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

人體是各種微生物的家,它們雖然通常是無害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是影響我們和旁人健康的傳染病成因。 在這個類別,你可以搜尋所有與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引起的傳染病的介紹。

基礎知識

傳染病

疥瘡傳染性極高!認識成因症狀,6招預防疥蟲上身

什麼是疥瘡? 疥瘡(Scabies)是一種皮膚感染的疾病,由疥蟲(疥蟎)引起的搔癢等症狀,稱為疥瘡,疥蟲大小只有約0.3毫米(mm),肉眼幾乎看不見,他們會在皮膚的表皮層鑽隧道,並在裡頭產卵、排泄,進而引起皮膚過敏、搔癢、水泡等反應,若因劇烈搔癢而抓破皮,會造成細菌感染,並引發皮膚潰瘍,嚴重可導致敗血症(Sepsis)等嚴重疾病,因此,若懷疑得了疥瘡,請盡速就醫治療。 疥瘡傳染性高且分布廣 抵抗力較差、體質虛弱、年長的民眾更要特別注意,這些人有可能會感染較嚴重的結痂型疥瘡(Crusted scabies),也稱挪威型疥瘡(Norwegian scabies),一般的疥瘡感染,身上約有 10~15 隻疥蟲,但因為上述這些患者的免疫力較差,身上可能寄生著數百、甚至幾百萬隻疥蟲,也更容易傳染給他人。 疥瘡的傳染性很高,而且全世界都有分布,不過因為疥蟲不會飛也不能跳,得用爬的方式到另一個宿主身上,所以需要經過 10~15 分鐘以上的接觸,才有機會傳染。因此如果有人感染疥瘡,家人、伴侶或有機會長期接觸的人,必須特別注意肢體接觸,不過一般的握手及擁抱是相對安全的。另外像是安養院、監獄、宿舍等人群聚集的地方,要更小心疥瘡的群聚感染。 6 方法預防疥蟲上身 雖然疥瘡的傳染性高且分布廣,但我們仍可盡力做到下列六點,以預防被傳染: 注重個人清潔衛生。 避免接觸患者的皮膚、衣物及床鋪,患者的房間必須徹底清理。 患者及接觸者(尤其親密接觸者),都必須接受治療。 外宿時,選擇每天會更換床單及被單的旅館,避開環境衛生不良的地區。 最好一人一張床,若有不同人使用,最好更換床單及被單。 不要讓別人睡自己的床,或使用自己的寢具,衣服也不要互相借穿。 搔癢是疥瘡最主要的症狀 被傳染到疥瘡的人,除了搔癢為最主要的症狀,其他像是紅疹分布、典型的孔洞、小水泡,特別在指間、腳底、膝蓋等柔軟部位,都是醫師診斷是否罹患疥瘡的依據,有時甚至會出現在嬰兒的頭上;若出現較長時間的搔癢,則可能會出現像黃豆般的疥瘡結節(Scabies nodules),常見於生殖器、陰部以及腋下等部位,大部分的疥瘡能藉由以上的皮膚症狀就能確診,少數狀況會藉由刮除一些患部組織,以顯微鏡來檢驗。 疥瘡有時候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皮膚疾病,原因可能是疥瘡較少見,以及部分症狀容易與其他病徵搞混,尤其是疥瘡的好發族群老人,更容易被誤診,認為只是老年搔癢症(Senile pruritus)。 根除疥蟲:衣物要用熱水洗 治療疥瘡並不難,只要遵從醫師指示,按時服用及塗抹藥物,基本上都能治癒。較重要的是,若身邊的人出現類似情形或症狀,務必進行檢查,並一起治療,患者及家中的衣物、棉被等,都必須用熱水(60℃以上)洗過並保持乾燥,如無法清洗,可以密封於塑膠袋內衣星期,如此才能根除疥蟲,否則以疥瘡的高傳染性,相當容易再次感染。

看更多 傳染病 相關文章

新冠肺炎

【聽醫師的話】新冠後遺症的中醫對策

自2020年起,新冠肺炎造成的疫情風暴已持續兩年多,許多感染確診者在解隔離後,卻陸續到門診求助;照理說,新冠肺炎康復後,理應是處於「無敵」狀態,為何會需要求診?新冠病患又會產生什麼後遺症,需要進一步治療呢?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部中醫科主治醫師吳柏鋒為您專文解析。 新冠肺炎康復者應注意兩大現象 新冠肺炎確診康復後,並沒有所謂的「無敵」狀態,仍有可能會再次感染;就如同感冒病毒一樣,第一次感冒好了,也可能會在幾天內或幾個月內再次反覆感冒。因此,新冠肺炎康復後,還是需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如此才能降低再度感染造成二次傷害。 並非每位確診新冠肺炎的感染者都會發生後遺症,但隨著確診者人數提升,在康復解隔離後,臨床上也確實發現,需要治療後遺症的患者需求人數有增加的趨勢,而這些症狀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持續數週、數月或數年,因人而異。 常見新冠後遺症有哪些?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新冠後遺症包括哪些健康問題?下列是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條列新冠後遺症包含:  一般症狀 干擾日常生活的疲倦或疲勞 體力或腦力勞動後症狀惡化 發燒 呼吸和心臟症狀 呼吸困難或短促 咳嗽 胸部疼痛 心跳快或砰砰直跳(也稱為心悸) 神經系統症狀 很難思考或集中注意力(有時稱為“腦霧”) 頭痛 睡眠問題 站起時頭暈(頭昏眼花) 身體發麻 嗅覺或味覺變化 抑鬱或焦慮 消化系統症狀 腹瀉 腹痛 其他症狀 關節或肌肉疼痛 皮疹 月經週期的變化 以中醫觀點來說,上述症狀是病毒侵襲人體致病,屬於「外感風邪」的病因;風邪致病,因個人體質寒熱虛實狀況不同,反應在不同病人身上,才會表現出如此繁多的各式症狀。因此,不同的患者同樣都是感染新冠肺炎,就中醫對策來說,會根據每位患者的體質辨證,給予個人化的對應藥物,以達到最理想、合適的治療效果,這便是中醫辨證施治的核心理念。 新冠後遺症的中醫對策 應對新冠後遺症的中醫調理政策 以下根據資料統計出最常見的新冠肺炎後遺症,分別提出中醫辨證說明: 肺系症狀:咳嗽、呼吸喘、心悸、疲勞、口乾 病毒進入呼吸系統,造成組織黏膜發炎、纖維化,即外感風熱侵襲,熱太過而傷陰,治療宜滋陰潤肺、清熱祛瘀為主,可用生脈飲、沙參麥冬湯加減處方,日常飲食可吃些銀耳蓮子湯、冰糖燉雪梨來幫助改善。 神經症狀:注意力不集中、頭痛、頭暈、記憶差、失眠、嗅覺味覺異常 研究認為病毒可能造成腦神經、腦血管的輕微缺氧損傷所致,在中醫認為是腦損失清、心神不寧、清氣不升的表現,除了可應用益氣聰明湯、定志丸、天麻、石菖蒲等中藥治療外,亦可搭配針灸百會穴、神庭穴、神門穴來幫助改善。 腸胃症狀:腹痛、腹瀉、食慾不振 病毒攻擊消化道神經叢,可能造成胃腸蠕動調控不佳。中醫認為屬於脾胃氣虛,而且常常伴隨濕濁寒痰,中藥可用參苓白朮散、胃苓湯來加減處方,食物方面需避開炸物、辣味、重鹹的,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少量飲用黑糖薑茶,或食用四神湯料理,也能幫助恢復食慾,提升消化道運作效能。 關節肌肉疼痛、皮疹 感染後病毒量減少,潛伏在身體深處,只要免疫力一下降,就伺機跑出來攻擊皮膚、肌肉、關節,造成疼痛發炎。中醫治療需要清熱涼血、袪風止痛,中藥可處方當歸拈痛湯、溫清飲加減方。 怎麼做才有機會減少新冠後遺症發生? 根據美國CDC的研究表明,包含感染新冠病毒之前已患慢性疾病者、未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者,都可能更容易受到新冠後遺症的影響。 因此,規律、穩定地接受慢性病治療,接種新冠疫苗,都可能對新冠肺炎的後遺症或發生確診後中重症的機率下降。另外,規律地作息、保持良好的運動與生活習慣,都能幫助身體抗病毒達到最佳效率,亦是減少後遺症的不二法門喔!


