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皮膚疾病

橘皮組織 、 蕁麻疹 、蜂窩性組織炎、雞眼、 毛囊炎 等,這些皆為常見的皮膚病症,往往因為疏於照顧或清潔所致。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關於其他皮膚疾病的相關資訊。

基礎知識

其他皮膚疾病

汗皰疹6原因!手腳癢、長水泡注意!汗皰疹藥膏、治療解說

汗皰疹(Dyshidrotic Eczema)為濕疹的一種,雖叫為汗皰疹,但跟汗疹與皰疹無關,也不用擔心會傳染;但發作時卻奇癢無比,患處常長滿小水泡,難以根治又容易復發。 汗皰疹原因為何?汗皰疹治療擦什麼藥膏?汗皰疹會自己好嗎?《Hello醫師》為您解答! 汗皰疹症狀有哪些? 汗皰疹最明顯的症狀是成群出現的小水泡,好發於手掌、腳掌、手指或腳趾邊緣。 汗皰疹發作期間可能會維持數禮拜,而且十分容易復發;除了小水泡外,汗皰疹的常見症狀包括: 指甲變厚且出現顏色變化 起水泡前皮膚感覺發癢、灼痛感 皮膚紅腫、龜裂,水泡消退後皮膚持續乾燥龜裂 水泡本身和水泡周圍皮膚發癢、乾燥脫屑且大量出汗 小水泡大約會在2到3週內漸漸消退,但一段時間內,水泡下的皮膚仍會較脆弱且呈偏紅顏色。 另外,腳底長汗皰疹的情況也很常見,腳底的水泡可能會導致難以行走,若是長在手上也會導致生活的障礙,這種長在手腳上的汗皰疹特別容易弄破水泡,要小心注意感染。 汗皰疹原因有6種 造成汗皰疹的確切成因不明,常見因素包括: 季節變換:汗皰疹對濕度變化特別敏感,台灣春夏交替之際、梅雨季、濕熱的夏天,都是汗皰疹容易發作的時間。 壓力:情緒及壓力是一大原因,保持心情愉快、適當調適壓力,能改善汗皰疹狀況。 潮濕:雖然汗皰疹患者皮膚應該多保濕,但是過度潮濕也不好,例如:過多的手汗及腳汗。也應避免皮膚長時間接觸水。 鎳:鑰匙、手機、不鏽鋼、鏡框、金屬鈕扣或拉鍊等金屬物都含鎳。另外,許多食物也含鎳,例如可可、巧克力、黃豆、燕麥、堅果、杏仁、罐頭食物、豆莢類。 鈷:含有鈷的日常用品包括:鈷藍色碗盤、顏料或亮光漆;食物像是蛤蜊、魚、深綠葉菜類、牛奶、堅果、牡蠣和紅肉。 鉻鹽:常見於水泥、皮革、顏料、防鏽塗料的製造過程。 若您有汗皰疹,可觀察這些可能的因素,注意自己是否在吃完特定食物、接觸某些金屬或環境之後,特別容易有汗皰疹;查明病因後,請盡量減少接觸或攝取它。 【同場加映:什麼是蕁麻疹?蕁麻疹的原因、症狀和治療】 汗皰疹藥膏擦哪種?什麼時候該看醫生? 汗皰疹的藥物治療以消炎、止癢為主,雖無法根治汗皰疹,但可避免過於乾癢導致抓破皮,降低皮膚感染的風險;根據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的說明,醫師可能會提供以下治療方式: 醫師可能開立止癢或舒緩疼痛的皮質類固醇藥膏,以及口服抗組織胺,幫助減輕發炎和搔癢感。 如果情況嚴重,靠藥膏和抗組織胺無法控制症狀,可能得採用其他治療方式: 紫外線光療 注射皮質類固醇藥物 一般不建議長期服用類固醇,若症狀持續,醫師可能考慮使用非類固醇的免疫抑制劑,如:Mycophenolate mofetil 【同場閱讀:濕疹和食物過敏有關?測了才知道】 汗皰疹治療8大方法 汗皰疹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靠生活調整,以下提供8種實用的居家保健撇步,幫助改善並預防汗皰疹: 冷敷止癢:對汗皰疹患處進行冷敷15分鐘,一天2~4次能有止癢、舒緩效果。 定期保濕:特別在洗手或洗完澡後,擦保濕產品或乳液。 遠離過敏原:除了上述鎳和鉻等過敏原,寵物皮屑的接觸也可能引發汗皰疹。 皮膚清潔:注意清潔以降低皮膚感染的機率,避免洗澡水過熱,擦乾身體後記得保濕,避免皮膚乾燥。 控制濕度:空氣太乾冷時,可考慮使用加濕器,防止皮膚水分流失,太潮濕則可斟酌使用除濕機,濕度過與不及對皮膚都不好。 避免過度抓癢:汗皰疹有時奇癢難耐,如過度搔癢或抓患處,很容易破皮,導致感染及惡化。 衣物選擇:穿著天然纖維衣物(例如:棉),較寬鬆、柔軟的衣服也可以避免刺激皮膚,應避免羊毛等不透氣且會造成搔癢的材質。 戴手套:如果環境容易碰到水而導致汗皰疹發作,例如工作需要,或在家洗碗洗衣拖地等,可以考慮戴上手套。 【延伸閱讀:《早安健康》汗皰疹會自己好嗎?擦藥膏有用嗎?汗皰疹原因與治療解析】 汗皰疹可以抓或刺破水泡嗎? 汗皰疹雖奇癢難耐,但應避免經常搔抓,否則皮膚可能不斷增厚,較大的水泡和區域也可能因抓破而感染。 一般狀況下,任何的水泡都不建議戳破;受感染的汗皰疹有以下徵兆: 紅腫 結痂 劇烈疼痛 水泡有膿液(推薦閱讀:什麼狀況該刺破水泡?6步驟安全搞定) 汗皰疹的水泡千萬不能抓破,水泡內液體含有細菌,會使得周遭健康皮膚感染,使得水泡愈長愈多,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汗皰疹、香港腳的差異? 汗皰疹與香港腳相似,都有水泡及脫屑、搔癢等症狀,但2者仍有不同之處: 汗泡疹:較多發生於手部、次發生腳部,兩側腳掌底部及 側面都有許多小水泡,但是趾縫卻是乾淨。 香港腳:較多發生於腳部,連趾縫也有水泡。 若是皮膚出現水泡、發癢症狀,切勿自行前往藥局買藥治療,以免誤判症狀,導致病情惡化,應該就診並交由醫師判斷,才不會延誤病情。 汗皰疹的高風險群 汗皰疹好發於20~40歲的年輕人,女性汗皰疹發作機率又比男性高2倍,有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鼻過敏或有家族有汗皰疹病史的人,更是高危險族群;其他的容易發作的族群有以下特徵: HIV感染者 多汗症、易流手和腳汗 抵抗力較差,曾接受免疫蛋白注射 工作需要接觸水泥、鎳、鈷或鉻鹽等金屬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看更多 其他皮膚疾病 相關文章

