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小撇步

此類別將收錄各種料理和飲食方式,提供你各式各樣的飲食小撇步。

基礎知識

健康飲食小撇步

開始無咖啡因生活10理由!戒咖啡好處不只助眠,還能減低焦慮護腸道

你習慣每天早上來杯咖啡嗎?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咖啡或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與生活愈來愈不可分,每天來一杯可幫助提振精神。雖然有醫學研究顯示適量的咖啡因有益健康,但其實無咖啡因的生活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呢! 1. 擺脫咖啡癮 咖啡因是一種會成癮的物質,依賴物質來提神或保持清醒,容易形成愈喝愈兇的惡性循環。咖啡因會改變大腦的化學反應,使日後需要更多的物質才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戒掉咖啡因有助打破循環,不需要靠此物質來維持日常運作。 2. 不喝咖啡助降低血壓 咖啡因證實對神經系統有刺激作用,使血壓升高。研究數據顯示每天喝三到五杯咖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經常飲用含咖啡因飲料者的平均血壓,高於那些不喝的人。 3. 不喝咖啡有助睡眠 咖啡因會減少睡眠的品質和長度。由於咖啡因的效用發揮為四到六小時,因此不建議太晚喝咖啡或能量飲料,會妨礙入睡。根據研究,完全戒斷咖啡因的人比中午後不喝咖啡的人,有更好的睡眠品質。(同場加映:睡前5招放輕鬆!助你一夜好好眠) 4. 情緒較平靜穩定 想保持平靜與好心情,戒斷咖啡因是個好選擇。許多人在早上喝咖啡之前脾氣較暴躁,以及下午咖啡因作用開始消退時,會感到昏昏欲睡。(延伸閱讀:呷飽就愛睏!原因揭露與午睡的好處) 5. 減少焦慮 因為咖啡因會影響大腦中的腺苷(Adenosine)受體,以及刺激腎上腺分泌,導致焦慮、緊張、心悸,甚至恐慌的頻率增加。有壓力或焦慮問題的人,容易因咖啡因而使症狀更嚴重。也有研究顯示,咖啡因與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有關聯。(同場加映: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 6. 提高營養吸收率 咖啡因中的單寧酸會抑制一些營養素之吸收,如鈣、鐵、B 群等。對於習慣喝咖啡或茶的人,尤其是飲食不均衡或年長者來說,影響更顯著。此外,咖啡因會干擾體內膠原蛋白的形成,若戒斷咖啡因也許可幫助減少皺紋,因膠原蛋白有助於皮膚、身體修復和指甲生長。 7. 戒咖啡護腸道 習慣喝咖啡的你,若因故沒有喝咖啡而出現了頭痛、易怒、疲勞、注意力難集中等反應,可能是「咖啡因戒斷性頭痛」在作祟,連一般正常的咖啡因攝取量都可能產生。另外,若你有腸道或消化系統疾病如胃食道逆流等,咖啡因會使症狀惡化。(同場加映:腹瀉與消化不良時…請避開這些飲食) 8. 少喝咖啡保白齒 咖啡和茶容易使牙齒變黃,而可樂、甜味能量飲,皆會因酸性物質侵蝕牙齒琺瑯質,而容易導致蛀牙。因此戒除這些飲料,可以使牙齒更健康。(同場加映:特別容易蛀牙?口水少和愛甜食是主因) 9. 含糖咖啡不健康 除了黑咖啡之外,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在加奶或加味後,都具熱量與糖分。雖然研究顯示黑咖啡可降低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風險,但飲用含糖咖啡和咖啡因飲料,實際上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每天喝含糖飲料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比常人多 26%。(延伸閱讀:糖尿病風險多,不是吃甜才會得!第二型糖尿病容易家族遺傳) 10. 促進整體健康 研究統計,主要喝白開水的人比喝咖啡者有更好的整體健康、較佳的睡眠和更健康的皮膚。 為了避免生活受咖啡因控制,不妨開始練習戒斷咖啡因。好消息是,咖啡比起酒精或藥物更易戒斷,可以嘗試喝低咖啡因的茶飲來慢慢戒除。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看更多 健康飲食小撇步 相關文章

健康飲食小撇步

這樣準備才安全!生魚處理三步驟

生魚是經典的日式料理之一,也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如握壽司和生魚片,沾上山葵醬之後,一口放進嘴裡,能品嘗到魚肉被烹煮前最真實的口感。不過,如果生魚沒有經過謹慎的處理程序,就會容易將細菌一併吃進肚子裡,以下介紹準備生食時需要注意的3個步驟,享受美食可別讓肚子受罪了! 1. 挑有光澤且扎實的魚肉 若想去市場買魚做生魚片,請觀察魚的新鮮度,雖然有的細菌無法透過肉眼覺察,但至少能避開已經臭酸的魚,撇步是儘可能挑選有光澤、魚肉扎實的魚。此外,固定找可靠的魚攤販或供應商買,這能減少買到不新鮮的魚的機會。 要準備生魚片料理,選對魚是關鍵,因為有的魚可以生吃,有的並不適合生吃,建議選鮭魚、吳郭魚及黃鰭鮪,其中,吳郭魚對孕婦比較安全;另外,鱈魚和大嘴鱸則不適合生吃,鱈魚有吃到寄生蟲的風險,所以需要高溫烹調才安全。 (同場加映:4種肉這樣吃~膽固醇過高也不用擔心) 2. 魚易長菌不宜冷藏超過2天 魚置於常溫環境會快速滋長細菌,千萬不要放在室溫下超過1或2小時,如果不打算馬上吃的話,務必先將魚密封並放置冰箱冷藏,要達到殺菌請以冰櫃為準,溫度調至負20°C放1個禮拜,或是負35°C長達15小時,家用冰箱儘快以2天內烹調處理。 放置冰箱時,生食要個別分開放,避免交叉污染(Cross contamination),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把冰箱塞得太滿,造成溫度不均。 (同場加映:不是全部塞冰箱~蔬果正確保存這樣做) 3. 預備前洗手且刀具要殺菌 預備生魚的過程不能馬虎,退冰請控制在0~4°C之間,再著手處理食材。其次,廚房器具在使用前和後都要殺菌,沒有使用時,請將刀具浸泡在殺菌液裡,避免暴露在外而沾上細菌或灰塵,且殺菌液要每天更換。另外,在準備生魚前,一定要先洗手,建議開著水洗約20秒,才碰生魚和刀器。 在過程中,也建議戴上手套和口罩,若喉嚨或胃腸不舒服,包含腹瀉和嘔吐,請先不要處理生食,手受傷者則可包上防水繃帶再處理食物。


