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T315I「大魔王」現形!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標靶新藥接力延命關鍵

本文由《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Hello醫師》轉載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郭明宗主任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是來勢洶洶的一種血癌,台灣每年約有200至300人被診斷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其中,約30%的病人帶有費城染色體陽性,這群病人在治療期間常常會產生新的基因突變,其中T315I突變被認為是「大魔王」,一旦出現此突變病情會快速惡化,如果沒有有效的治療存活時間可能不到半年,幸好目前已有第三代標靶藥物,療效相當好,存活期可拉長至一年,為病人爭取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機會。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主任郭明宗醫師指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因為淋巴幹細胞異常血球增生,破壞造血功能,導致正常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減少的血癌。常見的症狀有貧血、疲憊、臉色蒼白、活動力變差、淋巴結腫大、肝臟或脾臟腫大,以及身上出現血斑、牙齦出血等。 費城染色體陽性約佔三成,標靶配合化療讓治療效果更好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中有多達三成的病人會出現費城染色體陽性。這是第9對與第22對染色體發生轉位,產生BCR-ABL的致癌融合基因,導致細胞分化異常、細胞快速增生,是惡性度最高的一型,治療效果差而且死亡率高。過去無標靶藥物可用時,單靠化療存活率極低,如果沒有積極的化學治療及造血幹細胞移植一年存活率幾乎不到一成。 郭明宗醫師表示,自2000年標靶藥物問世且應用在費城染色體陽性ALL後,這群病人的療效顯著提升,根據林口長庚醫院統計,接受標靶藥物合併造血幹細胞移植可以改善五年存活率從二成拉升至六成以上。「尤其對年輕、可以做幹細胞移植的病人,療效更好。」郭明宗醫師補充。 治療途中出現基因突變 T315I最棘手病情快速惡化 目前的一線治療是化療合併第一代或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治療期間要定期監測骨髓中的微量殘留癌細胞數量,若癌細胞數量很低表示療效好,繼續維持治療,或是可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要是殘留癌細胞居高不下,或是捲土重來,可能是發生基因突變,出現新的「敵人」。 費城染色體陽性常見的基因突變有T315I、E255V、Y253H、F359V等,其中最難纏的大魔王是T315I。郭明宗醫師指出,T315I突變並不罕見,根據文獻報告,發生率可達10%到27%。如果沒有及時介入有效的治療,病人常在幾個月內病情惡化、死亡。 第三代標靶藥物接力,為生命續航爭取更多可能 第一代及第二代標靶藥物對T315I基因突變幾乎束手無策,幸好目前已有第三代標靶藥物,再合併化療後的無惡化存活期,可以從過去不到半年延長至6至12個月以上。這也為病人爭取造血幹細胞移植,或接受更強力治療的機會。 儘管標靶藥物帶來治療曙光,但副作用也不容忽視。根據臨床經驗,標靶藥物可能引起心毒性、肝功能異常、胰臟炎、血球低下、血糖或血壓升高、噁心、肺積水等問題,最嚴重的是血球下降與心血管毒性。治療期間若有症狀應隨時跟醫療團隊反應,將副作用降到最低。目前第三代藥物已取得新診斷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適應症,請與您的醫師討論治療策略。 切勿自行減藥,長期服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另外,部分病人在治療一段時間後,認為病情穩定,以及藥物副作用的不適感,會私下減藥或停藥。「這是最危險的行為,」郭明宗醫師提醒,一旦停藥導致疾病復發後可能無藥可用,搶救機會非常低,因此必須跟醫師討論後才可調整藥物。 原文連結:https://knowledge.pse.is/7tq3uw 免費加入《血癌攻略》:https://lin.ee/alNODq1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肺癌

罹患肺癌後總是悶悶不樂?4招扭轉悲觀想法,挺過抗癌生活!

