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化療飲食這樣吃!4種食物緩解噁心與化療後嘔吐

在癌症治療過程,如化療和放射線治療結束後,不少患者會於數小時後感到噁心、嘔吐的副作用,但通常這些癌症症狀會在療程結束後消失。倘若治療後,噁心等不適症狀仍持續且不受控制,醫師可能會給予止吐藥物,以抑制嘔吐中樞機制,同時制訂均衡飲食菜單,好讓身體攝取足夠的營養。 為何癌症治療會造成噁心嘔吐? 迄今,學者只知道癌症治療所引起的噁心是因腦訊號觸發,連同其他身體部位啟動反射路徑,進而造成噁心和嘔吐,但實際情況仍有待更多研究證實。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有的癌症藥物可能會引起噁心和嘔吐,例如:化療藥物引起的噁心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而依癌症的種類不同、藥物劑量多寡以及患者的體質,噁心嘔吐的狀況也會不同。(進一步了解癌症治療,請閱讀:癌症治療簡介) 4類食物舒緩化療後噁心反胃 化療後造成的不適,常常會讓病患失去食慾與胃口,但抗癌中的身體急需營養,才能維持抗癌體力和免疫力。以下舉出四種能有效緩解噁心和嘔吐的食物類別。 1. 精製、低纖食物 精製食物比較容易咀嚼和吞嚥,包括白飯、白吐司、白麵條、水煮馬鈴薯、低脂原味優格、布丁、餅乾等,秘訣在挑低脂、含鈉、無特殊味道的食物。反之,辛辣、氣味強烈,或含大量脂肪的食物容易引起噁心。另外,請避免食用甜甜圈、蛋糕、點心、煎餅、鬆餅等含糖量過高的食物。 2. 富含蛋白質食物 在食用肉類、魚類、綜合沙拉等富含蛋白質食物前,可先放入冰箱冷卻再吃,或於接近室溫的溫度食用。這是因為比起熱食,低溫或冷藏過的食物更不易刺激消化道,也比較不會引起反胃。所以,建議也一併避開油炸物和高脂肪肉類,像是香腸、培根、煎蛋等。(延伸閱讀: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某些烹調方式提高食物的致癌風險。(請看: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3. 原型或水煮蔬果 您喜歡吃蔬果嗎?若是,那這是好消息,因為很多蔬菜和水果對防止頭暈、噁心、嘔吐,以及提升食慾非常有效,例如:薑、辣椒、馬鈴薯、蘋果、檸檬、香蕉等。其他要避免的還包含氣味強烈、濃稠的食物,這類食物容易引起嘔吐,增加胃的不適。 4. 無味清淡飲品 如果實在吃不下固體食物,可以嘗試喝白開水,或無味、味道清淡的飲品,像是薑茶、薄荷茶、椰子汁或運動飲料,它們可幫助降低噁心感,同時補充水分,防止身體脫水。不過,喝水的時間其實也有訣竅,建議在兩餐之間飲用,因為用餐時攝取太多液體反而會阻礙消化,引起反胃。 一般來說,癌症病人每天要喝至少八杯水,或其他飲料。建議於每次嘔吐後,補充半杯至一杯水,若能在水裡加點檸檬會更好。 如果你真的沒有胃口,就不要勉強自己進食,想吃的時候再吃,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減少噁心感。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食物之外,你也可以多方嘗試,找出適合自己胃口的食物,若還是沒有頭緒,不妨考慮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化療後嘔吐怎麼辦? 化療後造成的噁心和嘔吐,通常會在治療後三到五天慢慢退去。嘔吐是一種常見的生理不適反應,除了化療,其他癌症治療或癌症本身,也可能會造成嘔吐。 治療前後,或已經出現嘔吐情形時,可採清淡、低溫的飲食,來幫助緩解症狀。若發生嚴重嘔吐,則可經由醫師處方,服用止吐藥。以下為嘔吐時的照顧方式: 調整姿勢改善不適,如側臥、曲膝或仰臥臉朝一側。 嘔吐後漱口,可含些檸檬糖、喉糖、八仙果或蜜餞等食品,清除口腔氣味。 盡快清除嘔吐物,避免異味遺留。 轉移注意力。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避免空腹或腹脹。 治療前應減少進食。 用餐前、中、後,避免過度飲水。 可少量攝取冰涼碳酸飲料。 在起床前後及運動前吃較乾的食物,但請勿在運動後立即進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 在通風或開放式場所用餐,遠離有油煙味或異味的地方。 (影像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乳癌