其他皮膚疾病

除痣別自己來!請找醫師避免感染留疤 醫師除痣4大方法報您知

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痣,有些人因為偏信命理,擔心有些痣可能影響運勢,或單純覺得影響外觀,便動念想要除痣;就醫學角度來看,不論原因為何,都不建議您自行嘗試除痣,應該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執行。《Hello醫師》以下介紹自行除痣可能會引發的風險,以及4種常見的除痣方法。 不該自己除痣的原因 專業有價,但總有人想DIY自己來,不過,若是除痣,就不建議DIY。(推薦閱讀:痣變大、痣多或長毛會變皮膚癌?認識痣的形成與原因) 自己除痣可能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使用器具沒有消毒或消毒不完全,容易引發傷口感染;再者,自己除痣的方法例如抹蘋果醋、敷搗碎的大蒜、塗碘酒或用刀具刮,也不一定能完全除痣;以下2種自己除痣風險,更不可不防: 除痣風險1:除痣膏可能導致疤痕 坊間常見有些標榜免手術、免雷射的神奇藥膏,號稱只要塗抹在痣上,就能夠輕易除痣;這類產品除了效果有待確認,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可能含有腐蝕性化學藥劑,萬一不慎,可能產生明顯疤痕,可謂得不償失。 若遇見有人擺攤,號稱可便宜點痣,可能大多用的是此方法,雖然便宜,但可能產生的風險更大,建議讀者還是應該選擇專業皮膚科或醫美診所諮詢才保險又安全。(推薦閱讀:痘疤好困擾~皮膚科手術藥物助消除) 除痣風險2:黑色素瘤 另外1個自行除痣可能產生的風險,便是除到黑色素瘤(Melanoma),因自己未能警覺,反而導致癌細胞擴散;若是透過專業醫師診斷除痣,萬一發現黑色素瘤,就可以透過切片檢查,確定想除掉的痣是否為黑色素瘤,避免不必要捱細胞擴散風險。(推薦閱讀:曬傷恐增皮膚癌風險!黑痣變化要小心) 常見4種除痣方法 當您決定透過醫師診斷及除痣時,可能會用以下4種方式: 雷射:雷射除痣是相當常見的除痣方式,速度快,也不會造成太大傷口,但缺點是萬一痣所在位置在皮膚深處,去除成效不佳,通常需要2次以上才能完全去除。 電燒:電燒的原理其實跟雷射相似,但是由於電燒容易造成周邊組織熱傷害,產生疤痕的機率也較大,因此大多數仍會以雷射作為優先選擇。 剃刀刮除:在局部麻醉之後,醫師會使用剃刀狀的器具,水平沿著痣的表面,將痣刮除,產生的傷口不大,也不需要縫補。 手術切除:通常用在皮膚深處的痣或黑色素瘤;醫師會用手術刀將表面的痣,連同底下的組織一起挖出。開始切除手術前,醫師會先打局部麻醉針劑,手術所需時間約30分鐘,術後1週即可拆線;拆線後會留下1條細線狀的小疤,但比大顆且凸出的痣美觀,之後細線狀小疤痕也會慢慢消失,不必過度擔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皮膚疾病

