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慢性疼痛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Chuck Huang · 更新日期:2021/01/29

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的定義

慢性疼痛(Chronic pain),是指造成身體組織持續損傷的疼痛,它會延續幾個月甚至幾年之久。常見的慢性疼痛有: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偏頭痛(Migraines)、肌腱炎(Tendinitis)、腕隧道症候群(Carpel tunnel syndrome)。慢性疼痛與急性疼痛(Acute pain)不同,急性疼痛的時間較短,而且主要是告訴我們身體有受傷的警訊。

慢性疼痛是指任何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的疼痛。當患有慢性疼痛時,您的神經系統會從身體接收到固定的疼痛訊號,可能持續幾個月甚至於好幾年之久。疼痛有時會影響人的日常生活習性,造成失眠(Insomnia)或睡眠品質不佳、易怒、憂鬱、情緒變化、焦慮疲勞,同時對每天要進行的例行活動失去興趣。由於心理與生理是相連結的,因此治療慢性疼痛包含處理身體、心理2個層面的疼痛情況。

如何衡量慢性疼痛的程度?

根據疼痛情況區別,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建議的疼痛階梯(Pain ladder),將疼痛分為:輕微、中度、嚴重3種程度。

  • 輕微疼痛:有時需要藥物的幫助,但輕微疼痛也可以不需要服用藥物就不再疼痛。如果想加快療癒速度,您可以考慮服用緩解輕微疼痛的藥物。
  • 中度疼痛:中度疼痛的程度比輕微疼痛強烈一些,它的影響,有可能導致日常活動無法正常進行。中度疼痛往往讓人無法忍受,因此需要服用藥效較強的藥物,才能改善疼痛的情況。然而中度疼痛療癒後,如果一段時間沒有再復發,疼痛的情況可能不會再發生。
  • 嚴重疼痛:疼痛的程度會妨礙每天所有的生活作息。患有嚴重疼痛的人,由於疼痛程度嚴重,可能得長時間臥床或坐在椅子上休息。一般而言,嚴重疼痛不會自行消失,治療時間是連續不斷的好幾天,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慢性疼痛的原因

很多因素會造成慢性疼痛,疼痛往往會隨著年齡一起增加。當人漸漸年老時,體內細胞也會慢慢開始崩解、損壞;而骨骼與關節,通常是最先發生損壞的部位。神經細胞(Nerve cell)也一樣會崩解損壞而導致慢性疼痛。某些慢性疼痛可能是由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所引起,如:姿勢不良、經常從事出力或搬重物的工作、體重過重,或是曾經受傷,都會導致疼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以及纖維肌痛(Fibromyalgia)等疾病,也可能是患有慢性疼痛的原因。長期疼痛也可能是由癌症、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胃潰瘍膽囊疾病引起。儘管一開始是因為受傷或生病產生疼痛,不過很多個案的慢性疼痛形成原因,卻是比較複雜的,因為即使身體方面的疼痛已經治癒,心理層面後續可能不間斷地受到影響,會又再產生疼痛。這使得要找出有效治療疼痛的方法,顯得困難重重。

慢性疼痛的風險因素

哪些人和哪些因素屬於慢性疼痛的高風險群?

  • 年長者由於退化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eases)的關係,容易患有慢性疼痛。
  • 基因可能讓某些人對疼痛更為敏感,如:偏頭痛的成因與基因有關。
  • 非裔美國人與西班牙裔美國人,罹患慢性疼痛的風險較高。
  • 肥胖的人因為健康狀況較差,因此較容易患有慢性疼痛。
  • 兒童時期曾經受傷或有外傷的人,也容易患有慢性疼痛。
  • 某些心理疾病如:憂鬱焦慮,會影響大腦對疼痛的認知。
  • 腦部構造異常的人,因為有過多的痛覺感受器,會降低對疼痛的忍受程度。
  • 因為工作間接造成的傷害,或是某些特定類型工作,如:從事出力或搬重物的工作,會提高您罹患慢性疼痛的風險。
  • 慢性疼痛的形成與慢性壓力(Chronic stress)、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有關係的。
  • 抽菸會增加身體產生疼痛的風險;抽菸也會讓身體對疼痛管理的治療反應變差。

慢性疼痛的徵兆與症狀

慢性疼痛的定義是,任何持續超過12個星期以上的疼痛,並且有可能是出現下列的情形:

  • 輕微或嚴重的疼痛。
  • 刺痛、灼燒感疼痛、持續性疼痛,或有如被電流貫穿身體一部分或全身造成的疼痛。
  • 造成身體不舒服、緊繃、僵硬的疼痛。

慢性疼痛如何影響日常生活?

