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血壓是血液流動對動脈管壁造成的壓力。一般人正常血壓數值為收縮壓<120 、舒張壓<90,超過則屬於高血壓。量血壓很重要,因為高血壓通常無明顯症狀,但與 心臟病 、中風密切相關。

基礎知識

高血壓

低血壓怎麼辦?一次看懂低血壓的原因、標準、症狀與治療

提到血壓,多數人通常想到高血壓的危害;事實上,低血壓也可能傷害身體,例如頭暈、四肢發冷,嚴重時也可能暈厥或死亡,萬萬不可輕忽。《Hello醫師》為大家講解低血壓標準、症狀、原因,以及低血壓怎麼辦,低血壓如何診斷與治療。 多少算低血壓?低血壓標準、正常值解說 一般正常血壓標準為120/80mmHg,再往上就接近「高血壓前期」,而低血壓則是指血壓下降至<90/60mmHg ,也就是收縮壓(最高血壓)<90mmHg,舒張壓(最低血壓)<60mmHg。 低血壓是眾多疾病的一個表徵,且會影響個人健康,尤其對老年人特別明顯。不過低血壓通常能透過規律運動、避免久站,以及避免突然從躺姿或坐姿起身,也就是所謂的姿勢性低血壓改善。 低血壓有多常見? 任何人都可能有低血壓,但在老人、孕婦,以及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健康人士身上特別常見。多數低血壓患者症狀輕微,透過生活型態或習慣的調整即能改善。(延伸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 低血壓症狀? 當輸送至腦部的血流量降低,就會產生低血壓的現象,可能的常見症狀如下。症狀因人而異,如有其他異常症狀,請諮詢醫師。 感到頭重腳輕或頭暈 暈厥、昏倒 注意力下降 視力模糊 噁心 皮膚濕冷 呼吸急促、短淺 疲倦 口渴 血壓低何時該就醫? 若長期處於血壓數值偏低,但沒有出現不適症狀,通常代表身體並無大礙,例如不少有運動習慣的健康人士,通常血壓皆比常人要低。就算有輕微頭暈的症狀,只要不影響生活作息就毋須過度擔心,不過仍可就醫檢查,確認身體有無其它潛藏疾病。不過,如果出現以下低血壓症狀,便需要盡快就醫: 有頭重腳輕之感或頭暈,覺得自己若站著超過5秒就會昏倒。 心悸 皮膚蒼白、感覺寒冷。 呼吸變淺、急促。 意識混亂(好發於老年人)。 低血壓原因? 很多因素都會造成血壓變化,包括身體姿勢、壓力、藥物、飲食、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等等,此外,下列原因也可能會導致低血壓: 懷孕 :孕婦血液循環量增大,加上荷爾蒙的變化,可能會讓孕婦發生低血壓的問題。 脫水:脫水可能造成動脈中的體液不足,從而引發低血壓。而造成脫水的原因包括水分攝取不足、有嚴重嘔吐或腹瀉,以及過度流汗,例如激烈運動過後。 缺乏營養:身體缺乏維生素B12、葉酸、鐵會影響紅血球的製造,導致血壓降低。 嚴重過敏反應:某些藥物、食物、昆蟲毒液或其他物質,可能引起接觸者的嚴重過敏,而低血壓是可能出現的過敏症狀之一。(推薦閱讀:為什麼有過敏反應?認識過敏原因和過敏Say ByeBye) 失血:大量失血(內出血或外傷)會導致血液量快速下降,引發低血壓。 藥物:部分藥物可能導致血壓降低,例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硝酸甘油藥物、帕金森氏症藥物、抗憂鬱藥、勃起功能障礙藥物等。(延伸閱讀:高血壓讓人陽痿?高血壓、降血壓藥可能造成勃起障礙) 其他疾病:敗血病所引起的敗血性休克。 內分泌問題:副甲狀腺疾病、艾迪森氏病、低血糖、糖尿病。 心臟問題:心搏過緩、心臟瓣膜疾病、心臟衰竭都可能造成低血壓。 (推薦閱讀:突然低血壓很危險!低血壓原因多要小心) 姿勢型低血壓好發於久坐起身或彎腰撿拾物品之際。 低血壓類型:姿勢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 你還記得文章前面提到的「姿勢性低血壓」嗎?包含它在內,低血壓其實還可分成以下2種類型: 姿勢性低血壓:又稱為站立性低血壓或姿態性低血壓。人體姿勢變換所導致的低血壓症狀,通常發生在久坐起身、或是從躺臥轉為站立時,一般休息一下症狀就會改善。老年人因為調節血壓的速度會退化,屬於姿勢性低血壓的好發族群。 餐後低血壓:進食後1~2小時內,血液會集中在胃部以利消化食物,這時其它部位的血管如果沒有適當收縮,便可能發生餐後低血壓的狀況。此症狀同樣較容易發生在老人家身上,不過,服用高血壓藥物、帕金森氏症藥物也可能提高發作風險。 低血壓好發族群 雖然低血壓的成因繁多,但是其中以下面幾種特別常見: 老年人:超過65歲的老人,特別容易發生餐後與姿勢性低血壓。 高血壓藥物:服用高血壓藥物如利尿劑、硝酸鹽藥物或血管舒張劑,將提高低血壓風險。 疾病:帕金森氏病、糖尿病或心臟病患者有較高機率低血壓發作。 醫師替患者測量血壓,確認患者是否有低血壓的情形。 低血壓怎麼診斷? 若懷疑因血壓而出現不適前往醫院檢查,醫療人員會為你做一些測試,以確認病因是否為低血壓,診斷方式包含下列: 量血壓:在患者坐著或躺著時測量血壓和脈搏,然後待患者起身,再測量一次。 血液檢查:抽血檢查紅血球數量與血糖數值,以判斷低血壓的病因是否為貧血,或是血糖異常所引起。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 ECG):檢測心臟的健康狀況,幫助判定低血壓是否與心臟病有關。(推薦閱讀:心電圖怎麼看?波型判讀及檢查流程介紹) 傾斜床測試:透過讓患者躺在傾斜床上,再將床立起,檢測患者在姿勢改變的過程中,血壓數值的變化。(延伸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低血壓怎麼治療? 只有輕微頭暈症狀或無症狀的低血壓,通常是不需要治療的。但如果患者的低血壓是由藥物或其他疾病造成,醫師會針對引起低血壓的原因,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低血壓治療藥物包含礦物皮質類固醇藥物,例如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常用於治療姿勢性低血壓,或是使用擬交感神經藥品,例如邁妥林錠(Midodrine),來抑制血管擴張,以改善低血壓症狀。 低血壓怎麼辦?生活調整7重點 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低血壓患者也需要改變生活型態,才能有效降低低血壓的發生頻率: 多喝水:增加血容量、避免脫水造成低血壓,尤其在天氣炎熱時更要注意。 慢慢起身:站起來的時候動作不要太快,讓身體有時間適應,尤其是剛睡醒時。建議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先坐一下,再讓雙腿慢慢沿著床緣著地,並繼續多坐一下。準備起身的時候,請扶著穩固的東西,避免突然頭暈。 促進血液回流的方法:如果你在站著的時候突然感覺低血壓發作,可以試著將大腿交疊(呈現剪刀狀)並夾緊,或是將其中一隻腳擱在窗台或椅子上,然後讓整個身體傾斜向抬起的那隻腳,這2種方式皆有助讓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到心臟。 避免喝酒:酒精會加劇脫水症狀。 持續運動:運動有助於改善姿勢性低血壓,但請避免在極度炎熱、潮濕的天氣或環境中運動。 洗澡水溫不過熱:洗澡水溫太高會讓血管擴張,提高低血壓的風險。 增加鹽分攝取:對低血壓者來說,吃鹹一點可增加鈉攝取量,有助於提高血壓。不過過度攝取同樣可能引發危險,因此建議先諮詢醫師再考慮執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看更多 高血壓 相關文章

