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癌症 ,又稱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生是因為致癌基因被活化,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增生,進而形成 腫瘤 ,如果持續惡化、形成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 指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 2018 年奪去近千萬條人命,每六人就有一人是因癌症死亡;在台灣,癌症更連續 38 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 年每 4 分 42 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十年前快了足足一分鐘以上。

基礎知識

癌症

青春痘很嚴重怎麼辦?皮膚科名醫親解口服A酸正確用法與禁忌

長期受到痘痘困擾,不僅影響外觀,也可能打擊自信與干擾生活。25歲女性上班族小娟自青春期以來,因荷爾蒙失調與作息不規律,導致青春痘頻繁復發;隨著工作壓力增加,臉部出現多顆膿皰並留下明顯痘疤,求職屢屢碰壁,連番面試失利更讓她信心大受打擊。 青春痘是最多人感到困擾的皮膚疾病,視個別症狀不同,常見治療方式從外用到口服都有,其中口服A酸已成為中重度青春痘的主要治療選項之一。《Hello醫師》為您訪問林政賢皮膚科診所林政賢院長,解析青春痘的形成原因、症狀分級與常見的治療方式,並說明口服A酸的作用與使用注意事項。 為何有青春痘?形成青春痘4大因素! 青春痘的醫學名稱為「痤瘡」,為最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與皮脂腺分泌異常、高油高鹽食物、日常作息不規律、壓力大或部分藥物副作用等因素有關。 根據《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AAD)統計,全球16至24歲青少年約28%有青春痘困擾,即使成年後25至36歲,也有近2成受影響;國內盛行率也差不多,好發族群則集中在16至24歲。 林院長表示,臨床個案中,青春痘相關就診者約佔整體的2至3成,其中不少人除了外觀困擾,還面臨社交上的心理壓力。 他曾遇到一名青少年病患,因嚴重痤瘡而極為自卑,「不僅影響情緒、交友,甚至因此不敢上學,家人怎麼勸說都沒用。」他提醒,痘痘不僅是皮膚問題,也可能牽連到自尊與社交生活,應及早評估與治療。 以生理因素來看,青春痘主要形成原因可歸納為以下4項: 荷爾蒙變化異常 皮膚層過度角化 皮脂腺分泌過盛 痤瘡桿菌的過度增生 嚴重痤瘡是什麼?醫:青春痘常為混合症狀! 林院長說明,依不同研究之論點,對青春痘的分級略有差異,但大致可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等3級,各級別的臨床表現如下: 輕度痤瘡:尚未發炎,因毛囊堵塞而產生輕微的白頭與黑頭粉刺;若隨意擠粉刺,且清潔不完全,可能惡化成發炎病灶。 中度痤瘡:開始發炎,出現泛紅、腫脹、丘疹、結節與膿皰等症狀。若隨意戳破病灶,容易留下疤痕。 重度痤瘡:發炎持續一段時間,除了紅腫之外,也伴隨深層囊腫或大膿皰,觸碰時會產生疼痛。若戳破可能讓細菌感 染惡化,留下凹疤。 他進一步指出,臨床上,多數嚴重痤瘡患者都屬於「混合型痤瘡」,即粉刺、膿皰與囊腫同時存在,皮膚狀況反覆不穩,對外觀影響甚鉅。 青春痘很嚴重需要就醫嗎?外用藥膏與口服藥有何差異? 嚴重的青春痘常處於發炎狀態,患者應盡快進行專業治療,以減緩發炎反應、穩定膚況,減少後續惡化與留疤的風險。 根據青春痘的不同型態與嚴重程度,醫師通常會開立外用藥膏及口服藥進行協同治療,常見的外用藥膏及口服藥如下: 常見青春痘外用藥膏 過氧化苯:具殺菌作用,可抑制油脂過度分泌。 外用抗生素:抑制痤瘡桿菌,有助消炎。 杜鵑花酸:改善角質代謝,有助淡化色素沉澱。 外用A酸:消炎及抑制油脂分泌,且助毛囊正常角化。 常見青春痘口服藥 口服抗生素:具消炎作用,有助抑制痤瘡桿菌。 口服荷爾蒙藥品:適用於女性患者,有助調節皮脂分泌。 口服A酸:適用於嚴重痤瘡者,可抑制皮脂腺分泌,減少痤瘡桿菌增生,進而達到消炎作用。 包括口服A酸在內,青春痘口服藥皆是處方用藥,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開立,並搭配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用藥安全。 口服A酸有效嗎?醫:搭配外用藥膏加速治療! 「口服A酸為目前治療痘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林院長強調,該藥物透過抑制皮脂腺分泌與毛孔收縮,可從源頭減少粉刺與發炎反應。目前國內核准的口服A酸可分為3類,其中僅1類專用在青春痘治療,其餘2類主要應用於乾癬疾病。 不過,林院長也指出,臨床最常使用的「口服A酸」,雖具治療效果,但因膠囊體積較大、無法磨粉且帶有特殊氣味,導致部分患者難以吞服,排斥服藥的情況不在少數,「有些患者只能改服傳統抗生素,療效自然無法達到預期。」 不過,隨著製藥技術進步,在相隔35年之後,衛生福利部近期核准一款新型口服A酸,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選擇。他分享:「這款新藥採用義大利原料搭配專利技術,治療效果並不亞於現行口服A酸,且膠囊體積較小,也無油耗異味,讓病患接受度大幅提升,也積極配合後續治療,為嚴重痤瘡患者帶來一大福音。」 口服A酸禁忌與副作用說明 林院長提醒,口服A酸為維生素A的衍生物,服用期間應避免補充含有維生素A的保健品及藥品,以免增加副作用風險。常見副作用與處理建議如下: 皮膚脫皮、嘴唇或鼻腔粘膜乾燥:使用凡士林或護唇膏幫助保濕,並建議額外補充水分。 皮膚對光線更敏感:使用高防曬係數產品,並避免長時間曝露於陽光或紫外線下。 血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異常:定期回診抽血追蹤,確認各項數值位於正常區間。 視覺變化、夜間畏光:避免夜間駕駛,必要時可配戴普通眼鏡,且搭配人工淚液緩解乾燥。 此外,以下族群服用藥物前也須謹慎評估: 備孕或懷孕女性:A酸具致畸風險,服藥期間應嚴格避孕,並避免於懷孕或備孕期間服用。 哺乳中女性:口服A酸具高親脂性,可能透過乳汁傳遞,影響孩童健康。 肝、腎功能不全者:建議避免食用,或須經專業醫師評估後方可服用。 特殊體質、酗酒者:糖尿病、肥胖、過敏或酗酒者,服用前須經專業醫師評估。 欲捐血者:服藥期間應避免捐血,以免受血者為備孕婦女或出現其他副作用。 林院長也進一步說明他收治個案小娟的治療歷程,原本對治療失去信心的她,在接受口服A酸治療後,搭配外用杜鵑花酸及過氧化苯,同時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持續治療3至4個月後,膚況逐漸穩定,半年後不再長痘,「她不僅恢復自信,也順利求職成功。」 最後,林院長提醒,治療期間應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停藥。為降低復發風險,臨床上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整劑量,「由原先3天1顆,調整至1週1顆,以低劑量的方式治療,待膚況穩定後再逐步停藥。」若再搭配正確清潔習慣及作息調整,即使面對嚴重痤瘡,也有機會逐步改善、重拾生活自信。

