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小撇步

此類別將收錄各種料理和飲食方式,提供你各式各樣的飲食小撇步。

基礎知識

健康飲食小撇步

甲狀腺亢進原因、症狀?甲亢會好嗎?甲亢飲食禁忌與食物建議

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簡稱為甲狀腺亢進或甲亢,是女性常見的內分泌失調問題,相較於男性更高出4~5倍之多,不僅影響生理期,也會造成病患出現心悸等不適症狀。甲狀腺亢進並非無法控制的疾病,可以透過飲食、藥物或手術治療來改善。《Hello醫師》為您說明甲狀腺亢進原因、有那些症狀?以及應如何從飲食調整來改善病情!甲狀腺亢進是什麼?甲狀腺功能解說甲狀腺是人體的內分泌器官,狀似蝴蝶,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大小約2.5公分的腺體。甲狀腺分泌的含碘蛋白質,稱為甲狀腺素(Thyroxine),此激素的分泌量一旦過量失衡,就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導致甲狀腺亢進,影響皮膚、心血管、骨骼肌肉及腸胃等系統。甲狀腺亢進原因? 甲狀腺亢進發生的原因,可分為疾病與其他危險因子等2大類:甲狀腺亢進原因1:甲狀腺疾病葛瑞夫茲氏病(Graves disease)好發於年輕育齡女性患者,或集中於高齡患者的毒性多節結性甲狀腺腫(Toxic multinodular goiter),也被稱作為「繼發性甲亢」的病患。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身體會製造出抗體,刺激甲狀腺產生過多的甲狀腺素。[embed-health-tool-bmi]其他甲狀腺疾病普魯麥氏病 (Plummer's disease)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亞急性甲狀腺炎無痛性甲狀腺炎服用過量甲狀腺荷爾蒙及服用過量含碘物質濾泡性甲狀腺癌大量移轉非甲狀腺腫瘤產生甲狀腺刺激素絨毛腺癌葡萄胎睪丸胚芽癌卵巢性甲狀腺腫腦下垂體分泌過多甲狀腺促進激素(TSH)甲狀腺亢進原因2:其他危險因子抽菸工作繁重、經常情緒起伏等壓力因子甲狀腺亢進症狀:初期會怎麼樣?眼球突出手抖掉髮體重減輕脾氣暴躁月經異常骨質疏鬆症影響生育能力排便次數增加頸部(甲狀腺)腫大失眠、難入睡容易出汗、焦慮呼吸急促、心悸體溫升高、怕熱甲狀腺亢進會好嗎?甲狀腺亢進除了與患者內在的基因、遺傳有關,外在的環境及壓力也是引發的原因,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藥物來改善症狀,若能在疾病早期就配合治療,患者是有機會可以停藥,並和甲狀腺亢進和平共處,擁有良好生活品質。甲狀腺亢進飲食2禁忌 關於甲狀腺亢進的治療,除了藥物、手術的選項之外,患者應同時著手調整飲食,將有助提升治療效果,並建議患者應避免攝取下列食物,以免病情加劇:含碘食物碘是甲狀腺的主要原料,攝取過多會使甲狀腺製造更多荷爾蒙,因此,甲亢患者應避免高碘的食物。常見高碘食物包括:海帶紫菜海苔海魚貝類加碘鹽乳製品大豆製品蛋黃鹿角菜膠麵包餅乾罐頭水果乾等加工食品酒精、咖啡因飲料由於甲狀腺亢進病人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咖啡因容易導致病患心悸,因此包含咖啡、茶或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尤其是酒精飲料,攝取後將擴張血管使心跳加快,造成甲亢病患心律急升,形同自殺行為,最好避免。甲狀腺亢進5大飲食建議:可以吃什麼食物?均衡飲食與運動不僅有助甲亢患者控制病情,同時亦可減輕壓力,建議即便工作繁忙,也應盡量適度安排運動,並避免熬夜、三餐不規律、過度加班。另外,有助於控制甲狀腺亢進的營養素也應隨時補充,讓病情順利改善與控制。十字花科食物:花椰菜、白蘿蔔、青江菜、高麗菜有助於抑制分泌甲狀腺素。維生素:甲狀腺亢進會造成病人體重下降,因此也應提高各類營養素的攝取,如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等等。維生素A以橙黃色與深綠色蔬菜為主;維生素B群可由全穀類、瘦肉獲取;富含維生素C則有柑橘類、木瓜、芭樂等。鈣:鈣不但可以強健骨骼,更是神經傳導及肌肉收縮的關鍵角色。由於甲狀腺亢進患者經常處於高代謝,鈣質容易流失,因此也需要多補充含鈣質食物,如小魚乾。鉀:甲狀腺亢進容易造成低血鉀,當體內鈣離子過低,可能會引起肌肉無力,因此要多攝取菠菜、空心菜、楊桃等含鉀豐富的食物。維生素D:能幫助骨骼健康生長,若缺乏維生素D會讓甲狀腺亢進更加惡化。除了多曬太陽,也可以補充肝臟、多脂魚類、菇類。【延伸閱讀:B群推薦品牌15款2024最新!B群怎麼吃、攝取量詳解】甲狀腺亢進好發族群女性有家族史長期壓力大懷孕或生產碘攝取過多甲狀腺激素偏高怎麼辦?甲亢治療方式與副作用甲狀腺亢進有3種治療方式:抗甲狀腺藥物使用藥物抑制甲狀腺製造過多甲狀腺素,服藥初期使用較大劑量,當甲狀腺功能改善後,醫師會根據患者症狀降低藥量,甚至可能停藥。停藥後甲狀腺亢進仍可能復發。長期吃抗甲狀腺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疹 關節炎 發燒 暫時性白血球降低放射碘甲狀腺會主動吸收碘,在服用放射碘後,一開始甲狀腺會產生發炎反應,接著萎縮或纖維化,使用一次放射碘,效果可維持數年。由於甲狀腺受到碘的破壞,最後會有甲狀腺功能低下,一輩子都要補充甲狀腺素藥物,維持身體機能運作。手術切除甲狀腺切除部分甲狀腺,在甲狀腺後側留下2~3克的組織。可能併發症:甲狀腺功能低下副甲狀腺功能低下聲帶麻痺(喉返神經損傷)優點缺點費用抗甲狀腺藥物不會永久甲狀腺低下無須住院需長期用藥藥物副作用復發機率高健保給付放射碘方便、有效、安全無須住院治療效果佳甲狀腺低下機率高懷孕、哺乳者不可使用突眼可能惡化健保給付手術切除甲狀腺症狀改善迅速治療效果佳需住院會留疤痕手術、麻醉所產生的疼痛感與風險健保給付/自費微創手術(圖片授權:達志影像)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FB:https://helloyishi.tw/uzLBu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看更多 健康飲食小撇步 相關文章