健康飲食小撇步

上班嘴饞?辦公室健康點心大推這7種

現代人想要兼顧苗條與健康,但是在工作的高壓下,往往難以抵擋零食和點心的誘惑。若要吃得津津有味,卻不想攝取過多的澱粉長肉,你不妨試試以下七種健康點心選擇。 1. 毛豆 毛豆是熱炒店或居酒屋常見的下酒菜,它其實非常營養。毛豆是尚未成熟的大豆,研究顯示它的蛋白質含量極高,甚至可以與牛肉相比,另外,毛豆還有助於控制食欲以及減重。冷凍毛豆超商就可以買得到,退冰 20~30 分鐘即可食用,十分方便。 2. 烤地瓜 地瓜可說是高纖又富含維生素 A、維生素 C、維生素 B5、維生素 B6 的「超級食物」,不但容易料理且價格親民。若想提升蛋白質的攝取,可以添加帶有異國風味的中東白芝麻醬(Tahina)來烤地瓜。除了在市場或超商選購之外,你也可以向公益團體所輔導的單親媽媽購買地瓜,做善事又能顧健康,一舉兩得。(同場加映:超級食物地瓜~營養高抗氧化益腸道) 3. 堅果種子類 堅果種子類的食物多含高油脂,高蛋白,以及高纖。研究顯示,食用含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能增加餐與餐之間的飽足感,有助於減重。像鷹嘴豆(Chickpea,又稱雞豆)就非常值得推薦,每 100 克的鷹嘴豆含有 4 克纖維與 8 克蛋白質。人體大多數所需的胺基酸鷹嘴豆都有,其蛋白質的品質也比其他豆類來得好。 還有,許多人愛吃的腰果也具有不錯的營養價值,它還富含葉黃素(Lutein)和玉米黃素(Zeaxanthin)。這兩個抗氧化劑(Antioxidant)對眼睛的保健特別重要,可以降低黃斑部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的風險。(葉黃素推薦閱讀:2024葉黃素推薦最新20款!功效解析,找眼睛保健食品必看) 另外,俗稱白瓜子的南瓜子不只解饞,也很健康,它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不飽和脂肪(Unsaturated fat),以及增強免疫力的鋅。僅僅 30 克南瓜子就能提供 180 大卡熱量、3 克纖維、佔每日所需量 15% 的鐵和 14 克脂肪。 (同場加映:優質點心好選擇~9種堅果健康又美味) 4. 希臘優格 製作希臘優格的過程中把乳清(Whey)給濾掉了,所以希臘優格吃起來的口感不僅更加濃稠,蛋白質含量也是一般優格的三倍。每 100 克低脂希臘優格含有 8 克蛋白質,以及僅僅 67 大卡的熱量。因為希臘優格含有高蛋白質,能減緩消化的速度,控制血糖,並提升飽足感。如果覺得單吃優格有些單調,不妨在上面撒一些堅果或水果一起搭配,吃起來豐富又健康。(推薦閱讀:吃優格好處多!自製優格5步驟超簡單) 5. 蘋果、香蕉配花生醬 想要吃甜點又不想長肉?試試把蘋果抹上無糖原味花生醬吧!花生醬含有蛋白質與油脂,而蘋果富含纖維和水分,兩者搭配特別有飽足感。一顆 100 克的蘋果含有 3.2 克纖維,含水量超過 85%,能夠補充我們的元氣。若想換換口味,香蕉配無糖原味花生醬也能帶給你滿滿的活力。 6. 海苔類 海苔類食品熱量較低,富含與甲狀腺健康息息相關的碘(Iodine)。但市面上的海苔通常較鹹,鈉含量過高,建議購買人工添加物愈少的產品愈好。若擔心吃不飽的話,也可以選擇內餡是堅果的海苔脆片,增加飽足感。 7. 水煮蛋 水煮蛋聽起來的平凡無奇,但是就營養攝取上來說,幾乎「無所不包」。一顆 50 克雞蛋含有超過 6 克的蛋白質,還有鐵、鈣、維生素 A、維生素 B6、維生素 B12、維生素 D 等等,可說是以庶民的價格、享受帝王級的滋補。若您的辦公室無法料理食材,到超商買顆熱騰騰的茶葉蛋也很方便。(同場加映:千萬母湯洗雞蛋!3原則安全挑蛋吃蛋) 工作時無論是為了解饞還是補充能量,都應該要吃得好,才不會同時增加身體的負擔又拖延工作的進度。Hello 醫師所精選的建議,幾乎都是在超商與市場唾手可得的常見食材,願你多加利用,讓健康的點心助你成功應對事業上的挑戰。