由於病痛的折磨和治療的艱辛,肺癌病患心情總是較為沮喪或負面,也因如此,身旁的親友經常會向癌友說要正面、積極、努力,但有時相同的話聽久了,就會感到厭倦,甚至因無法改變心情而自責,產生放棄的念頭。 事實上,身為肺癌癌友的您不必對於無力感、疲憊感或其他負面的情緒感到內疚,抗癌的過程本就艱苦孤獨,會產生負面想法是非常合理的事情,不應壓抑自己。可適時發洩心中的沮喪與不滿,但也不要身陷負面情緒之中,以免對抗癌過程產生負面影響。 以下《Hello醫師》教您4個改變心情的具體方法,幫助您克服抗癌低潮。 1. 選擇正面、積極的環境 多與開心、積極、樂觀的親友來往,或加入病友支持小組,當身邊被正向積極的人圍繞,人不自主地便會被其他人的正面心情感染;反之,若身邊盡是負面、緊張或消極的人,就會容易感到負面、悲觀。 除了處在正面的環境之中,肺癌癌友們平時也可聆聽令人振奮的音樂,或觀看鼓舞人心的書籍和電影,以建立度過抗癌生活所需的積極動力。 2. 改變思考模式 您必須深刻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尋找方法來改變觀點,有時候幽默感很有幫助,您可以用自嘲的方式,公開訴說心裡的挫折與擔憂,如化學療法會讓人掉髮,您可能會為失去頭髮感到傷心;又或者,改變看待事情的方法,想想不用理髮可以省下很多錢,掉髮會影響情緒,但頭髮永遠都會再長回來。 3. 對自己說出正面、肯定的話 唸誦或自言自語,聽起來可能有點好笑,但當您對自己說出肯定的話,您會感到放鬆、壓力減輕,例如:我會打敗癌症、我是堅強的人。唸誦是一種冥想,可以讓您專注在語言與呼吸的方式上,藉此改善症狀。 4. 專注在快樂的事物上 想想看,在診斷出肺癌之前,您都喜歡做些什麼?對什麼有熱情?得了肺癌不代表就必須遠離會讓您開心的活動,例如上繪畫課或森巴舞課,可以邀朋友一起去,讓它變成定期的活動,幫助轉移負面消極想法,並加強正面積極想法,而且多活動身體也能讓人感到更開朗。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乳癌

乳癌患者的感情與性生活:4點建議給伴侶及癌友

被診斷出乳癌(Breast cancer)時,不少人可能會擔心乳癌的症狀和治療過程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和形象,以下我們會談到乳癌如何影響親密關係,並提供一些建議。畢竟愛情、親情或甚至性生活,都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對罹患乳癌的女性而言,無論是約會或是婚姻,都會變得比以前更困難,這篇文章是寫給還在尋找適當的協助,或者不好意思開口求助的乳癌患者,特別是性生活或其他親密關係。 乳癌症狀如何影響親密關係 得了乳癌後,身體會出現一些改變,如乳頭疼痛、乳房腫痛、胸部泛紅或不正常的乳房溢液。乳癌療程對身心健康和親密關係,會有一定的影響,其他症狀包括如下: 外表改變 疼痛與麻木 疲倦 停經 陰道乾燥(推薦閱讀:太乾進不去?陰道乾燥原因多 不只更年期才有) 伴侶面對乳癌的可能反應 有親密伴侶的人,罹患乳癌後對伴侶會有一定的衝擊。有些人對你的愛和表現並無改變,會一如往常地繼續過日子;有些人則會採取保護的姿態,盡一切的可能去保護你,讓你免受壓力或受傷,但重要的是,不會刻意要求性或親密行為,甚至會因此更愛護你。 有些人需要時間接受這個事實,有些人能夠接受並繼續這段親密關係,有些人則不能。這些都很正常,所以無論結果為何,都不應影響你的人生,抗癌才是現在的首要任務。 另外,身心健康和情緒的轉變,都會影響親密關係,應尋求協助來繼續這些親密關係。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面臨到重大的難關,所以不要害怕尋求協助,不要因為乳癌影響到親密關係,而感到難為情。 改善性生活有方法 其實首先要問自己的問題是:你是否還想要性生活?因為乳癌患者可能會感到疼痛、害怕,不過別擔心,這些總會過去的! 乳癌治療結束後,有時候可能也無法進行性行為。你和伴侶需要尋找其他方式,來獲得性愉悅,例如親吻、觸碰或撫摸等親密行為,不過即使是坐在沙發上聊天,也能創造親密感,別侷限性行為的方式,因為乳房不是全部,其他的身體部位也可以很性感,如耳垂、手指、脖子等部位。(推薦閱讀:男女6大敏感帶!撩起性慾讓性愛加溫) 與伴侶溝通很重要 溝通是維持親密關係,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有的人不能理解伴侶的感受,有些人甚至則完全拒絕性愛,因為怕會傷害到你。告訴伴侶自己的感受,以及對性的想法,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若是感覺太累或身體不適,也可以請對方主動、或技巧性地引導對方,來避免讓自己產生不適感。若溝通有困難,也可尋求專業諮詢師的幫助。(同場加映:房事不順有解!性治療減壓找回性福) 親密關係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完整人生的一部分。雖然乳癌可能會讓親密關係變得較困難,但請放心,你們一定能找到滿足彼此的方式。 乳癌患者與伴侶 4 點建議 約會總是刺激而迷人的,但若得了乳癌,可能會質疑自己是否該接受任何約會邀請。為此,我們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議如下: 1. 學會愛自己 得了乳癌後,你可能會因為外表和健康狀況改變,而失去自信。請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當一個人能夠先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2. 誠實以對 將自己的狀況,誠實告訴對方,若對方不能接受,至少還可以當朋友。若雙方都想進一步發展,可多透露罹病的狀況,讓對方更了解自己,以及你正在經歷的一切。 3. 正面思考 最後,如果沒有人和你一起踏上征途,請正向思考吧!人生中充滿了各種有趣的事物,你愛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你的人生還繼續著,而且你只活這一遭。 4. 設身處地為伴侶著想 假設你正與一位癌症病人約會,你是否會一樣地愛他們?每個決定都有它的原因,仔細思考過就能夠理解。很多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哪些要對方包容,哪些要對方改進,只要想想彼此若角色對調,相同的狀況,對方是否也會這樣包容你,是否也會為你改進,換位思考,就能很好理解這段關係值不值得維繫下去,或需要更多的溝通。 乳癌會改變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和情緒,你的婚姻可能會更堅強,家人會因此而團結在一起。若事情的發展不盡人意,你也仍然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繼續正常的生活,活出癌後新生活。 【點我前往乳癌專區】