疼痛會妨礙您的日常生活,限制您的行動,讓活動力、體力、精力降低。根據估計,約有4千2百萬的美國成年人,因為疼痛或身體感到不舒服,導致他們每星期有好幾天的晚上都睡得不安穩。如果沒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很容易造成其他心理的問題,如:憂鬱或失眠。

慢性疼痛的診斷、治療將會增加您的財務負擔。以2010年為例,美國因為疼痛相關的健康照護全年總費用約在$5千6百億美元~$6千3百50億美元之間;這些費用包括照護疼痛的費用,因為疼痛無法上班、工作而請假,無法領到薪水,以及間接造成的產能損失等。雖然現有的治療可以降低癌症引起的疼痛,但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在死亡前的住院期間,仍然受到疼痛所苦。調查結果顯示,50%~75%的癌症病患,死亡前擁有中度到嚴重程度的疼痛。

慢性疼痛的併發症

如果慢性疼痛對您造成下述的任何併發症,請諮詢您的醫師請求專業醫療協助。您的醫師可以幫助您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案,做好疼痛管理,以避免其他併發症產生:

  • 焦慮。
  • 憂鬱。
  • 逃避會造成疼痛的任何事物、活動。
  • 歸因於疼痛造成的外傷。
  • 長期依賴緩解疼痛的藥物。
  • 不容易找到工作。
  • 因為無法工作,或無法支付醫療費用而形成壓力來源。
  • 缺乏睡眠。
  • 無法集中精神、記憶力有限。
  • 因為壓力引起的健康問題,如:頭痛、胃食道逆流消化不良腹瀉血壓升高。
  • 別人不理會或不相信您有慢性疼痛。
  • 由於疼痛劇烈或可能會導致過於疼痛,因此必須婉拒參與家庭活動。
  • 在別人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因為疼痛無法協助他人。
  • 失去每日正常生活作息,覺得生活毫無目標。
  • 對生活感到迷失,沒有明確的人生方向。

慢性疼痛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患有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通常是來自內臟的疼痛。來自內臟的疼痛,比身體外部的疼痛,更難加以精確指出來。另一方面,因為每個人對疼痛可以忍受的程度不同,要診斷患有慢性疼痛顯得非常個人化、主觀。醫師診斷時是根據患者對疼痛的描述,疼痛的程度,與疼痛發生時間點、位置,等資訊進行判斷。

詳細描述疼痛情況,有助於您的醫師診斷疼痛並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治療慢性疼痛需要有專業的醫療保健人員協助,治療過程中,請您經常確實與相關人員充分溝通,讓治療達到最好的結果。您甚至可以諮詢您的醫師,在疼痛的情況下,是否適合上班、逛街購物、運動,如何好好睡一覺。

有時唯一能判斷治療是否有效的衡量標準是,經過治療後,患者能做些治療前無法做到的某些事情、工作。這部分是醫師需要清楚了解、知道的,才能對病患要進行的治療做適當決定。您的醫師會對您進行身體檢查、抽血檢驗、照X光。診斷疼痛原因需要做的檢驗可能包括下列的項目:

  • 電腦斷層造影檢查(Computed tomography, CT),或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rised axial tomography scan,CAT scan)。
  •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 椎間盤攝影術(Discography)。
  • 脊髓造影(Myelogram)。
  • 肌電圖(Electromyogram, EMG)。
  • 骨骼掃描(Bone scans)。
  • 超音波影像(Ultrasound imaging)。

慢性疼痛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如何治療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的治療,是要降低疼痛程度,並改善、提升身體功能,讓患者能重新開始從事每天的活動。有些認真投入慢性疼痛自我管理計畫的患者,在提升、改善疼痛的能力上,確實有顯著的進步。

下列的各項治療,是有效管理慢性疼痛最常見的方法:

  • 緩解疼痛的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對乙酼胺基酚(Paracetamol),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以及抗痙攣劑(Anticonvulsants),等各種藥物。
  • 電流刺激法(Electrical stimulation)、神經傳導阻滯(Nerve blocks)手術。
  • 精神療法(Psychotherapy)、放鬆治療(Relaxation therapies)、生物性反饋(Biofeedback)、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r modification)。
  • 輔助性醫療或另類醫療(Alternative medicine),如:太極拳(Tai chi)、針灸、靜坐冥想、按摩,以及其他類似的治療。

該如何做好慢性疼痛的自我管理?

即使您無法完全治癒慢性疼痛,您仍然可以有效控制疼痛。請您牢記,正向思考可以減緩您的疼痛程度。

  • 維持均衡飲食與適當運動,讓您自己達成理想的體重,擁有健康的身體。
  • 戒菸
  • 透過靜坐冥想,或其他釋放壓力方法,妥善處理好您的壓力。
  • 當您感到憂鬱或焦慮時,請尋求專業協助,幫助您解決問題。
  • 在工作場合,請做好安全防範以降低您受傷的風險。
  • 想要完全免除慢性疼痛,通常可能無法徹底做到。不過患者的目標,可以先簡單的從比過去可以從事更多日常活動做起,漸漸增加更多可以做得到的項目。

免責聲明

Hello 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身心科 · 博士身心醫學診所


文: Chuck Huang · 更新日期:2021/01/29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