探索更多癌症類別

看更多 癌症 相關文章

大腸癌

癌症疼痛2原因3方法!癌症治療、腫瘤的疼痛控制

疼痛是癌症病人十分常見症狀,如國人罹癌比例最高的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或其他癌症,都會引發病人疼痛。根據統計,大約半數的癌症病人都曾感到疼痛,而接受過癌症治療的病人,三人中就有一人曾面臨疼痛的折磨。因此,了解癌症疼痛發生的原因,和清楚控制緩解疼痛的方法,對癌症病人是很重要的。 癌症疼痛的 2 大原因:腫瘤與化療 1. 腫瘤本身造成的疼痛 多數的癌症疼痛,是因為腫瘤長大後壓迫到周圍的骨骼、神經或器官所造成;這種疼痛的程度,會因腫瘤所在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例如,長在神經或脊髓附近的小小腫瘤,可能引發非常巨大的疼痛、長在其他部位的碩大腫瘤卻可能不會造成任何不舒服。而腫瘤生長區域的身體組織,如果連帶受損也可能會引起疼痛。(推薦閱讀:什麼是腫瘤?良性與惡性腫瘤成因及自我檢查) 2. 治療引發的疼痛及手術傷口的疼痛 癌症治療的化學療法(化療)、放射線治療及手術也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之一。化療的化學藥劑可能會引起口腔潰瘍、腹瀉或神經損傷等副作用、手術後則會有傷口復原的疼痛、放射線治療則可能會導致皮膚燒灼後,產生疤痕的疼痛。上述這些疼痛都屬於可預期會發生的正常反應,而要如何快速而有效地緩解疼痛,是癌症疼痛控制的首要目標。 (推薦閱讀:「痛」不會說謊!10種疼痛量表看這裡) 癌症疼痛控制的 3 種方式 1. 使用止痛藥 服用止痛藥是預防或解除疼痛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不過使用止痛藥時,應該嚴格遵照醫師指示。在緊急情況下,醫師會給予病人臨時增加或加倍劑量的止痛藥來控制突發或猛然加劇的疼痛。像阿斯匹靈,乙醯胺酚類及鴉片類藥物是常見的止痛藥,可以迅速止痛或減輕疼痛,卻不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不同種類的止痛藥,所含的成分不同,也會有不同效果,因此可以對應不同類別的疼痛,但也因此會引發不同的副作用。服藥前應該諮詢醫師或仔細閱讀使用說明。其他如抗憂鬱劑和抗癲癇藥也被用在緩解神經類的疼痛。(同場加映:舒緩癌症治療、化療副作用!4種食物緩解噁心與化療嘔吐) 2. 非藥物的疼痛控制方式 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也可以幫助您控制疼痛。譬如瑜伽或其他運動,您可以試著專注在調整自己的運動姿勢上,藉以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深呼吸可以舒緩神經性疼痛,只要將注意力集中放在橫膈膜的一收一張,腹式呼吸也可幫助您控制壓力。冥想則被公認為有效紓解壓力和降低血壓的方法。另外,按摩或針灸都可以幫助肌肉放鬆、降低疼痛。(推薦閱讀:什麼是正念?深呼吸放鬆,一起認識正念十大好處) 3. 替代藥物的疼痛控制療法 當您的疼痛已經不能藉由藥物的作用得到緩解時,您可以選擇其他減痛的方法,比如放射線治療、神經阻斷術或植入式幫浦、神經外科手術或一般手術。放射線治療可以縮小某些腫瘤,因此腫瘤造成的疼痛也會因此減少。神經阻斷術或植入式幫浦,可暫時或永久性地阻斷某些神經傳導,藉此減輕病人對疼痛的感受。神經外科手術則可切斷觸發疼痛的神經。而一般外科手術,則會盡可能摘除或撥離壓迫到神經或其他身體部位的腫瘤。(同場加映:整骨有風險!整脊好處與安全須知) 無論您採用哪一種方式來控制疼痛,癌症病人都應該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情並絕對遵照醫師指示。藥物的使用劑量會隨著您的身體情況及癌症治療臨床反應而改變。萬一您發覺藥物效果不再像之前好時,請盡快告知您的醫師。