乳房保留手術注意事項:哪些人適合做、副作用

當你今天因為罹患乳癌,需要做乳房保留手術(又稱乳房局部切除手術)時,你應該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要進行哪一種的手術,因為乳房保留手術,包含乳房腫瘤切除術(Lumpectomy)、乳房部分切除(Partial mastetomy)、1/4 乳房切除術(Quadrantectomy)和節段性乳房切除術(Segmental mastectomy)。這項手術,是只摘除有癌細胞侵入的部分,且盡可能保留正常的組織;乳房組織摘除的範圍會視腫瘤大小、位置及其他因素而定。在進行手術前,請務必確實了解手術方式,包含術後疤痕外觀、有多少受影響的範圍必須摘除等詳細資訊。 誰適合做乳房保留手術? 乳房保留手術最大的好處是,患者能保留大部分的乳房,但通常也必須在手術後接受放射治療,因此,適合做此手術的條件是符合下列六項的患者: 單側乳癌腫瘤小於五公分。 單一腫瘤,或多發性腫瘤但可在不影響乳房外觀下全數一併摘除。 有足夠的乳房組織,且在移除後不會使乳房變形。 非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 未懷孕。 可接受術後放射治療。 有些女性患者擔心摘除乳癌的範圍愈小,是否會增加日後復發的機率?在大多數乳房切除術的案例中,完全移除乳房並不能提供更高的存活機會,或更好的治療效果,在追蹤數千名接受乳房保留手術患者超過 20 年的研究顯示,將乳房完全摘除並未有更高的存活率。 乳房保留手術的程序? 乳房保留手術全程約 1~2 個小時,醫師會使用小金屬血管夾置入你的乳房來協助確認必須摘除的部位。除此之外,醫師也會一併檢查你的淋巴結(Lymph nodes)。手術後復原期間,若你有手臂或手部腫脹、皮下水腫、紅腫或任何疑似感染症狀,請馬上通知你的醫師,因為在手術後你通常必須接受放射治療。 乳房保留手術的術前注意事項? 術前幾天必須遵守醫師要求的特定規範。 手術程序說明需要完全了解。 清楚知道手術後復原及護理的相關資訊。 乳房保留手術的潛在副作用? 疼痛或觸碰時感到疼痛。 暫時性腫脹。 手術部位的硬質結痂。 乳房的形狀改變。 乳房切除術後疼痛症候群,像是胸壁、腋窩或手臂的神經痛


卵巢癌

發現卵巢癌別灰心,4個抗癌小撇步,有效減輕疲勞、改善心情!

發現自己罹患卵巢癌,心情可能會感到無力失落,覺得未來一片黑暗,但面對癌症的侵襲,我們更應提振精神、正向思考,藉由良好生活習慣與飲食來維持健康、擊退癌症。以下《Hello醫師》向你分享4個抗癌小撇步,幫助你打造健康身體、克服化療艱辛,在未來重拾正常生活。 1. 營養均衡不能少,少量多餐促食慾 卵巢癌的治療過程易使身體缺乏營養,導致體重減輕,因此你必須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以強化精神和體力。建議攝取含有高蛋白或高熱量食物,或是富含營養的流質食物。流質食物可幫助刺激食慾,最適用於感到噁心、沒胃口的時候。 此外,請務必多喝水,避免缺水情形發生。有時也可用現打果汁取代白開水,以多加攝取營養。若一次無法食用太多食物,建議可少量多餐,或在餐間食用富含營養的健康食品,例如水果或堅果。 2. 抗癌心情很重要,嘗試閱讀、聽音樂 在化療過程中,心理層面的照顧也很重要,心情愈正向、愈積極,治療的效果通常愈好。建議可多休息、放鬆身心,嘗試放下對疾病的憂慮,試著從詩歌、音樂、書籍或藝術中找尋平靜,或您挑戰一些可讓您感到舒壓、釋放焦慮及緩解症狀的活動。 3. 維持健康優先的意識 在治療過程中,有些患者會因病痛折磨、化療太過辛苦,而處於喪志消極的狀態,並且任由自己做出對健康無益的決定,例如食用不健康的食物,或是亂服藥物,但種種作為都會對治療帶來反效果。 建議患者需時時維持健康優先的意識,以增加治療效果,家人也應從旁協助,幫助患者戒除菸酒,或不將菸酒放於患者生活環境中,並鼓勵患者多運動、維持均衡飲食。 4. 愈累愈要動,從緩和運動開始 化療過程容易感到疲倦、身體無力,但若因疲累而不運動,反會使身體喪失體力。建議患者可在體力與精神尚可的情況下,從事散步、瑜珈等輕度運動,不僅可強化體力、促進代謝,也可改善壓力、提升睡眠品質,對治療卵巢癌百利無害。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卵巢癌

