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T315I「大魔王」現形!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標靶新藥接力延命關鍵

本文由《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Hello醫師》轉載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郭明宗主任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是來勢洶洶的一種血癌,台灣每年約有200至300人被診斷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其中,約30%的病人帶有費城染色體陽性,這群病人在治療期間常常會產生新的基因突變,其中T315I突變被認為是「大魔王」,一旦出現此突變病情會快速惡化,如果沒有有效的治療存活時間可能不到半年,幸好目前已有第三代標靶藥物,療效相當好,存活期可拉長至一年,為病人爭取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機會。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主任郭明宗醫師指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因為淋巴幹細胞異常血球增生,破壞造血功能,導致正常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減少的血癌。常見的症狀有貧血、疲憊、臉色蒼白、活動力變差、淋巴結腫大、肝臟或脾臟腫大,以及身上出現血斑、牙齦出血等。 費城染色體陽性約佔三成,標靶配合化療讓治療效果更好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中有多達三成的病人會出現費城染色體陽性。這是第9對與第22對染色體發生轉位,產生BCR-ABL的致癌融合基因,導致細胞分化異常、細胞快速增生,是惡性度最高的一型,治療效果差而且死亡率高。過去無標靶藥物可用時,單靠化療存活率極低,如果沒有積極的化學治療及造血幹細胞移植一年存活率幾乎不到一成。 郭明宗醫師表示,自2000年標靶藥物問世且應用在費城染色體陽性ALL後,這群病人的療效顯著提升,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統計,接受標靶藥物合併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改善五年存活率從二成拉升至六成以上。「尤其對年輕、可以做幹細胞移植的病人,療效更好。」郭明宗醫師補充。 治療途中出現基因突變 T315I最棘手病情快速惡化 目前的一線治療是化療合併第一代或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治療期間要定期監測骨髓中的微量殘留癌細胞數量,若癌細胞數量很低表示療效好,繼續維持治療,或是可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要是殘留癌細胞居高不下,或是捲土重來,可能是發生基因突變,出現新的「敵人」。 費城染色體陽性常見的基因突變有T315I、E255V、Y253H、F359V等,其中最難纏的大魔王是T315I。郭明宗醫師指出,T315I突變並不罕見,根據文獻報告,發生率可達10%到27%。如果沒有及時介入有效的治療,病人常在幾個月內病情惡化、死亡。 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為生命續航爭取更多可能 第一代及第二代標靶藥物對T315I基因突變幾乎束手無策,幸好目前已有第三代標靶藥物,再合併化療後的無惡化存活期,可以從過去不到半年延長至6至12個月以上。這也為病人爭取造血幹細胞移植,或接受更強力治療的機會。 儘管標靶藥物帶來治療曙光,但副作用也不容忽視。根據臨床經驗,標靶藥物可能引起心毒性、肝功能異常、胰臟炎、血球低下、血糖或血壓升高、噁心、肺積水等問題,最嚴重的是血球下降與心血管毒性。治療期間若有症狀應隨時跟醫療團隊反應,將副作用降到最低。目前第三代藥物已取得新診斷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適應症,請與您的醫師討論治療策略。 切勿自行減藥,長期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另外,部分病人在治療一段時間後,認為病情穩定,以及藥物副作用的不適感,會私下減藥或停藥。「這是最危險的行為,」郭明宗醫師提醒,一旦停藥導致疾病復發後可能無藥可用,搶救機會非常低,因此必須跟醫師討論後才可調整藥物。 原文連結:https://knowledge.pse.is/7tq3uw 免費加入《血癌攻略》:https://lin.ee/alNODq1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肺癌

