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晚期肺癌治療及存活率解析!名醫詳解EGFR肺癌標靶治療藥物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因發現時常已是晚期,怎麼治療及增加存活率?向來是治療關鍵;隨著肺癌標靶藥物的出現,配合醫師診斷及基因檢測,有機會使用EGFR標靶藥物治療病友,整體存活期有機會超過3年甚至5年。究竟晚期肺癌的存活率有多高?肺癌標靶藥物有哪些?不同治療策略的差異為何? 《Hello醫師》專訪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黃才旺,為您詳細解說晚期EGFR肺癌標靶治療的最佳策略。 晚期肺癌的定義 所謂「晚期肺癌」,是指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或組織,依癌症分期,可分為3b期與第4期;晚期肺癌因病情進展迅速,且治療難度高,導致死亡率常居十大癌症之首。 黃才旺醫師說明:「晚期肺癌首要的治療目標為改善病友生活品質及延長存活期,主要的治療方式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治療以及標靶藥物治療。」 肺癌分期是依照腫瘤大小、侵犯位置與擴散與否,共分為4期,分別說明如下: 肺癌第1期 原發腫瘤直徑≦3公分,或>3公分,無侵犯到主支氣管。 肺癌第2期 腫瘤直徑在3-7公分,侵犯到主支氣管,但未侵犯氣管分叉處;單側侵犯肺臟肋膜、合併肺葉塌陷或阻塞性肺炎,以及肺門淋巴結。 肺癌第3期 3a:腫瘤直徑>7公分,或直接侵犯到胸壁、縱膈腔肋膜、心包膜外層;腫瘤在氣管分叉處2公分範圍內,但未侵犯氣管、或整個單側肺臟塌陷、主要腫瘤的肺葉有其它小腫瘤結節。 3b:腫瘤同側有出現肋膜積水,淋巴轉移至對側淋巴結、縱膈腔淋巴結;從3b期別開始屬於晚期肺癌。 肺癌第4期  腫瘤侵犯到縱膈腔、心臟、大血管、氣管、喉返神經、食道,發生遠端轉移。 晚期肺癌病友常見的症狀 晚期肺癌因癌細胞可能擴散到肺部以外器官,因此症狀多樣,且因病友個別狀況而有不同。常見的晚期肺癌症狀包括: 呼吸道相關症狀:咳嗽、痰液有血、呼吸困難、胸痛等。 全身性症狀:容易累、體重減輕、食慾降低。 腫瘤壓迫或轉移症狀:咳血、骨骼疼痛、頭痛、視力模糊、癲癇、肢體無力等。 其他症狀: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發燒等。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各種肺癌標靶及免疫藥物的問世,近十年來,肺癌存活率逐漸提升。 肺癌存活率有多少? 肺癌存活率通常以5年為基準,黃才旺醫師說明:「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106至110年間,肺癌不分期別的5年存活率為36.1%,比起過去的15%,超過了2倍。」 根據國民健康署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肺癌期別與5年存活率分別如下: 第1期肺癌存活率:90% 第2期肺癌存活率:60% 第3期肺癌存活率:30% 第4期肺癌存活率:10% 晚期肺癌平均能活多久? 晚期肺癌病友5年存活率雖然相對較低,但隨著標靶治療的普及,今(2024)年10月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宣布,擴大給付晚期肺癌病友使用第三代肺癌標靶藥物,無論是標靶接續治療或是標靶接化療,如何打造最長存活期,對病友來說即相對重要。 臨床研究顯示,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病友,採用第二代標靶藥物接續第三代的「接續型雙標靶」治療策略,可延長肺癌存活期。 黃才旺醫師說明:「肺癌標靶藥物的精準治療已成為晚期病友的重要選擇,針對EGFR基因變異的亞洲非小細胞晚期肺癌病友,採用第2代接續第3代的治療,可延長疾病無進展存活期,臨床研究顯示整體存活期有機會超過5年。」 EGFR肺癌是什麼? 黃才旺醫師說,台灣最常見的肺癌為肺腺癌,約占7成;其中,約有5成以上具有EGFR基因突變,EGFR肺癌也是台灣最常見的肺腺癌基因突變類型。 EGFR稱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會出現在肺癌細胞的細胞膜上,一旦接受到特定刺激,就會引發癌細胞的生長、分化及轉移,導致肺癌症狀惡化。由於EGFR突變腫瘤對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佳,因此標靶治療是治療晚期肺癌重要武器。 EGFR肺癌4種常見類型 EGFR基因突變有各種不同的類型,較常見的4種類型分別為Exon 18、19、20及21型,第二代標靶藥物對這4種類型均有不錯治療效果,特別是針對少見突變的基因型態效果更優於一代及三代標靶藥物,一代及二代標靶藥物治療後一段時間會部分病友產生抗藥性基因突變(T790M),這時接續使用針對T790M基因型設計的第三代肺癌標靶藥物治療,能顯著延長疾病控制時間,並改善整體存活率。 肺癌標靶藥物有哪些? 肺癌標靶藥物是一種針對癌細胞特定基因突變或蛋白質的精準治療方式,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與分裂。 