不能不知!卵巢癌患者傳宗接代4方法

卵巢癌及治療過程會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導致女性難以受孕或不孕。以下《Hello醫師》為你說明卵巢癌的治療為何會影響生育能力,若女性不孕,又有哪些生兒育女的替代方案。 卵巢癌的治療如何影響生育能力? 卵巢癌的治療方式無論是手術或藥物治療,都會影響女性的生育能力,以下簡介3種常見的治療方式所造成的影響: 手術切除雙邊卵巢,失去受孕能力。 化療導致停經並影響卵巢功能。 放射線治療影響卵巢產生成熟卵子的能力。 若你的卵巢癌只發生於一邊,並藉由手術摘除後,所剩的另一個卵巢仍然可使你懷孕,但若你失去了雙邊卵巢,你便失去自然懷孕的能力。 卵巢癌患者4種生育的替代方案 試管嬰兒(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使用另一位女性捐贈的卵子及伴侶的精子,透過體外受精的生殖技術。當你的卵子受精後,醫師會再將胚胎植入子宮,展開懷孕的過程。此療法懷孕的機率高達40%,但成功與否取決,仍取決於卵子和精子的品質與健康狀況。 代理孕母:這是由另一位女性代替你懷孕並生下寶寶。若你的子宮已摘除、功能不全或是懷孕可能導致健康上的風險,你可以選擇這一項方法。代理孕母可以使用你的或捐贈的卵子,並使用你的伴侶的精子進行人工受精,懷胎十個月生下寶寶。請注意,目前代理孕母在台灣仍然屬於不合法的階段。 領養兒童:若你考慮此方法,領養前請事先調查好孩子的狀況。有些國家或機構要求癌症病人得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病情穩定,不須接受治療後才能領養小孩。 冷凍胚胎:這是目前解決不孕最有效的方法。此方法是將精子與卵子,在實驗室裡受精並冷凍,直到女性準備受孕後再植入子宮內。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大腸癌

