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偏頭痛

許多人都有頭痛和偏頭痛的經驗。頭痛主要分為原發性頭痛(The Primary Headaches)和續發性頭痛(The Secondary Headaches)兩大類,常見的偏頭痛(Migraine headaches)屬於前者,因疾病或創傷引起的為續發性頭痛。

基礎知識

頭痛/偏頭痛

偏頭痛止痛藥愈吃愈沒效?醫師揭慢性偏頭痛原因與治療

偏頭痛患者常習慣吃止痛藥緩解,但為什麼愈吃愈沒效?醫師提醒,可能是「慢性偏頭痛」或「藥物過度使用頭痛」。透過預防性治療(口服藥、肉毒桿菌素、抗CGRP新藥)搭配規律作息與頭痛日記,就能有效降低發作天數,重拾生活與工作效率。 金融女主管偏頭痛 止痛藥吃到沒效 40歲金融業高階操盤手小貞(化名),長期因作息不規律與高壓工作,演變成慢性偏頭痛,頻繁到「吃止痛藥的日子比不吃還多」,而且感覺愈吃愈沒效;不僅工作表現受影響,甚至一週得請假一天休養。醫師追問才發現,她早在求學時期就有偏頭痛病史,斷斷續續使用止痛藥到出社會,直到劑量愈吃愈多、痛感卻「壓不下來」,才決定就醫。 七成患者每月請病假3天 偏頭痛影響職場表現 根據台灣年輕病友協會 2024 年調查,近七成頭痛患者平均每月要請假 3 天,即使勉強上班,也常因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表現。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腦中風病房主任張庭瑜醫師指出,偏頭痛是種複雜且具特定症狀的原發性頭痛,好發於20到60歲的族群,以正值生產力階段的青壯年人口比例最高。典型症狀如下: 怕光怕吵 噁心、嘔吐 愈動愈不舒服 搏動性頭痛(感覺血管跟心都在跳) 逾四成患者是頭的左右兩邊都痛 「預兆型偏頭痛」:視覺有莫名光影、聞到味道、視覺一部分缺損(神經學症狀)等 張庭瑜醫師說,偏頭痛有時一發作就是好幾小時,疼痛程度達中到重度,不僅容易造成日常生活失能,更可能影響工作、出勤與人際關係;因此,偏頭痛的診斷、治療與預防都需專業判斷並根據患者症狀做調整。 為什麼止痛藥會愈吃愈沒效? 許多患者在偏頭痛發作時第一時間會服用止痛藥,但長期依賴卻可能導致以下狀況: 藥物過度使用頭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若止痛藥一週吃超過 2~3 次,可能反而讓頭痛惡化,甚至愈吃愈沒效。 慢性偏頭痛:當頭痛持續超過 3 個月,每月至少一半以上天數都在頭痛,就可能從急性偏頭痛轉變為「慢性偏頭痛」,治療難度大幅提高。 張庭瑜醫師提醒,止痛藥只能短期緩解疼痛,但無法減輕偏頭痛的嚴重度和發生頻率;若出現「止痛藥愈吃愈沒效」的情況,應盡快就醫尋求其他治療選擇。 預防性治療成為關鍵:藥物與療法選擇 根據台灣頭痛學會建議,當偏頭痛每月超過 4 天、或止痛藥療效不佳,就應考慮 預防性治療,持續服用 6~12 個月以降低發作頻率。常見治療選項包括: 1. 傳統口服預防藥物 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抗憂鬱劑。 這類藥物效果好,但並非專為偏頭痛開發的藥物,可能有嗜睡、疲憊、體重增加、注意力下降、反應力變慢等副作用。 2. 肉毒桿菌素注射 專門針對「慢性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施打一劑可維持約 3 個月。 減少回診頻率,適合生活繁忙的患者。 3. 抗CGRP新藥 是近年最重要的偏頭痛治療突破,副作用較傳統口服預防藥少、療效快。 包含注射型單株抗體(可依不同藥物選擇,每月或每季施打一次);僅有條件給付難治型慢性偏頭痛患者。 口服型抗CGRP新藥(半衰期僅10個多小時、服藥方便、彈性,適合有備孕打算的女性患者)。 新藥治療成功案例:電子業金牌業務靠預防治療改善頭痛 張庭瑜醫師分享,她曾收治一名 35 歲電子業男性業務,因全球出差、壓力大,靠止痛藥控制偏頭痛超過10年,每月發作 8~10 天。後來接受口服預防藥物 3 個月後,每月發作次數降至 5~6 天,但仍偏嚴重;之後改用口服型抗CGRP新藥,每月發作天數進一步降至 1~2 天,生活與工作效率明顯改善。 如何自我管理避免偏頭痛惡化? 除了藥物,張庭瑜醫師也建議患者透過以下方式降低偏頭痛發作頻率: 規律作息:固定睡眠時間,避免熬夜。 適度運動:如瑜珈、太極、有氧運動如腳踏車、慢跑、橢圓機或滑步機訓練,每週至少 3 次、每次 20–30 分鐘。 頭痛日記:紀錄頭痛發生時間、可能誘因(食物、壓力、氣候、經期),找出個人觸發因子。 避免誘發食物:紅酒、起司、巧克力是常見誘發源。 […]