癌症

家人罹癌怎麼辦?照顧癌症患者這樣做

當一個人被診斷患有癌症,不只患者自己,其家人往往也會受到影響,而若和家人的溝通、生活安排處理不好,亦可能會讓人倍感壓力和焦慮,變得愈來愈沮喪。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患者和家人都有責任做好迎戰癌症的準備,讓患者在抗癌旅途中,擁有親友的支持與希望,本文將探討家庭在癌症照顧要扮演的關鍵角色。(了解癌症如何診斷:癌症診斷的目的與方法) 癌症對患者的影響 被診斷出癌症的患者,意味著必須接受一連串的治療,不論是哪一種治療方法,無可避免都會對其身體和生活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有的治療會帶來暫時性的外觀變化,像是掉髮、手術傷疤、紅疹、皮膚燒灼痕跡等,有的則是永久性的影響,包括走路不平衡、行動能力遲緩、視線無法集中、記憶力變差、暴瘦或暴肥等。 此外,患者情緒也容易在治療過程中,受到牽動而感到傷心或生氣。同時,一連串的癌症治療或許還會降低人的性慾,並改變其性生活,進而影響伴侶之間的關係。 癌症患者還可能有以下情緒變化:   情緒不穩 失去控制感 悲傷、悲痛 焦慮 無助 害怕 恐懼 挫折 罪惡 孤獨感 (除了在精神上給予罹癌親友支持,了解癌症治療也能提供他們更多幫助,請看:癌症治療簡介) 癌症對家人的影響 家庭中如果有人罹患癌症,難免會對家庭成員帶來情緒、互動及生活方式的變化和衝擊。尤其若夫妻其中一人患有癌症,想必會為這段婚姻關係帶來巨大的影響,不過,兩人仍可攜手勇敢地迎接挑戰,一起實現婚姻誓言中的承諾與陪伴,強化彼此之間的關係。 另外,家庭角色也會因為癌症病人而產生轉變,舉例來說,當爸爸患有癌症,且需要他人的照顧來處理生活日常,孩子就可能需要從被人照顧,轉變成幫忙媽媽一起照顧爸爸的角色。對妻子而言,這樣的變化不但會加重責任,也可能造成家庭經濟的負擔。 此外,媽媽還要注意孩子的感受和行為有無不妥,因為年齡較小的孩子可能還不明白,或還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會變得非常緊張及敏感。至於年齡較大的孩子,他們可能會因為種種情緒夾雜在一起,變得無法諒解,進而產生憤怒,甚至採取疏離和逃避這個家庭。(同場加映:癌症怎麼發生?我們又為何會罹患癌症?請看:認識癌症) 家人要做的癌症照顧守則 1. 分擔責任和角色 癌症對家庭的影響是非常真實的,甚至可能是立即的轉變。此時此刻,家庭成員務必要扛起新的責任,同心協力度過這個難關。照顧癌症病患是場消耗照顧者的時間和體力的持久戰。 面臨家庭角色的改變,父母可以試著讓孩子分擔家事,或吩咐年長的照顧年紀小的。這也有助於教育孩子為家庭付出,並知道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2. 進行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理當是每個家庭的文化,透過分享彼此遇到的煩惱和問題,家人之間可以互相支援,同時提高家庭向心力。在面對重大變故(如家人罹患癌症)時特別重要。 家庭會議當然不只是為提出和解決問題而設,我們也可以趁這段時間聯繫家人情感,尤其是平日不住在一起的家人。以癌症照顧來看,家人的支持及關心無疑是患者對抗癌症的重要原動力。 3. 和孩子說明真相 年幼的孩子通常無法理解癌症是什麼,也不知道癌症能把他們熟悉的親人帶離身邊,但他們能感受到家庭和周圍的悲傷情緒。由於他們不能理解發生的原因,因此只好下意識地自我隔離,以保護自己,這是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用孩子聽得懂的言語、詞彙向孩子說明清楚真相,並鼓勵孩子問問題,引導他們表達真實的感受,最後要讓孩子明白,他們的成長階段會有人一直愛他們、陪伴和照顧他們。 對抗癌症絕非易事,但只要和家人相互支持與理解、共同面對,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緊密健全,相信每位癌友一定會度過這艱難的時刻,最後戰勝癌症!


