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胃癌第四期能抗癌成功嗎?醫:精準醫療助提升5年存活率!

胃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八位,最大關鍵在於有一半以上患者確診時,都已是第三、四期胃癌,早期預防篩檢及晚期治療項目的安排更顯重要。 《Hello醫師》邀請台灣分子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陳彥仰醫師為您說明胃癌第四期的治療現況、幽門螺旋桿菌篩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個人化的精準治療,讓第四期胃癌的存活期持續突破,迎接更多治療新機。 政府擴大幽門桿菌篩檢計畫,45至79歲及早篩 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資料,胃癌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八位,112年死亡人數破2千人;陳彥仰醫師說,國內每年新增胃癌患者人數約4千人,其中,第三、四期佔新發生個案人數的一半以上;若以5年存活率來看,第一期存活率可達90%以上,第二期約剩50%,第三、四期則分別驟減至15%及5%;據統計,第四期存活率中位數只有11個月,「很多患者不到半年就離開了。」 陳彥仰醫師解釋,胃癌成因相當複雜,包括種族、遺傳及環境等,但最危險的就是幽門螺旋桿菌,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級的胃癌致癌因子;他說,「根據文獻指出,若回溯胃癌患者的疾病史,有9成以上都曾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因此,若追蹤驗出幽門螺旋桿菌的族群,只要積極安排進行胃鏡檢查,找出早期胃癌患者的機會很大,也可讓存活率顯著提升。 日本早期胃癌篩檢率達6成,台灣加速邁向國際標準 陳彥仰醫師引用文獻說明,日本厚生省將胃鏡檢查納入國民體檢項目;因此,發現早期胃癌患者可達6成,約是台灣的1~2倍,由此可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預後自然更樂觀。 國內雖尚未將胃鏡列為必要體檢項目,但自今年(2025)起,衛福部將胃癌篩檢擴大至17縣市,提供45歲~79歲民眾終生可免費接受一次幽門桿菌篩檢,並計畫明年將胃癌納入公費第六癌篩檢,鼓勵民眾定期檢查,特別是胃癌高風險族群,期盼結合「健康台灣」政策,在2030年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至三分之一。 陳彥仰醫師提醒,若為以下胃癌高風險族群,且平時有嚼食檳榔或飲酒習慣,更應提高警覺,定期進行胃癌篩檢: 年齡50歲以上 胃癌家族史 曾患有慢性胃病、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 感染幽門桿菌篩檢與後續治療 陳彥仰醫師說,若幽門桿菌篩檢結果為陽性,患者只須至門診接受治療,進行2週的抗生素療程,無須住院或打點滴,便可有效根除腸胃中90%~96%的幽門桿菌,有效降低胃癌罹患率。 此外,陳彥仰醫師引述國內一項研究指出:「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但未徹底根除者,罹患胃癌的風險可能高達一半以上。」;他提醒,「只要定期篩檢,檢出幽門螺旋桿菌不用擔心,只要到腸胃科門診就可拿藥。」,除了可大幅降低胃癌發生率,若不幸罹癌,也可避免惡化成晚期胃癌,進而提升存活率。 胃癌第四期存活率驟降,中位存活期不足一年 為何多數患者在胃癌晚期才被診斷出來?陳彥仰醫師解釋,因為早期胃癌症狀不太明顯,「可能誤以為是吃壞東西,所以多數患者都不認為自己得了胃癌。」;胃癌通常長在黏膜上皮,要侵犯到一定深度才會產生潰瘍,「等到出現黑便、嘔吐、吃不下或體重下降等明顯症狀時,腫瘤可能已侵犯或擴散到其他器官。」 他進一步說明,與胃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大於90%相比,胃癌第四期存活率顯著下降,五年存活率僅低於5%,中位存活期僅約11個月,更顯示及早發現與治療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胃癌初期如何發現?認識胃癌早中晚期症狀:體重突然減輕、血便快治療) 胃癌第四期治療,精準治療搭配標靶藥物助提升存活期! 過去晚期胃癌治療方式大都以化學治療為主,從第一線到第三線用藥,因能使用的藥物不多,隨著抗藥性增加,患者平均存活率中位數約11個月。 不過,隨著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藥物的出現,晚期胃癌的存活率也出現明顯提升;陳彥仰醫師說,「化療合併精準治療的治療成效,由原先的40%提升至70%,若有100位患者施打,等於從原本只有40人有效,提升至70人,而且維持的時間相當久,平均中位數存活率從11個月延長到18個月,甚至未來突破2年也很有可能。」 