乳癌

乳癌治療期間影響食慾?解決食慾不振11招報你知

為了治療乳癌,醫師可能會透過手術切除惡性腫瘤,或者以化療的方式,替患者抑制惡性腫瘤的生長,並搭配放射線治療消滅殘存的癌細胞,而經過一連串的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會使病患出現噁心、想吐的症狀,進而導致食慾不振,無法攝取足夠營養成分,應付治療對身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究竟乳癌治療會如何影響患者的食慾?又可透過何種方法改善食慾不佳的問題?《Hello醫師》將一次為你解答! 乳癌治療如何影響食慾?4大原因報你知 沒有人會事先知道乳癌(Breast cancer)治療的影響,患者可能會像以往一樣,享受食物的美味,但治療也可能改變味覺和嗅覺,讓你變得毫無食慾,拒絕食用平時喜歡的食物,導致體重減輕、缺乏營養。以下為影響乳癌患者食慾的4種原因: 手術後,沒有體力進食。(推薦閱讀:擊退乳癌治療的疲憊!這6招有效) 化療中使用的藥物會影響你的食慾,如阿黴素(Adriamycin)、癌德星(Cytoxan)、多柔比星(Doxil)或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等。根據服藥方式、用藥種類,食慾會有不同的改變。(延伸閱讀:化療一定會掉髮?斷食能餓死癌細胞?破解6大癌症治療的常見迷思) 放射性治療 荷爾蒙治療 乳癌治療時食慾不振怎麼辦?改善食慾5撇步一次看 在乳癌治療後,容易會造成病患食慾不振,便會使其缺乏足夠的能量與營養來對抗癌症,因此不妨嘗試以下5招促進食慾,避免食慾改變影響身體健康: 用餐前亦可適度運動,如散步、伸展操等,以促進腸胃蠕動。 在食用正餐前,可先吃少許的開胃食物,改善食慾不振的問題,如飲料,如酸梅湯、洛神茶、果汁等。 儘量少由癌友自行烹調油膩食物,避免食物過重的味道或油煙而影響食慾。 患者應少量多餐(每1-2小時可吃少量正餐或點心),建議可訂下進食時刻表,以有效獲得營養所需即可,但若感到特別飢餓時,只要不攝取過量的食物,便可隨時進食。 建議於正餐時間攝取固體食物,點心時間再補充液體食物,可避免過度飽脹感。 吃飯時少喝水或飲料,減少飽足感。 讓吃飯變得更愉快,例如和另一半共享、聽音樂或看電視。 如果感到疲憊時應休息一下,待體力恢復後再進食。 多運動能讓你更健康,並有效增進食慾。 若產生噁心、嘔吐的情形,即可嘗試食用冷食,如優格或口含小冰塊,並避開油炸類食物,以改善不適症狀。 多嘗試新食物,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乳癌患者的飲食原則 罹患乳癌的病患可試著多攝取健康的食物,並隨身攜帶低卡路里食物,如葡萄乾、蘋果、胡蘿蔔、年糕、水果茶等。針對乳癌患者的飲食建議如下: 選擇健康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飯前吃水果可增加飽足感,減少正餐攝取。 多喝水,尤其是感到飢餓時,應多補充水分。 若不加以適當控制,食慾的改變可能會成為大問題。透過以上這些簡單的方法,提供你健康的飲食計畫,幫助你的身體恢復活力。有了充足的體力,對抗乳癌也會更容易。(同場加映:對抗乳癌可以吃什麼?乳癌患者必知飲食攻略一次看)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乳癌