健康飲食小撇步

母親節大餐怎麼吃?衛福部給4點建議

母親總是扮演著照顧他人的角色,但在母親節這個重要的節日,Hello醫師更要提醒每位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健康,此刻子女和爸爸們肯定都在想著要送媽媽什麼大禮,但無論最後送出的是蛋糕、母親節大餐或是其他驚喜,都千萬別忽略了媽媽的健康。以下就提供衛福部給民眾在母親節大餐的4點建議。 媽咪健康殺手:腰圍超標 肥胖率高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18歲以上的媽媽過重及肥胖率達36.2%,腰圍超過80公分者達31.9%,而40~64歲的媽媽過重及肥胖率則高達40.7%,腰圍超標者也高達35.3%。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肥胖者罹患糖尿病(Diabetes)、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及血脂異常的風險,比起維持健康體重者要高出3倍以上。另外,腰圍能反映腹部脂肪的多寡,而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s)濃度及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由於多數子女都會想慶祝節日,帶媽媽去吃母親節大餐,精緻美味的蛋糕更是少不了,國健署更呼籲愛媽媽的子女們,母親節禮物要送健康不送負擔,建議聰明選擇聚餐食物種類,並帶媽媽外出增加活動量,讓媽媽遠離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三高問題。 聚餐4點注意 享受美食無負擔 1. 避免吃到飽 適量不過量 每逢節日聚餐,吃到飽餐廳總是一位難求,再加上許多人抱著要吃夠本的心態,總是攝取過多的食物,因此建議無論有無吃到飽服務,盡量維持7分飽即可,不必為了一時口腹之慾,或擔心沒吃夠本,而賠上健康,如果真的太多美食選擇,建議每樣吃一點,既能享受美味,又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 2. 口味清淡少沾醬 避免精緻加工食物 不少美食的口味較重,但也不是絕對,隨著人們對飲食健康與體態雕塑愈來愈重視,同時保有健康和美味的料理,也逐漸成為主流。建議讀者在挑選菜色時,可以依照低脂少油少鹽的原則,減少高脂食材及加工食品,儘量挑選清蒸、川燙等烹調方式,減少油炸、過油、油淋、勾芡的菜色,減少沾醬的使用量,最多吃到7分飽就好。 3. 多吃高纖全穀類與蔬果 建議挑選2道以上的蔬菜菜餚(蔬菜佔該道菜餚量一半以上者),多以全穀類如五穀米、雜糧米飯糰或胚芽米壽司,取代精製白米與白麵製品,餐後也別忘記吃點水果當做點心。 4. 甜點和蛋糕淺嚐即止 1個6吋的黑森林蛋糕或乳酪蛋糕,熱量就高達2,500大卡,若分成6等分,吃掉一等分就攝取約400大卡。甜點和蛋糕不但熱量高,其糖分及油脂含量也都不可小覷,若業者使用含反式脂肪的氫化植物油,更會大幅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建議避免選擇使用油炸、奶油及糖霜製作表層、夾層或內餡的蛋糕及點心,避免攝取過多糖、油脂及熱量。 餐後散步 可安排出遊踏青 大快朵頤之後,相信有不少人會吃得太飽,這時散步便是緩解不適的絕佳活動,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在聚餐之後可以全家出遊踏青,適當日曬多運動,可以使體內產生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除此之外,小旅行不但可以讓媽媽心情放鬆,為全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更可增加身體活動量,為健康加分。 聚餐出遊勿忘防疫 Hello醫師提醒大家,防疫期間至餐廳用餐,請配合量體溫及酒精消毒,飯前飯後使用肥皂洗手,保持室內1公尺、室外1.5公尺的社交距離,並注意咳嗽禮節,進出人潮眾多的環境也務必戴上口罩,開心出遊、聚餐也別忽略防疫喔!


健康飲食小撇步

沙拉不一定好!速食如何健康吃看這裡

速食餐飲曾經是全球上百萬人最理想的選擇,因為菜色很吸引人、服務迅速、價格合理、環境氛圍也很友善,然而速食不利健康的反對聲浪不斷出現,這些消息讓速食愛好者改變了原本的飲食習慣,並尋求其他更健康的選項。 因此,有愈來愈多的連鎖速食餐飲業者在菜單上提供一些更健康的選擇。如果您拒絕不了漢堡或披薩的誘惑,但又想維持良好體態,那這些健康的菜色就是您最好的選擇,若您仍對速食上癮無法自拔,以下提供幾個實用的建議,協助您少吃速食或聰明挑選。 改點小分量的餐點 雖然點超大漢堡能滿足口腹之慾,但其實您的身體健康無法消受,因為大分量的速食餐點表示含有更多的脂肪、糖、卡路里、膽固醇和鈉含量。您吃下的熱量愈多,發胖跟罹患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就愈高,雙層或加量牛肉會讓您一餐就多攝取800大卡,所以選擇一般分量或小分量的套餐比較好。 選擇更健康的副食 很多速食餐廳除了主餐外,還會提供其他副食選項,您應該選擇沙拉、烤馬鈴薯、米飯等較健康的配菜,低脂的柳橙片、爆米花或一碗水果也是好選擇。 避免高熱量的食物 那些加進沙拉裡的佐料可能不僅對健康無益,甚至有害,您應該避免那些含有高熱量炸物的沙拉餐點,選擇搭配低脂或無脂醬汁的烤雞、蝦子或蔬菜開胃沙拉,當然可以的話,冰淇淋、起司等讓您熱量瞬間飆高的甜點及小菜也跳過吧! 不喝含糖飲料 我們都知道那些人工甘味飲料含有大量的糖和卡路里,也都是對健康有害的化學物質製成的,渴的話改喝低脂牛奶、無加糖的果汁、零卡汽水或簡單地點一杯開水也行。 少吃高脂高鹽的佐料 美乃滋、塔塔醬、抹醬或沙拉醬都會給身體帶來額外的熱量和脂肪負擔,優格、起司醬、肉汁、酪梨醬或其他餐廳特製醬料,帶給身體的影響也差不多。所以為了避免吃進太多不健康的食物,最好點不加任何調味料的漢堡或三明治,您可以請餐廳將佐料另外分裝,再自己調味即可。 吃速食不見得一定對健康有害,聰明點菜您也可以無健康顧慮地享受美食!