高血壓

為什麼吃血壓藥血壓還是降不下來?認識頑固型高血壓及治療方法

台灣高血壓患者多達500萬人,約每4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隨著高血壓盛行率愈高,嚴重高血壓的人數也愈來愈多;根據研究,高血壓病患中約10%屬於「頑固型高血壓」。究竟頑固型高血壓是什麼?該如何治療及緩解?《Hello醫師》帶您深入了解。 頑固型高血壓(Resistant hypertension)是什麼? 依據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於今年(2022年)5月發佈的最新指引,血壓超過130/80mmgh即是高血壓第一期,血壓高於140/90mmgh則是高血壓第二期。 頑固型高血壓指已服用3種降血壓藥物(包含其中一種為利尿劑),但血壓仍大於130/80mmgh的病患。常用的高血壓藥物,可用「ABCD」區分為以下4類: A:血管張力素第二型受器阻斷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和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B: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β-blockers) C:鈣離子阻斷劑(Calcium-channel blockers) D:利尿劑(Diuretics) 若病患需服用4種藥物才能將血壓控制於140/90mmgh,即可診斷為頑固型高血壓。 頑固型高血壓很危險嗎? 血壓一旦長期高於140/90mmgh,心血管疾病(中風、心肌梗塞及心臟衰竭)及腎臟衰竭的機率會大幅提升。根據衛生福利部110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台灣因高血壓而死亡的人數,於去年成長17.6%,來到7886人,為死亡人數成長幅度最高的疾病,顯見高血壓──尤其是頑固型高血壓,對生命健康的危害。 如何治療頑固型高血壓? 過去頑固型高血壓的治療方向與一般高血壓無異,主要強調生活、飲食與藥物控制等3個面向: 藥物治療:將各類高血壓藥物做最有效的調整 調整生活型態:戒菸、規律運動及維持正常作息 飲食控制:減少鹽分及酒精攝取、維持適當體重 然而現今已有介入型手術,可達到降血壓、減少用藥的功效。(延伸閱讀:在家量血壓:血壓計種類、量血壓位置與姿勢、血壓標準、注意事項) 接受腎交感神經阻斷術,高血壓不頑固 腎交感神經阻斷術在臨床上已實施多年,藉由阻斷腎動脈交感神經,達到降低交感神經活性及穩定控制血壓,是一種微創且清醒的手術;醫師會穿刺鼠蹊部的股動脈,使用電燒館調節腎動脈的交感神經,手術時間僅30~40分鐘,傷口小,通常住院觀察一晚隔日即可出院。 腎交感神經阻斷術平均可降低10~20mmgh的血壓;換言之,若血壓原本高於140mmgh,就能降至130mmgh、甚至120mmgh,恢復僅需服用2~3種降血壓藥物的水準,對於降低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機率的幫助良多,是頑固型高血壓患者可充分考慮的治療選項。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高血壓

吃什麼水果可以降血壓?高血壓患者5大必吃水果,還有助抗癌

高血壓可說是沉默殺手,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進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等多種疾病;罹患高血壓除了需要定期量血壓,更應特別注意日常飲食,包括水果類,必須仔細挑選,才能有助降血壓。 台灣有「水果王國」美譽,許多水果都標榜甜度破表,究竟這些水果有哪些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以下就讓《Hello醫師》為您一一介紹! 降血壓吃什麼食物好?5大超強水果報你知 高血壓患者除了定期服藥及規律運動外,也可採取得舒飲食控制血壓,也可以攝取有助降低血壓的水果,以維持血壓正常值。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人每日至少應攝取2份水果,1份水果約為1個拳頭大,若為切塊水果,1份則約半碗至1碗。高血壓患者在享受美食之餘,不妨多多食用以下有助降血壓的5種水果: 1. 香蕉 香蕉富含鎂、鉀、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其中的鉀離子可以有效平衡體內過多的鈉,以降低罹患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此外,香蕉中亦含有血管升壓素環化酶抑制物質,可達降血壓之作用。因此,建議每人每日可攝取約95公克(大1/2根、小1根)的香蕉,不但可以降血壓,裡面內含的水溶性纖維,還能防止大腸癌找上門。(推薦閱讀: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飲食方法一次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已是高血壓且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因服用的部分藥物可能使血鉀上升,引發身體不適,所以建議可先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每日的香蕉攝取量。 2. 橘子 橘子富含鉀、錫、鎂、葉酸、β-胡蘿蔔素及維他命A、B、C、D等營養素;與香蕉一樣,橘子裡面也含有礦物質鉀,可降低罹患高血壓的風險;至於葉酸,則能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機率。 另外,維他命C和β-胡蘿蔔素為強效的抗氧化劑,可減少血管壁的氧化壓力,保護血管並減少膽固醇的堆積。不過,建議胃酸較多者飯前1小時盡量不要吃橘子,可改飯後吃為佳。(延伸閱讀:橘子、柑橘類水果好神!防癌補腦、美肌顧腎) 3. 奇異果 奇異果屬於涼性食物,若是火氣大或常熬夜,可以適量食用奇異果。此外,因奇異果富含鉀,有助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且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所上傳之研究指出,每日食用3顆奇異果,降低血壓的功效勝過每天1顆蘋果。 奇異果中還富含維他命C,能使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加速轉化為膽酸,保持血管壁的彈性,不易造成動脈粥狀變化,血管硬化及高血壓等現象。 4. 草莓 草莓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花青素、鞣花酸等營養素;其中內含的維他命C,為天然抗氧化劑,能保護身體免受自由基的傷害,且能同時預防動脈硬化及高血壓;其中的膳食纖維,更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每逢冬季是國內草莓產季,建議在挑選草莓時,最好以形狀豐滿、顏色鮮紅有光澤且具有香氣的為主;買回家後,也須記得將其包裝於木盒或硬紙盒內,並放置冰箱冷藏,以保持其新鮮度;此外,在食用前請務必清洗後再吃,避免可能有農藥殘留風險。 5. 芭樂 芭樂又稱作番石榴,每100公克中內含193.7毫克的維生素C,與香蕉所含的維生素C相比,多了近9倍,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並防止冠狀動脈阻塞。不僅如此,芭樂也具有檞皮素、多酚等營養素,可增加體內抗氧化力;另外,芭樂也富含鉀,同樣可幫助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 不過,因芭樂糖份高,建議食用時,可搭配其他水果一起吃,不要食用過量,否則可能導致糖份攝取過多,反而使血糖飆高。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高血壓

高血壓運動有效嗎、做哪些運動降血壓?高血壓運動就靠這4招、6大重點要注意!