乳癌治療每天總是疲憊、提不起勁?5招有效改善乳癌疲憊!

乳癌(Breast cancer)治療經常造成身體虛弱、疲憊,造成生活許多不便。《Hello醫師》與你分享6招改善乳癌疲憊、增加治療成效的方法,幫助你挺過抗癌過程,重拾健康生活。  1. 多運動 人疲憊時通常不想運動。但運動可讓人更有活力、增加體力並促進健康。建議可嘗試一些和緩的運動,例如走路、騎腳踏車或游泳。瑜伽也是不錯的選擇,特定的瑜伽姿勢可讓您更有精神。 在運動前請確實暖身與伸展,避免運動傷害。(延伸閱讀:規律運動癌不來!癌友康復靠運動、癌友運動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2. 多喝水 脫水會導致疲倦,水對於維持身體健康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每日應盡量喝足8杯水(約2,000ml),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水分來源請盡量以白開水為主,但也可適量攝取牛奶或鮮榨果汁。盡量讓水放於四周,如客廳或辦公桌上,增加喝水的方便性與容易度,進而提高攝取量。 3. 均衡飲食 均衡飲食為維持健康、活力身體的關鍵,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食物、低脂肪魚肉,烹調方式則以蒸、煮、烤為宜,並少吃高油、高糖、高鈉或含有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之食物,同時避免吃沙拉或壽司,以減少感染風險。(延伸閱讀:如何吃才能預防癌症?8大最佳抗癌食物大公開) 4. 早點睡、善用生理時鐘 睡眠品質和疲倦息息相關,午睡不應超過半小時,並避免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料,這些都會影響睡眠品質。 此外,每個人的腦部結構和基因都不同,有些人在白天較活躍,有些人則是夜貓子。選擇您最有精神的時段,來進行活動。 5. 尋求幫助 尋求幫助不需要害羞。可詢問醫師關於擊退疲倦的方法,他們或許能提供幫助,並盡量發問或告訴醫師您的感受,以找出疲憊的原因,醫師能夠安排治療,或提供醫療建議。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乳癌