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的定義與種類指生長在大腸壁或直腸中的細胞腫塊,多數情況下,大腸息肉對身體無害,但若息肉長成癌細胞,且進入晚期癌化階段,致命性就會大大提高。 事實上,息肉要長成癌細胞,其過程需要好幾年,而息肉生成數量、大小皆有不同,不過息肉愈大,通常癌症風險愈高。 大腸息肉種類 大腸息肉的成因不明,只能推測身體系統產生過多的細胞於大腸壁中,形成細胞腫塊,即是息肉。依其病理組織可分為以下兩種: 非腫瘤性息肉:無害且不會癌化的息肉,以增生性息肉為大宗。其中,發炎性息肉容易伴隨的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提高大腸癌的風險。 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 發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s,或稱假性息肉) 缺陷瘤性息肉(Hamartomatous polyps) 腫瘤性息肉:有癌化可能的息肉。大部分癌化皆來自腺瘤性息肉。但需特別注意的是,鋸齒狀息肉與增生性息肉病理組織相似,但鋸齒狀息肉有癌化可能。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 鋸齒狀息肉(Serrated polyps) 大腸息肉如何變成大腸癌 目前並無明確的遵循法則可以確定大腸息肉如何變癌細胞,只能推測當息肉愈長愈大,癌化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只要息肉大於一公分,它就屬進階性息肉,需要儘快被移除,避免它長成癌細胞。 大腸息肉的症狀通常大腸息肉都是無症狀的,當大腸息肉漸漸長大,才會有較明顯的症狀出現,因此大腸癌篩檢和檢查非常重要,只要在早期發現,息肉是可以安全被移除的。以下列出大腸息肉可能造成的症狀。 直腸出血:糞便有黏液或血,可能是大腸息肉、癌症或其他健康警訊,像是痔瘡或肛門裂傷。 糞便顏色變化:糞便出現紅色條紋,或呈黑色,這也可能是因為飲食及藥物所導致。 便祕或腹瀉:便祕或腹瀉持續超過一週可能是大腸息肉變大的警訊,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健康因素。(推薦閱讀:大便卡住出不來!便祕5原因與4點預防) 腹部疼痛:大腸息肉變大可能會導致腸道阻塞,進而造成腹部疼痛。 缺鐵性貧血:大腸息肉的出血可以是沒有跡象的,這種慢性出血最終將使血液中缺乏鐵,也就是缺鐵性貧血,患者可能感到疲勞和呼吸困難。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只要察覺有腹部疼痛、糞便有血,以及排便習慣改變持續了一週以上,就應該找醫師求助了。 大腸息肉的風險以下為促使大腸息肉形成及其癌化的風險因子: 年齡:50 歲以上者有更高的大腸息肉和大腸癌風險;或者 50 歲前曾罹患卵巢癌(Ovarian cancer)或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性別:男性的大腸息肉和大腸癌風險比女性稍高一些。 腸道發炎狀況: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病會提高大腸息肉和大腸癌風險。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患者,其罹患的風險可能會提高。此外,家族性息肉疾病(Hereditary polyp disorder)也有很高的風險,包括以下六種。 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也稱為林奇綜合症(Lynch syndrome) 家族性腺性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加德納症候群(Gardner’s syndrome) MYH 基因相關息肉症(MYH-Associated polyposis) 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 Syndrome) 鋸齒狀息肉症候群(Serrated polyposis syndrome) 抽菸 過量飲酒 肥胖 缺乏運動 未經治療的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高脂飲食 (同場加映:大腸直腸癌:成因與風險) 大腸息肉的診斷方法藉由大腸直腸癌篩檢,能及早發現息肉,若仍在早期癌化階段,痊癒的機率較高,以下介紹五種大腸息肉診斷方法: 結腸鏡檢查(Colonoscopy):檢查程序是將攝影鏡頭透過一個細小的軟管,從肛門進行侵入型檢查,當在直腸及大腸鏡發現息肉時,醫師能予以切除並取樣化驗。 乙狀結腸鏡檢查(Sigmoidoscopy):檢查方式與結腸鏡類似,差別在於它只檢查直腸及乙狀結腸,且無法進行活體組織切片或取樣,如果檢查中發現息肉,則必須另安排大腸鏡檢查將其切除。 大腸鋇劑灌腸造影(Barium enema):醫師會將鋇顯影劑注射到直腸,然後經過特殊的 X 光攝影,鋇劑會使大腸在畫面中呈現白色,息肉則呈現黑色,從黑白色差辨識是否有息肉。 電腦斷層掃描結腸成像術(CT colonography):又稱為虛擬大腸鏡,會透過電腦斷層掃瞄,得到大腸的成像圖,可檢查出腫脹組織、腫塊、潰瘍及息肉,若發現息肉打算切除,需經由大腸鏡執行。 糞便潛血反應檢查(Stool test):醫師會給你一組糞便檢體收集容器及採檢說明,讓你自行採集糞便檢體後送回醫療院所進行化驗,其中顯微潛在出血的檢查可以驗出糞便是否含有血液,進而判斷是否有息肉的徵兆。 更多有關大腸癌篩檢資訊請參考: 大腸直腸癌:篩檢與診斷 大腸息肉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在診斷過程就會把所有應該移除的大腸息肉都切除,依照醫師或病理學家的專業,以及藉由顯微鏡去分析息肉的細胞組織,就能判斷該息肉會否變成癌細胞了,以下列出三種治療大腸息肉方法。 檢查時切除息肉:大部分的息肉都能在檢查時切除,先在大腸鏡上繫上帶電流的鐵絲環,藉此燒灼切除大腸息肉,過程並不會感到疼痛。若息肉大於一公分,可能會注射液體,讓息肉與鄰近細胞組織分離,使切除更順利。 微創手術:體積過大或腸鏡無法安全觸及的息肉,通常會使用腹腔鏡(Laparoscopy)這類微創手術切除。 大腸直腸切除手術:若罹患罕見遺傳疾病,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可能需要手術將大腸及直腸切除。 (同場加映:大腸直腸癌:治療方法) 大腸息肉的術後照護當大腸息肉順利移除後,醫師會考量以下三個層面,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做治療評估: 息肉是否已完全被移除 息肉重新生長的風險 息肉有無發生癌細胞變化 有的息肉種類會復發,尤其是腺瘤和鋸齒狀息肉,造成大腸癌的風險也會提高,須考量的因素包括移除時的息肉大小、數量,以及細胞活動特徵。對此,醫師可能會建議患者持續接受大腸鏡篩檢和相關檢查,以避免息肉又長成癌細胞,以下為建議的檢查週期: 若移除的腺瘤很小,且數量只有一到兩個,建議五到十年之間要做大腸鏡篩檢。 若移除的腺瘤約一公分,或更大,且數量超過兩個,建議三年內要做大腸鏡篩檢。 若移除的腺瘤數量超過十個,也建議三年內要做大腸鏡篩檢。 若移除的腺瘤很大,或它需要分塊式移除,建議六個月就要做一次大腸鏡篩檢。 大腸息肉的預防方法由於現代的生活方式與環境所致,無論性別和種族,大腸息肉皆很普遍。大腸癌和息肉在低於40歲的族群中較少見,大部分發生在50歲以後,而男性又略高於女性。因此,衛生福利部建議 50 歲以上的族群,每兩年要做一次糞便潛血的篩檢。此外,改變生活習慣也能幫助預防大腸癌,以下列舉三種方式: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每日飲食中吃足夠的蔬果和全榖物,並減少攝取脂肪,控制酒精的量且戒菸,以及保持規律運動,維持健康體重。 攝取足夠維生素 D 和鈣質:維生素 D 和鈣質可能對預防大腸直腸癌有不錯的效果,但需要更多研究佐證,請患者在調整飲食前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知道自己的家族疾病史:家族性息肉疾病或其他增加大腸癌風險之遺傳疾病的患者,請務必做遺傳諮詢,並於成年後固定做大腸鏡檢查。 (同場加映:大腸直腸癌:預防與抗癌生活)