吃蔬果抗肺癌~5維生素增強抵抗力

維生素(Vitamin)對人體健康十分關鍵,尤其當罹患肺癌(Lung Cancer)時,補足身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就更重要了,所以分享以下5種抗肺癌的維生素,供讀者們參考。 1. 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一種,可以保護肺部,抵禦致癌毒素的侵害,只要多吃紅、橘、綠色蔬菜,就能攝取到天然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例如番茄、胡蘿蔔、番薯、波菜、羽衣甘藍與其他綠葉蔬菜。 2. 維生素B6 維生素B6主要存在於胡蘿蔔、蘋果、香蕉、綠葉蔬菜、番薯及動物內臟中,適度攝取,同樣能為肺部增強保護傘,對抗外來物質的侵害,促進肺部健康,並有效對抗肺癌。 3. 維生素C 許多研究顯示,抗氧化劑(Antioxidant)能減緩或預防癌症,因此建議多攝取柑橘、甜椒、綠葉蔬菜、莓果、番茄與南瓜等蔬果,其維生素C中富含抗氧化劑,能抵抗肺癌、增進人體免疫力。 4. 維生素D (Vitamin D) 維生素D證實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和轉移,而骨化三醇(Calcitriol)是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能調節細胞生長,也能限制腫瘤的血液供給量,與減少癌症轉移現象。平時可以從蛋黃或魚肉中獲得維生素D,魚肉中以鮪魚尤佳,也可以依醫師或藥師建議,選擇補充品,或是多曬曬太陽。 5. 維生素E 維生素E具備優異的抗氧化能力,能降低臭氧與肺部汙染物帶來的傷害,因此,在飲食上多攝取雞蛋、小麥胚芽、肝臟、未精煉的植物油與深綠色蔬菜,其中皆含豐富維生素E,有益身體健康。


乳癌

吃太油竟會得乳癌!預防乳癌要先減脂,4方法減少罹癌風險

乳癌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1名,死亡率則為第4名。隨著台灣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西化,國內乳癌患者的罹病年齡大幅下降,比歐美國家還年輕10歲! 近年研究發現,脂肪與罹患乳癌的風險有關。《Hello醫師》與你分享為何吃太油會導致乳癌,以及預防乳癌的4個方法。 高脂肪攝取提高乳癌風險 脂肪攝取過多將提高體內的雌激素濃度,而雌激素愈高,則會刺激乳房細胞增生,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不僅如此,肥胖還會提高芳香酶(Aromatase)活性,將更多雄激素轉換為雌激素。 因此,想要預防乳癌,最好避免攝取高脂肪食物,而食物中的脂肪主要可以分為以下3種: 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動物來源為肉類和全脂牛奶,植物來源則是椰子油或棕櫚油,有時也能在加工食品中找到。 單元不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主要來源為堅果及橄欖油。 多元不飽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主要來源為魚類及玉米油。 預防乳癌4方法 雖然過多脂肪會提高罹癌風險,但也不應過度節制。女性朋友可藉由調整飲食、運動,控制脂肪攝取總量,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1. 多喝水 沒事多喝水,建議成人每天至少喝水1500~2000毫升,並且根據工作和運動而調整飲水量。攝取足夠水分,不只避免脫水,也能幫助身體代謝,同時降低口渴,減少飲用含糖飲料的慾望。 2. 攝取脂肪以不飽和脂肪為主 建議多攝取不飽和脂肪,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量,並以植物油烹煮食物。除了牛肉、豬肉等紅肉外,也可以多吃魚類,增加Omega-3的攝取。 3. 少喝酒 研究指出,每天攝取2份以上酒精,會增加乳癌的發生率。因為酒精會促進荷爾蒙的分泌與活性,提高乳房細胞癌化風險。依衛福部的建議,女性每天的酒精攝取量以10公克為限,約1瓶350c.c. 罐裝啤酒的酒精量。 4. 多運動 運動能幫助燃脂並強健體魄,建議可選擇有效且溫和的運動,如游泳、走路或騎腳踏車。運動時記得補充水分,也別忘了運動前要暖身,以預防運動傷害。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乳癌