新冠肺炎

快篩陽去急診對嗎?幼兒新冠藥包有備有保庇?3大迷思名醫姜冠宇一次破除!

5月起新冠疫情單天確診人次動輒突破4萬人的情況下,讓不少民眾人心惶惶,擔心疫情再度擴大的危機要如何因應。 《Hello醫師》特別邀來現職於台北市立聯合院區中興院區擔任主治醫師的姜冠宇醫師,以其位於第一線抗疫防線的觀察,建議大家究竟應如何面對,民眾又有哪些錯誤迷思應即時導正、以免誤信謠言過度恐慌。 新冠確診潮3大迷思: 姜冠宇醫師表示,由於快篩購買新制才剛上路,新冠疫情確診人次應遠比實際公布人數更高,此時在急診也湧出不少因恐慌而就診的人潮,真正需要就診的確診病患卻容易因此間接受到影響。他也提出幾點至今民眾仍有誤解的錯誤觀念與迷思: ❌ 1. 未肯定確診先衝急診就對了? 不少擔心新冠快篩偽陰性、甚至是只為了防疫保險需要證明的民眾,以為只要衝急診確認最快,殊不知其實此舉不但嚴重浪費醫療資源,還恐怕影響因染疫需就診治療民眾的黃金治療時間。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日前於疫情記者會時曾嚴明表示,根據保險法65條規定,從保險契約請求權開始,所有的保險理賠於2年內都可提出申請,民眾不應急於一時請醫師開具診斷證明書而癱瘓急診造成前線負擔,請大家發揮同理心。 (圖片授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姜冠宇醫師更指出,其實新冠急診區也意味著病毒密集度與濃度比其他區域更高,原本可能只是輕症或無症狀的民眾,如果因為上述原因執意貿然前往,恐怕反而還因此染疫; 另外,部分爸媽因心急而貿然帶著家中出現症狀的幼兒直衝急診,卻忽略新冠急診區為大人與10歲以下的幼兒分流檢驗的情況,亦可能在幼兒因落單檢驗而誤觸感染源的情況下,大幅提高小孩染疫的風險,同樣得不償失。(你也想知道:核酸、抗原檢測2大居家快篩選哪款?快篩檢測有篩有保庇) ⭕️ 正確做法: 欲申請保險理賠的民眾,可於全民健保快易通、各家醫院之APP上下載確診資訊,或透過確診訊息、居隔通知單證明書用於提供確診資訊。若擔心資訊不被保險公司受理,確診患者也能提供授權,讓就保之保險公司可以行文向醫院申請病歷報告即可。 由於新冠疫情急診之判定原則以「症狀嚴重度」為依據,而不是「快篩陰陽性」。若是快篩陰性但症狀嚴重者可前往急診,但即使是快篩陽性卻沒有症狀,建議應該至門診或社區篩檢站完成進一步的PCR採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於上週公布,民眾如果自覺有風險並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嗅味覺異常、不明原因腹瀉等相關症狀,或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陽性時,應戴好醫用口罩,再就近前往指定社區採檢院所,由醫師評估進行PCR核酸檢驗。 (圖片授權:中央流行疫情中心) ❌ 2. 急診不給掛、改赴門診確認新冠疫情? 部分民眾即便快篩為陰性,雖知道急診僅接受快篩陽性確診者或症狀嚴重者,但抱著「門診比較快」的心理,自行掛號做流感快篩以確認是否確診,但此舉同樣為醫護單位帶來極大的困擾外,姜冠宇醫師則建議,如今已陸續有醫療院所開設COVID-19特別門診,不妨先查詢再前往,以免造成各醫療院所的負擔。 同時,中央流行疫情中心也指出,當居家隔離對象進行3天之居家隔離,以及4天自主防疫或居家檢疫對象在7天檢疫期間,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為陽性時,應該留在家中不可外出。 ⭕️ 正確做法: 此時可聯繫所轄衛生局安排,透過可 24 小時視訊諮詢「健康益友APP」遠距門診醫療(免費使用),提供緊急醫療諮詢服務,以遠距/視訊診療醫師來進一步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健康益友app:iOS版本、Android 版本) 接受視訊診療的病患及醫師若對評估陽性結果達成共識,接著將由評估確認醫師所屬的醫事機構進行通報,並由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在零接觸、更具效率的情況下讓民眾安心面對疫情、正確治療。 姜冠宇醫師現任職於聯合醫院中興院所擔任主治醫師。(影像授權:姜冠宇醫師粉絲專頁) ❌ 3. 急救藥包有買有保庇? 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計,9歲以下兒童今年至上週的確診個案已達2萬4200人以上,佔所有年齡層近12%,10至19歲則有10%,比起前一週新增近1.7萬人,增幅高達42%。 加上不久前有2歲染疫重症兒童死亡的案例,更讓不少家長因此十分恐慌,紛紛依照網路上流傳的急救藥包準備備藥,希望讓自家寶貝可以多一份保障;姜冠宇醫師對此也搖頭。 他指出:「目前多數宣稱的幼兒防疫常備藥品,例如抗組織胺、乙醯胺酚或止咳化痰藥品,大多為成人使用的藥物,若用在幼兒,劑量恐怕過重而有安全疑慮,需另外由專業醫事人員調配才行,絕非大家自行決定用藥就可以。」 姜冠宇進一步說明:「多數『防疫藥品』僅能緩解症狀,卻無法達到消滅病毒的作用;只有屬於處方用藥的藥品、意即需確診後才能在醫院中取得的藥物,才能真正對新冠病毒發揮治療作用。」 ⭕️ 正確做法: 即便是已針對幼兒調配的藥品,姜冠宇醫師建議仍應謹慎用藥,在輕症如發燒、頭痛時即應先採取多休息、多喝水的基本作法,讓免疫系統發揮作用,除非已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症狀如喉嚨痛、呼吸急促甚至脫水時,即應安排前往兒童防疫門診進行治療,以免過度用藥,反而加重身體負擔。 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本週(7日)最新發佈、針對兒童新冠疫情就診條件建議中表示,嬰兒年齡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或嬰兒年齡為3至12個月且高燒超過39度,或須進行血液透析者,即視同中/重症之確診者,皆可收治於醫院治療。若家中有75歲以上、須血液透析者或懷孕36週以上之女性符合任一條件,也可收治於醫院。 而長者部分,如為70~74歲、生活可自理或有陪同照顧者,65~69歲且獨居者,或懷孕35週以內女性,將安排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69歲以下無血液透析或無懷孕,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或非65-69歲獨居者,則一律採居家照護。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vaccination-tool]