乳癌

乳癌基因檢測:目的、流程、步驟、檢測結果

乳癌基因檢測介紹乳癌基因檢測(BRCA gene test,或 Breast cancer gene test),就是透過血液,檢測體內控制細胞正常生長的基因是否突變,主要偵測的是 BRCA1 和 BRCA2 兩種乳癌基因。若有突變,不論男女都會有罹患乳癌(Breast cancer)或其他癌症(Cancer)的風險,而女性獲得卵巢癌(Ovarian cancer)則會提高。這項檢測的對象通常是父母任一方有乳癌、卵巢癌家族史的人,或曾得這兩種癌症其中一種的患者,而不是用於檢測是否罹癌。 為什麼要進行乳癌基因檢測? 若有乳癌基因突變的風險,接受檢測可以及早預防或追蹤癌症的發展,幫助你在醫療及生活型態上做出明智的決定。 乳癌基因檢測的對象 建議符合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者接受檢測: 有一位一級親屬的雙邊乳房都得到乳癌 有二位或以上的一級或二級親屬得到卵巢癌 有一位親屬同時得過乳癌和卵巢癌 有一位男性親屬得過乳癌 有二位一級親屬得乳癌,且其中一位在 50 歲以前確診。 有三位或以上的一級或二級親屬,曾在任一年齡確診乳癌。 祖先來自東歐的德系猶太婦女,且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 若家族中有成員被檢測出乳癌基因突變,其他家族成員也應受測。 如果未符合上述風險,乳癌基因突變的機會較小,約一百名女性中,只有二人會有乳癌基因突變的風險。此外,若有乳癌基因突變家族史,且家庭成員中有人曾得過乳癌或卵巢癌,該位家庭成員應首先接受乳癌基因檢測,否則其他家庭成員即使受測,可能也無太大的助益。 乳癌基因檢測前需知以下是為乳癌基因檢測做準備的方法: 不建議沒有乳癌突變風險的人接受檢測 ,因為有可能得到錯誤的陽性檢測結果。 有時醫師會採集不同類型的樣本進行 DNA 分析,包含唾液,或是皮膚切片。 檢測前進行遺傳諮詢,可以更了解檢測的好處、風險,及可能的結果等資訊。 乳癌基因的檢測流程乳癌基因檢測會以抽血的方式進行,並且要幾週才會知道結果。 乳癌基因檢測後 檢測後的遺傳諮詢十分重要,有助於了解此項檢測的好處、風險以及後續安排。若對檢測有任何問題,也可以諮詢醫師。 若得到陽性檢測結果,受測者可以開始思考,並和醫師討論下一步要怎麼做,例如是否採取下列任一預防措施: 針對乳癌:每年進行一次乳房X光檢查、核磁共振檢查、定期進行臨床乳房檢查、進行預防性乳房切除(切除雙邊乳房)、摘除卵巢、服用藥物(泰莫西芬,Tamoxifen),或是考慮在 30 歲前生小孩。 針對卵巢癌:在生完小孩或 35 歲後摘除卵巢(卵巢切除術)。 乳癌基因檢測結果陰性=正常 沒有偵測到 BRCA1 及 BRCA2 乳癌基因突變 若家人曾罹患乳癌或卵巢癌,但你的檢測結果是陰性,代表你可能沒有乳癌基因突變,也就是說,你得到癌症的機率和一般大眾相同。 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人當中,有 5~10% 和乳癌基因突變有關。若有乳癌和卵巢癌的高風險家族史,即使檢測結果為陰性,還是有可能得到乳癌,若有其他基因突變也可能造成癌症。 陽性=不正常 BRCA1及 BRCA2 乳癌基因有突變現象 在乳癌基因突變的女性中,有高達 35~84% 的機率得到乳癌,和 20%~40% 的機率得到卵巢癌。 乳癌基因突變的男性,有更高的機會得到乳癌或其他癌症,如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睪丸癌(Testicular cancer)或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就算基因突變存在,也不代表一定會罹癌。 不同的實驗室和醫院,對正常值的定義可能有所不同,若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


子宮頸癌

重拾性生活!子宮頸癌後的親密關係

罹患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後的性生活,是一個很重要,卻很少被討論到的議題。患者在歷經子宮頸癌的治療後,在親密關係方面,無論生理或心理都會受到挑戰。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幫助子宮頸癌患者度過這些挑戰。癌症療程結束,不代表性生活也要一併結束。 子宮頸癌對性生活的影響 子宮頸癌因為發生在生殖器官,罹患和治療過後,患者的性能力和性生活多少會被影響。 放射線治療可能會讓陰道變乾,或在從事性行為時,更容易因過度刺激而產生不適和疼痛。 放射線治療後可能會讓陰道變短、變窄,讓患者在性交時感到疼痛。(同場加映:愛愛後出血別擔心!5 種常見的出血原因) 化療本身不會影響患者的性功能,但其副作用如噁心、腹瀉,會使患者的性慾降低。 子宮頸癌的療程,有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自尊和身體意象(Body image),進而讓患者有困難達到高潮,或感到性興奮。(推薦閱讀:你認識自己嗎?了解自我意象建立自信) 體外放射線治療過後,或當卵巢被移除時,患者有可能提早進入更年期,進而引發一些更年期的性功能問題,如陰道乾澀。(推薦閱讀:太乾進不去?陰道乾燥原因多、不只更年期才有) 重拾親密關係的建議 有伴侶者:想重拾性生活,就不得不進行一些深入的的溝通。或許你的伴侶在你的治療期間,擔任了一陣子照護者的角色,現在療程結束,要突然恢復以往的互動模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伴侶之間可能會存有一些恐懼、悲傷、寂寞,甚至憤怒的情緒,所以在試圖重拾親密關係的過程中,互相讓對方了解這些情緒是有必要的。 單身者:如過現為單身,告訴未來新對象你曾經罹癌,或正在治療,可能對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有些人會很公開談論自己的罹癌故事,有些人則選擇只向少數人透露。無論如何,和誰分享自己的健康史是每個人的自由。如果不希望自己被癌症病患這個標籤框住,可以不告訴剛認識的人你有罹癌,但當兩人考慮深入交往時,還是要讓對方知道。 荷爾蒙補充療法:如果子宮頸癌手術讓你提早進入更年期,可以考慮進行荷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為身體補充缺乏的性荷爾蒙。但若採取的子宮頸癌療程為放射線治療,此療法可能就無法為你改善陰道乾澀的問題。 尋求專業諮詢:可以尋求心理諮商,或主動向為你提供治療和照護的醫師、護理師尋求意見。(延伸閱讀:房事不順有解!性治療減壓找回性福) 使用保濕劑或潤滑液:可以善用潤滑液,或詢問醫師關於陰道保濕劑之類的產品,改善陰道乾澀的問題。(請注意:陰道保濕劑與陰道潤滑劑是不同的。)