看更多 頭痛/偏頭痛 相關文章

頭痛/偏頭痛

竇性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竇性頭痛的定義竇性頭痛(Sinus headaches) 的感覺就像鼻竇炎(Sinusitis)發作,患者可能會覺得眼周、臉頰、額頭悶脹,或者頭部隱隱抽痛。不過,其實很多誤以為自己有竇性頭痛問題的患者,其實是偏頭痛(Migraine)或緊張性頭痛(Tension headache)發作。即使有些人已經經過診療,也很容易被誤判為竇性頭痛。 竇性頭痛有多常見? 竇性頭痛的起因是鼻竇發炎,屬於較少見的頭痛類型,如果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竇性頭痛的症狀常見的竇性頭痛如下,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臉頰、眉毛、額頭等處疼痛腫脹 身體前傾或躺下時,疼痛感加劇 鼻塞 倦怠 上排牙齒疼痛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一個月頭痛 15 天以上,或是經常需要到藥局購買止痛藥。 嚴重頭痛,即使服用藥局的止痛藥也無法舒緩。 經常性的頭痛,甚至已經干擾到您的日常生活。 竇性頭痛的原因許多人無法分清楚竇性頭痛與偏頭痛,或者其他類型的頭痛。竇性頭痛會引發臉部(尤其鼻腔附近)疼痛與腫脹感,並且可能造成鼻腔的相關症狀。然而,偏頭痛等病症並非因鼻竇發炎所引起。 竇性頭痛的風險因素如果您有以下症狀、疾病,或是身體狀況,引發竇性頭痛的風險就會更高,例如: 本身有偏頭痛或其他頭痛病史。 偏頭痛或其他頭痛的家族病史。 因為頭痛所引發的賀爾蒙變化。 竇性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竇性頭痛? 引發頭痛的原因很難輕易下定論,所以醫師會詢問您頭痛的相關症狀,也有可能進一步安排身體檢查。醫師可能會為您安排腦部影像檢查,以找出頭痛發生的原因,例如: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CT 檢查是一種X光攝影成像技術,以環繞患者身體周圍之X光取像後,再經過電腦技術處理,顯現出大腦與頭部(包括鼻竇區域)之橫切面影像。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MRI 檢查利用磁場與電磁波的原理,顯現出大腦結構的橫切面影像。 如何治療竇性頭痛? 很多認為自己有竇性頭痛的患者,其實罹患的是偏頭痛或緊張性頭痛。這些其他類型的慢性頭痛可以靠處方藥治療,來減少或預防頭痛發作,也可以在發作的當下服用,以防頭痛加劇。醫師可能建議的頭痛藥物如下: 一般止痛藥:例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萘普生(Naproxen sodium)、布洛芬(Ibuprofen)、莫疼(Motrin)。 翠普登(Triptans):翠普登能促進血管收縮,進而阻斷大腦的痛覺,成分含翠普登的藥物,包括:塞穆錠(Sumatriptan)、羅莎疼錠(Rizatriptan)、阿莫錠(Almotriptan)、樂免疼錠(Zolmitriptan)、氟瓦翠普登錠(Frovatriptan)、依萊錠(Eletriptan)。除了錠劑以外,也有些翠普登做成了鼻噴劑或注射型藥物。另外,塞穆錠與萘普生可製成合併錠劑崔塞美特(Treximet),目前已證實崔賽美特比這兩種藥物單一使用都還要有效,更能舒緩偏頭痛症狀。 麥角胺(Ergotamine):麥角胺與咖啡因的合併錠劑,例如:麥葛錠(Migergot)、加啡葛錠(Cafergot),效果較不強烈。目前看來,麥角生物鹼(Ergot)對頭痛持續 72 小時以上的患者最有效,不過偏頭痛引起的噁心、想吐等副作用,可能會因為服用麥角胺而更嚴重,也有可能會因為用藥過度而頭痛加劇。 二氫麥角胺(Dihydroergotamine, 簡稱 D.H.E. 45, Migranal) 是麥角生物鹼的衍生物,效果比麥角胺顯著,副作用也較少,且另外有鼻噴劑或注射型藥物,二氫麥角胺不只副作用少於麥角胺,也較不容易造成用藥過度的頭痛。 止吐藥:偏頭痛通常會伴隨噁心的症狀,但不一定會嘔吐,所以通常治療偏頭痛的藥物會合併止吐藥。常見的處方止吐藥包括氯普麻(Chlorpromazine)、美托拉麥(Metoclopramide)、博克羅培(Prochlorperazine)。 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常見類型為克僂強片(Dexamethasone),糖皮質激素也可能與其他藥物合併使用,以舒緩頭痛症狀。為避免類固醇中毒,糖皮質素不應該經常服用。 竇性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習慣與居家療法可幫助你對抗竇性頭痛: 避開觸發因子: 如果從過往經驗來看,特定的食物或氣體會使您頭痛,那就應該避開這些觸發因子。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減少咖啡因與酒精的攝取量,並且盡量少抽菸,保持規律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另外,學習排解壓力也非常重要。 養成運動習慣: 定期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紓壓,能夠幫助您預防頭痛。只要醫師沒有特別禁止,您可以自由選擇任何您喜歡的有氧運動,例如健走、游泳、騎腳踏車等等。不過,突然開始激烈的運動也可能會造成頭痛,所以運動前別忘了先暖身,讓身體慢慢進入狀況。肥胖也是導致頭痛的原因之一,而只要您維持規律運動,更能維持健康的體重或減重。 減少攝取雌激素(Estrogen): 如果您是受頭痛所擾的女性,而且雌激素讓您的頭痛問題更加劇,或許就該考慮避免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包括避孕藥與賀爾蒙補充療法藥物(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您可以和醫師討論合適的替代用藥,或者斟酌調整劑量。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頭痛/偏頭痛