新冠肺炎

打完疫苗能喝酒?三高、癌症能打疫苗?接種新冠疫苗10大常見問題

隨著國內疫情再次爆發,確診人數連日增加,新冠肺炎又再次影響社會,而民眾也興起接種疫苗或追加劑的意願。 根據《Hello Health》集團日前於台灣進行的一項疫苗調查研究顯示,有高達73%的受訪者表示,在新冠肺炎發生之前,並不認為接種疫苗是預防病毒發生的必要措施,但歷經新冠疫情不斷變種、突顯出疫苗的防禦作用後,對未來如需接種成人疫苗以防重症的可能性,表達出高度接受的意願。 而政府如今為因應捉摸不定的疫情,除推行各縣市隨到隨打、預約制等2種接種制度外,除祭出疫苗獎金,鼓勵長者接種,也已陸續推行追加劑的施打措施,協助民眾遠離病毒。《Hello醫師》並整理了10大常見問題,分成「接種前」與「接種後」,一次解決你接種新冠疫苗可能遭遇的各類疑難雜症。 新冠疫苗接種前:以下6情形可接種嗎? 1. 三高、心血管病患可接種新冠疫苗? 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皆屬新冠肺炎高危險群且重症風險亦高,而接種新冠疫苗則可有效預防重症及降低死亡率。國外醫學機構,如歐洲心臟學會或美國心臟學會,皆鼓勵心臟病患即早接種疫苗。(延伸閱讀:吃多「超加工食品」小心肥胖、三高找上門!把握3原則遠離加工食品) 因每位慢性病患的身體狀況、病情(三高控制狀況)、病史(過去有無血栓、出血、過敏性休克反應)皆不相同,國內亦出現過三高或心血管病患接種疫苗後出現不適情形,因此建議患者於接種之前先向醫師諮詢,評估自身病情與身體狀況,若病情或身體狀況不佳,則可待病情穩定之後再行接種。 此外,接種新冠疫苗後,原本服用的三高藥物也需繼續按時服用,以穩定病情、避免病情惡化 2. 孕婦或哺乳媽媽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 有鑑於孕婦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因此建議各位媽媽皆接種新冠疫苗,保障母體和胎兒的健康。 懷孕期間任何時間皆可接種新冠疫苗,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各廠牌疫苗可能增加胎兒先天畸形、流產、胎死腹中、早產或懷孕併發症發生的風險,且接種疫苗後持續哺乳,抗體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因此建議哺乳媽媽皆完成接種,並於接種後正常哺乳。 但衛福部建議可優先考慮mRNA疫苗(BNT、莫德納),因其增加血栓機率更小,也擁有較多的安全性資料,並以同廠牌疫苗完成第二劑接種。(推薦閱讀:打莫德納會有心肌炎?心臟病史病患能打第三劑嗎?疫苗與心肌炎問題詳解) 3. 接種流感、HPV等其他疫苗,還能打新冠疫苗? 可以,但不建議與新冠疫苗同時接種。若尚未安排接種流感、HPV等其他疫苗,則建議先完成接種2劑新冠疫苗,並於完成後間隔7~14天,再接種其他疫苗;反之,若您已經接種其他疫苗,則也建議間隔7~14天再接種新冠疫苗。 4. 癌症病人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 可以,癌症病患與三高、心血管疾病病患同為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其免疫力較低,一旦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脫落時間較長、產生變種病毒的機率也較一般人多,因此建議癌症病患皆接種新冠疫苗。 化療期間的接種時間點需視癌症種類決定: 實體腫瘤病患(如乳癌,大腸癌,肺癌):接受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時,中性白血球低下時間通常不會太久,較不會影響疫苗免疫反應,因此化療期間任何時間均可接種疫苗,並建議於白血球上升時接種疫苗效果更佳。 血液癌病患(如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癌):由於需接受強度較高的化療及白血球增生劑,因此建議應延遲疫苗接種,直至中性白血球數目恢復。若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異體或自體)者,建議至少隔3個月後再進行疫苗接種。 5. 手術或接受放射治療後,能打新冠疫苗嗎? 手術後病患:手術後病人易有發燒症狀,為辨別不適反應是由手術或疫苗引起,建議術後至少7~14天後才接種疫苗。若接受脾臟切除手術,有可能導致免疫抑制狀態,建議術後至少14~21天後才接種疫苗,以確保疫苗接種後的安全性與保護力。  放射治療病患:治療期間皆可接種疫苗。 6. 兒童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嗎? 可以,但目前台灣尚未安排5~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現今其他國家如美國,已安排5~17歲兒童與青少年進行接種,兒童與青少年的接種狀況良好,具備相同保護力,並會出現類似於成人的副作用,如接種部位痠痛、疲勞、頭痛及發燒等症狀。 接種新冠疫苗後,4大常見問題解惑 1. 接種新冠疫苗後,可以運動嗎? 可以,但建議降低運動強度和頻率,高強度運動有可能增加不適感。接種mRNA疫苗(莫德納、BNT)者,建議1週內避免運動或費力活動。 2. 接種新冠疫苗後,可以喝酒嗎? 目前尚無任何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前攝入多少酒精會干擾免疫功能,但過度飲酒即會造成免疫力下降,甚至可能造成脫水,或由脫水引起頭痛、肌肉及關節疼痛,而因此類症狀與疫苗副作用相似,有可能導致誤判而錯失治療良機。 建議飲酒時小酌即止,而在接種新冠疫苗前,則建議盡量避免飲酒或處於宿醉狀態接種,以免加劇接種副作用。(延伸閱讀:昨晚喝茫起床宿醉!破解酒迷思與醒酒方法) 3. 接種新冠疫苗後,應該要避免使用任何藥物嗎? 若為三高、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病患,應於接種疫苗後按時吃藥,穩定病情。 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患也可接種新冠疫苗,有鑑於過去曾發生過疫苗導致血栓的病例,部分建議使用阿斯匹靈來減少血栓風險,因此抗凝血藥物使用者,反而更有機會降低接種副作用。 此外,建議在疫苗副作用出現之後,再服用退燒藥或消炎止痛藥,以避免干擾疫苗發生免疫反應,導致疫苗保護力下降。 4. 新冠疫苗可能影響女性月經週期? 目前國外確實有研究指出新冠疫苗會導致經期異常,出現提早或延後的情形,但此狀況多於2~3個月經週期後即恢復正常。若您發生嚴重異常症狀,如大量出血或停經許久,建議盡速至醫院就醫詢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Hello醫師》提醒您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追加劑哪裡打?4月份各縣市隨到隨打地點、預約接種站報你知