乳癌懷孕到底行不行?7個Q&A為你解答

乳癌(Breast cancer)可能發生在所有年齡層的人身上,造成許多身體痛苦和精神負擔。而還有生育規劃的患者可能會特別擔心乳癌治療是否會影響胎兒,抑或者罹癌後還有無懷孕機會。以下將針對乳癌懷孕的常見問題,逐一為你解答。 懷孕有可能得乳癌嗎? 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會讓部分孕婦發現自己的乳房好像有腫塊。其實大部分懷孕期出現的腫塊屬於良性的纖維囊腫,只有極少數可能是惡性腫瘤,也就是所謂的乳癌。 然而,懷孕期間罹患乳癌的機率偏低,大約在 3/100~1/3000 之間,而較晚生育則可能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5] 罹患乳癌後,還可以懷孕嗎? 不同類型的癌症治療,可能會對一個人生育孩子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例如,化療可能導致不育,因為它會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對卵巢造成傷害,而只要在治療過程中將骨盆腔遮蔽,放療基本上不會傷及卵巢。 幾乎每個乳癌患者都須接受手術與化療,而對於年齡愈大的女性(40歲以上),化療之後的卵巢功能恢復狀況可能不盡理想。若乳癌患者有懷孕的計畫,建議在接受化療前就先將懷孕計畫告知醫師。根據病況,可採冷凍胚胎或卵子,或者施打停經針,提高治療後的受孕機率。 懷孕會增加乳癌復發風險嗎? 乳癌與雌激素有高度相關,但研究顯示,懷孕不會導致增加乳癌復發的機會。相反地,懷孕期間反而讓卵巢不必再持續的分泌雌激素,與製造卵子, 相反的,懷孕於生理上近似雌激素的宣洩,因為雌激素本來就是為了懷孕而有的一種身體自然機制,如果一直未懷孕,對身體會有間接的壓力,這就是為何相對於未懷孕者,懷孕者罹乳癌的風險較低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哺乳不僅不會讓你的乳癌更容易復發。一些研究還指出,親餵母奶的女性有較低的罹癌風險。 乳癌治癒後多久可以懷孕? 醫師通常建議乳癌患者在成功治療後,至少應等待兩年,確保乳癌未復發再考慮懷孕。但不代表未來完全沒有復發可能。此外,若有使用抗荷爾蒙藥物的患者,則需與醫師討論是否停藥或延後生育,以免影響胎兒發展。 請記住,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沒有任何臨床試驗證實何時懷孕安全。生育計劃應該根據你的年齡、癌症類型,以及癌症復發的風險去調整。 有乳癌病史會影響寶寶嗎? 沒有證據顯示乳癌病史會對孕婦的嬰兒產生直接影響,但是有乳癌病史的女性,可能要擔心卵巢可能曾受化療影響,導致受孕機率下降。原則上來說,只要醫師經評估身體狀況合宜,有乳癌病史者也可考慮生育。 乳癌治療是否會影響胎兒? 乳癌治療包括化療、激素治療(Hormone therapy)或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都可能會影響胎兒。原則上,在所有治療完成之前不應懷孕。但如果懷孕婦女確診乳癌,不同孕期的處理方式也有差異,患者需與醫師溝通幫助擬定療程。(延伸閱讀:得了乳癌怎麼辦?分期檢測法、乳癌治療簡介) 例如在第一孕期診斷出乳癌,若必須進行化療,則醫師可能會建議中止妊娠。若是中期以後發現罹癌,由於胚胎發育比較完全,可以考慮進行化療。 乳癌患者可以哺餵母乳嗎? 媽媽們可以放心,哺乳並不會傳染乳癌給寶寶。乳癌治療可能會切除乳房,但只要保有單側乳房且乳管沒有切除,仍可親餵寶寶母乳,不過乳癌治療的患者有較高機率出現乳腺發炎。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化療藥物殘留或放療影響寶寶,最好等療程完全結束後,並與主治醫師討論哺餵母乳的計畫。