規律運動是降低血壓風險的方法之一,不論選擇去健身房、戶外慢跑或步行,甚至在家也能進行和緩的運動,為健康打底;然而,當患有高血壓時,運動重點更應在於持之以恆,只要每天撥出時間規律運動、持續運動2個月以上,通常血壓即能大幅降低,身體各方面狀態與心血管健康也能有明顯改善。 《Hello醫師》為您說明為何運動可以降血壓?適合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有哪些?並提醒高血壓患者運動時應有的注意事項。 罹患高血壓、運動有效嗎? 當高血壓患者開始運動時,對降血壓有顯著改善效果。由於規律的運動或體能鍛鍊能訓練心臟強度,進而協助變強壯的心臟泵運送血液時較不費力,同時降低動脈承受的壓力,遠離高血壓的威脅。 根據美國《高血壓的預防、發現、評估與治療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屆報告》研究顯示,當高血壓患者進行每週多次、每次至少 30 分鐘的運動時,可降低血壓 4 ~ 9 毫米汞柱,比起藥物治療更加健康,進而減輕患者對高血壓藥物的依賴,顯見運動對高血壓患者的重要性。 不過,當高血壓患者決定運動以控制血壓時,務必要持之以恆,至少運動 1 ~ 2 個月,血壓才有機會獲得改善。 高血壓運動4大指南 1. 有氧運動改善高血壓 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對於高血壓的改善最為顯著,例如快走、慢跑、登山、游泳、跳舞、騎腳踏車、爬樓梯等;但這不代表其他運動方式無效,例如;只要適度的重量訓練如 1 週約 2 次,不僅可提升肌肉量,還能減緩年紀增長所造成的肌肉和骨質密度流失速度。 高血壓患者在進行重量訓練前,應先與醫師諮詢適合個人的訓練方式,以免因重量增加,反使短時間內血壓上升過高而發生意外。(推薦閱讀:胸悶、胸痛怎麼了?認識4大心臟疾病、8種心血管檢查預防心臟病) 2. 計算心率控制運動強度 針對高血壓患者的運動準則,醫界普遍建議患者應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以降低血壓。雖有研究發現,運動強度與血壓下降的幅度成正比,但也會提高風險。因此建議患者運動時的心率不要超過「最大心跳率(220 - 年齡)x 0.6~0.8」為原則。以40歲的高血壓患者為例,運動時的心跳速率最多不要超過144為佳。 若覺得要計算過於麻煩,也不妨以個人「感覺有點吃力,無法唱歌但仍可說話」的狀態作為運動強度的標準。 3. 運動時間要多久? 一般而言,每週至少 3 次、每次 30 分鐘的有氧運動,就能有效改善高血壓。若經醫師確認個人狀態可再增加運動量,不妨增至 1 週運動 5 次、甚至 7 次的頻率,以獲得更多運動帶來的益處。 針對僅有零碎時間的上班族來說,建議不妨將一天 30 分鐘的運動時間,改為至少每次 10 分鐘、3次做完的方式,同樣也能獲得運動的效果。 4. 該如何開始運動? 若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高血壓患者,一開始運動時,容易面臨放棄或持續與否的挑戰。此時應先自個人偏好的運動方式開始,並持之以恆,同時也可詢問身邊親友是偶願意加入運動行列,透過與家人、好友一同建立運動的習慣,自每天運動15分鐘開始,挑選個人熟悉的場地,或自爬樓梯、快走簡單又方便的有氧運動開始。 待身體適應了,亦可嘗試進行其他有氧運動,讓身體感受運動時是快樂的而非一種負擔,就能更易持之以恆。 高血壓運動6大注意事項 先諮詢醫師:每位高血壓患者的體況都不同,請記得在擬定運動計畫前先諮詢醫師,以免突然從事超出自身體力負荷的運動,反而容易引發危險;建議若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 > 180mmHg、舒張壓 >110mmHg, 或有高血壓合併症患者,須事先詢問醫師才可以從事運動。 運動前別忘暖身:暖身運動可以幫助你的身體預熱,活絡筋骨,降低發生運動傷害的風險。 排汗吸濕的運動服裝:不少人認為運動毋需器材時,就不用過度講究衣著;其實,選擇設計合身且通風良好的運動衣褲,可以幫助排汗,避免運動過程中因溫度過高難以排出而感到不適。(你也想知道:高血壓運動有效嗎、做哪些運動降血壓?高血壓運動就靠這4招、6大重點要注意!) 補充水分:脫水是引發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之一,別忘了準備一個水瓶,在運動前、中、後適時喝水。 運動時密切注意身體狀況:若血壓有問題,可能會對身體有些限制;格外重要的是,建議在嘗試任何運動前,應先詢問醫師的意見。 要隨時注意身體給您的反饋,運動可能會使人感到疲勞、肌肉痠痛,這都很正常,但如果感到劇烈疼痛、呼吸困難、胸痛或頭暈,應立刻停止運動,休息一下。看看這些症狀是否會自行消失?如果沒有,請盡速就醫。 注意環境溫度:高血壓患者應避免在過於炎熱或寒冷的環境運動,若天候不佳時,建議選擇在有空調的室內,代替戶外運動。 領取【限量專屬優惠 + 免費試用】 快前往 ➜➜《Hello醫師揪好康》 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聯繫:[email protected] 快追蹤《Hello醫師》LINE、FB,健康訊息不漏接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高血壓