健康飲食小撇步

嘖嘖嘖蕎麥麵~吃麵發出聲音有原因

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在吃麵時,習慣發出「嘖嘖嘖」的啜食聲,藉此表達對餐點很滿意,但對多數外國人來說,這樣的飲食文化讓他們難以接受,同時也會影響其他客人的用餐心情。在網路社群上,此行為還被稱為麵騷擾(Noodle harassment,日文縮稱為ヌーハラ),以下為您揭開日本人吃麵發出聲音的真相,喜歡去日本玩的旅客,更要細讀本文了解詳情。 吸出聲音才是蕎麥麵正確吃法 日本是一個重視禮儀的社會,單從見面鞠躬和問候語分輩份就可以看出了,但為什麼卻在吃麵食會如此「不雅」,尤其在吃蕎麥麵(Soba,日文為そば)和拉麵時,更是像交響樂般的「嘖嘖聲」不斷。對此,更科堀井蕎麥麵老店(Sarashina Horii soba)第9代掌門人梅原堀井(Yoshinori Horii)解釋,蕎麥麵的獨特香氣來自於料理的過程,若使用的是竹蒸籠,其蒸氣所散發出來的味道會更加濃厚。可是當蕎麥麵煮好上桌後,它的味道反而很淡,即使貼近聞也很難聞到。所以,吃蕎麥麵時,不能單靠鼻前通路(Orthonasal olfaction)用鼻子嗅,而是要加上鼻後通路(Retronasal olfaction),透過嘴巴鎖住麵的香氣,才能讓味道直接往鼻腔內散播。 以吃冷蕎麥麵(Zaru-soba,又稱Mori-soba)為例,因為它是冷面,不會有蒸氣,所以建議要把麵條「吸」出聲音,才能感受到香氣在嘴中「炸」開的滿足感,沒錯,這就是正確的蕎麥麵吃法。 蕎麥比米飯營養 麩質過敏也可吃 另外,蕎麥麵的歷史可追溯到早期江戶時代(Edo period)的日本東京,由於它比米飯更快煮熟、更有營養價值,所以非常受當地人的喜愛,成為很重要的地方名產。純正的蕎麥麵是用100%的蕎麥粉製作,雖然蕎麥屬於準穀物(Pseudocereal),不是真的榖粒(Cereal grain),但兩者的營養卻很相似。 其中最讓人心動的,是蕎麥的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高離胺酸(Lysine,一種胺基酸),以及能幫助降低膽固醇的芸香苷(Rutin,也稱蘆丁)。且由於它不含麵筋(Gluten),所以對麩質過敏者可以安心食用,但請民眾購買時,注意商品成分有無參雜麵粉,因為多數廠商為節省成本,並使其更有嚼勁,會加入少許麵粉。 要料理蕎麥麵,其實只要用沸水燙約7分鐘,接著用冷水沖,即可食用,通常會以冷麵的方式處理,並依照個人喜好沾醬和配小菜一起吃。在日本,一般會在吃完正餐後,把湯倒進還留有沾醬的杯子裡喝,因此叫做蕎麥湯(Sobayu)。 東京生活步調快 吸麵成一種習慣 東京是一個生活步調很快的都市,人們奔波忙碌,一方面想縮短吃飯的時間,一方面也想吃得健康,因此,蕎麥麵麵攤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漸漸地,到處都可見庶民百姓坐在攤位前,一口接一口快樂地「吸麵」。或許就是這樣的攤販文化,影響了日本人吃麵的習慣,但這不意味著不重視用餐禮儀,而是說,與其去在意別人的眼光,他們更懂得珍惜和擁抱自己的身分。 每個國家的文化都不一樣,我們可以選擇入境隨俗,但若沒辦法接受,也不應給予任何批評,這才是健康的文化交流,畢竟最重要的不是吃的方式,乃是吃出感恩的心。


健康飲食小撇步

吃素蛋白質怎麼補充?必知5種素食蛋白質來源

無論是基於宗教信仰或是健康理念,愈來愈多人選擇成為素食者,不過也因素食者因少了肉類的攝取,較易缺乏蛋白質和鐵等營養素,因此《Hello醫師》為你整理了出5種常見的素食蛋白質來源,不僅營養完全不輸肉類,也能讓攝取的食物種類多樣化,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1. 豆腐富含蛋白質 製作方法多變 說到優良的素食蛋白質來源,豆腐絕對是排名榜常勝軍,因為它是非肉類食物中,少數含有全部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的蛋白質來源。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嫩豆腐和板豆腐,就是透過將豆漿凝固成塊狀,再依照不同的硬度給予施壓而製成。另外也可將已經做好豆腐油炸或發酵,而製成油豆腐或臭豆腐,各自有獨特風味。 根據製作方法不同,不同豆腐所含的營養素也有所差異,而不得不提的是,板豆腐因製作過程需添加碳酸鈣,因此鈣質含量比起嫩豆腐還要高出許多,同時滿足了素食者的蛋白質與鈣質需求。 然而,有說法指出豆腐所含大豆異黃酮(Soy Isoflavone)可能會影響人體雌激素的水平,不過在正常飲食的攝取量下,豆腐中的大豆異黃酮通常不會構成疑慮。不過若有接受雌激素療程的患者,應諮詢醫師有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的攝取建議。(同場加映:豆腐營養好處多!減肥好幫手6大功效) 種類繁多的豆腐是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好選擇。 2. 天貝和納豆 益生菌食物首選 在印尼及東南亞國家,天貝(Tempeh)可說是當地人的必吃健康食物,它的蛋白質和纖維含量甚至比豆腐還要高,其最大的優點,就是製作過程由大豆直接發酵,除了含益生元(Prebiotics)和益生菌(Probiotics),還有鈣質及抗氧化功能。(推薦閱讀:益生菌怎麼吃?原來益生元、益生菌作用有這些) 製作完成的天貝質地較乾,看起來如同一塊蛋糕,有的是純大豆製作,有的則會加入其他豆穀類。天貝味道比豆腐強烈,帶有堅果味,但仍適合調味,或搭配其他素食類吃,較常見的做法包括煎炒夾吐司,以及燒烤。 論發酵食品,印尼有天貝,日本則有納豆(Natto),相信熟悉日本文化的人一定知道,它獨特的「臭」味雖然引起很多外國人反彈,但卻是日本人道地的早餐,其營養價值很高,不只是富含蛋白質和益生菌,還有鐵、錳、銅、鎂等礦物質,尤其對心血管的助益更是值得我們一「嘗」究竟。(點此了解更多納豆營養好處) 天貝是高蛋白含量的發酵食品,帶有淡淡堅果味。 3. 小麥麵筋營養高 但乳糜瀉患者別吃 看似肉但不是肉,它就是小麥麵筋(Seitan),因為外觀及口感像一般的肉,且味道天然,特別受素食主義者的歡迎。小麥麵筋的製作過程藉由移除麵筋中的澱粉,再用水洗淨,一個高蛋白食物就這樣完成了。 小麥麵筋除含豐富蛋白質外,也可提供核黃素(Riboflavin,或稱維生素B2)、菸鹼酸(Niacin,或稱維生素B3)、維生素B6等營養素。然而,因本身由小麥製成,其所含的麩質蛋白並不適合,正在進行無麩質飲食(Gluten-free diet)以及患有乳糜瀉(Celiac disease)者食用。 4. 鷹嘴豆富含葉酸 懷孕補充最好 鷹嘴豆富含蛋白質、鐵、磷、葉酸、Omega-6脂肪酸與多種胺基酸。每100克的鷹嘴豆就可提供742微克葉酸,相當適合懷孕媽媽補充,因為葉酸是胎兒發展的重要營養素。另外,鷹嘴豆也能提供豐富膳食纖維,幫助腸胃蠕動,減少便祕狀況。 鷹嘴豆的料理變化很多,喜歡「一切從簡」者,可以直接將鷹嘴豆壓成泥,抹於麵包、烤餅或與其他肉類、蔬菜一併食用;或者也可將鷹嘴豆與咖哩一起燉煮、或是搭配橄欖油拌入沙拉食用。無論哪種料理方式,鷹嘴豆都是素食者的絕佳素食蛋白質來源。 鷹嘴豆沙拉製作方法簡單,蛋白質與纖維攝取一次滿足。 5. 起司含鈣高 但過量小心鈉超標 起司是廣受國外素食者喜愛的素食蛋白質來源之一,若你也可以接受蛋奶素,不妨將起司納入你的飲食規劃當中,因為起司富含鈣與蛋白質。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國人平均鈣攝取量僅達建議攝取量的一半,尤其素食者更應留意鈣質攝取。 然而,起司的鈉、脂肪及熱量也不低,100克的起司就有309大卡、23.7克脂肪與1594毫克鈉。若以1片起司約22克計算,建議1天以2片為限,否則很容易超出每日2400毫克的鈉攝取量。而在起司的挑選上,不妨考慮較為健康的羊乳酪。 雖然素食者缺少肉類的營養來源,但仍有許多天然的蔬食滿足素食者得營養需求,維持健康且均衡的飲食型態。除了以上推薦的食物外,還有很多高蛋白植物性食品不僅營養高,味道也很美味,包含扁豆(Lentil)、豆穀類、菇類等。(請參閱:吃素必知!9 種植物性優質蛋白質來源)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飲食小撇步