肝癌

肝癌治療後別輕忽!建立5大習慣有效防止肝癌復發、回歸正常生活

多數肝癌(Liver cancer)患者通常會由慢性肝炎、肝硬化逐漸進展為肝癌,而部分病患則因先前不知道自己是肝炎帶原者,拖到最後去檢查,多已罹患肝癌。 不論是處於何種狀況下得知自己患有肝癌,都會帶給病患相當大的衝擊,因而出現憂鬱與焦躁的情緒,擔心無法順利治癒,甚至於治療後再度復發。根據高雄榮總的資料,經過手術治療後,肝癌患者5年存活率可達50%以上,但於治療結束後,癌細胞也可能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或再度復發。 究竟肝癌病患應如何去建立罹癌後的生活呢?《Hello醫師》將於本文提供您5種防止肝癌復發的方法。 防止肝癌復發5方法:均衡飲食、定期追蹤是關鍵 1. 規律運動減少疲倦感 疲倦會讓癌症患者感到極度勞累,這不是一般正常的勞累,而是身體和心靈上的疲憊,而且是無法用休息來療癒的。它也會在治療後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且會妨礙您所有的日常作息。 然而,上述情況可以透過規律運動來改善,研究顯示,保持並按照所需的計劃固定運動的人,會有較好的身體和情緒狀態,以對抗肝癌復發。 2. 適當休息 在罹肝癌和治療之後,對某些人來說,要回歸到正常生活可能不容易,因為會有眾多包括情緒、體態、疲倦或生活方式等問題。 在這種情形下,您會需要家人、 朋友和醫師來協助。 治療肝癌可能會讓你感到十分疲倦,所以在活動與休息之間取得平衡,非常地重要。對某些人來說,如果已習慣了辛勤地工作或者為全家人操持家務,一旦強迫他們休息,的確很難適從。 然而,在身體需要的時候去休息,比督促自己要去休息來得更好。肝癌患者應永遠牢記一件事,那就是,提高身體和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休息,適當休息才能有效提升免疫力,防止肝癌復發。(延伸閱讀:速解肝癌患者的情緒變化!5招處理好) 3. 均衡飲食 許多人發現很難正確地去飲食,而這正是在癌症治療後,更加困難的任務。 大多數患者認為,他們的味覺因為治療,而明顯地產生變化,可能會出現食慾不佳和體重下降,但有時也會體重增加到失控狀態,讓人非常喪氣。 因此,肝癌病患在經過治療後,平時應維持均衡飲食的好習慣,並多補充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和植物性化學物質的食物。此外,也應減少攝取高油脂食物,以提高肝癌存活率、降低復發或轉移的風險。 4. 戒菸和戒酒 由於抽菸與喝酒皆為罹患肝癌的高風險因子之一,即便肝癌療程已結束,也建議患者從此之後戒菸和戒酒,看似簡單的改變,不僅有助於肝癌患者避免復發或轉移,還可預防肺癌等多項疾病,為身體帶來相當大的正面影響。 5. 定期追蹤檢查 經過手術治療後,患者仍不可以掉以輕心,應定期就醫,接受抽血檢查、胸部X攝影、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攝影等檢查,以有效追蹤身體狀況,防止肝癌再度復發。(同場加映:肝癌治療與分期:視腫瘤情況決定治療方向) 若能遵照上述方法,除了可預防肝癌復發,還能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擔心運動可能不適合你,建議可先諮詢您的醫師,再訂定運動計劃。此外,患者也應勇敢尋求家人和朋友們的幫助,並慢慢回歸正常生活,以及養成不抽菸、不喝酒得習慣,便可降低負面情緒與肝癌復發的風險。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肝癌