近日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發,確診人數連日攀升,民眾紛紛詢問新冠疫苗追加劑要至何處施打。隨著「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於4月暫停服務,政府現以各縣市隨到隨打、預約接種等兩種方式,提供民眾施打新冠疫苗基礎劑或追加劑,讓《Hello醫師》告訴你第三劑要至何處預約、各縣市隨到隨打之地點。 1. 預約制:可施打第一、二劑與追加劑 各縣市政府預約制度不同,民眾若欲了解所住縣市的預約方式,施打地點、日期及劑型,可至「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查詢。 2. 新冠疫苗隨到隨打地點 請至「各縣市院外隨到隨打/接種站COVID-19疫苗接種地點」查詢所屬縣市隨到隨到之接種日期、時間、地點以及可接種的疫苗類型。 施打新冠疫苗注意事項 指揮中心提醒,民眾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前,應備妥「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及健保卡,並經醫生評估過往疫苗接種史及檢核接種紀錄後,提供民眾疫苗接種。另18歲至未滿20歲民眾,如自行前往接種,請持家長簽具之意願同意書,若由家長陪同前往接種,請本人與家長於現場共同簽署意願同意書。 新冠肺炎專區 感冒可施打新冠疫苗?一次看懂打疫苗前後注意事項懶人包 新冠肺炎4大疫苗種類比較!成分、保護力一次了解 施打第三劑新冠疫苗副作用免驚!AZ、莫德納、BNT、高端疫苗症狀一次看! 打莫德納會有心肌炎?心臟病史病患能打第三劑嗎?疫苗與心肌炎問題詳解 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差在哪?新冠肺炎最新防疫規定總整理! 新冠肺炎傳播靠空氣!病毒傳播途徑、停留時間一次解答 Omicron症狀徵兆全解-Omicron變種病毒像感冒?專家:「勿掉以輕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新冠肺炎