酒糟肌是什麼?如何保養?酒糟性皮膚炎7大症狀、原因及治療

許多人只是短暫於陽光下曝曬,或與朋友小酌一番,臉頰就嚴重泛紅,這種臉部皮膚容易發紅的症狀,是一種稱為酒糟性皮膚炎的疾病。若發作部位在鼻子,除了明顯變紅,甚至有一顆顆突起物,所以也被稱為「酒糟鼻」。 究竟酒糟性皮膚炎的原因及症狀為何?又該如何改善?讓《Hello醫師》來為你一一介紹。 酒糟肌是什麼?認識酒糟性皮膚炎 酒糟(Rosacea)又稱酒渣或玫瑰斑,是一種出現在臉部的皮膚炎,會導致血管更明顯,使臉部發紅,甚至可能會出現一顆顆的紅色膿包,並常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 有時酒糟的症狀,會讓人被誤認為是天生臉頰紅潤或有痘痘肌。此外,雖然名稱有個「酒」字,但酒糟和喝酒,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酒糟肌7大症狀:臉頰泛紅、長丘疹 酒糟發作時,臉頰、鼻子、下巴和額頭會明顯發紅,但很少會出現在脖子、頭部、耳朵或胸部。 過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在患部的皮膚底下看到血管破裂的跡象,使血管變厚和腫脹。高達半數的酒糟鼻患者會感覺眼睛不適,出現發紅、腫脹和疼痛等以下症狀: 皮膚有刺痛和灼熱感 皮膚粗糙和乾燥 鼻子腫脹呈球狀 毛孔粗大 眼皮血管破裂 眼皮有突起物 看不清楚 酒糟性皮膚炎4大原因 造成酒糟鼻的確切原因,醫界尚無定論,以下是極可能的原因: 基因遺傳:家族病史有酒糟,後代也可能遺傳到這種疾病。 血管問題:可能是因為臉部血管問題造成皮膚發紅,太陽造成的傷害,可能讓泛紅面積變大。 由蟎引起的過敏:蟎體型通常非常小,需要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其中一種名為毛囊蠕形蟲,通常生活在人類的皮膚上,雖然對人體無害,但有些人對蟎較敏感而過敏;過多的蟎也會導致皮膚產生過敏反應 。 腸道細菌的刺激:幽門螺旋桿菌通常會存在於人的腸道中,但研究指出,這種細菌會增加一種稱為胃泌素(Gastrin)的消化激素,而這可能會使皮膚看起來更紅。 此外,如果符合下列的條件的話,罹患酒糟的機率會更高: 膚色淺 年齡介於30~50歲 女性 有嚴重的痤瘡(Acne) 有抽菸習慣 酒糟肌8大致病因子 熱飲和辛辣食物 紅酒和其他酒精飲料 極端的溫度變化 陽光或風 情緒變化 運動 各種化妝品 擴張血管的藥物,包括某些降血壓藥。 酒糟肌用哪些保養品?有哪些飲食重點? 酒糟目前並沒有良好的治癒方法,但是可以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配合專業醫師的治療,來控制或減輕紅腫的症狀。以下是平時在生活中,能幫助減緩症狀的居家療法: 塗防曬乳:出門前記得擦防曬乳,建議選SPF 30以上的防曬產品,或是戴帽子,避免臉部遭陽光直射傷害。 用成分溫和的產品:避免使用含酒精、香料、金縷梅(Witch hazel)和其他刺激性成分的清潔劑和保養品;洗完臉後,請用柔軟的布輕輕擦乾皮膚。 使用保濕霜:天冷的時候更該使用,因為低溫和風吹會讓皮膚乾燥,更容易發紅。 按摩臉部:以畫圈的方式輕輕按摩臉部皮膚,從臉的中心開始,朝耳朵的方向向外延伸。 待在室內:盡量遠離熱能和陽光,在有空調的室內可以避免症狀惡化。 實行抗發炎飲食:如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等抗發炎飲食,都可能幫助緩解症狀。 情緒管理:照顧好情緒也很重要,如果您因酒糟而對外表沒有信心,或是泛紅的症狀嚴重,都可以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若不治療,症狀可能變得更加嚴重。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皮膚疾病