冰淇淋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冰淇淋頭痛的定義 如果您吃到、喝到,或是大口吞嚥下冰冷的食物,就有可能突然一陣劇烈頭痛來襲,這就是俗稱的冰淇淋頭痛(Ice cream headache),又名為「大腦凍結 (Brain freeze)」或者更正式的說法,是「冷刺激頭痛 (Cold stimulus headache)」。若是頭部突然暴露在低溫之下,而且沒有任何保暖措施的話,也可能讓您頭疼不已。不過幸好,冰淇淋頭痛的症狀通常很快就能緩減下來。 冰淇淋頭痛常見嗎? 冷刺激引起的頭痛十分常見,即使是平常沒有頭痛問題的人,也有 30%~40% 的人會因為吃冰或遇冷而頭痛。如果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冰淇淋頭痛的症狀 下列為冰淇淋頭痛常見的症狀,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額頭劇烈疼痛 頭痛發作後的高峰期約持續 20 ~ 60 秒,高峰期過後,頭痛大約也會在 20 ~ 60 秒內緩解下來。 通常不會超過五分鐘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冰淇淋頭痛通常很快就會緩解,所以並不需要特別就醫。 冰淇淋頭痛的原因 目前尚不清楚症狀發生的原因為何,不過多數專家認為,冰冷物質接觸到口腔上顎或喉嚨,造成血管收縮又快速擴張,而血管周圍的痛受體(Pain receptor) 接收到不適感,將疼痛的訊息從細小的神經纖維傳送到三叉神經 (The Trigeminal Nerve),最後傳送到大腦,便會引起頭痛。三叉神經也會傳遞臉部的疼痛訊號,換言之,吃冰的時候大腦不是從嘴巴感受到冰冷的刺激感,而是透過頭部傳送的訊息接受刺激、引起頭痛,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轉移痛(Referred pain)。 冰淇淋頭痛的風險因素 所有人都有可能遇上冰淇淋頭痛,不過如果您是容易偏頭痛的人,就更有可能因為吃冰而頭疼,而且疼痛感可能更強烈。 冰淇淋頭痛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冰淇淋頭痛? 冰淇淋頭痛通常很快就會緩解,所以並不需要特別就醫。 如何治療冰淇淋頭痛? 一般說來,您吞下冰冷的食物或飲料後,冰淇淋頭痛很快就會緩解,所以並不需要治療。 冰淇淋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冰淇淋頭痛: 吃冰冷食物、飲用冰飲時放慢速度。 避免冰淇淋頭痛的最好方式,就是少吃或少喝冷食、冷飲。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頭痛/偏頭痛