子宮頸癌

感染HPV?該如何與伴侶溝通並處理壓力

子宮頸癌是由HPV,又名人類乳突病毒所導致,是一種經常透過性行為傳染的病毒。相較於其他癌症,子宮頸癌更可能會造成您親密關係很大的困擾。因此,當您感染了HPV,可能會導致您在面對另一半時,或準備發生親密關係的時候心理產生巨大的壓力。因此,雙向的有效溝通,是處理壓力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與您的伴侶開啟溝通的橋樑 您應該和伴侶討論有關HPV的所有話題,因為處理HPV問題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讓伴侶對於這個病毒有所了解。這能夠幫助您和您的伴侶預防並處理HPV和子宮頸癌。您也可以尋找可信任的管道,如醫師,來進一步了解這個問題。感染HPV僅僅表示您接觸到這種病毒,並不代表您做了不對的事,這不代表您需要反省自己的人格或價值,因此與伴侶的談話並不代表您需要自首或道歉。 一起分享重要的資訊 關於HPV的資訊有很多,因此您應該和伴侶分享重要的資訊,例如: HPV的種類:HPV種類超過100種,其中30種主要與肛門、生殖器、皮膚與性傳染有關。因此,對其中一種HPV免疫不代表您接觸到其他種類的HPV就不會被感染。 被感染HPV不代表您不忠誠,即使是在一段很長時間的關係裡。 不是所有高風險的HPV都會導致子宮頸癌。例如,免疫反應通常可以抑制病毒,防止癌症發生。但是,HPV可能會導致長時間的細胞改變,若不加以治療,這些細胞最終可能發展成癌細胞。某些情況下,高風險的HPV和肛門癌、陰道癌、陰莖或外陰癌有關聯性。 伴侶HPV檢測 從現任伴侶身上感染HPV是很常見的,因此您和您的伴侶可以進行子宮頸癌檢測,如子宮頸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DNA分型檢測等。但這些測試有限,也不是為子宮頸癌專門設計,所以只能檢測出子宮頸不正常的細胞改變。 一些醫院使用醋洗作為檢測子宮病變的方式,但這並非HPV專門的檢測,所以可能會導致錯誤診斷。 您越了解HPV和子宮頸癌,越能夠提供伴侶資訊。在這困難的時刻支持彼此、坦白溝通,正是親密關係長久和美滿婚姻的秘訣。