咖哩控看過來!5種必備黃金辛香料

咖哩料理可說是亞洲的特色美食,它運用辣椒及各種辛香料拼湊出誘人的味道,不僅能帶來味覺上的刺激和滿足,其對身體的好處更是不容小覷。儘管每個地方都蘊含獨特的在地咖哩,但食材仍是大同小異,像是薑黃(Turmeric)、小茴香(Cumin)、辣椒素(Capsaicin)等都是咖哩必備的成分之一,以下將介紹造就咖哩的5個黃金要素,快邀請家人朋友一起品嘗這暖暖又健康的滋味吧! 1. 薑黃 咖哩與咖哩粉的製作一定少不了薑黃,它屬於薑的大家族,而其精髓就是薑黃素(Curcumin),這也是為什麼咖哩是橘紅色的原因。早在約4千年以前,薑黃就被廣用於傳統治療的配方,但因為其成分的不穩定性,很難在水中溶解的關係,所以至今仍沒有一個可供信靠的醫療根據。 關於薑黃可以消滅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並幫助提升記憶力,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研究員加里史摩(Gary Small)解釋,這可能是其抗氧化的功用,但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釐清薑黃素對控制情緒及腦部認知的影響。 2. 薑 薑算是人人都很熟悉的重要食材,尤其對於治療噁心和腹瀉很有用,而由於它沒有任何副作用,孕婦自然也可以放心食用。而我們吃了薑之所以會感覺身體熱熱的,是因為它含有發汗劑(Diaphoretic)的作用,能使身體出汗,在寒冷的環境中更是明顯。 此外,薑的主要成分薑油(Gingerols)也可能有助於降低血糖與抗癌,若將其和檞黃酮(Quercetin)融合,它或許能提高抗糖尿病(Diabetes)的效果。另外,在加熱薑的過程中,您會開始聞到刺鼻的香氣,這就是薑酚(Shogaol)的形成,但其醫療適用性仍需要更多研究做探討。(推薦閱讀:預防癌症11招!快速自我檢測癌症徵兆) 3. 肉桂 有一種樟樹(Cinnamomum)科,叫做肉桂(Cinnamon)屬,其樹皮可做傳統藥方來治療胃脹及消化不良,這主要來自於桂皮醛(Cinnamaldehyde)的功效。它除了聞起來溫暖舒服,還有抗黴抗菌的作用,甚至可以幫助新陳代謝,但若是指肉桂的糕點和點心,可能不會有什麼可觀的效果。 很多研究還在探討關於肉桂對人體的好處,其中包括降低血糖,以及提升一種調節基因轉錄的蛋白質,它叫做環腺苷單磷酸反應結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簡稱CREB),能加強記憶和學習能力。 民眾也要注意別大量吃肉桂,因為它可能會有很高的香豆素(Coumarin),吃太多反而會造成肝受傷,一天的量控制在最多2000毫克即可,且建議選擇錫蘭肉桂(Ceylon cinnamon),這對身體負擔會比較小。 4. 辣椒 大部分會喜歡吃咖哩的人,相信都可以很享受它的「辣」,而這種辣的刺激就來自於無色無氣味的辣椒素,但卻能帶出強烈的「痛」,因此也用在對抗威脅和暴亂的辣椒水(Pepper spray)中。(同場加映:吃辣挑戰你懂多少?辣椒健康風險4真相) 一個人在吃辣椒時,辣椒素會減低神經肽P物質(Substance P,內源性致痛物質),進而降低疼痛訊號的傳送,以及關節的發炎反應,如果您特別愛吃辣,或許您已發現自己的「辣功」又比之前更強了,這代表身體的熱覺感受器變得比較不那麼敏感了,所以您可以承受更強的辣度。 此外,您可能也聽過辣椒能幫助減肥,或是可以降低發炎症狀和高血壓(Hypertension)的風險,甚至還能對抗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又稱前列腺癌),但每個人所能接受的辣度不一樣,儘量不要為挑戰辣椒而吃辣椒,胃較敏感者可以先從辣椒乾下手,或是先試吃青辣椒,辣椒本身只是讓食物變得更刺激,辣傷身體就不好了,別看見別人吃也跟著吃,套一句話說,他們是有練過的,初學者切勿模仿。(推薦閱讀:吃太辣怎麼辦?7大解辣食物不只牛奶有效) 5. 番紅花 比起其他的辛香料,番紅花(Saffron)算是台灣比較少見的材料,但對印度咖哩來說,它是必備的要素,沒有它就談不成是一鍋好咖哩,而它最主要的作用亦是提升女性的性功能、對抗憂鬱,以及延緩腦部退化,也因為如此,它的價格也比其他辛香料來得高。 番紅花本身是由上百種化合物所組成的,其主要成分包含藏花素(Crocin)、藏花酸(Crocetin)、番紅花醛(Safranal)、苦番紅花素(Picrocrocin),會因此產生黃色、誘人,又帶點苦澀的花香味。關乎其抗氧化和抗癌的根據,目前仍處於動物實驗的階段,要應用在人身上可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而除了煮咖哩,用泡茶的方式也是不錯的,只要一天30毫克,就能改善憂鬱的狀況。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embed-health-tool-bmr]