健康飲食小撇步

分子料理好吸睛!乳化和水膠體如何作用

對現在的人來說,「吃」已經不是僅僅為填飽肚子而存在,若經濟能力許可,我們渴望在進食之餘,能得到精神與視覺上的滿足,於是分子料理(Molecular gastronomy)就這樣應運而生,其將科學帶入廚房,運用獨特的料理方式與擺盤技巧,不僅吸睛又有趣,以下為你揭開分子料理的神祕面紗。 分子料理原來是食品科學 當食物經由廚師精心製作成分子料理後,往往都會讓客人嘆為觀止、捨不得食用,不單形狀別於我們的既定認知,甚至味道及口感都有可能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而背後的原因,其實跟創意或設計沒有太大的關聯,它只是將物理和化學原理應用在食物上,亦為食品科學(Food science)的一環。 許多人聽到「分子料理」可能會聯想到是否有很多人工添加物,但事實上,多數分子料理中經常使用的乳化劑(Emulsifier)和增稠劑(Thickener),都由天然動植物上提煉製成。分子料理所使用的方式繁多,包括乳化劑、泡沫(Foam)、冷凍(Freezing)、脫水(Dehydrating)、真空低溫烹調法(Sous-Vide,又叫舒肥法)、晶球化(Spherification)、酵素作用(Enzymatic action)、糖替代品(Sugar substitute,或稱代糖)和水膠體(Hydrocolloid)等等。(同場加映:得舒飲食5大好處~減肥減憂降血壓) 乳化避免油水分離 在眾多分子料理方式當中,乳化劑和水膠體是較為健康和實用的烹調方法,因為它們所運用的飽和脂肪、膽固醇、添加糖(Added sugar)和乳品量較低。先來看看乳化的作用方式吧![embed-health-tool-bmi] 乳化其實是兩種不互溶液體(Immiscible liquids)參雜在一起的狀態,而我們都知道油和水彼此不相溶,因此在製作冰淇淋、牛奶或沙拉醬時,需要加入乳化劑以維持型態。以鮮奶為例,若擱置一段時間,其液體會開始分開,出現「油水分離」的情形,而當你用力搖晃或攪拌時,液體又會再次融在一起,而大多數鮮奶在販售前,都會先經過「均質化」,以減少以上情形發生。 只要把擁有乳化劑的食材運用在料理中,就能做許多變化,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大豆卵磷脂(Soy lecithin),它能取代蛋黃作為麵團的黏合劑,減低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取量,且由於它為植物提煉,可助腸胃消化。(同場加映:膽固醇解禁!蛋黃海鮮適量吃 飲食均衡不怕膽固醇過高) 水膠體增稠 口感更好 水膠體泛指任何與水接觸,形成凝膠(Gel)狀的物體,在烹飪中可做為增稠劑使用,它們包含有: 明膠(Gelatin,又稱吉利丁)、果膠(Pectin)、洋菜(Agar)、三仙膠(Xanthan gum)、玉米澱粉(Corn starch)等等。大部分的凝膠不僅能替代雞蛋、奶油,或澱粉進行稠化,甚至口感也較佳。 如果你想嘗試看,可以在牛奶、香草豆和糖的混合物中,以幾克鹿角菜膠(Carrageenan)取代雞蛋,滑順濃稠的香草布丁就完成了,而且它完全沒有從雞蛋而來的膽固醇和脂肪添加物,想要低熱量甜點還不學起來!