大腸癌

不看會後悔!結腸與大腸直腸癌的關係

消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從食物中攝取營養,但您可能並不清楚,消化過程中身體會去除食物中的毒素,這也就是結腸最重要的功能,結腸除了再吸收消化物的水分之外,也必須清除這些形成糞便的廢棄物,以維持身體健康運作,因此當您罹患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時,這些功用的效用就不會那麼大,且所導致的毒素廢棄物堆積可能威脅您的生命安全,因此為了知彼知比百戰百勝,下述列出了結腸的功能,以及大腸直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結腸的功能有哪些? 跟小腸比起來,結腸比較粗但也比較短,結腸的肌肉管壁大約1.8公尺長,平均直徑約5公分。 透過腸蠕動(Peristalsis),結腸的功能在於去除腸道、血液和靠結腸神經啟動的淋巴系統內的毒素,整個作用過程約需要12~36個小時,而結腸也是消化道最末端的部分。 結腸的構造有哪些? 結腸分為4個部分: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結腸位於整個腹腔的右下方,營養素經小腸吸收後進入升結腸的第一個部位就是盲腸,結腸從盲腸向上延伸至肝臟,然後結腸由左至右,在腹腔橫向這段稱為橫結腸,降結腸是從腹腔左側延伸到骨盆腔,而從脾臟到骨盆腔的結腸稱為乙狀結腸,乙狀結腸則再連接到直腸,也就是人體廢棄物最後的路徑。 當消化物經過結腸,就會轉變成廢棄物或糞便,然後在乙狀結腸堆積儲存,這些人體廢棄物隨著1天1~2次的腸蠕動進入直腸。結腸吸收消化物的水分、礦物質後會形成糞便的形狀,然後被人體排出。結腸含有將近60種細菌來幫助身體消化,並生成重要維生素,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也避免有害病菌擴散。 結腸中的細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方將食物轉化成葉酸、維生素K及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結腸中常見的兩種細菌為:結腸桿菌(Bacillus coli)、嗜酸桿菌(B. acidophillus)。結腸功能正常的人,一天會經歷2~3次腸蠕動,腸蠕動大多在用餐後,以便促進排便,正常的糞便應呈淡咖啡色、長條形,應無惡臭,並在馬通沖入下水道後就會瓦解。 大腸直腸癌的症狀? 大腸直腸癌發生在結腸或結腸後段靠近直腸的部位,是致死高風險的常見癌症之一。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The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International , WCRF)指出,2012年統計將近140萬人罹患大腸直腸癌,是人們罹患前3大的癌症。 息肉(Polyps)是結腸或直腸壁不正常的增生組織,一般為良性、非癌症腫瘤,不過有些息肉可能轉變成癌症,但情況並不多見。息肉的種類很多,其中可能轉變成癌症的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是一種癌症前的病變,其他還有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和發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s)。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息肉雖然不是典型的癌前病變,但應視為一種癌化徵兆;因此,有些醫師為防萬一,會將息肉全部切除。 大腸息肉(Colon dysplasia)在顯微鏡下是結腸內壁呈現異常的細胞,雖然不是癌細胞,但確有機會並變成癌細胞。尤其是曾罹患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或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的患者,大腸息肉在多年後可能轉變成大腸分化異常(Colon dysplasia,又稱癌症化)。 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又被稱為腸躁症(Spastic colon),是一種腸道功能性障礙疾病,會使您的結腸自發性收縮或大小腸內壁肌肉蠕動無力。 結腸的功能在於腸道吸收消化物的營養後,將有毒的廢棄物排出體外。若您想獲得更多相關諮詢,請諮詢您的醫師。


大腸癌

大腸癌後多溝通!親密關係要說別壓抑

罹患癌症可能讓生活陷入各方面的困境,癌症療程也會產生負面的副作用,導致病人鬱鬱寡歡,病人很可能因此忽視與伴侶的親密關係,讓彼此的關係逐漸冷卻,然而,若仍希望維繫彼此的親密關係,仍是有方法可循的。本篇以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又稱大腸直腸癌)為例,希望能幫助更多朋友走出難關。 癌症影響身心,怎麼辦? 大腸癌會導致病人身心靈上的變化,這些改變通常是暫時的,但也可能維持數月,有時甚至長達數年,其中包括:傷疤、膚質改變、體重變化、疲累感、噁心、嘔吐,另外,病人情緒常常不穩定,還同時會感到難過、憤怒和焦慮感。有些病人會因為身體變化而感到憂鬱,也不滿意自己的身材,這些都會降低病人和另一半親密的慾望。有時候,一想到裸體被另一半看到的感覺,會讓病人不自在,甚至壓力重重。而剛動完手術的病人,請和醫師討論、確認何時和伴侶有親密關係是安全的,因為這可能關係到復原的情況。歷經上述的感受都是很正常的,千萬別沮喪,不妨試試下列方法,增進和伴侶間的關係吧。 和另一半溝通別怕:另一半或許知道病人罹患大腸癌的事實,但他卻無法體會病人的實際感受。因此,病人要告訴伴侶自己的真實狀況,例如:因為平常會感到疲累和想吐,甚至缺乏性慾等。若對自身的外表變化感到沒自信,也請一併告知。這時,病人會明白伴侶真切的愛,外表、頭髮,或手術後的傷疤並不是他最在意的部分。當然,除非病人主動告知自身的感受,否則伴侶永遠都不會知道你在想什麼。 換位思考體諒伴侶:罹癌之後,心情難免受波動,病人可能認為另一半變了,但其實他的愛依舊,就算他有些不同,可能也只是想給病人多一些空間,又或是他不知道如何面對狀況。因此,彼此換位思考,雙方互相體貼,有時候直接講出來,比起胡思亂想更能解決問題。 找回自信更迷人:您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因為您走完全部的療程。您可能會沒自信,覺得自己沒有吸引力,但您的伴侶並不這麼想。有時選擇特定的服裝,可以讓自己更有自信,也要多多吸收正面能量。您才剛歷經癌症療程,您的身體一定疲憊不堪,也可能讓您看起來會不同於以前的自己,但是一定要勇於接受這些改變。因為您戰勝了癌症,這會讓您更閃閃發亮。您的另一半也會認為您比以前更加迷人。 調節疲勞感:結束癌症療程後,副作用會讓您感到疲倦甚至筋疲力盡,進而降低行房時的體力,最終還影響到和伴侶間的關係。您應該藉由生活型態的改變來改善疲勞感。請把握您活力充沛的當下,因為這些時刻可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您也應該為行房而有所計畫,試著保存體力,不要讓自己過度操勞。