健康飲食小撇步

健康和美味都兼顧~調味就「醬」吃

許多人吃東西習慣沾醬料,而很多家庭也會備有番茄醬、美乃滋等等醬料,的確,大多數食物加上醬就會變好吃,但是,市售的調味醬通常都添加了許多鹽、糖和油,並不適合吃太多,例如番茄醬通常會添加大量的鹽,吃多了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而美乃滋這種多油脂的醬料,則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和肥胖的風險,甚至市售的調味醬料,為了保存方便,會添加防腐劑或是其他非天然的成分,對人體健康可能又造成更多負面的影響。 雖然醬料吃多對身體不好,並不代表想要健康就只能吃平淡無味的實物。其實健康和美味是可以兼顧的,只要不要過量攝取,都很適合拿來代替不健康的醬料。以下介紹10種有益健康的醬料,可以作為健康餐點的沾醬或佐料。 1. 特級初榨橄欖油 特級初榨橄欖油是橄欖在第1次壓榨時所取得的油,所以經過加工過程最少,也保留最多營養價值。許多研究都指出,橄欖油能促進心臟健康和減少身體發炎(Inflammation),且其中豐富的抗氧化劑(Antioxidant)可幫助減少對人體細胞的傷害。而初榨橄欖油很適合用在不需要加熱或煮太久的食物上,例如淋在已經煮好的義大利麵或是生菜沙拉上等等。 2. 麻油 麻油是用烘烤過後的芝麻所製成的,它比一般的芝麻油更有香氣和味道,而麻油已被證實具有抗發炎(Anti-inflammatory)的功效。另外,有研究表示,麻油可能可以幫助降低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 又稱壞膽固醇)。 3. 堅果醬 常見的堅果醬,如花生醬或杏仁醬都適合當作許多種食物的佐醬。堅果醬富含蛋白質和鎂(Magnesium),每32克(g,約2湯匙)的堅果醬,大約含7克的蛋白質,且還能滿足25%每日成人鎂的參考膳食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 RDI)。 4. 生蜂蜜 與一般市售蜂蜜不同,生蜂蜜未經巴氏殺菌(Unpasteurized),而且沒有經過繁複的加工程序,保留了許多有益健康的好處,也適合當作健康的調味醬。生蜂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自由基(Free radical)對人體細胞造成傷害,包含抗發炎和抗菌(Antibacterial)等化合物。生蜂蜜或小農在地自產的蜂蜜,通常會比市售蜂蜜還有更多的抗菌和抗氧化效果,但是,蜂蜜還是只能適量攝取,因為蜂蜜也是醣類,醣吃過量可能就會影響健康。 5. 無糖希臘優格 希臘優格是非常有益健康的理想醬料,尤其選擇不加糖的希臘優格更好。希臘優格不僅富含鈣質(Calcium),蛋白質含量也非常高,每份100克的低脂希臘優格,就約含10克的蛋白質,不僅可以幫助減少飢餓感,還能幫助長肌肉。(推薦閱讀:吃優格好處多!自製優格5步驟超簡單) 6. 芥末醬 最常在美式餐廳看見的黃色芥末醬,大多是由芥末籽、蒸餾醋、大蒜粉、薑黃、檸檬汁和鹽所做成,它的熱量並不高,約10克(2茶匙)的芥末醬,大約只有6卡路里的熱量。此外,大多數芥末醬含有薑黃素,它是從薑黃(Turmeric)中萃取出的1種化合物,薑黃來自薑黃(Curcuma longa,又稱鬱金)的根部,屬於開花植物薑科家族的一種,許多研究指出,薑黃具有強大的抗發炎功效。 不過,雖然芥末醬的熱量不高,還是要顧慮它的鈉含量,不同品牌的芥末醬,鈉含量可能會不太一樣,通常1茶匙的芥末醬,鈉含量介於30~125毫克之間,建議大家在挑選時,最好選每茶匙鈉含量不超過65毫克的芥末醬。 7. 酪梨醬 酪梨醬是將酪梨醬、洋蔥、大蒜、檸檬汁和鹽混合做成的,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美式餐廳或速食漢堡店,都有推出加酪梨醬的漢堡或三明治,酪梨帶有奶油般質地,但富含纖維、好的油脂和許多營養素,光是半顆的酪梨,就含5克的纖維及豐富的葉酸(Folate)。 8. 蘋果醋 蘋果醋是由發酵的蘋果汁所做成的,而用醋來當調味料,可以幫助穩定飯後的血糖,所以也很適合糖尿病(Diabetes)患者。根據功能性食品雜誌(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在2018年的研究,指出在限制卡路里的飲食中,搭配蘋果醋可以幫助減少內臟脂肪。 9. 莎莎醬 莎莎醬可以是低熱量的醬料,約30毫升(2湯匙)的莎莎醬,熱量只有10卡路里。在選購沙沙醬的時候,盡量選擇鈉含量低、不加糖的莎莎醬,比較健康。 10. 松子青醬 松子青醬經常使用在義大利麵料理中,可做成青醬義大利麵,它是由用新鮮的羅勒葉(Basil leaves)、橄欖油、帕瑪森起司(Parmesan cheese)和松子所做成的醬,而青醬富含鋅(Zinc),可以提升免疫力(Immune),幫助傷口癒合和成長發育。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健康飲食小撇步