補就對了?高血壓可以喝雞精嗎?鈉含量過高小心血壓飆上天

一到年節又是送禮高峰,此時孝順的晚輩們也常送上各種營養品為長輩們補身,近年名人代言不斷的各家雞精尤其受歡迎。然而,有補不見得就是健康保證!不少疾病的共通危險因子高血壓,就常和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與腎臟病等慢性病有關係;當親友用雞精來為高血壓患者「補身」時,回診卻發現血壓比沒有服藥時還來得高。 究竟高血壓患者可以喝雞精嗎?當攝取營養補充品時有哪些該注意?讓《Hello醫師》帶你一起了解怎麼補,讓長輩的血壓不再因孝心飆上天! 高血壓生成原因 血壓是血液流動時給予動脈的壓力,這種壓力是來自心脈的壓縮作用,讓血液輸送到全身,維持生命機能穩定。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已將高血壓的定義下修,若收縮壓大於130 mmHg或舒張壓大於80mmHg,且在不同時間居家測量皆大於此數值,則就真的是有高血壓。因此已經不是過去所認為「收縮壓大於140mmHg或舒張壓大於90mmHg就是高血壓」喔。高血壓可分為下列2種類型: 原發性高血壓:因年齡、生活習慣、壓力、遺傳所造成,約90%以上的病患皆為此類型。 續發性高血壓:身體有疾病或因藥物所引起的高血壓,如腎臟病、內分泌異常、心血管疾病。(同場加映:中風的元兇也有它!高血壓傷血管致血栓) 高血壓患者飲食大忌:「鹽」多必失、少鈉才安心 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之高血壓飲食衛教資訊顯示,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大忌最要注意的就是「鈉含量」,鈉的攝取量直接就決定了高血壓的罹患率。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就建議,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至6公克以內,血壓平均就能降低2~8 mmHg,更可比擬每天服用抗高血壓藥物的作用。 一般來說,高血壓患者一天的鈉含量需控制在2000~4000毫克以內,相當於一茶匙、約5-10公克的食鹽攝取量才算安全值。(延伸閱讀:高血壓可以喝酒嗎?) 高血壓患者可以喝雞精嗎?先問再補為上策 由於鈉離子具有留住水份的特性,若體內有過多的鈉時,身體會留住水分讓體液平衡,但過多的水分將讓血壓升高,並出現下列症狀: 頭痛 頭暈 耳鳴 心悸 噁心想吐 抽搐 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藥劑科鄭淑文主任則指出,人參液、靈芝液或雞精等保健營養品通常鹽份和鉀含量都偏高,像是高血壓、腎臟病患者都需要嚴格控制鈉攝取量的情況下,恐怕容易造成身體負擔。 而根據台北國泰綜合醫院研究顯示,由於多數市售的「雞精」和「滴雞精」含有蛋白質、支鏈胺基酸、普林、鉀、磷、鈉等,對於有痛風、慢性腎臟病、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等患者反而並非健康保證,建議仍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針對個人病況好壞進行評估後再攝取,以免血壓不降反升。 限鈉飲食這樣吃 另外,高血壓患者即使非刻意以營養品補身,採買食品前不妨先檢查營養標示,確保鈉含量是否超標每日攝取量之外,美食當前時,亦可參考下列由嘉義基督教醫院建議的限鈉飲食建議以免誤觸飲食地雷引發其他疾病。(延伸閱讀: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限鈉飲食建議表。(圖片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服用高血壓藥物也得注意高鉀飲食 部分市售飲食則會以高鉀來取代鈉,以增添食物風味並避免鈉含量過高。然而,不是所有高血壓患者都能採用高鉀飲食,若有服用下列藥物的患者,則應盡量避免高鉀食物: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 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 保鉀型利尿劑 腎素抑制劑 (你應該要知道:吃懂高血壓藥物:如何降低血壓、高血壓藥的副作用與用藥須知) 這些藥物恐與鉀離子產生藥物不良反應,尤其是合併腎臟病的高血壓患者,更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出現肌肉無力、手腳痠麻、心跳不規律的症狀。因此也有營養師建議以「得舒飲食」來多攝取鉀離子、鎂離子維持心臟的健康與穩定。(延伸閱讀:鎂的功效好處多!這些食物高鎂又健康) (主圖授權:達志影像)


