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癬的定義
乾癬(Psoriasis)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皮膚病,是當皮膚細胞增生過於快速,而累積在皮膚表面,形成的乾燥銀色斑塊。嚴重程度有輕有重,也有可能會嚴重發癢,但不具傳染性。手指甲、腳趾甲、頭皮、臉部、手肘、手部、膝蓋、足部、胸部、下背及臀部間的皮膚皺褶,都很容易被影響。
乾癬有多常見?
乾癬很常見,好發於成年人,且男女不拘,請與醫師討論減少誘發的方法。
乾癬有哪些症狀?
乾癬的徵兆與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的有:
- 被銀色鱗屑覆蓋的皮膚紅斑
- 小的鱗片狀斑點(在兒童身上常見)
- 乾裂的皮膚,可能會出血
- 發癢、灼熱或痠痛
- 增厚、凹陷或粗糙的指甲
- 關節腫起或僵硬,有1/4罹患嚴重乾癬的人會有關節炎(Arthritis)的症狀。
可能還有其他症狀未被列出,若尚有疑慮請諮詢醫師。
什麼時候看醫生?
若懷疑自己患有乾癬,或符合下列狀況時,應就醫檢查,並和醫師討論:
- 尚未造成生活困擾,但有不適與疼痛。
- 引發關節問題,如疼痛、腫脹或無法活動自如。
- 皮膚外觀開始令人擔憂
- 有困難從事日常事務
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同,有疑慮時洽詢醫師永遠是最好的醫療途徑。
乾癬的原因
乾癬有可能是由很小的傷口、壓力、感染、暴露在寒冷乾燥的氣候、肥胖、遺傳,或是其他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導致,有時甚至會沒有任何明顯發作原因。上述僅能算是乾癬的誘發或惡化因素,導致乾癬的確切原因仍然不明,但有很高的可能是自體免疫系統反應異常。
乾癬的風險因素
下列因素可能會增加罹患乾癬的風險,或惡化現有的乾癬症狀:
- 皮膚上有傷口,如割傷、擦傷、昆蟲咬傷及曬傷。
- 荷爾蒙改變,特別是女性,如青春期及更年期時。
- 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鋰(Lithium,為治療躁鬱症)、抗瘧疾藥物、布洛芬(Ibuprofen)等抗發炎藥物、ACE抑制劑(ACE inhibitors,為治療高血壓)、β阻斷劑(Beta blocker,為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 其他免疫缺陷,如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 抽菸、飲酒過量
- 暴露在寒冷乾燥的氣候
- 壓力、喉嚨痛、肥胖、遺傳、其他感染
上述因素僅供參考,沒有暴露在危險因素中不代表不會罹患乾癬,欲知更多資訊請洽詢醫師。
乾癬的診斷與治療
以下資訊並非醫療診斷,請務必諮詢醫師以了解更多細節。
如何診斷乾癬?
醫師可以藉由皮膚、指甲和頭皮的外觀來診斷。當診斷結果不清楚的時候,也可能活體採樣,例如移除一小塊皮膚來檢驗。
如何治療乾癬?
乾癬無法根治,不過接受治療可幫助控制病情。應避免引發乾癬的事物,並使用處方藥物控制、緩解症狀。
輕微至普通的乾癬,可以用局部乳霜、乳液、洗髮精、以及含有焦油成分的軟膏,減少發炎反應,如泛紅、脫皮及發癢的狀況。若乾癬狀況已發展為中度至嚴重,則可能需要搭配類固醇及其他抗皮膚發炎的藥物。其他治療方式包括在礦物油中加入水楊酸(Salicylic acid,用於去除溶菌斑)、使用 PUVA光療法、使用免疫抑制藥物(如滅殺除癌錠,Methotrexate,或口服A酸,Isotretinoin)、使用抗組織胺(止癢用),以及抗生素(為避免二次細菌感染)。
什麼時候該看醫師?
乾癬的生活調整與居家療法
以下生活習慣調整與居家療法,可能有助於預防和應付乾癬: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審核日期: 2019-07-08 | 最後修改日期: 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