核酸、抗原檢測2大居家快篩選哪款?快篩檢測有篩有保庇

由新冠病毒所變異的Omicron變種病毒席捲全球,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家被Omicron變種病毒入侵,台灣也嚴陣以待,目前僅有境外移入案例。 為落實防疫措施,阻擋隱形傳播鏈,部分企業或學校也開始要求職員提供快篩證明。儘管有醫院開放篩檢管道,但不少民眾可能仍不了解居家篩檢的時機與快篩試劑的使用方式。《Hello醫師》整理出居家快篩檢測的種類選哪款,使用時又有哪些重點要注意,和大家共同防疫、對抗病毒。 快篩試劑分2種 依感染風險來選擇 食藥署在6月已經核准多款居家快篩試劑上市,不過品牌種類眾多,消費者究竟該入手哪一種?其實快篩試劑可依其檢驗原理而分為下列2種: 核酸檢測:檢測檢體中是否有病毒的殘留物,優點是病毒量低也能檢測到,陽性率也較為準確。缺點則是費用高、等待時間長。3天內有接觸確診者或是相關接觸史的人較適合使用。 抗原檢測:檢測病毒的蛋白質,不僅等待時間短、最快15分鐘就能知道結果,費用也較便宜;不過若患者體內病毒量較低,則難以檢出,而且抗原檢測試劑的陽性一致率(與標準PCR檢測相比)較低,較適合給感染風險較低者使用。 (延伸閱讀:要打哪種疫苗才好?各家廠牌比一比) 購買快篩試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表示,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如今可在醫療器材販賣業者、藥妝店、醫療器材行、便利商店、藥局買到。 但民眾購買時,建議應確認產品名稱是否有「家用」、包裝是否刊載「防疫專案核准製造第XXXXXXXXXX號」或「防疫專案核准輸入第XXXXXXXXXX號」等字樣、產品效期是否在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內,並依使用說明書或操作影片進行採檢及操作。若無法確定,亦可登入食藥署查詢核可品項。(點此查詢已核准之家用快篩試劑名單) 何時該用快篩試劑?有篩有保庇 除已出現嚴重新冠肺炎症狀者應直接通報1922,若符合以下情況者可考慮使用居家快篩試劑: 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 曾出入人潮眾多的地方 位於確診數較多的地區 有輕微的發燒、咳嗽症狀 為提升篩檢正確率,建議民眾可於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該日後5~7天進行快篩,隔1週後再次篩檢以降低初次篩檢因偽陰性或是偽陽性而延誤就醫。 另外也建議民眾於居家快篩檢測後,應密切留意身體狀況,若發現疑似新冠肺炎之症狀,請盡快通報1922依照指示就醫。(同場加映:兒童居家快篩6大重點要注意!角度對了快狠準不哭鬧) 居家使用快篩試劑的注意事項 居家快篩必須自己親手操作,若沒有仔細閱讀說明書有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失誤,因此《Hello醫師》根據疾管署的居家快篩指引彙整如下,建議民眾快篩前應注意下列事項: 確認雙手乾淨:使用居家快篩之前,務必確認雙手已洗淨、消毒。(延伸閱讀:勤洗手抗疫情~從歷史了解洗手重要性) 仔細閱讀說明書:快篩試劑有保存期限,使用前務必確認產品的有效日期。 棉花棒須完整浸泡於試管:檢體與緩衝液須完整混合,才能在檢驗後得到準確的結果。 快篩呈現陽性怎麼辦? 當快篩結果出現陽性時,依照下列指示來進行: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打1922,依指示配合處置及依防疫人員指示處理已使用過之採檢器材。(延伸閱讀: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差在哪?新冠肺炎最新防疫規定總整理!) 非居家隔離、非居家檢疫者:需要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使用過的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給院所人員。(延伸閱讀:通勤族佛系抗疫法!5招並用Covid退散)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新冠肺炎

兒童居家快篩6大重點要注意!角度對了快狠準不哭鬧

雖然COVID-19的疫情逐漸趨緩,11月底於南非發現Omicorn變種病毒卻來勢洶洶,在台灣也發現境外移入案例,不少民眾為慎重起見,接種疫苗放護之外,亦採購快篩試劑自我檢測,以利及早發現、阻絕病毒傳染鏈。 然而,除了成人以外,兒童使用居家快篩是否有其必要?尤其學校也是學童群聚,有利病毒傳染的溫床,若學校出現確診者,小朋友們該如何使用居家快篩?驗到陽性怎麼辦?《Hello醫師》彙整出家長們普遍會有的疑慮,為爸媽解開兒童居家快篩需要注意的重點與疑問! 什麼情況要使用快篩試劑 食藥署已於今年6月核准家用快篩試劑,根據疾管署公布的家用快篩試劑指引,若有出現下列症狀建議可使用快篩試劑篩檢新冠病毒: 曾去人潮眾多的地方 與確診者足跡重疊 位於病毒比例較高的地區 有輕微的發燒、咳嗽症狀 然而,即便發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並於當日或隔日使用快篩試劑檢測,也可能因體內病毒量過低而影響快篩準確性,因此選擇正確時間點進行快篩十分重要。醫師呼籲,民眾可在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該日後5~7天內做1次快篩,之後為1週做1次的頻率,避免出現偽陽性或是偽陰性的可能。(延伸閱讀:疫苗副作用不害怕!各種廠牌比一比) 如果期間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篩檢結果也都是陰性的話,那麼被感染的風險相對較低,不過這也不代表沒有偽陰性的可能,因此民眾仍應盡可能做好個人防疫措施,持續自我健康管理。 兒童快篩試劑6大注意事項 COVID-19所使用的快篩試劑與流感快篩試劑相同,並無使用年齡之分,使用時需將棉花棒插入鼻腔至少2公分,但由於此動作往往讓兒童因強烈不適而使勁掙扎,加上幼兒的鼻腔較脆弱,一不小心因姿勢改變或用力過度,傷到鼻黏膜的機率就大幅升高。因此,當2歲以下的幼兒出現類似COVID-19的症狀時,建議還是先通報1922、遵循指示送醫檢驗相對保險。 而一般幼稚園、小學的兒童,請大人務必在為孩子操作快篩試劑時,注意下列6大重點: 確認雙手洗淨、消毒完成。 仔細閱讀快篩試劑的說明書,確認產品仍在保存期限內。 負責採檢者需戴上口罩、護目鏡,以免直接接觸採檢時兒童噴出的飛沫。 採檢前需檢查兒童鼻腔是否有分泌物並清理乾淨。 請孩子仰頭約45度,將棉花棒探入鼻腔約2.5公分感覺到阻力時停止。 探入後旋轉至少約3次以上再取出。 快篩呈現陽性怎麼辦? 若採檢結果為陽性,請按照疾管署指示處理: 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撥打1922依指示配合以及請防疫人員處理使用過的快篩試劑。(延伸閱讀:居家隔離的相關規定看這裡) 非居家隔離、非居家檢疫者:請至鄰近社區檢驗院所近一步檢測。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將採檢器材用密封塑膠袋裝好攜帶至鄰近的檢驗院所給院所人員。(同場加映:確診了怎麼辦?了解新冠肺炎症狀與注意事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新冠肺炎

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差在哪?新冠肺炎最新防疫規定總整理!