健康飲食小撇步

這樣準備才安全!生魚片處理三大原則

生魚片是經典的日式料理之一,也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無論是單吃生魚片或做成握壽司,沾上芥末之後,一口放進嘴裡,能品嘗到新鮮魚肉被烹煮前最真實的口感。不過,如果生魚沒有經過謹慎的處理程序,就會容易將細菌一併吃進肚子裡,以下介紹準備生魚片時需要注意的3個原則,享受美食可別讓肚子受罪了!生魚片處理原則1. 挑有光澤且扎實的魚肉若想去市場買魚做生魚片,請觀察魚的新鮮度,雖然有的細菌無法透過肉眼覺察,但至少能避開已經腐敗變質的魚,儘可能挑選有光澤、魚肉扎實的魚。此外,固定找可靠的魚攤販或供應商買,較不容易買到不新鮮的魚。要準備生魚片料理,選對魚是關鍵,因為有的魚可以生吃,有的並不適合生吃,建議選鮭魚、吳郭魚及黃鰭鮪來做生魚片,其中,吳郭魚對孕婦比較安全;另外,鱈魚和大嘴鱸則不適合生吃,鱈魚有吃到寄生蟲的風險,所以需要高溫烹調才安全。(同場加映:懷孕吃肉要小心!肉品沒熟恐染寄生蟲)生魚片處理原則2. 魚易長菌不宜冷藏超過2天魚置於常溫環境會快速滋長細菌,千萬不要放在室溫下超過1~2小時,如果不打算馬上吃的話,務必先將魚密封並放置冰箱冷藏,若是家用冰箱應儘快2天內烹調處理完畢;放到冷凍庫則可以保存較久,在-18°C度的低溫下,新鮮的高脂魚類可以保存到2~3個月的時間,低脂魚類可放3~8個月。放置冰箱時,生食要個別分開放,避免交叉污染,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把冰箱塞得太滿,造成溫度不均。(同場加映:不是全部塞冰箱~蔬果正確保存這樣做)生魚片處理原則3. 預備前洗手且刀具要殺菌預備生魚的過程不能馬虎,退冰請控制在0~4°C之間,再著手處理食材。其次,廚房器具在使用前和後都要殺菌,沒有使用時,請將刀具浸泡在殺菌液裡,避免暴露在外而沾上細菌或灰塵,且殺菌液要每天更換。另外,在準備生魚前,一定要先洗手,建議開著水洗約20秒,才碰生魚和刀器。在過程中,也建議戴上手套和口罩,若喉嚨或胃腸不舒服,包含腹瀉和嘔吐,請先不要處理生食,手受傷者則可包上防水繃帶再處理食物。[embed-health-tool-bmi]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表示,魚類偶爾會有線蟲寄生。建議在處理魚類食材時,去除頭部、鰓部和消化道,這些部位較容易有線蟲。若仍不放心,選擇食用煮熟的魚肉即可安心無虞。生魚片吃不完怎麼辦?建議民眾盡量於購買後1小時內吃完,因為生魚片只要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0分鐘,細菌就會大量孳生,建議於1小時內食用完畢,否則可能會食物中毒;如果發現可能吃不完又不想浪費食物,可以考慮煮熟,做成魚湯或魚片粥等。(同場加映:海獸胃線蟲好可怕!危害人體機率高嗎)(圖片授權:達志影像)若您有任何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Hello醫師》聯繫:[email protected]健康訊息不漏接,歡迎加入《Hello醫師》社群:FB:https://helloyishi.tw/uzLBuLINE:https://helloyishi.tw/Tvie8


健康飲食小撇步

上班嘴饞?辦公室健康點心大推這7種

現代人想要兼顧苗條與健康,但是在工作的高壓下,往往難以抵擋零食和點心的誘惑。若要吃得津津有味,卻不想攝取過多的澱粉長肉,你不妨試試以下七種健康點心選擇。1. 毛豆毛豆是熱炒店或居酒屋常見的下酒菜,它其實非常營養。毛豆是尚未成熟的大豆,研究顯示它的蛋白質含量極高,甚至可以與牛肉相比,另外,毛豆還有助於控制食欲以及減重。冷凍毛豆超商就可以買得到,退冰 20~30 分鐘即可食用,十分方便。2. 烤地瓜地瓜可說是高纖又富含維生素 A、維生素 C、維生素 B5、維生素 B6 的「超級食物」,不但容易料理且價格親民。若想提升蛋白質的攝取,可以添加帶有異國風味的中東白芝麻醬(Tahina)來烤地瓜。除了在市場或超商選購之外,你也可以向公益團體所輔導的單親媽媽購買地瓜,做善事又能顧健康,一舉兩得。(同場加映:超級食物地瓜~營養高抗氧化益腸道)3. 堅果種子類堅果種子類的食物多含高油脂,高蛋白,以及高纖。研究顯示,食用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能增加餐與餐之間的飽足感,有助於減重。像鷹嘴豆(Chickpea,又稱雞豆)就非常值得推薦,每 100 克的鷹嘴豆含有 4 克纖維與 8 克蛋白質。人體大多數所需的胺基酸鷹嘴豆都有,其蛋白質的品質也比其他豆類來得好。還有,許多人愛吃的腰果也具有不錯的營養價值,它還富含葉黃素(Lutein)和玉米黃素(Zeaxanthin)。這兩個抗氧化劑(Antioxidant)對眼睛的保健特別重要,可以降低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的風險。(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另外,俗稱白瓜子的南瓜子不只解饞,也很健康,它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不飽和脂肪(Unsaturated fat),以及增強免疫力的鋅。僅僅 30 克南瓜子就能提供 180 大卡熱量、3 克纖維、佔每日所需量 15% 的鐵和 14 克脂肪。[embed-health-tool-bmi](同場加映:優質點心好選擇~9種堅果健康又美味)4. 希臘優格製作希臘優格的過程中把乳清(Whey)給濾掉了,所以希臘優格吃起來的口感不僅更加濃稠,蛋白質含量也是一般優格的三倍。每 100 克低脂希臘優格含有 8 克蛋白質,以及僅僅 67 大卡的熱量。因為希臘優格含有高蛋白質,能減緩消化的速度,控制血糖,並提升飽足感。如果覺得單吃優格有些單調,不妨在上面撒一些堅果或水果一起搭配,吃起來豐富又健康。(推薦閱讀:吃優格好處多!自製優格5步驟超簡單)5. 蘋果、香蕉配花生醬想要吃甜點又不想長肉?試試把蘋果抹上無糖原味花生醬吧!花生醬含有蛋白質與油脂,而蘋果富含纖維和水分,兩者搭配特別有飽足感。一顆 100 克的蘋果含有 3.2 克纖維,含水量超過 85%,能夠補充我們的元氣。若想換換口味,香蕉配無糖原味花生醬也能帶給你滿滿的活力。6. 海苔類海苔類食品熱量較低,富含與甲狀腺健康息息相關的碘(Iodine)。但市面上的海苔通常較鹹,鈉含量過高,建議購買人工添加物愈少的產品愈好。若擔心吃不飽的話,也可以選擇內餡是堅果的海苔脆片,增加飽足感。7. 水煮蛋水煮蛋聽起來的平凡無奇,但是就營養攝取上來說,幾乎「無所不包」。一顆 50 克雞蛋含有超過 6 克的蛋白質,還有鐵、鈣、維生素 A、維生素 B6、維生素 B12、維生素 D 等等,可說是以庶民的價格、享受帝王級的滋補。若您的辦公室無法料理食材,到超商買顆熱騰騰的茶葉蛋也很方便。(同場加映:千萬母湯洗雞蛋!3原則安全挑蛋吃蛋)工作時無論是為了解饞還是補充能量,都應該要吃得好,才不會同時增加身體的負擔又拖延工作的進度。Hello 醫師所精選的建議,幾乎都是在超商與市場唾手可得的常見食材,願你多加利用,讓健康的點心助你成功應對事業上的挑戰。