高血壓

吃懂降血壓藥!8種高血壓藥的功效、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當季節交替,帶來的不僅只是氣溫驟降的不適,還有因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的心血管疾病隱憂;根據衛福部調查報告指出,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也是目前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排名的首位,讓高血壓如同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因此當面對高血壓病患時,醫師會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決定使用哪些高血壓藥物來治療。不過既然是藥物,就一定會有副作用。此外,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也不可不慎,以免影響療效、甚至造成危險。本文彙整出以下9大常見的高血壓藥物,並分別說明這些高血壓藥物如何降低血壓、副作用,以及使用高血壓藥物的注意事項。 高血壓藥物一:利尿劑(Diuretic) 當患者血液中鈉含量過多,血液的含水量也會增加以降低鈉濃度。這使得心臟的泵血壓力增加,造成血壓上升,而體液量增加,也可能讓患者出現水腫的情形。因此透過以利尿劑增加尿量、幫助腎臟排出多餘的水分,即可消除水腫並降低血壓,屬於高血壓的一線用藥。(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利尿劑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以利尿劑加速身體排出水分,可能造成頻尿、脫水、低血鈉、姿勢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等症狀。 單獨使用呋塞米(Furosemide,利尿劑之一)或同時服用地高辛(Digoxin,又稱毛地黃)藥物,有機會導致鉀離子流失、血鉀過低。可能需補充葡萄、香蕉、哈密瓜等高鉀水果(但請先詢問醫師有無必要)。 晚上服藥將導致夜間頻尿而影響睡眠,建議提早幾小時用藥避免睡眠品質下降。 高血壓藥物二:硝酸鹽(Nitrate) 在硝酸鹽類藥物中,硝化甘油(Niglycerin trinitrate, NTG)是最常聽到的高血壓藥物類型之一。主要用於心絞痛以減輕心室前負荷(Preload),讓心臟收縮時,心室肌肉所受的壓力較低外,同時擴張血管,讓冠狀動脈血液灌流增加,避免心肌梗塞發生(Myocardial infarction)。(推薦閱讀:既是炸彈也是救命藥!硝化甘油舌下錠作用、使用須知、迷思) 除了NTG之外,也有長效型的硝酸鹽藥物,同樣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並有固定的服藥時間,卻不像NTG激烈。主要用於預防心絞痛發生,較少單純作為改善高血壓之用。 硝酸鹽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硝化甘油片可能造成血壓急遽降低。 副作用包含頭痛、頭暈、心跳加快、噁心、嘔吐、姿態性低血壓等。 突然停藥可能引發心絞痛。 勿與威而剛等壯陽藥合併使用,以免降壓過度。 高血壓藥物三: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CB) 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主要用於抑制鈣離子進入肌肉細胞,幫助血管平滑肌放鬆,使血管擴張,減低心肌收縮以降低血壓。CCB 藥物可分為二氫吡啶類(Dihydropyridine)與非二氫吡啶類(Non-dihydropyridine)2種,作用卻略有差異。 Dihydropyridine:阻斷周邊血管的鈣離子通道,進而達到血管擴張的作用。 Non-dihydropyridine:阻斷心臟的鈣離子通道以降低心跳速率。 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不可吃葡萄柚或喝葡萄柚汁。 副作用包括頭痛、便祕、水腫、頭暈、疲倦、噁心、嘔吐等。 有收縮性心衰竭、心臟傳導阻滯的患者不可使用。 非二氫吡啶類(Non-DHP)CBB 通常不建議與乙型阻斷劑(β-blocker)併用,以免心跳過慢或心臟傳導過度抑制。 高血壓藥物四: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主要是透過抑制血管收縮素I轉換為血管收縮素II,以避免血壓上升;另一個功用則是避免血管收縮素催化緩激肽(Bradykinin)的水解作用,使得緩激肽數量增加,以促進血管擴張。 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懷孕、腎動脈狹窄者禁止使用。 不建議與ARB合併使用,容易傷害腎臟並提高其他副作用的發生機率。 副作用包括起疹、乾咳、失去味覺、腎衰竭、血管性水腫等。 併用保鉀利尿劑時,患者可能會出現高血鉀。 高血壓藥物五: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 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簡稱 ARB)作用與ACEI 類似,但 ARB 是透過阻斷血管收縮素II與AT1受體結合,達到舒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 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懷孕、腎動脈狹窄者禁止使用。 不建議與ACEI合併使用,易傷害腎臟並促使其他副作用發生。 副作用包含乾咳、低血壓、頭暈、鼻塞、腹瀉、消化不良等。 乾咳的發生機率比 ACEI 低。 併用保鉀利尿劑時,患者可能會出現高血鉀。 高血壓藥物六:乙型阻斷劑(β-blocker) 透過阻斷交感神經上的腎上腺素β受體,阻止腎上腺素作用,使心跳速率減緩、血壓降低。由於有其他效果更佳的降血藥選擇,一般不會優先考慮用乙型阻斷劑治療高血壓,除非患者有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但可能會視情況與其他藥物併用。 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副作用包括頭暈、呼吸困難、手腳冰冷、疲倦、噁心、頭暈、心跳變慢或不規則等。 對於糖尿病患者,乙型阻斷劑可能抑制交感神經反應,導致如心悸、手部顫抖等低血糖症狀被掩蓋,或者降低胰島素敏感度,使得血糖容易上升。(延伸閱讀:胰島素阻抗症狀不明顯、無徵兆!靠飲食運動逆轉勝) 其他高血壓藥物 以下藥物也有降血壓效果,但由於藥物機轉與副作用等緣故,通常為治療高血壓的次要選擇。 七、甲型阻斷劑(α-blocker) 阻斷α腎上腺素受體,使末梢血管擴張,達到降壓效果。由於甲型阻斷劑可減少膀胱及輸尿管之排尿阻力,因此多用於治療攝護腺肥大而非高血壓。(延伸閱讀:攝護腺肥大可靠吃藥改善?良性攝護腺肥大治療藥物介紹) 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副作用包括頭暈、頭痛、心悸、噁心、姿勢性低血壓、逆行性射精。 不適合收縮性心衰竭患者使用。 八、直接血管擴張劑(Direct Vasodilator) 與鈣離子通道阻斷劑一樣可鬆弛血管平滑肌,幫助血管擴張、減少末梢血管的阻力,使血壓下降。不過血管擴張劑是直接在血管壁作用,不須經由中樞神經系統。可考慮用於頑固性高血壓或高血壓危急患者。 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體重增加、頭暈、頭痛、畏寒、多毛。 可能造成血管過度舒張而導致心跳加快,視情況可能會與β-blocker併用。 九、α-2交感神經作用劑(α-2 […]


高血壓

高血壓可以喝咖啡嗎?有高血壓會頭痛?高血壓4大迷思破解

高血壓一開始通常都難以察覺,往往要等到血壓趨近高血壓的數據,或者高血壓引發其他疾病時,患者才驚覺自己有高血壓,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於去(2021)年發佈的最新研究顯示,18歲以上的青少年中的高血壓盛行率已高達26%,40歲以上更高達38%,估計全台至今已超過501萬人罹患高血壓,顯示出高血壓不再是大眾所認知的「中老年病」。 高血壓連帶引起的不適症狀也經常被輕忽,像是頭痛、暈眩等也讓人擔心,是否高血壓就是引發頭痛的根源?緊張忙碌的上班族身為高風險高血壓族群,又有何高血壓地雷?種種關於高血壓的迷思,《Hello醫師》在此為你一次歸納!(推薦閱讀:如何預防高血壓?8個降血壓的飲食方法一次看!) 為什麼會有高血壓?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多數高血壓都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原發性高血壓的成因相對不明,可能與遺傳、體重過重、鹽分攝取過多、壓力、缺乏運動等有關;繼發性高血壓通常能找到導致血壓升高的原因,像是內分泌異常、腎臟疾病、先天性動脈血管疾病及服用影響血壓升高的藥物等。(推薦閱讀:認識血壓:血壓標準、高血壓的症狀、原因和治療) 目前測量血壓的方式有4種: 診間血壓(ROBP):到醫院就診時,由醫護人員按照常規測量的血壓;數值易受病患情緒、壓力、量測時間及環境影響。 自動診間血壓(AOBP):到醫院就診時,醫護人員安排病患到無人的診間測量;血壓機會自動量測數次,並取其平均值。 居家血壓(HBPM):在家中使用血壓機自行量測;便利性高、誤差小。 動態血壓(ABPM):佩戴自動血壓測定儀,每30~60分鐘自動測量血壓;費用高、取得不易,便利性低。 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所訂定高血壓治療最新指引,建議使用居家血壓做為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 居家血壓採722原則測量,方法如下: 7:連續7天量測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 2:每次量血壓2遍,取其平均值(中間至少間隔1分鐘) 持續測量1週後,只要平均居家血壓超過120mmHg,即為高血壓前期;超過130mmHg,就是第一期高血壓。 由於高血壓通常不會有什麼症狀,即使血壓異常,患者也未必會感到不舒服,所以經常會忽略而延遲治療。少數高血壓患者會有頭暈、頭痛、耳鳴、心悸,嚴重者甚至有嘔吐、昏迷等症狀。(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大部分的患者都能經由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但若是無法透過前述的方式有效控制血壓,則需考慮服用降血壓藥治療。(同場加映:不想當藥罐子?試試5種高血壓健康生活撇步) 1. 高血壓會引發頭痛? 事實上,血壓過高確實會引發頭痛,但必須高到180mmHg以上。頭痛其實只是一種症狀,背後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病因,主要可以分為原發性頭痛(Primary headaches)和次發性頭痛(Secondary headaches)。 原發性頭痛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叢集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s) 偏頭痛(Migraine) 新發每日持續性頭痛(New daily persistent headaches) 緊張型頭痛(Tension headaches)(推薦閱讀:什麼是緊張型頭痛?原因、症狀、診斷、治療) 次發性頭痛可能與下列症狀有關: 頭部受傷 腦部感染,包括腦炎(Encephalitics)、腦膿瘍(Brain abscess)等 水腦症(Hydrocephalus) 血壓過高 藥物濫用 鼻塞(Sinus congestion) 腦瘤(Brain tumor) 2. 高血壓可以喝咖啡嗎? 咖啡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為咖啡因,根據文獻,一般成人每日攝取3~5杯黑咖啡(每杯約235毫升),咖啡因攝取量每日建議不超過400毫克。(延伸閱讀:有心臟病還能喝咖啡?這樣喝竟然幫降心臟病風險) 攝取適量的咖啡因不但可提高認知能力、減少憂鬱及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還能降低肝硬化、減少肝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但咖啡因對心臟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是一種興奮劑,可能會使人在短時間內提高血壓,患有高血壓,或正處於中風、心臟病、心絞痛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攝取過量的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同場加映:少喝咖啡10理由!助眠少焦慮護腸道) 3. 高血壓可以捐血嗎? 捐血可以促進紅血球的新陳代謝,平均1個紅血球可活120天,老的紅血球在肝臟或脾臟中被吞噬掉,血紅素也會被分解出鐵質而再利用。 經研究發現,捐血後因骨髓幹細胞被短暫刺激,會加速造血,捐出的血不分新舊,人體平均2個月內可以將捐出的血補滿,此時年輕紅血球佔全血的比例會增加,因年輕紅血球流速較快、細胞膜較平整,可減少血管內皮的不良反應。 不過,並非人人都能捐血,若捐血者本身有高血壓,而且血壓控制不佳、短期內醫生有更改過血壓藥物或劑量,或產生高血壓併發症者,如心臟衰竭、腎衰竭、心肌梗塞等問題,都不適合捐血。 4. 高血壓可以喝酒嗎?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喝酒可能會使高血壓藥失去效用。此外,若要避免血壓上升,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30公克酒精(約50%烈酒60c.c.或紅酒150~200c.c.) 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一般男性每日不可喝超過1罐啤酒,女性則不能超過半罐啤酒,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胎兒的健康,必須禁止飲酒。(推薦閱讀:高血壓可以喝酒嗎?拿捏份量就沒問題!)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認識血壓:血壓標準、高血壓的症狀、原因和治療