子宮頸癌

害怕子宮頸癌復發?癌後必做4件事,生活安心健康沒煩惱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隨著期數不同,療程內容與時間長短皆不太一樣,但唯一的共同點是治療結束後,多數病患皆十分疲憊虛弱,對於癌症復發感到不安與恐懼。 《Hello醫師》與你分享4個改善癌後生活的方法,幫助您維持健康開心的生活。 1. 持續追蹤健康狀況 定期回診,讓醫師掌握您的情況,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察覺有無任何異常與症狀。若出現異常現象,請迅速就醫治療,依照醫師指示接受相關檢查。 2. 學習處理負面情緒 壓力、焦慮、憂鬱或擔心害怕癌症復發等,這些情緒都有可能讓自己產生以前沒有的生理問題,如失眠、頭痛和胃痛。建議可嘗試一些有助於改善負面情緒的活動,如寫日記、參加支持團體、練習放鬆技巧或尋求心理諮商。 3. 維持健康體重 體重過重是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每位癌友都應注意自己的體重是否過輕或過重,並做出適當的調整。建議可詢問營養師,或依照醫師指示調整日常飲食。 飲食均衡有助於維持健康、提升抵抗力,以及恢復身體元氣,建議可多吃蔬果、瘦肉,並減少食用加工食品或高糖、高油與高鈉之食物。 4. 飲酒適量,1天最多1杯 通常一般健康的成人每天可飲用1杯酒,雖然酒精並非致癌因子,但飲酒可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增加罹癌機率。 建議每日飲酒不超過2杯,最好的方式是諮詢醫師,依照醫師指示控制酒精的攝取量。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原因與風險:注意性生活與生活習慣

子宮頸癌為女性常見的癌症,雖然從政府推廣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每天仍有約四人被診斷為子宮頸癌、也有近兩人因子宮頸癌死亡,因此民眾不應掉以輕心,認識導致子宮頸癌原因和風險因子,就能加以預防。 子宮頸癌形成的主要原因 癌症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 DNA 的突變(基因缺陷),活化了致癌基因、並抑制了抑癌基因的功能,導致身體細胞的異常生長,成為了癌症(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的發生也是如此。(推薦閱讀:認識癌症) HPV 感染為主因、長期感染可能致癌 目前已證實子宮頸癌型的原因,與人類乳突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簡稱 HPV)息息相關,HPV 病毒擁有兩組蛋白質 E6、E7,會使抑癌基因(P53、Rb)的功能喪失,導致子宮頸內壁的細胞失控地增生,進而有機會發展成子宮頸癌。 HPV 通常經由性行為、肌膚接觸傳染。很多子宮頸癌案例都是因為HPV所致,也是為什麼感染HPV,是最值得關注的子宮頸癌風險因素之一。HPV 包括了 150 多種病毒,有些低危險種類的病毒只會使人長疣,有些屬於高危險種類的病毒,則與子宮頸、外陰部、陰道、肛門、口腔和喉嚨部位的癌症有密切的關連。而 HPV 感染相當常見,雖然大多數人的免疫系統,都有辦法將之從體內清除,但當病毒持續留在體內,長期感染就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也因此安全性行為能有效降低風險。(同場加映:子宮頸癌疫苗越早施打效果越好!了解HPV疫苗的接種須知) HPV疫苗公費對象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民國107年起啟動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服務,於113年的公費接種對象主要為國中女生,按照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布的時程接種即可。非補助對象或不想施打公費補助疫苗,可選擇至有提供HPV疫苗接種的醫療院所自費接種。 台北市衛生局於113年開始提供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費9價HPV疫苗,目標提升群體免疫力,降低HPV感染衍生癌症之發生。 子宮頸癌的風險因子 雖然目前已證實子宮頸癌的主因為 HPV 病毒感染,但多數感染 HPV 病毒的女性並沒有子宮頸癌,因為 HPV 病毒並非唯一因素,如果伴隨其他的危險因子,如:吸菸或感染 HIV 病毒,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會更高,以下將介紹會增加子宮頸癌風險的因素。 生活習慣 符合以下生活習慣的人,會有較高的子宮頸癌罹患機率。 性經驗:18 歲以前有性經驗,或有多重、不固定性伴侶的女性,因較容易感染 HPV,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吸菸習慣:肺部會吸收香菸和二手菸所產生的致癌物質,並透過血液輸送至全身。研究認為這些物質會損害子宮頸細胞的 DNA,並提高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 服用避孕藥:服用口服避孕藥超過五年的女性,會有更高的子宮頸癌罹患率,但停藥後,幾年之內子宮頸癌罹患率就會恢復正常。 飲食:少吃蔬果的人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較高。 其他因素 體重過重:有研究顯示 BMI>29 的女性較容易罹患子宮頸癌,但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遺傳和家族病史:若母親或姊妹有子宮頸癌相關病史,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會增加 2~3 倍。 懷孕次數或過早懷孕:研究顯示懷孕三次以上(不含墮胎或流產)會提高 HPV 感染的風險;首次懷孕年齡低於 20 歲的女性,相對於 25 歲以上才初次懷孕的女性,罹癌率較高。 免疫力:若身體免疫系統良好,身體可以在 12~18 個月內自行消滅 HPV 病毒,進而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相對的,若免疫系統受損,如得愛滋病或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的人,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就會提高。 披衣菌感染:披衣菌(Chlamydia)是種常見的細菌,會經由性行為傳播,容易導致子宮頸和骨盆腔發炎,甚至不孕,而曾經感染過披衣菌的女性,會較容易罹患子宮頸癌。然而,大多感染披衣菌的人不會有任何症狀,需進行抹片和驗尿等檢查才能檢測出。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疼痛難耐!抑制疼痛的方法