咳嗽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咳嗽頭痛的定義咳嗽頭痛(Cough headaches) 是一種常見的頭痛類型,會因為咳嗽等突然的生理反應或用力動作而誘發,包括打噴嚏、擤鼻涕、大笑、大哭、唱歌、彎腰、排便等等。 醫師將咳嗽頭痛分為兩種,一種為較無害的原發性咳嗽頭痛(Primary cough headache),通常偶爾才發生一次,而且最後會自行痊癒。另一種則是較為嚴重的次發性咳嗽頭痛(Secondary cough headache),其疼痛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大腦;患有次發性頭痛的病人,可能需要動手術治療。 咳嗽頭痛有多常見? 部分臨床研究顯示,男性罹患咳嗽頭痛的機率是女性的四倍;通常年過 40 歲後,咳嗽頭痛才會發作,如果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咳嗽頭痛的症狀常見的咳嗽頭痛症狀如下,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頭部兩側疼痛。 在咳嗽或其他用力動作之後,突如其來的頭痛。 頭痛時間非常短暫,有時候甚至只有一分鐘。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如果您有任何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最好的方法是,請您與您的醫師詳細溝通、討論,以了解您個人的健康狀況。 咳嗽頭痛的原因原發性頭痛基本上對人體無害,其原因是咳嗽等突然的用力動作,導致腦壓升高、引起頭痛。咳嗽這類動作又稱為「伐氏操作」(Valsalva’s maneuver),意思是持續的閉氣用力,如果刻意閉緊嘴巴、捏住鼻子呼氣,也會有同樣的效果。以飛行時為例,耳朵內的壓力趕不上大氣壓力變化的速度,即可透過伐式操作來平衡耳壓。不過要特別留意,如果中耳內壓力過高,也有可能造成傷害。咳嗽頭痛的症狀類似於身體運動引起的偏頭痛(Migraines),也類似於運動頭痛(Exertion headaches)。 咳嗽頭痛的風險因素引起咳嗽頭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大多只有 40 歲以上的人才會有原發性咳嗽頭痛。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原發性咳嗽頭痛。 造成次發性咳嗽頭痛的危險因素: 年紀小於 40 歲。 咳嗽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咳嗽頭痛? 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接受核磁共振(MRI) 或電腦斷層掃描(CT)等腦部影像檢查,來找出頭痛的原因。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利用磁場與電磁波的原理,顯現出大腦結構的橫切面影像,藉此找出誘發咳嗽頭痛之原因。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這是一種利用X光攝影成像的技術,以環繞患者身體周圍的X光取像後,再經過電腦技術處理,顯現出大腦與頭部之橫切面影像。 如何治療咳嗽頭痛? 原發性咳嗽頭痛與次發性咳嗽頭痛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原發性咳嗽頭痛: 如果您有原發性咳嗽頭痛之病史, 醫師可能會建議您每日服藥,以預防頭痛發作,或是緩和疼痛症狀。少部分狀況下, 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透過手術移除大腦與脊髓周圍的些許腦脊液,以減少頭顱內的壓力、降低頭痛發作的機率。 醫師可能建議的預防藥物如下:消炎藥因多美沙信(Indomethacin)、心律錠 (Propranolol)、利尿劑(Diuretic)、乙醯偶氮胺錠(Acetazolamide)、美西麥角生物鹼(Methysergide)、萘普生(Naproxen)、麥角新鹼(Ergonovine)、二氫麥角胺(Dihydroergotamine, D.H.E. 45)、苯乙肼(Phenelzine)。 次發性咳嗽頭痛 如果您罹患的是次發性咳嗽頭痛,通常會需要動手術根除潛在問題。一般而言,預防性的藥物無法緩解次發性咳嗽頭痛,不過即使您吃藥後見效,也不一定代表您患的就是原發性咳嗽頭痛。 咳嗽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咳嗽頭痛: 治療支氣管炎(Bronchitis) 等肺部感染疾病 避免服用會引發咳嗽副作用的藥物 每年定期施打流感疫苗 使用軟便劑(Stool softeners) 改善便秘問題 避免提重物,或是長時間彎曲身體軀幹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頭痛/偏頭痛