長期的高血壓(Hypertension)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尤其初期疾病並無顯著症狀,患者常常都要等到高血壓所引發的疾病症狀顯現,才知道自己也是高血壓一族。《Hello醫師》將於本文剖析高血壓,從定義、成因、症狀及預防等各種不同層面了解高血壓。 高血壓定義 什麼是血壓? 血壓是血液流動時對動脈管壁造成的壓力,心臟打出血液打到動脈時的壓力,就產生收縮壓(Systolic),心臟舒張時,血液回流的壓力,則是舒張壓(Diastolic)。這兩者分別代表了血管在心臟舒張和收縮時,所承受的壓力。壓力大小的變化造就了高血壓和低血壓(Hypotension)。(推薦閱讀:高血壓心臟病) 影響血壓變化的主要原因大致有2個,一是心臟泵送的血液量,每1次心搏送出的血液量愈多,血管要承受的壓力也愈大;另1個原因則是動脈管徑大小,我們時常聽到的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就是造成血管堵塞、窄化的疾病症狀,而這往往會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簡稱冠心病)等心臟疾病。(同場加映:維持心臟健康:心臟保健與功能介紹) 衛福部建議高血壓前期的民眾,應著手改善生活型態、監控血壓,避免高血壓狀況惡化。 高血壓的原因與種類 其成因可分為以下2種: 1. 本態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又稱原發性高血壓,成因仍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生活習慣、壓力相關,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皆屬於此種類型。 2. 續發性高血壓(Secondary hypertension):又稱繼發性高血壓,此種高血壓傾向突然發作,造成血壓數值升高的程度,通常比原發性高血壓還要嚴重。可能造成的疾病、藥物因素如下: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推薦閱讀:心血管的沉默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 甲狀腺問題 先天性血管問題 腎臟問題 腎上腺腫瘤 藥物 毒品(同場加映:毒品危害超過想像~菸酒咖啡也會上癮) 除此之外,還有1種「白袍高血壓」(White coat hypertension),指的是患者在醫院或讓醫師測量血壓時,因為焦慮和緊張而導致血壓升高,但在其他環境卻不會發生的特殊症狀。 高血壓的症狀 對大部分人來說,高血壓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只有少數患者可能有頭痛、呼吸困難或急促、流鼻血的症狀,但通常這時的高血壓症狀已相當嚴重,更不用說這些症狀也很容易被當作是其他疾病引起,甚至被患者忽略,因此,唯有定時測量血壓,才是了解自己有無高血壓最好的方式。(延伸閱讀:腎不好血壓跟著飆!了解腎臟與心血管疾病關係)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 首先得從建立固定量測血壓的習慣開始,衛福部建議民眾,滿18歲後保持每年至少量測血壓1次的習慣。若血壓讀數低於收縮壓120毫米汞柱 (mmHg),舒張壓80毫米汞柱,便屬於標準值以內。如果量測結果顯示已經是高血壓前期或高血壓,請就診與醫師討論如何改善高血壓狀況,並持續追蹤血壓變化。 另外,左右手量測血壓的讀數可能有所差異,請以讀數較高的手臂作為主要測量手臂與判斷依據。 引發高血壓的風險 由於高血壓幾乎沒有症狀可言,因此如果發現自己符合許多以下所列、可能造成高血壓的風險,請記得量測血壓並做出改善。高血壓不僅會對血管造成負擔,也會影響大腦、腎臟和眼睛等器官,提高其他併發症的發生機會。 老人 種族(黑人較易罹患高血壓) 家族史 抽菸 飲酒 壓力 缺乏運動 肥胖(推薦閱讀:小心胖到讓血管油滋滋!肥胖症與心臟病的關聯) 鈉攝取過多(同場加映: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鉀攝取太少 慢性病,如糖尿病和腎臟病 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 嗜鉻細胞瘤(Pheochromocytoma) 甲狀腺疾病 懷孕 大家都知道年紀大容易罹患高血壓,但兒童高血壓也同樣存在,根據梅約診所(Mayo Clinic),小於6歲的兒童可能會因腎臟病或心臟病引發續發性高血壓,大於6歲的兒童則跟成人相似,可能因不健康的飲食或缺乏運動而罹患原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的診斷方法 有些人可能並不清楚高血壓該看什麼科,其實家醫科、一般內科和心臟內科皆可以。而測量血壓是用來判斷是否有高血壓的主要方式,不論是透過醫師或醫護人員協助量測,利用擺放在醫院供民眾使用的血壓計,或是自行購買血壓計並照著使用說明操作。 根據情況,醫師可能採用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簡稱 ABPM),或者在家自行量測血壓,製作血壓紀錄表,以利判斷病情。(同場加映:在家量血壓:血壓計種類、操作流程、注意事項、血壓標準) 除了量測血壓外,醫師也可能進行以下檢查,確認有無心臟病的風險或跡象:(推薦閱讀:心臟不適要做心電圖還是X光?一次了解各類心臟檢查項目) 血液檢查 尿液檢查 膽固醇檢查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 ECG or EKG)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 高血壓的併發症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或稱心臟病發作) 中風(Stroke)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