肝癌3大禁忌食物!罹肝癌這些食物不要碰

國內肝病防治見成效,肝癌標準化發生率與死亡率也逐年下降,不過,肝癌病人仍應注意日常飲食;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建議,肝癌病人的飲食原則主要以均衡為基礎,注意新鮮、清淡、天然等原則;除因應病情適度調整,同時也應慎選食物來源並適量攝取。 為了讓肝癌患者能維持肝臟最佳狀態,減緩併發症的發生,《Hello醫師》為您介紹肝癌患者應避免吃的食物。關於更詳細肝癌的飲食原則可以參考:【肝癌飲食計畫:蔬果、蛋白質、全榖這樣吃護肝】。 肝癌4大飲食禁忌 忌高鹽防發炎 日常生活飲食常有高鹽高油的食物,罹患肝癌,表示你必須減少鹽的攝取,因為含鹽量高的食物會引發並加重肝臟發炎,讓肝癌症狀更嚴重。 根據美國線上醫藥網站《Medline Plus》指出,鹽會讓身體吸收更多水分,積留體內造成水腫,也會增加肝臟積水,進而發生腹水。除了日常飲食避免使用鹽,也要留意鹽可能添加在包裝食品、加工產品、罐頭湯、冷凍餐及市售的餅乾、蛋糕和派中。 避免攝取過多高蛋白食物 肝癌也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 因為人體需經由大量處理過程,才能完全消化蛋白質,並分解成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當肝臟受損時,處理過程就會難上加難。 而且,攝取太多蛋白質也是造成肝臟和身體囤積有毒廢物的原因之一,不但會損害肝臟,還會讓症狀更嚴重;不過,適度攝取蛋白質,對人體仍有幫助。 在選擇蛋白質時,應選擇較容易消化的植物性蛋白,例如豆製品、豆類和豆莢,不但能減輕肝臟的負擔,同時又能獲得足夠的蛋白質;應避免難以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乳製品、肉類、家禽、魚和蛋等。 根據隸屬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的報告總結,食用大量加工肉類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因此,癌症患者也應限制食用加工肉品量。 避開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 肝臟平時要處理食物及肝癌治療,已充滿壓力,若食用過多的高脂食物,會加重肝臟的負擔,也可能導致脂肪肝;建議適量食用脂肪,飲食以清淡和精簡為主,若吃高熱量食物,如精製糖或動物脂肪,一定要少量以避免肥胖。 此外,也請避免食用過多高脂食物,如炸洋蔥圈、炸薯條和洋芋片及餅乾、蛋糕和派等。 限制飲酒並戒菸 避免抽菸和喝酒是最重要的防癌方式之一, 因飲酒量愈多、經常性飲酒的時間愈久,罹患乳房、大腸、肺、腎、肝等各種癌症的風險就愈高,對於罹癌的患者更是不利。 抽菸是最大的致癌風險因素,全球約20%癌症死亡人數與抽菸有關,不管是何種煙草,都會增加罹癌風險;;即使不抽菸,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也可能增加罹肺癌的風險。 肝癌也會導致許多副作用,例如體重減輕、腹痛、嘔吐、噁心和食慾不振,避免上述食物,才能幫助肝臟完全康復!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其他癌症