罹患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後,身體多少會經歷一些疼痛。大部分的癌症疼痛可能都是由腫瘤引起的,當神經、骨頭或器官受到壓迫,就會感覺很不舒服。另外,癌症(Cancer)的治療,如化療、放射線治療、手術等,也都可能引起疼痛。若置之不理,疼痛不僅會影響生理健康,還會影響心理健康,也就是為什麼疼痛需要被抑制。以下我們要介紹幾種抑制疼痛的療法: 用放射線治療將腫瘤縮小 放射線治療通常可以將腫瘤縮小,以減輕神經或骨頭受到壓迫的負擔。醫師通常會採短期療程,患者只需接受1~2次治療。可以和醫師討論放射線治療這個選項,評估其副作用的缺點,是否小於此治療的優點。若放射線治療就是引起您疼痛的原因,請和醫師討論其他抑制疼痛的方法。 服用非處方止痛藥物 有時市面上的非處方藥物,就已足以減輕疼痛。可以使用含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成分的止痛藥;或使用抗發炎藥物,也可以消除腫脹,如布洛芬(Ibuprofen)和阿斯匹靈(Aspirin)。使用任何非處方藥物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並遵守正確的服藥指示。 向醫師索取處方止痛藥物 處方籤藥物可能包含鴉片類止痛藥,如芬太尼(Fentanyl)、氫嗎啡酮(Hydromorphone)、美沙酮(Methadone)、嗎啡(Morphine)、羥考酮(Oxycodone)、曲馬多(Tramadol)等。有些抗癲癇、抗憂鬱、抗發炎藥和糖皮質激素藥物(如康速龍錠Prednisol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也對抑制疼痛有幫助。依個人狀況而定,醫師可能會指示您單獨服用處方藥,或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若服用處方藥後仍然疼痛,請告知醫師調整藥物。 以上方法可能有助於緩解子宮頸癌帶來的疼痛,但實施任一方法前請獲得醫師同意,並遵從治療指示。若這些抑治疼痛的方式對您沒有幫助,請和醫師討論其他有效的止痛方法。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早期無症狀!復發與末期症狀有這些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前期和早期通常無明顯的症狀,不只不易察覺,而且許多症狀還跟一般婦科症狀相似,也是為什麼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很重要!只有當癌細胞漸漸侵襲周遭組織,身體才會發出警訊,甚至發現症狀出現時已是子宮頸癌末期,因此建議民眾如果覺得身體哪裡不對勁,又符合以下症狀,請盡早前往醫療院所檢查!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 大多數的子宮頸癌早期並無任何症狀,可能的潛在症狀包括: 異常、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例如在非經期、性交後或更年期後出血。 不停出現陰道分泌物,分泌物或出血顏色可能為淺色、淡紅色、咖啡色或血色,分泌物也可能會產生異味。 經血量變多且經期比平常久 https://helloyishi.com.tw/sexual-health/hpv/different-types-of-hpv-vaccine/ 子宮頸癌末期症狀 子宮頸癌晚期或末期可能會擴散至陰道、淋巴結、膀胱、腸道、肺、骨頭或肝臟,一般來說,在癌細胞擴散之前,身體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已擴散的子宮頸癌子宮頸癌末期症狀可能有以下症狀: 便祕 腿部腫脹 頻尿、血尿 嚴重陰道出血 骨頭疼痛或骨折 尿失禁或大便失禁 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因腎臟引起側腹或下背痛(腰痛) 下背(腹)痛、骨盆腔痛、腿部疼痛 子宮頸癌的擴散速度 根據美國非營利的 Moffitt 癌症治療與研究中心,子宮頸癌是成長緩慢的癌症(惡性腫瘤),當細胞開始變異,需要經過數年才會成長為侵入性子宮頸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雖然女性平均在 50 歲時才被診斷為子宮頸癌,但許多女性在 20~30 歲左右時就會經歷癌前病變,因此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相當重要,能盡早檢測出癌前病變,治癒率接近百分之百。(推薦閱讀:子宮頸抹片檢查~異常不一定等於罹癌) 子宮頸癌的復發 有 30% 的女性,在經歷過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後可能會還會復發。子宮頸癌的復發,通常會在治療後的兩年內發生。若正處於子宮頸癌的治療期或恢復期,以下帶你認識復發的症狀和風險。 子宮頸癌復發的定義 在治療完成後復發的癌症,稱為復發性癌症。復發又分兩種,一種是在治療原處或附近復發,例如若得的是子宮頸癌,就會在子宮頸、子宮、陰道或骨盆復發,稱為局部復發;若癌細胞透過淋巴或血管擴散到身體他處器官,如肺、肝臟或骨頭,則稱為遠端復發,或遠端轉移。 子宮頸癌復發的症狀 癌症療程結束後出現副作用是正常的,但若症狀在療程結束後持續三週以上,就可能有問題。子宮頸癌復發的常見症狀包括: 體重莫名減輕 陰道分泌物帶血 骨盆、胸腔、背、臀部或大腿疼痛 腿部腫脹,尤其只有其中一隻腿腫脹時 非由感冒或流感(Influenza)所引起的咳嗽 子宮頸癌復發的原因 若沒有完全切除組織邊緣的癌細胞,這些細胞可能會繼續增生,並擴散到他處形成癌症。某些癌細胞也可能在放射線治療時逃過一劫,沒被消滅,並繼續往骨盆外的地方擴散。骨盆外小範圍的癌症很難被檢測出來,所以有時即使選擇放射線治療,子宮頸癌也可能遠端復發。 目前沒有方法可以治療遠端復發,病人只能透過化療來延長壽命,減緩癌症的進程,並透過局部放射線治療,減少疼痛或流血。若察覺到子宮頸癌復發的跡象,請立刻預約醫師檢查。此外,子宮頸癌病友應制訂術後追蹤計畫,讓醫師持續追蹤,以及早發現和預防子宮頸癌復發。 【點我前往子宮頸癌專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 FB:https://helloyishi.tw/uzLBu 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診斷與治療:放射線治療適用各階段

