  • 唾液腺腫脹,通常腫脹會慢慢變大,並漸漸出現間歇性疼痛。而患者最有可能將流行性腮腺炎的病毒傳染給他人的時機,便是從您感染病毒開始,到唾液腺腫脹的期間。

大多數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人都會出現很多症狀,但也有些人只出現極少症狀,甚至沒有任何症狀。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如果有上面列舉的徵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醫師。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與醫師仔細討論,才能找出最適合的醫療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的原因

人類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唯一宿主,並會透過接觸受感染的飛沫得到,並再傳染給他人,例如先透過噴嚏進入空氣,再進入他人的眼睛鼻子、或嘴巴。流行性腮腺炎也會因為與他人共用器皿吃喝飲,或觸摸噴到感染飛沫的東西而得到。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人,在症狀出現的前7天,一直到症狀開始之後的大約8天,都具有傳染力。

流行性腮腺炎的風險因素

請諮詢醫師,以取得進一步資訊。

流行性腮腺炎的診斷與治療

上面所提供的資訊並不能替代專業醫師囑咐,進一步資訊請隨時諮詢醫師。

如何診斷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剛發病的時候,醫師會詢問患者最近所處的環境,是否可能有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以及自己是否患有腮腺炎。如果疾病發生率可能性較低,醫師會檢視其他有可能造成腮腺炎感染的原因,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流行性感冒病毒。

此外,有些病毒,如腸病毒(Enteroviruses),會導致無菌性腦膜炎(Aseptic meningitis),臨床上與流行性腮腺炎極為相似。不過一般而言,流行性腮腺炎經由臨床診斷便可確定,不需要採集檢體送檢驗室化驗。如果診斷不是很確定,可以對唾液或血液進行檢查。目前也已經有另一種新的檢驗技術,會運用即時巢式聚合酶連鎖反應進行檢驗。另外,醫師也可能經由身體檢查,確認淋巴腺腫脹的情形。

流行性腮腺炎如何治療?

由於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造成的,因此抗生素或其他藥物並不會有效,不過以下治療方法還是可以治療、改善病情。

  • 感到身體虛弱或疲憊時,請多休息。
  • 服用成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布洛芬(Ibuprofen)等止痛和舒緩發燒的不適。
  • 冰敷減緩淋巴腺腫脹的不適。
  • 喝大量液體,以避免因為發燒造成脫水
  • 吃清淡、不太需要咬的食物,如湯和優格,因為當淋巴腺腫大時,咀嚼可能會疼痛。
  • 避免食用較酸的食物或喝酸性飲料,因為酸性物質會造成唾液腺更加疼痛。

流行性腮腺炎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接種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可以預防得到流行性腮腺炎。大多數的嬰兒、兒童,都會接種麻疹(Measles)、腮腺炎、德國麻疹(Rubella )3合1疫苗。1劑的接種時間介於12~15個月大的時候。學齡期兒童介於4~6歲時,必需接受第2劑疫苗接種。

1957年之前出生,不曾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成年人,以及在風險性較高環境工作的人,如醫院或學校,也應接受疫苗接種。

只有免疫系統較差、對明膠(Gelatin)或新黴素(Neomycin)過敏,和懷孕的人,不該接受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注射。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諮詢醫師,以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Chuck Huang · 更新日期:2020/05/11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