乳癌復發:必知的症狀與各部位轉移

乳癌(Breast cancer)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是腺泡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繁殖,所形成之惡性腫瘤;乳癌的治療,主要為移除所有的癌細胞,然而,有些癌細胞沒有被完全移除也沒被發現,進一步繁殖後,又成了癌症,因此乳癌治癒後仍有 10~20% 的機率復發。初次治療後,乳癌仍可能在幾個月或幾年後復發,而乳癌的復發可分為局部復發(Local regional recurrence, LRR)或遠端轉移(Distant metastasis),復發若是源於同一個腫瘤,或出現在同一個位置,則為局部復發。癌細胞也可能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如淋巴結、骨髓或肺部,這是所謂的遠端轉移。 乳癌復發的症狀 症狀包括乳房出現新腫瘤、乳房硬塊、乳房發炎或紅腫、乳頭扁平甚至凹陷,乳頭出血、流膿或其他不正常變化。(推薦閱讀:胸部硬塊不一定是乳癌!乳癌的前兆、症狀、診斷) 乳癌腦轉移 乳癌腦轉移的症狀包括頭痛,屬於遠端轉移,症狀比一般頭痛嚴重,持續時間較長,頻率也較高。根據醫學專家意見,這些症狀也是視覺障礙和肌肉無力的徵兆。若乳癌病人感受到嚴重頭痛或其他神經性症狀,應盡早就醫,進行治療。 乳癌肝轉移 遠端轉移可能發生在乳癌手術之前,癌細胞已擴散到體內其他器官,而沒有被移除。乳癌遠端轉移主要出現在肝臟,病人經會常有食慾改變、不合理體重減輕等症狀。若您有這些症狀,應盡速檢查是否有肝轉移的現象。若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肝功能衰竭、肝癌(Liver cancer)等嚴重疾病。 乳癌肺轉移 肺部也可能受到乳癌細胞轉移的影響。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咳嗽、血痰等。乳癌復發經常發生在治療後的病人身上,因此術後恢復相當重要,請留意癌症復發的跡象,並把握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同場加映:肺癌分類與分期:小細胞癌與非小細胞癌)   乳癌轉移像是一種二度懲罰,當初罹癌患病的折磨、療程的痛苦和副作用,一切都必須再承受一次。這種時候,負面情緒是難免的。 乳癌轉移的情緒與心情 乳癌轉移後,之前抗癌的種種又要全部重新來過,可能會讓患者產生害怕、生氣、焦慮和憂慮的情緒,並愈來愈擔心療程是否有用。患者也可能會對醫師、醫療人員,甚至自己感到生氣,質疑醫師為何沒有想像中優秀,或責怪自己為何無法戰勝癌症。患者可能也會很不甘心地問自己:「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我必須受苦兩次?」每個人的反應和感覺不同,沒有誰對誰錯,只有情緒和處理方式上的差異。 負面情緒可以怎麼處理? 乳癌復發後,有負面情緒和負面思考是正常的,但若不好好處理,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更大的負擔,並帶來更多的憂鬱和恐懼。以下幾點,或許有助於患者處理情緒問題: 心理諮商:再安靜、溫暖、舒適、安全的地方進行,諮商師會幫助患者探索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以及處理它們的方法。過程中盡量表達自己,不要害羞,諮商師才能更了解換題所在,並協助解決。若負面情緒始終沒有好轉,或造成其他問題,像食慾不振、不開心、對事情都興致缺缺、失眠、無法專心等,請盡速去就醫,以尋求更多專業協助。 放鬆:停止思考、睡覺、按摩、洗熱水澡、運動或瑜伽等,都是不錯的放鬆方式。(同場加映:10 分鐘就有感!冥想 8 大好處減壓健腦) 正念:把心專注在目前擁有的事物上,日常生活中吃飯、走路時多注意身邊的小細節,打開感官,把注意力集中在嗅覺、味覺、聽覺與觸覺,或許就會發現生命中還是有很多美的事物。(推薦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放鬆,一起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


乳癌

乳房切除後:內衣與泳衣的選購指南

本文寫給乳房切除後的乳癌(Breast cancer)病人。有些女性認為,乳癌手術不會影響她們的心情和自我感覺,但更多女性會因此感到沮喪,尤其是在選擇日常衣著和泳衣時。因此,本文將提供穿戴義乳的女性,一些實用的穿衣建議。 甩掉胸罩仍可穿戴義乳 甩掉胸罩,同時也甩掉煩惱!你依然可以穿戴義乳,展現曼妙的身材,以下三點聰明的建議如下: 使用安全別針:將柔軟的織布義乳別在內衣上,彈力背心或吊帶上衣,都是不錯的選擇。 使用黏貼型義乳:並搭配支撐力良好的上衣。 選擇有口袋的衣物:特別是適合矽膠義乳的衣物。記得先試穿,看看是否適合。 請注意:若長期不穿胸罩,可能會導致背痛和肩頸疼痛。若你其中一邊乳房較大,疼痛可能更嚴重。 (延伸閱讀:內衣尺寸測量4重點!罩杯尺寸圖、胸圍尺寸換算表 ) 選擇無肩帶還是有肩帶? 無論是無肩帶上衣,或是細肩帶的洋裝,若是以支撐良好的材質製成,都能帶給你加倍的舒適。舉例來說,有些衣物含有胸墊,能夠支撐你的義乳,好看又舒適。或者,也可以嘗試以下的四種方法: 1. 使用安全別針,將柔軟的織布義乳,直接別在衣物內。 2. 另外穿戴一件無肩帶的胸罩。+ 無肩帶胸罩可搭配黏貼型義乳,較容易定型。 可穿著透明或亮光肩帶的胸罩。 義乳泳衣要能包覆整個胸部 無論是連身泳衣,或者兩截式泳衣,上衣都必須要能夠包覆整個胸部,才能支撐義乳。罩杯是不可少的支撐部分。你可以選擇百貨公司的有罩杯泳裝,義乳可置於罩杯口袋,以穩定支撐。 請注意:氯和鹽水,會導致矽膠或義乳損壞,因此,游泳或洗泡泡浴時請小心。 口袋型義乳泳衣,是很棒的選擇,這種泳衣在大型百貨公司或泳衣專門店,都有販售,大部分都有不同的罩杯大小,且形式很多樣可供挑選,如連身泳衣、兩件式比基尼和背心式泳裝,可以使用日常穿戴的矽膠義乳,或義乳泳衣內的游泳專用義乳。 無論情況如何,總有方式能夠提升舒適度。做些調整,找回自信美麗的自己吧!(同場加映:你認識自己嗎?了解自我意象建立自信)