不理傷口!皮膚裂小心蜂窩性組織炎

在外面蹦蹦跳跳,一不小心跌倒是常有的事。大部分情況,小傷口在妥善的照料下,都會很快自行復原,但最怕的就是免疫系統沒有成功抵擋細菌入侵,導致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相信這個名詞對大家都不陌生,腦中可能已經出現截肢、傷口潰爛的畫面。本文將帶您了解產生蜂窩性組織炎的原因,它的併發症,以及預防和治療方式。 蜂窩性組織炎的原因與症狀 當細菌透過皮膚表面上的傷口入侵人體,便有機會引發感染,並產生蜂窩性組織炎。在引發感染的細菌當中,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或鏈球菌(Streptococcus)是2大常見禍源。無論是常見割傷、裂傷、擦傷、動物咬傷、手術傷口,甚至皮膚因濕疹(Eczema)或其他皮膚病而脫皮,任何傷口都是細菌趁虛而入的好機會。蜂窩性組織炎也好發於腿部,原因可能跟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腫的情形有關。 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與一般組織發炎的症狀大同小異,胞括紅腫、疼痛、患部灼熱。當症狀較嚴重時,也可能出現發燒、顫抖、頭暈、畏寒、出汗等情況。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患部出現水泡、四肢無力、癱軟或有強烈睡意,則很有可能代表細菌已經開始擴散,必須馬上就醫治療。 在某些情況下,蜂窩性組織炎還可能會使皮膚底下形成膿瘍(Abscess),主要是因白血球在抵抗細菌所致。雖然部分膿瘡可能會自行消除,但有些可能需要醫師協助,才能將內部膿水抽出,消除膿瘡。 蜂窩性組織炎好發族群與傳染的可能 儘管許多許多人對蜂窩性組織炎充滿恐怖的印像,實際上若症狀輕微,也有可能自行痊癒,當然免疫系統愈強、抵抗力愈好的人,身體自行將入侵的細菌清乾淨的機會也會愈高。 迅速地將細菌於皮膚淺層殲滅,能避免細菌擴散;反過來說,免疫系統不佳的族群,像是糖尿病患或是過於肥胖的人,得到蜂窩性組織炎的機率不僅較高,症狀惡化的速度可能也較快。以糖尿病患者為例,除了免疫力不佳外,血液循環也不好,因此在感染發生時,將對抗細菌的免疫部隊送達戰場的速度會較慢。 另外,有些人可能對於蜂窩性組織炎有傳染的疑慮,理論上來說,除非您皮膚上的傷口,剛好接觸到有蜂窩性組織炎患者的皮膚,不然傳染的可能很低。如果您的手腳有脫皮或乾裂的情形,應盡量避免接觸患者,以降低病菌傳播到您身上的機會。 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與避免 基於蜂窩性組織炎的擴散速度,以及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如敗血症(Sepsis)等情形,當您發現傷口產生疑似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時,請不要猶豫、立即就醫。 許多感染擴大而需要截肢的情況,多來自於細菌入侵血液和淋巴系統,導致敗血症。醫師通常會開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不過每個人的體況不同,可能需要持續服用7~14天才能痊癒,切勿依自己的主觀判斷,以為症狀已經好轉,便自行停藥,除了可能拖延療程外,要是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就不好了。 預防勝於治療,想要降低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機率,減少傷口產生和妥善照顧是最大的原則,以下為3種降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方式: 避免受傷:例如溜冰或玩滑板的時候穿著護具、看到路邊的野狗不要隨便去摸、爬山或去野外踏青時,記得穿著長袖衣物。 仔細照護:若皮膚有外傷,記得清洗傷口並上藥包紮,不要放置不理,如果傷口紅腫或化膿的反應不退,請就醫治療。 治療皮膚疾病:有富貴手(Keratodermia Tylodes Palmaris Progressiva)或香港腳(或稱足癬,Tinea pedis)等皮膚疾病,請積極治療,降低細菌從脫皮或裂傷入侵的機會。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皮膚疾病

富貴手脫皮、乾癢怎麼辦?富貴手症狀特徵、原因、改善方法詳解

說到職業傷害,搬家工人會肌肉痠痛或腰部疼痛、老師容易聲帶長繭,至於餐飲業與美髮業,則常有「富貴手」;富貴手聽起來好像很有地位、握擁財富,但是它的症狀發作起來可會讓人痛苦不堪。 究竟富貴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會出現何種症狀?又可透過哪些方式加以改善?就讓《Hello醫師》為您一次解惑! 富貴手是手部濕疹的一種 富貴手是乾燥型掌部濕疹(Keratodermia Tylodes Palmaris Progressiva,又稱主婦濕疹)的俗稱,與好發於手部的汗皰疹(Dyshidrosis)一樣,屬於濕疹(Eczema)的其中一種。 另外,也有人稱富貴手為主婦濕疹,因為洗碗或打掃之類的家務,家庭主婦的雙手經常需要碰到水,提高了罹患濕疹的機率。 富貴手的發生原因? 造成富貴手的原因繁多,通常是因為手部受到外部刺激所致,雖然經常碰水是造成富貴手的主因之一,但也有人是因為對接觸的東西「過敏」而引發富貴手,像是有人可能對乳膠過敏,如果他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戴過乳膠手套,或接觸過其他乳膠製品,就可能罹患富貴手。 若患者不清楚自己罹患富貴手的原因,可能會反覆與過敏原接觸,造成富貴手不易治癒,或者痊癒後又復發。(推薦閱讀:勤洗手皮膚竟乾裂又搔癢?皮膚乾燥要注意,掌握7招找回水嫩肌膚) 富貴手症狀特徵:手掌脫皮、發癢 手部乾燥、紅腫、發癢或脫皮是罹患富貴手常見的症狀,當富貴手的症狀發作時,可能會造成手部疼痛劇烈,甚至有組織液流出;而大多時候則是保持脫皮、發癢與部分皮膚龜裂的狀態。 富貴手怎麼辦?4方法改善富貴手 由於富貴手是相當容易復發的濕疹,想完全治癒,除了到皮膚科就診外,也該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使富貴手症狀加劇的行為;以下為4種改善富貴手症狀的方式: 1.洗碗戴手套 洗碗時,除了碰水之外,洗碗精也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造成富貴手症狀加劇;建議洗碗時戴上矽膠手套,讓雙手得以保持乾燥;洗完後,記得將手套翻到反面晾乾,以免內側殘留的手汗在裡面產生細菌。(延伸閱讀:洗手要勤也要正確!乾濕2洗法防細菌) 2.洗完手馬上擦乾 如果立即得洗手,即便天氣很冷,也不要用熱水清洗,因為這可能會使得雙手發癢脫皮;洗完手後,請馬上用乾淨的毛巾或擦手紙將雙手水分吸乾,因為富貴手的手部無法留住水分,如果不將多餘的水分去除,自然風乾,反而會使得雙手更加乾燥。 3.減少洗澡時間 無論是沖澡或泡澡,建議都將時間縮短至15分鐘以內;洗澡時間愈長,身體表層油脂失去愈多,皮膚乾燥會雪上加霜。 4.擦護手霜、凡士林 建議隨身攜帶護手霜、乳液或凡士林,當手部發癢或疼痛時,可以隨時補擦,讓手部保持滋潤,改善手部乾裂。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皮膚疾病