健康飲食小撇步

母親節大餐怎麼吃?衛福部給4點建議

母親總是扮演著照顧他人的角色,但在母親節這個重要的節日,Hello醫師更要提醒每位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健康,此刻子女和爸爸們肯定都在想著要送媽媽什麼大禮,但無論最後送出的是蛋糕、母親節大餐或是其他驚喜,都千萬別忽略了媽媽的健康。以下就提供衛福部給民眾在母親節大餐的4點建議。 媽咪健康殺手:腰圍超標 肥胖率高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18歲以上的媽媽過重及肥胖率達36.2%,腰圍超過80公分者達31.9%,而40~64歲的媽媽過重及肥胖率則高達40.7%,腰圍超標者也高達35.3%。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肥胖者罹患糖尿病(Diabetes)、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及血脂異常的風險,比起維持健康體重者要高出3倍以上。另外,腰圍能反映腹部脂肪的多寡,而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濃度及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由於多數子女都會想慶祝節日,帶媽媽去吃母親節大餐,精緻美味的蛋糕更是少不了,國健署更呼籲愛媽媽的子女們,母親節禮物要送健康不送負擔,建議聰明選擇聚餐食物種類,並帶媽媽外出增加活動量,讓媽媽遠離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三高問題。[embed-health-tool-bmi] 聚餐4點注意 享受美食無負擔 1. 避免吃到飽 適量不過量 每逢節日聚餐,吃到飽餐廳總是一位難求,再加上許多人抱著要吃夠本的心態,總是攝取過多的食物,因此建議無論有無吃到飽服務,盡量維持7分飽即可,不必為了一時口腹之慾,或擔心沒吃夠本,而賠上健康,如果真的太多美食選擇,建議每樣吃一點,既能享受美味,又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 2. 口味清淡少沾醬 避免精緻加工食物 不少美食的口味較重,但也不是絕對,隨著人們對飲食健康與體態雕塑愈來愈重視,同時保有健康和美味的料理,也逐漸成為主流。建議讀者在挑選菜色時,可以依照低脂少油少鹽的原則,減少高脂食材及加工食品,儘量挑選清蒸、川燙等烹調方式,減少油炸、過油、油淋、勾芡的菜色,減少沾醬的使用量,最多吃到7分飽就好。 3. 多吃高纖全穀類與蔬果 建議挑選2道以上的蔬菜菜餚(蔬菜佔該道菜餚量一半以上者),多以全穀類如五穀米、雜糧米飯糰或胚芽米壽司,取代精製白米與白麵製品,餐後也別忘記吃點水果當做點心。 4. 甜點和蛋糕淺嚐即止 1個6吋的黑森林蛋糕或乳酪蛋糕,熱量就高達2,500大卡,若分成6等分,吃掉一等分就攝取約400大卡。甜點和蛋糕不但熱量高,其糖分及油脂含量也都不可小覷,若業者使用含反式脂肪的氫化植物油,更會大幅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避免選擇使用油炸、奶油及糖霜製作表層、夾層或內餡的蛋糕及點心,避免攝取過多糖、油脂及熱量。 餐後散步 可安排出遊踏青 大快朵頤之後,相信有不少人會吃得太飽,這時散步便是緩解不適的絕佳活動,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在聚餐之後可以全家出遊踏青,適當日曬多運動,可以使體內產生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除此之外,小旅行不但可以讓媽媽心情放鬆,為全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更可增加身體活動量,為健康加分。 聚餐出遊勿忘防疫 Hello醫師提醒大家,防疫期間至餐廳用餐,請配合量體溫及酒精消毒,飯前飯後使用肥皂洗手,保持室內1公尺、室外1.5公尺的社交距離,並注意咳嗽禮節,進出人潮眾多的環境也務必戴上口罩,開心出遊、聚餐也別忽略防疫喔!