乳癌

我得乳癌了:乳癌治療期間10個必問的問題

正在對抗乳癌(Breast cancer)的患者,一定會經常看醫師。當然,一定也會有許多困惑,但應該問些什麼才好呢?每次會診的時間也不長,又該問些什麼問題呢?以下是對抗乳癌時,應該問醫師的 10 個問題,逐一說明如下: 1. 乳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不同階段的癌症,治療選項也不同。建議您清楚地了解所有治療方式,以便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2. 乳癌治療的優缺點? 任何一種癌症治療,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有些可能會嚴重威脅到健康。建議您衡量各個選項的優缺點,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3. 醫師的建議選項和建議原因為何? 醫師提供我們專業的意見,應該認真考慮他們的意見。但醫師建議的背後原因,也同樣的重要。 4. 乳癌治療的流程為何? 每個人的治療狀況都不盡相同,必須了解會發生的各種情況,以確保療程能順利進行。 5. 醫師有多少經驗? 質疑醫師的專業,看似有些冒犯,但事關患者自身往後數十年的生命品質,因此要確認這位醫師,是否能妙手回春。不要擔心,醫師都是專業人士,他們會理解您的顧慮。 6. 我的健保和保險給付是多少? 有足夠的醫療預算,也很重要,因為健保可能無法完全負擔你的醫療費用,建議你留心額外的醫療支出。 7. 我該怎麼和親友共渡難關? 家人是病人最堅強的支柱,但有時候,癌症比一般人想像得還可怕。醫師能推薦給您專業的諮詢師,或身心科醫師會診,或者癌症病友團體,找到彼此支持的力量,一起面對癌症風暴。 8. 該如何重建乳房? 若你想進行乳房重建手術,可以請醫師推薦該領域的專家。 9. 療程會持續多久? 癌症治療是一條漫漫長路,但你可以詢問大致的療程時間,以進行工作和其他日常生活的安排。 10. 需要做些什麼調整? 很多時候,你需要改變生活方式,以配合癌症的治療。可詢問醫師關於飲食、運動和其他補充療法的建議。 重要的問題還有很多,以上的例子僅提供一些基本概念。若有其他的問題,不妨寫下來,醫師一定會歡迎你的發問。