死皮硬起來!老繭和雞眼的症狀與治療

您的手或腳會否有一層凸出來的死皮?請放心,若您的身體很健康,它多半只是外觀不好看,並不會造成病毒感染,而這層死皮組織有2種,分別是老繭(Callus,又稱胼胝)和雞眼(Corn),它們屬於身體的保護機制,避免該部位被傷害。以下整理手腳會長老繭和雞眼的症狀和治療,提供給各位參考。 老繭多長在腳掌 雞眼用力按會痛 當皮膚經過長期反覆的摩擦動作,像是赤手揮棒或赤腳走路,其表面的皮就會死去,並形成一層層或硬或軟的保護膜,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老繭和雞眼。 老繭呈黃或淺灰色,會出現在膝蓋、手肘、腳跟的部位,但最常出現在腳掌上,尤其在骨頭下方,因為走路時所需承受的重量最大;雞眼則相對比較小,通常是圓形,長在無毛髮的皮膚表面,像是腳的上方或腳趾之間,由於它的中心會連結到神經,所以用力壓可能會感到疼痛。 老繭和雞眼的症狀顯而易見,您會感覺到其部位凸起來、皮膚變粗糙,皮膚下方也可能有柔軟的觸感。有的人也許會在走路或穿鞋時感到刺痛,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搔癢和出血,增加感染的風險,但多數情況下,它們並不會帶來疼痛,只會讓該部位失去以往的敏銳度,讓您覺得腳不再是平常的腳。 做好衛生後症狀會消失 若是老繭和雞眼不會造成疼痛,它其實並不需要治療,以腳部為例,只要保持正確的穿鞋習慣,包括穿適合您腳型的鞋、少穿高跟鞋等,那麼症狀慢慢就會消失。選鞋子時,要挑能減少前腳、腳趾摩擦的鞋,並且鞋子前腳的部位要舒服,腳跟部位也要低。 另外,若想要在家治療,建議先將其部位浸泡在溫水中20分鐘,然後用浮石輕輕地摩擦它,轉圈圈或側向動作能更輕易地去除死皮。有的人也會使用含水楊酸(Salicylic acid)的護膚品,因為它能分離角質層,效果會更好,但這個方法也有可能會刺激附近的皮膚細胞,請小心不要碰觸已經裂的老繭或雞眼。 足部衛生保養應該要成為是我們每天必做的功課,洗腳和擦乾腳不可怠惰,如果您是糖尿病(Diabetes)病患、年長者,或皮膚易裂,請不要自己治療,向專業醫師詢問才安全,並降低傷口感染和潰瘍的風險。


其他皮膚疾病

毛囊炎: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毛囊炎的定義 毛囊炎(Folliculitis)是指毛囊發炎的1種皮膚狀況,常發生在鬍鬚、手臂、背部、臀部和腿部等有毛的身體部位。毛囊炎一開始看起來可能像紅腫或丘疹(Papule),且可能會逐漸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此外,毛囊炎並無危險性,但會留下搔癢和疼痛的感覺,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掉髮和疤痕,讓人因此感到自卑。 毛囊炎有多常見? 毛囊炎是1種常見的皮膚病,會影響兒童和成人,但2歲以下並不常見。 毛囊炎的症狀 下列為常見的毛囊炎症狀,但不包括所有可能的症狀,因此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壓痛或疼痛。 搔癢或灼痛感。 皮膚發紅和發炎。 頭皮或皮膚上有紅腫或丘疹。 紅腫部位破裂後,會留下鮮血或膿液。     什麼時候應該看醫師? 輕度的毛囊炎通常約2週就會自行康復,患者可以在家中熱敷受感染的部位,但如果受影響的區域變紅、腫脹、發熱、變得更痛,或在大約2週後開始擴散,應盡快至皮膚科就醫檢查。(同場加映:頭髮分岔無光澤?公開7種天然方法保護頭髮,修護受損髮質) 毛囊炎的原因 毛囊炎可能是由許多感染或其他皮膚狀況引起的,常見的原因如下: 毛髮倒長。 因事故或手術而受傷。 其他皮膚狀況,如皮膚炎(Dermatitis)和青春痘。 病毒、真菌感染,例如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毛囊損壞或阻塞,這可能是由於摩擦衣服,或剃刮毛髮而造成的。(同場加映:頭髮濕濕馬上睡?小心細菌在頭皮孳生) 毛囊炎的風險因素 提高罹患毛囊炎的風險因素包括以下7種: 肥胖。 除毛方式不安全。 穿著不散熱排汗的衣服。 受傷或手術造成的皮膚損害。 有皮膚狀況,如青春痘或皮膚炎。 藥物,例如類固醇乳膏,或治療青春痘用的長期抗生素。 降低免疫抵抗力的疾病,如糖尿病(Diabetes)、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aemia),或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等。 https://helloyishi.com.tw/skin-health/dermatitis/why-do-i-have-folliculitis/ 毛囊炎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進一步的資訊請諮詢醫師。 毛囊炎如何診斷? 醫師會直接檢查患者的皮膚,並詢問有相關健康狀況,及目前有在使用的藥物。 醫師也有可能從患者的丘疹中採集液體樣本,以送檢查明造成感染的原因,是否為細菌或真菌等。 毛囊炎常見的治療方法 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和原因,治療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藥物:醫師可能開立藥膏、藥丸或護乳霜來控制病情 小手術:如果腫塊太大,醫師可能會動小手術來釋放膿液,以減輕疼痛並幫助復原 雷射除毛 光療 毛囊炎的生活調整與輔助療法 下列生活調整及輔助療法可能有助於改善毛囊炎,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醫師: 盡可能避免刮毛。(同場加映:掉髮靠飲食還不夠!教你5方法找回美麗秀髮) 避免用手摳抓腫脹處。 嘗試使用非處方抗生素。 避免共用毛巾等個人用品。 運動後用溫和的肥皂清潔身體。 避免使用會刺激皮膚生油的產品,因為油會阻塞含有細菌的毛孔,並引起毛囊發炎。