卵巢癌

確診卵巢癌好恐慌?4招快速度過陣痛期,輕鬆抗癌不憂慮

突然被診斷出卵巢癌,多數人通常晴天霹靂、難以接受,心情陷入憂鬱與焦慮之中。然而,愈快從負面情緒振作起來、充分了解病情、積極接受治療與照護,抗癌的成效愈好且復原時間愈短。為此,《Hello醫師》提供4點建議,協助你度過剛診斷出癌症的徬徨不安與陣痛期,順利展開抗癌生活。 1. 先充分了解疾病 除在網路上搜尋癌症相關知識外,也記得諮詢醫師,充分了解疾病及治療方式,提前做好身心Y靈、財務、生活與工作等各方面的準備。 在諮詢醫師前,建議可將各類問題整理下來,一併詢問醫師,看診時也可攜伴,讓家人一同前來,一方面是怕遺漏詢問某些重要資訊或記不得醫師所提供的各種資訊,另一方面是讓自己較不孤單,面對癌症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感覺。 2. 時時留意身體狀況 癌症病人會經歷各種症狀與身體變化,有些可能是癌症本身所引起的,有些則是治療的副作用。請密切注意自身症狀,觀察病情變化,平時也可將症狀記錄下來,在看診時一併告知醫師。 下為卵巢癌治療過程中的常見症狀: 噁心、嘔吐 食慾不振 疼痛 腹脹 掉髮 停經 虛弱無力 便秘 3. 散步、閱讀改善情緒不憂慮 診斷出癌症後,多數人經常會有驚嚇、憤怒、不安、困惑、憂鬱及內疚等負面情緒,且此些情緒容易在療程或療程結束後加劇。擁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現象,不必感到太過愧疚與無助,但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之中,十分不利於治療、改善健康。建議可適時向外尋求幫助,例如向親友訴苦或諮詢心理醫師,同時也可藉由聽音樂、閱讀書籍、從事簡易活動,如瑜珈、散步等,來改善心情。 4. 參加病友團體分享經驗 加入病友互助的團體,除能認識其他病人,也能獲得克服病情的分享經驗,同時,彼此互動之下,也可減輕罹癌與治療的心理壓力,使心情更樂觀、更正面。若情況許可,可請家人一同陪伴參與,讓自己有個伴,家人也能獲得照護的相關知識。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大腸癌

如何告訴另一半您得了大腸直腸癌?

什麼是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大腸或直腸的癌症。多數大腸癌起因於直腸或大腸、直腸內增生的息肉。有些類型的息肉在經過數年的時間後演變成癌細胞,腸粘膜細胞突然不受控制的增生,但並非所有的息肉都一定會造成癌症。 誰都不願意得到癌症,但是當您已經不幸罹患,那麼告知心愛的另一半也是情非得已的事,以下5種循序漸進技巧教您如何合適地告訴另一半這個不幸的消息。 1. 選擇談話的時間 選擇您們能夠單獨談話的時間,也請不要有小孩或其他人在身旁、不要分心做其他事。一段專屬您們的時間和空間是很重要的,如此一來,您們才可以好好地談論您的大腸癌病情,及對其他任何事情的安排。 2. 緩和地揭露消息 以漸進迂迴的方式告訴您的另一 半,不要單刀直入地直接揭露消息。您的病情或許很嚴重,但您的表現及表達方式可以讓事情感覺起來沒那麼糟,讓一切聽起來更有希望。對另一半來說,一般都難以接受您罹患大腸癌的事實。畢竟罹癌是件令人沮喪不安的事,但事情發生了也只能好好地坐下來談一談,相互陪伴才是給彼此勇氣以攜手克服癌症的最佳辦法。 3. 爭取另一半的支持 和您的另一半一起討論治療方案,並合力做出決定,盡可能讓您的另一半陪伴您去醫師門診,清楚您的病況及治療情形,好讓另一半幫助您與癌症戰鬥。每個人面對生病的處理方式都不同。您可能積極地想要到處蒐集資料,上網研究各種治療方法,而您的另一半卻可能只願意遵照醫師的指示。不論您與您的另一半對病情是樂觀或悲觀,看法與您同不同步,還是要盡量互相討論,一起找出最適合您的治療方式。 4. 一起去醫師門診 讓您的另一半陪您去醫師門診可以幫助他了解病情、治療方式,以及您們將來可能面對的情況,您的另一半對未來可以提早做好心理備。如此一來,您不需要在回家後重複向另一半解釋和醫師討論過的內容,另一半也可直接向醫師詢問任何問題。 5. 分享您的感受 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想法,請和您的另一半分享,讓您的另一半清楚您的狀況,才可以找到能夠幫助您的最佳方案。憤怒、沮喪及恐懼,或所有混和在一起的情緒都是面對癌症的正常反應,隱藏情緒只會造成您和另一半之間的距離感,尤其對一個想盡辦法陪伴您面對疾病的戰友,知道您竟然有所隱瞞,另一半是會很傷心的。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消息會給您及您的另一半帶來巨大的衝擊和壓力,您應該要仔細思考如何告知您的另一半。即使只是相伴坐著不說一句話,也是很好的陪伴。