子宮頸癌

子宮頸抹片檢查費用及流程介紹!早期篩檢治癒率高

子宮頸癌在過去是女性最容易得到的癌症,但其實子宮頸癌從癌前病變演化到癌症的潛伏期較長,如果能早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篩檢),就可以有效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痊癒,而自從政府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 20 多年後,子宮頸癌從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下降至 105 年的第八名,死亡率也從女性癌症的第四名,下降至第七名。不過,每天仍有約四人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癌、約兩人死於子宮頸癌,因此仍建議成年女性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費用及對象(政府補助) 項目 對象 次數 補助內容 服務項目 子宮頸癌篩檢 (由菸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30 歲以上婦女 每年一次 採檢費: 120-230 元/案 檢驗費: 200 元/案 子宮頸抹片採樣、骨盆腔檢查、 子宮頸細胞病理檢驗。 (資料來源:衛福部) 定期做抹片檢查 預防子宮頸癌 專家建議女性應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並遵循以下原則,趁早診斷子宮頸癌。以下方法能夠提前發覺癌前病變,預防子宮頸癌症發生。 女性從首次發生性行為後,就建議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每三年定期進行一次巴氏塗片(Pap test,子宮頸抹片)檢查,若結果異常,可加做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檢查。 子宮全切除的女性,不需要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是因治療癌症的切除則是例外。切除子宮而沒有切除子宮頸的女性,仍應定期進行檢查。 30 歲以後的女性,每 3~5 年應進行一次巴氏塗片檢查,以及人類乳突病毒檢查,這樣的雙重檢查,應持續到 65 歲。 65 歲以上女性,若在過去十年都有進行定期檢查,且過去 20 年都沒有嚴重癌前病變跡象,就可以停止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曾檢查出 CIN2 或 CIN3,應在發現後持續定期抹片檢查至少 20 年。 因子宮免疫系統的人造動情素(Diethylstilbestrol,DES)受到抑制,而成為子宮頸癌高風險的女性,需要更常進行檢查,並遵從醫師的指示 。 已施打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女性,仍應遵守以上指示。 HPV疫苗公費接種 子宮頸癌是我國女性第10位常見的癌症,目前對於HPV感染尚無藥物治療,因此預防感染和盡早接種疫苗對於預防子宮頸癌相當重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針對9-14歲女性接種HPV疫苗,由於性行為尚未活躍,所以預防效果較佳。(推薦閱讀:衛福部 - 家長最常問的3個HPV問題)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7年起啟動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於113年的公費接種對象主要為國中女生,按照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布的時程接種即可。 台北市衛生局於113年開始提供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費9價HPV疫苗,目標提升群體免疫力,降低HPV感染衍生癌症之發生。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子宮頸抹片檢查介紹 1. 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 60~90% 的子宮頸癌死亡率。 2. 巴氏塗片篩檢會先以擴陰器擴張陰道,再以小木棒或刷子輕輕刮取子宮頸 剝落的細胞,塗抹於玻片和染色後,經顯微鏡觀察是否有癌前病變或是癌症。 3. 抹片檢查結果: 若正常,請持續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每抹片檢查 若有意義不明的鱗狀細胞變化,3-6 個月內請再做抹片或 HPV檢測(推薦閱讀:HPV疫苗越早施打效果越好!但須注意風險) 若有輕度癌前病變,請接受陰道鏡檢查或 3-6 個月內再做 抹片檢查 若有重度癌前病變、意義未明的腺體細胞變化,請接受陰道鏡檢查和切片 若發現為癌症,請接受切片檢查 在沒有定期抹片檢查習慣的女性當中,子宮頸癌致死率較高,是開發中國家女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之一,診斷出來時通常已是晚期。撇開致死率不談,子宮頸癌是最容易被治癒的癌症之一,只要早期診斷治療,就不用怕子宮頸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肝癌