食道癌症狀:吞嚥困難注意!食道癌原因、自我檢查方法一次看

食道癌(Esophagus cancer)在全球癌症死因中,排名第6;在國內十大癌症死因中,則排名第9,每年約有2千多人死於食道癌。由於病發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又被稱為「無聲癌」;患者常因出現吞嚥困難或不停咳嗽清痰等症狀就診,發現時卻常為時已晚。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與藝人安迪,都是因食道癌而病逝。預防勝於治療,《Hello醫師》帶您一起了解食道癌的原因與症狀,預防「隱形殺手」找上自己。 食道癌症狀:自我檢查方法 食道癌可能發生在食道的任何部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9成以上食道癌患者為男性,其中約有7成發生在50至70歲;若單以男性來看,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排名第6,癌症死因則排名第5,對男性的威脅不容忽視。 食道癌末期症狀: 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出現吞嚥困難症狀是吞嚥困難 吞東西時,感覺食物黏在食道上、食物緩慢通過的感覺 未刻意減肥,體重卻下降 胸痛或有灼熱感(火燒心) 消化不良或胃感到灼熱 咳嗽、聲音沙啞 較嚴重的食道癌,會有聲音沙啞、打嗝、肺炎與高鈣血症等症狀。 若您長期有以上的症狀或有胃酸逆流,請立刻找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食道癌原因 一般認為,食道長期受到刺激,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包括肥胖、患有胃食道逆流疾病、食道遲緩不能症,以致無法正常吞嚥,或是出現膽汁逆流等;另外,習慣抽菸喝酒、喝熱飲等,也都是刺激食道的因素。 食道癌自我檢查方式 診斷食道癌需要透過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以及食道蠕動壓力檢查,確認食道有無癌細胞,或經常受到刺激的區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食道癌目前並沒有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除了定期健康檢查,更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遠離風險因子如菸、酒及檳榔,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並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才能有效預防,並在發病後,掌握黃金治療期。 食道癌類型:鱗狀細胞癌、食道腺癌 1.鱗狀細胞癌 常發生在食道的上段和中段,致病的主要原因為飲食習慣、抽菸喝酒與熱飲等。 2.食道腺癌 常發生於食道和胃交界處的腺體細胞上,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 食道癌併發症 食道癌產生的併發症會使食道阻塞,食物和液體就難以通過食道,食道癌晚期則會感覺疼痛,甚至可能有出血現象。 食道癌除非晚期堵塞,否則就臨床症狀而言,不容易在早期發現,因此針對喜好飲酒或有肝病在身、已經有先前食道傷害的族群,建議定期檢查,提高警覺。 如何預防食道癌發生? 國民健康署指出,因食道癌沒有有效的篩檢工具,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減少過燙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若覺得食物燙口,務必要等稍涼後再食用。 戒除菸、酒、檳榔: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通風險因子,若有接觸菸、酒、檳習慣的民眾,應儘速戒除。 避免減少含亞硝胺食物: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與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應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的食物。 注意身體症狀:若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以及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檢查。 此外,多吃蔬菜水果與保持標準範圍的體重,也是降低罹患風險的要素。 食道癌可以活多久? 根據統計食道癌初期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高達70%,第二期治療五年後存活率就降到40%左右,第三期食道癌五年後存活率則僅20%上下,食道癌末期治療五年後存活率不到10%。 ※若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肝癌