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的治療,會依癌症分期而定。我們對特定的療法若有不了解之處,向醫師尋求諮詢之餘,也可以積極蒐集治療資訊,就診時就會更明白了。本文會介紹子宮頸癌的診斷方式與治療方法。 對子宮頸癌治療來說,子宮頸癌分期又是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其他當然還包括像是腫瘤位置、癌症種類(鱗狀細胞癌或腺癌)、患者年齡、患者健康狀況以及患者是否還想生育等因素。因為子宮頸癌通常是局部性侵襲的腫瘤,一但知道分期,大概就能知道治療怎麼做。 手術適合早期子宮頸癌 而對已確診的子宮頸癌病友,醫師會根據子宮頸癌的位置、範圍,及患者的生育計畫來決定實施的手術方式。以下介紹子宮頸癌常見的主要手術方式。(同場加映:術後照護~子宮頸癌後的生活之道) 錐形活組織檢查手術 當醫師剛發現身體出現可能癌變的細胞時,會進行子宮頸錐形切除術(Cone biopsy),以篩檢異常細胞,並在病灶發展成癌症前將其移除。這個階段的手術可能會以下三種方式進行: 雷射法 冷凍法 電燒法 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 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Cervicectomy,或稱 radical trachelectomy)適用於早期子宮頸癌,以及希望保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醫師會將子宮頸和上半段陰道移除,再將子宮與下半段的陰道接在一起,有時骨盆腔的淋巴也會一併移除。 根治性子宮頸切除術雖然能讓患者保留子宮,使其不受損害,但術後不保證一定可以正常受孕。建議術後 6 ~ 12 個月再懷孕較安全,且若術後懷孕,也可能需要剖腹產。 子宮切除術 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也是治療早期子宮頸癌的常見選項,通常會搭配放射線治療,以預防癌症復發。因為此手術會將子宮完全移除,患者術後會失去生育能力。子宮切除術有以下兩種: 單純性子宮切除(Simple hysterectomy) 適用於非常早期的子宮頸癌,只切除子宮頸和子宮,有時也會連卵巢和輸卵管一起切除。 根治性子宮切除(Radical hysterectomy) 完全切除子宮頸、子宮、陰道上段、周圍組織、骨盆淋巴結、卵巢和輸卵管。 大手術盆腔廓清術 盆腔廓清術(Pelvic exenteration)是一項大手術,通常比較少見,只會施作於子宮頸癌復發,但癌細胞尚未轉移至骨盆腔外的病患。進行盆腔廓清術前,醫師可能會先進行放射線治療,並依癌症病灶的擴散範圍來決定該移除的器官,包括子宮、陰道、末段大腸、直腸,或膀胱。術後患者腹部會留下兩個氣口,以將尿液和糞便排放至收集袋(結腸造口袋)中。醫師也會利用患者其他部位的皮膚和組織重建陰道,讓患者在手術恢復期結束後,依然可以擁有性生活。 放射線治療可用於癌症各階段 除了破壞癌細胞,放射線也會對周圍的健康組織造成影響,但治療優點是高過風險的。此療程是用高能量的輻射,如 X 光,來殺死癌細胞。對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來說,可以單獨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一般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也能將此術搭配手術進行治療。而晚期宮子頸癌患者,則可將此療程搭配化療進行,也就是所謂的「放化療」。 放射治療主要分為兩種,體外放射線治療(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簡稱 EBRT),顧名思義就是從體外進行,醫師會用高能量光波照射骨盆;另一種則是體內進行的近接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醫師會先將放射線器械放置在陰道、子宮或子宮頸,再進行照射。 化學治療適復發和擴散癌症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把對抗癌細胞生長的化學藥物,以點滴注射或口服(較少見)的方式給藥。藥物會隨著血液送到全身,雖然有助於消除體內大部分的癌細胞,卻和放射線治療一樣,會在過程中損害到健康,並引起副作用。化療經常用於治療復發的子宮頸癌,或在子宮頸癌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時採用。醫師可能會同時使用多種或單種藥物進行化療,並依病況將化療作為治療子宮頸癌的唯一療程,或與放射線治療、手術搭配進行。 子宮頸癌治療(依分期) 第 1a1 期治療方法 若患者仍有生育計畫: 子宮頸錐形切除術:若切片無癌細胞反應,只需持續追蹤,無需進一步治療。 二次子宮頸錐形切除術或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切片顯示有癌細胞反應。 二次子宮頸錐形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或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加骨盆淋巴摘除:癌細胞擴散血管或淋巴管內。 若患者無生育計畫: 單純性子宮切除:子宮頸切片與淋巴血管無癌細胞入侵。 二次子宮頸錐形切除術或根治性子宮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子宮頸切片邊緣有癌細胞反應。 根治性子宮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或體外放射線治療合併近接放射治療:癌細胞擴散到血管或淋巴管內。 第 1a2 期治療方法 若患者仍有生育計畫: 子宮頸錐形切除術加骨盆淋巴摘除(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 宮頸癌保留子宮手術加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 若患者無生育計畫: 骨盆體外放射線治療加近接放射治療。 根治性子宮切除加骨盆淋巴摘除。 第 1b 與 2a 期治療方法 若患者仍有生育計畫: 子宮頸癌保留子宮手術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有時也會合併摘除主動脈旁淋巴。 若患者無生育計畫: 根治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有時也會合併摘除主動脈旁淋巴。 淋巴無癌細胞但腫廇過大,或若腫瘤擴散入血管或淋巴管,或侵入周圍器官(子宮、膀胱和陰道等),醫師則仍會建議手術後再合併放射線療法。 若癌細胞擴散到子宫旁組織(parametria)或任何淋巴結,或切片顯示有癌細胞,醫師則通常會再建議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合併化學療法。 若患者健康狀況不允許手術,或選擇不進行手術,則可選擇近接放射治療合併體外放射治療。化學療法也可同時進行。 第 2a1 期治療方法 根治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與主動脈旁淋巴切片,若切片結果有癌細胞,則需在手術後接受放射性治療並合併化學治療。 放射性療法(可選擇合併化學療法):包括體外放射治療與近接放射治療。若合併化療,藥物可能包括: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或順鉑合併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簡稱5-FU)。 第 1b3、2a2 期治療方法 放化療:化療藥物可能包括: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或順鉑合併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簡稱5-FU)。放療則包括體外放射治療與近接放射治療。 根治性子宮切除合併骨盆淋巴結清除手術與主動脈旁淋巴切片,若切片結果有癌細胞,則需在手術後接受放射性治療並合併化學治療。 第 2b、3、4a […]