慢性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慢性頭痛的定義大多數人偶爾都會頭痛,但如果發作的日子過於頻繁,你可能就是患有慢性每日頭痛(Chronic daily headaches)。慢性頭痛的特徵就是會反覆發作,因此很有可能造成重大傷害,影響日常生活。及早積極治療、長期穩定控制,就能減少頭痛的發作頻率與嚴重度。 慢性頭痛常見嗎? 慢性頭痛十分常見,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患有,尤其常發生在女性身上,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慢性頭痛的症狀就定義來看,慢性頭痛是持續三個月以上、並且每個月的頭痛發作天數超過15天的情況;原發性的慢性每日性頭痛(Primary chronic daily) 並不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慢性每日性頭痛有發作持續時間短的,也有發作持續時間長的,發作時間比較長的包括: 慢性偏頭痛(Chronic migraine) 慢性緊張型頭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 每日持續性頭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 持續性半邊頭痛(Hemicrania continua) 慢性偏頭痛 通常出現在曾患有陣發性偏頭痛(Episodic migraines)的病患身上,會連續三個月以上、且每個月頭痛發作八天以上,一般有以下特徵: 頭的單側或兩側出現疼痛現象 搏動性疼痛、抽痛 出現中度至嚴重疼痛 日常的身體移動都會使疼痛加劇 噁心、嘔吐 畏光、怕吵 慢性緊張型頭痛,通常會有以下特徵: 頭的單側或兩側出現疼痛現象 出現輕微至中度疼痛 壓迫、緊繃的疼痛,而非搏動性疼痛 日常的身體移動並不會加劇症狀 有些人可能只要按壓頭骨就會出現疼痛的情形。 每日持續性頭痛 這種頭痛一般會突發在沒有頭痛病史的人身上,並在首次發作後的三天內開始反覆發作,通常至少會有兩項以下的症狀: 頭的兩側都會疼痛 壓迫、緊繃的疼痛,而非搏動性疼痛 出現輕微至中度疼痛 日常的身體移動並不會加劇症狀 持續性半邊頭痛,通常會有以下症狀: 只有頭部一側出現疼痛情形 每天持續性的頭痛,症狀一直無法緩解 出現中度至嚴重刺痛 處方止痛藥克炎栓劑(Indomethacin)能改善症狀 可能會惡化,出現類似偏頭痛的症狀 頭部疼痛那側的眼睛流淚、紅腫 鼻塞、流鼻水 眼皮下垂、瞳孔縮小 感到煩躁不安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頭痛一週發作兩次以上。 大多數時候都得吃止痛藥來緩解頭痛。 需要服用超過非處方止痛藥的建議劑量,才能夠緩解頭痛。 頭痛症狀惡化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頭痛突如其然地發作 頭痛伴隨著發燒、頸部僵硬、意識混亂、痙攣發作、複視(Double vision)、感到虛弱、肢體麻木、言語困難等。 頭部手術後出現頭痛。 雖然有休息、服藥,症狀還是變嚴重。 慢性頭痛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數病例的確切成因,尤其是原發性的慢性每日性頭痛,更沒有研究出來的可能潛在原因。至於非原發性的慢性每日性頭痛,則可能有以下成因: 腦部周遭的血管發炎或有異狀,例如中風。 感染,例如腦膜炎(Meningitis)。 顱內壓(Intracranial pressure)過低或過高。 腦瘤。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藥物過度使用頭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 有陣發性頭痛(通常是偏頭痛或緊張型頭痛) 的患者若服用太多止痛藥,通常就會出現這種「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的現象。若你一週服用止痛藥(包括非處方止痛藥) 超過兩天、或是一個月超過九天,就有可能患有這種反彈性頭痛(Rebound headaches)。 慢性頭痛的風險因素引起慢性頭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女性較常罹患本症狀 焦慮 憂鬱症(Depression) 睡眠障礙 肥胖 打呼 濫用咖啡因 濫用頭痛藥物 其他慢性疼痛疾病 慢性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慢性頭痛? 醫師可能會檢查你是否有疾病、感染、神經系統問題等,也會詢問你的頭痛病史。若還是無法確定頭痛的成因,醫師可能會做影像檢測,例如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或磁振造影(MRI),以檢查是否有潛在疾病。 如何治療慢性頭痛? 慢性頭痛的治療一般在降低發作的頻率,若已經沒有明顯症狀,則會改為預防性的治療措施。預防性療法有很多種,會依照患者的頭痛類型與是否有藥物過度使用頭痛現象來調整。若你一週內有三天以上服用止痛藥,則首先應在醫師的指示下戒掉止痛藥。若你的狀況已適合開始預防性療法,則醫師有可能會採用: 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例如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可以用來治療慢性頭痛,也可用來治療頭痛伴隨的症狀,像是憂鬱、焦慮、睡眠障礙等。 其他種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s):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氟西汀(Fluoxetine)可以用來治療憂鬱與焦慮,但對治療頭痛來說並不比安慰劑來得有效。 β阻斷劑(Beta blockers):這種藥物通常是用來治療高血壓(Hypertension),也是預防陣發性偏頭痛的主要藥物,包括阿廷諾(Atenolol)、美托普洛(Metoprolol)和心律錠(Propranolol)。 抗癲癇藥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有些抗癲癇藥物似乎可以預防偏頭痛,因此也許可以預防慢性頭痛,可用的藥物包括:妥泰膜衣錠(Topiramate)、帝拔癲(Divalproex sodium)和加巴噴丁(Gabapentin)。 處方之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例如萘普生納(Naproxen sodium),對於慢性頭痛可能會有幫助,特別是你正在減少使用其他止痛藥的情況下;也可在頭痛很嚴重時短期使用。 肉毒桿菌(Botulinum toxin):無法負荷每天服藥的病人也可使用此種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對某些慢性每日性頭痛病例毫無療效。 慢性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慢性頭痛: 針灸:這種療法用很細的針刺進身體的特定部位,雖然療效不太一定,但是研究已證實針灸可降低慢性頭痛的發作頻率與嚴重度。 注意身體的某些症狀:像是肌肉緊繃程度、心律、體溫等,就能有效控制頭痛。 按摩:可以減輕壓力、舒緩疼痛、讓身體放鬆。雖然目前尚未證實按摩對於頭痛真的有療效,但還是有助於放鬆頭部後側與肩頸的肌肉。 香草、維生素和礦物質:目前已有證據指出小白菊(Feverfew)和蜂斗菜(Butterbur)可預防偏頭痛、減輕症狀。高劑量的核黃素(Riboflavin,維生素B2)也可減輕偏頭痛。 輔酶Q10補充劑(Coenzyme Q10 supplements):對於慢性頭痛的某些症狀有效。 於枕神經(occipital nerve)的電流刺激法(Electrical stimulation):將一個安裝好電池的微小電極放在於枕神經附近,也就是脖子的底端,然後那顆電極就會持續傳送脈衝能量至神經,以舒緩疼痛。這項療程目前是試驗性療法。 雖然研究結果並未證實有效,口服硫酸鎂補充劑(Magnesium sulfate supplements)在某些病例中也可看到效果。在採用輔助與另類療法前,請諮詢醫師你是否能夠服用這些藥物。懷孕婦女千萬不可服用核黃素、小白菊或蜂斗菜。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頭痛/偏頭痛