新冠病毒再變種,Omicron的出現讓各國陸續實施旅遊禁令外,包含台灣在內,已針對變種病毒開放施打第3劑新冠疫苗,防堵疫情擴散。 而年底將至,各地如新北耶誕城、台北燈節及倒數跨年晚會等多項慶祝活動也再度重啟,而明年春節也將迎來返國過年的歸台人潮,依照政府規定,返台的民眾不僅需入住防疫旅館,還得進行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究竟與居家隔離的差異到底在哪裡?《Hello醫師》歸納出以下重點,讓大家防疫跨年很安心! 跨年防疫規範4大重點 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今日(21)國內累計4,794,007例新冠肺炎相關通報案例,已確認其中2,173例為境外移入及16,826例本土病例。 雖然先前爆出P3實驗室研究人員感染Delta變異株,但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在轄區內共名受篩者,篩檢結果皆為陰性,顯示疫情並無擴散。不過他也提醒,在耶誕城人潮聚集的地方,防疫還是不能鬆懈,民眾依然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關於年底跨年活動,目前指揮中心已公布相關防疫規定如下: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此外,為因應新冠病毒新變異株Omicron威脅,國內疫情二級警戒也將延至12/27。指揮中心副組長羅一鈞提到,相關新冠肺炎防疫措施及規定如下: 維持現行戴口罩規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如果待在室內/外從事運動或唱歌,或者於山林或海濱活動時,得免戴口罩,但仍應隨身攜帶口罩。本身若有疑似新冠肺炎的症狀,或無法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就應戴上口罩。(規定細項可參閱:Omicron變種病毒入侵、台灣防堵高規格!)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維持應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及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居家檢疫和自主健康管理差別為何? 有鑑於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及部分國家新冠疫苗接種率提升,為因應農曆春節旅外國人返鄉需求,政府已超前部署、規劃出3大方案供民眾選擇: 方案A:入住防疫旅宿完成檢疫期14天+接續自主健康管理7天。 方案B:10天入住防疫旅宿+4天在家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 方案C:7天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宿+7天在家居家檢疫+7天自主健康管理。 不過,仍有許多人對於居家檢疫及自主健康管理之間的差別不明瞭,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以下為大家介紹兩者間的差異: 居家檢疫對象、時間 具國外旅遊史者會收到「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須佩戴口罩返家或到指定地點進行居家檢疫,且必須居家檢疫14天,每日追蹤1~2次。 居家檢疫應配合事項 檢疫期間留在家中或隔離地,不得隨意外出,也不得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有症狀者不得自行就醫,應由當地衛生機關安排就醫。 自主管理對象及時間 通報個案經檢驗為陰性者:需自主管理14天。 居家檢疫/隔離期滿者:需自主管理7天。 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滿者:需自主管理7天。 臺帛旅遊泡泡專案返台者:需自主管理14天。 春節檢疫專案擇C方案(7+7+7)入境者返家之注意事項。(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自主管理者應配合事項 無症狀者可正常生活,但仍應避免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落實佩戴口罩之公共場所等場域。此外,禁止與他人從事聚餐、聚會、公眾集會等近距離或群聚行活動;延後非急迫需求之醫療或檢查,如需外出應全程配戴醫用口罩;勤洗手,落實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每日早、晚各量體溫1次。 有發燒或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及身體不適者,請確實佩戴醫用口罩,並主動聯繫當地衛生局或撥1922,依指示儘速就醫,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返家後亦應配戴口罩禁止外出,與他人交談時應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 臺帛旅遊泡泡專案返台者應於入境後5~7天至指定醫療院所自費採檢。 如就醫後經醫院安排採檢,返家後於接獲檢驗結果前,應留在住居所不可外出。 違反規定者可處最高新台幣30萬元罰鍰。 此外,為了防堵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在台灣快速傳播,台灣政府將南非、波札那、納米比亞、賴索托、史瓦帝尼、辛巴威、馬拉威、莫三比克、埃及、奈及利亞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 如過去14天有前述國家旅遊史(含轉機)者,入境後均應至集中檢疫所進行14天檢疫,且配合專案採檢(到所、期滿)及續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第6~7天公費家用快篩1次),以降低該病毒進入我國社區之風險。(延伸閱讀:Omicron症狀徵兆全解-Omicron變種病毒像感冒?專家:「勿掉以輕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新冠肺炎