吃太辣怎麼辦?7大解辣食物不只牛奶有效

近幾年韓國和日本紛紛推出許多很辣的食物和料理,例如辣泡麵或辣咖哩,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吃辣的挑戰風潮。有時候不小心吃得太辣,甚至會導致舌頭變得麻木、嘴巴和食道像是火灼般難受、臉頰和耳朵轉紅並不斷冒汗,這時就得靠一些解辣食物來緩解口中的辣度了。然而,網路上流傳各式各樣的解辣食物,例如冰水、牛奶或咖啡等等,但究竟哪些是真的有效呢?以下介紹介紹有效解辣的食物。 為什麼嘴巴會辣到痛和發麻 辣椒的辣度源自於其所含的辣椒素(Capsaicin),辣椒素會讓舌頭、嘴巴產生灼熱感,且可以持續數十秒至數分鐘。美國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cinnati)研究辣食物的化學教授克里斯.古爾加斯(Chris Gulgas)表示,其他的辛辣食物,例如山葵、薑、黑胡椒,則因辣度來自不同的化合物,如山葵的嗆辣便來自異硫氰酸烯丙酯,所產生辣感和辣椒有些不同,通常灼熱感不會持續太久。(延伸閱讀:對抗自由基又可抗發炎!黑胡椒的5大好處你必知) 至於為何食物太辣會產生痛覺,則是因為辣椒素與口腔中的痛覺受體結合,而產生了化學反應。痛覺接受器位於神經末梢,可以偵測熱能,古爾加斯教授表示,當局部溫度超過攝氏42°C時,這些神經細胞就會自動發出訊號,我們便會因溫度太高而產生痛覺,而辣椒素也能以異曲同工之妙的方式,來刺激神經元產生一樣的反應,造成嘴巴和舌頭出現暫時性的麻木、疼痛感。(延伸閱讀:被辣椒水噴到怎麼辦?立刻做這5點) 吃太辣怎麼辦?解辣食物特性有這些 有吃過辣的人都知道,有時候你點的小辣並非你想像中的「小辣」,尤其是沒有吃辣習慣者,很常會有吃得太辣的狀況發生。許多人這時會反射性喝水解辣,但效果其實沒有想像中好,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延伸閱讀:吃辣挑戰你懂多少?辣椒健康風險4真相) 喝水不會解辣 反而讓辣感加倍 由於辣椒素只溶於油脂和酒精,並不溶於水,因此喝水並不能解辣,反而在過程中讓辣椒素散佈在整個口腔或喉嚨,使更多疼痛接受器受辣椒素刺激,提升辣感。但如果剛好手邊只有開水可以選擇的話,請盡量選擇冰水或冷水,會比喝溫水還要舒服一點,因為辣椒素會刺激神經感覺溫度升高,如果喝些冰水,可以稍微降溫緩解灼熱感。 7大解辣食物推薦 比起喝水,你其實有更好的解辣選擇,以下列出7種有助解辣食物供你參考: 牛奶或其它乳製品 乳製品含有油脂和一種叫做酪蛋白(Casein)的蛋白質,屬於非極性的分子,因此也可與同屬非極性的分子辣椒素結合,溶解辣椒素並消除灼熱感,像是冰的全脂牛奶、全脂優酪乳或冰淇淋等等,都是解辣聖品。 古爾加斯教授表示,這就和用洗碗精溶解碗盤上的油脂的原理一樣,牛奶可以將口腔裡的辣椒素溶解並去除。然而,由極性分子組成的水並不與辣椒素相溶,導致喝水對解辣的幫助甚微。 澱粉 澱粉類的食物可以幫助解辣,如米飯、麵包,或是根莖類蔬菜如馬鈴薯、地瓜等。古爾加斯教授表示,雖然澱粉不會像油脂那樣溶解辣椒素,但它們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辣椒素,雖然可能不會立即緩解灼熱感,但是它可以縮短辣的時間。因此如果手邊沒有牛奶,不妨低頭多扒幾口飯,有助消弭口腔裡的嗆辣感受。 含糖飲料 糖分有助中和辣味。若在用餐途中不小心吃得太辣,含糖飲料是不錯的解辣選擇。除了許多小吃店或餐廳都有提供麥茶、冬瓜茶、可樂等飲料,或是你也可以考慮現榨果汁或蜂蜜水,只要含有糖分,解辣的效果都相當不錯。 帶有酸味的食物 諸如檸檬、柳丁、酸梅等酸性食物,皆有助中和鹼性的辣椒素,緩解辣感,不過通常用餐時比較難直接食用這些酸性食物,因此不妨以檸檬水或酸梅汁替代,同樣也具解辣效果。 油脂 如同乳製品所含的乳脂,油可以溶解辣椒素,降低口腔內的辛辣感。因此吃太辣時,可藉由花生醬或其它不含辣椒素的醬料,或是淋上橄欖油的沙拉解辣。另外,湯品因為含有油脂,因此解辣效果也較冰水佳。 酒精 辣椒素可溶於酒精,因此喝酒從原理來看,可能有助減緩吃太辣的不適。然而酒精含量多寡對於解辣的效果影響顯著,若選擇淡啤酒等酒精濃度偏低酒類,則解辣效果可能不佳;如果選擇威士忌等濃度高的酒類,反而可能造成飲酒過量或是因酒精濃度高而刺激食道,因此一般不建議以酒類作為解辣的優先選項。(延伸閱讀:喝酒前後食物這樣吃~健康不易醉)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健康飲食小撇步