健康飲食小撇步

沙拉不一定好!速食如何健康吃看這裡

速食餐飲曾經是全球上百萬人最理想的選擇,因為菜色很吸引人、服務迅速、價格合理、環境氛圍也很友善,然而速食不利健康的反對聲浪不斷出現,這些消息讓速食愛好者改變了原本的飲食習慣,並尋求其他更健康的選項。 因此,有愈來愈多的連鎖速食餐飲業者在菜單上提供一些更健康的選擇。如果您拒絕不了漢堡或披薩的誘惑,但又想維持良好體態,那這些健康的菜色就是您最好的選擇,若您仍對速食上癮無法自拔,以下提供幾個實用的建議,協助您少吃速食或聰明挑選。 改點小分量的餐點 雖然點超大漢堡能滿足口腹之慾,但其實您的身體健康無法消受,因為大分量的速食餐點表示含有更多的脂肪、糖、卡路里、膽固醇和鈉含量。您吃下的熱量愈多,發胖跟罹患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愈高,雙層或加量牛肉會讓您一餐就多攝取800大卡,所以選擇一般分量或小分量的套餐比較好。 選擇更健康的副食 很多速食餐廳除了主餐外,還會提供其他副食選項,您應該選擇沙拉、烤馬鈴薯、米飯等較健康的配菜,低脂的柳橙片、爆米花或一碗水果也是好選擇。 避免高熱量的食物 那些加進沙拉裡的佐料可能不僅對健康無益,甚至有害,您應該避免那些含有高熱量炸物的沙拉餐點,選擇搭配低脂或無脂醬汁的烤雞、蝦子或蔬菜開胃沙拉,當然可以的話,冰淇淋、起司等讓您熱量瞬間飆高的甜點及小菜也跳過吧! 不喝含糖飲料 我們都知道那些人工甘味飲料含有大量的糖和卡路里,也都是對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製成的,渴的話改喝低脂牛奶、無加糖的果汁、零卡汽水或簡單地點一杯開水也行。 少吃高脂高鹽的佐料 美乃滋、塔塔醬、抹醬或沙拉醬都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熱量和脂肪負擔,優格、起司醬、肉汁、酪梨醬或其他餐廳特製醬料,帶給身體的影響也差不多。所以為了避免吃進太多不健康的食物,最好點不加任何調味料的漢堡或三明治,您可以請餐廳將佐料另外分裝,再自己調味即可。 吃速食不見得一定對健康有害,聰明點菜您也可以無健康顧慮地享受美食!


健康飲食小撇步

嘖嘖嘖蕎麥麵~吃麵發出聲音有原因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在吃麵時,習慣發出「嘖嘖嘖」的啜食聲,藉此表達對餐點很滿意,但對多數外國人來說,這樣的飲食文化讓他們難以接受,同時也會影響其他客人的用餐心情。在網路社群上,此行為還被稱為麵騷擾(Noodle harassment,日文縮稱為ヌーハラ),以下為您揭開日本人吃麵發出聲音的真相,喜歡去日本玩的旅客,更要細讀本文了解詳情。 吸出聲音才是蕎麥麵正確吃法 日本是一個重視禮儀的社會,單從見面鞠躬和問候語分輩份就可以看出了,但為什麼卻在吃麵食會如此「不雅」,尤其在吃蕎麥麵(Soba,日文為そば)和拉麵時,更是像交響樂般的「嘖嘖聲」不斷。對此,更科堀井蕎麥麵老店(Sarashina Horii soba)第9代掌門人梅原堀井(Yoshinori Horii)解釋,蕎麥麵的獨特香氣來自於料理的過程,若使用的是竹蒸籠,其蒸氣所散發出來的味道會更加濃厚。可是當蕎麥麵煮好上桌後,它的味道反而很淡,即使貼近聞也很難聞到。所以,吃蕎麥麵時,不能單靠鼻前通路(Orthonasal olfaction)用鼻子嗅,而是要加上鼻後通路(Retronasal olfaction),透過嘴巴鎖住麵的香氣,才能讓味道直接往鼻腔內散播。 以吃冷蕎麥麵(Zaru-soba,又稱Mori-soba)為例,因為它是冷面,不會有蒸氣,所以建議要把麵條「吸」出聲音,才能感受到香氣在嘴中「炸」開的滿足感,沒錯,這就是正確的蕎麥麵吃法。 蕎麥比米飯營養 麩質過敏也可吃 另外,蕎麥麵的歷史可追溯到早期江戶時代(Edo period)的日本東京,由於它比米飯更快煮熟、更有營養價值,所以非常受當地人的喜愛,成為很重要的地方名產。純正的蕎麥麵是用100%的蕎麥粉製作,雖然蕎麥屬於準穀物(Pseudocereal),不是真的榖粒(Cereal grain),但兩者的營養卻很相似。[embed-health-tool-bmi] 其中最讓人心動的,是蕎麥的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高離胺酸(Lysine,一種胺基酸),以及能幫助降低膽固醇的芸香苷(Rutin,也稱蘆丁)。且由於它不含麵筋(Gluten),所以對麩質過敏者可以安心食用,但請民眾購買時,注意商品成分有無參雜麵粉,因為多數廠商為節省成本,並使其更有嚼勁,會加入少許麵粉。 要料理蕎麥麵,其實只要用沸水燙約7分鐘,接著用冷水沖,即可食用,通常會以冷麵的方式處理,並依照個人喜好沾醬和配小菜一起吃。在日本,一般會在吃完正餐後,把湯倒進還留有沾醬的杯子裡喝,因此叫做蕎麥湯(Sobayu)。 東京生活步調快 吸麵成一種習慣 東京是一個生活步調很快的都市,人們奔波忙碌,一方面想縮短吃飯的時間,一方面也想吃得健康,因此,蕎麥麵麵攤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漸漸地,到處都可見庶民百姓坐在攤位前,一口接一口快樂地「吸麵」。或許就是這樣的攤販文化,影響了日本人吃麵的習慣,但這不意味著不重視用餐禮儀,而是說,與其去在意別人的眼光,他們更懂得珍惜和擁抱自己的身分。 每個國家的文化都不一樣,我們可以選擇入境隨俗,但若沒辦法接受,也不應給予任何批評,這才是健康的文化交流,畢竟最重要的不是吃的方式,乃是吃出感恩的心。