叢發性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叢發性頭痛的定義叢發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 是頭的一側出現疼痛的情形,通常發生在眼周附近;這種疼痛感十分強烈,是所有頭痛中數一數二劇痛的類型,通常在4~12週內會反覆發作,然後會有一段期間症狀比較緩和。 叢發性頭痛有多常見? 這種頭痛非常少見,通常發生在男性和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叢發性頭痛的症狀下列為叢發性頭痛常見的症狀,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頭的一側突然出現十分強烈的刺痛、炙痛、刺骨的痛;先是一眼有症狀,然後慢慢擴散至臉、頭、頸部和肩膀。 頭痛發作時會感覺很疲倦、焦躁 眼睛紅腫、流淚 靠近患處的鼻子堵塞、流鼻水 臉部出汗 膚色蒼白,臉部也有可能發紅 疼痛處的眼皮下垂、腫脹 有些叢發性頭痛的每個發作期間會有一段時間症狀比較緩和,這種稱作陣發性叢發性頭痛(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s);另一種稱作慢性叢發性頭痛(Chronic cluster headaches),是指持續發作時間超過一年,或是症狀緩和期少於一個月的情況。在發作期,患者每天都會頭痛,可能是一天好幾次或是每天同個時間發作,每次發作持續15分鐘到3小時都有可能。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 如果您有任何上面列舉的徵兆或症狀,或其他任何問題,請諮詢您的醫師。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最好的方法是,請您與您的醫師詳細溝通、討論,以了解您個人的健康狀況。 叢發性頭痛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叢發性頭痛發生的確切原因,但是很多病患表示頭痛都是在睡覺時發作。如果您觀察其中的發作模式,就會發現身體的生理時鐘(Hypothalamus下丘腦) 異常可能是關鍵因素,其他可能的引發因素包括酒精、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至於荷爾蒙、生理期等,似乎就和叢發性頭痛無關。 叢發性頭痛的風險因素叢發性頭痛的危險因子如下: 男性患有叢發性頭痛的機率為女性的2~4倍 雖然任何年齡層都可能有這種頭痛,但病患大多為20歲以上成年人。 叢發性頭痛的病患大多都有在吸菸。 酒精也有可能會引起叢發性頭痛,因此大多數病患在發作期應該避免攝取酒精。 若父母或親人有叢發性頭痛,您可能有較高的機率會罹患這種頭痛。 叢發性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叢發性頭痛? 醫師會詢問你的家族病史、頭痛情形,然後再做體檢,也有可能會做影像檢查,例如X光或磁振造影(MRI),來檢測頭痛是否由其他原因引起,像是腫瘤或動脈瘤。在某些情況下,病患也需要做眼部檢查,以確定疼痛不是眼睛疾病所造成的。 如何治療叢發性頭痛? 叢發性頭痛的治療方式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疼痛治療,以減輕頭痛症狀;另一種是預防性治療,以避免未來又出現叢發性頭痛。 疼痛治療: 戴氧氣罩:這個方法已在大多數病例中帶來良好、即時的療效,而且很安全,沒有任何副作用。 蘇馬止疼(Sumatriptan)注射劑:這很常用來治療偏頭痛,也可有效治療嚴重的叢發性頭痛。然而,如果您患有心臟病、或是有高血壓但尚未治療,則不可以使用蘇馬止疼。 翠普登(Triptan)類藥物:佐馬止疼(Zolmitriptan) 也可用來舒緩叢發性頭痛,可用鼻噴劑或藥錠的形式服用。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tics):可使用鼻內利多卡因(Intranasal lidocaine),但是服用方法有其特定方式,要特別注意。 二氫麥角胺(Dihydroergotamine)注射劑:可以舒緩叢發性頭痛,但若病人在前24小時內已經有服用蘇馬止疼,那就不可使用二氫麥角胺。 預防性治療: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通常會優先使用維爾帕米(Verapamil)來預防叢發性頭痛。 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能夠有效減短頭痛發作週期,但只能短期服用此種藥物,不可以太常使用。 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若其他預防性療法藥物都無效,服用碳酸鋰也許會有幫助。 褪黑激素(Melatonin):服用後有可能可以降低叢發性頭痛的發作頻率。 叢發性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以下生活習慣與居家療法可幫助你對抗叢發性頭痛: 維持規律睡眠習慣:若睡眠不規律,叢發性頭痛就有可能發作,因此請於發作期間維持規律睡眠。 停止飲用酒精:在發作期間攝取酒精可能會引發叢發性頭痛。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頭痛/偏頭痛