他進一步說明,所謂「精準治療」包含標靶藥物治療及免疫治療,因不同癌症細胞有不同的生物標記,透過特定生物標記辨識癌細胞,根據標記強弱程度,預測藥物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而選擇最適合的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每個人的標記都不一樣」,因此,隨著標記與症狀不同,患者可擬定個人化的治療策略,「避免濫殺無辜,將好的細胞也殺死。」 此外,精準治療也能提高抗癌藥物效用,並減少胃癌產生的其他症狀,例如吞嚥困難、營養不足或甚至出血。 陳彥仰醫師說,採用精準治療策略的優點,除了最重要的有效延長存活率外,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治療有助縮減胃部腫瘤,並減輕腸胃道的壓迫,讓患者能正常進食而無須依賴點滴補充營養,也能縮短住院時間。出院後,也僅須定期回診檢查,不僅提升患者的服藥順從性,心情好,更有助控制病情,家人或照顧者也能恢復正常生活。」 政府籲定期篩檢,掌握5招數預防胃癌! 陳彥仰醫師也呼籲民眾遠離胃癌危險因子,避免造成腸胃潰瘍;根據衛福部提出的保「胃」5招,有助遠離胃癌: 健康飲食:減少攝取醃製、煙燻食品及生食,多食用新鮮蔬果,建議可參考衛福部國健署推出之「我的餐盤」飲食建議。 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共杯、共食,養成公筷母匙的好習慣。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2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最大心跳率60%以上,運動時,身體稍流汗並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 遠離菸檳酒:拒檳、戒菸、少喝酒,讓健康更長久。 及時檢查:如有腸胃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若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則應定期接受檢查。 從篩檢到治療,全方位提升胃癌防治成效 除了日常預防,醫師與患者共享醫療資訊,做出最好的治療策略,也是提升胃癌防治成效的重要關鍵。陳彥仰醫師說,國內醫師都勤於吸收與跟進最新國際醫療指引或新知,若知道國際藥廠有人體試驗計畫,也都會盡量爭取,讓患者有獲得新藥治療的機會。 他也期待,政府除了推動「胃癌納入第六癌篩檢計畫」外,更能落實「陽性個案追蹤率」,若檢出幽門桿菌陽性,進一步鼓勵民眾進行胃鏡檢查,「若是陽性,就及早治療;若是陰性,民眾也可放下心中大石。」 他建議,透過完善「陽追率」政策,讓應接受治療的民眾,都能經由早期篩檢、早期接受治療,才能讓胃癌存活率大幅提升。 「以上衛教資訊內容由台灣安斯泰來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提供MAT-TW-NON-2025-00036」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肝癌

肝癌飲食計畫:蔬果、蛋白質、全榖這樣吃護肝

肝癌治療時會有許多不舒服的副作用,除了感到噁心,而且食物吃起來也可能沒有以前那麼美味,因此更難去維持健康的飲食,但癌友可不能就這麼妥協,因為持續保有健康飲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幫助維護肝臟的穩定。以下是有關如何規劃健康飲食的方法。 肝臟的角色是什麼? 在開始健康的肝臟飲食之前,先進一步了解肝臟。 肝臟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器官,幫助身體消化食物、清潔血液中有害的毒素,並儲存能量作為肝醣,供身體使用。 肝臟負責製造消化過程中所需的膽汁,當患肝癌時,肝功能就會受損,對身體造成傷害,想減少傷害,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有益肝臟的健康飲食。(同場加映:認識肝癌) 肝癌患者如何計畫健康的飲食? 除了以衛福部建議的每日飲食指南為基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下提供肝癌飲食的撇步,讓罹患肝癌的民眾可以維持健康、早日康復。 (每日飲食指南手冊 – 衛福部國健署) 有機水果和蔬菜是最佳選擇 肝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為身體解毒,患肝癌時,要排掉食物中的化學物質和毒素,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如果罹患肝癌,就要避免食用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和加工過的食品。