健康飲食小撇步

吃素蛋白質怎麼補充?必知5種素食蛋白質來源

無論是基於宗教信仰或是健康理念,愈來愈多人選擇成為素食者,不過也因素食者因少了肉類的攝取,較易缺乏蛋白質和鐵等營養素,因此《Hello醫師》為你整理了出5種常見的素食蛋白質來源,不僅營養完全不輸肉類,也能讓攝取的食物種類多樣化,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1. 豆腐富含蛋白質 製作方法多變說到優良的素食蛋白質來源,豆腐絕對是排名榜常勝軍,因為它是非肉類食物中,少數含有全部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的蛋白質來源。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嫩豆腐和板豆腐,就是透過將豆漿凝固成塊狀,再依照不同的硬度給予施壓而製成。另外也可將已經做好豆腐油炸或發酵,而製成油豆腐或臭豆腐,各自有獨特風味。根據製作方法不同,不同豆腐所含的營養素也有所差異,而不得不提的是,板豆腐因製作過程需添加碳酸鈣,因此鈣質含量比起嫩豆腐還要高出許多,同時滿足了素食者的蛋白質與鈣質需求。然而,有說法指出豆腐所含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可能會影響人體雌激素的水平,不過在正常飲食的攝取量下,豆腐中的大豆異黃酮通常不會構成疑慮。不過若有接受雌激素療程的患者,應諮詢醫師有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的攝取建議。(同場加映:豆腐營養好處多!減肥好幫手6大功效)種類繁多的豆腐是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好選擇。2. 天貝和納豆 益生菌食物首選在印尼及東南亞國家,天貝(Tempeh)可說是當地人的必吃健康食物,它的蛋白質和纖維含量甚至比豆腐還要高,其最大的優點,就是製作過程由大豆直接發酵,除了含益生元(Prebiotics)和益生菌(Probiotics),還有鈣質及抗氧化功能。(推薦閱讀:益生菌怎麼吃?原來益生元、益生菌作用有這些)製作完成的天貝質地較乾,看起來如同一塊蛋糕,有的是純大豆製作,有的則會加入其他豆穀類。天貝味道比豆腐強烈,帶有堅果味,但仍適合調味,或搭配其他素食類吃,較常見的做法包括煎炒夾吐司,以及燒烤。[embed-health-tool-bmi]論發酵食品,印尼有天貝,日本則有納豆(Natto),相信熟悉日本文化的人一定知道,它獨特的「臭」味雖然引起很多外國人反彈,但卻是日本人道地的早餐,其營養價值很高,不只是富含蛋白質和益生菌,還有鐵、錳、銅、鎂等礦物質,尤其對心血管的助益更是值得我們一「嘗」究竟。(點此了解更多納豆營養好處)天貝是高蛋白含量的發酵食品,帶有淡淡堅果味。3. 小麥麵筋營養高 但乳糜瀉患者別吃看似肉但不是肉,它就是小麥麵筋(Seitan),因為外觀及口感像一般的肉,且味道天然,特別受素食主義者的歡迎。小麥麵筋的製作過程藉由移除麵筋中的澱粉,再用水洗淨,一個高蛋白食物就這樣完成了。小麥麵筋除含豐富蛋白質外,也可提供核黃素(Riboflavin,或稱維生素B2)、菸鹼酸(Niacin,或稱維生素B3)、維生素B6等營養素。然而,因本身由小麥製成,其所含的麩質蛋白並不適合,正在進行無麩質飲食(Gluten-free diet)以及患有乳糜瀉(Celiac disease)者食用。4. 鷹嘴豆富含葉酸 懷孕補充最好鷹嘴豆富含蛋白質、鐵、磷、葉酸、Omega-6脂肪酸與多種胺基酸。每100克的鷹嘴豆就可提供742微克葉酸,相當適合懷孕媽媽補充,因為葉酸是胎兒發展的重要營養素。另外,鷹嘴豆也能提供豐富膳食纖維,幫助腸胃蠕動,減少便祕狀況。鷹嘴豆的料理變化很多,喜歡「一切從簡」者,可以直接將鷹嘴豆壓成泥,抹於麵包、烤餅或與其他肉類、蔬菜一併食用;或者也可將鷹嘴豆與咖哩一起燉煮、或是搭配橄欖油拌入沙拉食用。無論哪種料理方式,鷹嘴豆都是素食者的絕佳素食蛋白質來源。鷹嘴豆沙拉製作方法簡單,蛋白質與纖維攝取一次滿足。5. 起司含鈣高 但過量小心鈉超標起司是廣受國外素食者喜愛的素食蛋白質來源之一,若你也可以接受蛋奶素,不妨將起司納入你的飲食規劃當中,因為起司富含鈣與蛋白質。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國人平均鈣攝取量僅達建議攝取量的一半,尤其素食者更應留意鈣質攝取。然而,起司的鈉、脂肪及熱量也不低,100克的起司就有309大卡、23.7克脂肪與1594毫克鈉。若以1片起司約22克計算,建議1天以2片為限,否則很容易超出每日2400毫克的鈉攝取量。而在起司的挑選上,不妨考慮較為健康的羊乳酪。雖然素食者缺少肉類的營養來源,但仍有許多天然的蔬食滿足素食者得營養需求,維持健康且均衡的飲食型態。除了以上推薦的食物外,還有很多高蛋白植物性食品不僅營養高,味道也很美味,包含扁豆(Lentil)、豆穀類、菇類等。(請參閱:吃素必知!9 種植物性優質蛋白質來源)(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飲食小撇步