子宮頸癌

手術 放射 化療?子宮頸癌治療方案

依子宮頸癌(Cervical cancer)發展的階段而定,適合採取的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採取治療行動之前,應先了解有哪些療法,仔細考慮各個選項的優缺點,如果有哪些內容不甚了解,請向醫師尋求解釋及建議。積極蒐集治療資訊,就診時就能更了解醫師的說明和決定! 手術適合早期子宮頸癌 當醫師剛發現身體出現可能癌變的細胞時,會進行錐形活組織檢查手術(Cone biopsy),以篩檢異常細胞,並在病灶發展成癌症前將其移除;這個階段的手術可能會以雷射法、冷凍法,或電燒法(LEETZ,或LEEP)進行。若已確診罹患子宮頸癌,醫師會根據子宮頸癌的位置、範圍,及患者的生育計畫來決定實施的手術方式。主要的手術方式有3種,分別是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術和盆腔廓清術,都是常見且適用於早期子宮頸癌的治療方式。 射線治療可用於癌症各階段 除了破壞癌細胞,放射線也會對周圍的健康組織造成影響,但治療優點是高過風險的。此療程是用高能量的輻射,如X光,來殺死癌細胞。對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來說,可以單獨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一般早期子宮頸癌患者亦可將此術搭配手術進行治療。而晚期宮子頸癌患者,則可將此療程搭配化療進行,也就是放化療。放射治療若從體外進行,醫師會用高能量光波照射骨盆。若從體內進行,醫師會先將放射線器械放置在陰道、子宮或子宮頸,再進行照射。 化學治療適復發和擴散癌症 化療,或化學治療,是將能對抗癌細胞生長的化學藥物,以點滴注射或口服(較少見)的方式給藥。藥物會隨著血液送到全身,雖然有助於消除體內大多部位的癌細胞,卻和放射線治療一樣,會在過程中損害到健康組織,並引起一些副作用。化療經常用於治療復發的子宮頸癌,或在子宮頸癌擴散到身體其他器官時採用。醫師可能會同時使用多種或單種藥物進行化療,並依病況將化療作為治療子宮頸癌的唯一療程,或與放射線治療、手術搭配進行。 Hello Health Group 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主題分類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