黃才旺醫師解釋,針對EGFR基因突變肺癌病友,目前主要有第一代到第三代標靶藥物可供選擇: 晚期肺癌第一代標靶藥物:藥物包含艾瑞莎(Iressa)、得舒緩(Tarceva);可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但因病友容易產生抗藥性,療效持續時間有限。 晚期肺癌第二代標靶藥物:藥物包含妥復克(Afatinib)、肺欣妥(Vizimpro);能更有效控制腫瘤進展,且延長疾病無進展的存活期。其中,妥復克(Afatinib)具有廣效抑制突變基因的優勢,相對可純化腫瘤的複雜環境,讓後續的藥物效果更好。 晚期肺癌第三代標靶藥物:藥物名為泰格莎(Tagrisso);針對抗藥性T790M基因突變病友的療效顯著,在治療後期能延緩病情惡化,減少腦部惡化轉移發生。 黃才旺醫師進一步說明:「這三代標靶藥物都是針對台灣人肺癌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進行治療,以EGFR基因變異的4種類型來看,第二代肺癌標靶藥物對所有類型都有效,對癌細胞作用機轉更為全面;第三代肺癌標靶藥物則是針對T790M的基因突變,做精準的有效治療。」 肺癌標靶治療是什麼? 肺癌標靶治療作用原理為透過標靶藥物攻擊變異的基因,不同的變異基因須使用不同的肺癌標靶藥物,因此,治療的精髓在於「個人化的精準醫療」;病友在治療前須透過基因檢測了解自身的基因型態,醫師再根據基因突變的類型,擬定治療策略及選擇最適合的標靶藥物。 標靶治療針對癌細胞特定的基因突變,可以更精準地抑制癌細胞生長,而且相較於化學治療,對正常細胞損害更小,副作用也更輕微。 晚期肺癌病友3種標靶治療組合 目前不論是哪一代的晚期肺癌標靶治療藥物,最後都會產生抗藥性,唯有正確找出病友變異的基因類型,並且透過最適合的組合治療方式,才可有效的延長肺癌存活期。以下介紹常用於肺癌病友的3種肺癌標靶治療組合: 第二代肺癌標靶藥物+第三代肺癌標靶藥物+化學治療等 使用第二代肺癌標靶藥物,後續產生抗藥或疾病惡化,病友再進行基因檢測後符合T790M抗藥性機轉,可接續使用第三代肺癌標靶藥物,後續抗藥後,可再搭配化療或其他治療方式。 臨床研究資料顯示,「2代接3代」的接續治療方式,整體存活期可超過5年(63.5個月)。 第二代標靶藥物+化學治療等 先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若病友出現抗藥或疾病惡化後,經基因檢測,若不符合T790M抗藥性機轉,雖無法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仍可選擇化療或其他治療方式。此種治療方式的存活期超過4年(50個月)。 第三代標靶藥物+化學治療等 根據研究顯示,先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並在病友出現抗藥後,接續採用化學治療或其他治療方式,整體存活期超過3年(37.1個月)。 黃才旺醫師表示:「從臨床研究數據來看,使用第二代標靶藥接續第三代標靶藥治療,晚期肺癌病友存活期約63.5個月;但若先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約37.1個月,且後續治療有8成無標靶藥物可用,必須選擇化療,而新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也可用於治療此類病患,但費用目前仍十分昂貴。」 臨床治療上,黃才旺醫師也分享一名逾70歲婦人晚期肺癌個案;在確診時,身體已有多處癌細胞轉移,包括骨轉移與肝臟轉移;黃才旺醫師先安排婦人進行基因檢測,確定符合EGFR Exon 21基因突變,考量婦人最大心願就是可以陪家人出外旅遊,決定先讓她使用第二代藥物治療,今年已是婦人確診後的第 9 年,不僅病情控制穩定,每年還能陪孫子與家人出外旅遊,治療成效良好。黃才旺醫師說,未來若是出現抗藥後,也希望能為婦人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 (圖片授權:Shutterstock)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其他癌症

食道癌症狀:吞嚥困難注意!食道癌原因、自我檢查方法一次看

食道癌(Esophagus cancer)在全球癌症死因中,排名第6;在國內十大癌症死因中,則排名第9,每年約有2千多人死於食道癌。由於病發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又被稱為「無聲癌」;患者常因出現吞嚥困難或不停咳嗽清痰等症狀就診,發現時卻常為時已晚。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與藝人安迪,都是因食道癌而病逝。預防勝於治療,《Hello醫師》帶您一起了解食道癌的原因與症狀,預防「隱形殺手」找上自己。 食道癌症狀:自我檢查方法 食道癌可能發生在食道的任何部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9成以上食道癌患者為男性,其中約有7成發生在50至70歲;若單以男性來看,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排名第6,癌症死因則排名第5,對男性的威脅不容忽視。 