吃太辣怎麼辦?7大解辣食物不只牛奶有效

近幾年韓國和日本紛紛推出許多很辣的食物和料理,例如辣泡麵或辣咖哩,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吃辣的挑戰風潮。有時候不小心吃得太辣,甚至會導致舌頭變得麻木、嘴巴和食道像是火灼般難受、臉頰和耳朵轉紅並不斷冒汗,這時就得靠一些解辣食物來緩解口中的辣度了。然而,網路上流傳各式各樣的解辣食物,例如冰水、牛奶或咖啡等等,但究竟哪些是真的有效呢?以下介紹介紹有效解辣的食物。為什麼嘴巴會辣到痛和發麻辣椒的辣度源自於其所含的辣椒素(Capsaicin),辣椒素會讓舌頭、嘴巴產生灼熱感,且可以持續數十秒至數分鐘。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cinnati)研究辣食物的化學教授克里斯.古爾加斯(Chris Gulgas)表示,其他的辛辣食物,例如山葵、薑、黑胡椒,則因辣度來自不同的化合物,如山葵的嗆辣便來自異硫氰酸烯丙酯,所產生辣感和辣椒有些不同,通常灼熱感不會持續太久。(延伸閱讀:對抗自由基又可抗發炎!黑胡椒的5大好處你必知)至於為何食物太辣會產生痛覺,則是因為辣椒素與口腔中的痛覺受體結合,而產生了化學反應。痛覺接受器位於神經末梢,可以偵測熱能,古爾加斯教授表示,當局部溫度超過攝氏42°C時,這些神經細胞就會自動發出訊號,我們便會因溫度太高而產生痛覺,而辣椒素也能以異曲同工之妙的方式,來刺激神經元產生一樣的反應,造成嘴巴和舌頭出現暫時性的麻木、疼痛感。(延伸閱讀:被辣椒水噴到怎麼辦?立刻做這5點)吃太辣怎麼辦?解辣食物特性有這些有吃過辣的人都知道,有時候你點的小辣並非你想像中的「小辣」,尤其是沒有吃辣習慣者,很常會有吃得太辣的狀況發生。許多人這時會反射性喝水解辣,但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好,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延伸閱讀:吃辣挑戰你懂多少?辣椒健康風險4真相)喝水不會解辣 反而讓辣感加倍由於辣椒素只溶於油脂和酒精,並不溶於水,因此喝水並不能解辣,反而在過程中讓辣椒素散佈在整個口腔或喉嚨,使更多疼痛接受器受辣椒素刺激,提升辣感。但如果剛好手邊只有開水可以選擇的話,請盡量選擇冰水或冷水,會比喝溫水還要舒服一點,因為辣椒素會刺激神經感覺溫度升高,如果喝些冰水,可以稍微降溫緩解灼熱感。7大解辣食物推薦比起喝水,你其實有更好的解辣選擇,以下列出7種有助解辣食物供你參考:[embed-health-tool-bmi]牛奶或其它乳製品乳製品含有油脂和一種叫做酪蛋白(Casein)的蛋白質,屬於非極性的分子,因此也可與同屬非極性的分子辣椒素結合,溶解辣椒素並消除灼熱感,像是冰的全脂牛奶、全脂優酪乳或冰淇淋等等,都是解辣聖品。古爾加斯教授表示,這就和用洗碗精溶解碗盤上的油脂的原理一樣,牛奶可以將口腔裡的辣椒素溶解並去除。然而,由極性分子組成的水並不與辣椒素相溶,導致喝水對解辣的幫助甚微。澱粉澱粉類的食物可以幫助解辣,如米飯、麵包,或是根莖類蔬菜如馬鈴薯、地瓜等。古爾加斯教授表示,雖然澱粉不會像油脂那樣溶解辣椒素,但它們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辣椒素,雖然可能不會立即緩解灼熱感,但是它可以縮短辣的時間。因此如果手邊沒有牛奶,不妨低頭多扒幾口飯,有助消弭口腔裡的嗆辣感受。含糖飲料糖分有助中和辣味。若在用餐途中不小心吃得太辣,含糖飲料是不錯的解辣選擇。除了許多小吃店或餐廳都有提供麥茶、冬瓜茶、可樂等飲料,或是你也可以考慮現榨果汁或蜂蜜水,只要含有糖分,解辣的效果都相當不錯。帶有酸味的食物諸如檸檬、柳丁、酸梅等酸性食物,皆有助中和鹼性的辣椒素,緩解辣感,不過通常用餐時比較難直接食用這些酸性食物,因此不妨以檸檬水或酸梅汁替代,同樣也具解辣效果。油脂如同乳製品所含的乳脂,油可以溶解辣椒素,降低口腔內的辛辣感。因此吃太辣時,可藉由花生醬或其它不含辣椒素的醬料,或是淋上橄欖油的沙拉解辣。另外,湯品因為含有油脂,因此解辣效果也較冰水佳。酒精辣椒素可溶於酒精,因此喝酒從原理來看,可能有助減緩吃太辣的不適。然而酒精含量多寡對於解辣的效果影響顯著,若選擇淡啤酒等酒精濃度偏低酒類,則解辣效果可能不佳;如果選擇威士忌等濃度高的酒類,反而可能造成飲酒過量或是因酒精濃度高而刺激食道,因此一般不建議以酒類作為解辣的優先選項。(延伸閱讀:喝酒前後食物這樣吃~健康不易醉)(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飲食小撇步