什麼是緊張型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緊張型頭痛的定義緊張型頭痛(Tension headaches),就是前額、腦後或頸部出現無明確範圍的緊繃、壓迫感;尤其是腦部,可能會出現輕微至中度疼痛,感覺就像被很緊的布袋纏住,甚至有時候會像有大夾子在擠壓頭骨的疼痛感。若一個月發作的天數少於15天,則可歸類為陣發性緊張型頭痛(Episodic tension headaches);若多於15天,則為慢性緊張型頭痛(Chronic tension headaches)。 緊張型頭痛常見嗎? 緊張型頭痛會影響所有年齡層的人,尤其在女性身上,不過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想了解更多資訊,可諮詢您的醫師。 緊張型頭痛的症狀下列為緊張型頭痛常見的症狀,不過以下並沒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症狀,如果您需要更多資訊,請諮詢您的醫師: 頭的前側、上部或兩側出現輕度至中度疼痛、壓迫感。 白天時出現不適感。 有睡眠問題 感到疲倦、過於煩躁、難以專注 對光、噪音有些敏感 肌肉疼痛 頭部悶痛 前額有壓迫感 前額、頭皮按壓時會痛 什麼時候應該去看醫師? 頭痛已嚴重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 一週需要服用藥物超過兩次。 病況突然改變,或頭痛突然感覺不太一樣。 出現突發性的劇烈頭痛。 頭痛伴隨著發燒、頸部僵硬、意識混亂、癲癇發作、複視(Double vision)、虛弱、麻木感、語言障礙等。 頭部手術後出現頭痛;且若頭痛加劇,應該馬上去看醫師。 緊張型頭痛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確切的原因為何,有可能只是對疼痛十分敏感,而出現緊張型頭痛;壓力也是很常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工作、課業、家庭、朋友或其他人際關係帶來的壓力。其他可能的原因還包含頸部、頭部的肌肉緊繃;會導致這種現象是因為: 沒充分休息 姿勢不良 情緒、心理壓力,例如感到憂鬱 焦慮 疲倦 飢餓 缺鐵 緊張型頭痛的風險因素引起緊張型頭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女性:90%的女性一生中曾有過緊張型頭痛。 中年人 緊張型頭痛的診斷與治療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想要有進一步的資訊,請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如何診斷緊張型頭痛? 若醫師認為您有慢性或復發頭痛,會請您完成體檢與神經檢查。醫師會請你描述頭痛的症狀,來判定您的頭痛類型與原因。痛的特徵包括:是否為搏動性頭痛、是否一直持續悶痛、是否為劇痛或刺痛。痛的程度則為:頭痛時有沒有辦法工作、是否會被痛醒或因疼痛而難以入睡。 另外, 醫師也需要知道您的疼痛處,例如:整個頭部都有、只有一側頭部、前額還是眼窩後。若醫師認為有必要,您可能需要做兩種常見的腦部成像檢測: 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電腦斷層掃描使用電腦控制的X光來掃描,以看清楚整個腦部。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磁振造影則利用磁場、無線電波和電腦的相關技術來產生腦部的影像。 如何治療緊張型頭痛? 在症狀剛出現、還很輕微時就應該趕快去治療,以避免疼痛加劇,並減輕目前已有的症狀。緊張型頭痛患者需要服藥,並盡可能避免可能引起頭痛的因素。 如果需要服藥, 醫師一開始會開非處方藥。若您的症狀為慢性頭痛,則需要一些能夠預防頭痛的藥物。如果這些藥物都無法減輕頭痛,就會需要處方藥或肌肉鬆弛劑(Muscle relaxant),另外,可能還會開抗憂鬱劑(Antidepressant),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來穩定腦部的血清素,以幫助你適應壓力。 醫師可能也會建議你做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來學習注意什麼樣的情況會讓你感到壓力、焦慮、緊張,如此一來,你就可以盡量避免這些情況,並預防緊張型頭痛發作。你也可以做針灸(Acupuncture),來減少壓力和緊張感。 緊張型頭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下列生活調整及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緊張型頭痛: 學習壓力管理與放鬆技巧 練習生物回饋治療(Biofeedback) 沖熱水澡、冰敷或改正姿勢 學習良好的姿勢,站著時肩膀應往後與頭平行;坐著時要讓大腿平行於地,注意頭不要往前垂。 若您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以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頭痛/偏頭痛

慢性頭痛難治?肉毒桿菌能幫上忙

慢性頭痛(Chronic headaches)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非常大,不僅會影響到學業和工作,對於社交與情緒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慢性頭痛在過去可是非常難醫治,許多療法都沒效。然而自2010年開始,專家研發出了一種很特別的創新療法,已證實十分有效,也就是:保妥適注射劑(Botox injection,肉毒桿菌)。 保妥適是什麼?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種細菌,通常會在食物中產生致命的毒素。然而,低劑量的肉毒桿菌,可用來治療一些疾病,市售的商品名稱為保妥適(Botox),通常有以下用途: 去除臉部皺紋和細紋 治療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 治療斜視(Misaligned eyes) 改善腋下多汗 治療肩頸肌肉嚴重收縮 治療眼睛無法控制、一直眨的情況 治療慢性頭痛:然而,若患者在18歲以下或患有其他頭痛,像是陣發性頭痛、叢發性頭痛、緊張型頭痛等,則不適合用肉毒桿菌。 若用來治療慢性頭痛,應每3個月注射1次保妥適注射劑,總共有2~4種不同療法,每種通常1次要注射15分鐘。 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保妥適注射劑有些副作用,因此通常是萬不得已的最後治療手段。醫師會鼓勵慢性偏頭痛患者改變生活習慣與服藥,像是在疾病的初期階段會服用塞浦希他定(Cyproheptadine)、托吡酯(Topiramate)、安米替林(Amitriptyline)、加巴噴丁(鎮頑癲,Gabapentin)等。除非其他療法都無效,醫師才會使用保妥適注射劑。 保妥適的副作用 副作用雖然很少見,但可能會出現如下: 肌肉僵硬 胃痛 頸部和背部疼痛痙攣 眼睛乾澀或出淚、眼皮下垂 過敏反應、皮膚起疹子與發癢 吞嚥與呼吸困難 慢性頭痛的預防措施 以下5種方法,可幫助您遠離慢性頭痛: 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 避免壓力與憂鬱的狀況 避免服用不必要的頭痛藥 維持好身材 遠離易引起過敏的東西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頭痛/偏頭痛