高血壓

心臟病飲食禁忌你知道嗎?少碰高糖、高脂、高鈉食物

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資料顯示,餐廳提供的餐點份量往往多於我們所需的熱量。為了不讓心臟疾病找上門,飲食控制是很重要的一環只要做好飲食調整,就能幫助降低身體血糖、血壓、高膽固醇及調控胰島素,進而優化心血管系統運作。 《Hello醫師》以下將列出應避免的不健康食物,以及有益心臟機能的水果和茶飲,若身邊有心臟病的親友,不妨參考這篇的飲食習慣。 精緻澱粉少吃為妙 全榖是很好的纖維和其他營養來源,但如果是精緻澱粉可就不一樣了,因為精緻澱粉在加工過程中會破壞其天然結構、減少很多營養元素,包含膳食纖維、礦物質、脂肪酸和植物性化合物等。此外,為了讓食物更可口好吃,它還會加入許多調味成分,例如反式脂肪、鈉及糖。(同場加映:有益心臟健康食物:大豆蛋白 莓果 酪梨 橄欖油) 此外,攝取過多的熱量容易在體內轉換成脂肪,引起血脂升高。因此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建議,民眾應儘量減少攝取精緻加工穀物,以1份30公克來算,1週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7份,以下列出應減少攝取的加工食品: 精緻澱粉 麵包 甜甜圈 餅乾 鬆餅 蛋糕 餡餅 麵條 高脂肪零食 高脂肪食物少碰為藥 為了保障心臟健康,應減少飽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相當重要。可以在料理肉類前,建議先把肥肉去除,或選用脂肪少於10%的瘦肉;但完全不攝取脂肪也不行,建議以低脂取代高脂,避免的高脂蛋白質,像是全脂奶、乳製品、動物內臟、肥肉和雪花肉(又稱霜降肉)、肋排、香腸、培根、油炸物。 按照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以下簡稱 AHA)的資料,以1天2000卡路里的熱量來算,飽和脂肪請控制在11~13克即可;反式脂肪則完全不建議攝取,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商品成分標示有部分氫化(Partially hydrogenated),意味著它含有反式脂肪。以下列出應盡量避免食用的油脂: 奶油 豬油 培根脂肪 肉汁 奶精 人造奶油 酥油 可可脂 椰子油 棕櫚油 棉籽油 棕櫚仁油 以無糖茶取代高糖分飲料 料理需要鹽來提味,若過量攝取可能會有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建議選擇罐頭和調味料這類高納食品時,應選擇低納類型或減少攝取。AHA建議,成人1天不要攝取超過2300毫克的鈉,原則上控制在1500毫克為佳。 然而不只是鹽,糖類也是易造成心臟疾病的禍首之一。例如,1罐350毫升的碳酸飲料,就要約10茶匙的砂糖,比起固狀食物,人體對液體所帶來的熱量更加敏感,導致肥胖機率增加。比起喝些不健康的碳酸飲料,不如將下面5種天然食物打成汁、直接食用或沖泡壺好茶,可幫助提升心臟健康: 漿果:能幫助降低血壓、提升好膽固醇。以蔓越莓和櫻桃為例,它們優化內層細胞組織的健康;深紫葡萄則有白藜蘆醇(Resveratrol)的抗氧化劑,有益血管內壁健康。(推薦閱讀:血管鈣化、動脈就硬了?血管鈣化和吃鈣無關!戒菸酒、健康吃卡實在) 石榴:公認的抗氧化水果,它的種子可以降低動脈粥狀硬化、提升氧化氮、改善血管堵塞,減少心臟疾病的發生機會。 山楂:含有原花青素,能抑制血管收縮素轉換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以下簡稱 ACE),幫助提升心臟輸氧量和心肌機能。但若你目前有正在使用降血壓藥物,請避免使用或與醫師討論,因為山楂與降血壓藥物共同使用,可能產生增效作用,引發危險。(延伸閱讀:對心臟好的食物有哪些?4大最強護心食材報你知) 木槿:與漿果相似,它帶有花青素、檸檬酸、蘋果酸、多酚類、生物類黃酮,以及些微的維生素 C。味道和蔓越莓有點像,能幫助降低血壓和鈉、抑制 ACE,且可能有助於控制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博士茶:又稱南非國寶茶,是種無咖啡因、富抗氧化劑的發酵茶,味道類似紅茶。除了可以降低血壓、抑制ACE,它同樣能提升身體抗氧化系統、減低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提升血中多酚類和營養素。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heart-rate]