蝦與維生素C生砒霜?網路謠言別盡信

有則網路傳聞是這麼說的,有位女性平時有補充維生素C的習慣,但某日在晚餐吃蝦子後卻七孔流血身亡,並在驗屍後,發現身體內有砒霜;此傳聞呼籲民眾不應將維生素C與蝦共食,因為維生素C會跟蝦中所含的砷(Arsenic)產生化學反應,產生砒霜導致毒發身亡。但這個網路傳言究竟是否屬實?本文將帶您破除這則謠言,並了解蝦中所含的砷,對人體有什麼樣的影響。 海洋生物多數含有砷 由於砷可溶於水,因此幾乎所有我們吃進的食物中都可能含有砷,只是多和少的差別罷了;而砷又可以分為有機砷(organic Arsenic)和無機砷(Inorganic Arsenic),兩者的差別在於,有機砷會出現在動物當中,例如:蝦子、螃蟹、魚類和貝類,而無機砷則可以在土壤或水源中發現。 一般來說,海鮮當中的含砷量較高,但是絕大多數還是以毒性低的有機砷為主,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海鮮內所含之有機砷占了砷含量的90~99%,人體在攝取有機砷後會透過尿液排出體外,並不會威脅到人體健康。若無機砷占了大多數,恐怕在我們吃到這些海洋生物之前,牠們自己就先毒發身亡了。 砷中毒的症狀 傳聞中所描述的狀況,應屬於急性砷中毒,其症狀包括:嘔吐、腹痛、腹瀉(Diarrhea)、四肢發麻、痙攣(Seizures),嚴重可能造成中毒者死亡。另外,長期攝入砷達5年左右,也可能導致慢性砷中毒,使皮膚產生病變、色素沉澱,以及手腳出現硬塊,這些情況也可能是皮膚癌的前兆。 砒霜從何而來 網路傳言中提到,蝦中含有不少五價砷(NaAsO3),而維生素C則會跟其產生化學作用,產生三價砷(As2O3),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單就化學作用來看,這段話並沒有說錯,但是我們已經知道,蝦中所含絕大多數為有機砷,而所謂的五價砷和三價砷,兩者皆為無機砷,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產生化學作用,其產生的的毒性也不足以讓人死亡。[embed-health-tool-bmi] 食藥署的食藥闢謠專區也指出,生活中的無機砷含量極低,且人體的條件也不比實驗室擁有更多化合因子,因此並不會因此引發化學效應,而產生砒霜。此外,若要達成該網路傳聞所描述之情形,至少要吃下50公斤的蝦子,才有可能引發砷中毒。 不要盡信網路傳言 現在Line或是Facebook等社群軟體,幾乎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我們不僅在上面與朋友聯繫,也透過它們吸收各種資訊,但是網路上最不缺乏的,便是一堆未經查證,甚至是自己杜撰出的虛假資訊。 在您看到一則您認為相當重要,有需要轉傳給親朋好友知道的新聞時,不妨先輸入相關的關鍵字,透過Google搜尋一下,尋找可靠的消息來源,以辨別真偽,就像前面所提的食藥闢謠專區,就成功破解了許多誤導民眾的網路流言。有時候,一昧的轉傳和分享,反而在無形中助長假消息傳播。


健康飲食小撇步

食物掉地上能吃?這比5秒規則更重要

您聽過5秒規則(5-Second Rule)嗎?吃飯時,如果不小心將食物掉到桌上或地上時,這時候可能會有人喊「5秒內都可以吃!」叫您快撿起來,因為這個理論認為,食物掉在桌上或地上的話,5秒內撿起來都還可以吃,因此也稱為5秒理論。雖然很多人都會直接吃掉,或稍微擦拭之後吃掉,但是,專家們認為這仍然有些風險。究竟食物掉到桌上或地上後,應該馬上撿起來吃,還是丟掉呢?以下用科學證據來為您解開疑惑。 5秒撿起來還不夠快 5秒規則的說法,是因為相信短短5秒的時間內,病菌還沒有這麼快就沾染在食物上。為了研究食物掉地上後,是否5秒鐘內撿起就代表能放心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馬里帝茲·阿格爾(Meredith Agle)博士,當年就曾指導學生吉利安·克拉克(Jillian Clarke)進行相關的實驗,把一些餅乾和小熊軟糖,放在粗糙與光滑2種無菌磁磚上,且2塊磁磚上都有一定數量的大腸桿菌。對此,阿格爾博士表示,結果發現根本不到5秒,細菌就已經附著在食物上了。不過,當換成口香糖或冰淇淋等有水分的食物時,結果可能又會有些不同。 另外,吉利安也進行了一項有趣的調查,發現相信5秒規則的女生比男生多,而且,如果將花椰菜和餅乾糖果2種食物掉到地上,大多數人會選擇吃餅乾和糖果,而不是花椰菜。這項研究也讓吉利安在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這個獎項,是專門頒給乍看雖然好笑,之後卻能引人深思的研究。 乾燥的地板可能比想像中乾淨 其實,一開始吉利安採集了學校的實驗室、禮堂、宿舍,以及餐廳地板上的微生物,想分析找出這些地方到底有多少微生物。馬里帝茲博士表示,當他們分析採集到的樣本後,發現所含的微生物竟然非常少,從微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地板其實可能比想像中更乾淨,因為當地板乾燥沒有水分的時候,大多數的病原體,如沙門氏菌(Salmonella)、李斯特菌(Listeria)或大腸桿菌(E. coli)等都無法生存。[embed-health-tool-bmi] 專家建議食物掉到地上不要吃 美國膳食營養學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發言人露絲·弗雷希曼(Ruth Frechman)表示,食物掉到地上後,要吃的話,至少要先洗淨,畢竟細菌無處不在,而且,例如大腸桿菌等的10種細菌,會引起食物傳染疾病(Foodborne illnesses),如發燒、腹瀉(Diarrhea)以及類似流感的症狀。而飲食疾病的發作時間可能有所不同,從24小時到一星期都有可能。所以,如果上個星期三吃下掉在地上的食物,到了週末時身體才開始出現不適的話,我們可能根本不會將這兩件事聯想在一起。 美國聖地牙哥(San Diego)衛生檢查員羅伯特·羅曼(Robert Romaine)表示,如果食物是乾燥且沒有黏性的話,沾附細菌的可能性就較小,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讓我們在意要不要撿起來吃的,都是帶有水分或調味醬料的珍貴食材。所以,他也建議當食物掉落後,無論接觸到什麼表面,都不要覺得食物還乾淨可以吃,尤其是掉到地板上的食物。而即使是掉在清洗和消毒過的櫃台,也不要覺得乾淨,因為櫃台前人來人往,可能因快遞人員將曾經放在地上的包裹,放到櫃台上,而將別人鞋底的病菌,也一併帶到櫃台表面了。 最後,提醒大家,細菌無所不在,即使表面看起來乾淨,也可能暗藏著許多病菌。下次如果您的寶貝食物不小心掉到地上,不知道該不該吃時,最好還是不要拿健康當賭注,不妨當作教訓,提醒自己下次吃飯時小心一點吧!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ad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探索
健康小工具
我的健康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