其他皮膚疾病

關於毛囊炎的大小事!5招有效預防

毛囊是皮膚長出毛髮的地方,所以毛囊炎(Folliculitis)顧名思義,就是為毛囊發炎的症狀。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有長毛髮的地方,而長鬍子的部位、手臂、背部、臀部、雙腿則特別容易有毛囊炎。雖然毛囊炎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不過症狀嚴重的話,可能造成毛髮永久脫落、留疤,留下讓人難為情的外貌。 毛囊炎的症狀有哪些? 一開始,可能會在毛囊周圍形成紅色的小囊腫或白色膿包,通常每個膿包中會有2~5公釐長的毛髮與膿液,一旦膿包破裂,就會流膿或出血 ,或者兩者皆有。毛囊炎還會導致皮膚泛紅、發炎、發癢,甚至產生灼熱感。輕微或中度的毛囊炎通常一碰到發炎處就會引起疼痛感,或是有發癢的症狀,但通常只需要一些簡單的自我照護即可快速痊癒,並且不會留下疤痕。不過如果情況嚴重,毛囊炎也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感染整個毛囊的蜂窩性組織炎 (Cellulitis),並且造成極度的疼痛與毛髮脫落。如果毛囊炎症狀嚴重或反覆發作,應該盡快就醫。 造成毛囊炎的2大主因:感染與毛囊發炎 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都會造成感染、引發毛囊炎,而且細菌或真菌會傳播至傷口周圍的毛囊,因此毛囊炎更有可能找上皮膚有感染的小傷口、擦傷、及有術後傷口的人。除此之外,糖尿病 (Diabetes)、愛滋病(AIDS)、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IV) 等特定疾病的患者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較低,感染毛囊炎的機率也較高。 另一方面,其他非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毛囊炎原因則包含了局部刺激物、物理刺激因素、藥物、青春痘,以及特定自體免疫症狀。例如以下4種其他原因。 流汗、機油、化妝品等物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毛囊堵塞,並刺激毛囊。 除毛、穿著緊身的衣服等等,也有可能刺激毛囊,提高毛囊炎的機率。 過熱的環境 ,例如:泡熱水澡、在未使用含氯清潔劑消毒的泳池中游泳等等,也會使得肌膚更加敏感,提升毛囊炎機率。 而皮膚炎、粉刺等皮膚狀況都有可能加劇毛囊炎。 5招有效地預防毛囊炎 順著毛髮生長的方向除毛,避開已經有發炎症狀的區域。 使用可拋棄的一次性剃刀或電動除毛刀。 考慮使用其他除毛方式,例如除毛膏。 盡量穿寬鬆合身的衣服,尤其是運動的時候,避免太過緊身的衣物。 每次運動完畢後都清洗運動衣物。