這時最佳選擇就是有機食物,這些食物是沒有經過農藥、基因改造(GMOs)或使用化學肥料的安全食物。 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對肝癌患者相當重要,所以蔬果的攝取不可少,此外,水果和蔬菜也含有植物營養素(Phytonutrients)等天然物質,可增強身體的免疫系統,蔬果也富含抗氧化劑,有助於抗炎、抑制腫瘤自身的血液供應、 促進破壞癌細胞,以及幫助身體排毒 盡量選擇當地和當季的農產品 建議肝癌患者可以多食用以下蔬菜:南瓜、紅蘿蔔、高麗菜、綠花椰菜;此外,對抵抗肝癌很有幫助的水果有:草莓、柑橘、紅色甜椒。 可以在一週內變換不同類型的水果和蔬菜,以下建議的一天蔬果量可供參考: 5~10 杯綠葉菜、莓果或切成塊的甜瓜 3~5 杯其他切塊、煮熟或切片的水果或蔬菜 5~10 個中型的水果或蔬菜(如蘋果或柳丁) 2~4 杯乾果 4~5 杯 100% 的果汁或現榨果汁 如果不小心吃了加工食品,有可能會感到不適、噁心或胃痛,生薑可以幫助緩和胃的不適。 全穀類打造強大免疫系統 全穀類是由纖維、植物營養素、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所組成的,這些營養素有助於癌症治療前後,替身體打造強大的免疫系統。 外出採買食物時,可挑選全麥穀物、糙米,全麥的通心粉、 麵包或含小麥胚芽的優格。也可嘗試不同類型的穀類,如藜麥、小麥片和大麥。想知道是否為全穀類,可檢查產品上的標籤是否有標示,也可從標籤上計算是否每份至少含五克的纖維。 建議肝癌患者食用的全麥穀類食物包括:糙米、小麥、燕麥、玉米、芝麻等。 白肉比紅肉更能有效抗癌 全球許多研究結果都顯示,吃白肉比吃紅肉,對抵抗肝癌來說會更有效。白肉包括雞、鴨、鵝等家禽的肉,吃的時候要完全煮熟,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此外,用蒸煮的方法,會比較容易消化,並要同時記得限制油脂的攝取。 蛋白質選魚和豆類 談到蛋白質時,我們會想到肉類,但患有肝癌時,選擇正確的肉類會讓你感覺更好些。蛋白質在體內所有細胞的發育和修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括紅血球、白血球、肌肉和荷爾蒙。 當選擇蛋白質時,請選擇精瘦的、高品質來源,請盡量選擇魚類、豆類或家禽類,避免食用牛肉、羊肉和豬肉等高脂肪的肉品。 其他健康蛋白質的來源像是精瘦的紅肉、 低脂或脫脂的乳製品(牛奶、優格、奶酪)、雞蛋,大豆製品如豆腐、 天貝(Tempeh,一種印尼豆製品),堅果與堅果油,豆類和豆莢。 烹煮的方式要特別注意,煮的、燉的或烤的較健康,不建議油炸。 牛奶與優格加速身體復原 喝牛奶,吃優格,都能降低肝癌發生的機率,而如果您已經患有肝癌,則可以提高身體復原的效率。 脂肪選含單元不飽和脂肪 醫師推薦的健康飲食包括低飽和、反式脂肪、富含 ω -3 與單元不飽和脂肪, 這些脂肪對癌症患者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它可確保身體有足夠的脂肪量來產生所需的能量。請盡量選擇富含健康不飽和以及 ω-3 脂肪的食物,例如種子、 堅果、 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減少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很不健康,且會對心臟和血液循環造成負擔。(推薦閱讀: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好?認識各種油脂) 健康脂肪的食物來源如下: 奇亞籽 小麥胚芽油 酪梨 橄欖 亞麻籽 堅果和堅果油 魚類 (鮭魚、比目魚、鯡魚、沙丁魚) 橄欖油、芥花油、亞麻仁油、椰子油 (同場加映: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請避免以下食物: 全脂奶製品 奶油和人造奶油 高脂肪紅肉 (草飼養的家畜除外) 高鹽的食物 加入部分氫化油的糕點、餅乾、 加工食品 高脂的油炸物(炸薯條或鹹酥雞等) 紅肉、罐頭食品、加工肉品 動物內臟,因其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 酒精和碳酸飲料,都會肝臟運作得更辛苦,最終使肝臟產生更多問題。 (同場加映:反式脂肪:隱藏在美食中的健康殺手) 流質建議一天喝 2,000 c.c.的液體 水佔了成年人身體比重的 3/4,這就是為什麼流質對我們的整體健康尤其重要,沒有流質,可能會脫水,還就會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和排毒能力。 身體對流質的需求量,會因你每天的活動量而有所不同,如果你是患者,建議一天喝八杯的 250 毫升(ml)的流質。 流質是指任何液體形式的物質,但不包括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以下有多種流質選擇供參考: […]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