食道癌末期症狀: 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出現吞嚥困難症狀是吞嚥困難 吞東西時,感覺食物黏在食道上、食物緩慢通過的感覺 未刻意減肥,體重卻下降 胸痛或有灼熱感(火燒心) 消化不良或胃感到灼熱 咳嗽、聲音沙啞 較嚴重的食道癌,會有聲音沙啞、打嗝、肺炎與高鈣血症等症狀。 若您長期有以上的症狀或有胃酸逆流,請立刻找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 食道癌原因 一般認為,食道長期受到刺激,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包括肥胖、患有胃食道逆流疾病、食道遲緩不能症,以致無法正常吞嚥,或是出現膽汁逆流等;另外,習慣抽菸喝酒、喝熱飲等,也都是刺激食道的因素。 食道癌自我檢查方式 診斷食道癌需要透過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以及食道蠕動壓力檢查,確認食道有無癌細胞,或經常受到刺激的區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食道癌目前並沒有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除了定期健康檢查,更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遠離風險因子如菸、酒及檳榔,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並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才能有效預防,並在發病後,掌握黃金治療期。 食道癌類型:鱗狀細胞癌、食道腺癌 1.鱗狀細胞癌 常發生在食道的上段和中段,致病的主要原因為飲食習慣、抽菸喝酒與熱飲等。 2.食道腺癌 常發生於食道和胃交界處的腺體細胞上,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 食道癌併發症 食道癌產生的併發症會使食道阻塞,食物和液體就難以通過食道,食道癌晚期則會感覺疼痛,甚至可能有出血現象。 食道癌除非晚期堵塞,否則就臨床症狀而言,不容易在早期發現,因此針對喜好飲酒或有肝病在身、已經有先前食道傷害的族群,建議定期檢查,提高警覺。 如何預防食道癌發生? 國民健康署指出,因食道癌沒有有效的篩檢工具,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可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減少過燙食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若覺得食物燙口,務必要等稍涼後再食用。 戒除菸、酒、檳榔: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通風險因子,若有接觸菸、酒、檳習慣的民眾,應儘速戒除。 避免減少含亞硝胺食物: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與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應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的食物。 注意身體症狀:若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以及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檢查。 此外,多吃蔬菜水果與保持標準範圍的體重,也是降低罹患風險的要素。 食道癌可以活多久? 根據統計食道癌初期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高達70%,第二期治療五年後存活率就降到40%左右,第三期食道癌五年後存活率則僅20%上下,食道癌末期治療五年後存活率不到10%。 ※若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肝癌

肝癌飲食計畫:蔬果、蛋白質、全榖這樣吃護肝

肝癌治療時會有許多不舒服的副作用,除了感到噁心,而且食物吃起來也可能沒有以前那麼美味,因此更難去維持健康的飲食,但癌友可不能就這麼妥協,因為持續保有健康飲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幫助維護肝臟的穩定。以下是有關如何規劃健康飲食的方法。 肝臟的角色是什麼? 在開始健康的肝臟飲食之前,先進一步了解肝臟。 肝臟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器官,幫助身體消化食物、清潔血液中有害的毒素,並儲存能量作為肝醣,供身體使用。 肝臟負責製造消化過程中所需的膽汁,當患肝癌時,肝功能就會受損,對身體造成傷害,想減少傷害,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有益肝臟的健康飲食。(同場加映:認識肝癌) 肝癌患者如何計畫健康的飲食? 除了以衛福部建議的每日飲食指南為基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下提供肝癌飲食的撇步,讓罹患肝癌的民眾可以維持健康、早日康復。 (每日飲食指南手冊 – 衛福部國健署) 有機水果和蔬菜是最佳選擇 肝臟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為身體解毒,患肝癌時,要排掉食物中的化學物質和毒素,會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如果罹患肝癌,就要避免食用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和加工過的食品。這時最佳選擇就是有機食物,這些食物是沒有經過農藥、基因改造(GMOs)或使用化學肥料的安全食物。 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補充對肝癌患者相當重要,所以蔬果的攝取不可少,此外,水果和蔬菜也含有植物營養素(Phytonutrients)等天然物質,可增強身體的免疫系統,蔬果也富含抗氧化劑,有助於抗炎、抑制腫瘤自身的血液供應、 促進破壞癌細胞,以及幫助身體排毒 盡量選擇當地和當季的農產品 建議肝癌患者可以多食用以下蔬菜:南瓜、紅蘿蔔、高麗菜、綠花椰菜;此外,對抵抗肝癌很有幫助的水果有:草莓、柑橘、紅色甜椒。 可以在一週內變換不同類型的水果和蔬菜,以下建議的一天蔬果量可供參考: 5~10 杯綠葉菜、莓果或切成塊的甜瓜 3~5 杯其他切塊、煮熟或切片的水果或蔬菜 5~10 個中型的水果或蔬菜(如蘋果或柳丁) 2~4 杯乾果 4~5 杯 100% 的果汁或現榨果汁 如果不小心吃了加工食品,有可能會感到不適、噁心或胃痛,生薑可以幫助緩和胃的不適。 全穀類打造強大免疫系統 全穀類是由纖維、植物營養素、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所組成的,這些營養素有助於癌症治療前後,替身體打造強大的免疫系統。 外出採買食物時,可挑選全麥穀物、糙米,全麥的通心粉、 麵包或含小麥胚芽的優格。也可嘗試不同類型的穀類,如藜麥、小麥片和大麥。想知道是否為全穀類,可檢查產品上的標籤是否有標示,也可從標籤上計算是否每份至少含五克的纖維。 建議肝癌患者食用的全麥穀類食物包括:糙米、小麥、燕麥、玉米、芝麻等。 白肉比紅肉更能有效抗癌 全球許多研究結果都顯示,吃白肉比吃紅肉,對抵抗肝癌來說會更有效。白肉包括雞、鴨、鵝等家禽的肉,吃的時候要完全煮熟,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此外,用蒸煮的方法,會比較容易消化,並要同時記得限制油脂的攝取。 蛋白質選魚和豆類 談到蛋白質時,我們會想到肉類,但患有肝癌時,選擇正確的肉類會讓你感覺更好些。蛋白質在體內所有細胞的發育和修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包括紅血球、白血球、肌肉和荷爾蒙。 當選擇蛋白質時,請選擇精瘦的、高品質來源,請盡量選擇魚類、豆類或家禽類,避免食用牛肉、羊肉和豬肉等高脂肪的肉品。 其他健康蛋白質的來源像是精瘦的紅肉、 低脂或脫脂的乳製品(牛奶、優格、奶酪)、雞蛋,大豆製品如豆腐、 天貝(Tempeh,一種印尼豆製品),堅果與堅果油,豆類和豆莢。 烹煮的方式要特別注意,煮的、燉的或烤的較健康,不建議油炸。 牛奶與優格加速身體復原 喝牛奶,吃優格,都能降低肝癌發生的機率,而如果您已經患有肝癌,則可以提高身體復原的效率。 脂肪選含單元不飽和脂肪 醫師推薦的健康飲食包括低飽和、反式脂肪、富含 ω -3 與單元不飽和脂肪, 這些脂肪對癌症患者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它可確保身體有足夠的脂肪量來產生所需的能量。請盡量選擇富含健康不飽和以及 ω-3 脂肪的食物,例如種子、 堅果、 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減少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很不健康,且會對心臟和血液循環造成負擔。(推薦閱讀: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好?認識各種油脂) 健康脂肪的食物來源如下: 奇亞籽 小麥胚芽油 酪梨 橄欖 亞麻籽 堅果和堅果油 魚類 (鮭魚、比目魚、鯡魚、沙丁魚) 橄欖油、芥花油、亞麻仁油、椰子油 (同場加映: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請避免以下食物: 全脂奶製品 奶油和人造奶油 高脂肪紅肉 (草飼養的家畜除外) 高鹽的食物 加入部分氫化油的糕點、餅乾、 加工食品 高脂的油炸物(炸薯條或鹹酥雞等) 紅肉、罐頭食品、加工肉品 動物內臟,因其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 酒精和碳酸飲料,都會肝臟運作得更辛苦,最終使肝臟產生更多問題。 (同場加映:反式脂肪:隱藏在美食中的健康殺手) 流質建議一天喝 2,000 c.c.的液體 水佔了成年人身體比重的 3/4,這就是為什麼流質對我們的整體健康尤其重要,沒有流質,可能會脫水,還就會降低身體的新陳代謝和排毒能力。 身體對流質的需求量,會因你每天的活動量而有所不同,如果你是患者,建議一天喝八杯的 250 毫升(ml)的流質。 流質是指任何液體形式的物質,但不包括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料。以下有多種流質選擇供參考: […]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