其他皮膚疾病

預防香港腳傳染!這2個衛生觀念要做好

俗稱的香港腳或足癬,也稱做運動員腳病(Athlete’s foot),它是一種黴菌感染疾病,通常因為腳部潮濕或悶在襪子太久而引起,並且會帶給感染者破皮的刺痛感,以及傳染到身體其他身體部位,嚴重則可能出現皮疹(Rash)和潰瘍(Ulcer)。不論大人小孩都要小心,但只要保持良好的足部保養,並遵守以下衛生觀念,就能有效預防香港腳! 洗腳後拍乾、鞋襪常更換 腳部的衛生是一個重要關鍵,每天洗腳並用乾淨的毛巾拍乾,特別是腳趾之間,這樣可以避免擦的力量過大傷及皮膚。出外可以穿輕便透風的鞋子,像是乙烯基(Vinyl)或橡膠的材質,並且儘量不要共用鞋子,多買一雙鞋子交替著穿,也能確保鞋子不會很潮濕。 如果您的腳很會排汗,建議一天換兩次襪子,且選用棉質材質,它能幫助吸收汗水,避免黴菌的滋長。此外,也可以使用抗真菌劑,保持雙腳的乾爽。在游泳池和公共浴池的場所,千萬不要赤著腳,穿上一雙防水拖鞋最安全,因為黴菌是會傳染的,特別在溫暖潮濕的環境更要注意。運動後,若感覺穿著鞋襪不舒服,請儘快讓雙腳通風。 在家治療法:雙腳泡鹽水10分鐘 針對輕微的香港腳,在家治療是很好的方式,除了用肥皂和水洗乾淨,也可以將雙腳浸泡在鹽水或稀釋的醋中,時間控制在10分鐘,一天1~2次即可,這能幫助消除腳上起泡。 另外,茶樹精油(Tea tree oil)也能助於治療本症狀,但使用前先向專業醫師詢問其安全性,因為其效果可能因人而異。清洗結束後,記得用風扇吹乾雙腳,並用乾淨毛巾拍乾。至於糖尿病(Diabetes)病患或免疫系統低的人,當發現感染香港腳時,請馬上找醫師協助,避免黴菌感染引致其他病變。


其他皮膚疾病

什麼是蟹足腫?疤痕增生的原因、預防和治療

你有過傷口好不容易癒合後,疤痕卻遲遲不消,甚至逐漸隆起的經驗嗎?既不美觀,讓人又癢又抓甚至還會隱隱作痛。這個令眾多愛美人士頭痛的症狀,稱為蟹足腫(Keloid)。 究竟什麼原因會造成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有什麼差別?又該如何預防及治療?《Hello醫師》將於本文為大家一一解惑! 蟹足腫是什麼? 蟹足腫是一種凸起的疤痕,目前仍未了解其形成原因。有些人有容易產生蟹足腫的體質,使得蟹足腫較容易在這些人身上產生。以人種來看,蟹足腫在非洲、亞洲和拉美人身上比較容易產生,而非洲和亞洲人中又有約1/3的人的一級血親,也有蟹足腫的症狀,顯示其擁有家族遺傳的傾向。 以年齡來看,10~30歲間是蟹足腫的好發區段。蟹足腫在疤痕處形成之後,會逐漸成長變大,一旦蟹足腫停止生長後,顏色會漸漸地變深,這也是很多人想要切除蟹足腫的原因,畢竟誰也不希望身上有個又大又黑的疙瘩。 另外,蟹足腫出現的時間可長可短,但最慢通常在1年之內會生成,蟹足腫可能會讓人感到搔癢或是刺痛。 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比一比! 單從外觀看來,蟹足腫可能會與肥厚性疤痕(或稱增生性疤痕)有些類似,它們都是疤痕組織過度增生,而出現疤痕凸起、變厚的症狀,不過蟹足腫還要更進一步,它的疤痕不僅僅只侷限在傷口,甚至還會擴散到傷口以外的部分,因此對患者的外表,或是活動度的影響,也比肥厚性疤痕嚴重。 蟹足腫常見7原因 撞傷(推薦閱讀:受傷後要冰敷還熱敷?這樣分辨就對了) 擦傷 割傷 手術傷口 打耳洞 酸性物質灼傷 水痘傷口   蟹足腫的形狀長怎樣? 蟹足腫的形狀會根據其形成的位置而定,一般來說長在耳垂部分的蟹足腫,呈現橢圓形;若是在胸部、手腳的位置,則會呈現微微浮起的疤痕形狀。蟹足腫摸起來的觸感可能跟麵團一樣軟軟爛爛的,也可能像橡膠一樣有彈性,取決的身體不同部位的皮膚狀況。 蟹足腫的預防方法一次看 預防這3種蟹足腫 打耳洞:如果你打完耳洞後,發現耳垂逐漸變硬,那就代表蟹足腫即將現形。最好戴上壓力耳環,來阻擋蟹足種的形成,配戴時間可參考下面的治療方法所述。耳洞可能會因此而逐漸密合,但不建議再打新的耳洞,因為很可能會再次引發蟹足腫。 刺青或其他穿環部位:處理方式大致與第1點差不多,其他部位的壓力護具可能會因長時間穿著而更加不適,在做大範圍的刺青之前,最好再三評估,因為可能會造成大範圍的蟹足腫。(推薦閱讀:刺青稍等咧!小心過敏感染留疤等風險) 手術前先告知醫師:如果你有蟹足腫的體質,在做手術前可以先告知醫師,了解是否有其他較不易引起蟹足腫的處理方式,或可預先針對蟹足腫來安排術後的治療方法。 4招妥善照顧傷口 預防蟹足腫生成 1. 傷口清洗:保持傷口乾淨有助減少疤痕的產生。如有蟹足腫體質者,不建議使用雙氧水和優碘等消毒用品,並改以生理食鹽水或清水,搭配肥皂清理傷口,就能避免傷口過於乾燥。 2. 包紮:使用油布可幫助傷口保濕,而利用紗布包紮,則比較不會產生傷口沾黏的情況。 3. 防曬:有研究顯示紫外線(UV)會幫助使人容易產生疤痕,以及造成疤痕顏色暗沉。因此,在傷口復原前,可透過包紮和衣物遮擋,來阻擋紫外線的吸收,復原後則可以使用防曬乳來代替。最好選擇SPF指數30以上,且對UVA和UVB都有防護效果的防曬乳。(推薦閱讀:防曬乳怎麼擦? 2小時補擦一次SPF至少30) 4. 除疤凝膠(Silicone gel):使用除疤凝膠或貼片,來減少疤痕的區域,也能避免蟹足腫的形成。 蟹足腫6大治療方法 治療蟹足腫的方式有很多,皮膚科醫師會根據蟹足腫生成位置的不同,來決定使用哪種治療方式。蟹足腫也有可能在進行切除,或是以其他治療方式後,再度復發。另外,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也較能找出對該患者較為有效的方法,以下為蟹足腫常見的6種治療方法: 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 ):透過注射皮質類固醇進入蟹足腫的疤痕,使疤痕縮小,通常要經過4次左右的療程,才能完全使疤痕扁平,成功率可達50~80%,療程過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所以醫師常佐以其他治療方式來達到最佳效果。(推薦閱讀:類固醇不可怕!合理使用能減少副作用) 手術切除:手術切除看起來是個一勞永逸的方式,但幾乎百分之百會再次復發,因此醫師可能會透過注射皮質類固醇或是放射線治療,來減少復發機率。 壓力護具:例如壓力耳環、壓力襪和壓力衣等,透過護具在傷口的地方施壓,便能減少血液的傳輸,以避免產生蟹足腫。高達9成的人在穿戴壓力護具後,免於因手術切除後再度產生蟹足種的情形。不過穿戴壓力護具1天至少要16小時以上,且要持續半年至1年,患者的耐心和毅力可說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雷射治療:透過雷射治療,可有效淡化疤痕顏色和凸起的幅度。 冷凍療法(Cryotherapy):對於範圍較小的蟹足腫效果較高,也會在注射皮質類固醇後使用冷凍治療,加強治療效果。 放射線療法(Radiation treatment):通常在使用手術切除蟹足腫後,會使用放射線治療以避免復發,也可以單獨使用來減少蟹足腫的體積,但仍不比前者有效。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其他皮膚疾病