必知的4種頭痛類型~原因與治療方法

大多數人都有頭痛的經驗,也就是頭部、頭皮,有時甚至頸部,都會出現疼痛的情形,程度從輕微到重度都有可能。大多數的頭痛可能只會持續一小段時間,但有些卻可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之久。因應的治療方式包括改變生活習慣、多休息、服藥等等。現在,讓我們來更進一步看看頭痛有哪些類型吧! 頭痛有哪幾種類型? 以下這些頭痛類型雖不至於太危險,但可能代表有更嚴重的疾病,例如中風(Stroke)。最常見的4種頭痛類型如下: 緊張型頭痛(Tension headaches):這是最常見的頭痛;由於每個人幾乎都經歷過這種疼痛,因此又稱為「日日疼,Every day headache」。緊張型頭痛會持續發作於頭部兩側,一開始可能會先感覺到頸部和肩膀肌肉僵硬,然後僵硬感會慢慢擴散到頭部前側,眼窩和夏巴都出現壓迫感。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出現這種頭痛,但並不會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通常在30分鐘或數天後,症狀就會消失了。 偏頭痛(Migraines):這是很嚴重的頭痛,頭的前部或兩側出現搏動性的疼痛感。通常是頭部的一側先出現症狀,然後再慢慢擴及兩側,可能伴隨其他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而且普及率非常高,每5位女性就有1位有偏頭痛,男性則每15人有1人深受其擾。 叢集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s): 患者的頭部單側與眼周,會出現十分劇烈的疼痛,可能會因此在半夜被痛醒。通常每天都會發作,會持續數週、甚至數個月之久,然後才慢慢平息。頭痛結束後,通常會有一段時間比較舒緩,可能要再過幾個月或幾年,頭痛才會再次發作。然而,10%~20%的叢發性頭痛,都是慢性類型。 荷爾蒙頭痛(Hormone headaches):通常出現在女性身上,特別是生理期、更年期、懷孕前後,或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 頭痛的原因為何? 頭痛也可用原因來分類,種類如下: 原發性頭痛 一般認為在人體的腦部、神經、頭骨內外的血管、頭頸的肌肉,都有化學在作用,而原發性頭痛(Primary headaches)的原因,通常就是腦部的疼痛接受器太過活躍。也就是說,並非其他疾病所導致。這種類型的頭痛包括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叢發性頭痛和荷爾蒙頭痛。 造成原發性頭痛的可能原因如下: 攝取酒精,特別是紅酒 食用含有硝酸鹽(Nitrates)的加工肉品 缺乏睡眠或睡眠習慣改變 姿勢不良 三餐不正常 壓力過大 次發性頭痛 次發性頭痛(Secondary headaches)通常是嚴重的潛在疾病所造成的,像是: 蜘蛛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腦與腦膜之間的區域出血。 高血壓(Hypertension)。 大腦受感染,例如腦膜炎(Meningitis)、腦炎(Encephalitis)、膿瘡(Abscess)。 腦瘤(Brain tumour)。 水腦(Hydrocephalus):液體積在頭骨中,導致大腦腫脹。 假性腦腫瘤(Pseudotumor cerebri):係指腦沒有長瘤,但腦壓卻上升的現象。 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睡眠呼吸中止(Sleep apnea):睡覺時缺氧。 腦部血管出血或有其他問題,例如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腦動脈瘤(Brain aneurysm)、中風等。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雖然大部分的頭痛只要多休息就好了,但是很嚴重的頭痛,有可能是重病的徵兆。若出現以下情形,請立即去看醫師: 頭痛劇烈、十分嚴重,跟過去的頭痛情形完全不一樣。 頭痛不減、一直惡化。 頭部手術後開始頭痛。 只要一咳嗽、大笑、打噴嚏、換姿勢、身體移動,頭部就出現疼痛的現象。 出現大腦或神經有問題的症狀,像是感到虛弱、口齒不清、意識混亂、記憶力下降、昏昏欲睡等。 頭痛伴隨著其他症狀,例如發燒、頸部僵硬、起疹子、吃東西時下巴痛、視力模糊、頭皮痠痛、一眼出現疼痛或紅腫的現象。 頭痛怎麼醫治? 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並不至於太危險,只要改變生活習慣就會改善很多,患者可以試試看以下的放鬆技巧: 做瑜伽 按摩 運動 熱敷前額與頸部 也可在藥局購買非處方的止痛藥,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一些比較嚴重的頭痛,就需要服用處方藥,例如: 蘇馬止疼注射劑(Sumatriptan injections):每天注射2次。 蘇馬止疼或佐免止疼(Zolmitriptan)鼻噴劑:若不想用注射劑,則可用鼻噴劑的方式取代。 氧氣治療:戴著面罩呼吸純氧的治療方式。 哪些實用技巧可避免頭痛? 若您常出現緊張型頭痛,可以每天詳實記錄可能觸發頭痛的原因,再藉此改變飲食與生活習慣,以盡可能避免頭痛發生。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有幫助,像是規律運動、睡眠及用餐,並確保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同時減少攝取咖啡因與酒精。 規律運動與適度放鬆也很重要,可以減少壓力、緊張感,以避免頭痛發作。另外,也要記得維持良好的姿勢。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