診所幫「抗疫」!新冠病毒自費檢驗、快篩、接種Covid疫苗一站到位

新冠病毒不斷變種,Delta、Omicron等變種株一波波來勢洶洶,目前政府除已開放民眾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以面對快速變種的新冠病毒,也號召各區中小型診所提供更進一步的「抗疫」服務。民眾不只能施打新冠疫苗,全台近百餘家經政府核可之診所,也加入COVID-19社區監測行列,讓基層診所醫師協助評估臨床症狀,同時提供公費家用快篩試劑至今年底;因此包含檢驗新冠疫苗抗體,診斷是否罹患新冠肺炎及快篩試劑採檢的服務,都能在診所一站到位! 究竟在診所內接種新冠疫苗的流程為何?又該有哪些相關規定需遵守?《Hello醫師》彙整出診所「抗疫」懶人包,一次說明給你聽! 診所施打新冠疫苗流程 攜帶健保卡:曾施打過第一或第二劑新冠疫苗的民眾,請先備妥健保卡與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首次施打新冠疫苗的民眾,則需攜帶健保卡與身分證,以便診所內的相關人員登入資訊,並進行身分查核。(推薦閱讀:感冒可施打新冠疫苗?一次看懂打疫苗前後注意事項懶人包) 休息至少15分鐘後再離開:為即時處理民眾施打新冠疫苗後可能出現的嚴重過敏反應,疾管局建議民眾應於診所內休息至少15分鐘再離開。若曾因接種疫苗或注射治療發生急性過敏反應者,接種過後則需要留在診所內觀察至少30分鐘,以便於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時,立即獲得醫療幫助。 出現不適盡速就醫:接種後請持續觀察身體是否有不適症狀,如症狀一直未能改善,請盡速就醫診治、釐清病因。 可以到診所檢測感染新冠肺炎? 目前針對有檢測特殊需求的民眾,除了居家隔離/檢疫者,仍必須透過當地衛生局轉介外,中央疾管署已明定僅有以下10大類對象適用: 居家隔離/檢疫者,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外出奔喪或探視 自主健康管理者,於管理期間,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至醫院探病 旅外親屬事故或重病等緊急特殊因素入境他國家/地區之民眾 工作因素之民眾 短期商務人士 出國求學之民眾 外國或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人士出境 相關出境適用對象之眷屬 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之對象 因其他因素須檢驗之民眾: (1) 不符合上述適用對象,但自費採檢需求者。 (2) 居家隔離者,因國外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奔喪或探視,並配合填寫出境防疫檢核表。 (3) 居家檢疫者,因國外相關事務,縮短檢疫時間出境,並配合填寫居家檢疫者需出境防疫檢核表。 (延伸閱讀:你不可不知!出現什麼症狀需要做新冠快篩?新冠肺炎檢驗須知)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最新資料,各縣市目前可檢驗新冠病毒的醫療院所數量包括:台北市39間、新北市23間、基隆市4間、桃園市16間、新竹市10間、苗栗市4間、台中市25間、彰化縣10間、南投縣6間、雲林縣6間、嘉義市10間、台南市19間、高雄市26間、屏東縣11間、宜蘭縣5間、花蓮縣7間、台東縣7間、金門縣2間、連江縣1間及澎湖縣2間。 身體出現以下症狀要注意 如出現以下疑似新冠肺炎之症狀,仍應先配合通報單位協助,前往指定篩檢站確認: 疲倦 發燒 咳嗽 失去味覺 頭痛 喉嚨痛 腹瀉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無法言語或無法正常活動 胸痛 能到診所自費檢驗血清抗體嗎? 目前依據衛福部疾管署所公布的136家血清抗體檢驗機構中,包括不少大型醫院及診所,基隆2家、北市15家、新北市15家、桃園市12家、新竹縣市6家、苗栗縣1家、台中市12家、彰化縣6家、南投縣3家、雲林縣3家、嘉義縣市7家、台南市10家、高雄市15家、屏東縣4家、宜蘭縣2家、花蓮縣2家、台東縣2家。(推薦閱讀:施打第三劑新冠疫苗副作用免驚!AZ、莫德納、BNT、高端疫苗症狀一次看!) 自費抗體適用對象 民眾因入境其他國家、求學或工作因素須附上抗體檢驗證明者。 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之對象。 不符合上述適用對象,但有自費採檢需求者。 自費抗體檢驗醫療機構申請流程 有意願提供自費檢驗之醫事機構,應依據醫療法第21條規定,將收費標準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 考量民眾於自費抗體檢驗前,需先經醫師評估,如具發燒、呼吸道症狀、味覺嗅覺喪失、不明腹瀉等疑似COVID-19症狀、TOCC風險或有疑慮者,應先進行核酸檢驗等措施,不宜逕自直接進行抗體檢測。醫事機構於申請時需併同提報上開檢驗服務流程,並預先規劃相關處置及診療機制,以利衛生局掌握。 另外,若欲了解民眾自費檢驗COVID-19相關申請規定,可至此連結查詢。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新冠肺炎

你不可不知!出現什麼症狀需要做新冠快篩?新冠肺炎檢驗須知

台灣近日也出現感染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的本土案例,散播威力之大再度讓民眾人心惶惶,為能及時得知是否確診新冠肺炎,多數人也選擇到篩檢站進行快篩,以保心安。 究竟出現什麼症狀時需要進行新冠肺炎檢測?檢驗新冠肺炎又有哪些方式?如果要自費檢驗新冠肺炎該怎麼做?當新冠肺炎快篩為陽性時又需遵循什麼SOP?《Hello醫師》集結出以上大家最常見的篩檢疑問,一次為您詳細說明!(延伸閱讀:二級警戒至12月27日!Omicron變種病毒入侵、台灣防堵高規格!) 出現什麼症狀要接受新冠篩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資料顯示,罹患新冠肺炎的常見症狀為: 疲倦 發燒 咳嗽 失去味覺 較少見的症狀包含: 頭痛 喉嚨痛 腹瀉 嚴重症狀則有: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無法言語或無法正常活動 胸痛 若出現上述症狀,請勿自行搭乘大眾工具前往醫院或診所就診,民眾應先通報1922,依照指示就醫,並配合通報單位協助前往篩檢站確認。 新冠肺炎3種檢驗方式比較 1. 核酸檢測(RT-PCR):檢測檢體中是否含有病毒的遺傳物質(延伸閱讀:抗體、抗原、PCR?一次搞懂常見新冠病毒檢測方式) 優點:準確率高,少量病毒也可檢驗出。 缺點:耗時,且需要專業設備及人員操作。 適用情況:較少人數的確診或疑似感染者的確認。 2. 抗體檢測(快篩試劑):檢測檢體中是否含病毒的抗體 優點:可找出曾感染過的人,以及體內是否有免疫力。 缺點:感染中後期才能驗出,對感染風險者分流幫助較小。 適用情況:由於抗體產生所需時間較長,因此抗體檢測大多用於事後疫調。 3. 抗原檢測(快篩試劑):檢測檢體中是否含有病毒的抗原。 優點:檢驗耗時較短,可快速得知是否有感染。 缺點:準確率較核酸檢測低、容易有偽陽、偽陰性發生。 適用狀況:大規模、高風險地區。 自費檢驗新冠肺炎注意事項 新冠肺炎自費檢驗已開放有需求的民眾,皆可至自費檢驗指定院所進行自費採檢。 自費檢驗新冠肺炎適用對象? 檢驗新冠肺炎適用對象共分為下列9大類: 居家隔離/檢疫者,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外出奔喪或探視。 旅外親屬事故或重病等緊急特殊因素入境他國家/地區之民眾。 工作因素之民眾。 短期商務人士 出國求學之民眾。 外國或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人士出境。 相關出境適用對象之眷屬。 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之對象 因其他因素須檢驗之民眾: 不符合上述適用對象,但有自費採檢需求者。 居家隔離/檢疫者,因國外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奔喪或探視,並配合填寫出境防疫檢核表。 自費篩檢新冠肺炎費用多少? 自費檢驗新冠肺炎分成快速件及常規件,以下費用皆含掛號費、診察費、檢驗費及檢驗報告英文版證明書1份: 快速件:新台幣4,500元 常規件:新台幣3,500元 自費篩檢新冠肺炎需要帶什麼? 請民眾依符合之條件,備妥申請相關文件: 居家隔離/檢疫者,因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外出奔喪或探視:(1)申請表;(2)申請原因相關文件。 因旅外親屬事故或重病等緊急特殊因素入境他國家/地區檢附檢驗證明之民眾:(1)申請表;(2)申請原因相關文件,如電子機票、購票證明或訂票紀錄等。 因工作因素須檢附檢驗證明之民眾:(1)申請表;(2)工作證明文件,如職員證、工作簽證、出差通知書、電子機票、購票證明或訂票紀錄等。 短期商務人士:(1)申請表;(2)申請原因相關文件(如:在臺行程表或防疫計畫書等)。 出國求學須檢附檢驗證明之民眾:(1)申請表;(2)就學證明文件,如學生證、學生簽證、入學通知書、電子機票、購票證明或訂票紀錄等。 外國或中國大陸、香港、澳門人士出境:(1)申請表;(2)護照、入臺許可證、電子機票、購票證明或訂票紀錄等。 相關出境適用對象之眷屬:(1)申請表;(2)身分證及相關出境適用對象之關係證明文件,如戶口名簿、戶籍謄本、適用對象之工作、就學證明等文件等。 經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之對象:(1)申請表;(2)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函。 如果新冠肺炎快篩陽性怎麼辦? 居家檢疫者如檢測結果為陽性時,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防疫專線2375-3782)或撥打1922,依指示方式處理。 一般民眾於家中測出結果為陽性時,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至鄰近的社區採檢院所進一步檢測,並將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一併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 如於醫療院所篩檢陽性,請依照醫護人員指示至專屬區域等待PCR結果,或由醫護人員聯繫當地衛生單位安排至檢疫所安置,待PCR報告出爐。 若PCR檢測結果為陰性,仍請遵循指揮中心的防疫規範,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如結果為為陽性,將由該醫療院所評估後收治,或待當地衛生局聯繫安排至專責醫院隔離治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傳播靠空氣!病毒傳播途徑、停留時間一次解答