不必再遮掩!靠這4招改善毛囊角化症

擔心手臂有一片摸起來粗糙像厚繭一樣?你很可能患了毛囊角化症(Keratosis pilaris,又稱毛孔角化症),以下就讓《Hello醫師》告訴你關於毛囊角化症的所有資訊,並教你如何緩解和改善這個惱人的症狀。 罹患毛囊角化症的原因 毛囊角化症的產生,主要是因為角蛋白(Keratin)的堆積,角蛋白是一種保護皮膚不受外來有害物質侵入的堅硬蛋白質。角蛋白堆積指的是角蛋白堆積於毛囊處,形成外觀狀似鱗片的皮膚。角蛋白產生堆積的原因,目前仍無法確定,推測是屬於基因遺傳的疾病,或是異位性皮膚炎所引起的症狀。 毛囊角化症會出現哪些症狀? 毛囊角化症的症狀也會因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而更加嚴重,例如: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以及懷孕的婦女,都是毛囊角化症的高風險族群。若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毛囊角化症,請進行下列3項自我檢測。 外觀看起來像一片鱗狀的小突起,可能有泛紅的狀況,摸起來感覺粗糙。 沒有傳染性,通常也不會感到疼痛搔癢的感覺。(推薦閱讀:夏天皮膚或癢又過敏?9個夏季皮膚解決之道) 冬天或是皮膚乾燥時,症狀更加明顯。 毛囊角化症好發區域 由於角蛋白會堆積於毛囊內,因此像是腳底或是手掌等無毛部位,便不太會有毛囊角化的症狀。下列為角蛋白質容易堆積的身體部位。(同場加映:關於毛囊炎的大小事!5 招有效預防) 手臂 大腿 臉頰 臀部 毛囊角化症如何治療? 毛囊角化症目前並沒有根治的方法,但隨著年紀增長,通常於25歲後,症狀會逐漸減輕,至30歲左右大概就會自行痊癒。若覺得已造成嚴重生活困擾,以下提供減緩毛囊角化症狀的4種方法。 擦拭乳液:除了保濕作用,使用含有α-羥基酸、乳酸、水楊酸和尿素的乳液產品,可以幫助去除死去的皮膚細胞、改善乾燥的皮膚。使用含有A酸的產品,可以避免毛囊堵塞,但要注意的是,這些酸類可能會造成皮膚紅腫、刺痛等不適感,最好先詢問醫師自己是否適合使用這些產品。 洗澡水溫適中:水溫過熱及長時間的泡澡會使皮膚失去過多的油脂,造成皮膚乾燥。建議洗澡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下,並且使用溫水沖洗。 避免過度清潔:不建議使用清潔力過強的肥皂或是沐浴乳來清洗身體,也不要過度用力的刷洗患部,這樣做並不會更加乾淨,反而因為皮膚受到刺激使症狀更加嚴重。洗完澡用毛巾擦乾身體時,用輕拍取代反覆擦拭,一樣可以減少皮膚受到刺激的程度。(同場加映:男女皆適用!教你5招保養基本功,讓皮膚健康又年輕) 避免過緊衣物:衣物與肌膚的摩擦會使症狀加劇。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