大腸癌

癌症疼痛2原因3方法!癌症治療、腫瘤的疼痛控制

疼痛是癌症病人十分常見症狀,如國人罹癌比例最高的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或其他癌症,都會引發病人疼痛。根據統計,大約半數的癌症病人都曾感到疼痛,而接受過癌症治療的病人,三人中就有一人曾面臨疼痛的折磨。因此,了解癌症疼痛發生的原因,和清楚控制緩解疼痛的方法,對癌症病人是很重要的。 癌症疼痛的 2 大原因:腫瘤與化療 1. 腫瘤本身造成的疼痛 多數的癌症疼痛,是因為腫瘤長大後壓迫到周圍的骨骼、神經或器官所造成;這種疼痛的程度,會因腫瘤所在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例如,長在神經或脊髓附近的小小腫瘤,可能引發非常巨大的疼痛、長在其他部位的碩大腫瘤卻可能不會造成任何不舒服。而腫瘤生長區域的身體組織,如果連帶受損也可能會引起疼痛。(推薦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2. 治療引發的疼痛及手術傷口的疼痛 癌症治療的化學療法(化療)、放射線治療及手術也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之一。化療的化學藥劑可能會引起口腔潰瘍、腹瀉或神經損傷等副作用、手術後則會有傷口復原的疼痛、放射線治療則可能會導致皮膚燒灼後,產生疤痕的疼痛。上述這些疼痛都屬於可預期會發生的正常反應,而要如何快速而有效地緩解疼痛,是癌症疼痛控制的首要目標。 (推薦閱讀:「痛」不會說謊!10種疼痛量表看這裡) 癌症疼痛控制的 3 種方式 1. 使用止痛藥 服用止痛藥是預防或解除疼痛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不過使用止痛藥時,應該嚴格遵照醫師指示。在緊急情況下,醫師會給予病人臨時增加或加倍劑量的止痛藥來控制突發或猛然加劇的疼痛。像阿斯匹靈,乙醯胺酚類及鴉片類藥物是常見的止痛藥,可以迅速止痛或減輕疼痛,卻不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不同種類的止痛藥,所含的成分不同,也會有不同效果,因此可以對應不同類別的疼痛,但也因此會引發不同的副作用。服藥前應該諮詢醫師或仔細閱讀使用說明。其他如抗憂鬱劑和抗癲癇藥也被用在緩解神經類的疼痛。(同場加映:舒緩癌症治療、化療副作用!4種食物緩解噁心與化療嘔吐) 2. 非藥物的疼痛控制方式 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也可以幫助您控制疼痛。譬如瑜伽或其他運動,您可以試著專注在調整自己的運動姿勢上,藉以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深呼吸可以舒緩神經性疼痛,只要將注意力集中放在橫膈膜的一收一張,腹式呼吸也可幫助您控制壓力。冥想則被公認為有效紓解壓力和降低血壓的方法。另外,按摩或針灸都可以幫助肌肉放鬆、降低疼痛。(推薦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放鬆,一起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3. 替代藥物的疼痛控制療法 當您的疼痛已經不能藉由藥物的作用得到緩解時,您可以選擇其他減痛的方法,比如放射線治療、神經阻斷術或植入式幫浦、神經外科手術或一般手術。放射線治療可以縮小某些腫瘤,因此腫瘤造成的疼痛也會因此減少。神經阻斷術或植入式幫浦,可暫時或永久性地阻斷某些神經傳導,藉此減輕病人對疼痛的感受。神經外科手術則可切斷觸發疼痛的神經。而一般外科手術,則會盡可能摘除或撥離壓迫到神經或其他身體部位的腫瘤。(同場加映:整骨有風險!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無論您採用哪一種方式來控制疼痛,癌症病人都應該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並絕對遵照醫師指示。藥物的使用劑量會隨著您的身體情況及癌症治療臨床反應而改變。萬一您發覺藥物效果不再像之前好時,請盡快告知您的醫師。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