肝癌飲食計畫:蔬果、蛋白質、全榖這樣吃護肝

肝癌治療時會有許多不舒服的副作用,除了感到噁心,而且食物吃起來也可能沒有以前那麼美味,因此更難去維持健康的飲食,但癌友可不能就這麼妥協,因為持續保有健康飲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幫助維護肝臟的穩定。以下是有關如何規劃健康飲食的方法。 肝臟的角色是什麼? 在開始健康的肝臟飲食之前,先進一步了解肝臟。 肝臟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器官,幫助身體消化食物、清潔血液中有害的毒素,並儲存能量作為肝醣,供身體使用。 肝臟負責製造消化過程中所需的膽汁,當患肝癌時,肝功能就會受損,對身體造成傷害,想減少傷害,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有益肝臟的健康飲食。(同場加映:認識肝癌) 肝癌患者如何計畫健康的飲食? 除了以衛福部建議的每日飲食指南為基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下提供肝癌飲食的撇步,讓罹患肝癌的民眾可以維持健康、早日康復。 (每日飲食指南手冊 – 衛福部國健署) 有機水果和蔬菜是最佳選擇 肝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為身體解毒,患肝癌時,要排掉食物中的化學物質和毒素,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如果罹患肝癌,就要避免食用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和加工過的食品。這時最佳選擇就是有機食物,這些食物是沒有經過農藥、基因改造(GMOs)或使用化學肥料的安全食物。 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對肝癌患者相當重要,所以蔬果的攝取不可少,此外,水果和蔬菜也含有植物營養素(Phytonutrients)等天然物質,可增強身體的免疫系統,蔬果也富含抗氧化劑,有助於抗炎、抑制腫瘤自身的血液供應、 促進破壞癌細胞,以及幫助身體排毒 盡量選擇當地和當季的農產品 建議肝癌患者可以多食用以下蔬菜:南瓜、紅蘿蔔、高麗菜、綠花椰菜;此外,對抵抗肝癌很有幫助的水果有:草莓、柑橘、紅色甜椒。 可以在一週內變換不同類型的水果和蔬菜,以下建議的一天蔬果量可供參考: 5~10 杯綠葉菜、莓果或切成塊的甜瓜 3~5 杯其他切塊、煮熟或切片的水果或蔬菜 5~10 個中型的水果或蔬菜(如蘋果或柳丁) 2~4 杯乾果 4~5 杯 100% 的果汁或現榨果汁 如果不小心吃了加工食品,有可能會感到不適、噁心或胃痛,生薑可以幫助緩和胃的不適。 全穀類打造強大免疫系統 全穀類是由纖維、植物營養素、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所組成的,這些營養素有助於癌症治療前後,替身體打造強大的免疫系統。 外出採買食物時,可挑選全麥穀物、糙米,全麥的通心粉、 麵包或含小麥胚芽的優格。也可嘗試不同類型的穀類,如藜麥、小麥片和大麥。想知道是否為全穀類,可檢查產品上的標籤是否有標示,也可從標籤上計算是否每份至少含五克的纖維。 建議肝癌患者食用的全麥穀類食物包括:糙米、小麥、燕麥、玉米、芝麻等。 白肉比紅肉更能有效抗癌 全球許多研究結果都顯示,吃白肉比吃紅肉,對抵抗肝癌來說會更有效。白肉包括雞、鴨、鵝等家禽的肉,吃的時候要完全煮熟,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此外,用蒸煮的方法,會比較容易消化,並要同時記得限制油脂的攝取。 蛋白質選魚和豆類 談到蛋白質時,我們會想到肉類,但患有肝癌時,選擇正確的肉類會讓你感覺更好些。蛋白質在體內所有細胞的發育和修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括紅血球、白血球、肌肉和荷爾蒙。 當選擇蛋白質時,請選擇精瘦的、高品質來源,請盡量選擇魚類、豆類或家禽類,避免食用牛肉、羊肉和豬肉等高脂肪的肉品。 其他健康蛋白質的來源像是精瘦的紅肉、 低脂或脫脂的乳製品(牛奶、優格、奶酪)、雞蛋,大豆製品如豆腐、 天貝(Tempeh,一種印尼豆製品),堅果與堅果油,豆類和豆莢。 烹煮的方式要特別注意,煮的、燉的或烤的較健康,不建議油炸。 牛奶與優格加速身體復原 喝牛奶,吃優格,都能降低肝癌發生的機率,而如果您已經患有肝癌,則可以提高身體復原的效率。 脂肪選含單元不飽和脂肪 醫師推薦的健康飲食包括低飽和、反式脂肪、富含 ω -3 與單元不飽和脂肪, 這些脂肪對癌症患者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它可確保身體有足夠的脂肪量來產生所需的能量。請盡量選擇富含健康不飽和以及 ω-3 脂肪的食物,例如種子、 堅果、 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減少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很不健康,且會對心臟和血液循環造成負擔。(推薦閱讀: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好?認識各種油脂) 健康脂肪的食物來源如下: 奇亞籽 小麥胚芽油 酪梨 橄欖 亞麻籽 堅果和堅果油 魚類 (鮭魚、比目魚、鯡魚、沙丁魚) 橄欖油、芥花油、亞麻仁油、椰子油 (同場加映: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請避免以下食物: 全脂奶製品 奶油和人造奶油 高脂肪紅肉 (草飼養的家畜除外) 高鹽的食物 加入部分氫化油的糕點、餅乾、 加工食品 高脂的油炸物(炸薯條或鹹酥雞等) 紅肉、罐頭食品、加工肉品 動物內臟,因其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 酒精和碳酸飲料,都會肝臟運作得更辛苦,最終使肝臟產生更多問題。 (同場加映:反式脂肪:隱藏在美食中的健康殺手) 流質建議一天喝 2,000 c.c.的液體 水佔了成年人身體比重的 3/4,這就是為什麼流質對我們的整體健康尤其重要,沒有流質,可能會脫水,還就會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和排毒能力。 身體對流質的需求量,會因你每天的活動量而有所不同,如果你是患者,建議一天喝八杯的 250 毫升(ml)的流質。 流質是指任何液體形式的物質,但不包括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以下有多種流質選擇供參考: […]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