新冠疫情延燒、經歷數次變種至今,全球皆已意識到新冠肺炎的傳播力驚人的嚴重性;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顯示,台灣截至今(20日)已有16,816新冠肺炎確診案例,而從年初部桃群聚感染、華航機師群聚感染,一直到職場傳播鏈等事件中,都能發現新冠肺炎可透過空氣傳播至人體內,傳播率之高讓所有人不可不慎。 就讓《Hello醫師》帶你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冠狀病毒是否能經由空氣傳播?又會留在物體表面多久時間?讓大家從防疫日常做起,打擊新冠零失誤!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有哪些?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會經由感染者呼氣時所釋出的飛沫與微粒,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傳播出去,這些含有冠狀病毒的飛沫及微粒可能會進入其他人的眼睛、鼻腔或口腔內。 在某些情況之下,感染者也可能透過觸摸周遭物品的表面,把帶有新冠病毒的飛沫及微粒傳播到這些物品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也表示,感染者最常透過飛沫在距離其他人約2公尺(6英尺)內,將新冠病毒傳播出去。 以下為新冠肺炎主要的傳播途徑: 健康者經由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濺出含有冠狀病毒的飛沫和微粒,進入眼睛、鼻子或嘴巴。 健康者與感染者直接接觸,並用已感染冠狀病毒的身體部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 健康者摸到附著新冠病毒的物體,再觸碰自己的眼睛或嘴巴等黏膜部位。 冠狀病毒能經由空氣中的氣溶膠傳播? 除了上面提到的2大傳播途徑外,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也宣布「氣溶膠」是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之一。氣溶膠(Aerosol),又稱為氣膠、煙霧質,一般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的懸浮於氣體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同時也是一種懸浮微粒。 根據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衛教資料顯示,氣溶膠是一種空氣傳播方式,大小約在5~10微米以下,可以在空氣中飄浮數10分鐘至幾小時,傳播距離甚至能遠至10幾公尺。 雖然在單位相同的狀況下,1單位氣溶膠帶病毒量比飛沫少,但傳播病毒的距離比飛沫傳染還遠,諸如電梯或郵輪等密閉環境,皆可發現氣溶膠高度散播與附著於物體的情況。 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中心主任王家蓁表示,民眾說話與呼吸時所排出的氣溶膠比飛沫更加細小、在空氣中能懸浮更久,更遠超出現行規範的社交距離。 若要快速清除這些飄散在空中且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建議民眾應盡量保持窗戶和房門開啟,促進室內、外空氣流通,避免氣溶膠於密閉空間久滯不散。 新冠病毒殘留物體表面最久達7天! 不少民眾都相當擔心,自己是否會摸到帶有冠狀病毒的物品而遭感染。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會在各處停留至少數小時至數天。依照物品材質的不同,病毒停留時間長短也有差異,常見物品病毒殘留時間如下: 外科口罩外層:7天 玻璃(製品):4~5天 紙鈔:4天 塑膠(製品):停留3天 木頭(製品):2~4天 不鏽鋼(製品):2~3天 衣物:2天 紙板:24小時 銅(製品):4小時 紙張或衛生紙:3小時 然而,上述物品皆可能依衛生條件、陽光曝曬及氣溫等環境與人為因素,而讓新冠病毒停留的時間出現變化,仍不失為民眾防疫清潔時的參考資訊之一。(推薦閱讀:施打第三劑新冠疫苗副作用免驚!AZ、莫德納、BNT、高端疫苗症狀一次看!) 保持距離勤洗手 預防新冠肺炎8大守則 為避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民眾應遠離曾直接接觸疑似新冠肺炎個案,與其帶有病毒之分泌物以預防飛沫傳染。以下為新冠肺炎相關預防措施: 關注並配合中央疫情中心最新公告防疫政策。 手部不乾淨時不觸碰眼口鼻,維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尤其飯前及如廁後)。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並維持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的社交距離。 搭乘交通工具時遵守配戴口罩和相關防疫措施。(推薦閱讀:通勤族佛系抗疫法!5招並用Covid退散) 減少探病與非緊急醫療需求而前往醫院。 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請遵守相關規範。 身體不適時請停止上班上課,先留在家中觀察、休息,需要時請主動聯繫衛生單位;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接觸史、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和同事是否曾有群聚。 配合新冠疫苗接種政策,按時完成接種。(推薦閱讀:新冠肺炎4大疫苗種類比較!成分、保護力一次了解)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