高血壓

高血壓心臟病:血壓標準、診斷、治療、預防

心臟病長年位居十大死因排行榜上,而你對它認識多少呢?若概括地分類心臟病類型,可分為高血壓心臟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或稱冠心病、缺血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與風濕性心臟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這4種。《Hello醫師》將著重介紹高血壓心臟病,帶你了解其產生原因、症狀、治療及預防方式。 什麼是高血壓心臟病? 在談高血壓心臟病前,我們得先了解高血壓的定義。根據衛福部所引用之美國報告顯示,收縮壓≥130mmHg(毫米汞柱),舒張壓≥80mmHg,就屬於高血壓。不過民眾需特別注意,心臟收縮壓120~129mmHg,舒張壓<80mmHg,就已經算「高血壓前期」,最好開始改變生活型態,並定時測量血壓,避免高血壓情況惡化。(推薦閱讀:高血壓就在你身邊!這些高血壓地雷你知道嗎?高血壓4大迷思一次破解!) 長期血壓高是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的主要原因,只要是由高血壓所造成的心臟疾病,都能通稱為高血壓心臟病,以下列出3種高血壓對心臟可能造成的危害。 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高血壓會使心臟每次的搏動更費力,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心肌增厚,由於左心室連結主動脈,是體循環的起點,因此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左心室。 動脈狹窄:高血壓可能會壓迫到血管,使血管變窄。如果負責供給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受到壓迫,血液供給不足,就可能導致血液凝塊產生,甚至堵塞血管,導致冠心病。 心臟瓣膜疾病(Valvular disease):瓣膜是心臟為了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設計,當血管長期因為高血壓而受到壓迫導致變形,瓣膜也可能因此無法完全閉合,導致血液逆流、血液供給不足或加速主動脈硬化。(推薦閱讀:瓣膜性心臟病) 高血壓心臟病的症狀 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每個病患感受到的症狀也不盡相同,甚至也有無症狀包含在內,如果你經常有這些症狀出現,建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早期發現與治療,可以降低併發症與致死率。以下為罹患高血壓心臟病者可能出現的症狀: 心絞痛(推薦閱讀:心肌梗塞男女有別!非典型症狀含胃痛、冒冷汗、疲勞) 胸悶 呼吸困難、急促 疲勞 背、脖子、手臂、肩膀疼痛 久咳 沒有食慾 腳踝和腿部發腫 高血壓心臟病的診斷方法 若你懷疑自己有高血壓心臟病而前往醫院檢查,除了基本的抽血檢查之外,醫師可能會使用下列方式確認你的心臟活動狀況: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ECG或EKG):藉由在心臟、腿部和手臂等位置貼上電極貼片,利用心電圖儀器檢測心臟的電位變化,並將結果顯示在螢幕上。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利用超音波觀測心臟活動情形,同時可拍攝並記錄心臟影像。 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oronary angiography):俗稱心導管檢查,透過將一根細管從腹股溝或手臂插入,將顯影劑注入血管,以便使用X光儀器觀察冠狀動脈的血流情況。(推薦閱讀:心電圖或心導管?侵入與非侵入性心臟檢查一覽) 運動壓力測試:使用跑步機或踏步機等運動器材,觀察運動對心臟產生的壓力。 心肌灌注掃描(Nuclear stress test):將放射性同位素如鉈-201(Tl–201)和鎝-99(TC–99)注入體內,可以觀察血液在血管流動的狀況。 高血壓心臟病的風險 衛福部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心臟病造成20,457人死亡,經比值轉換後,較去年增加了598位心臟病死亡者, 並位居45歲以上死因的第2名,實在是中老年人必須特別注意的疾病,除了年紀增長所造成的自然退化之外,抽菸、肥胖、攝取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缺乏運動和家族病史,都是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罹患機率的風險因子。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停經前,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的風險要比男性低,其主因是女性在更年期後,血管會因為雌激素(Estrogen)的減少而彈性變差,導致高血壓的威脅增加。(推薦閱讀:女人更年期後要小「心」!了解更年期與心臟病的關係) 高血壓心臟病的併發症 當高血壓對心臟造成了上述所提的變化,若沒有早期發現予以治療,便可能進一步造成以下併發症: 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心臟無法將足夠的血液輸送至身體各處。 心律不整(Arrhythmia):心跳變得不規律、異常,比如心搏過速(Tachycardia)、心搏過緩(Bradycardia)等。 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因動脈狹窄、血流量減少,造成供給心臟的氧氣不足,患者可能有心絞痛症狀。若發生血栓則可能導致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也稱心臟病發作(Heart attack),主因為流向心臟的血流中斷,導致心臟缺氧,需要盡快送醫急救。 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通常是因嚴重的心律不整症狀,導致患者的心臟停止跳動、停止呼吸並失去意識,需要盡快送醫急救。(推薦閱讀:奪命僅數分鐘!預防心因性猝死這樣做) 中風(Stroke):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身體機能喪失。 高血壓心臟病的治療方法 依據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可採取的治療方式也會有所差別,以下為常用於治療心臟病及相關症狀的藥物。 利尿劑(Diuretic):適用於大多數患者的降血壓藥物。 硝酸鹽(Nitrates):主要用於避免心肌梗塞、減輕心室前負荷(Preload),也就是心臟在收縮時,心室肌肉所受到的壓力,達到增強冠狀動脈血流的目的。 史他汀(Statins):降血脂藥物之一,可減少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稱壞膽固醇),以減少心臟病與中風的發生機率。(推薦閱讀:降膽固醇你吃對了嗎?3大降膽固醇藥物功能、副作用揭祕) 鈣離子管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幫助血管平滑肌放鬆,使血管擴張,減低心肌收縮以降低血壓。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


高血壓

高血壓但不想當藥罐子?降血壓方法快看,5個生活飲食建議報你知

高血壓在台灣如今是十分普遍的慢性疾病,據衛福部國建署統計資料顯示,18歲以上國人有25%的人罹患高血壓;換句話說,每4個人之中,就有1個有高血壓。 高血壓的成因多來自於現代生活的不良習慣,如飲食過鹹、缺乏運動、抽菸及喝酒等,而高血壓本身雖無症狀,卻可能導致中風、心臟病、心臟衰竭或腎臟病等併發症。 因此,除透過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外,生活習慣的改變在改善高血壓上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下《Hello醫師》將提供你5個有助於降血壓的方法。 1. 建立健康的飲食計畫 高血壓的病患必須減少鹽分的攝取,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的納總攝取量不應超過2400毫克(即6克鹽);此外,若能將鹽攝取量降至6公克以內,血壓則可下降2~8mmHg(毫米汞柱),相當於每日服用1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之成效,意即減鹽的飲食生活即能有效降低血壓過高的情況。(延伸閱讀:愛吃太鹹要注意!小心高血壓與腎衰竭找上你) 此外,高血壓患者建議可實行得舒飲食(DASH diet,字面意思為「停止高血壓的飲食方法」)。得舒飲食的特色為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少飽和脂肪、少反式脂肪和膽固醇,內容主要為多食用蔬果、低脂食品,攝取更少的脂肪,尤其是反式脂肪。因此在採買食物前,建議仔細閱讀標章,選擇鈉含量最低的食品。(推薦閱讀:高血壓心臟病:血壓標準、診斷、治療、預防) 2. 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除有助降低血壓外,也能同時解決很多相關的健康問題。因此高血壓病患應與醫師諮詢,討論適合的運動種類及強度。一般而言,醫師會建議高血壓病患,每天或者1週數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但不同的運動種類及強度所需的時間不同,其中以快走等有氧運動最適合高血壓患者進行。 3. 保持健康體重 維持健康的體重有助於控制你的血壓,並減少其他疾病的發生率,若你有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建議開始著手減重。降低體重可改善血壓,同時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同時在運動減重的過程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俗稱好膽固醇)則會提高。此外,你也可以測量身體質量指數(BMI),了解自己的體態是否位於標準內,並加以改善。(延伸閱讀:膽固醇是什麼?看脂蛋白密度分好壞) 4. 限制飲酒量 當人體攝取的酒精愈多,體內的三酸甘油酯濃度就會愈高;三酸甘油酯是血液中的一種脂肪,且酒精所含的高熱量也會導致你的體重增加。為了避免高血壓持續惡化,應減少飲酒。依據衛福部的每日酒精攝取量建議,男性每天不得飲用超過2罐330毫升啤酒(約20g純酒精),女性則不得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延伸閱讀:喝酒臉紅原來是缺少這個!3方法改善亞洲紅臉症) 5. 適時紓解壓力 壓力對身心都會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導致血壓升高,找尋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如聽音樂、運動和冥想都是不錯的選擇,瑜伽或太極拳可幫助調整呼吸、舒緩憤怒的情緒和疲勞,並維持內心平靜。(同場加映:怕高血壓找上門?這5種飲食觀念快學起來)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