肝癌原因多!認識9大風險、這樣預防肝癌

2019 年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是肺癌,第二名就是肝癌了。其實肝癌已經在榜上超過二十年,肝臟又是個無聲的器官,所以發現癌症時己是末期,回天乏術讓人遺憾。我們應當好好認識肝癌的原因與前兆,才能好好預防。 肝癌的原因 造成肝癌的成因並不單純,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所形成的。肝細胞若長期暴露於化學的致癌物之下,或是被病毒不斷地感染,就會提升肝細胞的基因突變的可能性,因此肝細胞突變成癌細胞的比例也增高。這也就是為何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由來。 肝癌的風險因子 以下為增加罹患肝癌風險的危險因子,務必要特別注意: 1. 男多於女 罹患肝癌男性病患中比女性更多,這是因為肝細胞表面有許多男性荷爾蒙受體,當上述受體被男性荷爾蒙刺激時,讓肝臟的修復功能受到抑制,便加速了癌細胞的生長。男人本身的男性荷爾蒙濃度較女性高,男性荷爾蒙受體也比較多,這也解釋了肝癌「重男輕女」的原因。 2. B型肝炎與C型肝炎 因肝癌的死亡的患者中,約占 70% 為 B 型肝炎(Hepatitis B)帶原者,20% 為慢性 C 型肝炎(Hepatitis C)感染者,可說是得了肝炎,也就是得癌症的前兆: 感染 B 型肝炎後大部分的病友得以康復,但約 20% 的人會成為帶原者,帶原者之中約佔 40% 持續有肝炎發作的症狀,這樣一來會引發 15~20% 的機率發生肝硬化,大大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 感染 C 型肝炎至少會有 50% 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 20% 的患者會引發肝硬化,大大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 3. 肝硬化 肝細胞不斷的發炎(大多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造成肝臟組織纖維化。當肝臟發炎太厲害超過肝臟修補能力,肝實質會產生纖維化,就稱為肝硬化(Cirrhosis)。而罹患肝硬化就是罹患肝癌的前兆。 4. 肥胖 體重過胖增加了罹患脂肪肝的機率,也提高了肝硬化的風險,更容易引發肝癌。(同場加映:肥胖不是病但很要命!代謝症候群 5 點檢查與預防) 5. 脂肪肝 正常的肝細胞中含有少許的脂肪,約佔肝重量的 2~5%。當脂肪囤積超過肝重量的 5% 時,即稱為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脂肪肝主要是因為肥胖與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代謝異常,讓肝細胞囤積過多的脂肪,影響肝細胞的功能,因此併發肝硬化與肝癌。(推薦閱讀:每 3 人 1 人有脂肪肝!盡早減肥避肝纖維化、肝硬化) 6. 飲酒 酗酒是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而肝硬化又增加了罹患肝癌的風險。(同場加映:酒喝太多超傷肝!恐致肝硬化和肝癌) 7. 抽菸 抽菸會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不抽菸的人的罹癌風險比癮君子來得低,但兩者得病的比例仍然高過不抽菸的族群。 8. 第二型糖尿病 罹患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可說是罹患肝癌的前兆,這是因為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往往體重過胖,進而引發一連串的肝病。 9. 黃麴毒素 黃麴毒素(Aflatoxins)是一種會誘發肝癌的物質,我們如果吃下了含有黃麴毒素的食品,諸如花生、小麥、大豆、玉米等等製品,會增肝癌的發生率。黃麴毒素是一種黴菌毒素,會長期存在食物中,而且不會因為烹調高溫分解而被破壞,所以一定要注意食物的保存、注意食品有無發霉或受到汙染。(延伸閱讀:不只有菸酒!四種生活中常見一級致癌物) 預防肝癌的方法 想要避免肝癌,就得先顧好肝臟健康及避免肝硬化。肝硬化的原因為肝炎病毒引起或是其他上述等飲酒或免一問,導致纖維組織增生,肝臟愈來愈硬,表面凹凸不平。以下介紹有助降低肝硬化風險的方法,進而預防肝癌: 施打B型肝炎疫苗 我國從西元 1984 年開始對新生兒注射 B 型肝炎疫苗,大幅降低 B 型肝炎的帶原人數比例,然而在西元 1984 年前出生的國民未接踵疫苗,每 […]


大腸癌

大腸癌治療虛累累?5種食物馬上改善疲累、提振精神!

大腸癌(又稱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如同其他癌症,會讓人身體不適、疲憊且虛弱,多數病患通常都因此食慾不振、不想吃飯,並陷入營養不均衡、身體愈發疲累的狀況之中。 均衡的飲食與優質的食物不僅有助於改善健康,也能為人體帶來活力。《Hello醫師》為您整理了5種有助於改善疲勞、提振精神的食物,幫助你克服疲勞,挺過化療。 1. 蛋 蛋富含蛋白質、鐵、鋅、維生素A、D、B12,是身體能量一大來源,不僅能帶來能量、促進肌肉生長,也能帶來飽足感。(延伸閱讀:雞蛋怎麼挑才對?買回來要洗嗎?3原則讓你安全挑蛋吃蛋) 疲勞=缺乏能量 疲勞感是一種身心靈疲倦,而且缺乏能量的整體感受,諸如筋疲力盡或慵懶的感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表示疲勞感不等同於想睡覺或嗜睡感,當一個人感到疲勞時,會精神欠佳且沒有動力,而對付疲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攝取重點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蛋白質及維生素等。 2. 堅果 許多堅果都富含蛋白質和纖維,可補充能量,強化身體的續航力。在挑選堅果上,建議選擇無調味或調味清淡的堅果,避免噁心或增加身體負擔。(延伸閱讀:十大堅果營養又美味!護心抗癌好處多) 3. 豆類 豆類是提供能量的好選擇,因為豆類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纖維;蛋白質能做為身體的燃料,碳水化合物則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纖維則能促進消化、改善血糖值。(延伸閱讀:豆漿蛋白質含量高!運動增肌就這樣喝) 4. 燕麥 若早晨時沒什麼精神,來碗燕麥是個好選擇,燕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纖維,能提供我們大腦和肌肉能量,並亦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問題。(延伸閱讀:5大降膽固醇食物:燕麥、豆類效果好,吃這種「肉」也能降!) 5. 奇亞籽 奇亞籽(Chia Seed)水含量超高,並含有蛋白質、脂肪和纖維,能同時補充能量與水分,增加體力與精神。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