喝酒前後吃什麼?酒前吃B群效果大解密

在喝酒前吃些東西,除了可以止餓,還能夠平衡電解質,而且如果吃對食物,還能減緩因為酒精而造成的一些不良影響。但如果吃錯食物的話,反而可能會導致腹脹、脫水、胃食道逆流和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以下將為您介紹11種適合在喝酒前、喝酒時,以及酒後吃的食物,來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以及身體的不適。 喝酒前後可以吃哪些食物? 雞蛋減緩酒精吸收速度 雞蛋富含多種營養,而每顆雞蛋大約有7克的蛋白質,如果在喝酒前先吃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幫助減緩胃排空及吸收酒精的速度。 蛋白質是最有飽足感的主要營養素,吃雞蛋不只可以讓人長時間維持飽足感,還可以減少因為喝酒而引起的食慾。研究指出,喝酒會刺激食慾,所以喝酒前最好還是先吃些東西,避免在酒後暴飲暴食。(延伸閱讀:暢飲後竟胃口大開?研究說酒精搞得鬼) 燕麥預防肝損傷 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可以增加飽足感並減緩酒精帶來的影響。每一份80克左右的燕麥,就含大約10克的蛋白質和8克的膳食纖維,以及大量的鐵、維生素B6和鈣。另外,燕麥也能促進肝臟健康,多項的實驗研究都指出,燕麥可以預防酒精造成的肝損傷,並改善肝功能。 香蕉防止酒精造成脫水 香蕉也是適合喝酒前吃得健康小零食,比較大的香蕉,每根約含4克的膳食纖維,而且香蕉方便攜帶,喝酒前即時剝一根來吃,可以幫助延緩酒精吸收進血液中的速度。另外,香蕉含大量的鉀,可以防止喝酒造成的電解質不平衡,另外,香蕉含約75%的水分,而酒精容易造成身體脫水,所以吃香蕉可幫助身體保持水分。 鮭魚提供必須脂肪酸 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是人體的必需脂肪酸,對健康有許多好處,根據研究,Omega-3脂肪酸能幫助減少酒精對人體的某些傷害,例如喝太多酒而造成的大腦發炎。另外,鮭魚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每113克的鮭魚,含多達22克的蛋白質,能幫助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 希臘優格維持飽足感 喝酒前適合吃些優格,尤其是無糖的希臘優格,不僅富含蛋白質,還有適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整體而言,因為要消化優格所含的大量蛋白質,會花較多時間,所以可以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還可以幫助維持飽足感,防止酒後暴飲暴食。 奇亞籽(Chia)防止細胞受損 奇亞籽富含膳食纖維和蛋白質,以及重要的微量營養素,如錳、鎂、磷和鈣,而膳食纖維可以幫助延後胃排空的時間,並減緩酒精被吸收進血液的速度。此外,奇亞籽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迷迭香酸、沒食子酸和咖啡酸,可防止細胞受損並保護肝臟。 漿果類充滿維生素來抗氧化 漿果類的水果,例如草莓、藍莓和黑莓(Blackberries )等,都富含膳食纖維和人體的必要養分,包括錳、維生素C和維生素K,且漿果還富含水分,可幫助減緩酒精造成的脫水現象。另外,它們也富含抗氧化劑,可保護身體細胞免受酒精的傷害。 其中,尤以藍莓能有效提高肝臟中抗氧化劑的含量,防止因為身體消耗酒精而引起的氧化壓力。另有研究指出,每天吃500克草莓,16天就能增強體內的抗氧化表現。   蘆筍促進肝臟健康 蘆筍除了含多種重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之外,還具有促進肝臟健康的能力,在老鼠實驗中,發現蘆筍的萃取物,改善了肝損傷的老鼠的多項肝功能指數,並增加了老鼠體內的抗氧化效果。 此外,研究指出,蘆筍是富含抗氧化劑的好食材,含如阿魏酸(Ferulic acid)、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芸香苷和異鼠李素等物質,可防止因飲酒過量而引起的細胞損傷。 葡萄柚含豐富膳食纖維 葡萄柚屬於柑橘類的水果,含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維生素A,另外,它也也含柚皮素(Naringenin )和柚苷(Naringin ),這2種抗氧化劑化合物在試管研究中,被認為可以預防肝損傷,以及具有促進肝臟健康的效果。 另外,根據老鼠研究,發現老鼠,在喝葡萄柚汁6週後,體內增加了許多可提升肝功能和解毒功能的酵素。但要注意的是,葡萄柚可能與某些藥物產生副作用,所以在服用慢性病藥物的人,最好先和醫師確認能不能吃葡萄柚。 酪梨幫助平衡電解質 酪梨富含幫助心臟健康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很適合喝酒前吃,因為消化脂肪的時間,比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久,這能幫助減緩血液吸收酒精的速率。另外,酪梨含大量的鉀,能幫助平衡電解質,光是半顆的酪梨,就可以滿足我們一天所需的鉀的7%。(延伸閱讀:吃酪梨竟能幫助減重又抗癌?了解酪梨的營養與好處) 藜麥防止產生自由基 藜麥(Quinoa)是一種全穀物,近幾年,從歐美開始流行的「藜麥熱」也吹來台灣了,許多名模女星都透過吃藜麥來幫助減肥,因為它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以及多種人體必需微量營養素,如鎂和鉀,其中,尤以鎂的含量特別高,能幫助減少因喝酒引起的電解質不平衡。 另外,藜麥也富含槲皮素、阿魏酸、兒茶素和山柰酚等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它們可以減少因飲酒過量而產生的自由基。 喝酒前也可以先補充B群 酒吧裡面的下酒點心有很多種,給大家在喝酒聊天時配著吃,常見例如洋芋片、堅果或炸豬皮片,這時,不妨選擇堅果,因為堅果含多種維生素B群,當人體在喝酒時,會快速消耗維生素B群,所以堅果會是喝酒嘴饞時的最佳選擇。 為什麼需要補充維生素B群?這是因為酒精屬於碳水化合物,而代謝酒精需要維生素B群的幫忙。當酒喝得越多,維生素B群消耗得越快,其中又以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葉酸的消耗量最大。若長期飲酒而沒有注意B群的攝取量,將會缺乏維生素B群,進而缺少合成血紅素的成分,最後有可能會出現貧血症狀。 (圖片授權:達志影像) 《Hello醫師》提醒您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advertisement icon廣告

醫師陣容

Hello 醫師的醫師陣容由專業醫師與各領域醫學專家所組成,協助審閱網站內容並即時分享專業領域新知。

我們的專業團隊除確保醫學相關內容之正確性,並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資料來源參考,提供高度專業、內容豐富之健康訊息。

Hello 醫師與合作之專業醫師團隊,將不斷致力於提供實用可信賴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並守護您,一起邁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看更多合作醫師
看更多合作醫師